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学案导学 湘教版选修5.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0197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2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学案导学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学案导学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学案导学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学案导学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学案导学 湘教版选修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学案导学 湘教版选修5.docx

《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学案导学 湘教版选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学案导学 湘教版选修5.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学案导学 湘教版选修5.docx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学案导学湘教版选修5

2019-2020年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学案导学湘教版选修5

[考纲及解读]

1、结合案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分布特点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2、运用地图,分析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及分布、主要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3、分析自然灾害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结合实际,列举防治与减灾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解读:

1)、运用图表,分析世界和我国主要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的成因与分布规律;

2)、结合案例,分析人类活动对诱发沙尘暴、洪涝灾害、地震等方面的影响;

3)、创设虚拟情境,学会在水灾、火灾、震灾、风灾中的逃生自救的方法。

[要点梳理及重点探究]

一、主要气象灾害的比较:

1.列表分析

台风

暴雨

洪涝

干旱

寒潮

夏秋季节

夏秋季节

夏秋季节

华北地区春旱3~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7~8月

冬半年,春秋季危害大

东南沿海

我国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部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部

我国西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除青藏、滇南以外的广大地区

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起来的热带气旋

锋面、气压系统造成的集中降水过程

暴雨、大暴雨造成的地表水泛滥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给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降水强度大,易产生洪涝灾害

水位上涨,大面积、大量积水

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粮食减产,饮水困难

强降温、大风、雪灾、影响范围大。

使农作物受冻害

加强预报,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防灾意识

加强预报,加强绿化,加强防洪工程建设

加强绿化,加强防洪工程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用水.营造防护林,加强农用水利基本建设,发展旱作农业

加强预报,做好防寒准备

2.我国洪水类型比较

类型

洪水来源

主要分布地区

发生时间

暴雨

洪水

主要有台风、锋面等带来的暴雨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融雪洪水

由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山区。

受气温升高制约,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发生在7~8月。

冰凌洪水

冰凌堵塞河道

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其次发生在松花江部分河段。

要发生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

二、主要地质灾害

1.主要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泥石流(滑坡)

地震

火山

分布规律

山区、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植被不良、暴雨骤降,或冰雪融水汇集

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板块交界地带

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和东非的火山带,大西洋海底

我国分布地区

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如云南、四川西部,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也会出现

①东部沿海地区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

②西藏、云南处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山西大同附近——死火山群;长白山、白头山、黑龙江省五大连池——休眠火山;台湾大屯火山群七星山——活火山

2.滑坡和泥石流的对比

类型

概念

影响因素

分布

关联性

相同点

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泥石流

由暴雨、水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

1.山区地形坡度大

2.土体或岩体下面有隔水层

3.雨量集中

4.森林覆盖率低

5.地震

6.人类活动的不良影响

1.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

2.暴雨激发地表水冲刷造成

3.冰川的融化

1.与地形地势关系密切,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阶梯转换处

2.东部地区稀疏,西部地区密集

3.秦岭、川滇山地是集中分布区

以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为界。

该线以西泥石流呈带状或片状分布,以东泥石流呈零星分布。

暴雨泥石流分布在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冰川泥石流分布在东经1020以西的高原上

1.两者可能分布在一个地区,并且成因上是关联的

2.二者可能其一是主灾,另一个是诱发的

3.人类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发泥石流和破坏

滑坡

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1.陡坡

2.暴雨下渗成为地下水浸润土体或岩体所致

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东部稀疏,西部密集。

极密集区在秦岭-川西-滇西山地。

频率最高的省是四川省,约占全国同类灾害的25%。

三、其它灾害

1.咸潮

①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

②咸潮的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a.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

b.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气候)

c.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地形)

d.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

(天文)

人为原因:

a.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

b.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③咸潮发生时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带来危害:

a.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b.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

c.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④从长远看,防治咸潮可采取的措施:

a.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

b.采取调水以淡压咸;

c.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提高流域水资源调配

能力,制定骨干水库枯季调度管理办法;

d.节约用水

2.我国鼠害的地域差异显著

分布

本区农业特点

常见害鼠

亚洲东部喜湿鼠类危害区

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南区的大部、华东和华南的全部。

本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开发历史久远,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

