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二中课程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0252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0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二中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杭州二中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杭州二中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杭州二中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杭州二中课程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二中课程设计方案.docx

《杭州二中课程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二中课程设计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二中课程设计方案.docx

杭州二中课程设计方案

让能飞的飞起来让会飞的飞更高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课程建设方案

在浙江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杭州二中根据《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和《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重要精神,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和学校实际,总结了多年以来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征询多方意见,集思广益,经过几轮探讨,精心制定了《杭州二中课程建设方案》。

我们期待以此为起点,使杭州二中在育人模式和办学特色方面有新的突破。

第一部分校情分析

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杭州二中是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建立的最早的现代班级授课制学校。

它横跨三个世纪,具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其前身分别是私立蕙兰中学和国立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蕙兰中学是一所教会学校,创办于“戊戌变法”翌年,即1899年,创办人是美国基督教北浸礼会差会传教士甘惠德(W.S.Sweet),其校训是“诚、勤、爱”浙大附中创办于1940年,创办人是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教授。

在抗战非常时期,于浙江大学西迁路上,竺可桢校长提出了“立志、努力、为公”的训词,成为抗日救亡时期附中学子的志向追求。

两校名师荟萃,治校严谨,学生学习勤勉,思维活跃。

蕙兰中学师生的体育运动精神以及浙大附中学生的爱国民主传统,尤为社会各界人士所瞩目。

1951年8月,两校在“蕙兰”原址合并,改称“杭州第二中学”,并以“立志、努力、为公”为校训,形成了二中校园精神的核心。

深厚的历史文化蕴含了丰富的育人传统,二中人从精神层面上认准了自己的追求方向——“高”(高目标、高境界)、“正”(树正气、走正道)、“实”(说实话、做实事)。

二、规模合理,教学资源丰富

2001年,杭州二中在跨江发展后,逐渐发展成拥有四个校区的现代教育集团,规模办学效应日益显现。

杭州二中主校区——滨江校区,占地1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三个年级共计39个教学班,每年可招收新生近600人。

学校一贯以来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品牌”的办学宗旨,致力于追求名校使命与责任担当,努力把学校做优做强。

经过多年的上下努力,杭州二中具备了省一流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设备设施,校园环境雅致,教学资源丰富,教师队伍优秀,为培养优秀高中生创设了可靠的“硬件”和“软件”。

三、生源优秀,区域优势明显杭州二中凭借出色的办学业绩和良好的办学口碑,每年吸引着大批优秀学生前来报考。

学校每年所招的杭州市初中毕业生考生层次显示,入校学生处于杭州市中考学生前端的

5%左右。

依据国际普遍认可的“具备突出天赋的学生一般占全体学生的2%—5%左右”的结论评判,考进杭州二中的学生,多数无疑是资优学生。

四、荣誉卓著,治教业绩突出杭州二中是浙江省首批一级重点中学,多年来,学校办学业绩一直为社会瞩目,荣誉卓著。

学校1999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3年再次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1年被“中国教育报刊社”选为“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十佳示范学校”,特别是2011年底,学校荣获杭州市教育系统唯一的“全国文明单位”的称号;2012年,学校党总支又被评为全省基础教育界唯一的“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五、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杭州二中积极推进以“促成学生自主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改革,构建了“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承认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的“自主发展教育”体系。

学校始终定位于素质教育的高水平推进,着力于每一位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在杭州乃至省内外赢得了广泛的认同。

六、课改积极,育人模式创新在全省历次课程改革实践中,杭州二中始终担当课改排头兵的角色。

尤其是在2006年的新课改中,作为浙江省新课改样本学校,我校积极主动地进行课改第一阶段的实验。

期间,围绕“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一课改核心,秉承二中“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我校提出了“高境界做人、高水平学习、高品质生活”的育人追求目标,并建立了“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育人模式。

从“育人”的高度对学校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整合,初步形成了符合新课程实验要求的学校课程体系:

在德育改革方面,构建了以

“立意高、渠道宽、实践性强”为特色的体验、感悟式自主德育模式;在教学改革方面,建立了以“目标达成度”、“学生参与度”“时间利用率”等为重要衡量指标的“理想化课堂教学模型;引导教师努力探索最优化教学方式。

