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领导者班《不战而胜》课程随堂笔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8329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交大领导者班《不战而胜》课程随堂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西安交大领导者班《不战而胜》课程随堂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西安交大领导者班《不战而胜》课程随堂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西安交大领导者班《不战而胜》课程随堂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西安交大领导者班《不战而胜》课程随堂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安交大领导者班《不战而胜》课程随堂笔记.docx

《西安交大领导者班《不战而胜》课程随堂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交大领导者班《不战而胜》课程随堂笔记.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安交大领导者班《不战而胜》课程随堂笔记.docx

西安交大领导者班《不战而胜》课程随堂笔记

附件:

薛国安将军课程随堂笔记

《孙子兵法》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一座智慧宝库。

里面很多的奇谋妙计,不单是古代的兵家战将们带兵打仗的致胜法宝,2000多年来,它也一直是中国,乃至于当今发达国家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外交家,甚至体育教练员们经常研究的一部兵书。

为什么2000多年大家对它乐此不疲?

因为《孙子兵法》当中的丰富的谋略思路,不仅适合古代带兵打仗,在今天的各个领域,企业经营、商场竞争、赛场比赛,它的一些带有竞争色彩的谋略思路,在这些领域都管用。

谁都不会愿意做无用功。

正因为学习《孙子兵法》用在实践中能够产生效益,所以在当今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的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外交家们都热衷学习这本兵书。

这本兵书的内涵相当丰富,我们可以从战略层面提炼《孙子兵法》中,那些如何筹划全局的谋略思路,也可以从战术层面把握孙子如何处理具体问题战术性的谋略思路。

也还可以从为将之道这个层面,看看《孙子兵法》中,所提示的怎么当好一个将军,哪些谋略思路运用在我们在职场上,工作之中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正式进入这个主题之前我想首先请大家和我一起来直面我们已然面临的一个挑战,学生对老师提出的一个挑战。

我深刻的感受到这个挑战是三年前我给一批外国高级军官“讲《孙子兵法》与现代战争”这个课题。

大家相处了一段时间,比较熟了,课间休息的时候随意的聊天。

中间这位巴基斯坦的准将说了一句话,他说在我看来,中国人研究《孙子兵法》有些方面不如欧美国家。

我心头一愣,我们是《孙子兵法》的正宗传人,你一个老外到中国学《孙子兵法》,居然在老师面前直言不讳说我们有些方面不如欧美国家。

我立刻请问,哪些方面不如?

为什么不如?

也许那一瞬间没有控制好面部表情,吓到对方了,也恰好在那一瞬间上课铃响了,他没有给我答案,上课去了。

他虽然没有给我答案,但是这句话给了我震撼。

因为这些外国高级军官到中国来学习绝对不会信口就说话,他往往是先观察,深入琢磨之后再说话。

更何况他们往往是比较之后再说话。

这些发展中国家的高级军官,他们到美国、德国、俄罗斯都受过培训,然后到中国来的,他是有比较而得出的这么一个结论。

就是说人家得出这个结论是有一定依据的。

此后我就经常琢磨,我们究竟哪个方面不如欧美国家?

我越琢磨越觉得人家说得有道理。

道理说出来实际上很简单,我想在说出这个道理之前,我们不妨先睁眼看看当今世界上但凡讲学《孙子兵法》学得好,用《孙子兵法》用得好,成功的案例都是谁的?

军事上,美国人在海湾战争上如何运用《孙子兵法》。

企业经营领域日本人如何运用孙子的智慧来振兴日本经济。

体育竞赛上,巴西足球队的教练如何运用《孙子兵法》排兵布阵。

许多竞争领域,一些外国人他们特别注重学《孙子兵法》,用《孙子兵法》。

别的领域我们没有时间讲,我给大家分析一下军事领域的案例。

91年的海湾战争,美国人对伊拉克先是进行了38天的空中轰炸。

一顿狂轰烂炸,伊拉克基本上没有还手的余地了,紧接着美国人发动地面攻势打扫战争,结束战争。

按照美国人的优势力量,最为先进的装备,他从哪个方向攻入伊拉克都可以很轻易的得手。

但是大家可以很容易想到,如果两个人零距离接触,武器装备谁优谁劣就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为什么美国人被阿富汗路边的一个炸弹炸死好几个人?

