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9294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怎样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怎样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怎样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怎样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怎样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docx

《怎样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怎样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docx

怎样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怎样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怎样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无论从各大中小型考试来看,还是平时的教学,所涉及的计算内容占相当重的比例。

我从一份试卷看到,仅凭计算内容大约占70%以上,从我个人教学中发现小学生计算能力是很差的,出现计算能力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学生喜欢使用计算器;有的学生对提高运算能力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总是以“粗心”“马虎”作为借口,有的学生则认为计算很简单,而忽视对计算的基本训练,甚至训练不到位,缺乏举一反三,反复练习。

也有一部分老师只重视解题方法和思路的引导,而忽视了对运算过程的理解性、合理性、简捷性的必要指导。

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呢?

下面谈几点自己的拙见及做法,仅供同仁商榷。

一、抓基础,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过去我们对运算概念,计算法则的教学一般都是通过老师先讲解,然后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得到巩固。

这种“先讲后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记忆性理解概念、法则,这样做,结果是学生对运算概念、计算法则一开始就理解不透,即使在以后的反复练习中得到重新认识,但要让教师和学生都花费很长时间去训练和纠正,造成了每一堂课都出现拖欠教学任务的完成。

我在教学运算概念运算法则时,采用“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朝着“提出问题——学生尝试——教师指导——学生再练习——解决问题”迈进,从而使学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华,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再则,运算概念、计算法则这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经过学生自学探索,竟而得出初步认识;然后尝试完成与例题相仿的计算题;待学生尝试成功后,其身心得到满足。

教师再深入引导学生分析运算原理或规律,使学生从知道怎样运算到理解为什么这样运算的深化认识;经过不同形式的学习,学生解决问题的意欲高昂,这时候进行第二次练习,使基础知识的理解加深,记忆进一步巩固;最后,要求学生在各次练习中出现的运算概念,计算法则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对照书本中正确的叙述,使语言达到规范化,计算逐步成为科学化。

二、重过程,培养学生学会突破计算中的难点

    计算中难点解决与否直接影响学生能否掌握计算方法。

因此,在计算教学过程中,难点的突破就成为教学方法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计算教学中如何突破难点,我的做法是,第一,把“难点”的解决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学内容的过程中,找出难点;第二,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尝试解决难点,在尝试练习时鼓励学生讨论交流,让同学们各自发表见解,造就一个交流思想、触动灵感的课堂氛围;第三,教师肯定思考成果,突出计算中技巧的关键点。

这样,整个突破难点过程自始至终都由学生自己掌握,其主动学习的热情就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难点的突破快速、彻底、不留尾巴,不再出现需要多次订正的现象。

例如教学乘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计算中,先让学生通过自学找出:

“用乘数的哪一位去乘被乘数,乘得的积的个位就和哪一位对齐”是难点,再在练习中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突破,然后教师加以点拔。

三、促效果。

从学生实际情况入手提高计算能力

   从我班学生实际情况分析:

98%的学生是农村娃,70%的学生是留守孩子,如果说依靠父母指导完成家庭作业,这纯属于纸上谈兵,有少数学生回家不做作业也无人过问,针对这种情况,我的具体做法是:

1、化分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我根据全班学生的各自情况,按照结构需求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有学习态度优、中、劣的,再从四人中选一名辅导小组长,每天利用午休时间,由小组长组织讨论学习,解决一些是是而非的问题,做到差生有人帮,优生更自信,真正做到了:

学有起色,练有提高,做有效果。

2、坚持不懈,合理训练把计算一抓到底

   第一、口算天天练。

每天用5分钟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单项的计算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重点练,对于学生难掌握易错之处要突出练。

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

夺红旗、对抗赛、接力赛、口算游戏找朋友、对呤、填空、改错、选择、编题、操作等,这样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对比练习。

我在教学中,将易混易错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分比较,通过有目的练习,使学生纠正错误以提高辨析能力,并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纠正错误。

   第三、改错练习。

教师故意将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误板书出来让学生指出错误之处,说明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改正过来。

教师要及时地发现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收集错题,定期上一节纠正计算错误课,让学生会诊,让学生会诊,当“错题医生”,反复练习,便于对症下药。

3、严格要求,培养态度,提高效果

  1、重视书写。

要求学生认真按格式书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字迹要端正,这样能有效地避免“看错”毛病的发生。

