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8579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docx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docx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

提纲

Ø一、人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Ø二、人本主义的发展概况

Ø三、人本主义的中心论点

Ø四、人本主义的贡献与局限

一、人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1、心理学背景

人本主义把自身定位于反对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的“第三势力”

(1)行为主义——人是一只较大的试验白鼠

(2)精神分析——意识自我是无意识自我所驱使的“奴仆”

(3)二者共同点——机械决定论、还原主义、贬低人性

2.哲学背景

(1)存在主义哲学——人本主义基本观点的理论根源

(2)现象学——人本主义的方法论基础

Ø海德格尔用解释学的现象学方法探讨了本体的存在。

他把人类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是能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存在,因此应该通过主客体关系的分析来理解人的存在及其实质。

就是说,要把自己的¡°内在经验世界¡±带入到科学研究中,以解决有意义的人类实际问题

Ø马斯洛反对心理学中实证主义和还原论的观点,认为现象学方法更适于研究人类个体的现象,因为它更强调自我的内在感受。

一、人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3.社会历史背景

(1)物质生活的富足反衬出精神生活的空虚

(2)巨大的社会压力导致严重的精神危机

(3)对战争的反思

(4)当时的反主流文化运动

二、人本主义的发展概况

Ø1.产生初期——早期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作

Ø2.迅速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会的成立

Ø3.进一步深化——自我实现与自我选择的辩论

Ø4.作为一种学术运动的消失

三、人本主义的中心论点

Ø1.个体的现象学

Ø2.人类本质的统一与完善

Ø3.人能够自由选择

Ø4.用现象学的方法研究意识

Ø5.人有自我实现的潜能

四、人本主义的贡献与局限

1.贡献:

(1)为理解人性提供了一种新的积极的观点

(2)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教育、管理等领域

2.局限:

(1)虽然重视意识的主观内容但并没有为其理论提出实证支持

(2)许多关键概念模糊不清

(3)研究方法过于主观不够科学

第二节马斯洛的需要论

与自我实现理论

提纲

Ø一、需要层次论

Ø二、自我实现的理论

Ø三、马斯洛理论的局限性

一、需要层次论

Ø人类的两种需要:

1.随生物进化而逐渐变弱的本能需求,称低级需要或生理需要;

2.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示出来的潜能,称高级需要或心理需要。

Ø五种层次的需要就分布于这两种需要之间。

(一)动机理论的基本假设

1.人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受动机驱动的

2.人类的需要是一种类本能的需要

3.人类动机的终极目标是基本需要

◆¡°基本需要¡±与¡°动机¡±区别:

Ø基本需要是先天的,是一种潜能;

Ø动机是在先天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

(二)五种基本需要

1.生理需要:

五种需要中最强烈、最具有优势的一种,基本生存条件的需求。

2.安全需要:

人们对秩序、稳定、工作和生活保障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人们渴望自己能属于某个团体或组织,渴望彼此之间相互信赖的、亲热的关系。

4.尊重需要:

包括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

5.自我实现需要:

对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充分发展自身内在本性的需要。

(三)各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图9-2需要层次的演进

Ø一种需要满足后,下一个更高层次的需要继而主宰这个人,其结果是他不断为各种需要所推动。

Ø在生活中,那些满足了所有低层次需要的人就会关注怎样才能发挥出全部的潜能。

人是一种正在选择着、决定着、追求着的动物。

——马斯洛

2.高层次需要的八个特点

(四)满足基本需要的条件与后果

1.基本需要满足的条件

Ø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完善人格走向自我实现的必由之路。

Ø基本需要的性质虽然是人类本能性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决定的,但它与单纯的先天本能不同,容易被后天的环境所压制、改变。

Ø基本需要的满足必须以人际关系以及更广泛的社会环境为基础。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只能在人际关系之中得到实现,无论是安全感、归属关系、爱、价值感以及自尊等,都主要来源于人际关系。

