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四川省成都川大附中高三二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精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9016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四川省成都川大附中高三二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四川省成都川大附中高三二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四川省成都川大附中高三二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四川省成都川大附中高三二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四川省成都川大附中高三二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四川省成都川大附中高三二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精品.docx

《届四川省成都川大附中高三二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四川省成都川大附中高三二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精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四川省成都川大附中高三二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精品.docx

届四川省成都川大附中高三二诊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精品

成都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模拟测试

语文(教师版)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1至5页,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5至11页,共11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和机读卡交回。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27分)

一.基础选择题(12分,每个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别墅/漱口系狱/干系荫庇/绿茵韦编三绝/为虎作伥

B.角落/角逐愀然/翘首水槛/僭越哄堂大笑/一哄而散

C.园囿/宽宥韶华/艄公裨将/稗官如丧考妣/蚍蜉撼树

D.禅杖/阐明披靡/糜烂药剂/侪辈喧宾夺主/烜赫一时

答案:

D(A项shùxì;yìn/yīn;wéi/wèiB项jiăo/jué;qiăo/qiáo;jiàn;hōng/hòngC项yòu;sháo/shāo;pí/bài;bĭ/píD项chán/chăn;mĭ/mí;jì/chái;xuān/xu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九洲蜇伏不能自已人情世故

B.坐月子平添发韧额手称庆

C.沉湎坐镇大拇指床笫之私

D.打蜡泊来品水龙头食不果腹

答案:

C(A项蜇--蛰,B项韧--轫,D项泊--舶)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节期间,祭祖、逛庙会、走亲戚、添置新衣成了过年必备的项目,做客他乡的游子也纷纷返乡,天南海北春意融融,满是幸福的味道。

B.金融界的人士都应该清楚地知道,在资本的转换和增殖过程中,人的作用始终是第一位的。

C.一些所谓明星吸毒的事实告诉我们,毒品万万不能碰,一但你染上毒瘾,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没有任何例外。

D.经过公安机关的严密走访、反复排查和缜密侦察,终于锁定了这个特大盗窃团伙的犯罪嫌疑人,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答案:

B(A项“作客”一般指寄居他处,“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B项“增值”是指物体价值本身变大,而“增殖”是指物体因多了新的个体而使其价值变大。

资本用“增殖”。

C项词语指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继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

易与“一发而不可收拾”混淆,前者含褒义,后者往往含贬义。

D项“侦察”是军事用语,调查查看敌情地形和有关作战的其他情况;“侦查”指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所进行的活动,此处用“侦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日本观光厅统计显示,2018年来自中国的访日游客平均每人的支出超过23万日元,比其他访日外国游客平均花费高出8万日元。

而在支出的超过23万日元中,有约12.7万日元用于购物,比其他国家访日游客高出5万日元。

B.近日,湖北十堰“法官殴打女医生”事件备受社会关注。

专家分析,公职人员尤其是执法者涉嫌殴打医护人员的事件时有发生,导致社会不良情绪。

有鉴于此,专家认为,法院书记员殴打女医生事件处理应公开透明,让公众切实感受到法律的公正威严。

C.2月23日,雅西高速迎来返程高峰,冕宁段发生车祸,堵车数十公里,不少车辆占用应急车道,导致运送伤员曾先生前往重庆的凉山州紧急救援中心的救护车也被堵。

医生重复喊话恳请让道,却仍有人听而不闻。

D.晚年的梁启超学贯中西,在清华大学就任导师,深受欢迎,“每逢上课,教室不但座无虚席,而且走廊、过道、门外都挤满了学生”。

答案:

C(A项据……统计显示属杂糅。

B项“导致社会不良情绪”后缺宾语,应加上“蔓延”。

D项“不但”位置不当,应放在“教室”前面。

二.(9分,每小题3分)

