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8641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docx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docx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70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法计算,且刚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此时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较熟练,在上个单元“认识人民币”计算中也有退位减法的习题,能理解“破十法”的基本含义。

但对于100以内的较大数的退位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本课教学内容较难,要借助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呈现,观察思考,帮助学生从抽象理解到具象化的内化过程,重点要利用旧知迁移,与学具直观操作、对比分析、语言表征等活动相结合,体现算法多样化,理解减法的意义及对算理的感知,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探索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算理,感受算法多样化,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算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比较、合作交流,学具直观感知等过程,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感受退位减法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算法。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一)口算(课件出示)

  第一组:

48—659—987—5

  第二组:

18—916—812—6

  1.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2.观察两组算式,比较两组算式的不同。

  

(二)看图列算式

  (三)找朋友

  出示数学卡片

  请学生在这两个数中选择一个数填入方框,组成算式。

  24—()=3()—7=

  学生可能列出4个算式,如下:

  24—(3)=3(8)—7=

  24—(8)=3(3)—7=

  学生尝试计算,再比较算式,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发现后两个算式是退位计算,引发探究欲望。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练习进行教学前测,了解同学们对这节课教学内容的认知程度,既为揭示课题做铺垫,又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新知探究体现多样

  

(一)出示主题图,引导观察。

(课件出示)

  教师谈话引入:

同学们都喜欢体育课吧,一

(1)班体育委员到体育器材室去借足球,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主题图)

  1.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2.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完整把信息和问题叙述出来。

(课件出示)

  3.交流汇报,板书算式。

  36—8=

  教师追问:

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加强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二)比较算式,猜测结果。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题中的算式:

36—5=与36—8=

  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36—8”这道题结果是多少?

  学生汇报,会出现:

“36—5==31”,而“36—8=”个位上的“6”不够减“8”

  2.可能有学生会算,保留学生的结果。

  教师追问:

一定是这个结果吗?

我们一起来验证吧。

  (三)利用学具,探究算法。

  1.让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试着算一算。

引导学生拿出3捆和6根小棒,尝试摆一摆来计算如何“减8”。

  教师:

“6减8不够减,怎么办”?

  2.引导学生提出:

可以再打开一捆再减的方法。

  3.同桌合作摆小棒,算出得数。

  教师引导:

6根小棒减8根小棒,不够减,需要“打开一捆再减。

  同桌合作,互相说说如何摆

  4.学生汇报用小棒进行计算的过程,老师根据汇报进行展示。

  (三)算法呈现,比较优化

  1.呈现摆法,直观感知

  可能出现两种摆法:

  2.小组交流讨论计算方法。

  老师根据汇报板书:

  3.分析算法,明确算理

  教师: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种方法中,前一种是采用破十法,也就是直接拿出一捆打开中的10根减去“8’,剩下的根数相加;后一种摆法是把打开的一捆10根与原有的根数相加,再减去“8”剩下的数与整十数相加。

  (四)整理归纳,小结算法。

  1.同桌交流,相互说说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用语言表征:

把36分成()和(),先算……,再算……,所以36—8=28。

  2.即时练习。

教材第70页“做一做”的第1题。

(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对照小棒直观图,先在图中圈一圈,整理口算过程,再算出得数。

  【设计意图:

利用学具,通过引导学生操作,经历“6减8不够减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打开一捆再减的方法,为认识“退位”建立直观表象,鼓励学生借助小棒进行思考,感悟算理,相互交流,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从而建立“退位”减法数学模型的形成,实现由抽象到具体感知的过渡。

  三、拓展探究,深化算理

  出示教材第70页“做一做”的第二题。

(课件出示)

  1.自主探究,尝试计算

  2.汇报结果,结合提示语,完整表述。

  3.即时练习

  20—5=50—8=

  【设计意图:

选择的这道练习都是教材上的练习,是整十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没有出示直观图,只提供学生算式的分解式,帮助学生由直观向抽象思考过渡,能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深化算理。

  四、巩固应用,反馈练习

  

(一)教材第73页练习十六第11题“夺红旗”。

(课件出示)

  以开火车形式口算各题。

  

(二)教材第72页练习十六第7题“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再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