这是零距离接触了,再先进的武器发挥不出来作用,就看谁的胆量,谁的体力,斗智。

这种距离上他就可以对对方造成比较大的杀伤。

美国人打仗就是害怕军人过多的死伤。

他筹划战争的时候一个最基本的着眼点就是自己人员的损伤怎么降到最低的程度,以最小的代价赢得这次胜利。

美国人在这种绝对优势实力的基础之上运用了谋略。

美国人首先在伊拉克和科威特接壤的地区调集了大量的部队频繁的进行陆海空联合登陆演习。

这就使萨达姆判断,美国人的地面攻势将从这个方向打进来。

所以萨达姆就把几十万共和国卫队都调到了和科威特接壤的边疆上,挖开很深很宽的壕沟,注入原油。

美国人要从这个地方进来,我点燃整片原油变成一片火海,烧也要烧死你万八千人。

然后还布置了很宽很长的反坦克地雷区。

你越过了油沟再进入反坦克地雷区也要炸死很多人。

所以打算在这个方向跟美国人决一死战。

即使打不赢美国人,也要在这个方向杀伤你成千上万。

萨达姆把主力部队都调集在科威特这边了。

他的兵力是有限的,在与沙特接壤的漫长边境上只留了下一个师。

科威特这边是几十万,沙特这边只留下了万八的人马,这等于国门洞开。

这就正中美国人的下怀。

美国人真正发动地面攻势的时候是来了一个左勾拳,美国人喜欢打拳把这个战术命名为“左勾拳”战术。

他的第7军和第28空降军由东向西快速机动迂回从半腰上杀入伊拉克,和正面科威特方向部队配合,对伊拉克军队形成了前后夹击,包了个饺子。

伊拉克的祖先是古巴比伦英雄,如今他的后世子孙们面临着美军的包围都只能一个个拒收投降。

我们在电视画面上看到几十万共和国卫队举手投降了。

他们的英雄豪气到哪儿去了?

没辙了,四面被围,打也是死,最后只有投降。

从这个战例可以看出,美国人在绝对优势的基础上巧妙的运用了谋略获得了更大的胜利,避免了自己过多的伤亡。

整个伊拉克战争,美军自己死亡的人数在200人。

这在战争史上都是奇迹。

这个人数都不如美国国内一个月交通事故的人。

这种成果怎么得来的?

那就是力量加智慧。

美国的这个左勾拳战术,用兵法来分析就是灵活的运用了《孙子兵法》的避实而击虚,所以有位西方记者笔下生花写了一篇报道,说海湾战争实际上是由一位中国老人指挥的,他所说的中国老人就是孙武。

因为美国人确实在战场上灵活运用了孙子的谋略思路。

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国人再次灵活运用了孙子的谋略。

我们仅仅从这个案例就可以推想这些欧美国家的政治家也好,企业家也好,他们学《孙子兵法》跟我们学者不一样。

他不在于把《孙子兵法》从头到尾子字句句弄得如何的通透。

他关注的是把握其中的思想精髓,那些谋略思路。

把这些谋略和思路转移到自己的头脑中,第一时间应用在实践中,让它在实践当产生效益。

用文革当中学毛著的一句话是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应该说这是欧美国家《孙子兵法》热的一个典型特点。

反观中国人,大家学习,研究《孙子兵法》热情很高,但是这种热情还主要停留于学术层面。

对它进行翻译、注释、图解。

政治家也好,企业家也好,如何把孙子的谋略智慧运用到实践之中。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当承认确实不如欧美国家。