第二部分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

一、办学理念

杭州二中始终关注学生的长效发展,始终坚持“教育就

是让学生成人”的育人理念。

二中人认为,教育作为一种生活的必需,应该基于人的幸福,基于人的成长,应该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学校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要体现对“人”的尊重。

因此,我们曾提出了“追求卓越,创造一流”的育人目标。

如今我们顺应时代发展诉求和学校发展定位,将“学生的卓越

成长”作为我们办学的终极追求,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即追求“高境界做人、高水平学习、高品质生活”的人生

观,“思想解放、行为规范”的管理观,“开明、开放、开化,宽松、宽容、宽厚,人性、理性、灵性”的文化观,“卓越的二中人、杰出的中国人、优秀的世界人”的成才观。

二、办学目标

杭州二中从自身的办学理念出发,基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发展要求,同时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全新的办学目标,这就是:

“基于人的卓越发展,育走向世界的精英人才”。

所谓“卓越”是指主动寻求更高目标,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只有不断追求卓越,才能不断激发潜质,才能不断追求成长,才能主动实现全面发展,从而成就卓越人生,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

所谓“走向世界”是指学校始终以一种开放的姿态,行走的状态,走向日益美好的世界,走向融入了人类追求与创造的世界。

所谓“精英人才”,就是具有杭州二中“基因”的突出人才,他们既是“卓越的二中人”,又是“杰出的中国人”,还应该是“优秀的世界人”。

对“精英人才”,我们有四个指向:

第一,健全的公民素质;第二,卓越的学业基础;第三,突出的创新品质;第四,开阔的国际视野。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站在国家意识、社会意识和名校意识三个制高点上来重新审视育人问题。

从国家意识层面讲,杭州二中要“为国育才”;从社会意识层面讲,杭州二中要“为民育人;”从名校意识层面讲,杭州二中还要“为校育师”。

基于此,杭州二中矢志于为浙江省的优秀学生提供最好的师资和育人环境,让每一位走进学校的同学都能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使杭州二中成为他们实现梦想、迎接挑战的理想学校。

在未来的十到二十年里,杭州二中力图在已成为“浙江省优秀学生最心仪的理想高中”,“被浙江父老乡亲高度认可的、具有广泛美誉度的现代学校”的现有基础上,努力打造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开放性学校”。

三、办学特色为实现“基于人的卓越发展,育走向世界的精英人才”这一总体办学目标,杭州二中在课改的深化过程中始终强调“现代化”、“名品化、”“国际化”三个方面的建设。

“现代化”是学校现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包括“课程设置现代化”、“管理制度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设备设施现代化”和“德育管理现代化”五个方面。

“名品化”是现代学校的本质追求,以学校发展的“三自主”(“自主化选择的课程体系”、“自主化学习的课堂教学”、“自主化管理的课外生活”)为核心,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高水平的课堂教学、高层次的学校文化、高档次的学生社团的名品化学校。

“国际化”是学校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人才培养的必然需求。

我校推进国际化进程的基本思路是:

开阔国际视野,引进优质资源,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增强交流能力,扩大国际影响。

同时我们还致力于打造学生成长过程的“健康”绿名片,“人品”金名片,学业”银名片,让学校始终浸润着浓浓的教育理想主义情怀。

我们的追求是:

“让能飞的飞起来,让会飞的飞更高。

第三部分课程结构与设置

一、学校原有课程体系的建设及反思

(一)学校原有课程体系的建设

2006年进入第一阶段课改实验之际,我们首先着眼于当代青年成长性问题的分析,进而站在全面“育人”的高度,立足国家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逻辑起点,形成了两个基本认识:

一是当下青年所表现出的一系列成长性问题均与他们在中学阶段所接受的教育课程缺陷,以及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具有一定的关联;二是目前推行的国家学科课程,尽管看似结构完整、具有一定新意,但在教学内容上仍存在偏重知识性与工具性的现象,表现出与课改原旨相悖的情况。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秉承广义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对学校原有课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功能定位。

从全面“育人”的要求出发,形成了如下课程结构:

学校课程

基本学

科学方

社会能

职业技

个性兴

着眼于国

着眼于研

7

着眼于社

着眼于职

着眼于个

家意志实

究意识与

会人意识

业人意识

性和兴趣

(二)原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从课程计划的设计角度看,由于对教育的全面性要求缺乏系统性设计,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广泛选择。