一、需要层次论

(四)满足基本需要的条件与后果

2.基本需要满足的后果

Ø价值评价的变化

Ø认识能力的变化

Ø有助于人的发展

Ø一些特殊的后果

二、自我实现的理论

(一)自我实现的概念

在马斯洛的理论体系中,自我实现包括两层含义:

1.作为一种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是实现潜能的过程,而不是一种终结状态,它意味着发展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

2.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是一种存在,而不是一种演变,它往往被视为一种终极状态。

(二)自我实现者的类型与特征

1.两种类型的自我实现者

•务实型自我实现者

•超越型自我实现者

2.自我实现者的15种特征

•准确的认识现实;宽容和接纳自己、他人与周围的世界;自发性、单纯性和自然性;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具有超然于世的品质和独处的需要;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超越环境和文化的束缚。

具有用不衰退的欣赏力;经常能够产生神秘体验或高峰体验;对人类的认同、同情和关爱;具有深厚的个人友谊;具有强烈的民主精神;具有强烈的道德感;具有哲理和善意的幽默感;富于创造性;具有抵制和评判现存社会文化的精神。

(三)自我实现的条件与障碍

1.外部条件与障碍

(1)言论自由:

在不损害他人的前提下可以随心所欲,保卫自由、正义、公平及秩序。

(2)社会经济状况:

为人们的自我实现提供所需要的资源和先决条件。

(3)社会文化环境:

文化环境强加于个人的规范,阻滞一个人的自我实现。

(三)自我实现的条件与障碍

2.内部条件与障碍

(1)自我概念的缩减

(2)固着于现有的自我概念

(3)不愿离开安全的环境个人

(4).成功恐惧

•“约拿情节”

(四)自我实现的途径

1.两条主要途径

Ø通过个人成长达到自我实现

Ø通过改变社会环境促进自我实现

Ø两者的统一关系

2.八条具体途径

Ø忘掉伪装和角色

Ø做出成长的抉择

Ø有高度的自发性

Ø做出真正的自我决定

Ø从小事做起

Ø不断完善与发展自己

Ø创造更多的高峰体验

Ø识别并放弃防御心理

(五)高峰体验与自我实现

•1.高峰体验是一种身心融合的、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在这种时刻,人会产生一种返璞归真或与自然合一的愉悦情绪。

高峰体验是一种成长体验,其中没有任何焦虑,人感受到自我与世界的和谐统一,感受到暂时的力量和惊奇。

高峰体验在个体之间差异很大。

马斯洛将其比喻为“到自己心目中的天堂去旅行”。

•2.马斯洛还发现了“高峰体验”与“非高峰体验”的区别。

务实型自我实现者通常是非高峰体验者,他们脚踏实地,对生活有明确的目标;超越型自我实现者通常是高峰体验者,他们大多从事写作、音乐、哲学和宗教等。

这两类自我实现者都可以从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只是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而已。

3.高峰体验既是自我实现者的特征也是通向自我实现的一条重要途径。

虽然所有人都可能产生高峰体验,但只有自我实现者才能经历频率更高、强度更大、更充分的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之所以是通向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是因为自我实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迈向自我实现的每一步都有高峰体验出现。

它似乎是一种奖赏,引导人达到更为完善的自我实现。

三、马斯洛理论的局限性

•1.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看成是先天的、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类似本能的需要,过于强调生物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这使其理论带有一定的生物决定论色彩。

另外,马斯洛一方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另一方面他又说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潜能的愿望,每个人都可能天生是画家、诗人或木匠,关键是哪一个自我被控制着等待发展。

这种先验论似乎和他一直所强调的自由意志相抵触,这也是整个人本主义所面临的矛盾。

•2.马斯洛过于强调个人价值和选择的自我实现。

他本人也认识到一味强调自我实现容易导致极端的个人主义,因此他转而寻求一种超越自我实现的新理论¡ª¡ª超个人心理学,它是以宇宙为中心,而不只注意人性需求或兴趣,他超越人性、自我、和自我实现等观念。