承认这点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因为我们现在国门打开,在各个领域跟我们打交道的外国人中有不少可能就是精通《孙子兵法》的,就善于运用《孙子兵法》的奇谋妙计来跟你斗智。

而我们作为《孙子兵法》的正宗传人,面对着人家的奇谋妙计却束手无策,败了还不知道怎么败的就有点亏大发了。

所以我把这个话题放在开头来讲,重在提醒各位我们今天非常有必要学习《孙子兵法》。

而且我们学习《孙子兵法》一定是为了学以致用。

《孙子兵法》一共13篇,这13篇主要是讲战争筹划,战略决策,作战指挥,战术运用,这些重要问题谋略思路的。

没有哪一篇专门讲带兵问题。

孙子的治军思想从何而来?

应该说,他每篇都涉及到了如何带兵,如何治军的一些谋略思路。

因为毕竟养兵千日用兵只有一时。

更长的时间,更多的活动是如何带好这只兵,养好这只部队。

《孙子兵法》中也必要的要大量的涉及到如何带兵,如何养军的问题。

我在研究中发现,我们只要把握第一篇,一开始提出的一个思路,基本上就可以把握住孙子关于如何治国治军,他的谋略思路。

大家知道《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话,首先是提醒国君将领们高度重视战争问题不是儿戏。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就用这一句话点名战争这个问题是关系到民众死生,国家存亡的大事情,国君千万别把它当儿戏,要认真的考察,慎重的对待。

接下来就讲怎么样认真考察,慎重的对待。

在临战之前就要仔细的对双方的综合实力、整体状态进行分析比较。

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做决策,就像我们现在如果在企业里做个大决策,也不能靠即兴冲动,盲目的拍板。

也得把情况分析到位,计算清楚,心中有数然后才做决策,这样正确率比较高。

靠即兴冲动,失误率就比较高。

打仗和经商是一样的。

在战争之前如何计算双方的实力?

孙子提出了七个角度,沿着这七个角度看看双方的强弱和得失。

这七个角度就是这里所显示的:

主孰有道

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

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

赏罚孰明。

“孰”就是比较的意思,比较一下哪一方的将领更加具有才能地能够带兵打仗赢得胜利的将领就是好将领。

你再比较一下哪一方更能得到天时地利。

我们讲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成就大业,不能光是地利。

天时地利是自然条件摆在那儿,谁都可以用,就像我们现在面临的市场,谁都可以到市场上做生意,发财,有的人发了,有的人没发,为什么?

就要看他的实力,智谋运用如何。

再分析比较一下双方的法令法规,哪一方更能够贯彻执行。

只有能够落到实际之中,长期贯彻执行的,那才是有效的法令法规。

那个国家,那个军队才能治理有方。

但凡写得漂亮而不能落实的,那是纸上谈兵。

再比较一下双方的武器装备,军费保障这些物质基础的得更加强盛。

打仗千万别有误解,《孙子兵法》是讲智谋的,打仗凭智谋就行了?

不行,搞企业光是头脑聪明没有实力行吗?

不行。

打仗更是如此。

国家没有财力,现在打仗一颗精确制导弹就要上千万,一架先进的战机就4、5亿,没有财力能支撑得起吗?

所以打仗之前要比较一下双方的物质基础。

还要看看双方的士兵。

士兵不是看人多人少,是看他是否训练有素,人再多没有训练,那是乌合之众,一打就散。

人数损失不多,但是训练有素,各个都是精兵也是非常能够战斗的。

再看看双方应用奖励惩处这些手段的时候谁更加公开透明。

大家都是各级领导,恐怕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都自觉不自觉的倾向于运用奖励,奖个别人激励大多数人,惩罚,惩罚个别典型警示大家。

运用这个手段往往是希望起到这样的以点代面的作用。

能否起到正面的以点代面的作用就看你运用这一手段的时候是否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你如果是暗箱操作把奖赏给高层领导,把惩罚给无权无势的小人物,也能起到以点代面的作用。

那就是奖励了一个大人物,杀伤了所有小人物的热情。

惩罚了一个小人物,放纵了所有大人物的狂妄自大,违法乱纪。

所以在落实奖惩这个问题上,孙子提示我们衡量双方是否得到就看他是否公开透明。

这是孙子提示我们在临战之前比较双方综合实力的几个角度。

我们可以沿着这个角度进一步思考。

你想在临战之前这七个方面都优于对方,都处于良好状态,它绝对不是临时抱佛脚的。

战争来临了,我作为国君多给百姓发一点奖金,百姓就会为我出生入死了?

