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80275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508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0508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0508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0508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0508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508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docx

《0508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08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508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docx

0508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当下经济增速换挡而不失发展好态势,“经济崩溃论”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

然而,的冲动,在一些地方还有市场。

其实,发展起来以后,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的需求迫切,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着巨大压力,粗放式的路子再也走不通了。

相反,只要换好油、挂对挡,把握住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保持中高速增长,一样可以蹄疾步稳奔向全面小康。

这个层面上讲,新常态必然是一场持久战,而“只有战略的持久战才是争取最后胜利的唯一。

A.迫不及待装载途径

B.急于求成装载途程

C.急于求成承载途径

D.迫不及待承载途程

2.“女子们朗朗的笑声,像水上的波纹,在工地的上空荡漾开去”句中,将属于听觉的“笑声”,巧妙地比拟为视觉形象“水上的波纹”,使其情境写得维妙维肖,余味无穷。

下列将嗅觉形象比拟为视觉形象的一项是(3分)

A.我被四面的歌声诱惑了,但是远远的歌声总仿佛隔着重衣搔痒似的,越搔越搔不着痒处。

B.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的笼罩着我。

C.我的忧郁也明亮起来、辉煌起来,萌生出希望的青枝绿叶,和不再枯黄凋谢的真善美的花朵。

D.桃花们争先恐后地在枝头登场,沸沸扬扬,熙熙攘攘,千朵万朵闹响幽静的田野。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张老师好,我想跟您垂询一下作文如何审题立意,不知道您今天有没有时间?

B.虽然工作很多,但贵校的诚挚邀请令我深受感动,我定当拨冗参加本次会议。

C.我们上次去的那家饭店菜品口味独特,价格合适,改天我们一定再去惠顾。

D.希望你们这些走出大山的学子将来为家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奉献绵薄之力。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如何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城市”?

社会各界的观点和见解不尽相同。

;。

;。

①也有的认为应当建立一套普遍适用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标准

②然而,城市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庞大系统,必须用“复合生态理念”来认识“生态城市”

③有的认为“生态城市”就是种树、铺草、造水、建景观大道

④依照这些观点,生态城市似乎有一个共同的形象,就是“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处处水景”的现代化、国际化新城

⑤更应当在空间上实现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共生,在时间上实现过去、现在、未来的效益统一

⑥也就是说,“生态城市”应当是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综合协调发展、整体最优的城市

A.②⑥③⑤①④B.②③①⑤⑥④

C.③①④②⑥⑤D.③①②⑤④⑥

5.下列所引诗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们分明看到超凡脱俗的陶渊明,端一盅菊花茶,悠然地品味着他的菊花“出入”的人生。

B.“何当共剪西窗,却话巴山夜雨时”,漆黑的夜掩盖不住李商隐不断落下的泪水,绵绵的与朋友离别之愁萦绕在倾盆大雨之中。

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由此折射出的智慧与宽大的胸怀,这无疑是对事物更深层次的认知。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可以看出林则徐所关注、倾心的是国计民生、天下大业,因而所选择的则是国家图强、民族振兴。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唐高祖报李密书曰:

“天生蒸人,必有司牧。

当今为牧,非子而谁?

老夫年余知命,愿不及此。

欣戴大弟,攀鳞附翼。

唯冀早膺图箓,以宁兆庶。

宗盟之长,属籍见容。

复封于唐,斯荣足矣。

殪商辛於牧野,所不忍言;执子婴于咸阳,非敢闻命。

”密得书甚悦,示其部下曰:

“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可定。

”后密兵败,王伯当保河阳,密以轻骑归之,谓伯当曰:

“兵败矣,久苦诸君。

我今自刎,请以谢众。

”伯当抱密号叫。

密复曰:

“诸公幸不相弃,当共归关中。

密身虽愧无功,诸君必保富贵。

”伯当赞其计。

从入关者尚二万人。

高祖遣使迎劳,相望于道。

密大喜,谓其徒曰:

“吾虽举事不成,而恩结百姓。

山东连城数百,知吾至,尽当归唐。

比于窦融,勋亦不细。

岂不以一台司见处乎?