⑵从课程目标的达成角度看,缺乏纵向层级课程,具体课程“虚化,”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有效选择。

⑶从课程内容的落实角度看,由于学科内容过多过难,以及传统教育的惯性,教师主动进行选修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不高。

⑷从课程任务的完成角度看,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学习还缺乏内生性机制。

二、学校新课程体系的探索与构建

(一)新课程体系建设的政策要求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总的政策要求是坚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强化学校特色、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的原则,加快选修课程建设,转变育人模式,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老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促进学校多样化办学,实现学生在共性基础上的差异发展。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我校形成的第二阶段课改总体思路是“减总量、调结构、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并进一步确定了“减少必修、增加选修、全面实施选课制、全面实行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进一步扩大学校课程自主权”等五项推进措施。

基于以上政策要求,学校课程架构必须体现以下基本结

构: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1

F

1

F1

1

知识拓

展类—

职业技能类

兴趣特长类

社会实践类

r1

r

V

V

必修课程拓展—

大学初级课稈—

学科发展前沿课程—

学科应用性课程

(二)学校新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及特点

1.逻辑起点

立足人,服务人,成就人,一切从人出发,由此把学生

“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最高价值取向。

2.基本原则

学校课程设计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⑴政策性原则一一在《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指导下,保证学校课程方案既符合省厅文件要求又不拘泥于省厅文件要求,同时在执行省厅方案时,尽量结合杭州二中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需要设计学校课程。

⑵传承性原则——在学校原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固化深受学生欢迎的精品课程,吸取课程管理中的有益经验等做法,在传承中不断寻求新突破。

⑶目标性原则——基于学校办学目标,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课程总目标,在进行成长要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目标的分层分类,将学校的办学目标及学生的发展目标切实地内化于课程之中。

⑷多元性原则——在课程构建时,通过课程类型的多元化、课程资源的多元化、课程实施方式的多元化等来满足学生成长的多元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三、学校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与特点学校在对第一阶段课改实验中校本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反思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对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以杭州二中办学目标和育人理念为起点,在广义课程理论的指导之下形成了“杭州二中课程结构图”。

即“一体两翼三层四类”的基本课程架构。

(一)学校课程体系的基本内涵

⑴课程目标:

“育走向世界的精英人才”,即健全的公民素

质,卓越的学业基础,突出的创新品质,开阔的国际视野

⑵课程思想:

旨在将“必备素养、学业基础、人格成长、智慧成长”融为一体,进而促成学生“全面而自由”地成长。

⑶课程架构:

“一体两翼三层四类”。

一体:

指向作为学业基础的国家必修课程,此称“核心课程”。

两翼:

一翼指向为人格成长的“社会类自主课程”,另一翼指向为智慧成长的“学术类自主课程”。

三层:

“一体两翼”三大板块的课程,均按由低到高三个目标层次设计与实施。

四类:

指核心课程、社会类自主课程、学术类自主课程和以现代学生必备的“11+1”基本素养为内容的“学校基本素质课程”四个课程类别。

(二)学校课程架构的设置特点本课程架构重在体现层次性、选择性和开放性,并在课程方案中较好地处理了课程设计内的若干关系。

⑴目标明确,结构完整。

本课程方案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学校办学目标为追求,以人的“全面而自由”成长为使命,通过目标的分类与分解,再依据相应目标要求设计相应的课程项目,形成的课程构架具有目标明确、类别清楚、层次清晰的特点。

⑵传承历史,注重实践。

本课程方案基于学校原有课程,通过目标再细化、资源再挖掘、课程再整合而形成。

因此,具有课程基础扎实、课程条件成熟、便于分层实施等特点。

⑶关注共性,体现差异。

本课程方案,不仅设置了“学

校基础素质课程”,还在“核心课程”中设置了A、B、C三级课程,在“社会类自主课程”和“学术类自主课程”这两类校本课程中也同样设置了三级课程要求,以此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成长的共性及个性需求。

⑷动静结合,知行合一。

本课程方案在设计课程项目时,十分关注课程实施中的落实,特别关注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感性体悟与理性思考、理论滋养与实践生成等学习方式在人成长过程中的不同意义,并力图通过课程项目予以实现。