没那么简单。

战士们的战斗技能就能一下提升了?

也不可能。

所以这七个方面的情况都是取决于平时的建设。

一个国君是否得道,是否得到民众的拥护,是在你平时的执政过程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一支军队是否能够战斗,战斗作风怎么样,也是靠平时一点一点培育起来的。

所以我们想到这一层的话就可以意识到孙子这里所提示的这七个角度,实际上也就是平时治理国家,管理军队的基本思路。

如果你平时从这七条思路做工作的话,可想而知,临战之际你就可以在这些方面都达到有利状态,形成总体优势。

我们沿着这七条思路分析《孙子兵法》十三篇的话会发现确实孙子很多如何带兵,如何治军的谋略思路就是沿着这七个角度来逐步展开的。

我今天的课也打算沿着这七条思路给大家做一下分析。

《孙子兵法》毕竟是2500多年前专讲打仗的一本兵书,应该说我们今天现代企业管理没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孙子兵法》很难找到直接运用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的办法。

它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就是一些谋略思路。

这些思路能否运用到实践之中,这是需要每个人理解,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发挥才能运用得到。

这七条思路之后我又附上了7句话,这7句话或者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到现代企业的管理问题。

有的也联系得不一定很准确。

基本目的是抛砖引玉。

我把孙子有关带兵治军的思想精华提炼出来。

大家是企业管理的精英,沿着孙子的思路联系企业的实际,看看是不是跟着后面7句话可以深入做文章,想出自己的思路来。

一、“主孰有道”与宏观管理要务

“主”在《孙子兵法》是指一国之主,一军之将,对于各位就是你这个团队主要领导。

你这个企业主要领导。

孙子在分析比较双方的一国之主的时候,他所关注的不是国君拥有多少人口,拥有多大的地盘,多少财富。

他不去比较这些,他就关注一个字,“主孰有道”,落到实处,最关键之处。

道,大家学国学,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

在《孙子兵法》这儿,道指什么?

一句话,孙子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给大家解释两个词,令不是行政命令的令,而是使的意思。

使得你的下属怎么样跟你思想意识保持一致。

靠行政命令强压是不可能永久一致的,只能暂时困于你的形势,服从于你。

所以是使的意思。

民在兵法当中不是指民众,而是指官兵,这句话是你要得道,怎么样使得你的官兵们跟主将思想保持一致。

当然大家在各个领域学《孙子兵法》可以附上自己的理解。

这个民也可以理解为民众,军民,都可以,或者是下属,也是这其中之一。

孙子把这个道放在第一位,著述有道,在这7条思路,7个要素之中,第一位就是道。

也就是说,我们要想治理好一个国家,治理好一支军队,第一要务,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怎么样使得整个部队的官兵们主将思想意识完全一致。

完全一致会产生什么效果?

孙子紧接着把它揭示出来了。

他说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诡也,就是这些官兵们可以跟随主将在战场上同生死共命运,在困难,最危险的时候也不会背叛你,抛弃你,这就是得道的一种效果。

一支部队如果有这种力量什么仗打不赢?

可以说是所向披靡。

反过来讲,如果不得道,大家不愿意为你卖命,不愿意跟随你出生入死,关键时刻跟你玩诡道,背弃你,抛弃你,效果又怎样?