”及至京,礼数益薄,执政者又来求财,意甚不平。

寻拜光禄卿,封邢国公。

未几,闻其所部将帅,皆不附世充。

高祖复使密领本兵往黎阳,招其将士敌时者。

以经略王充,王伯当为左武卫,亦令副密。

行至桃林,高祖复征之。

密惧,谋叛。

伯当止密,不从。

密据桃林县城,驱掠畜产,直趋南山,乘险而东。

遣人使告张善相,令应接,时史万宝留镇熊州,遣盛彦师率步骑数十追蹑。

至陆浑县南七十里,彦师伏兵山谷。

密军半度,横出击之,遂斩密。

年三十七。

时徐绩在黎阳,为密坚守。

高祖遣使将密首以招之,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大具威仪。

三军皆缟素,葬于黎阳山南五里。

故人哭之,多有呕血者。

(选自《太平广记》)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唯冀早膺图箓,以宁兆庶冀:

希望

B.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可定推:

推脱

C.寻拜光禄卿,封邢国公寻:

不久

D.直趋南山,乘险而东趋:

奔向

7.下列“于”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复封于唐,斯荣足矣

B.高祖遣使迎劳,相望于道

C.比于窦融,勋亦不细

D.葬于黎阳山南五里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兵败矣,久苦诸君。

我今自刎,请以谢众。

(4分)

(2)高祖遣使将密首以招之,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

(4分)

9.李密受到了唐高祖怎样的礼遇?

请简要概括。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春光欲暮

毛熙震

春光欲暮,寂寞闲庭户。

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

含愁独倚闺帏①,玉炉烟断香微。

正是销魂②时节,东风满树花飞。

注:

①闺帏:

此指闺房。

②销魂:

形容极其哀愁。

(1)本词上阕前两句透露了人物内心怎样的情感?

(3分)

(2)简要说说“粉蝶双双穿槛舞”这句词的妙处。

(4分)

(3)最后“东风满树花飞”有什么作用?

(4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

(2)若夫乘天地之正,,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

(3),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节选))

(4)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6)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

(7),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8)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那人醒了

雨果

天主堂的钟正敲着早晨两点,冉阿让醒了。

  那张床太舒服,因此他醒了。

他没有床睡,已经快十九年了,他虽然没有脱衣,但那种感受太新奇,不能不影响他的睡眠。

  他张开眼睛,向他四周的黑暗望了一阵,随后又闭上眼,想再睡一会儿。

  假使白天的感触太复杂,脑子里的事太多,我们就只能睡,而不能重新入睡,睡容易,再睡难。

这正是冉阿让的情形。

  他不能再睡,他便想。

他想到许多事,但是其中有一件却反反复复一再出现,并且排除了其余的事。

这一件,我们立即说出来,他注意了马格洛大娘先头放在桌上的那六副银器和那只大汤勺。

  那六副银器使他烦懑。

那些东西就在那里。

只有几步路。

刚才他经过隔壁那间屋子走到他房里来时,老大娘正把那些东西放在床头的小壁橱里。

他特别注意了那壁橱。

进餐室,朝右走。

那些东西多重呵!

并且是古银器,连那大勺至少可以卖二百法郎。

是他在十九年里所赚的一倍。

的确,假使“官府”没有“偷盗”他,他也许还多赚几文。

  他心里反反复复,踌躇不决,斗争了整整一个钟头。

三点敲过了。

他重新睁开眼睛,忽然坐了起来,伸手去摸他先头丢在壁厢角里的那只布袋,随后他垂下两腿,又把脚踏在地上,几乎不知道怎样会坐在床边的。

  他那样坐着,发了一阵呆,房子里的人全睡着了,惟有他独自一人醒着,假使有人看见他那样呆坐在黑暗角落里,一定会吃一惊的。

他忽然弯下腰去,脱下鞋子,轻轻放在床前的席子上,又恢复他那发呆的样子,待着不动。

  在那种可怕的思考中,我们刚指出的那种念头不停地在他的脑海里翻搅着,进去又出来,出来又进去,使他感受到一种压力;同时他不知道为什么,会带着梦想中那种机械的顽固性,想到他从前在监狱里认识他一个叫布莱卫的囚犯,那人的裤子只用一根棉织的背带吊住。

那根背带的棋盘格花纹不停地在他脑子里显现出来。

  他在那样的情形下呆着不动,并且也许会一直呆到天明,如果那只挂钟没有敲那一下——报一刻或报半点的一下。

那一下仿佛是对他说:

“来吧!

