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真题专项训练5全国卷选做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原卷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9341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真题专项训练5全国卷选做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真题专项训练5全国卷选做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真题专项训练5全国卷选做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原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真题专项训练5全国卷选做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原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真题专项训练5全国卷选做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原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真题专项训练5全国卷选做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原卷版.docx

《高考历史真题专项训练5全国卷选做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真题专项训练5全国卷选做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原卷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真题专项训练5全国卷选做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原卷版.docx

高考历史真题专项训练5全国卷选做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原卷版

2021高考历史全国卷主观题专项精练

全国卷选做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高考真题】

1.(2020全国Ⅰ卷·4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苏绰(498~546),武功(今陕西扶风)人。

他“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深受西魏执政者宇文泰信任,委以政事。

西魏立国之初,疆域狭小,民族关系复杂,经济文化落后。

为强国富民,苏绰建议减官员、置屯田,并创“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为后世财政、会计领域长期沿用。

他又制定“六条诏书”,包括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等内容,宇文泰“甚重之,常置诸座右。

又令百司习诵之。

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通过“六条诏书”等改革,西魏成功凝聚起民心,由弱变强,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乃至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苏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

在“积思劳倦”十余年后,苏绰因病去世,宇文泰“痛惜之,哀动左右”。

——据《周书》

(1)根据材料,简析苏绰被宇文泰倚重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六条诏书”的历史意义。

(7分)

2.(2020全国Ⅱ卷·4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竺可桢(1890~1974),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1918年,他怀抱“科学救国”理想从美国回到中国。

1920年,他与柳诒徵共同主持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学部,培养了胡焕庸等一批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

1927年,筹建中央气象研究所,后出任所长,抗战前夕,中央气象研究所在各省设置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站,出版了中国气象资料,为我国的气象学奠定了基础。

他认为“学理之研究重于物质之享受”,于艰难环境中苦心创业。

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亲自主持和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领导或指导了我国地理的综合考察、自然区划、历次地理学规划等工作。

根据国家需要,他又组织了西北沙漠、西南南水北调地区以及黑龙江等省、区的考察,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参考数据。

——据《竺可桢全集》等

(1)根据材料,概括竺可桢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贡献。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竺可桢取得成就的原因。

(7分)

3.(2020全国Ⅲ卷·4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张九龄(678~740),韶州曲江(令广东韶关)人。

七岁能文,进士及第后步入仕途,开元年间官至宰相,成为秦至唐在统一王朝任官级别最高的岭南人。

张九龄为政注重民生疾苦,轻刑罚,薄赋敛,扶持农桑。

其为人忠诚耿介,敢于进谏,亦终因此罢相,后有人认为这是唐朝由治到乱的分水岭。

张九龄有《曲江集》传世,其诗清新自然,其文高雅严整。

岭南多被时人视为蛮荒之地,而在张九龄的笔下,却是山明水秀,风光无限。

他曾主持开大庾岭新路,便利了岭南与中原的交通,至今用之。

张九龄“耿直温雅,风仪甚整”,人们以其家乡之名称之为“曲江风度”。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称赞他:

“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

——据《新唐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九龄成为盛唐名相的历史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九龄的历史贡献。

(9分)

【高考模拟】

1.(2021·广东湛江二模<;湛江三模>·22)【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陆贽(754—805年),苏州嘉兴人。

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到唐德宗时有增无减。

有鉴于此,陆贽吸取了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阐述的思想,认为“立国之权,在审轻重,本大而末小所以能固,故治天下者若身使臂,臂使指,小大适称而不悖”。

为此他对唐朝前期的历史作了一番回顾:

谈到在唐太宗时,由于妥善地处理了朝廷和地方的关系,内重外轻,“举天下不敌关中”,处于“居重驭轻”的有利地位,因而能够保持安定统一的局面。

可是后来“承平渐久”,内地武备放松,地方的节度使权力日益扩大,关中实力日益削弱,外重内轻,结果安史叛乱,两京不守。

他告诫唐德宗要“追鉴往事”,提出了“修偏废之柄以靖人,复倒持之权以固国”的方针。

陆贽的这些主张无疑是正确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贽“追鉴往事”的目的及其意义。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陆贽的见解体现的政治素养。