萨达姆的事情做了最好的诠释。

萨达姆败于美国人,当然首先是实力远远不如美军,怎么打怎么败。

但是也有一个败得光荣,败得悲惨。

他居然是被美国人送上了绞刑架,居然是他几万共和国卫队本来打算死守巴格达的,面临着美国大兵来了以后放弃了巴格达,不做抵抗了。

等于是被自己的人送给了美国人。

这是什么缘故?

问题还出在萨达姆自身,平时政治上不太得人心,不得道。

不得道,你能指望你的官兵们在关键时刻为你献身吗?

所以孙子这里所揭示的,“令民与上同意也”,这条思路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治国治军,治理企业的头等大事。

我们现在讲企业,有多方面的艺术,有多方面的工作需要做,恐怕在众多的方面,核心的是培养整个企业上上下下的认同感。

大家都认同这个企业的发展战略,都认同这个企业的文化,都乐于为这个企业效命,奋斗。

金融危机来了也仍然能够坚持抵御。

我们现在说要抗过这个金融危机重在于坚持下去,谁能够坚持笑到最后,谁就能够熬过金融危机。

你的全员们在金融危机面前可能要减薪,裁员,丢掉位置,仍然跟你打拼,靠的就是一种认同感。

这种认同感多种表示形式。

凝聚力,你能不能有效的凝聚全员的意志,愿意跟你同甘共苦。

向心力、执行力还有忠诚度。

我们总希望下属坚决执行自己的指令,这不完全是靠行政命令压服大家的,要他从内心里愿意执行你的指令,而且执行的时候会激发只有的全部潜能高效的执行,而不是量财执行,你给我多少钱,我干多少活。

我们要求下属对我们忠诚,这个忠诚也不是用奖金衡量的。

这个月你给我加10块,下个月给我加50块,我对你的忠诚度就一步一步提高?

这样的话就好办了,我家越大,资金越雄厚,下属对我越忠诚。

事情不是这样的,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人区别于其他的感情动物就在于人有智力,有感情。

我们做一个企业也重在培育这种情感,这种软实力,核心就是要培养认同感。

二、“将孰有能”与企业管理者的素质

1、为将五德——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

大家注意孙子提示国君将领在战前比较双方将领问题的时候,关注的不是将领军衔的高低,也不是将领手下人马的多少,关注的就是一个“能”。

能不能带兵打仗。

就和我们现在企业领导选人,别光看一个人忠不忠,更要看一个人能不能,能不能带队伍,能不能产生效益,能不能冲锋陷阵,看这个。

更不要仅仅看学历是不是博士,博士不一定能够带兵打仗冲锋陷阵的。

虽然孙子只是定位在一个字上,“能”。

但它包含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

孙子讲,“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五个字概括了一个优秀的将领应该具备的基本才能,学者概括为为将五德。

这五个字所表达的内容,意思,实际上是很简单明了的。

所谓“智”就是讲作为一个将领,和平环境里面的任何一个领导,你必须具备高超的智慧,作为领导跟普通的员工就不一样。

普通员工就按照你的指令去落实就行了。

就是一个好员工。

可是你作为领导恐怕就要更多程度的运用智慧,了解市场,分析趋势,把握自身的特点和能力,要从中提炼出自己的发展战略,发展步骤。

要怎么样筹划驾驭好全局,要怎么样筹划为全员谋取利益,解决问题,这些都要动脑筋,不光是执行的问题。

所以大家看孙子对于为将者应该具备的五个方面的才能,智是放在第一位的,第一位的往往是最重要的事情。

当然智慧的高低也取决于你谋略水平的高低,智也包含有智谋的意思。

智谋能否融合在自己的头脑中,又取决于你知识基础的高低。

古代的汉语当中,智慧的智和知识的知是相通的,智慧的智是上知下日。

就是说我们的智慧虽然有一部分是从娘肚子带过来的,大部分还是从后天学习积累以来的。

所以作为为将者的智慧是要通过学习而来的。

信讲的就是诚信,有人讲我们现在进入法制时代了,竞争规范化时代了,《孙子兵法》可休也。

因为《孙子兵法》会扰乱社会。

写这篇文章的作者动机可能是好的,但是深入琢磨一下他可能没有读过《孙子兵法》,或者是读的时候没有读懂。

《孙子兵法》确实讲了大量的奇谋诡道,你要让国君放心大胆的把君权交给你,这个人如果是言而无信的人能让他当将军吗?