⑸面向社会,开放课程。

本课程方案充分关注社会教育资源在学校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在课程方案中设计了许多必须通过校际合作、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才能落实的课程项目,并在课程方案中预留了足够多的外延式课程接口,为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开放性课程构架保障。

⑹有增有减,平衡负担。

本课程方案充分关注到了课程类型丰富之后带来的学生负担问题,力图通过核心课程的分层要求让学生有选择的自由,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四、学校课程的总体设置及安排

(一)课程设置的三级层次

课程板块

课程门类

课程项目

课程目标指

(I级)

(n级)

(川级)

核心课程

学科必修课程

数学语言与文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体育与艺术

学科

基础

学科选修课程(I)

基本素质课程

德育课程

晨会课程

主题教育活动

仪式教育

行为通则

公民

必备

素质

生存性课程

应急自救

游泳课程

体育俱乐部活动

生活性课程

心理基础

现代礼仪

校内服务

社团活动

岗位体验

职业技能课程

发展性课程

生涯规划通识

大学专业设置

学术自主课程

兴趣与拓展课程

知识拓展类课程

兴趣特长类课程

拓展

知识

专业与深度学习

专业课程

研究课程

AP课程

大学基础

研究能力创新意识智慧成长

项目综合课程

产品类项目课程

法庭与科学

社会自主课程

校内实践活动

热点论坛

蕙兰学堂

仿社会组织活动

社团课程

社会

意识

交往

能力

领导能力人格成长

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志愿者服务带课题社会实践

项目综合课程

领导力开发课程

(二)一般课程的建设与要求

1.名家讲坛

【课程方式】

邀请不同领域的社会名家名流到校开设讲坛,使学生形成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对其人生生涯规划产生积极影响。

【课程要求】

每学期面向全校学生开设3〜4场讲座

2.热点论坛

【课程方式】

就当前国际、国内的时事热点或学生所关心的话题,由学生提出、明晰自己的观点后,交由其他学生点评或展开辩论,引导学生关心社会问题,探寻观察问题的方式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主要有两种形式:

1班级热点论坛:

针对国际、国内的时事热点,以午间讲话或班会形式进行分析、辩论,由团委、学生会进行评价,精选出的论坛录像在校园电视台播放。

2辩论大赛:

就当下学生关注的热门话题展开年级辩论赛,由团委、学生会组织。

【课程要求】

班级热点论坛每学期进行2〜3次,面向全校学生。

辨论

大赛每学年举行1次,安排在高一年级。

3.短期社会实践

【课程方式】

就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自主组织实践小组展开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撰写实践报告、改进方案,并提交于相应的社会管理机构,力争取得有关部门的评定与认可,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公共服务意识、社会沟通意识的形成。

【课程要求】

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在高二年级。

4.行业体验

【课程方式】

在学生父母或其他亲人工作的岗位上,进行为期三天的跟班体验,体验父母工作的职业经历,进而体谅父母的辛劳。

【课程要求】

每位同学至少参加三个整天的体验活动,撰写体验报告

(一式两份:

一份交学校,一份交父母),单位需出具体验证明。

安排在高三年级。

5.主题活动

【课程方式】

由学生部门和教学部门统筹安排的主题教育活动系列课程。

分两大类:

常态主题活动课程,即时性主题活动课程。

①常态主题活动课程:

纳入常态课程管理、在相对固定的时段进行的主题活动。

目前包括:

国防教育:

结合新生军训进行,为期1周。

体育文化节:

每学期1次,为期1周。

第一学期为竞技类,第二学期为素质类。

科技节:

每学年第二学期进行,为期1周。

艺术节:

每学年进行1次,为期1周。

英语节:

每年圣诞节前后进行,为期1周。

读书节:

每学年1次,为期1周。

生活技能节:

每学年1次,为期1周。

安全防范与急救技能日:

每学期1次。

②即时性主题活动课程:

配合国家的宣传要求进行的专项教育活动。

【课程要求】

全体学生参与。

6.仪式教育

【课程方式】

通过挖掘各种仪式的教育功能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如:

晨会、成人仪式、毕业典礼、学生大会、各类参观活动等。

全员分期参与。

【课程要求】

全体学生参与。

7.行为通则

【课程方式】

为使学生理解、认同现代社会普遍的规范,建立规则意识而设计的教育活动。

【课程要求】

全体学生参与。

8.校内服务

【课程方式】

为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意识、服务意识而设立的服务性团队活动,如:

值周班、卫生监督、公共场地卫生包干、校容督查

【课程要求】

全体学生分期参与。

9.心理健康

【课程方式】

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而开设的课程。

包括全员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和个别的心理咨询等心理活动课程。

【课程要求】

全员心理课列入高一、高二课表。

10.体育俱乐部

【课程方式】

以学生自治方式开展并以俱乐部形式组建的专项体育

运动组织,目的是通过专项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及

团队意识。

目前已建制的体育俱乐部有

14个,分别为:

①羽毛球

◎篮球

63排

64足

⑤乒乓球

6跆拳道

67街

/flit

68击

⑨瑜伽

⑩棒球

611网

162游

⑬轮滑

614健身

【课程要求】每位同学均需选择参加一个俱乐部的活动。

11.大学基础

【课程方式】

在语言与文学、数学与逻辑、人文与社会、科学与实验、技术与技能等五个学习领域的11个学科设置大学基础课程,供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特长和兴趣进行选修。

大学基础课程根据需要可以由本校教师开设,也可以聘请大学教师开设。

学习方式以研究、活动为主。

课程分三大类:

①大学先修课程。

这类课程主要结合奥赛辅导等形式进行。

②学科应用性课程。

这类课程主要为有文科和工科倾向的学生开设。

3介绍学科最新成果。

这类课程主要结合专家讲座,面向全体学生,以拓宽视野、激发专业兴趣为主要开设目标。

【课程要求】

全体学生必须参与学习,但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

每个学生至少修得国家规定的本选修课程的最低学分。

12.职业技能课程

【课程方式】

与职业院校联合开设,为学生建立职业意识,体验学习职业技能提供机会。

目前开设的专业主要集中于:

1数字媒体②金融事务③动漫技术④电子电器

⑤数控⑥园艺⑦旅游⑧花卉生产

【课程要求】

每学年9月初,根据学生申报情况决定当学年开设的专业课程。

全体学生必须参与学习,但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

每位同学至少修得国家规定的本选修课程的最低学分。

13.精品社团

【课程方式】

由学生部门和教学部门改造部分社团,完成课程化建设,相应社团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管理和评价社团活动。

目前主要包括以下18个五星级精品社团:

⑪k李文学社色青年志愿者(爱心社)(3中医社

@记者社3民乐社3书画社(tceo社团

131校电视广播台132CEO电子社133动漫社134话剧社

【课程要求】

每位同学需根据自身特点,至少参加一个社团(可以是尚未入选精品社团的其他社团)。

14.专业课程课程方式】

为在某一方面具有特别才能或兴趣的同学定点开设的课程,旨在为他们发挥特长提供一定的专业实践。

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六类16个项目的课程:

竞赛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五学科)机器人小组体育竞技(篮球、足球、排球、田径、健美操等)合唱团

交响乐团

陶艺社

【课程要求】

非全员选择课程。

考虑到本课程属于具有专业深度的学习课程,所以参与选课的同学,原则上每人只参加一个项目的深度学习。

15.研究课程

【课程方式】为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研究能力而设置的实践性研究课程。

【课程要求】高一第一学期学习研究课程的通识培训部分,第二学期进行学科性课题研究,高二年级进行社会课题研究(可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进行)。

全员参与修习的课程,但研究课题可自主选择,课程作业为研究论文。

16.AP课程

【课程方式】

该课程有两个方向:

①面向国内名校的AP课程——与北大等高校合作开设

大学预备课程。

课程内容由相应大学主导,学分互认。

由相应大学负责教师培训,本校教师任教。

目前开设的主要是与北大合作开发的AP课程。

2面向国外名校的AP课程——目前主要开设美国AP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专业。

聘请专业外教执教,参加美国AP项目水平测试。

【课程要求】

非全员选择课程。

面向国内名校的AP课程,一般由参加A级“核心课程”学习的同学选学;面向国外名校的AP课程,供准备就读国外名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