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周测卷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0210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周测卷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古诗周测卷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古诗周测卷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古诗周测卷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古诗周测卷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周测卷及答案.docx

《古诗周测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周测卷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周测卷及答案.docx

古诗周测卷及答案

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

ì陋抑葱yī

2.精卫填海卧薪尝胆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3.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2)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隔江犹唱后庭花(5)蜡炬成灰泪始干(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7)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错、漏、添字的,每字扣分,扣完为止。

4.

(1)示例1:

同情•欢乐•成长

示例2:

安徒生童话伴我成长(主题明确,紧扣纪念活动得2分;主题不明确,语言表达欠准确得1分;无主题不得分。

(2)示例:

同学们,在安徒生美丽的童话世界里,我们懂得了同情与善良,感受到了真善美的力量,让我们走进安徒生,理解安徒生童话的精髓,让我们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以内容和语言为主。

有称谓,紧扣主题,语言富有激情各得1分。

阅读理解

一、

(一)5.①苦于;②赞同;③负荷,挑;④用簸箕和土筐装土石;⑤草;⑥(同“无”,)没有。

(意思对即可,每题1分)6.D

7.

(1)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你太不聪明了。

8.挖山不止的顽强意志,排除非议的坚定信心。

答全两点得2分;如只答出一点,但能说透彻,也可得2分;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得1分,言之有理且有新意,得2分。

(二)9.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10.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来捞取功劳。

(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11.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

二、12.不矛盾。

普通是因为白杨树常见(多),也极其容易生长;它的不平凡是指它具有特殊的气质——力争上游,不折不挠。

13.形貌: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气质: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14.写楠木与白杨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表明自己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深化了中心。

15.文章以白杨树象征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以及他们质朴、顽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三、16.①A②C17.孔乙己因偷窃被打折腿。

18.孔乙己是个心地善良,但又沾染恶习的人(“沾染恶习”说成“有偷窃行为”也可)。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四、19.沉入深水区拖入灌木丛(2分,每空1分,意近即可)

20.示例:

A这句生动的描写表明这位父亲不但时刻关注着儿子,而且做好了随时救援儿子的一切准备,体现了父爱的深沉。

B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尊重,注重对孩子的独立性格的培养。

C父亲终于忍不住高声叫出了儿子的名字,这是情不自禁的担心,又一次点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D因为父亲这时清楚地知道,儿子已经精疲力竭,用尽了最后一点力量。

父亲对儿子垢那种特殊的关爱,至此表露得淋漓尽致。

(4分,任选两句,每句2分,意近即可)

21.⑴①表明这是儿子的劳动成果;②强调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尊重、肯定、欣赏。

(2分,每点1分,意近即可)

⑵是一个沉着坚毅、倔强勇敢的小男孩。

(2分,意近即可)

22.示例:

⑴经历:

爸爸教我学骑自行车时,看到我摔倒了,他也不扶我,而是让我自己站起来。

渐渐地我从跌倒中掌握了要领,学会骑车。

(2分,事例要扣住“独立”的含义,表意清楚即可)

⑵感受:

在生活中要学会独立,学会克服困难,战胜自己。

(2分,答题扣住“独立”和“战胜困难”即可)

作文

23.略(

四、诗歌赏析

1、一、选择题

1、宋代作家中,在诗词文赋以及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是____B_____ 

A、欧阳修   B、苏轼    C、陆游    D、辛弃疾

2.北宋后期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号:

(A )

A、东坡居士 B、青莲居士  C、稼轩居士 D、易安居士 

3.下列词人中,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有( B   ) 

A、李煜 B、辛弃疾 C、柳永 D、李清照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现作者出世思想与入世思想矛盾的语句是(   B)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月有阴晴圆缺

5.开创豪放派词风的宋代作家是_____C____

A、欧阳修    B、王安石     C、苏轼       D、辛弃疾

6.苏轼《水调歌头》小序云: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里的子由是苏轼的( D  ) 

A、父亲     B、哥哥         C、儿子     D、弟弟

7.苏轼《水调歌头》小序云: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首词的主题是:

( B )

A、羁旅行愁  B、望月怀人  C、悲悼故国 D、忧时伤事

二、赏析题

1.本词有一端小序,其作用是----------。

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其名为---------,他和苏轼,----------并称文坛“三苏”。

 

.本词有一端小序,其作用是--介绍写作缘由。

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字,其名为--苏辙,他和苏轼,--苏洵并称文坛“三苏”。

2.全词以问句开篇,上阕问-------------,下阕问-----------,归根到底是在问-------------。

 

.全词以问句开篇,上阕问--月,下阕问--天,归根到底是在问--自己。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4.词的上阕,写词人“---------”的想象,词中描绘了一个-----------的境界,表现了对----------的追求。

词的下阕写“无限”时对-----------------的探求,全是词人内心的-------------------,从表达方式看主要是--------------------。

词的上阕,写词人“--天上宫阙”的想象,词中描绘了一个天上仙境的境界,表现了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词的下阕写“无限”时对--美满生活--的探求,全是词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从表达方式看主要是--------叙述。

5、苏轼,字______,号________,与《水调歌头》一词的小序中提到的“子由”(即弟弟)及父亲同为“____________”,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________。

 

子瞻,东坡,苏辙,苏洵,唐宋八大家,词牌名

6、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月圆之夜,给远方的朋友发条祝福短信,你可以用《水调歌头》里“”的句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有人就此词的上阕上了个上联,请你根据下阕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

望月怀逸兴壮思,自具雅量高致。

 

  我的下联:

例:

怀人写悲欢离合,颇显旷达胸襟

.9、本词中表达词人美好愿望的一句是.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好在哪里?

.\"做出\"的意思,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11、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2、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13、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

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如李白的《静夜思》。

古代诗人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14、对《水调歌头》(苏轼)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全对)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诗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

B.“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这两句设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

C.“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

——月光的移运,都是“无眠”者眼里看到的,可见“无眠”者久久不能入睡。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此句称得上是水到渠成。

若是能够健康长久地生活着,那么,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够共赏明月而得到些许安慰吧。

这也正是作者的进一步处我解脱。

15、给加点的字注音。

(1)宫阙(qùe)

(2)琼楼(qióng)(3)绮户(yī)(4)婵娟(chānjuān)

16、补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下句。

(1)明月几时有?

(2),,何似在人间。

(3),月有阴晴圆缺。

(4)但愿人长久,。

17、写出三句描写“月”的古诗词句子。

(1)

(2)(3)

18、写出三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怀念或良好祝愿的古诗词句子。

(1)

(2)

(3)

三、问答题

①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

这问年问月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

追问:

那么他为什么向往月宫呢?

因为他写这首词时正被贬官,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

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向往月宫,进而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思妙想。

②怎样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点拨:

“我欲乘风归去”,明白的说出了他的这种矛盾的意念。

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望情于现实。

在这时,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消极避世、超然世外)和入世(积极努力、建功立业)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极度的矛盾之中。

③这里的“归去”应怎样理解?

(“归去”带有归隐、超然世外的意思。

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月下慢慢起舞,虽然只有清影随人,但也令词人陶醉。

这境遇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

“何似在人间”是词人“起舞弄清影”的感受。

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也显示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

⑤“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有什么作用?

(“转”、“低”描写月光慢慢转移,表明夜渐渐深了。

“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朱阁”“绮户”与上阙的“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这就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然过渡到怀念弟弟子由的手足深情,引出下面“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

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这是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表明了“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

“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

但词人很快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的遗憾,因而开始自解自叹、自我安慰了,巧妙转入下一句。

⑦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它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非人力所能左右,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

正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

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关于祝福的流传千古的名句。

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安慰,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

这句与上阙结束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以美好的境界结束。

⑧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者在词中问天,实际是在问人生,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1.本文的体裁属于         ,浣溪沙是              。

全诗思绪都围绕“_____”字来抒写。

“去年天气旧亭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暗含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叹。

答案:

词词牌名  独 天气亭台都与去年一样  物是人非,时光不再

2、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答案:

夕阳 落花  归燕

3、词中作者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及自己的观察与感受,抒写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生的思考,做到了            结合,浑然一体。

答案:

情景或景情。

4、这首词中多处用到了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

例子:

“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

好处:

“新”是唱新词的环境,“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5、作者在词中主要表现了自己的哪些感受?

