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8567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教师

学科

语文

时间

教学内容

9.竹节人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

会写“威风凛凛、疲倦、跺脚”等18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3.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自己童年玩具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

2课时

第一次备课的教学过程

第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有动手制作玩具的经验吗?

想一想,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乐趣?

与同学们分享。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2、生字词读写

3、题目解说:

4、课文朗读

三、精讲点拨:

(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快速朗读课文,然后填写表格。

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

我要关注的内容

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2、小组交流,补充完善。

3、阅读课文,说说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明确:

第一部分(1--2段),概述“我们”当时迷上了竹节人。

第二部分(3--19段),主要描述制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乐趣,体现“我们”对此的深深着迷,表现了孩子们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与热情。

第三部分(20--29段),主要写老师没收了竹节人,却也偷偷在玩竹节人的趣事。

(二)感受理解说明性的语言

1、一篇记叙文,为什么有这么多说明性的内容?

详细介绍做竹节人的方法,怎么玩竹节人,一方面是因为读者可能对竹节人的游戏不熟悉;另一方面,在说明的过程中蕴含了真切的情感。

2、找出相关语句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听写字词

二、精讲点拨:

(一)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学生圈画、标注出认为文中写的好的词语、句子和精彩段落。

1、推敲幽默的语言。

如第22段“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中的“赫赫伟绩”“鏖战犹酣”是大词小用,语言幽默,表现游戏时间之长,次数之多,突出这个游戏的优点、吸引力与乐趣,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童年时期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之情。

2、感受理解语言的言外之意。

(结合课后练习题三)

3、教师引导难度较大的语言。

如第4段“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儿则生意特别好”与第6段“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中的“而”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二)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1、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如何安排记叙顺序的?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斗竹节人的那些有趣的情形(9--19段),一般来讲,写竹节人搏斗的场面是按照过程进行的顺序来写的,但课文中记叙的是几个片段,几个画面,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构思布局的?

(提示:

抓住关键词“有时”“还有”“其实”理解。

这些内容是随着游戏的欢乐程度一步步写下来的。

2、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

它和主题的关系是什么?

这一部分会不会影响老师的形象?

是不是可以删去?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突出竹节人这个童年游戏的有趣甚至引起了老师的青睐,抒发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

这部分内容深化了主旨,使竹节人游戏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三、总结:

学生自我总结学完本课后的感受及收获。

板书

设计

 

 

作业设计

1、积累优美语句

2、写一篇回忆童年的小随笔。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教师

学科

语文

时间

教学内容

10.宇宙生命之谜

教学目标

1.认识“酶”等9个生字,会写“谜、摄”等12个生字。

会写“揭开、轨道”等10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

2课时

第一次备课的教学过程

第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宇宙》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还有很多不可计数的星球,你来猜猜这些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存在呢?

(学生自由回答)你们的观点是否正确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宇宙生命之谜》,文中向我们介绍了科学家们对“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这一课题的探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吧!

生齐读课题:

《宇宙生命之谜》,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提出读书要求: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根据学生的交流分享,概括为:

①第一部分(1自然段):

提出问题:

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②第二部分(2-9自然段):

分析问题:

宇宙有没有生命

③第三部分(10自然段):

得出结论:

至今没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3.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生交流)

师总结:

先提出问题:

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

然后分析问题:

生命存在至少有四个条件,根据这些条件进行推测,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就是火星,研究证明火星表面还没有生命存在,但仍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有生命存在。

最后得出结论,这仍是一个谜。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复习旧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宇宙生命之谜》,谁能复述这篇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知识?

(生回忆课文内容并复述。

)3.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地球之外如果有生命存在,至少要有四个条件,根据这些条件进行推测,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就是火星,但研究证明火星表面还没有生命存在,这仍是一个谜。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科学知识小品文的语言特点。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小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1)师:

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关注课文内容。

(2)生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

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

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2.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2-9自然段。

(1)思考:

科学家是怎样判断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呢?

人类和生命存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师:

引导学生用原文来回答问题。

(2)仔细阅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考:

作者提到地球外的哪些行星?

它们符合生命存活的条件吗?

(3)仔细阅读课文第6-9自然段。

思考:

为了揭开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奥秘,作者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最后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找出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四)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3.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10自然段,作者得出结论: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思考:

虽然火星上没有生命,但是火星和地球很相似,人类会不会移居火星呢?

三、开展活动,升华主题。

播放微课《宇宙之谜》拓宽学生的视野面。

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想。

板书

设计

 

作业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教师

学科

语文

时间

教学内容

11.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标

1.认识“鳌、銮、蝠、薯”等13个生字,读准“紫禁城、额枋、迥然不同”等6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

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3.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民族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教学难点

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

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民族创造精神。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故宫的记忆》音频、微课《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课时

1课时

第一次备课的教学过程

第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故宫的记忆》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去过故宫吗?

