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8316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docx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docx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

何红心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话题。

我来这里的目的有三:

一是来向大家学习的;二是来向大家汇报我们所做的工作的;三是请大家给我们作指导的。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上教育改革引人注目的趋势,它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活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技能,实施专业自主,体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即从一个“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的过程。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里,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确认,教师的工作作为重要的专业和职业得到确认,教师发展的意义也得到确认。

二、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英国课程学家劳顿认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三个:

技术的变化、教学思想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变化。

(1)技术的变化。

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完全意识到技术发明及其潜力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技术的发展意味着教师不再被看作是知识的仓库,教师应该熟练掌握获得知识的先进设备,如电视机、照相机、录音机、电脑等。

(2)教学思想的变化。

教学思想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要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就必须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不断吸收新的教学思想,采用现代教学模式。

校本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实施方式与国家课程大不相同,其中蕴含的教学思想也与国家课程大有异趣,比较注重学生本位,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因而必然引起教学思想的变化。

(3)课程内容的变化。

校本课程的内容大多来自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很多知识对教师来说也是陌生的。

为了应对这种不断扩大的学习内容,学生们期望教师跟踪学科内容的变化,并且期望教师了解课程规划,参与课程设置,并调整传授方法。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教育学博士徐玉珍是这样论述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和意义的。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

   各国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各不相同,就中国大陆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最主要的目的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三个方面:

   1.让所有的学校都“动起来”

   校本课程开发把学校推到了课程改革的前沿,学校成了课程开发的主体。

在制度化教育形成之前,学校是独立的教育单位。

但在制度化的教育形成之后,学校成了整个学校系统中的一分子。

而随着现代化教育体系的日益庞杂,单个的学校越来越没有了自我。

庞杂的教育体系很难灵活变动地适应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校本课程开发则再次确定了学校作为课程开发的责任单位的地位,让每个学校都行动起来。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校自身的实力,也可以为国家减轻负担。

    

2.让所有的教师都“站起来”

   教师对待所教的科目及其内容一直是敬畏有余的。

科目对他们来说,是国家的规定,教材对他们来说,是专家编写的。

他们被要求严格忠实(fidelity)于国家的所有课程文件,甚至连教学的具体步骤都严格遵照教学参考书指定的教学步骤和课时数。

教科书对他们来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跪拜于教科书的神威之下。

    

   然而,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他们亲自参与到课程编制的整个过程。

国家提供的课程标准,成为他们主动学习研究的指导性纲要,国家提供的配套教材成了他们自主选择的对象,不再是抗教师的(teacher-proof)课程集装箱(curriculumpackage)。

他们可以站在学校这块基石上,鸟瞰国家的课程或其他学校的课程。

    

3.让学校的教师、学生、家长、校长、校外课程专家和学科专家以及社区成员等等各方面的人员彼此“沟通起来”

高度集中的课程管理体制使得所有的学校、所有的教师、所有级别的教育行政人员各自分别地对中央负责,他们彼此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校本课程开发使得不同方面的人士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走到一起,他们不仅更容易了解对方,而且更渴望了解对方。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对我国来说,校本课程开发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1.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遵守自上而下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只强调共性和统一性,忽视了地方性和个性。

我们知道,我国地域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各地在经济和地域上的差异又如此之大,只有一统的国家课程开发或“准一统”的地方课程开发,远远不能满足地方上的不同需要。

校本课程开发,则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和学校的需要,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有差异的学习需求。

    

    2.有助于促进教育民主化的发展进程    

   民主至少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条件:

一是政府权力的下放,一是民间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增强,而这两方面又是相互关联的。

没有政府权力的下放,也就没有参与的机会。

没有参与的机会,也就难以形成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反之,参与意识薄弱、参与能力差又会导致政府不愿意也不敢放权。

平时所说的“一放就乱,一收就死”所说明的实际上就是政府权力下放与民众参与意识和能力之间的一种消极互动。

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要促进这两者之间的积极互动。

    

   在我国,过去执行的一直是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体制。

教师和校长都习惯了听从外部的指令,他们没有机会也不想有机会去参与课程的决策。

目前即使国家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在某些方面已下放了很大的权力,但许多学校和教师由于缺乏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反而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照常规办事最省力。

在这种情况下,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十分有利于激发教师、学生、家长的参与意识,也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参与,因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首要前提是政府给予学校的自我开发空间,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全员参与,集体审议。

    

   3.有助于推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     

   首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民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就是要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管他们的性别、种族、智力水平和学习准备如何。