褐家鼠、小家鼠等

亚洲中部耐旱鼠类危害区

包括我国西北区的大部、青藏高原大部,以及东北和华北区的边缘地带。

本区降水量少、气候干旱。

小家鼠、黄鼠等

四、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

环境监测

 荒漠化、土壤盐渍化、

海上冰山漂流、海洋

生态、全球气候变化

及其影响、植被变化、

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有利于人们了

解环境变化,

使环境得到保

护和改善

灾害监测

 旱情、水灾、滑坡、

虫害、森林火灾等

泥石流、地震、农

林病

 有利于

防灾减灾

五、自然灾害的防御

1.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

第一,洪水袭来时,不要慌乱,服从当地政府和社区的安排部署,有序地进行人员和财产转移。

第二,发生险情要及时报告,在统一组织下抢险救灾,中小学生一般以避灾为主,不宜参加抢险活动。

第三,水即将来临时,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高处转移。

原地避水的,可将家中物品放在楼上,或将其置于高处(柜顶、桌上等),并应在楼上贮备一些食物及必要的生活用品,如饮水、保暖衣物和烧火用具等。

室内进水前,要及时拉断电源,以防引起触电事故。

第四,在室外,则要避开大树、电杆、变电器等比较容易引雷的地方,保持比较低的姿势,并不要手持带有尖端金属的物品。

洪水猛涨时,可先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并用绳子或被单等物将身体与烟囱、树木等固定物相连,以免被洪水卷走。

被洪水围困时,尽可能收集一切可以用来发出求救信号的物品,如手电筒、哨子、旗帜、鲜艳的衣物等,及时发出求救信号。

在洪水汹涌时,切不可下水,这时除水流中的涡旋、暗流等对人的伤害外,上游中下来的水中漂浮物有可能将人撞昏,导致溺水身亡。

被洪水卷走时,如有可能应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警惕和防止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

第五,汛期尽量不要到容易发生山洪的景区旅游,在山区旅游中,一旦遭遇暴雨,应向山脊方向避洪,不要在危岩和不稳定的巨石下避洪,万不可在山谷中逗留(经常是人们的旅游路线),因为山谷是山洪爆发的路径。

如遇泥石流,在可能行动的时候,迅速向泥石流运动的垂直方向(左、右)躲避,尽快跑出泥石流范围,切不可顺(或逆)泥石流方向(上、下)躲避。

第六,洪水时,由于厕所、垃圾等被水冲散,极易污染水源,引发流行病,所以要注意保护水源地(水井等),饮水要用漂白粉消毒(有条件的地方可用瓶装水或净水器过滤),并一定要烧开饮用。

洪涝期间,由于过度劳累和紧张,人们体质普遍下降,天气热,食品极易腐烂变质,即使在食品短缺的情况下,仍应注意不吃变质及受到污染的食品,严防食物中毒及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第七,掌握抢救溺水者的知识。

抢救时,首先要把溺水者救上船或陆地,迅速排去呛入体内的水,清除口、鼻腔内的淤泥及假牙等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行心肺复苏术——按压胸部(略偏左)心区,同时口对口地做人工呼吸。

有条件的应尽快送医院抢救。

2.避震的方法

(1)地震发生时,如果此时你恰好在家里,那么要视情况而定是躲还是逃。

如果你家是平房或一楼,可迅速到达院内开阔地的话,则迅速跑到室外;如果你家是位于高层楼房,那么还是应该“伏而待定”,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同时注意保护好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等地震过后,迅速离开房间到达安全的开阔地;倘若无法离开,则积极地等待救援。

(2)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3)在学校,如果正在上课,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等地震平息后再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如果恰巧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4)在商店、书店、展览馆等公共场所,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物或悬挂物。

