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80452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docx

《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docx

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

SinceIhavechosenafarplace,Iwillonlytakethewindandrainintoconsideration.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

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

课程实施方案1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的要求,地方课程由省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需要而自主开发并管理,由地方、学校实施。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地方课程的主要目标

  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和完善我校地方课程体系和管理、开发机制,提高我校基础教育质量。

  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地方课程设置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将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实施、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机结合起来,

  2、整合性原则。

地方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区域化、本土化,要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关专题教育和学校课程进行整合。

小学劳动、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教育等主要安排在地方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国防教育等专题教育的内容主要渗透在相关学科和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利用学校课程开设专题讲座。

  3、独立性原则。

地方课程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作用,有自身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它和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共同构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三者相辅相成,不能用国家课程代替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四、课程开发内容及课时安排

  《传统文化》、《环境教育》课程、《安全教育》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

  1—2年级每周1节,3—5年级每周《传统文化》、《品德与社会》1节,《安全教育》课《环境教育》各1节。

  五、课程设置说明

  1、《传统文化》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会诵读或记忆一些传统的古典诗词,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环境教育》课程和《安全教育》课程,着重发展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使学生了解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一些问题,了解校园安全及自我无保护的措施。

  3、《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是基本的良好的品行特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设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六、开发与实施要求

  1、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同时要始终渗透安全教育。

  2、要充分发挥社区、校教研组的作用,鼓励有关人员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深入生产生活实际,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创造性地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服务。

  3、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七、管理评价

  1、地方课程的评价形式要多样化,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和考查,但要以考查为主。

评价要实行等级制。

  2、地方课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

课程实施方案2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积极发掘本土人力、物力、文化等教育资源,深化素质教育;确立“健康第一”的发展理念,注重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努力发掘具有“乡土”与“航运”特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共荣的校本课程体系,文化立校、文化育人,努力践行“让每一位孩子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设置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优化整合校园素质教育因素,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主体性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推动学生积极、自主、持久的学习内驱力。

  (三)自主性原则:

根据国家提供的课程科目和课时的比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课程计划,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

  三、课程目标:

  

(一)培养目标:

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会学习、会合作、会健身”能力的,能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珍爱生命、并具有较强思维力的和发展潜能的合格毕业生。

内涵解读:

会学习、养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和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能运用络等手段进行自主学习。

拓展学习领域,在培养良好的读写表达能力的

  基础上,促进学生学有特长。

会合作——从小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依存关系;在尊重与维护自己的同时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追求群体共同发展。

会健身——依托广播操、乡土游戏、校园足球以及“体育与健身”课程等资源,每位学生每学期学习不少于2项的健身技能,每天参与锻炼得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懂得劳逸结合、健康第一等道理,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以现代课程理论为依据,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对新课程目标、任务的认识,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科研为手段,实践新课程理念,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

  四、实施保障

  

(一)完善组织机构,明确管理职责:

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络,明确职责,保障学校课程管理的顺利进行。

  组长:

黄义海

  副组长:

常春灿

  组员:

邓焕珍、丁瑞青、王传国、索焕云、楚秀平等

  校长负责有关学校课程的决策问题。

中层组织主要负责执行问题。

基层组织主要负责具体实施。

  校长室明确各部门在课程执行力上的监管分工。

对各部门在课程管理流程进行监管。

各部门不定期地向校长室进行课程执行情况汇报,以便校长室能及时了解课程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不足和亮点经验。

  教导处(德育处)主(兼)管三类课程的日常管理。

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规律安排好学校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课时。

按照学校课程计划,编制班级课表,根据师资情况合理安排教师任职任课安排。

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校作息时间。

  

(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常规管理

  1、以教学质量承诺制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以聚焦课堂为主线,关注教学五环节,落实各环节的达标标准,争创优质标准。

  2、以校本研修为突破口,开展合作共荣团队的创建,通过课题引领,主题研究,同伴互助,落实三类课程的实施和开发。

课程实施方案3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推进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切实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根据《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体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及我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具有143年办学历史,系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普通高中、

  四川省体育传统示范学校,巴中市重点项目——跆拳道训练点。

,校园占地265亩,有教职工374名,在校学生7823人。

  