我国过去的“升学教育”只注意到少数考分高的学生的发展,而忽视了那些低分和处于中间水平的大多数。

当这些人毕业走向社会时,他们成了“失败者”。

学校将大批“失败者”推向社会,而社会中的绝大多数工作又将由这些“失败者”来承担,这样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全民的总体素质水平。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课程要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尤其要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

美国、英国的很多学校都有一种补救性课程,这类课程就是为满足学习尚未达标的学生的特殊需要而开设的。

    

   其次,素质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方位教育。

    

   这也就是说,要打破“应试教育”只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忽视情感、态度、动作技能、社会交往等其它方面的发展的不良现象。

校本课程开发大多数集中于体验型、表现型、实践型和操作型的课程领域,这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

    

4.有利于学校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地出现了一批私立或民办的学校。

这些学校的课程基本上都是校本开发的。

例如上海世界外国语学校就是一所民办公助的学校,学校的课程都是围绕外国语学校的特殊的培养目标来设置的。

这些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为公立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树立了榜样,同时也对公立中小学提出了挑战,他们在逐步占领教育的市场。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宁愿多花钱,也要上好学校。

教育是一项基础性投资的概念已被多数家长所接受。

家长择校一方面受高考驱动,另一方面也在为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的教育环境。

在城市和发达的乡村,如今受教育但更要享受优质的教育已成为普遍的教育需求。

公立学校如果抱残守缺,裹足不前,很容易失去“市场的份额”。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自主决策、自主开发,特别有利于公立学校提高其教育品质,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并逐步提升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

    

   5.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前面已经提及,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享有专业的自主权。

校本课程开发给教师松绑,让教师自主决策,这无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另外,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由各方面人士参加的合作和探究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在课程专家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反思他们自己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答案。

这样的探究和合作显得十分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国内外的许多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表明,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受益者是教师。

    

   6.有利于形成学校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利用自身的资源、自主规划、自我负责。

这十分有利于学校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

过去,我们总是批判我国的学校“千校一面”,而如今,只要去一些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校看看,我们便会感叹那里的“绝”和“独”。

如“和田十二创造技法”、大同中学的“知识论”课程、华东模范中学的“双通道”办学模式级课程设计、华东师大一附中的“跨学科系列学习主题”的设计、北京北方交大二附中的“环保课程”、北京十一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系列,等等。

 

(这里谈到的都是外面的世界。

在我们义乌,同样也有一些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校,我们同样会感叹我们这里的“绝”和“独”。

如溪华小学的《民间棋文化》、赤岸小学的《赤岸文化》、廿三里初中的《感受拨浪鼓文化》、苏溪镇中的《生活课程》等等,当然还有我们后宅中学的《学校安全教育》、《腾飞的后宅》等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和积极的“团队创新精神”。

 7.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合作和交流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得到大学研究者的帮助,这时的学校不得不主动地与大学建立联系。

这十分有助于促进大学与中学之间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另外,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借鉴他校的经验,同样也会促进校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过去,学校代表参加会议,其任务多数是各自领“旨”,回去传达、执行,校与校之间没有沟通。

如今,许多学校则是带着各自的“特产”向大会展示,让大家分享。

校本课程开发无疑会促进校与校之间的横向沟通。

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主动性、开放性、兴趣性,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提供了机会,为教师实现教育理想与教学想法提

供了机会,为更好地对学生因材施教提供了机会,为教师更快更好地学习课程理论提供了机会,这些必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有关我校的所想、所为以及所总结和反思的情况。

(一)学校新三年(2007.8-2010.8)发展目标

学校从2004年7月三校撤并以来,坚持“一年打基础、两年出成效、三年创特色”的奋斗目标,经过首个三年规划的发展,学校已初步形成“全面发展”的特色:

06年、07年学校在毕业生体育测试中A等率与平均分均为全市第一、第二;近三年在全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团体总分为第五、第二、第三;06年、07年义乌市中小学生“乔山杯”书画现场赛团体总分均获第二名;浙江省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锦标赛我校代表队06年夺得总共四个团体项目中的三个第一、07年获得六个团体项目中四个第一;06年义乌市科技运动会获总团体第二(其中航模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创新大赛团体总分第三)。

以及信息技术相关的设计、机器人比赛,科学、数学竞赛,文科综合竞赛,作文现场赛当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超过市区的部分学校,稳居农村初中第一,在2007年学业考试中,部分学科的均量值已超过市区某些学校。