永远流传的语言符号

文化传播最重要的载体是文字,要真正接触古人的灵魂,则必须理解古文字。

纵观历史,每次学术思想发生重要变化时,一定会伴随文字学的深入研究与传播。

东汉后期发生古今文之争,许慎的《说文解字》便是应运而生的第一部文字学专著,王安石变法时也要对文字学进行一番新的解释,亲自著《字说》。

中国的汉字适于永久性的流传。

先不说字形和字体,只看传播文字的载体便可以感受到中国先民杰出的智慧。

就现存史料来说,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殷商时的知识分子把占卜的结果以文字形式用刀雕刻在龟甲或大块兽骨上,然后集中存放,可能是想用来验证占卜的准确性,肯定也有长期保存、流传后世的意识。

其结果真的流传下来,致使三千余年后的人们从土里将其挖掘出来后基本还能认识,能读懂大体的意思,堪称奇迹。

流传至今最早的甲骨文是河南安阳小屯出土的殷墟文字,距现在已有三千六百多年。

这不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世界的瑰宝,殷墟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可以看出其重要地位。

从现在考古学来看,考证最重要的依据依然是古文字,在诸多出土文物或墓葬中,只有看到相关文字,才能最后确定墓葬主人的身份和其他问题,由此可见文字的重要性。

中国人历来有不朽意识,即使肉体消亡,也希望灵魂永生.希望自己的名字和事迹永载史册,于是便千方百计地通过文字将其记录下来,并希望永远流传。

在甲骨文之后,一些地位显赫的大贵族便把自己的名字和一些大事(包括刑法等)铸在青铜器上,这便是金文。

大型青铜器中适合于铸造出文字的主要是钟和鼎,因此这类文字又称“钟鼎文”。

最初的钟鼎铭文往往只有几个字或一两句话,到西周后期字数逐渐增多。

周宣王时的毛公鼎二十三行、四百九十七字,是目前发现的最长的钟鼎铭文。

其后,人们便把文字镌刻在石头上,所谓的勒铭、立碑、石鼓文均同此类。

稍有地位和影响的人物死后,后人一定要请名人撰写墓志铭并刻碑。

诸如此类的举措,目的都是一个:

永远流传。

另外,用朱漆写在简陵上、用墨写在宣纸上等方式,也可以长久保存。

近现代不断出土的竹简,敦煌保存的唐代人写的卷轴,全部是一千多年前的文字,至今依然清晰完整。

甲骨文也好、钟鼎文也好,石鼓文也好,只要是汉字,今人便能够看明白绝大多数,确实达到了流传的目的。

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比较系统地连贯地记载三干余年的有文献可证的历史,文字和记载文字的形式是关键性因素之一。

应当说,中国历史所谓的“分久必合”,汉字和汉语言的文化传承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2006年8月初公布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创意便来自篆字,其中许多项目图标的确很有篆字的神韵,可见汉字生命力之强大。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是文学流传下来的前提。

5.下列各项中对“汉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种类很多,但今人能够看明白绝大多数,它使中华民族三千余年的有文献可证的历史得以流传。

B.“汉字”是适于永久性流传的文字,从字形和字体上看,有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等形式,这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中国先民杰出的智慧。

C.“汉字”的生命力非常强大,2006年8月公布的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创意便来自篆字。

D.“汉字”和汉语言的文化传承是中国历史所谓的“分久必合”的重要因素之一。

答案:

5.B(B项对应的原文“先不说字形和字体,看传播文字的载体”可“甲

骨文、钟鼎文、石鼓文”是因“载体”的不同而划分的类别。

选项误划类别。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字是文化传播最重要的载体,是文学流传下来的前提,要真正接触古人的灵魂,则必须理解古文字。

B.每次学术思想发生重要变化时,一定会伴随文字学的深人研究与传播,许慎的《说文解字》便是例证。

C.古文字是现在考古学考证中最重要的依据,在诸多出土文物或墓葬中,只有看到相关文字,才能最后确定墓葬主人的身份和其他问题。

D.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它是雕刻在龟甲或大块兽骨上的文字,三千余年后的人们从土里将其挖掘出来后基本还能认识,能读懂大体的意思,堪称奇迹。

答案:

6.D(选项D对应的原文“就现存史料来说,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选项少了“就现存史料来说”。

混淆逻辑范围。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记载的是显赫的大贵族的名字和一些大事,他们希望自己的名字和事迹永载史册。