(6分)

2.(2021·湖南衡阳一模·22)(10分)【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祖籍湖南衡阳渣江。

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

鸦片战争后,清朝社会危机深重,林则徐虎门销烟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彭玉麟触动很大。

19世纪60年代以后,俄、日、法分别威胁西北、东南、西南边疆。

法国于1882年占领越南后,策划了中法战争,彭玉麟以兵部尚书督师广东,抵抗法国侵略者。

这一系列危机促使彭玉麟意识到海防与江防并重的重要性,由此产生独特的海防思想。

他主张:

在海防尚未成熟建立前,将长江水师驻扎在东南要地;江防与海防相互联络,互为犄角,防守的重心在于金陵下游。

在防务方针上,李鸿章认为自古抵御外侮“必能战而后能守,能守而后能和”。

彭玉麟则认为海防必“能守而后能战”,“自为中华筹大局,未曾一战愧炎黄”。

他从三元里抗英中认识到民众中不乏英豪,赴广东设防时,饬令地方州县官员办理渔团和乡团,挑选廉明的乡绅统率,招集壮丁训练,并给予枪械,充分动员民众与法作战。

——摘编自陶旭佳《彭玉麟的海防思想及其实践》

(1)根据材料,分析彭玉麟“海防思想”形成的背景。

(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彭玉麟“海防思想”的特点。

(6分)

3.(2021·河北唐山二模·21)【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材料

近代学者连横(1878—1936年),号雅堂,祖籍福建省漳州,生于台湾省台南。

1918年撰成台湾第一部地方通史著作《台湾通史》,强调:

“台湾之人,中国之人也。

他在该书自序中写道:

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龟鉴也。

……古人有言,国可灭,而史不可灭。

然则台湾无史,岂非台人之痛欤!

顾修史固难,修台之史更难,以今日而修之尤难。

何也?

断简残编,搜罗匪易,郭公夏五,疑信相参,则征文难。

老成凋谢,莫可谘询,巷议街谈,事多不实,则考献难。

重以改隶之际,兵马倥偬,档案俱失,私家收拾,半付祝融。

则欲取金匮石室之书,以成风雨名山之业,而有所不可。

然及今为之,尚非甚难,若再经十年二十年而后修之,则真有难为者。

是台湾三百年来之史,将无以昭示后人,又岂非今日我辈之罪乎?

《台湾通史》为纪四,志二十四,传六十,凡八十有八篇。

起自隋代,终于割让,纵横上下,巨细靡遗,而台湾文献于是乎在。

……追怀先德,眷顾前途,若涉深渊,弥自儆惕,乌乎念哉!

凡我多士,及我友朋,惟仁惟孝,义勇奉公,以发扬种性,此则不佞之帜也。

(1)根据材料,概括连横编撰《台湾通史》中遇到的困难。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连横编撰《台湾通史》的意义。

(6分)

4.(2021·河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模拟·21)【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材料

张振勋(1841—1916年),南洋著名爱国华侨商人,经营垦殖、橡胶、锡矿和航运等实业。

他在所运营的航运公司客轮上悬挂中国国旗,公开声明为华人服务,与德国邮船公司对抗,迫使德国公司取消了华人不得购买头等船票的歧视性规定。

“吾华人当为祖国效力也”,张振勋将大量资金转回国内发展实业。

1894年,他在烟台投资300万元创办张裕酿酒公司,所产葡萄酒风行全国,远销海外,被誉为中国八大名酒之一。

此外,他还创办其他企业,其中雷州机械火犁垦牧公司引进拖拉机耕种,是中国使用农业机械的开始。

1907年,张振勋被清政府任命为督办铁路大臣,管理粤汉铁路事宜。

他还参与筹办近代第一家华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张振勋创办了槟榔屿最早的中文学校——中华学校。

他出资数十万元支持辛亥革命。

他还在汕头购置房屋数十间创办“育善堂”,专为当地居民及嘉应地区办理社会福利与外出学生补助。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人物传》

(1)根据材料,指出张振勋的历史贡献。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张振勋爱国精神形成的因素。

(6分)

5.(2021·广东茂名二模·22)(12分)【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

太祖(曹操)召见,论天下事。

曰:

“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嘉出,亦喜曰:

“真吾主。

”表为司空祭酒。

太祖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

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於官渡,将渡江北袭许。

众闻皆惧,嘉料之曰:

“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

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

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

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

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依嘉计,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

虏卒闻太祖至,惶怖合战。

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

尚及兄熙走辽东。

嘉深通有算略,达於事情。

太祖曰:

“唯奉孝为能知孤意。

——据《三国志》等

(1)根据材料,概括郭嘉的历史事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郭嘉取得功绩的原因。

(6分)

6.(2021·湖南岳阳二模·22)【历史一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胡林翼,1812年生,字贶生,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

道光十六年进士。

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

当他初任湖北巡抚时,正值武汉两次失陷、湖北大半沦没于太平军,可谓库储一空,百物荡然。

然而胡林翼通过改漕章、通蜀盐、整榷务等手段,岁入四百多万两银子,在当时东南诸省中仅次于江苏和浙江。

这些钱,主要用作湘军军饷。

其实除养兵外,这些钱有的用来“分援邻省,规画江淮”,有的则作为备用之银,“为养士及假归来依之营官、哨官起见”。

后者尤值得一提,胡林翼对于属下将士十分爱护,经常予以资助。

在任贵州知府时,强化团练、保甲,镇压黄平、台拱、清江、天柱等地苗民起义和湖南李沅发起义。

胡林翼文武双全,且能诗能文主张“用兵不如用民”,“用兵”只能治标,收一时之功,“用民”才是治本,享长久安定。

胡林翼在贵州安顺知府任上,立志安定一方,他经常芒鞋短衣,深入群众摸民情,探匪情,带领官兵与盗匪作战数百次,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编成了《胡氏兵法》。

(1)根据材料,概括胡林翼的执政措施。

(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胡林翼对晚清统治的作用。

(6分)

7.(2021·河北保定一模·21)【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材料

杨士奇、杨荣、杨溥,合称“三杨”,是明初声名显赫的政治家。

三人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特别在仁、宣两朝,“天下建言章奏,皆三杨主之”。

宣德四年朱瞻基对杨溥说“朕每念创业难,守成不易,今幸海内稍安,顾祸乱每生于不虞。

迩来群臣,好进谀词,朕颇厌闻,卿宜勉辅朕,勿惮直言。

”三杨不断提出免赋赈灾,(、)休息民力的主张。

宣德五年,宣宗以四方屡遭水旱召杨士奇论恤民之事,“士奇首以蠲灾伤田租进,因及宽马畜,免薪刍,蠲采买,恤刑狱,核工匠,清粮运数事进奏。

”宣宗立即准奏,诏各地执行。

杨士奇首推训练士卒坚守边疆,并设置南京参赞机务大臣,分遣文武镇抚江西、湖广、河南、山东等地,并罢免侦事校尉。

又请求减免租税,并慎刑牢狱,此外严格官员考核机制。

杨荣的优长,是其军事指挥才能,朱棣五次北征,荣必在行,军中机务,多参预焉”。

杨溥有才学见识,“诸大臣论事争可否,或至违言。

溥平心处之,诸大臣皆叹服”。

三杨久任阁职,历侍东宫,力保国本。

三杨主政的十年政局稳定发展,这个时期被认为是明朝国力最强、政治最清明的时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杨”对明朝社会发展所做的努力。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杨”成为著名政治家的原因。

(6分)

8.(2021·河北秦皇岛二模·21)【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材料

萨镇冰(1859—1952年),字鼎铭。

祖籍山西代县,出身于福建福州,中国近代著名的海军将领。

早年进马尾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7年受派赴英国学习海军。

回国后任天津水师学堂教习、北洋水师帮统兼海圻舰管带、广东水师提督、清政府海军统制等职。

1895年1月,威海卫之战打响,萨镇冰奉命驻守日岛。

英勇抵抗了11天后奉命撤回。

1903年升任北洋海军统领,创办烟台海校,当时称“水师学堂”,萨镇冰亲自为学校制订了“开办水师学堂章程”。

1922至1927年,任福建省省长。

1926年12月,国民革命军攻占福建,萨镇冰卸省长职,驻南港分发粮食、财物赈济灾民,此后主要从事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