所以孙子讲,为将第二个才能就是诚信。

只有言必行,行必果才能让国君放心,让士兵服从。

我们讲带兵有多种方法,都是非常有效的办法,还有一种,带兵以威,靠将军的威信号令三军,统帅三军作战。

这个威信并不是随着一纸命令,一个军衔挂在肩膀上就能够号令三军。

是靠你平时一点一滴,言而必行,行而必果,赢得下属们的尊敬、服从,关键时刻大家才能听从你的号令。

所以“信”也包含有威信的意思。

这个信还有信仰的意思,一个团队要大家形成合力,风雨同舟,恐怕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在军队里面提拔一个将军首先要看他听不听党的话,在企业里面提拔一个,这都是一种信仰的表现。

仁,这个仁就是宽仁,唯将者不能每天板着面孔高高在上,一幅官老爷的样子。

如果你处于这么一种状态,什么凝聚力、向心力,都离你而去。

所以孙子把“仁”放在第三位很值得我们重视。

因为在自然的情况之下,你的职位一提升,昔日的同僚,昔日的朋友就会对你尊敬有加。

如果在别人对自己尊敬有加的同时,自己也进一步拉起架子,高高在上的模样,那你昔日的同僚和朋友们可能就会由尊敬有加,变为敬而远之。

下属都远离你了,你怎么样跟他们形成心理上的沟通?

怎么样形成感情上的联络?

所以不可能有凝聚力,向心力了。

从孙子提示的这点,我们应该意识到,职位再高,或者说职位越高,越要提醒自己,仍然是凡人一个,更要注重弯下身子跟下属说话办事,体现出你对下属的关怀爱护,这样大家才能认同你,归向于你。

勇,作为一个将领要勇敢,坚定,顽强。

你的勇敢、坚定顽强往往是整个部队的榜样。

一支部队能不能冲锋陷阵取决于为将者是否勇猛直前。

严,作为将领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前面讲了严修身,另一方面要严格管理下属,我们做管理工作不能光是老好人,不敢硬碰硬,那你放纵了下属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就会有第三部,放纵了一个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所以要严格管理,严格治军。

严还有一个意思,严格执行,各级领导,你虽然有下属,你也有上属,你是一个中间环节。

这个中间环节往往是关系到全局利益的。

所以每一个指令到各级领导这儿需要严格执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综合起来才是一个优秀的将领。

如果展开来说,这五个方面都可以进一步的进行分析,用一些案例来说明。

我们经常讲一个领导,一个将领是不是智勇双全,我特别强调智和勇这两种能力。

智:

我想从三点来进一步强调这个方面的能力。

 1)以智为上

作为领导者要特别注重以智为上。

“以智为上”这四个字是我概括的,从《孙子兵法》对为将者五种能力排序概括的。

五种能力中作为领导者,智慧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孙子的排序也不是他自己理论推导的,应该说也是人类战争史,竞争史经验教训的一种总结。

历史上往往关键时刻,关键较量的成和败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决策者智慧的高低。

用大家比较熟悉的案例来说明这一点,那就是楚汉战争。

刘邦、项羽联手推翻了秦朝之后,俩人马上掐起来争夺天下,产生了楚汉战争。

楚汉战争的初期,项羽处于绝对优势的状态,拥有40多万人马,而且项羽是楚国贵族的后代,社会影响很大,实力很雄厚,财力很雄厚,所以项羽的旗下云集了当时天下的豪杰之势。

刘邦只有十万人马,在社会上没有多大的影响,所以刘邦的旗下人才比项羽要少得多。

可是短短的4年多之后,刘邦就把项羽打败了。

逼迫他在垓下战场上拔剑自杀。

刘邦开创了西汉王朝。

开宴之前他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请诸位说说为什么项羽丢了天下,我得了天下,关键原因是什么?