认为这种自我仅仅是一种十分渺小、狭隘、孤立的个人¡°小我¡±,这种¡°小我¡±实际上一种超个人的¡°大我¡±的一部分,个人只有超越¡°小我¡±,把¡°小我¡±融于¡°大我¡±之中,才能无私和完满。

超个人心理学所说的¡°大我¡±在不同的文化中被赋予不同的名称,西方称之为上帝,我国则称之为道、天等。

超个人心理学的发展也面临许多问题。

超个人心理学研究超个人的神秘经验,其神秘化倾向容易引起大众的误解;而最严肃的问题是它缺乏实证的基础,它的资料大多来源于个人的体验,而个人体验在科学领域是没有位置的。

•3.马斯洛研究的对象大多是美国人,其研究是在典型的美国文化下进行的,而美国又是个体主义最强的国家,因而其理论不具有很强的跨文化性。

中国文化价值观传递给下一代的是使每一个“个人”都变成一个深信“社会幸福是个人幸福的源泉”,心甘情愿尽社会义务和责任的“自己”;而西方社会的教化则是把“个人”培养成一个自主独立,肯为自己幸福而奋斗的“个己”。

因此,马斯洛的理论在中国的应用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三节罗杰斯自我理论

提纲

一、现象学与自我概念

二、人格发展的基础——自我实现与积极看待

三、机能完善者的特征与形成

四、自我实现倾向的受阻与恢复正常

一、现象学与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既是罗杰斯人格学说的核心概念,也是其学说的理论基础,而自我概念的提出又是以他的现象学观点为基础的。

(一)个人的现象场

Ø每个人都以独特的方式感知世界,

Ø个体对感知过、经历过的事物都赋予一定的主观意义,

Ø这些知觉和意义的整体便构成了个人的现象场。

Ø个人现象场既包括有意识的感知也包括无意识的感知,

Ø罗杰斯认为,个人现象场中有意识的感知是决定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

(二)自我概念

1.自我概念的含义

Ø在个人现象场中有一部分是关于自我的感知和认识,这就是自我概念。

Ø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自我知觉与自我评价的统一体,它代表个体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和一致性的模式。

2.自我概念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Ø个人对自己的知觉及其相关的评价

Ø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与评价

Ø个人对环境各方面的知觉及其自己与环境关系的评价

3.罗杰斯的自我与精神分析的自我的区别

Ø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人格形成和发展和改变的基础,是人格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

4.两类不同的自我概念

Ø现实自我:

此时此刻真实存在的自我

Ø理想自我:

个体最喜欢拥有的自我

Ø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距离可以用Q分类法来测量。

Ø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能够作为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指标。

Ø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和谐统一就是自我实现。

5.自我一致

Ø自我一致(self-consistency)与自我系统运行有关,指个体倾向于是自己的活动与自我系统协调一致。

Ø罗杰斯认为,个体承认自己的经验并允许其成为自我系统的一部分,这种诚实对待自我的方式对人格的发展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个体的自我实现。

二、人格发展的基础——自我实现与积极看待

Ø罗杰斯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成长、变化的潜能,这种潜能是独一无二的,且会引导所有人的行为。

Ø罗杰斯的整个人格理论建立在如下两个基础假设之上:

(1)人的行为由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自我实现倾向引导着

(2)所有人都需要积极的看待。

(一)自我实现倾向(actua1izingtendency)

1.自我实现倾向概述

Ø自我实现倾向指机体以保持和增强自身的方式发展其所有的潜能。

它能够增加个体的自主性和自足感,提高个人的成长动机。

Ø罗杰斯认为,所有行为都受自我实现倾向的制约,自我实现是人格结构中唯一的动机,其它一切动机都可归属于这种自我实现倾向下。

Ø自我实现倾向分为两个层面:

(1)它引导机体产生维持生存与发展的行为,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所共有;

(2)指向个人成长维持和增强自我,为人类所特有。

2.自我实现倾向通过机体评估过程来引导行为

Ø罗杰斯认为,我们根据是否能够维持和提高我们自身来评价经验,他称这一过程为机体评估过程

Ø机体评估过程是自我实现倾向的反馈系统,使个体能调节自己的经验,朝向自我实现。

(二)积极自我看待的需要

积极看待与消极看待

Ø个体的积极看待最初来源于身边重要的人(如父母、老师),最着自我的发展,即极看待的提供者更多的从他人转向自己。

Ø无条件的积极看待:

给某个人积极看待与他某一具体的行为无关,而是因为我们把这个人当作一个整体来接受和尊重,认为值得把他作为一个积极看待的对象。

Ø有条件的积极看待:

积极看待提供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评判对象的品行或成就,只有达到标准才提供积极看待,否则就提供消极看待。

Ø有条件的积极看待和无条件的积极看待都可能从他人或自己处得到。

但从自我实现的角度说,无条件的积极自我看待最重要。

Ø构成有条件积极看待的具体价值判断可能干扰一个人自我实现倾向,影响他的健康发展。

(三)价值的条件

Ø价值条件:

他人或自己对具体行为给与积极或消极看待的条件。

Ø积极看待有极为强大的力量,因此,价值条件可能干预甚至替代机体的评估过程,从而阻止个人自我实现倾向的自由发挥,阻碍他的健康成长。

三、机能完善者的特征与形成

(一)机能完善者的特征

Ø1.经验的开放

Ø2.自我的协调

Ø3.机体评估过程

Ø4.无条件的积极自我看待

Ø5.与同事和睦相处

(二)机能完善者的形成

1.成为机能完善者的关键在于自我结构与经验的协调一致

Ø婴儿早期的现象场是一个混合的、没有分化的简单的整体。

Ø早期自我主要是在父母对自己评价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Ø儿童会将父母的价值条件内化为自我结构的一部分,即“良心”或“超我”。

Ø这样,

Ø儿童自身的评价标准就包含了他人价值条件的成分,而不再是其原有的自我概念。

Ø如果,

Ø儿童总是优先迎合他人的评价,过分追求他人的积极看待,拒绝真正的自我评价,

Ø就会,

Ø使个人的经验和自我开始疏远,进而导致自我的不协调状态。

2.父母与教师的无条件积极看待能避免儿童自我的不协调状态

•父母与教师成为儿童人格发展的“促进者”,必须具备四种特质:

①信赖儿童的潜能;

②诚实;

③尊重重视儿童的经验、情感和意见;

④同情心——设身处地为儿童着想,给儿童已无条件的积极看待。

3.走向自我实现的人的特征

(1)对经验日益开放

(2)越来越重视存在的经验

(3)对自己机体的信赖不断增强

4.政治上的新人

(1)他们恳诚而具有开放性。

(2)他们对物质享受和物质报酬很冷漠,对名利地位也不感兴越,他们只愿意与人保持平等的关系。

(3)他们关心他人,渴望帮助他人,为社会作贡献。

(4)他们信任自己的体验,而不信任外界的权威。

(5)他们充分认识到:

生活的本质就是变化。

四、自我实现倾向的

受阻与恢复正常

(一)威胁的经验

Ø罗杰斯把威胁定义为一个人有意或无意地感受到他的经验与自我概念之间的不协调。

Ø威胁的原因外部价值条件中强加的评价与机体内的部评估过程发生了冲突。

(二)防御过程

Ø防御过程通过感知歪曲和否认,来达到维持自我与经验之间相一致的目的。

(三)心理调整

Ø心理调整需要主观经验与外部现实的紧密符合。

(四)瓦解和崩溃

Ø自我概念与经验的不一致程度不高,则引起的焦虑程度也不太高,个体通过防御机制就足以应付它们。

Ø当经验与自我概念高度不一致时,个体感到高度的焦虑,以致干扰了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这时个体的防御机制就会过分地歪曲和否认经验,其结果是一致的和整体的自我解体了,个人行为也是紊乱的。