1933年,萨镇冰支持和赞助李济深等的福建事变。

1937年,从福建省政府的邀请,前往南洋考察,并宣慰侨胞。

抗日战争期间,他历经四川、贵州、湖南、云南、广西、陕西、甘肃等地,宣传抗日救国。

1949年8月,萨镇冰以病为由拒绝赴台,并发文拥护中国共产党。

他晚年走上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道路,为迎接解放军进入福州城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员等职。

1952年4月10日卒于福州。

——摘编自《省馀存稿》、《霞浦文史资料》等

(1)根据材料,概括萨镇冰对近代中国所做的贡献。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哪些因素使萨镇冰成了国共两党都尊敬的将领。

(6分)

9.(2021·湖南长郡十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2)【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刘铭传(1836—1896),安徽合肥人,淮军重要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

1885年10月,刘铭传被清政府任命为首任台湾巡抚。

上任后,刘铭传着手调整行政体制,按照省的设置,在台湾设3府1直隶州,领11县5厅,将台湾分为南、中、北和后山四路。

这套行政建制奠定了今天台湾省行政区划的基础。

建设海防,练兵整军,兴办军事工业,添修军事设施。

1886年在台北设立电报总局,铺设两条海底电缆,将台湾与澎湖、台湾与大陆联系起来,加强台湾与大陆的电讯联系。

1887年成立“全台铁路商务总局”。

自1887年至1893年耗时6年,建成基隆至新竹90公里的铁路。

1887年设西学堂于台北,聘英人布茂林为教习,“课以英法之文、地理、历史、测绘、算术、理化之学”,同时派汉文教习二人教以经书。

1890年在他即将离任之际,又设电报学堂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

——摘编自刘海荣《浅谈刘铭传与台湾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铭传对台湾开发建设所作出的贡献。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铭传开发建设台湾的特点。

(4分)

10.(2021·湖南六校高三4月联考·22)(10分)【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谭嗣同(1865一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出身官僚之家,幼年丧母,个性刚强。

少年时代曾在浏阳著名学者欧阳中鸪的指导下学习和钻研王夫之和黄宗羲的著作。

自1885年起,谭嗣同多次离家漫游,十年时间足迹遍及十余省,不但大开眼界,还结交了不少维新志士。

1893年,谭嗣同在上海结识英国人傅兰雅,购买了大量外国历史、地理、政治、自然科学译著。

1897年,谭嗣同写完《仁学》,系统地阐释了他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

他在书中说道:

“数千年来,三纲五常制惨祸烈毒,由是酷焉矣!

”,他说“两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延及今兹,方俞剧矣!

”他认为,伦理关系就要像“朋友那样”,一曰“平等”、二曰“自由”、三曰“节宣惟意”。

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英勇就义,1899年该书由梁启超代为出版。

——据王建华《谭嗣同传》、李侃《中国近代史》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谭嗣同的主要观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4分)

11.(2021·河北张家口一模·21)【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材料

陈炽(1855—1900年),江西瑞金县人,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

由于受当时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陈炽强调指出“各国之强,皆原于富”“为华民广一分生计,即为薄海塞一分漏卮;为中国增一分物业,即为外国减一分利权”。

陈炽批评洋务派不重视人才的培养,推崇西方能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各行业人才。

他认为正是由于职业教育发达,西方各行业人才辈出,商品精益求精,“遂能创开大利之源,尽夺华民之业”。

陈炽主张治国当以富国为本,而富民则是富国的根基和归宿,而职业教育是职业技能养成,实现养民富民的有效途径。

他在对比中西教育目的后强调,“西国读书不独为作官,并有益于各业”,认为各种职业的人都应进行相应的教育。

要建立职业教育,首先要破除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改革科举制度,“多设各种工艺学堂”,最终“与各大国争衡”。

——摘编自潘晓《陈炽职业教育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炽的思想主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炽思想主张产生的原因。

(6分)

12.(2021·湖南常德一模·22)【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材料

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0年─公元前425年),古希腊作家、历史学家,被人们尊称为“历史之父”。

希罗多德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史诗。

大约30岁时,希罗多德开始了一次范围广泛的旅游,每到一地,希罗多德就到历史古迹名胜处浏览凭吊,考察地理环境,了解风土人情;他还喜欢听当地人讲述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