(一)师资情况:

现有体育专职教师18人,其中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6人,二级教师6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15人。

  

(二)学生情况:

现有高中教学班77个,学生5478人;初中教学班31个,学生2345人。

  (三)场地器材:

现有300米和400米塑胶跑道场地各一个,篮球场10个,排球场3个,乒乓球台20张,球场2个,双杠区、单杠区、联合器材区,体育教学器材齐全。

  综合分析,现有师资、场地、器材可供10个班同时上课。

  二、课程实施目标

  通过高中阶段的课程学习,提高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增强体育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1—2项或更多运动爱好和专长,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力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和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模块设计

  现拟定了9个教学模块设计,提出了评价要素及标准,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参考,具体内容详见后附件表1至表11。

  四、教学组织形式

  

(一)必修必选课: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行政班为教学单位,统一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并修满学分。

  

(二)自主选修课:

  

(1)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自主选修模块,将选修相同模块的学生重新组合成新的教学班。

由体育老师开展教学工作。

  

(2)每一次选项教学内容根据学生选报人数选择,一般情况下,每一名学生前两次选项不能重复。

  (3)选项教学的每一内容分不同的模块内容,具体的模块教学内容根据学校基本情况统一制订,以后学生选择高层次的模块学习内容必须以学习过低层次的模块学习内容为基础。

  五、教学方法

  学生的体能与技能、性格与性别、兴趣与能力的差异,导致课程内容设臵的多选择性和教学中的区别对待,在必修课和选修课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

在男、女分组教学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施和课程内容的重新组合,更有利于提高女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和发展基础体能与技能的训练;按基础体能与技能的差异性分层教学。

如篮球教学,对于已经具有一定基础能力的学生,制定更高的学习目标和练习方法,在篮球课学习中让他们自主练习和自我发展,定时检查学习效果。

对于基础一般和较差的学生,由教师组织学习与练习,对于进步较快的学生采用择优提升的方法,进入上一类学生活动的行列;按兴趣、能力分层教学。

如必修内容教学的分组练习,采用按学生锻炼兴趣、能力相近的自由组合分组练习,有利于教师指导和相互促进,活跃课堂练习的气氛。

  学生在提高运动技能的自主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缺少原理指导和有效的练习方法与手段,常规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追求和成功感。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在必修课程内容的教学中采用分项教学,如跳高、跳远、三级跳远的模块教学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给足学生练习的时间与空间,充分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练习方法中发展自我,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张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表;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我追求与发展、合作学习与竞争、探究学习与创新的能力。

  六、学习评价及学分认定

  依据新课程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和《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办法》的要求,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及学分认定办法如下。

  

(一)学习评价

  1、评价机制。

建立必修必选模块学习、自主选修模块学习、健康教育系列专题模块学习自评机制;建立以班委、学习骨干、分组或选项学习小组的相互评机制;建立过程评价、模块评价和终结评价的师评机制。

  2、评价方法。

  

(1)学段终结评价:

以高中三学年累计获得11个学分或超过11个学分为标准,开展高中学段终结评价。

  

(2)模块评价:

过程评价(50%)和技能评价(50%)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每个模块的学习评价,并认定学分。

  ①过程评价(50%)。

  A、自评:

每一个教学模块结束,学生自身对体育的认知能力、体能与运动技能的进步度、自主学习的探究能力、健康状况、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态度进行小结与评价。

  B、互评:

每一个教学模块学习结束,相互评价小组对本小组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度、合作学习、健康状况、情感因素、体能与技能的表现力进行等级评价。

  C、师评。

加强教学的过程评价,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可选择性,突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做好常规记录、考核记录和评价记录,结合自评和互评,确定每一个学生完成模块学习的过程评价结论,并以分数呈现。

  ②技能评价(50%)。

根据该模块的评价要求及标准,由体育与健康课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技能进行模块考试,其成绩以分数呈现。

  

(二)学分认定程序

  1、每一模块学习结束后,学生可向任课教师提出学分认定申请。

  2、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和模块考试成绩,由体育与健康课教师在学生学分认定申请表上填写学分认定意见并报年级部学分认定工作组。