B.稍有地位和影响的人物死后,后人为了先辈的事迹永远流传,找名人撰写墓志铭并刻碑。

这样就产生了石鼓文。

C.流传至今最早的甲骨文是河南安阳小屯出土的殷墟文字,他不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世界的瑰宝,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D.文字还可写在简陵上、宣纸上,也可以长久保存。

近现代不断出土的竹简,敦煌保存的唐代人写的卷轴,全部是一千多年前的文字,至今依然清晰完整。

答案:

7.C(C项对应原文“殷墟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选项是是“甲骨文”,偷换概念。

三.(6分,每小题3分)

司马季主,楚人也,卜于长安东市。

宋忠为中大夫,贾谊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从论议,诵易先王圣人之道术,究遍人情,相视而叹。

贾谊曰:

“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

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

试之卜数中以观采。

”二人即同舆而之市,游于卜肆中。

天新雨,道少人,司马季主①闲坐,弟子三四人侍,方辩天地之道,日月之运,阴阳吉凶之本。

二大夫再拜谒。

司马季主视其状貌,如类有知者

即礼之,使弟子延之坐。

坐定,司马季主复理前语,分别天地之终始,日月星辰之纪,差次仁义之际②,列吉凶之符,语数千言,莫不顺理。

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曰:

“吾望先生之状,听先生之辞,小子窃观于世,未尝见也。

今何居之卑,何行之污?

”司马季主捧腹大笑曰:

“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辞之野也!

今夫子所贤者何也?

所高者谁也?

今何以卑污长者?

二君曰:

“尊官厚禄,世之所高也,贤才处之。

今所处非其地,故谓之卑。

言不信,行不验,取不当,故谓之污。

夫卜筮者,世俗之所贱简③也。

世皆言曰:

‘夫卜者多言夸严以得人情,虚高人禄命以说人志,擅言祸灾以伤人心,矫言鬼神以尽人财,厚求拜谢以私于己。

’此吾之所耻,故谓之卑污也。

司马季主曰:

“公且安坐。

公见夫被发童子乎?

日月照之则行,不照则止,问之日月疵瑕吉凶,则不能理。

由是观之,能知别贤与不肖者寡矣。

贤之行也,直道以正谏,三谏不听则退;其誉人也不望其报,恶人也不顾其怨,以便国家利众为务。

故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得不为喜,去不为恨;非其罪也,虽累辱而不愧也。

今公所谓贤者,皆可为羞矣。

卑疵④而前,孅趋⑤而言;相引以势,相导以利;比周⑥宾正,以求尊誉,以受公奉;事私利,枉主法,猎农民;以官为威,以法为机,求利逆暴:

譬无异于操白刃劫人者也。

初试官时,倍力为巧诈,饰虚功执空文以誷⑦主上,用居上为右;试官不让贤陈功,见伪增实⑧,以无为有,以少为多,以求便势尊位;食饮驱驰,以姬歌儿,不顾于亲,犯法害民,虚公家。

此夫为盗不操矛弧者也,攻而不用弦刃者也,欺父母未有罪而弑君未伐者也,何以为高贤才乎?

(节选自《史记·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注:

①司马季主:

楚人,占卜者。

②差次:

区分差别等次。

际:

交接、会合。

③贱简:

鄙视、怠慢。

简,忽视、怠慢。

④卑疵:

惭怍貌,惶惧貌,低声下气的样子。

⑤孅(xiān)趋:

过分谦恭。

⑥比周:

与坏人勾结,结党营私。

⑦誷:

通“罔”,欺罔。

⑧见伪增实:

意谓发现虚假之处,便不择手段地添枝加叶,竭力把假的变成真的。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试之卜数中以观采  采:

风采。

B.公见夫被发童子乎被:

同“披”

C.三谏不听则退退:

引退。

D.事私利,枉主法事:

以……为事。

答案:

A.应讲作“观采”,均为动词,观看、采风。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直道以正谏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B.攻而不用弦刃者也     卑疵而前,孅趋而言

C.譬无异于操白刃劫人者也卜于长安东市

D.公且安坐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答案:

A.(A两句都讲作“用”;B项分别讲作转折关系、修饰关系;C项分别讲作“与……相比”、“在”;D项分别讲作“暂且”、“尚且”)

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23分)

四.(31分)

10.把第

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吾望先生之状,听先生之辞,小子窃观于世,未尝见也。

今何居之卑,何行之污?