教师要率先垂范,对学生有明确要求,作业设计要精心,避免学生产生应付的心理。

  2、认真审题。

我认为这是计算正确的首要条件,审题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还要审计算方法,能简便算的要简算,做题前要做到心中有数。

  3、细心校对。

要求学生凡是抄写下来的部分都要校对。

学生作完题后,再一次校对计算过程的准确性,做到不漏不错。

  4、仔细验算。

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

我认为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教师对验算要有明确和有力的措施,消除学生计算后再去验算感觉厌烦和抵触情绪。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注重层次性。

即基本要求——计算的准确性;较高要求——计算的合理性、简捷性、迅速性;高标准要求——计算的技巧性、灵活性。

要注重综合性。

计算能力既不能离开具体的数学知识而孤立教学,也不能离开其他能力而独立发展,运算能力是和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达能力等互相渗透,互为相联,互为补充,它又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相互支持着。

因而提高计算能力的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更是一个涵待解决的数学教学观问题。

在小学各年级的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断引导,需教师逐渐积累、提高。

这是小学数学教师牢牢把握的原则,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

计算不仅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运用十分广泛;在小学计算教学中更是占有很大的比例,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指出:

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

但在现实教学中,计算教学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比如:

学生普遍存在轻视计算的态度;缺乏精益求精的计算态度和精神;计算速度慢,准确率低;教师教计算课效率低下,没有有效的方法,等等。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进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实验与研究》,在五年级,进行了该课题的实验与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

(一)提高教师对计算重要性的认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探寻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对策。

三、研究的内容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二)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三)计算简便方法的研究。

(四)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研究。

四、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为了叙述方便,从“计算能力”和“意志习惯”两个方面来谈。

(一)计算能力方面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

加强计算教学,有效地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而且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训练、习惯培养等方面进行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训练。

1、加强基础性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因此,我们首先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训练,循序渐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具体做法是:

学生每人先准备一个口算本。

课上,教师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每天拿出5分钟进行口算训练。

训练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变换形式多种练。

如学生方面:

自算,自己找口算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能算对几题;互算,同学互相出题算,或一个同学出几个同学算,比比,看看,来提高口算能力;反复算,通过反复的练习,来提高口算能力。

教师方面如:

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找朋友、开火车夺红旗等)“对抗赛”、“接力赛”等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让全班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练习的机会,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收到了较好的训练效果。

课后,每天让学生同学之间或由家长给学生出20道口算题进行练习。

一般持续2~3个月,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不高的问题就能基本解决,也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运算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实行针对性训练

   小学高年级数的主体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

研究中我们发现:

在数的运算中,异分母分数加法是学生费时多又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也是教与学的重点与难点。

通过分析归纳,我们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归纳成三种情况,在平日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把分数运算的口算训练,放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三种情况上。

(1)两个分数,分母中大数是小数的倍数的。

如“1/12+1/3”,这种情况,口算相对容易些,方法是:

大的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公分母,只要把小的分母扩大倍数,直到与大数相同为止,分母扩大几倍,分子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即可按同分母分数相加进行口算:

1/12+1/3=1/12+4/12=5/12。

   

(2)两个分数,分母是互质数的。

通分后,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每个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分母的积的和(如果是减法就是这两个积的差)。

如2/7+3/13,口算过程是:

公分母是7×13=91,分子是26(2×13)+21(7×3)=47,结果是47/91。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则口算更快。

如“1/7+1/9”,公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63),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16)。

   (3)两个分数,两个分母既不是互质数,大数又不是小数的倍数。

这种情况,通常用短除法来求得公分母,直接口算通分,迅速得出结果。

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3、强化记忆性训练

   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学生能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则能较好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要求。

如:

①熟记和、积为整十、整百和整千的特殊数据;如0.25+0.75=1、0.9+0.1=1、0.5×2=1、25×4=100、125×8=1000;

②1——20的平方数

  ③常用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如:

1/2=0.5=50%、1/4=0.25=25%、3/4=0.75=75%、1/5=0.2=20%、2/5=0.4=40%、3/5=0.6=60%、4/5=0.8=80%、1/8=0.125=12.5%、3/8=0.375=37.5%、5/8=0.625=62.5%;

④1π——5π;π=3.14、2π=6.28、3π=9.42、4π=12.56、5π=15.7

⑤理解和掌握有关0和1的计算特征;如:

知道“0乘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得0”这个规律,学生在做如2/5×0、0×1/2时,可以直接写出结果。

 以上这些数的结果不管是平时作业,还是现实生活,使用的频率很高,熟练掌握、牢记后,就能转化为能力,从而提高计算的速度,在计算时产生高的效率,大大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4、进行规律性训练

有些计算题具有明显的数字特征,这些特征便于学生采取简便的计算。

在平日的训练中,我们要求学生对运算定律熟练掌握。

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五大定律”:

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其中乘法分配律用途广形式多,有正用与反用两方面的内容。

在有的整数与整数相乘时,学生往往忽略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使计算复杂化。

如46×102,可以让学生这样做:

46×(100+2)=46×100+46×2=4600+92=4692。

用了乘法分配律,可以直接口算出结果。

此外还有减法运算性质和商不变性质的运用等。

学生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可以很好地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通过一定数量的简算练习,不但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技巧和快捷性,而且还给学生带来了快乐的享受,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加强估算训练

在教学中,我们还注意加强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

例如,在计算39×486时,可以让学生大致说说积大概是多少,从而知道,积的位数,不至于出现较大的错误;在简算3.74×9.8=?

时,学生经常出现3.74×9.8=3.74×(9.8+0.2)的错误,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先估算,3.74×9.8两个因数分别是两位、一位小数,则积一定是3位小数,末位4×8=32,则积的末尾一定是2,可见,结果肯定是错的,再分析原因,问题就解决了;估算不仅可以应用于计算,还可以应用于应用题解答中。

比如求平均数的问题,可以先估计所求的平均数在哪个范围内,如:

向阳敬老院有老爷爷11人,平均年龄80.5岁,有老奶奶12人,平均年龄73.6岁,求全院老人的平均年龄。

在计算之前,先让学生估计平均年龄大约多少岁(在73.6岁---80.5岁之间),有了这个结果,学生就不会出现(80.5+73.6)÷(11+12)这样的错误了。

通过估算,可以避免学生在计算中点错小数点或背错口诀的错误,从而提高了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6、采取综合性训练

练习中、考试中和生活中单一的计算形式是比较少见的,所以,训练中应当进行综合性训练。

我们常采取的训练方式有:

   

(1)以上几种情况综合出现的训练。

   

(2)整数、小数、分数综合出现的训练。

   (3)四则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的综合训练。

   综合性训练有利于判断能力、反应速度的提高和口算方法的巩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耐心细致、不畏困难的优秀品质及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当然,以上这些情况,要使学生熟练掌握,老师首先要娴熟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

同时训练应持之以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二)意志习惯方面

1、培养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计算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一方面,采用多种训练手段,像口算、笔算和利用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了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

另一方面,计算训练中,讲究训练形式的多样化。

如:

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

通过这些练习,有意识的让他们比谁的正确率高、比谁的速度快。

学生你追我赶,劲头十足,增强了竞赛意识,对计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培养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进行的有效保证。

许多小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我们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包括:

(1)认真看数的习惯。

做题时,让学生认真看清数字,特别是0、8、6这几个数字,学生最容易看错。

另外,对于一步计算的算式,要求学生看一眼就能记住,不能看一个数写一个数,集中精力,养成认真看数的习惯。

(2)认真书写的习惯。

书写认真,可减少因书写不规范而产生的错觉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所以,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家庭作业,我们都要求学生书写规范,特别是0和8、0和6的收笔,让学生不能草率;长期训练,养成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3)认真审题的习惯。

小学生由于观察不仔细,感知产生错觉,表象模糊,会遗漏细节,会出现各种错误。

因此,不仅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计算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

例如,让学生看清运算符号,弄懂运算顺序;这些都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4)仔细计算的习惯。

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许多时候不是由于不会计算,而是由于计算不仔细,例如:

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抄错或将运算看错等等。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训练学生做到;一看(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明确运算顺序)、二想(想算特点,可否利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三算(应用法则计算时要边算边检查),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5)算后演算的习惯。

每次计算结束后,让在学生确定所列算式和运算符号无错误的情况下,再对计算结果进行重新演算和验证,既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又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3、培养顽强的意志。

单纯的计算是枯燥的,长期没有趣味的计算训练更是难以坚持。

所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计算教学来说很重要。

我们的做法是:

(1)每天坚持。

每天晚上坚持练5分钟口算。

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我们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