选择的两道练习都是教材上的练习,关注全体参与,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方式,让学生不再感到计算枯燥和无趣,还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体现数学的价值。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74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这些学习经验为小括号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

本课以生活情境“剪五角星”引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发认知冲突,引出小括号,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用小括号,感受学习小括号的必要性,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同时小括号的出现可以增加式题的变化,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乐趣。

  教学准备:

课件、五角星学具。

  教学重点:

理解小括号的意义,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生活引入

  课前准备:

班级将选拔运动员参加学校运动会,在前一晚布置学生回去完成两项体育项目自测:

1分钟计时跳绳和20米行进托球。

  教师:

昨天两项运动完成情况怎样,谁来说说。

  学生汇报,可能会出现:

  

(1)我是先进行一分钟跳绳()下,再进行托球练习。

  

(2)我是先进行托球练习,再进行一分钟跳绳的,我跳了()下。

  教师给予肯定,并小结:

虽然这两项运动大家完成顺序可能不同,但都很好完成布置的任务。

  【设计意图:

通过身边熟悉事例,在谈话交流中让学生初步感知顺序不同,达成效果是相同的意识,为理解运算顺序积累感性生活经验。

  二、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提供研究的素材

  1.读懂情境,了解信息

  教师:

为了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运动,老师想请欢欢和乐乐剪一些五角星送给学生。

  (课件呈现教材第74页例3情境图。

要求动态演示,先出示10个五角星,再出示主题图,主题图中的两位小朋友分别是欢欢和乐乐,对话内容依次出现。

  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

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整表述信息内容:

原有10个五角星,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

  教师:

你能根据获得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课件出示):

还剩下几个五角星?

  教师:

请同学完整把条件和问题完整说一说。

  教师:

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解决?

  【设计意图: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找已知条件和提出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是学生初次研究运算顺序的知识,生活情境的支撑为学生提供新知研究的素材,课件的动态演示,为理解运算顺序奠定基础。

  

(二)分析问题,初步形成策略

  1.动手操作,直观感悟

  

(1)摆一摆

  教师: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五角星或学具代替,摆一摆情境中的条件和问题。

  学生活动。

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学具摆出问题。

摆好后,与同桌交流你的方法。

  

(2)说一说

  汇报交流。

教师请一名同学利用老师提供的五角星在黑板上摆一摆。

  2.分析研究,确定思路

  预设情况: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交流学生的作品,在分析比较中巩固对问题的'理解。

  【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操作对五角星的摆一摆,再现问题情境,直观了解剪五角星中两次操作,巩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初步确定了解题思路。

为符号表征过程中顺序理解的奠定了基础。

  (三)认识“小括号”,理解意义

  1.旧知解决,引发认知冲突

  教师:

要求“还剩下几个五角星?

”你打算怎么解决?

试着在稿纸上列式子。

  教师补充:

你能用不同的算式来解答吗?

  汇报交流。

可能出现解决的方法有:

(课件出示)

  

(1)先用总数减去2个,再接着减去3个。

  10–2–3(师板书)

  教师追问:

这道算式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先算减去2个后剩多少,再算又减去3个后还剩多少。

  继续板书计算结果。

10–2–3=5(个)

  

(2)我是先算一共减去多少个,再算还剩下几个。

  2+3=5(个)10–5=5(个)(师板书)

  (3)我是用一道算式来解决的。

  10–2+3

  2.分析算式,感受“小括号”的必要性

  教师板书算式“10–2+3”

  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

10–2+3这样列式行不行?

  引导学生计算,让学生发现结果与实际剩下的个数不符。

  可能会有学生反馈:

,如果这样列式,就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就必须先算10–2=8,再算8+3=11,结果就不对了。

  3.创造“小括号”,理解意义

  教师:

这道题,如果要先算加法,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同桌之间商量,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分析。

得出:

添加一个记号,说明算式中要先计算“2+3”。

  同桌合作,尝试创造。

  汇报交流,请学生上来板演。

预设情况有:

  

(1)加一个框框:

  

(2)加一条横线:

  (3)加一个圈圈:

  (4)加一个():

  教师肯定学生创造这么多的表达方式,对于这么多的方式,说说自己什么感受?