(4分)

答案:

我看先生的容貌,听先生的谈吐,晚辈私下观看当今之世,还未曾见到过。

现在,您为什么地位如此低微,为什么职业如此污浊?

(“状”、“行”各一分,句意两分)

(2)故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4分)

答案:

所以,官职不是自己所能胜任的就不担任,俸禄不是自己功劳所应得到的就不接受;看到心术不正的人,虽位居显位也不恭敬他。

(“任”、“处”、各一分,句意两分)

1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大意,并说说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5分)

答案:

本文的主旨是借司马季主之口讥讽尊官厚禄者,斥其谋求个人的利益,歪曲君主的法令,掠夺农民的财产;依仗官位逞威风,利用法律做工具,追逐私利,逆行横暴。

(2分)写法:

贤者与不肖者,相互映衬,一褒一贬,爱憎分明。

(1分)文章侧重写司马季主与宋忠、贾谊的对话,语言描写突出。

(1分)文中反复推论,说理透辟,词锋犀利,极富个性。

(1分)运用生动确切的比喻,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说服力。

(1分)(后一问4点,答到其中3点即可)

12.请用(/)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限划8处)(4分)

“读书须知出入法。

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

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

(南宋·陈善《扪虱新话》)

答案:

“读书须知出入法。

【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

】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

”(共9处,画对两处1分,共4分)

大意:

读书应当懂得出得来、进得去的方法。

开始时应当探求如何进入书本的方法,末了时应当探求如何跳出书本的方法。

读书透彻,这是入书法;灵活运用,这是出书法。

读书不能透彻,就不知道古人的用心所在;不能灵活运用,就又被古人的言论所拘制。

只有出入自如,才算懂得读书的方法。

参考译文:

司马季主是楚国人,他在长安东市卜卦。

宋忠此时任中大夫,贾谊任博士,一天二人一同外出洗沐,边走边讨论,述说先王圣人的治道方法,广泛地探究世道人情,相互慨叹。

贾谊说:

“我听说古代的圣人,如不在朝做官,就必在卜者、医师行列之中。

现在,我已见识过三公九卿及朝中士大夫,他们的才学人品都可以说了解了。

我们试着去看看卜者的风采吧。

”于是二人同车到市区,在卜筮的馆子里游览。

天刚刚下过雨,路上行人很少,司马季主正闲坐在馆中,三四个弟子陪着他,(他)正在讲解天地间的道理,日月运转的情形,探究阴阳吉凶的本源。

两位大夫向司马季主拜了两拜。

司马季主打量他们的状貌,好像是有知识的人,就以礼相待,叫弟子引他们就坐。

坐定之后,司马季主重新梳理前面讲的内容,分析天地的起源与终止,日月星辰的运行法则,区分仁义的差别关系,列举吉凶祸福的征兆,讲了几千句,无不顺理成章。

宋忠、贾谊十分惊异而有所领悟,整理冠带,端正衣襟,恭敬地坐着,说:

“我看先生的容貌,听先生的谈吐,晚辈私下观看当今之世,还未曾见到过。

现在,您为什么地位如此低微,为什么职业如此污浊?

”司马季主捧腹大笑说:

“看两位大夫好像是有道术的人,现在怎么会说出这种浅薄的话,措辞这样粗野呢?

你们所认为的贤者是什么样的人呢?

所认为高尚的人是谁呢?

凭什么将长者视为卑下污浊呢?

两位大夫说:

“高官厚禄,是世人所认为高尚的,只有贤能的人才能享有。

如今先生所处的不是那种地位,所以说是低微的。

所言不真实,所行不灵验,所取不恰当,所以说是污浊的。

卜筮者,是世俗所鄙视的。

世人都说:

‘卜者多用夸大怪诞之辞,来迎合人们的心意;虚假抬高人们的禄命,来取悦人心;编造灾祸,以使人悲伤;假借鬼神,以骗尽钱财;贪求酬谢,以利于自身。

’这都是我们认为可耻的行径,所以说是低微污浊的。

司马季主说:

“二位暂且坐一会儿。

你们见过那披发童子吗?

