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内科常见症状护理常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8778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内科常见症状护理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儿内科常见症状护理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儿内科常见症状护理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儿内科常见症状护理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儿内科常见症状护理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内科常见症状护理常规.docx

《儿内科常见症状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内科常见症状护理常规.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内科常见症状护理常规.docx

儿内科常见症状护理常规

儿内科常见症状护理常规

一、发热

生效日期:

2012.06修订日期:

2018.02(第二次修订)

【概述】

发热(fever)指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

体温升高。

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类。

当腋下温度超过37℃或口腔温度超过

37.3℃,一昼夜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称为发热。

儿童体温正常范围:

口温:

36℃-37.5℃,腋温:

36℃-37℃,肛温36.5-37.5℃.

发热的临床分级:

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程度可分为:

低热:

37.3℃-38.0℃,中等热:

38.1℃-39℃,高热:

39.1℃-41℃,超高热:

41℃以上

【治疗原则】

1、降低体温:

物理或药物降温。

药物选择:

≧2月,肛温≧39℃(口温38.5℃,腋温

38.2℃),或因发热出现了不适或情绪低落的患儿,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15mg/kg,2次用

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6小时;≧6月儿童,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15mg/kg或布洛芬,布洛

芬的推荐剂量10mg/kg,两次用药间隔6-8小时。

不推荐交替或联合用药。

2、补充营养和水分

3、促进患者的舒适

4、对因治疗

【病情观察与评估】

1、病史了解患儿发热出现的急缓、热度及其热性特点。

有无感染的诱因或与感染病人的接

触史(感冒等)、皮肤黏膜损伤、肛裂等,评估有无相关感染灶的临床表现,如咽部不适或

咽痛、牙痛、咳嗽及痰液的性质、胸痛、呼吸困难、尿路刺激征、腹痛、腹泻、肛周红肿、

局部皮肤红肿与疼痛等。

2、身体评估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的变化,尤其是体温;皮肤有无红肿糜烂,

有无皮疹及皮疹的形态、分布;口腔黏膜有无溃疡;牙龈有无出血;咽和扁桃体有无充血、

肿大及脓性分泌物;肺部有无啰音;腹部有无压痛及反跳痛;肛周皮肤有无红肿、触痛等;

58

儿内科篇

神经反射有无异常。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及X线检查有无异常;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生化

及大便结果等。

4、观察要点

(1)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及皮肤颜色的改变。

(2)观察是否有寒战,淋巴结肿大,出血,肝脾增大,结膜充血,关节肿痛,喷射性呕吐、抽搐、

意识障碍,腹痛、腹泻,喘憋、咳嗽、咳痰,皮肤发花、口唇紫绀,皮疹等伴随情况。

(3)观察发热的原因及诱因是否消除,发热的诱因可有受寒、饮食不洁、过度疲劳等。

(4)观察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全身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5)观察饮水量、饮食摄取量、尿量等变化

5、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高热惊厥脱水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

2、舒适的改变与发热有关

3、潜在的并发症:

惊厥、脱水

【护理措施】

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休息:

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减少机体的消耗,有寒战时给予保暖,寒战消失后减

少衣被。

3、补充营养和水分:

鼓励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增加水分的摄入,必要时静脉补液。

4、降低体温:

物理降温会增加患儿不适,故不主张应用物理降温方式,可贴退热贴降温。

物降温时应注意药物的剂量,观察患儿出汗情况,防止出现虚脱和休克现象。

实施降温措施

30分钟后应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和交班。

5、促进患儿舒适:

为患儿提供室温适宜、环境安静、空气流通等合适的休息环境,晨起、餐后、

睡前协助患儿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和床单,防止受凉,保持皮肤

的清洁干燥。

6、心理护理:

体温上升期,患者突然发冷、发抖、面色苍白,此时易产生紧张不安、害怕等

心理反应,护理中应经常巡视患者,耐心解答各种问题,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给于精神安

慰。

高热持续期应注意尽量解除高热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退热期,

满足患者舒适的心理,注意清洁卫生,及时补充营养。

7、患者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栏或适当约束,注意安全;高热惊厥时注意防

止舌咬伤,立即配合医生予以镇静等处理。

【健康教育】

1、嘱咐患者食用易消化、高热量、低蛋白的饮食,多饮水。

2、穿着宽松、棉质、透气的衣服,以利排汗,如汗湿了衣物应及时更换,更换时防止着凉。

59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专科护理常规

3、告知患者发热的常用处理方法及药物降温的注意事项

4、告知患者忌自行滥用退热药和消炎药。

二、恶心与呕吐

生效日期:

2012.06修订日期:

2018.02(第二次修订)

【概述】

两者可单独发生,但多数病人先有恶心(nausea),继而呕吐(vomiting)。

引起恶心呕

吐的原因很多,但消化系统疾病多见,小儿多见于胃食管反流,但也应警惕消化道功能紊乱

引起的心理性呕吐。

呕吐出现的时间、频度、呕吐物的量与性状因病种而异。

上消化道出血

时呕吐物呈咖啡色甚至鲜红色;消化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时呕吐常在餐后发生,呕吐量大,

呕吐物含酸性发酵宿食;低位肠梗阻呕吐物带粪臭味;急性胰腺炎可出现频繁剧烈的呕吐,

吐出胃内容物甚至胆汁。

呕吐频繁且量大者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碱中毒;长期呕吐

伴畏食者可导致营养不良;昏迷病人呕吐时可发生误吸、引起肺部感染、窒息等。

【治疗原则】

1、体位:

头高侧卧位

2、药物治疗:

降低胃内容物酸度,促进上消化道动力,保护胃黏膜。

(1)促进胃动力药: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多潘立酮(吗丁啉)、通过乙酰胆碱起作用的药物西

沙必利(普瑞博思)。

(2)抑酸和抗酸药:

抑酸药有H2受体拮抗剂如西米替丁和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等,中和

胃酸药有氢氧化铝凝胶。

(3)黏膜保护剂:

有硫糖铝、磷酸铝等。

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4、对因治疗

【病情观察与评估】

1、病史恶心与呕吐发生的时间、频率、原因及诱因,与进食的关系;呕吐的特点及呕吐物

的性质、量(呕吐物为奶汁、奶凝块、食物而无胆汁多见于贲门失弛缓、幽门痉挛及梗阻,

呕吐物有胆汁见于呕吐剧烈者,高位小肠梗阻及胆道蛔虫,呕吐物带粪汁见于下段或更低位

的肠梗阻,喷射性呕吐见于颅内高压及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呕吐伴随的症状,如是否有

腹痛、腹泻、发热、头痛、眩晕等。

病人的精神状态,有无疲乏无力,有无焦虑、抑郁,呕

吐是否与精神因素有关。

2、身体评估

(1)全身情况:

生命体征、神志、营养状况、有无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

(2)皮肤和黏膜

(3)腹部检查腹部外形,有无膨隆或凹陷,有无胃型、肠型或蠕动波;有无腹部静脉显露

及其分布与血流方;肠鸣音是否正常,腹壁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其部位、

60

儿内科篇

程度;肝脾是否肿大,其程度、硬度和表面情况;有无腹块,振水音和移动性浊音。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呕吐物检查

(2)血生化及电解质检查(3)X线及影像学检查。

4、病情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及意识的变化

(2)准确记录出入量尤其是尿量

(3)观察病人有无失水征象:

软弱无力、口渴、皮肤黏膜干燥和弹性降低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

伴有烦躁、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表现。

(4)观察病人呕吐的特点,记录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性质和量,颜色、气味。

(5)观察病人的心理状况

(6)观察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

5、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窒息、水电解质紊乱等。

【护理诊断】

1、有窒息的危险与呕吐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与反复呕吐致能量和各种营养素摄入不足有关

3、活动无耐力欲呕吐频繁导致水电解质紊乱有关

4、焦虑与频繁呕吐,不能进食有关

5、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频繁呕吐有关

【护理措施】

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不良气味刺激。

3、卧床休息,保持适宜体位,防止窒息。

抬高床头30度,新生儿和小婴儿以前倾俯卧位为

佳,但为防止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生,睡眠时采用仰卧位及左侧卧位;年长儿给与左侧卧位,

床头抬高20-30度。

4、呕吐期间应禁饮食,呕吐停止一小时后方可给以牛奶以及流质饮食。

以后据病情给以半流

质饮食,应少食多餐。

给于口服补液时,应少量多次应用,以免引起恶心呕吐加重,如口服

补液未能达到所需补液量或呕吐严重不能进食或严重水电解质失衡时,应静脉补充液体。

免给予碳酸饮料、高脂饮食、巧克力和辛辣食品。

5、失水征象监测:

(1)生命体征:

血容量不足时可出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降低,特别是体位性低血压。

持续呕吐致使胃液大量丢失而发生代谢性碱中毒时,病人呼吸变浅、慢。

(2)观察病人有无失水征象:

软弱无力、口渴、皮肤黏膜干燥和弹性降低,尿量减少、尿比

重增高,伴有烦躁、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表现。

(3)动态观察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清电解质、酸碱平衡状态。

6、协助病人的日常活动。

病人呕吐时应帮助其坐起或侧卧,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

呕吐完

毕给予漱口,更换污染的衣物被褥,开窗通风以祛除异味。

7、安全的护理:

告知病人或家属突然起身可能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

指导病人坐起时动作

61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专科护理常规

缓慢,防止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8、耐心解答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消除其紧张情绪,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9、教会病人使用放松技术:

深呼吸法(用鼻吸气,然后张口慢慢呼气,反复进行),以及交谈,

听音乐、阅读等方法转移病人注意力,减少呕吐的发生。

【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或家属患儿呕吐时采用左侧卧位,头偏向一侧。

2、指导病人或家属饮食应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

呕吐期间应禁饮食,

呕吐停止一小时后方可给以牛奶以及流质饮食。

以后据病情给以半流质饮食,应少食多餐。

避免给予碳酸饮料、高脂饮食、巧克力和辛辣食品。

3、指导病人或家属放松方法。

4、指导病人或家属观察呕吐的规律,呕吐物的颜色、性状和量。

5、告知病人或家属突然起身可能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

指导病人坐起时动作缓慢,防止直

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三、腹痛

生效日期:

2012.06修订日期:

2018.02(第二次修订)

【概述】

临床上一般将腹痛(abdominalpain)按起病急缓、病程长短分为急性与慢性腹痛。

急性

腹痛多由腹腔脏器的急性炎症、扭转或破裂、空腔脏器梗阻或扩张,腹腔内血管阻塞等引起;

慢性腹痛的原因常为腹腔脏器的慢性炎症、腹腔脏器包膜的张力增加、消化性溃疡、胃肠神

经功能紊乱、肿瘤压迫及浸润等.此外,某些全身性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腹外脏器疾

病如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下叶肺炎等均可引起腹痛。

腹痛可表现为隐痛、钝痛、灼痛、

胀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等,可为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

其部位、性质和程度可与疾病

有关。

如胃、十二指肠疾病引起的疼痛多为中上腹部隐痛、灼痛或不适感,伴厌食、恶心、

呕吐、嗳气、反酸等;小肠疾病多呈脐周疼痛,并伴腹胀、腹泻等表现,大肠疾病所致腹痛

为腹部一侧或双侧疼痛,急性胰腺炎为上腹部剧烈疼痛,持续性钝痛、钻痛或绞痛,并向腰

背部呈带状放射,急性腹膜炎时疼疼痛弥漫全腹,腹肌紧张,有压痛、反跳痛。

小儿脐周疼

痛多发,多与以下因素有关:

(1)季节:

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时。

(2)年龄:

10岁以

内,腹腔自主神经发育不完善。

(3)饮食:

冷饮、碳酸饮料、边跑边吃等。

(4)特异体质:

对某些食物过敏。

(5)感染:

发热时痛,热退疼痛缓解(6)寄生虫(7)精神因素:

过度紧

张时也可出现腹痛。

【治疗原则】

1、诊断未明确前尽量不用止痛药

2、腹痛难忍者考虑使用阿托品或颠茄合剂,禁用吗啡

62

儿内科篇

3、明确诊断,对因治疗

【病情观察与评估】

1病史评估腹痛发生的原因或诱因,起病急骤或缓慢、持续时间、腹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

腹痛与进食、活动、体位等的关系;腹痛发生时的伴随症状,如有无恶心、呕吐、腹泻、便秘、

腹胀、呕血、便血、血尿、发热等;有无缓解疼痛的方法;有无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等心理反应。

2身体评估

(1)全身情况:

生命体征、神志、神态、体位、营养状况以及有关疾病的相应

体征:

如腹痛伴有黄疸提示肝胆胰腺疾病;腹痛伴休克可能与腹腔脏器破裂、急性胃肠穿孔、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急性心肌梗塞、肺炎等有关;急性剧烈腹痛,腹部无明显体征时,

应小心急性胰腺炎,儿童以病毒、细菌感染或药物诱发多见。

3实验室及其它检查根据不同病种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做X线及消化道内镜检查。

4病情观察要点:

(1)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警惕休克的发生

(2)观察并记录病人腹痛发生的部位、性质及严重程度,发作的时间、频率、持续时间,腹

痛发生时的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腹胀、呕血、便血、血尿、发热等,以

及相关疾病的其他临床表现。

(3)观察非药物性和(或)药物止痛治疗的效果。

【护理诊断】

1、疼痛腹痛与腹腔脏器或腹外脏器的炎症、缺血、梗阻、溃疡、肿瘤或功能性疾病等有关

2、焦虑与剧烈腹痛、反复或持续腹痛不易缓解有关

【护理措施】

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不良刺激。

3、卧床休息,保持舒适体位,烦躁不安者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坠床。

4、缓解疼痛

(1)非药物方法:

a、行为疗法:

转移注意力、深呼吸、冥想、音乐疗法、生物反馈等b、局

部热疗法:

急腹症除外C、针灸止痛

(2)用药护理:

镇痛药物种类甚多,应根据病情、疼痛性质和程度选择性给药。

观察药物不

良反应,如口干、恶心、呕吐、便秘和用药后的镇静状态,急性腹痛未明确诊断前,不可随

意使用镇痛药物,以免掩盖症状,延误病情。

5、严密观察病情

(1)如患者起病急,腹痛剧烈,持续时间长(超过4小时),伴随发热、呕吐,腹部有固定压痛、

腹肌紧张、反跳痛等腹膜刺激症阳性的应立即请外科会诊。

(2)腹痛伴腹胀明显,应给予胃肠减压;

(3)腹痛伴呕吐、腹泻或脱水、血压降低者,均需补液治疗;

(4)腹痛伴有发热、中毒症状明显,血细胞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者,在检查明确诊断

时应用抗生素治疗;

63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专科护理常规

(5)腹痛伴有尿检异常,给予肾脏检查,

(6)腹痛伴有腹泻应排除伤寒与副伤寒;

(7)腹痛伴有呼吸道症状,X线胸片;

(8)6-12个月婴儿出现剧烈哭闹,伴有呕吐及面色苍白,反复发作,排出果酱样便,考虑肠

套叠;

(9)若4-10岁病儿呈持续性腹痛,腹胀、呕吐、便血带腥臭味伴感染中毒和休克表现,腹

部X线显示肠胀气,考虑坏死性小肠炎;

(10)如疼痛突然加重、性质改变,且经一般对症处理疼痛不能减轻,需警惕某些并发症出现,

如消化性溃疡穿孔引起急性腹膜炎、小儿肠套叠、肠坏死、胰腺炎等。

6、做好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1、向家属介绍可能发生腹痛的疾病因素及观察方法,协助医生做出诊断

2、指导病人进食应遵从医嘱,必要时禁食

3、做好用药指导,指导病人保持良好的心境,减少情绪紧张引起的腹痛

四、咳嗽与咳痰

生效日期:

2012.06修订日期:

2018.02(第二次修订)

【概述】

咳嗽(cough)是因咳嗽感受器受刺激引起的一种呈突然、爆发性的呼气运动,以清除气

道分泌物。

咳嗽本质上是一种保护性反射运动,一旦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可引起肺不张和肺

部感染,甚至因窒息而死亡。

但过于频繁且剧烈的咳嗽会引起病人不适,影响病人休息,甚

至引起咳嗽性晕厥、肌肉捩伤及气胸等并发症。

咳嗽分为干性咳嗽和湿性咳嗽两类,前者为

无痰或痰量甚少的咳嗽,见于咽炎及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早期,后者伴有咳痰,常见于慢性

支气管炎、肺炎等。

咳痰是借助支气管黏膜上皮的纤毛运动、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及咳嗽反射,将呼吸道分

泌物经口腔排出体外的动作。

引起咳嗽咳痰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

(1)感染因素:

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

(2)理化因素:

刺激性气体、粉尘的刺激(3)过敏因素:

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4)

其他:

后鼻部分泌物滴流、胃食管返流、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治疗原则】

1、促进有效排痰

(1)有效咳嗽

(2)气道湿化(3)胸部叩击(4)体位引流(5)机械吸痰

2、药物治疗应用抗生素及祛痰止咳药,湿性咳嗽及排痰困难病人,应用强效镇咳药可抑制

咳嗽反射,加重痰液的积聚,应慎用。

64

儿内科篇

3、对因治疗

【病情观察与评估】

1病史

(1)诱因询问病人有无受凉、粉尘吸入或过敏史

(2)咳嗽评估咳嗽发生的急缓、性质、出现及持续时间、有无咳嗽无效或不能咳嗽。

突然

出现的干咳或刺激性咳嗽多是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初期的表现或与异物吸入、过敏有关;

较重的干咳常见于咳嗽变异性哮喘、咽炎、气管异物、胸膜炎、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剂和胃食管返流等;慢性肺间质病变,尤其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肺间质纤维化常表现为持续性

干咳;犬吠样咳嗽见于会厌、喉部疾患或异物吸入;嘶哑性咳嗽常见于喉炎、喉结核、喉癌

和喉返神经麻痹等;金属音调咳嗽常见于纵膈肿瘤、主动脉瘤或支气管肺癌压迫气管。

咳嗽

的发生与时间、体位也有一定的关系。

咳嗽变异性哮喘常在夜间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

管扩张症病人往往在清晨起床或夜间刚躺下时咳嗽加剧并咳出较多的痰液。

(3)咳痰评估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气味和有无肉眼可见的异物等。

慢性咳嗽伴咳痰常

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和空洞性肺结核等。

痰液颜色改变常有重要意义,

黄绿色脓痰常为感染的表现;肺结核、肺癌、肺梗死出血时,因痰中含血或血红蛋白而呈红

色或红棕色;铁锈色痰可见与肺炎球菌肺炎;红褐色或巧克力色痰可考虑阿米巴肺脓肿;粉

红色泡沫痰提示急性肺水肿;砖红色胶冻样痰或带血液者常见于可雷柏杆菌肺炎。

痰液有恶

臭味是厌氧菌感染的特征。

痰量少时仅数毫升,多可达数百毫升,一般将24小时痰量超过

100毫升定为大量痰。

痰液粘稠难以咳出时要警惕病人是否有体液不足,痰量原来较多突然减

少伴发热,可能为支气管引流不畅所致。

(4)伴随症状:

咳嗽伴发热提示存在感染;咳嗽伴胸痛常表示病变已累及胸膜;伴呼吸困难

显示有肺通气或换气功能的障碍。

(5)心理-社会反应:

评估病人有无焦虑或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及其对病人日常生活和睡

眠造成的影响。

2、身体评估:

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1)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

尤其是体温、呼吸型态。

(2)

营养状态及体位:

有无消瘦及营养不良,是否存在强迫体位,如端坐呼吸;(3)皮肤黏膜:

有无脱水、多汗及发绀;(4)胸部:

两肺呼吸运动的一致性,是否有肺泡呼吸音的改变及异

常呼吸音,有无干、湿罗音等。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痰液检查有无致病菌;血气分析结果关注有无PaO2下降和PaCO2的升高;

影像学检查(X线、CT、磁共振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功能测定有无异常。

【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过多、痰液粘稠滞留呼吸道或患儿咳嗽无力、胸痛、意

识障碍导致咳嗽无效、不能或不敢咳嗽有关

2、窒息潜在与分泌物不能排出有关

3、舒适的改变与频繁剧烈的咳嗽,影响睡眠及饮食有关

【护理措施】

65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专科护理常规

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不良刺激。

3、体位:

病人保持舒适体位,采取坐位或半坐位有助于改善呼吸和咳嗽排痰。

4、饮食:

慢性咳嗽使能量消耗增加,应给予足够热量的饮食。

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尤

其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摄入;避免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过甜的饮食。

如病人无心肾

功能障碍,应给予充足的水分,有利于呼吸道黏膜的湿润,使痰液稀释促进排痰。

5、促进有效排痰:

包括深呼吸、咳嗽、胸部叩击、体位引流和机械吸痰等一组胸部物理治疗措施。

(1)有效咳嗽:

有效咳嗽的作用在于加大呼气压力,增强呼气流速以提高咳嗽的频率,适用

于神志清楚、一般状况良好、能够配合的病人。

实施有效咳嗽的注意事项是:

①首先应指导

病人掌握有效咳嗽的正确方法:

病人尽可能采用坐位,先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5-6次,然

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秒,继而缩唇,缓慢地经口将肺内气体呼出,再深吸一

口气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时同时收缩腹肌,或

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

也可以采取俯卧屈膝位,借助膈肌、腹肌收缩,增加腹压,

咳出痰液。

经常变换体位促进痰液排出;③对胸痛不敢咳嗽的病人,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咳

嗽加重疼痛,如胸部有伤口可用双手或枕头轻压伤口两侧,使伤口两侧的皮肤及软组织向伤

口处皱起,可避免咳嗽时胸廓扩张牵拉伤口而引起疼痛。

疼痛剧烈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30分钟后进行有效咳嗽。

(2)气道湿化:

适用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

气道湿化包括湿化治疗和雾化治疗两种方法。

注意事项:

①防止窒息:

干结的分泌物湿化后膨胀易阻塞支气管,治疗后要帮助病人翻身、

拍背以便及时排出痰液,尤其是体弱、无力咳嗽者。

避免湿化过度:

过度湿化可引起黏膜水

肿和气道狭窄,使气道阻力增加,甚至诱发支气管痉挛,也可以导致体内水潴留而加重心脏

负担。

湿化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10-20分钟为宜。

③控制湿化温度:

一般将湿化温度控制

在35-37℃.过高灼伤呼吸道和损害气道黏膜纤毛运动,过低诱发哮喘及寒战反应。

④防止感

染:

按规定消毒吸入装置和病房环境,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口腔护理,避免呼吸道交叉感染。

⑤避免降低吸入氧浓度:

最好选用高氧雾化吸入。

但慢阻肺者长期依赖低氧浓度维持呼吸,

一旦提高氧浓度容易导致呼吸衰竭,应注意。

(3)胸部叩击:

是一种借助叩击所产生的震动和重力作用,使滞留在气道内的分泌物松动,

并移行到中心气道,最后通过咳嗽排出体外的胸部物理治疗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久病体弱、

长期卧床、排痰无力者。

禁用于未经引流的气胸、肋骨骨折、有病理性骨折史、咯血、低血

压及肺水肿等病人。

注意事项:

①评估:

叩击前听诊肺部有无呼吸音异常及干、湿罗音,明

确痰液潴留部位。

叩击前准备:

用单层薄布覆盖叩击部位,以防止直接叩击引起皮肤发红,

但覆盖物不宜过厚,以免降低叩击效果。

③扣击要点:

叩击时避开乳房、心脏、骨突部位及

衣服拉链、纽扣等;叩击力量应适中,以病人不感觉疼痛为宜;每次叩击时间5-15分钟为宜,

应安排在餐后两小时至餐前30分钟完成,以避免治疗中引起呕吐;叩击时应密切注意病人的

反应。

④操作后:

嘱病人休息并协助做好口腔护理,去除痰液气味;询问病人感受,观察痰

液情况,复查生命体征、肺部呼吸音及啰音变化。

66

儿内科篇

(4)体位引流:

适用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等有大量痰液排出不畅时。

禁用于有明显呼吸

困难和发绀者、近1-2周内有大咯血史、严重心血管疾病或年老体弱不能耐受者。

(5)机械吸痰:

适用于痰液粘稠无力咳出、意识不清或建立人工气道者。

注意事项:

①吸痰

前后充分给氧吸痰时应取仰卧位,注意无菌操作,顺序吸出口、鼻、咽部、气管的痰液。

吸痰时动作轻柔,负压不宜过大,0.02-0.04MP之间,吸引时间不宜过长,≦15秒/次。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呼吸道交叉感染。

【健康教育】

1、向家属介绍可能发生咳嗽及腹痛的疾病因素及观察方法,协助医生做出诊断

2、指导病人进食应遵从医嘱,少量多次喂养,防止呛咳

3、做好用药指导

4、指导病人有效咳嗽,教会家属拍背、叩击排痰法,提高自我护理水平。

五、呼吸困难

生效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