(5)在影剧院、体育场馆、候车室等处,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利用所处的条件,就地躲避,千万不要乱跑。

如果距应急出口很近,可迅速夺门而出。

如果不能快速离开的话,最好的办法是躲在排椅下。

在大运动场内,最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先向运动场中央空旷处撤退,然后再选择合适时机撤离。

但撤离时一定要注意避开人流,避免拥挤跌倒。

总之,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不要乱喊乱叫,更不要乱挤乱拥。

3.应对其它灾害的方法

①风灾自救的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

②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

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

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

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③大雾和沙暴均属于大气能见度低的灾害性天气。

如果遇到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如果遇到沙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

[典型例题精析]

典例1、(xx山东文综选修31题)(lO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表6为xx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2分)并分析其原因。

(2丹)

(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

(6分)

【解析】以xx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为材料,主要分析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原因、危害。

(1)小题分析表格三省各月林区火灾次数主要都集中在12、1、2、3、4月,即冬季和春季。

由于西南三省气候为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和春季为干季。

(2)小题是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应从森林本身的功能和森林减少后的危害分析。

答案:

(1)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正值西南地区干季,晴天多,降水少。

(2)植被破坏导致地表侵蚀加剧,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

典例2、(xx福建选修40题)[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堰塞湖是批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成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

图11为“5.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图。

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

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

(7分)

(2)分析唐山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

(8分)

【解析】考察考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对知识联系、综合运用能力。

答案:

(1)崩塌、滑波或泥石流。

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或沿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分布)。

(2)地质构造不稳定;岩性疏松;地形高差大、河谷陡峻(山高谷深);地震发生引发表物质滑落,阻塞河道;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大。

典例3、(xx海南选修25题).(10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资料,完成下列

要求。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

xx年我国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92.24亿元。

(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

(2分)

(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

(8分)

【解析】:

该题为典型的“命题型”材料解析题。

旨在考察考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迁移转化的能力。

引导考生建立“由未知到已知再回到未知”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答案:

(1)热带气旋(或台风)、温带气旋(2分)

(2)类型:

台风风暴潮(或热带气旋风暴潮)。

(2分)

空间分布特点:

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

(2分)

减灾对策:

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

(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北冰洋冰层覆盖面积变化图”,回答1~2题。

1.xx年冰层覆盖面积变化最明显的海域是()

A.加拿大沿岸B.美国沿岸C.挪威沿岸D.俄罗斯沿岸

2.导致北冰洋冰层覆盖面积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B.厄尔尼诺现象的加强

C.全球气候逐渐变暖D.沿岸城市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增加

3.长江三峡两岸自古以来多崩塌、滑坡,且越接近水面线,崩塌、滑坡数量越多,其主要原因是越接近水面线

A.暴雨越多B.植被越稀疏C.谷越深坡越陡D.土质越疏松

4.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往旁边的山坡上跑

B.遇到地震时,若在高楼内,俯身躲在坚固的家具旁或狭小空间,等待救援

C.陷入沼泽地时,用一根长竹竿插入泥潭,用力往上爬

D.在野外遇到龙卷风时,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

5.下列选项中,与地下水作用关系不大的地质灾害类型是

A.地面塌陷沉降 B.泥石流 C.土壤盐碱化  D.土地沼泽化

6.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

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

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

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

下图是北半球易形成台风海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7-9题。

7.日界线附近,易形成台风海区的北界可达北纬

A.35°B.25°C.20°D.15°

8.影响美国的飓风(台风)多形成于

A.①B.②C.③D.④

9.图示四个区域中

A.①主要受风海流影响B.②主要受寒流影响

C.③是世界著名大渔场D。

④主要受密度流影响

10.凌汛是指某个河段因冰凌堵塞,水流不畅,引起水位猛涨的现象。

黄河的部分河段每年冬季和春季都会发生凌汛,请判断图中黄河干流上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