(五)重新整合

当个体无法通过防御机制或心理调整来减轻焦虑时,就需要通过专业的心理治疗来解决。

Ø1.为个体提供无条件积极看待的情景

Ø2.使外在强加的价值条件失去评价行为的作用

Ø3.使个体放弃防御机制

Ø4.使个体正视所歪曲和否认的经验并准确感知他们

Ø5.形成新的一致的自我概念

问题与讨论

•罗杰斯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比价值条件的积极关注更有利于人格的健全,这是否意味着他认为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能接受价值条件的影响,否则就会有损于他的健康人格的形成?

这在社会管理中可行吗?

提示

罗杰斯提倡多给个体一些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但并不是说价值条件一无是处。

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刻意地回避价值条件的影响,甚至在我们学习社会规范的过程中和我们形成内在标准和价值观的过程中,价值条件是不可缺少的。

罗杰斯反对的是价值条件的影响广泛和强大到超过、替代、干预个体的内在自我评价,这时人格健康才会受到损害。

治疗的根本就是给予患者大量的无条件积极关注,使他的内在自我评价重新强大健康起来。

第四节罗洛.梅的存在分析论

提纲

•一、存在论

•二、人格论

•三、人性善恶并存轮

•四、罗洛.梅理论的简评

存在分析就是存在主义与精神分析结合的产物,罗洛.梅的心理学观点深受这两方面的影响。

1.精神分析方面

Ø罗洛.梅的社会—人格观——弗洛姆的社会性格论

Ø罗洛.梅人格理论对未来因素的强调——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Ø罗洛.梅强调自我实现必须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

2.存在主义方面

罗洛.梅从精神分析最终转向存在主义,是因为存在主义具有以下特点:

Ø存在主义研究个人的情感、自由选择和内在经验。

Ø存在主义总是把个人放在社会联系之中,强调个体所面临的困境,及个体面临困境时所产生的焦虑、空虚等情绪。

Ø存在主义认为自我意识支配着行为,个人的价值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自由选择。

一、存在论

(一)存在概念

Ø存在分析所有的理论均建立在“人的存在”这一概念的基础之上。

Ø存在是指人的具体存在,即作为意志或行动主体的个人存在。

(二)存在特点

1.个人的存在是自己自由选择的结果,

2.存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

是由潜能走向实现的动态存在。

3.存在与非存在对立统一,

非存在包括死亡、焦虑等是存在的一部分。

(三)存在的三个世界

1.组成生理和物理环境的内部和外部世界。

包括自然环境、生理的内在环境

2.由他人组成的人际关系世界。

Ø个体被他人接受并得到信赖,意味着他自由地获得了对自己的存在的体验,这是产生“我的存在”体验的必要条件。

Ø存在不是适应,存在是人与人之间彼此的、双向的接受。

3.自我、自我价值与潜能所组成的内在世界。

Ø内在世界是我们觉察、理解事物的意义,与外在世界进行联系的基础。

Ø“我的存在感”包括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全部经过,是自我的发展的先决条件。

Ø上述三个世界是人的存在的三种方式,人同时存在于物、己、人三个世界中。

正是“存在感”才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个体的身与心联成一体。

二、人格论

(一)人格的概念

Ø人格是与社会整合且具有宗教紧张的自由、独特的个体生活过程的现实化。

1.自由选择

Ø个人的行为既不是盲目的,也不是被环境所决定的,而是在自由选择中进行着的。

Ø如果个人放弃自由选择,把这一权力交给社会或他人,

Ø就会导致人格的丧失,

Ø从而进入个人的独特潜能得不到发挥的非真实的存在状态,

Ø而逐渐产生空虚、生活毫无价值和无意义等痛苦的情绪。

2.独特性

Ø个体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自我,就必须认识自己,对自己负责。

Ø个体只有接受了各种意识和潜意识水平的影响才能通过自由选择来实现个体化。

Ø接受自我的独特性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条件之一。

3.社会整合

Ø一个人要想成为他自己就必须与他人建立联系,与社会相互依赖,在一个能创造自己健康人格和发现生命意义的世界中完善自我。

Ø因此,自我实现的目标本身即依赖于强烈的个体性,又依赖于个人对自己世界的成熟责任感。

4.宗教紧张

Ø指存在于人格中的一种焦虑倾向。

Ø它是保证个体存在,促使人格不断变化、完善的动力因素。

(二)人格的特征

1.中心性

Ø个体在本质上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特存在,每个存在着的人都以自我为中心。

2.自我肯定

Ø个体对自我中心性的保持

Ø自我肯定的勇气分为四种:

生理勇气、道德勇气、社会勇气和创造勇气。

3.参与

Ø个体必须参与到人际世界中去。

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必然损害人格正常发展。

Ø但参与过多也会失去自我中心性,从而感到空虚、无聊、生活无意义。

4.觉知

Ø个体与外界接触时发现外在威胁或危险的能力。

5.自我意识

Ø个人能够使自己观察自己的能力。

6.焦虑

Ø个体的存在面临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

(三)原始生命力的发展

Ø罗洛.梅的原始生命力这一概念类似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观念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Ø原始生命力是能够使一个人完全置于其力量控制之下的自然功能。

它是一切生命肯定、确证、保持和发展自身的内在动力。

Ø原始生命力超越于善恶之外,它既可以激发善的一面,也可以激发恶的一面,原始生命力的发展就处于善恶两端之间。

Ø原始生命力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三)原始生命力的发展

1.非人格状态

Ø原始生命力最初被体验为一种原始性的盲目冲动,这时它处于非人格状态。

2.原始生命力人格化阶段

Ø把原始生命力整合到自我之中。

Ø只有把原始生命力人格化,我们的人格才能获得从分的展示。

Ø在人格化过程中,原始生命力不可能被充分理性化,因为原始生命力的根本特征是,它既具有潜在的创造性,同时也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3.原始生命力的逻辑化阶段

Ø我们对肉体、对爱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作更为深刻的理解,以达到普遍规律性或逻辑化。

三、人性善恶并存轮

罗洛.梅认为把人看作是具有一定结构的潜能,它既是建设性也是破坏性冲动的源泉。

如果它被整合于我们的人格之中,它将产生创造性;如果它控制了人格,它就产生破坏性。

罗洛.梅认为正是人造就了文化,文化的善或恶是因为创造文化的人是善的或恶的;人是和文化交互作用的,人本身要对文化的破坏性影响负责。

生活并不存在一种实现善的预定的模式,而是一种挑战。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出抉择,是向善还是向恶。

四、罗洛.梅理论的简评

1.罗洛.梅把存在哲学的基本原则与精神分析学说集合起来,在促进精神分析向人本主义过渡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2.罗洛.梅虽然承认无意识但更注重人的意识,他强调对人格的意识和潜意识的完整分析,重视自我意识在促进人格发展中的作用。

罗洛.梅虽然强调过去,不忽略内心的冲突等因素,但认为现在和将来对人格有更重要的影响。

只要人还具有自我意识,人就自由,就有意志力,人就永远在改变自己,努力探索自我实现。

3.罗洛.梅从整体的观点出发,研究和探讨人的心理现象,避免了对人格作机械的、零碎的分析,但他矫枉过正,过分强调整体综合而缺乏深入分析,就使得他的论述显得不够严谨、缺乏可操作性。

本章复习题

–1.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2.试析机能完善者的特征及其形成。

–3.如何理解自我实现的理论。

–4.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与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心理学在基本理论与方法论上的对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