  他站起来,又迟疑了一会,再侧耳细听,房子里一点声音也没有,于是他小步小步一直朝前走到隐约可辨的窗边。

当时夜色并不很暗,风高月圆,白云掩映;云来月隐,云过月明,因此窗外时明时暗,室内也偶得微光。

那种微光,足使室内的人行走,由于行云的作用,屋内也乍明乍暗,仿佛是人在地下室里,见风窗外面不时有人来往一样,因而室内黯淡的光也忽强忽弱。

冉阿让走到窗边,把它仔细看了一遍,它没有铁闩,只有它的活梢扣着,这原是那地方的习惯。

窗外便是那园子。

他把窗子打开,于是一股冷空气突然钻进房来,他又立刻把它关上。

他仔仔细细把那园子瞧了一遍,应当说,研究了一遍。

园的四周绕着一道白围墙,相当低,容易越过。

在园的尽头,围墙外面,他看见成列的树梢,彼此距离相等,说明墙外便是一条林荫道,或是一条栽有树木的小路。

他用右手握住烛钎,屏住呼吸,放轻脚步,走向隔壁那间屋子,我们知道,那是主教的卧房。

走到门边,他看见门是掩着的,留着一条缝。

主教并没有把它关上。

【相关背景】这一情节是冉阿让结束了19年的监狱生活,获释后好心的主教大人收留冉阿让过夜,可是他却想着去偷盗主教屋子里的银器。

(选自雨果《悲惨世界》,有删节)

12.冉阿让在决定偷银器和汤勺前,有过怎样的心理斗争?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分)

13.请简要分析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6分)

14.请结合文本说说“那人醒了”有哪两层含义?

(4分)

15.文章倒数第二段反映出冉阿让怎样的心理?

试加以探究。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东西文化的“爱”和“孝”

南怀瑾

处在历史夹缝时代中的我们,内遭古今未有的巨变,外受西方思想风气的压力,仍然想要讲究“孝道”而谈家庭教育,恐怕未必能够尽遂人意。

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思想,并不须要过分急于全盘西化或半西化。

事实上,一般的思想大体都已洋化。

无论在美国、在欧洲,父母对子女的“爱”的教育,自有他的文化思想的习惯和范围,并非一味的“溺爱”。

他以“爱”为中心,培养后一代各自独立奋斗的精神。

并不像我们“拿到鸡毛当令箭”,因此而产生新式家庭教育,一味地变成“溺爱”和“乱爱”为能事。

与此相对的,作为现代子女的中国青少年们,对于固有传统的“孝道”,必须了解它便是“爱”的延伸,和“爱”的反应。

因为大家只从表面去看西方的文化,只看见他们做父母的对子女尽心尽力地付出“爱”,并没有像中国人一样抱着“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心理和目的。

所以他们的老年父母,老无所归,“不亡以待尽”地伶仃彳亍以等死的情景,触目皆是。

据我所知以及所接触到的欧、美人士,当然包括青年人,他们思念父母之情,绝不亚于东方的“孝”心。

由此可知“孝”便是“爱”的延伸,也便是“爱”的反应。

早在周、秦以前的思想,在《易经》的“蛊卦”中,便已隐约指出天下有不是的“父母”。

所以“蛊卦”的“爻辞”上,便有“干父之蛊”、“干母之蛊”的观念。

但做父母的,虽然被蛊惑而有不是的事,但在子女的立场来说,仍然需要以最大的“爱”心而为父母斡旋过错。

同时做父母的,更要了解中国文化的“孝道”思想,并非只是单面的要求,它是相互的情爱。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是必然的因果律。

