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9961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5 大小:13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初中文言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初中文言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初中文言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初中文言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docx

《初中文言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文言文.docx

初中文言文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注释:

⑴诫:

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

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

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⑷养德:

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

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

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

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

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

才干。

⑻广才:

增长才干。

⑼成:

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

漫不经心。

慢:

懈怠,懒惰。

励精:

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

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

“治”通“冶”,陶冶性情。

⑿与:

跟随。

驰:

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

时间。

去:

消逝,逝去。

⒁遂:

于是,就。

枯落:

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

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

破房子。

⒄将复何及:

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

过度的享乐,懈怠。

淫:

过度。

狼蒲松龄

有屠人货①肉归。

日已暮,歘②一狼来,瞰③担中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④;及走,又从之。

屠思狼所欲⑤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⑥以空担,狼乃止。

屠归。

昧爽⑦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

大骇。

逡巡⑧视之,则死狼也。

仰首审视,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⑨,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⑩之,亦可笑已!

译文: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

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

狼不断的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户走了好几里路。

屠户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

狼稍稍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户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

于是屠户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

于是屠户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

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户了。

屠户就安全地回家了

第二天拂晓屠户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

屠户因为害怕小心地在树的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

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户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就像缘木求鱼一样,狼本想吃肉,结果遇到了灾难,不是也很可笑吗!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译文:

一名屠户很晚回家,担中的肉卖完了,只剩下骨头。

途中有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户很害怕,拿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一只狼仍然跟从。

又拿骨头扔给另一只狼,后得到骨头的狼停了下来,可先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了上来。

骨头已经没了,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很困窘,恐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

往旁边看田野里有打麦场,场主将柴草堆积在打麦场中,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奔跑过去,放下担子拿起刀子。

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得蹲坐在前面。

过了一会儿,眼睛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的头,又连砍几刀将狼杀死。

正要走,转过身朝柴草堆后看,一只狼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身子已经进去一半了,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

屠户从后边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

这才明白前边那只狼假装睡觉,用来诱惑敌人。

狼虽狡猾,但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shàn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出不去。

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shǐ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译文:

有一个屠夫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

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临时住房,他就跑进去躲藏在里面。

凶恶的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

于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

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

屠夫用力,吹了一阵子,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捆起来。

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

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

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

如果不是屠夫,谁有这个办法呢?

词性活用现象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

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

三、一词多义

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

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敌:

攻击。

 

孙权劝学——宋代·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

“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

”吕蒙说:

“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注释:

1、初:

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

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229年称帝。

3、谓……曰:

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4、吕蒙:

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5、卿:

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6、今:

当今。

7、当涂:

当道,当权。

8、掌事:

掌管政事。

9、辞:

推托。

10、以:

介词,用。

11、务:

事务。

12、孤:

古时王侯的自称。

13、岂:

难道。

14、治经:

研究儒家经典。

治,研究。

“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15、博士: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6、邪(yé):

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17、但:

只,仅。

18、当:

应当。

19、涉猎:

粗略地阅读。

20、见往事:

了解历史。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21、耳:

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22、多务:

事务多,杂事多。

务,事务。

23、孰若:

与……相比如何;谁像(我)。

孰:

谁,哪个;若:

比得上。

24、益:

好处。

25、乃:

于是,就。

26、始:

开始。

27、就学:

指从事学习。

就,单独翻译为从事。

28、及:

到了……的时候。

29、过:

到。

30、寻阳:

县名,在湖北黄梅西南。

31、论议:

讨论议事。

32、大:

非常,十分。

33、惊:

惊奇。

34、者:

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35、才略:

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6、非复:

不再是。

复:

再,又。

37、吴下阿蒙:

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

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

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38、士别三日:

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

三:

几天,这里指“几”。

士,读书人。

39、即:

就。

40、更(gēng):

重新。

41、刮目相待:

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

擦擦眼。

待:

看待。

42、大兄:

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43、何:

为什么。

44、见事:

认清事物。

见,认清,识别。

45、乎:

啊。

表感叹或反问语气。

46、遂:

于是,就。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惟闻通:

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惟闻通:

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一作:

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帖通:

贴)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

问木兰在惦记什么?