在06年学校网站评比中,也获得一等奖(中学组第一名)。

深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兄弟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首个三年发展规划,经督导评估,各项目标已基本达成。

学校将继续以“勤奋、团结、求是、创新”为校训,以“军营式管理、开放式教学”为特色,进一步推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上,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全面实施“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我们决心再通过三年的努力,把后宅中学办成一所“环境美、设施全、师资好、校风优、质量高、有特色”的省级绿色学校和高标准的省级示范性中学。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持续快速发展还存在着甁颈,如办学理念不够明晰,学校的中长期目标不够明确,缺少理论体系和整体设计;学校硬件优越和软件相对薄弱的矛盾还相当突出;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形成了明显反差,制度文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办学品位有待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思想境界需要进一步提高,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待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的优势需要进一步挖掘。

目前,义乌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现代化建设进入了重要时期,它需要有文化、有教养、素质全面的一代新人。

作为义乌市农村初中的窗口学校,金华市示范性中学,学校应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从学校实际出发,规范办学,面向全体,对社会负责,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优化环境,构建文化,为教育服务,为师生健康服务;集聚优势,发展内涵,办品牌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人的一生奠基。

★发展基本理念

“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是后宅中学办学的基本理念。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切从学生成长出发,一切从教师发展出发,一切从学校实际出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办学品位;努力塑造学校精神,努力构建全面育人、和谐发展的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

1、发展学生,全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发展是办学的根本目的。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把德育放在首位,认真实施新课程改革。

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关注学生的生活空间和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提供学生表现自我、创造成功的机会,开展课外体艺教育活动,创设学生张扬个性、和谐完美发展的环境,使学生的智慧和能力得到尽可能的释放,让学生成为学习、生活、发展的主人,培养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

2、发展教师,着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关键。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师发展。

教师通过在校工作,人格修养、职业能力和各方面素质都得到提高,生活质量也得以提高。

以校本研训为载体,深化“建设——培训——应用”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加强教研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培养团队精神,形成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金字塔”学科梯队,从而提升学科的整体水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先学后教”模式,注重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构建“轻负、高效”教学体系;激励成才、鼓励冒尖,整体提升帮助教师找到适合自己施展才华的平台,实施“教师你有多大能耐,学校为你提供多大舞台”策略;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倡导“专业·专长·品质生活”,在人本、和谐的环境中健康发展。

3、发展学校,大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学校发展是师生发展基础。

建设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创新的基础工程,学校文化体现着学校的基本价值。

创造生态校园,构建学校物质文化;实施科学管理,建设学校制度文化;塑造健全人格,建设学校精神文化;通过系列校园文化建设,把幸福和快乐带给师生,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吸收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实现学校管理民主化、队伍建设系列化、学生行为自律化、教育改革整体化、后勤管理人本化,使学校在人本、和谐中可持续发展。

★办学目标:

后宅中学中长期目标(2007.8~2013.8年)六年规划,分两步走。

第一步,前三年(2007.8—2010.8)以规范办学、构建文化、加快发展为主要任务,确保义乌市农村初中的领先位置,教学质量全面接近老城区三校。

第二步,后三年(2010.8—2013.8)以发展内涵、强化特色、提升品位为主要任务,争取进入义乌市优秀的城区初中行列,成为现代化的浙江名校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

为了使教师能更好地发展,学校让每位教师制定发展计划,即“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及计划”,具体内容包括:

1、基本状况(现状分析和教育格言);2、一学年发展目标

(1):

内容包括------对自己工作和潜质分析、读书与摘记目标、写作目标、教育教学研究方向,课题立项目标与成果预设、教学成绩目标、师生关系预设、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预

设;一学年发展目标

(2):

内容包括------所负责一块工作现状及一年目标、信息技术、学生课外有益活动辅导、集体备课、班级管理目标、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及学习氛围培养、荣誉称号及参加县市级以上各项竞赛获奖预定、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武结果预设;3、中长期发展目标:

中期发展目标(即三年发展目标)可以包括研究规划,自我成就预设等较大目标、长期发展目标(内容包括------一生的成就预设也就是“理想中的我”,可以分析自己的优缺点,预定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培养目标、自我形象塑造等,要求脚踏实地、实事求是);4、实现个人目标的措施:

至少制订5个方面的措施,重点针对学年发展目标;5、最想学校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

为了帮助青年教师更快地成长,学校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使他们成长,开展各种比武和竞赛活动,如说课比赛、上课较量、论文比试、试卷命题考量、解题能力比赛、信息技术竞技(包括汉字录入和课件制作)、普通话或英语口语演讲赛、板书竞赛、教学案例设计比赛、学科带头人评选等内容。