日月照着,他们就走路;不照,他们就不走。

问他们日月之食和人事吉凶,就不能解释说明。

由此看来,能识别贤与不肖的人太少了。

贤人的行为,都遵循正直之道以正言规劝君王,多次劝谏不被采纳就引退下来;他们称誉别人并不图其回报,憎恶别人也不顾其怨恨,只以对国家和百姓有利为己任。

所以,官职不是自己所能胜任的就不担任,俸禄不是自己功劳所应得到的就不接受;看到心术不正的人,虽位居显位也不恭敬他;看到有污点的人,虽高居尊位也不屈就他;得到荣华富贵也不以为喜,失去荣华富贵也不以为遗憾;如果不是他的过错,虽牵累受辱也不感到羞愧。

现在你们所说的贤者,都是些足以为他们感到羞愧的人。

他们低声下气地趋奉,过分谦恭地讲话;凭权势相举荐,以利益相诱导;结党营私,排斥正人君子,以骗取尊崇美誉,以享受公家俸禄;谋求个人的利益,歪曲君主的法令,掠夺农民的财产;依仗官位逞威风,利用法律做工具,追逐私利,逆行横暴:

这与手持利刃威胁别人没有什么不同。

刚做官时,竭力耍弄巧诈伎俩,粉饰虚假的功劳,拿着华而不实的文书去欺骗君王,以便爬上高位;被委任官职后,不肯让贤者陈述功劳,却自夸其功,把假的变成真的,把没有变成有,把少的变成多的,以求得权势尊位;大吃大喝,到处游乐,犬马声色,无所不有,不顾父母亲人死活,专做犯法害

民勾当,肆意挥霍,耗费公家的钱财。

这其实是做强盗而不拿弓矛,攻击他人而不用刀箭,虐待父母而未曾定罪,杀害国君而未被讨伐的一伙人,凭什么认为他们是高尚的贤才呢?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8分)

登山东蓬莱阁汤云柯

千里烟波寻海市,八仙过后我来迟。

伯牙大浪听琴韵,方丈山头种寿芝。

沧海一壶新酿酒,白云两袖旧相知。

渔梁歌钓东坡月,心底乾坤万古诗。

注:

蓬莱素有“仙境”之誉,它依山傍海,景色秀丽,独具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奇观,传说中的“蓬莱、瀛州、方丈”三座仙山可由此前往。

(1)请简要赏析首联“寻”“迟”两字的妙处。

(4分)

答案:

(1)“寻”本为“寻找”“探寻”之意,(1分)此处即用此意写出作者不远千里急于寻找蓬莱海市的急切心理,表达作者的向往之情。

(1分)

“迟”本为“迟到”“晚到”之意,(1分)此处表达自己未能更早来到此处的惋惜、不甘与欣慰之情。

(1分)

(2)请结合颈联简要分析本诗与“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

(2)颈联两句写作者登上蓬莱阁后面对辽阔沧海、飘渺白云(1分),饮酒赏景的洒脱、愉悦之情。

(1分)而辛弃疾却是一面端详出鞘的宝剑,一面用手拍打亭上的栏杆。

(1分)抒发的却是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没人理解,登山临水以排愁遣恨的心情也无人领会的惆怅、愤懑。

(1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6个小题)(6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3)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______。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4)想当年:

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有志矣,不随以止也,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蒹葭苍苍,____________。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7)总角之宴,____________,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诗经•氓》)

(8)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答案:

(1)随风直到夜郎西

(2)望帝春心托杜鹃 (3)独留青冢向黄昏

(4)气吞万里如虎(5)然力不足者(6)白露为霜(7)言笑晏晏

(8)无案牍之劳形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22分)

手镯

龙应台

⑴这条街把我迷倒了。

⑵一个一个的小店,里头全部是花边。

世界上,什么东西用得到花边呢?