孔子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每句下面那个重复字,都是假借作为动词来读。

用现代观念来说,就是:

倘使父母不成其为父母,或父母没有尽到做父母之“爱”的责任,只是单方面要求子女来尽“孝”,那也是不合理的。

现在我们不厌其烦地反复讨论了传统观念中家庭教育思想的概略,既不是否定以“孝道”作中心的家庭教育的价值,也不是接受从“爱”的教育出发的便是真理。

现在我们所讲的目的,只是说明我们这一代对于家庭思想,与家庭教育方式,大多数都处在东西文化交流撞激的夹缝里,正在新旧观念混淆不清的矛盾现象中发生偏差。

尤其是一般新式家庭的父母,外受西方文化生活方式的皮毛影响,对欧、美家庭教育方式一知半解的崇洋心理的作祟,于是将错就错地仿照那些外国电影,而将不中不西的洋盘思想,奉为金科玉律。

但在骨子里,又潜伏着传统文化思想的血液,“望子成龙”与“光耀门楣”的观念,并未完全抛却。

于是便造成此时此地,在家庭教育方面,产生了问题儿童和问题青少年的事件。

结果,不是怨天,便是尤人。

再不然,便埋怨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错误,自己好像置身事外,一无过错似的。

其实,要讲我们青少年的思想与心理问题,就必须正本清源地从家庭教育的检讨开始,而不能将一切过错,都由我们后代的子女去负担。

16.请筒要说明作者认为“爱”与“孝”的关系是什么。

(6分)

17.请简要概括作者认为现代家庭思想和教育方式发生偏差的原因有哪些。

(6分)

18.结合本文,谈谈你认为怎样才是正确的家庭教育。

(6分)

七、写作(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战胜了冷漠无言的冰川,我创造了自己的理想。

我每时每刻都充满了启示,我时时刻刻都在歌唱。

我的理想来自苦难,我因此而受人喜爱。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写成诗歌),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

(10分)

公孙戍曰:

“臣愿君勿受。

”孟尝君曰:

“何哉?

”公孙戍曰:

“五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存亡继绝之义。

五国英杰之主,皆以国事累君,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

君今到楚而受床所为至之国将何以待君臣戍愿君勿受。

”孟尝君曰:

“诺。

(选自《战国策•孟尝君出行五国》)

20.用斜线“/”给上面文青文中的面线部分断句。

(限3处)(3分)

21.孟尝君(田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

请写出其他三公子:

、、。

(2分)

22.有关《战国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战国策》又叫《国策》。

B.《战国策》书名为刘向所拟定。

C.《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D.《战国策》是一部通史史书。

23.公孙戍认为“勿受”的原因是什么?

请将简要概括。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元春被选为贵妃,荣国府愈加贵盛,为之建造大观园,迎接元春省亲,家人团圆,极天伦之乐。

B.鲁迅《兔和猫》,通过对可爱的小白兔的和对大黑猫的描写,反映了他对弱者的同情和对仗势欺人的强者的憎恶。

C.《边城》中,翠翠与天宝的爱情受到了严重挫折,天宝远走他乡,爷爷也死了,使她一夜之间“长成大人”。

D.《欧也妮•葛朗台》中,金钱夺取了葛朗台的爱情,夺走了她母亲的生命,夺走了她父亲对她的亲情,使她生活在缺乏友情的虚伪世界中。

E.《老人与海》中,老人筋疲力尽地只拖回一条空船。

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25.简答题。

(10分)

(1)“生获严颜勇绝伦,惟凭义气服军民。

”请用《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简要阐述这句诗。

(5分)

(2)《飞鸟集》中的诗蕴含了丰富的哲理,试用中国的成语、俗语、古代诗歌或者哲理名句概括下面诗句的内容(任选4句)。

①你看不见你的真相,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

(第18首)

②水里的游鱼是沉默的,陆地上的兽类是喧闹的,空中的飞鸟是歌唱着的;但是人类却兼有了海里的沉默,地上的喧闹,与空中的音乐。

(第43首)

③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第90首)