A.ab段B.bc段C.cd段D.de段

11.xx年2月,日本本州西部发生的地震不到里氏5级,但不少地区震感强烈,因为

A.4级以上地震已经属于强烈地震B.震中很浅,震中越浅,震感越强

C.震级虽然不大,但是震源相当浅D.震源相当深,但是烈度大,震感强

12.长江三峡两岸自古以来多崩塌、滑坡,且越接近水面线,崩塌、滑坡数量越多,其主要原因是越接近水面线

A.暴雨越多B.植被越稀疏C.谷越深坡越陡D.土质越疏松

二、综合题

13.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季节分

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3分)

(2)分析②、②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4分)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3分)

14.(07江苏文综卷)

(1)xx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

长征是一部壮美的史诗,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前无古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2)红军长征不仅粉碎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而且战胜了来自大自然的严峻挑战。

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列举长征途经的云、贵、川接壤地带易发的地质灾害。

(写出两种

即可)(2分)

②简要回答防御上述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

(写出两项措施即可)(2

分)

15.(xx年山东)(10分)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12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6分)

(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

(4分)

 

 

16、(xx年宁夏卷)(28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

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1)甲、乙两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

(14分)

(2)随着人口的增加,丙村要扩建居民点。

若只考虑沿着山前公路扩建,试比较说明在丙村东北方向和南偏西方向建设民居条件的差异。

(14分)

高考考查49自然灾害与防治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C3.C4.C5.B6.D7.D8.D9.A10.A11.C12.C

二、综合题

13.

(1)②区依据:

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

(2)②区:

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

③区:

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于燥少雨

(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

14.

(2)①地震、滑坡、泥石流(写出两种即可)(2分)

②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开展防灾、减灾教育。

(写出两点即可)(2分)

15.

(1)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抛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2)加强监测、预报、预警。

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16、

 

2019-2020年高中地理草药第1章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

1.下列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B.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大于该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

C.人口合理容量由于难以确定,所以对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没有什么意义

D.发达国家由于人口少,不会超过人口合理容量

2.“木桶效应”说法正确的是

A.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长的桶板B.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短的桶板

C.如果桶板代替资源,则长的板决定了人口的容量D.地球上人口的容量决定于人类自身

3.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基础B.三大发明C.消费水平D.商品经济的发展

4.环境人口容量是指

A.一个地区人均资源量的极限值B.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C.科学技术最发达时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D.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好坏

5.现实中的人类社会出现了哪些人口问题

①人口增长过快②人口的发病率增高③人口城市化④人口老龄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关于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错误的是

A.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环境人口的极限。

B.悲观者认为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C.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一些学者认为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60亿左右。

D.在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中,假定条件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估计结果。

7.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的原因

A.人口总数量处于不断变化之中B.就全球而言,目前人口再生产类型为过渡型

C.人口迁移的数量、规模、范围越来越大D.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8.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A.科技水平→获取资源数量→环境人口容量B.人口文化→生活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

C.科技水平→环境人口容量→资源的获取D.人口文化→环境人口容量→生活消费水平

9.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B.农业时期----原始社会----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C.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D.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10.我国西藏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小于2人,长江三角洲每平方千米则大于500人,关于两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两地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B.长江三角洲人口密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较发达

C.两地环境的人口容量都已达到极限D.两地人口数都远远低于环境人口容量,都存在资源开发不足现象

11、估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在于是

A.导农业生产的发展B.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C.限制消费水平的提高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

12、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

A.人口素质B.人口增长状况C.人口数量D.人口发展状况

13.为了简便,在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时,主要依据的资源是

A.土地资源B.气候资源C.能源资源D.生物资源

14.不与环境人口容量正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消费水平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15.下列关于我国人地矛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众多,各种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世界前列

B.由于人口的增长,我国可耕地总量和人均耕地会继续减少

C.我国淡水资源丰富,人均淡水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3倍

D.我国人地矛盾现已消除,但仍然要坚定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政策

16.下图中AB表示不同类型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解答问题:

(1)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

A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A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国:

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