小女孩的蓬蓬裙,老婆婆的裤脚,年轻女郎贴身的蕾丝胸罩,新娘的面纱,晚餐的桌巾,精致的手绢,让窗子变得美丽的窗帘,做梦的枕头套和床罩,教堂里烛台下的绣垫,演出结束时徐徐降下的舞台的幕,掌声响起前垂在鲜花下的流苏……各种大小剪裁,各种花式颜色的花边,挂满整个小店。

店主正忙着剪一块布,头也不抬。

他的店,好像在出售梦,美得惊心动魄。

⑶然后是纽扣店。

一个一个小店,里头全部是纽扣。

从绿豆一样小的,到婴儿手掌一样大的;包了布的,那布的质地和花色千姿百态,不包布的,或凹凸有致,或形色多变。

几百个、几千个、几万个、几十万个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纽扣在小店里展出,每一个纽扣都在隐约暗示某一种意义的大开大合,一种迎接和排拒,仿佛一个策展人在做一个极大胆的、极挑衅的宣言。

⑷然后是腰带店。

一个一个小店,里头全部是腰带,皮的,布的,塑料的,金属的,长的,短的,宽的,窄的,柔软的,坚硬的,镂空的,适合埃及艳后的,适合小流氓的,像蟒蛇的身躯,像豹的背脊……

⑸花边店、纽扣店、腰带店、毛线店、领店、袖店,到最后汇集到十三行路,变成一整条街的成衣店。

在这里,领、袖、毛线、花边、腰带,像变魔术一样全部组合到位,纽扣扣上,一件一件衣服亮出来。

零售商人来这里买衣服,一袋一袋塞得鼓胀的衣服装上车子,无数个轮子摩擦街面,发出轰轰的巨响,混着人声鼎沸,脚步杂沓。

广州,老城虽然沧桑,仍有那万商云集的生动。

⑹就在巷子里,我看见他。

 ⑺一圈一圈的人,坐在凳子上,围着一张一张桌子,低头工作。

一条巷子,变成工厂的手工区。

他把一条手镯放在桌上,那种镀银的尼泊尔风格的手镯,雕着花,花瓣镂空。

桌子中心有一堆金光闪闪的假钻,一粒大概只有一颗米粒的一半大。

他左手按着手镯,右手拿着一支笔,笔尖是粘胶。

他用笔尖吸起一粒假钻,将它填进手镯镂空的洞里。

手镯的每一朵雕花有五个花瓣,他就填进五粒假钻。

洞很小,假钻也很小,眼睛得看得仔细。

凳子没有靠背,他的看起来很瘦弱的背,就一直向前驼着。

⑻男孩今年16岁,头发卷卷的,眼睛大大的。

问他从哪里来,他羞涩地微笑,“自贡”。

和父母来广州3个月了。

⑼“他们都以为来广州赚钱容易,”坐在男孩隔壁的女人边工作边说,“其实很难啊。

才16岁,应该继续读书啊。

⑽女人责备的语音里,带着怜惜。

⑾“做这个,工钱怎么算?

⑿两个人都半晌不说话。

过了一会儿,男孩说:

“五粒一分钱。

”他的头一直低着,眼睛盯着活儿,手不停。

 ⒀“那你一天能挣多少?

⒁“二三十块,如果我连续做十几个小时。

⒂五粒一分钱,五十粒一毛钱,五百粒一块钱,五千粒十块钱,一万粒二十块。

一万五千粒三十块。

 ⒃那手镯,在香港庙街和台北士林夜市的地摊,甚至在法兰克福的跳蚤市场,都买得到。

我从来没想过,手镯,是从这样的巷子里出来的。

 ⒄很想摸摸孩子的头发,很想。

但是我只说了句“谢谢”,就走了。

 ⒅巷子很深,转角处,一个老人坐在矮凳上,戴着老花眼镜,低头修一只断了跟的高跟鞋;地上一个收音机,正放着缠绵的粤曲,一只猫,卧着听。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全文直奔主题,集中笔墨写我见到的小男孩以及手镯的制作过程,抒发我对小男孩的关注与爱护。

B.文章详细刻画了手镯制作过程中“镶钻”的复杂,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