  学生说感受,可能会说:

方法很多,杂又乱。

  教师分析小结,引入小括号。

  4.认识“小括号”,感受符号化思想

  

(1)认识小括号。

  教师:

同学们的创造都有价值,但我们是否应该选用统一的,简洁的符号,来表示先算的“2+3”呢?

刚才有同学的想法与数学家们想法一样。

创造出“()”,我们叫它他小括号。

表示小括号里面的算式先计算。

(课件出示小括号的写法,加重颜色,动态闪烁)

  

(2)小括号的写法和读法。

  如:

将学生创造的第(4)个算式突出颜色分析,并说明:

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的数,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课件出示算式,突出小括号左右各一个相对的弧,规范写法。

  回顾例题,完善解答方法。

  教师示范读出带小括号的算式,“10减2加3的和”,学生模仿试读。

  教师:

我们用一种新方法解决了“先算一共剪了5个,再算还剩下5个”的数学问题。

这种带小括号的算式你了解计算的顺序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经历“小括号”的形成过程,理解小括号的含义,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严谨。

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

  5.运用“小括号”,掌握运算顺序

  变式练习:

(课件出示)

  

(1)15+(4-2)18-(3+8)

  请学生说说每题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10+()=15()-30=52

  教师:

“10+()=15”的小括号与“5+(2+4)”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分析归纳:

“10+()=15”中小括号表示未知数,而“15+(4-2)”中的小括号里的加法算式表示先要计算。

  (3)10–2+3=510–(2+3)=5

  教师:

回忆这两个算式,想一想小括号在算式中有什么作用呢?

为什么要添加小括号?

  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分析比较,得出:

没有小括号的算式从左往右计算,有小括号的算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

小括号能改变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

通过几个层次的变式练习,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更加清晰掌握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计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课件出示)

  1.练习

  18-(5+6)=4+(15-6)=25-(7+3)=8+(3+15)=

  2.下面各题中,哪题先算8+4。

  16-8+4=8+4-5=16-(8+4)=

  3.有两种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通过对比发现异同点,提醒学生注意审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师: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小括号,你知道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

请举例说说。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4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内容,是在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计算教学因纯数字的教学会显得抽象且枯燥,教材中以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了解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实物操作,直观呈现算法过程,再通过语言表征,简化思维,理解算理。

丰富学生对本课知识建构,同时为以后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基础。

  教学问题诊断:

  1.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操作,25+20在汇报时往往都会说“先算整捆,2捆加2捆,就是4捆是40根,再加上5根共45根。

也就是先算十位(高位),再算个位。

因为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算理,熟练算法,且计算过程都以口算为主,计算顺序可能显得不很重要,但是教师如果不引导,强调,鼓励这种方法,这与今后教授列竖式的方法发生矛盾,此时教学过程在这环节中把握好这个度。

  2.本课研究的计算方法有部分同学是掌握的,只是朦胧感觉到应该是这样计算,但说不出算理,表述或思维过程中不够系统,不够规范,教师可在讲解中稍微提示以使学生便于理解,而这个环节的直观呈现也是本课重点,是让学生从直观学具操作到抽象数字理解过程。

  如果在授课中缺乏直观操作、演示、对比、辨析的过程,只是简单讲解,反复练习,学生虽然也会逐渐掌握计算方法,但是借助学具,直观感悟,利用数的意义和组成,探索数字系统的结构,会用数学语言表征,能更好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也更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情境发现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利用所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并且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学具辅助、算式比较等方法,逐渐丰富学生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理解算理,得出算法。

  3.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

课件、小棒、计数器;学具:

小棒、计数器。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一)复习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数字卡片:

每张苹果卡片中都藏着一个数宝宝,你能说出它表示的意义?

  1.先出示22、5

  教师引导:

说数意义时可以按照这样的句式,如:

这是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4表示()个(),个位上的()表示()个()。

  2.再出示53

  教师:

如果用小棒你怎样摆出这个数?

  3.最后出示40、4、20

  出示“40”和“4”

  教师:

如果在计数器上,你怎样拨出这个数?

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再出示“20”

  教师:

这个数与“40”相加是多少?

表示几个十?