(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

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

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

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

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

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

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

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

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军书十二卷:

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

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通假字:

(1)帖(tiē)花黄:

帖”通假字通“贴”。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2)“火”:

通“伙”。

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

(3)著(zhuó):

通假字通“着”,穿。

(4)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贴,粘贴。

古今异义:

①爷:

古义指父亲,:

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

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

古义为只,副词,.: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

古义为外城,:

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⑤户:

古义为门,木兰当户织;今义人家、门第。

⑥迷离:

古义为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⑦十二:

古义为虚数多,今义数词,十二。

一词多义

1、市:

集市,东市买骏马;

买,愿为市鞍马。

(名词作动词。

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2、买:

买(东西).东市买骏马;

雇,租,欲买舟而下。

3、愿:

愿意,愿为市鞍马;

希望,愿驰千里足。

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

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

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成语:

扑朔迷离

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

现指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

愿为市鞍马。

(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

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为便于学生理解,此句在大多数教材中都没有出现,但在原文中的确提到,在此特补) 

  *在部分语文课本中,“陈康肃公尧咨善射”被变为“陈康肃公善射”。

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

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

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

“你也懂得射箭吗?

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

”老翁说:

“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气愤地说:

“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

接着老翁说:

“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这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呢?

注释:

  以:

凭借,用。

 自矜(jīn):

自夸。

  尝:

曾经。

 释:

放下。

  睨(nì):

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但:

只。

  其:

代词,指代陈尧咨。

  颔(hàn):

点头 

 之:

凑足音节。

  不亦……乎:

(难道)不也……吗?

熟:

熟练。

忿然:

气愤的样子。

 精:

精湛,奥妙 尔:

同“耳”,相当于“罢了”。

 

陋室铭

——唐代·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一词多义

⒈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无案牍之劳形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

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

④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何陋之有

⒉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

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词类活用:

⒈名:

名词活用动词,出名。

例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⒉灵: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

例句: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⒊馨: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

例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⒋乱: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例句:

无丝竹之乱耳

⒌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例句:

无案牍之劳形

⒍上:

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

例句:

苔痕上阶绿

⒎绿:

形容词作动词,变绿。

例句:

苔痕上阶绿

古今异义:

⒈无案牍之劳形(形:

身体;今常用义为:

样子)

⒉惟吾德馨(馨:

品德高尚;今义为:

芳香.)

⒊谈笑有鸿儒(鸿:

大,渊博;今义为:

鸿雁,书信.)

⒋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为:

丝绸和竹子)

5.可以调素琴(调:

弹奏;今义为:

调解)

注释:

⑴陋室:

简陋的屋子。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

在于,动词。

⑶名(míng):

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

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⑸斯是陋室(lòushì):

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

指示代词,此,这。

是:

表肯定的判断动词。

陋室:

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

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

惟:

只。

吾:

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

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尚书·君陈》: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上:

长到;入:

映入。

⑻鸿儒(hóngrú):

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

鸿:

同“洪”,大。

儒,旧指读书人。

⑼白丁:

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⑽调(tiáo)素琴:

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调:

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

不加装饰的琴。

⑾金经:

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

金:

珍贵的。

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⑿丝竹:

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⒀之:

语气助词,不译。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⒁乱耳:

扰乱双耳。

乱: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⒂案牍(dú):

(官府的)公文,文书。

⒃劳形:

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

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

形体、身体。

⒄南阳:

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⒅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

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

庐:

简陋的小屋子。

⒆孔子云:

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

选自《论语·子罕》篇: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⒇何陋之有:

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

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全句译为:

有什么简陋的呢?

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这里以孔子之言,亦喻自己为“君子”,点明全文,这句话也是点睛之笔,全文的文眼。

(21)谈笑有鸿儒:

谈笑间都是学识渊博的人。

鸿:

 

爱莲说——宋代·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一词多义:

(1)鲜

陶后鲜有闻(少)

芳草鲜美(鲜艳)《桃花源记》

(2)之

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之出淤泥而不染(联词,无实际意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名词“蔓”“枝”用作动词“生蔓”“长枝”)

香远益清(形容词“远”用作动词“远播”)

注释

说:

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之:

的。

可爱:

值得怜爱。

者:

花。

甚:

很,非常。

蕃:

多。

自:

自从。

李唐:

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

只,仅仅。

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出:

长出。

淤(yū)泥:

污泥。

染:

沾染(污秽)。

濯(zhuó):

洗涤。

清涟(lián):

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

美丽而不端庄。

通:

贯通;通透。

直:

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

(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

不生蔓,不长枝

香远益清:

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

更加。

清:

清芬。

亭亭净植:

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

耸立的样子。

植:

树立。

可:

只能。

亵玩:

玩弄。

亵(xiè):

亲近而不庄重。

焉:

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助词。

谓:

认为。

隐逸者:

指隐居的人。

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盛:

广。

君子:

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

……的人或物。

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

“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噫:

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