(生自由回答)去过的人,都赞叹它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都能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吧!

生齐读课题:

《故宫博物院》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

根据不同的任务,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重点指导:

紫禁城鳌头金鑫殿额枋蟠龙攒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师引导:

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你应该重点阅读哪几个材料呢?

学生交流:

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

师:

阅读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出故宫参观路线图。

(1)学生边读边画出行踪词和方位词:

①交代行踪的词:

“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

②方位词语:

“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

(2)学生交流,师点拨:

(课件出示:

故宫博物院的图片加文字介绍。

(3)小组合作:

画出故宫参观的路线图,并讨论、交流。

推荐优秀小组用投影仪,展示解说,其他小组可以相继补充。

师点拨,学生总结:

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一中和殿—一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一-交秦殿-一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2.快速阅读材料一,思考:

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课文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

(1)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点:

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由南到北、由外到内)。

(3)说明方法:

3.仔细阅读材料一5-8自然段段,体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思考:

(1)第6段总的顺序是先下后上,其中有两个“立足点”,各是什么?

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师引导学生:

两个“立足点”分别是方台和雕金蟠龙。

下面以方台为立足点,依次向上、向后、向左右两旁写。

上面以雕金盘龙为立足点,依次向下、向周围写。

(2)文章强调中轴线的用意是什么?

师引导学生交流:

说明建筑意图一一把皇帝宝座安在中轴线上,以象征皇权。

(3)第六段的说明重点是什么?

师引导学生交流:

重点说明太和殿的用途。

(4)三大殿为什么太和殿介绍得最详细?

为什么多次写龙?

师引导学生交流:

①三大殿是故宫的中心,而太和殿是中心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太和殿。

另外,太和殿也是最显故宫气派的地方,所以介绍得最详细。

②主要写龙的原因有两条:

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

故宫建筑突出龙,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

二是龙的象征意义决定的。

历朝历代皇帝都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

龙也是作为皇权的化身。

四、开展活动,升华主题。

1.播放微课《故宫博物院》拓宽学生的视野面。

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感受文章的内容,避免说明文的枯燥性。

观看后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选择一两个景点,作讲解。

温馨提示:

要选好立足点,用准方位词,按照空间顺序有序的讲解说明。

3.师总结:

五、巩固延伸,作业设计。

1.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完善本节课画的故宫参观路线图。

2.小练笔:

我的书房

要求:

(1)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按照空间顺序,由外到内,来介绍书房的总体特点。

(2)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的介绍我的书房。

(3)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板书

设计

 

作业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教师

学科

语文

时间

教学内容

习作三:

让生活更美好

教学目标

1.能够认真审题,恰当选题,运用典型、新颖的材料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习作。

2.能运用本单元学习的习作方法,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能中心明确,行文流畅,巧用描写、修辞、标点符号,为文章增添色彩,吸引读者。

教学重点

能够认真审题,恰当选题,运用典型、新颖的材料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习作。

教学难点

能中心明确,行文流畅,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搜集哪些事情让生活更美好的资料。

2.教师准备《明天会更好》音频、微课《美好生活》

课时

1课时

第一次备课的教学过程

第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明天会更好》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是美好的,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想过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学生自由回答)是啊,生活中,听听音乐会让心情放松,愉快;种种花,把种子种下去,等待发芽、长大,会有成就感;旅旅游看看美景,会增长见识。

如何用笔镌刻它,化为笔下灵动的文字,记录这美好生活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半命题作文:

让生活更美好。

二、小组合作,审题指导。

1.回忆你生活中的美好画面,想一想,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学生组内自由交流:

(展示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

美食、旅行、梦想、创意、集邮、阅读、种花、诚信......

2.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

可以通过写哪件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

组内自由交流:

师引导点拨:

本次习作,其实就是把我们生活中的经历、感悟,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新颖活泼的形式写下来,能表现生活的内涵,同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写法引领,明确思路。

师引导点拨:

1.立意选材,新颖、典型。

半命题作文立意选材范围广,要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选择新颖、典型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创造性,吸引读者。

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自身”

这个思维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选择自己熟悉的素材。

如:

从家庭考虑,可选择美食、亲情、母爱等;从学校考虑,可选择友谊、师爱等;从社会考虑,可选择谦让、诚信、爱心、宽容等;从自身考虑,可选择阅读、集邮、梦想、创意等。

2.开篇点题,结尾扣题。

开篇点出文章主题,让读者一看就明白,你要写什么。

结尾要扣到主题上,首尾呼应,使中心更明确。

3.行文过程,切入点要小。

习作时切入点越小惩好,这样能小中见大。

最好从自我生活实际中选择拟题,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感悟。

4.描写事例,生动具体。

习作时围绕中心,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为文章增添色彩,吸引读者。

达到中心明确、行文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回顾课文,学以致用。

1.回顾课文《竹节人》第一部分“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点出主题“斗竹节人”让生活更美好。

