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983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髋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髋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髋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髋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_精品文档.doc

《髋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髋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_精品文档.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髋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_精品文档.doc

髋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术后康复训练:

术后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是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关节功能的有力措施[1],采取循序渐进原则,活动度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强度由弱到强,以不加强骨折部分疼痛为宜。

早期(术后1天开始):

目的是减轻患者疼痛,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术毕回病房,在患侧肢体的腘窝处置一软枕,保持膝关节的生理弯曲,防止僵硬。

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活动脚趾,做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即有意识的绷紧或放松小腿肌肉,开始10次、20次、30次逐步增加。

指导患者踝关节的屈曲和背伸运动,及屈膝运动,屈膝运动角度不超过90度,避免髋关节内旋、内收。

关节运动能牵伸关节囊及韧带,防止器缩短,并能促进关节内滑液的分泌与循环,预防关节僵硬。

中期(术后6~15天):

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加强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训练,指导患者直腿抬高运动。

双手放于身体两侧,稳定髋部,将足尖绷紧,缓缓抬高患肢,注意抬高角度<30度,保持3~5s,3次/d,开始每天10~20下,逐渐增加次数,同时,练习仰卧屈髋运动,屈髋活动以不增加髋部疼痛为宜,屈髋角度小于或等于90度。

所有运动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的状态下进行,防止关节脱位。

后期(术后3周):

老年人臀部肌肉退化恢复慢,应延迟下床时间。

在中期训练的基础上,做好患者离床功能锻炼,行走时保持患肢外展30度左右,练习时间逐渐延长。

2.3.4功能锻炼时要预防髋关节脱位和关节感染:

髋关节脱位:

术后穿防滑鞋,两腿之间放软枕,保持患肢外展30度中立位、膝下垫软枕,防止适度屈曲和伸直,注意双下肢是否等长,触摸手术的部位有无异物突出感.[2]若人工关节置换术多年后关节松动或磨损,可在活动时出现关节疼痛、跛行、髋关节功能减退。

出院宣教:

早期的功能训练可加强肌肉的张力,保持关节的稳定性,促进功能恢复。

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人出院重点在于改善患者步态,加强患肢的负重能力,提高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延长髋关节的使用寿命。

具体注意:

侧卧位外展运动,运动时两腿间夹一个枕头,禁止内收、内旋。

卧位到坐位运动,利用健腿和双手的力量将患退移至小腿自然垂于床边。

坐位到站立位点的运动,扶双拐站立,患肢不负重。

站位到行走训练,从脚尖点地至部分负重,再至完全负重,负重力量逐渐递增,从开始20~30g直到完全负重。

术后第一个月内建议使用步行器或双拐,第二个月使用单拐,第三个月可弃拐或用手杖行走。

在扶助器下连续下蹲训练,扶拐上下楼梯行走训练。

借助设备完成日常穿衣裤、鞋袜等动作,直至功能恢复。

(1)保持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避免过度的内收屈髋。

抬高患肢15°—20°,患肢穿矫正鞋,双侧下肢之间可放置软枕,防止患肢外旋、内收。

(2)病人术后6-8周内屈髋不超过90°,避免坐矮、软的椅子或跷二郎腿。

(3)正确翻身。

①向术侧翻身:

伸直术侧髋关节,保持外展中立位,伸直同侧上肢,手掌垫在大粗隆后面,防止患者外旋。

②向健侧翻身:

双下肢少屈膝,两膝间夹软枕,防止髋关节内收,同时将髋关节与躯干转向健侧。

(4)避免在不平整的路面行走,防止摔伤和撞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