  以不同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数意义的理解的知识。

根据教师依次出示的数字卡片,指定学生说出数的意义。

  

(二)课件出示:

口算题(开火车)

  40+2050+3040+250+3

  (三)新课引入

  教师:

看来小朋友们对数的意义知识掌握很好。

在写字课上,小林和小红两位小朋友也在谈论着完成的作业情况。

  【设计意图:

以不同的形式复习数的组成,突出加几和加几十的区别,加强旧知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的联系,促进对新知学习的迁移思想的渗透。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

  1.了解信息。

  教师:

从图片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请学生回答,教师摘要信息并板书;

  小林:

我写了25个大字,还要写2个;小红:

我才写了20个。

  教师: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完整表述,摘录可探究问题。

  让学生能完整地把条件和问题完整说一说。

可能学生会提出一些问题,教师可以有选择性进行板书,作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

  

(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3.尝试列式,比较“一共要写”和“已经”的含义。

  教师:

解决这些问题,怎样列式?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依次板书出:

  25+2=25+20

  师生分析,肯定算式。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观察信息,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三、自主探究,直观建模

  

(一)尝试计算,触发疑问

  教师:

这两个算式结果是多少?

  可能有学生会计算,请学生说出结果,教师可用粉笔轻轻写在算式的后面。

并追问:

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检验吧。

  教师:

我们准备了小棒,可以通过这些学具摆一摆,把过程清晰展现出来。

  

(二)借助学具,实际操作

  

(1)小棒演示,学生板演。

  算式25+2,先摆出“25”,摆出2捆再摆出5根,再摆出2根表示加上2。

  算式25+20,先摆出“25”,摆出2捆再摆出5根,再摆出2捆表示加上20。

  师追问:

为什么他俩摆完25之后,一个摆了2根,一个摆了2捆?

  指定学生表述过程(课件演示),注重引导根数与根数相加。

也就是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捆数与捆数相加,也就是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

  师生归纳,用摆小棒的方式验证这两个结果是正确的。

  教师:

你会用计数器拨一拨的方式计算吗?

  

(2)计数器直观呈现相同数位相加的特点。

  学生板演。

  教师:

请学生演示先拨出25,在增加2个,在个位上再拨出2个,最后是27个。

  教师:

如果加20在什么数位上拨?

拨几个?

表示什么?

  (课件演示过程,并提出问题)

  这两题中,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用语言表征过程中简化思维,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数位的概念。

  (三)过程呈现,理清算理

  师生回顾,计算过程,板书呈现,直观感悟。

(课件演示)

  (四)学以致用,鼓励多种方法。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鼓励个性化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

让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巩固应用,内化算理

  

(一)小猴摘苹果。

(纠错题)课件呈现

  请学生观察,同桌交流。

说说自己的判断理由。

  师生小结,归纳计算方法,突出本课重点:

“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并彩色粉笔板书。

  

(二)我来试试。

(课件呈现)

  5+3=2+6=

  35+3=2+46=

  35+30=20+46=

  让学生在练习卡上直接写出得数,指名汇报结果。

  预设:

如果有学生发现每组算式有一定的规律,教师可以适时拓展学生思维。

突出“在加法算式中,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和也增加”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

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对不同算式进行计算时,熟练掌握算法,在比较中有助于学生的策略评价意识的形成。

  五、创造发现,回顾点题

  课件再次出示苹果卡片上的数字。

  

(一)创造算式,比较大小

  教师:

老师把苹果卡片张贴在黑板上,根据这些数字,一起创造符合条件的算式。

  (课件呈现)条件

  

(1)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式

  可能会有:

22+4053+40

  追问:

你能比较出这两个算式的大小吗?

  

(2)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

  可能会有:

22+653+6

  22+553+5

  追问:

你能比较出这两个算式的大小吗?

  

(二)列式设疑,孕伏新知

  课件添加数字“9”,教师提出问题:

还能组成新的算式吗?

  学生可能会回答出这样算式,教师板书:

22+953+9

  追问:

这两道算式你会算吗?

  教师:

这就是下节课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设计意图:

将“枯燥”的练习通过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学生的情感体验,无声把所学知识渗透并延伸到游戏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