公元前445年前后,希罗多德来到了雅典。

他不停地向有关的人打听战争的各方面情况,收集了很多的历史资料。

希罗多德决心写一部完整叙述希波战争的历史著作以流传后世,这就是史学名著《历史》。

《历史》非常生动地叙述了西亚、北非以及希腊等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名胜古迹等,为我们展示了古代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生活图景,宛如古代社会一部小型“百科全书”。

《历史》是西方史学上的第一座丰碑,为西方历史编纂学“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摘编自《世界上下五千年》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希罗多德成为优秀历史学家的主要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分析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一书的价值。

(4分)

13.(2021·湖南怀化一模·22)【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材料

黄大年(1959—2017)出生于广西南宁知识分子家庭。

1977年考入长春地质学院,1996年到英国攻读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

2009年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成为东北地区第一批“千人计划”的特聘专家,重点攻克国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测仪器”。

这种设备就像一只“透视眼”,能“看清”深层地下的矿产、海底的隐伏目标,对国土安全具有重大价值。

从零开始的黄大年,带领400多名科技人员日夜奋战,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万米科学钻一“地壳一号”,自主研制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分析一体化的软件系统,提高国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的制造力。

学校领导督促他申报院士,他却说“先把事情做好,名头不重要”。

他用生命做科研,耐心教导学生“耐得住寂寞、坐的住冷板凳”。

回国七年,他像陀螺一样不知疲惫地旋转,即便在病床上,他也在修改方案,给学生答疑解惑。

黄大年教授和他的团队在短短几年内完成了“高精度航空重力测量技术”等9个重大项目、49个攻关课题,填补了国家重大战略装备的空白,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用20年走过的路。

——摘编自(黄大年:

一盏永不熄灭的爱国明灯)

(1)根据材料概括黄大年的主要成就及影响。

(4分)

(2)根据材料分析黄大年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6分)

14.(2021·河北石家庄一模·21)【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材料

颜福庆(1882~1970年),著名的医学教育家和公共卫生学家。

作为第一位获得耶鲁大学医学博士的亚洲人,毕业后毅然回国。

他将“为人群服务”立为办医学院的宗旨,反对私人开业,倡导仁术为民、为社会服务的“公医制”思想。

先后创办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中山医院等。

他注重借鉴日本、德国的医学教育模式,致力于中国人自己的医学事业。

为了将西医大众化、中国化,他与伍连德等人共同筹建了中华医学会。

他重视公共卫生,提出“预防为主”的医学理念。

在医学院设立公共卫生科,后又创建吴淞卫生公所,作为公共卫生实验区。

他严格执行学生录取标准和学业成绩考核制度。

认真选拔并择优录用住院医师和留校助教,实行淘汰制。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医学院改组颜福庆被任命为副院长。

抗美援朝期间,他参加了上海市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队的组织领导工作,并亲赴东北慰问志愿军。

1957年,他受到卫生部的嘉奖,并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摘编自慕景强《颜福庆:

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先驱》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福庆的个人品德。

(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福庆对中国医学发展的贡献。

(8分)

15.(2021·湖南A佳大联考高三拓展卷·22)[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材料

贾谊(公元前200—公元前168年),洛阳人。

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

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

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三十三岁。

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代表作有《过秦论》、《陈政时疏》等。

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鹏鸟赋》最为著名。

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针对当时“背本趋末”“淫侈之风,日日以长”的现象,贾谊上《论积贮疏》,提出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主张发展农业生产,加强粮食贮备,预防饥荒。

汉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鼓励农业生产。

在货币政策上,贾谊建议禁止私人铸钱、由中央垄断造币的原料,统一铸钱,即不让铜流布于民间,也不准老百姓私自采炼铜矿。

针对王国问题,贾谊提出两个措施:

其一曰定礼制,其二曰定地制。

定礼制,就是要求诸侯王严格按人臣之礼行事,从而维护天子的最高威严;定地制就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从而分散削弱他们的力量。

可惜文帝没有采纳。

——摘编自《汉书·贾谊传》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述贾谊主要成就。

(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贾谊进行简评。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