  3、年级部学分认定工作组汇总情况后报学校学分认定办公室,由学校学分认定办公室提交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审定并公示。

若学生对公示的成绩提出异议,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进行调查复议并作出认定结论。

  七、主要措施

  

(一)加强师培。

教师的观念、态度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制定一份新课标教学理念、课程理论、实施方法与过程的教学计划,学期结束交一份实施成果小结或专题论文。

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和高中各年级部的管理干部要经常性的组织听课与交流,推广成功的经验,提出新的要求,使课程改革落实到实处。

  

(二)整合资源。

为了使教师的业务专长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在自主选修课教学中按学生的选

课程实施方案4

  为切实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有一技之长,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根据我校经济、文化等资源,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决定设置以乒乓球为中心的校本课程,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指导思想

  本课程是学校依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资源状况以及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自主开设的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以体验性学习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课程。

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师课程建设与开发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重普及,在提高与普及的统一中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致力于营造浓厚的乒乓球文化氛围,以球育德,以球益智,以球练志,以球养性,以球会友,以球兴校。

通过发展师生乒乓球运动,激发学校活力,“突破一点,带动全局”,抓好乒乓球特色,打造柳堡镇柳堡学校品牌。

  二、调查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充分注重主体性、合作性、选择性、开放性、特色性和创造性,教师与家长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经多次与教师、家长总结生活与教学的经验、智慧等,了解和掌握教师与部分家长的个性特长;经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需求、兴趣、爱好、目前学习的基础及今后的发展走向;调查学校附近的社区现状等因素。

结果显示,绝大部分被调查对象认为以乒乓球为中心,辐射到田径、书法、绘画、仪表等校本课程开设,富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能使学生的爱好、兴趣得到发挥与培养;既体现了新基础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延续、补充,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和能力。

  三、背景分析

  1、良好的历史论证。

我校自1998年以来,一直参加县举行的乒乓球比赛,且每年都取得前几名的成绩,我校乒乓球运动有多年的历史,乒乓球运动氛围和训练基础全面形成,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

  2、硬件基础设施齐全。

有专门的训练室,室内乒乓球台共4付,基本适应学校训练。

  3、教练队伍合理。

建设低、中、高年级三阶段训练梯队,建立专职和兼职教练机制,建设合理的陪练队伍。

  4、社会支持。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了社会乒乓球力量的吸收。

  5、家长认可。

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意义,认识到乒乓球训练对孩子的发展的重要性,他们从经济上、训练上都给予足够理解和支持。

  四、总体目标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因此,“(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练好基本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

)”这是我校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校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让学生乐于参与,多给学生创造空间,尊重学生的意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灵活开放性原则。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创造促使儿童发展的空间、因材施教,灵活选择,调整教学内容、方法、程序,以生成性课程资源为主,在实施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充分体现目标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广域性和可变性。

  3、整体优化性原则。

拓宽知识领域,将校本课程与各学科的纵向、横向的各个部分进行优化整合,形成最佳课程结构,发挥校本课程的最大功能。

  4、活动、实践、探究性原则。

体现在教学形式上要以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活动、勇于实践、探索为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围绕问题大胆探究的意识和实验摸索的精神,着眼于养成习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5、整合性原则,校本课程的编制应致力于对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与综合运用,让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通过实践取得深刻的体会和丰富的经验。

  6、特色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学校应扬长避短,针对学校具体情况,走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材设计,充分发挥学校作为课程决策中心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切合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征、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同时注意学校当地社区的特点,充分考虑本地区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

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校获取课程自我更新的机会,从而办出特色学校,彰显学校特色。

  六、基本结构

  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和技战术训练几大部分。

  1、基本知识:

乒乓球发展简史,乒乓球基本常识。

  2、基本技能训练:

基础动作训练(攻球、推挡、搓球、拉球等)。

  3、技战术训练:

推侧扑,逢斜变直、逢直变斜,调左压右、调右压左等等。

  七、组织实施

  1、成立了校本课程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

邢恩锋(校长),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

刘玉东(副校长),负责起草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指导乒乓球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工作,