这些感受又是借助什么来表现的?

答案:

表现了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生的思考等感受。

这些感受是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等事物,并通过自己的观察表现出来的。

6、你知道作者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变故吗?

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

仔细体会思考“夕阳西下几时回?

”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

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但人事却和去年大不相同了。

“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东升再起,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

7、《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词中抒发惜春伤时之情的对偶句是:

                  ,简析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①这两句词,前一句写伤春,表现了词人见景伤情的形象,后一句是伤别,用“似曾相识”的燕子,反衬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惋惜心情。

②这两句融合全篇,将景物与人事紧密联系在一起,景中寓情,更加委婉含蓄地抒写了这种伤别怀旧之情。

③在这两句中,词人用“来”与“去”对比,以燕子的“来”反衬时光与往事的“去”,增加了词人对春光易逝的惋惜心情。

④这两句词通过景物描写,把词人的感情表现得很细腻、很生动,是非常工整的对偶句,却又那样自然。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答案: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

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9、仔细品味这首脸炙人口的小令,回答问题。

 

(l)“一曲新词酒一杯”到“去年天气旧亭台”,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

词人怀着喜悦、轻松的心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对酒听歌,但在边听边饮时,不期而然地触发了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于是产生一种岁月流逝、时光不再的感慨。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所以成为名句,不仅在于自然天成地表现了眼前之景,而且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迪,你能说说其中蕴含的哲理吗?

 

答: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3)“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一个“独”字表达出诗人内心什么样的情感?

 

答:

“独”字突出了凄凉寂寞之感。

“徘徊”将词人对美丽

的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主人公孤独惆怅的心情。

 

《记承天寺夜游》第一套题

一、基础题: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

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2.填空:

⑴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苦闷心情。

⑵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的心境。

7.“月色入户”意思是,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8.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它与“”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4分)

9.“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10.文章“记”的要素是: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记承天寺夜游》第二套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解衣欲睡解:

⑵相与步于中庭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

理由:

4.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

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

《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记承天寺夜游》第三套题

天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全承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行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翻译下列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

5.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2.月光竹柏影比喻3.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一样清闲而有雅趣的人。

4.qǐn友好亲睡觉,废寝忘食等。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记承天寺夜游》第四套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11.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

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1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

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

《记承天寺夜游》第五套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⒈解释加点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念:

⑵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至:

⑶相与步于中庭于:

⑷盖竹柏影也盖:

⒉解释加点词

⑴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②念无与为乐者与:

⒊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⑴文中写了两个人,这两人的相同点是:

⑵写出文中用水草比喻月光下竹柏摇曳的句子。

⑶为什么作者不能入睡,又“欣然起行”的?

⑷结尾的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把_______比作_______,把_______比作_______。

⑹“月色入户”一句中“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⒋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相与步于中庭

第五套题答案:

⒈⑴考虑,想到⑵于是⑶在④原来⒉①参与,这里是欣赏的意思②和⒊⑴都是闲人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⑶月色入户⑷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⑸月下中庭积水空明;竹柏影也藻荇交横⑹用拟人手法,写月似乎也通人情,善解人意,知道人的寂寞,主动来与之为伴⒋相与/步于中庭

 

1《记承天寺夜游》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表达了作者悲凉苦闷、豁达乐观、赏月喜悦、复杂微妙的心情.

2语言有何显著特征?

语言显著特征:

悲凉、难言的显著特征.

3文中对月夜的描写有何特点,能够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文章的“月”正是这篇文章的点睛之笔“庭下如积水空明”可以推断月色之明了,“水中藻、性交横”可以推见到月光之清

4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呢?

因为看到明月照进屋子里兴奋、喜悦,月色好似久违的老朋友,让作者想到去寺里找张怀民,所以就去了寺庙游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