两位大臣站起来说,我们觉得陛下虽然对待人不太礼貌,比较傲慢,但是你特别善于与下属分享利益,每打下一个地方就及时封赏,而且是论功封赏,非常公平,大家乐于为你效命。

项羽虽然很和气,但是太抠门了,总舍不得分功。

很不公平,大家不乐于为他效命,这就是陛下得天下,项羽丢天下的关键原因。

刘邦笑了笑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关键原因是什么?

刘邦自己说了一番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白欣,给餽饷,不绝粮道,吾不如箫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我们今天读到这段话都可以鲜明的感受到刘邦内心扬扬自得的心态。

应该说刘邦有资格扬扬自得。

这一段话确实道出来了他为什么赢得天下的关键原因。

关键原因就在于他善于聚集天下豪杰之士,用其之所长,用众人的智慧形成合力打拼天下。

他这里所说的子房就是著名的谋士张良,在多个危机的时刻给他出谋划策,化险为夷。

箫何是他的宰相,这个人分析办事特别周全,管好后勤,管好民众。

韩信精通兵马,那就当主将。

还有陈平,还有樊哙,一个个都投奔到他的旗帜之下,形成了众人的智慧。

项羽应该说他受的教育很好,他的叔父项良在他小的时候就教他舞剑,教他读兵书,学历相当于现在的学士,博士,学历很高。

但是这也带来一个毛病,刚愎自用,不太欣赏下属的才能。

他手下原来云集了那么多豪杰之士都因为他这种刚愎自用逐个逐个离他而去,包括刘邦所说的主将韩信最初就是投奔的项羽。

在项羽手下当个小官,先后两次给项羽提过建议,出谋划策,项羽都嗤之以鼻。

韩信冷了心,你不重用我,我到刘邦那边去了。

到刘邦那边,刘邦一开始也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人才,也把他用作下级军官。

韩信看你不用我,又跑了。

箫何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将才,月下追韩信把他追了回来,极力举荐给刘邦。

刘邦跟韩信深入交谈过一次以后发现他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那就破格提拔,超越其他的老将,一下当主将,果然用其之所长。

就像韩信这样的人才陆陆续续离开了项羽,以至于项羽身边最后只生下了一个谋士叫做范增。

项羽表面对他很尊敬,称他为亚父。

可是表面的尊敬实质上在关键时刻对于亚父的谋略也不管不问,不予采用。

范增在关键时刻给他出了一个极好的谋略,鸿门宴。

范增说当今跟你争夺天下的只有刘邦,我们在宴会上把刘邦完掉,不就天下是你的吗?

事先约定范增把胸前的佩玉举起来就是动手的信号。

刘邦不敢不来,来了他也知道酒席不好吃,凶多吉少。

所以一进门就摆出非常谦卑的姿态,对项羽是花言巧语,我虽然比你先一步,但是我的部队没有敢进咸阳宫一步。

我的军队都住在坝上,迎候着霸王主宰天下。

他这一番花言巧语确实把项羽糊弄住了。

人家说刘邦是有天下大智之人,这种人怎么能够执掌天下?

产生了这么一种错觉,就和刘邦推杯换盏喝将起来。

范增几次举起胸前的佩玉,项羽都是漠然视之,司马迁的话,漠然视之,看见了等于没看见,继续和刘邦推杯换盏。

刘邦知道此地不可久留,和项羽说大王,我出去方便一下。

这方便一溜烟跑了,不再回头了。

把范增气的怒骂一句,“孰者不足以为谋”,你这个小子不值得出谋划策,这么好的机会你都眼睁睁给放弃掉了。

就是这唯一的一个谋士,项羽最后也因为刘邦那边搞了一个计谋诬陷范增得了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