接着写出“我们”制作竹节人的过程,“斗竹节人”的乐趣,表现了“我们”对“斗竹节人”游戏的入迷。

2.仿照《竹节人》的写法,小组合作交流你选择的事例。

五、明确要求,例文导航。

1.欣赏微课《美好生活》开阔学生的习作思路,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

2习作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美食、旅行、梦想、创意、集邮、阅读、种花、诚信》......写作视角要与众不同,突出一个“更”字。

(2)能结合具体事例,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将一件事情写具体、写生动,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用心想好后再写,要认真书写,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4)字数要求600字左右。

六、实战演习,作业设计。

完成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

温馨提示: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给语言增添色彩。

(3)记叙一件具体的事情,表达出真情实感。

(4)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5)字数要求600字左右。

 

板书

设计

 

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

家庭美食、亲情、母爱开篇点题

学校友谊、师爱

社会谦让、诚信、爱心结尾扣题

自身阅读、集邮、梦想

作业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教师

学科

语文

时间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

2.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3.通过阅读“词句段运用”,学会巧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方法和巧用修辞使语言生动具体,学会巧用“......”、“一”等标点符号,为文章添色彩。

4.通过阅读“例句”,学会介绍事物时,运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这样的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

5.理解并背诵《春日》,感受春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朱熹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

2.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3.能理解背诵《春日》。

教学难点

1.学会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和修辞使语言生动具体,学会巧用标点符号,为文章添色彩。

2.学会运用“一是......二是......”这样的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主动预习,查阅诗人朱熹的相关资料,了解《春日》的写作背景。

2.教师准备《春光美》音频,微课《春日》。

课时

1课时

第一次备课的教学过程

第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春光美》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课文,从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自由回答)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三,比一比,看看谁的收获会更多呢?

二、交流平台,学习方法。

1.回顾这一单元的3篇课文,想一想,学习《故宫博物院》,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2.谁来说说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3.学习《竹节人》,你学会了哪些阅读方法?

学生自由交流:

师总结:

读书时,同学们应该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材料。

三、词句段运用,学习习作。

生活中总有美好的瞬间,带给我们无尽的感动。

怎样留住这些瞬间,定格这份精彩呢?

请阅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

思考:

1.你喜欢哪个情景?

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情景,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学生自由交流:

(1)第一个片段,作者抓住“一圈黑脑袋、着观战、踩脚拍手、咋咋呼呼”4个关键词语,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当时场面的热闹气氛。

(2)第二个片段,作者抓住“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探过来”介关键词语,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观战人入迷的情景。

(3)第三个片段,作者通过“上前、后退、叽里咕噜、闪着异样的光、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痴痴地微笑、轻轻地吁了口气”等关键词,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比喻修辞,巧用“......”“

——”,写出罗丹塑像时的认真态度和入迷的的情景。

2.小组合作:

选择一个类似的情景,运用所学方法,来写一写吧!

推荐优秀的片段,投影仪展示,欣赏佳作。

3.习作中对某种事物进行说明时,为了语言条理清楚,你会采用什么表达方式呢?

请阅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注意加点的部分,想一想:

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师引导,学生总结:

介绍说明事物时,采用“一是......二是......三是......”的表达方式,说明里由,表达见点,可以使语言条理清楚,观点明确。

四、小试牛刀,举一反三。

1.班级里举行“竞选班级体育委员”的活动,你会采用什么表达方式,向老师、同学们介绍自己,使自己当选呢?

(我竞选班级体育委员的理由:

一是我爱好体育运动,跑步是我的强项;二是我有能力胜任这个职位,我有责任感;三是我能带领同学们加强体育锻炼,具有集体荣誉感......)

2.假如你是一个足球爱好者,想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足球,你会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说明里由,表达见点,让妈妈同意你的请求呢?

(亲爱的妈妈,踢足球有很多好处:

一是能有效地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使肺活量增强;二是能虽化腿部的骨骼,使骨骼更坚固粗壮;三是能提高免疫力,使身体更健康......)

五、日积月累,理解背诵。

1.播放微课《春日》在欣赏春光美的同时,理解背诵古诗。

感受春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朱熹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2.了解《春日》的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

(这首诗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

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出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占,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

作者也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这其实是一首哲理诗。

3.小组竞赛,背诵古诗《春日》。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学习了更多的写作方法,还背诵了《春日》,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习作中,能大胆运用本节课所学一一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巧用表达方式,这些方法技巧。

同时,也能引用古诗《春日》,来给我们的文章增添色彩。

板书

设计

 

作业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