  成员:

马云征(副校长),主管校本课程的教师培训工作和校本课题问题的具体研究。

汪立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负责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并组织实施。

  2、成立校本课程工作研究小组

  组长:

(副校长)副组长:

(教科室副校长,分管音、体、美教学)成员:

(体育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编辑并主抓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实施)(体育教师,负责校本课程编辑及教师培训)

  3、实施层次

  学校在抓好乒乓球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把乒乓球教学向课处延伸,组建校级、班级乒乓球队,定期开展活动。

课程实施分三个层次:

  

(1)面向全体学生。

在各年级开展乒乓球教学,低年级每周开设一节乒乓球课,加强乒乓球课堂教学的研究。

  

(2)建立班级乒乓球队。

各班开展乒乓球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参加,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习乒乓球。

每学期开展班级乒乓球比赛。

  (3)建立校级乒乓球队。

选拔优秀苗子,进一步训练提高,利用课外活动进行训练,提高技战术水平,提高竞技能力。

  4、师资培训

  校本课程需要的教师立足于学校内部,对部分教师进行培训,内容重点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校本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原理,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

三是对教师进行乒乓球技能训练,形成实施课程的基本能力。

  5、撰写校本课程教案

  负责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写出校本课程教案,交给校本课程工作研究小组初审。

教案要有以下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及活动安排、教学效果等。

  6、具体训练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校长亲自抓,各部门齐抓共管,体育教研组具体落实训练计划。

同时,加强教练队伍培训,优化师资队伍,聘请兼职教练、陪练,形成协调配置的教练队伍,提高训练的水平。

  

(2)加大投入,加强硬件建设。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建成较大规模的乒乓球训练馆,功能齐全,设备优良,为打造品牌奠定硬件基础。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抓好普及。

学校开设乒乓球课,编写乒乓球校本课程,把乒乓球课程作为特色课程来开发,发挥课堂基地作用,进行趣味性、科学性、系统性的训练。

  (4)科学选苗,夯实基础,建好乒乓球梯队,成立校中心队。

队员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分成低、中、高三个梯队。

班级成立班级乒乓球队,每年代表班级参加学校“乒乓球文化周”的比赛活动。

  (5)乒乓球文化建设,陶冶性情。

创办“我爱乒乓球”为主题的乒乓球报,激励学生们关注、热爱乒乓球。

编练乒乓球操,把乒乓球基本动作、韵律操动作融为一体。

编唱乒乓球歌,讲述乒乓球名家故事,读乒乓球世界冠军故事,营造良好的乒乓球运动校园文化氛围。

  (6)突破校本的`训练模式,拓宽训练视野。

一是请专家到我校指导训练,二是派教师外出培训,同时,选送基础好的苗子队员到专业训练基地培训,形成动态的训练机制。

  (7)积极组织参加各种比赛,提高竞技水平。

参加每年的市校长杯乒乓球比赛,并积极参加县组织的乒乓球比赛。

  八、评价方法

  1、对教师的评价

  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主要是通过四看:

看学生选择训练的人数;看学生训练过程中的发展程度;看领导、教师、家长对训练的反响;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1)教师做到“四有”:

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对学生的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该按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纲要》的要求,完成周期内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校本课程规定的课时数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有资料意识,整理学生学习档案、妥善保管学生训练成果资料袋。

  (4)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2、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三看:

看学生训练的学时总量;看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表现、态度等;看学生的训练成果。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或考查方法,但要做好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探究的态度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采用“优秀、良好、继续努力”的正面评价形式。

  (3)学生成果可通过队内交流、学校比赛等多种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九、保障措施

  1、学校将请本校有特长的老师及社会人士任专兼职教师,作为专业指导小组,并根据活动的需要聘请社会上有专长者作为校外辅导员。

  2、学校提供或帮助解决活动所需要的器材、资料、场地以及人员的联络。

  3、学生的校外活动要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并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教育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十、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取得的成果

  学校乒乓球队自1998年建队以来,共获得县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的八项男女团体和单打冠军,一次获市校长杯第六名。

目前,我校正对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建设进行认真总结与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