④白云谦逊地站在天之一隅。

晨光给他戴上了霞彩。

(第100首)

⑤全是理智的心,恰如一柄全是锋刃的刀。

叫使用它的人手上流血。

(第192首)

⑥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罢,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第217首)。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诗人当中最具有生命意识的一个人。

他的生命意识,不像先秦诸子那样空蹈,也不像屈原、嵇康那么奇丽,而是体现为一种平实、恳切的状态,与人人都能接通,因此变得特别浩大。

季羡林先生曾对我说,他毕生的座右铭就是陶渊明的一首诗。

我一听便笑了,因为那也是我的人生指南。

那首诗只是最朴素的四句: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陶渊明的朴素,是对一切色彩的洗涤,因此也是中华文明在当时的一种最佳归结。

他吸取了儒家的责任感,但放弃了儒家的虚浮礼仪;他更多地靠近道家,又不追求长生不老;他吸收了佛教的慈悲和看破,却又不陷入轮回迷信。

结果,他皈依了一种纯粹的自然哲学:

以自然为本,以自然为美,因循自然,欣赏自然,服从自然,投向自然。

他本人,也因自然而净化了自我,领晤了生命。

陶渊明毕竟是一个大艺术家,他在深入地体验过生命哲学以后,就从自己的院子里跳了出来,跳到了桃花源。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田园是陶渊明的“此岸理想”,桃花源则是他的“彼岸理想”。

田园很容易被实际生活的艰难所摧毁,因此他要建造一个永恒的世界。

这个世界对现实世界具有一种宁静的批判性,批判改朝换代的历史,批判战乱不断的天地,批判刻意营造的规矩,批判所有违背自然的社会形态。

但是,他又把这些批判完成得那么美丽,那么令人神往。

桃花源是无法实现的,这是一种形而上的存在,构成了一个精神天国。

有人说中国文化缺少一种超世的理想结构,我觉得桃花源就是。

陶渊明为了防止人们对桃花源做出过于现实化、地理化、景观化的低俗理解,安排了一个深刻的结尾。

当渔人离开的时候,桃花源的人请他不要告诉别人,他出来时还做了一些记号,结果再回头就找不到了,彻底迷了路。

(选自余秋雨《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

26.文中“此岸理想”与“彼岸理想”分别有怎样的特征?

(4分)

27.为什么作者和季羡林都把陶渊明的四句话作为“人生指南”?

(5分)

28.作者认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特地安排了一个深刻的结尾”。

请思考:

作者为什么觉得这是“深刻的结尾”?

(6分)

 

答案示例及解题思路

1.【答案示例】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解题思路】急于求成:

急着要取得成功。

迫不及待:

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承载:

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

装载:

用运输工具装(人或物)。

途径:

指方法,路子。

途程:

路途的距离(多用于比喻)。

2.【答案示例】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生动的的能力。

【解题思路】A听觉与触觉相通;B嗅觉与视觉相通;C感觉与视觉相通;D视觉与听觉相通。

3.【答案示例】B

【解题思路】A项,“垂询”是敬词,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C项,“惠顾”用于商家对顾客,表示光临照顾。

D项,“绵薄之力”用于指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谦词。

4.【答案示例】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解题思路】③①紧承上文分述社会各界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且①句中有“也”。

④为对两种观点的分析,所以④应当紧接在③①之后。

②在④的基础上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且④②构成转折关系。

⑥中的“也就是说”引起对“生态城市”的具体阐释⑥,应放在④的后面。

⑤和⑥构成转折关系。

5.【答案示例】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的能力。

【解题思路】“朋友”应该为“妻子”。

6.【答案示例】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解题思路】推:

推举。

7.【答案示例】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解题思路】C项为“与、和”,其余为“在”。

8.【答案示例】

(1)我失败了,这几年连累了你们。

我今天自杀,请求以此向众位谢罪。

(2)李渊派使者持李密首级,去招降徐绩。

徐绩为他发丧并穿上丧服,具备君臣的礼节。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解题思路】

(1)每个分句1分;

(2)第一分句2分,后面两个分句分别为1分。

9.【答案示例】唐高祖在给李密的回信中夸赞鼓励李密;李密入关中时,唐高祖派遣使者前去迎接慰劳;李密到京后,被授予光禄卿一职,被封为邢国公;李渊答应收葬李密,丧仪规模很大。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

【解题思路】根据文中“当今为牧,非子而谁”“高祖遣使迎劳,相望于道”“寻拜光禄卿,封邢国公”“表请收葬,大具威仪”四处可知。

【参考译文】

李渊复李密书中说:

“天生众民,必须有人治理他们,这治理人,不是你是谁!