在我们班,每天进行20题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

(2)感受兴趣。

单纯的做计算题,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为了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在平日练习中,我们经常进行计算题竞赛,有时还穿插一些学生常错、易混淆的练习题进行听算和看算训练。

这种紧张有序的训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3)体验成功。

为了让学生感受计算的快乐,对每次计算题练习、竞赛全对的同学,除了口头表扬外,还给长期不出现错误的学生家长发喜报、评选数学小标兵等。

多种形式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4)掌握方法。

通过对学生进行日积月累,持之一恒的计算训练,学生不仅计算速度

关于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和方法研究  

振新小学校本课题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一直在考虑当前的课堂实施是高效,还是低效?

于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便被凸现出来,现行的课堂教学现状在经过多年来教改洗礼之后,虽然有所改观,但仍然令人担忧。

课堂上,空泛的教材,加上冰冷的作业,几乎成为学生唯一的信息源,它们远离生活情境,缺乏情感,单调枯燥,在学生不情愿的情况下接受老师传递的知识。

长期以来,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

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

特别在进行了中小学数学衔接问题的研讨后,中学教师提出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小学生计算能力有待提高。

再回顾以前所听过的有关计算教学的课例,以及学生计算能力的测试。

我们觉得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有必要的。

那么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关键就是要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原理;努力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用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所以我们在“塑有智慧的教师,育有个性的人才”的办学理念下,选择了“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策略和方法研究”的课题,试图开拓一条有关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之路。

  

二、理论依据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不同的计算学习内容,其计算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

而不同计算学习内容自身的特点、小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思维发展水平以及不同个体知识积累和数学活动经验的差异,又必然导致计算方法探索过程的丰富多样。

教学中,我们通过仔细分析教材里不同计算方法的呈现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了计算教学的效率,充分发挥了计算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三、课题研究目的、内容和预期成果  

(一)课题研究目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的目的,是活跃计算教学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激励诱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真正凸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是为学生主体服务的。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

计算教学时,应通过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要鼓励算法多样化,要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

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学生非智力因素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感觉和知觉的发展,培养各种能力,从而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缺乏主动权的问题,以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主要研究内容  

探索优化小学数学课堂中计算教学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研究。

每一堂数学计算课中,教师是怎样来实施新课程理念,怎样扎实,有效的上。

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很好的把握“四有”,包括“有承,有新,有度,有理”,有承是指对于新旧教材,我们应该怎样去继承;有新是指怎样进行创新;有度就是计算教学应该把握的度去到哪里;有理就是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一堂好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是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保证他们的主体地位。

因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获得成功的体验。

  

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采用这样的模式:

基本训练、铺垫练习-----例题教学、总结法则------反复操练、形成技能。

在这样的课堂上,“纯粹的计算”成了核心的内容,计算教学的目标围绕知识点,定位于牢记计算法则,形成计算技能,于是计算教学的课堂成了单调、枯燥、乏味的代名词,这种反复操练、强化记忆的学习不是真正的数学学习。

生命化教育理念下计算教学的教学设计要注重“激活积极情感,关注生命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

  

我们针对课堂教学中启而不发,问而不答,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课堂上缺乏诱导灵气,学生课堂上缺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的现状,为深化教学改革,把切实有效的计算教学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提出:

  

(1)、在情境中体验计算的需要。

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生活原型中提炼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学习的现实意义。

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作为解决新情境中问题的工具,把应用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2)在探究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由于学生生活的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

在计算教学的初始阶段,只要学生能说得出理由,教师都给予肯定。

但是随着教学的慢慢深入,教师要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关系。

学生的算法肯定存在思维的差异性和层次性,不在同一层次上的算法就应该提倡优化,只是优化的过程不是教师强制的过程,而是学生不断体验和感悟的过程。

   

(3)在解决问题中体验计算的价值。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会、体验、体悟计算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饱含热情地去留意和观察身边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问题意识等数学素养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通过此项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

通过实验,提高小学数学教材实施的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教师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益和质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初步形成一套有一定现代教育理论支撑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三)预期成果  

(1)积累课题实验的相关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案例录像,教学反思等,组织好课题实验研究交流活动;  

(2)据不同年级,年段的调查数据,作纵向和横向比较,采取适当的策略方法进行调整;  

(3)写出相关有质量的论文,完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和方法研究”的实验研究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