我已年过五十,想也做不到了。

我高兴地依附你,唯一希望你早日接受上天的安排,以使万民安宁。

当年由于弟兄们的拥戴,我作了宗盟之长。

你受封于唐,也是很荣耀的。

推翻隋朝,像过去周与殷战于牧野,一仗便决定了殷纣王的命运,现在还不能肯定;像抓秦朝的孺子婴在咸阳那样,现在还不能想。

”李密得书很高兴。

把李渊给他的信让大家看说:

“唐公推举我。

天下不愁不安定。

”后来李密兵败,当时王伯当正保卫河阳。

李密领几个随从归了王伯当。

他对王说,我失败了,这几年连累了你们,我今天自刎,感谢你们,向众位谢罪!

王伯当抱着李密痛苦号叫。

李密又说:

“感谢你们没有嫌弃我,我们还应该同归关中,重建大业。

李密虽然无功,感觉很惭愧,但众人保他富贵。

”王伯当很赞许他的计谋。

从入关中的人马还有两万多。

李渊派使者前去迎接慰劳,在大道上相见,李密很高兴,对手下人说,我虽然举事不成,兵败了,但百姓还是拥护我的。

山东几百个城镇,知道我来了,也都能归顺唐朝。

我与东汉的窦融相比,功劳也不小,岂能给我一个台司小官当呢。

等李密到京后,待遇逐渐差了,有权势的官,又向他勒索财物,他很不服气。

不久,授他为光禄卿,封为邢国公。

不久,听说他的旧部将帅,都不听王世充的指挥。

李渊又派李密领兵去黎阳,招蓦他旧部的将士,来限制管辖王世充。

王伯当任左武卫,辅佐李密。

走到了桃林,李渊又令李密回去。

李密心怀恐惧,想谋叛,王伯当劝止,李密拒绝了。

李密占据了桃林县城,抢掠牲畜粮食,驱赶马匹,直奔南山,而后又东去,派人告诉张善相让他接应。

当时,史万宝镇守熊州,派盛彦师率数十名步骑追赶。

在陆浑县南七十里,彦师在山谷中设有伏兵,李密的军队走过一半,彦师拦腰出击,斩杀了李密,李密时年三十七岁。

当时,徐绩为李密坚守黎阳。

李渊派使者持李密首级,去招降徐绩。

徐绩为李密发丧,用君臣大礼,上表请求李渊答应收葬李密,丧仪规模很大,军士都穿白衣戴孝,将李密葬在黎阳山南五里处。

李密的旧部都大哭,有很多人哭得呕了血。

10.【答案示例】

(1)通过春景的描写,透露了人物伤春之情、寂寞之感。

(2)作者笔下的双双粉蝶,偏于晚天疏雨中穿槛而飞,其点缀寂寞庭户,反衬闺中人孤独境况的用心。

(3)以东风一阵、满树花飞结尾,既与起笔暮春景色相合,又有暗喻美人迟暮的深意,幽怨之情在不言之中。

【诗歌鉴赏】此词写春闺幽怨。

上片写暮春晚天疏雨的背景:

暮春时节,庭户寂寞,粉蝶穿槛,疏雨黄昏。

由“寂寞闲庭户”,粉蝶双飞舞的近景中,突出下片的主人公的情思。

下片“含愁独倚闺帏”是整个画面的中心所在,也就是画中主人公的情态表现。

东风送暖,落红成阵。

此情此景,令人哀愁。

闺中人独自含愁,根本没有心肠料理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