(三)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条现实而有效的途径。

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其专业素养会得以提升,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与发展也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前提。

为此,学校特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即让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比如说,我们今年开发《课外文体活动》校本课程的文本材料就需要体育、美术、科学、信息、语文、英语等学科老师的参与。

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对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有着重大意义。

实践表明,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此说,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意义深远。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能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

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精神世界有重大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给教师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观念。

(1)以学生发展为本。

校本课程开发表面上看是以校为本,但隐藏其后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学校是为学生存在的,课程是为学生开设的,教师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本身是以学生为本,所以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2)向“专家型教师”转型。

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创造潜能的发挥,使其体验成功,从而不满足于做一个消极被动的“教书匠”,进而利用自己“讲台之主”的权利,强化反思意识,从教育实践入手,便捷地进行研究,逐步拥有教学研究的态度和能力,并提升自己特有的“教学实践性知识”,积极、主动地使自己走向“专家型教师”。

(3)发展合作精神。

教师职业的一个重大特点是“专业个人主义”,这种特性使教师长期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课程专家、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人员广泛参与,要求教师与教师及教师与课程开发的其他参与人员密切合作。

长期以往,自然就有利于教师合作精神的发展。

(4)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校本课程开发扩大了信息来源,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真理的化身,所以学生很可能超过教师,并把教师“问倒”,这就可能引发“师生观”的转变和“好学生”理念的重建,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反对自己的意见,并想方设法使学生超过自己。

校本课程开发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成为主流,这就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甚至要鼓励学生“犯规”。

如果一个学生只知唯师是从,而没有自己的观点,不敢也没有向教师质疑问难的习惯,那么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知识的拓展、能力的形成、个性的张扬,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2.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能促进教师课程意识的增强

首先,校本课程开发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具备开放、民主、科学的课程意识,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课程研究在我国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教育理论方面,只有教学论,没有课程论,以致大部分教师的课程意识淡薄,教师关心的只是“如何教”,至于“教什么”,则是专家们考虑的事情,。

校本课程开发的倡导首先就要求教师们必须具备课程意识并不断强化,这些课程意识包括:

(1)课程是开放的,即从课程的推进角度来看,它不仅仅是一种成品或产物,如教科书,它还具有生成性或持续的变化。

正如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J.L.Goodlad)把课程分成五个层次:

一是理想的课程,即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应该开设的课程。

二是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也就是列人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

三是领悟的课程,即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

四是操作的课程,即在课程中实际实施的课程。

五是体验的课程,即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

因为每个学生对事物都有自己特定的理解,两个学生听同一门课,会有不同的体验或学习经验。

(2)课程是民主的,即从课程权力的角度来看,课程由一个共同体,如课程专家、学科专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社会人士、校长、教师、学生代表、家长代表、专业协会、行会或利益集团等共同决定。

(3)课程是科学的,这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指课程反对经验主义。

课程是孩子的课程,因此,课程的设计不能从成人的眼光出发,课程必须回归儿童世界,而且课程要能够适应不同儿童的发展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

第二层含义是指课程的开发是需要技术的,要遵循一定的操作程序,即确定课程目标→组织课程内容→实施与评价课程。

3.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能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

通过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必然引起教师知识结构的重组,以构建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也会由此获得深层次上成长的机会,促进其专业发展。

 

(1)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即学科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英语知识等。

多年的实践证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学生的成就之间并不存在着统计上的相关性,丰富的学科知识并不是成为好教师的唯一条件。

也就是说,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之前或之中,需要掌握一部分学科知识,以达到某种水平,但在本体性知识达到一定水平后,它就不再是影响教学的显著因素。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条件。

(2)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即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这种知识一般是动态性的,也是目前教师所缺乏的。

教师对条件性知识的掌握除了通过系统的学习得到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了解和习得,需要动态性地去把握和领会。

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中,为了使自己的工作更具成效性,教师除了应具备一般的教育专业知识,如教材内容知识、教材教法知识、学科课程知识等外,不得不认真学习一些课程理论,阅读大量的资料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便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

(3)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即教师在面临实际的课堂情境时所具有的课堂背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它主要来自教师的教学实践,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累积。

实践性知识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整体能力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这主要是忽视实践性知识的学习造成的。

事实上,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是工具性和技术性相结合的活动,又是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做出思考的过程。

教师在以“参与”、“反思”为主要特征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中,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实际运作,把所学的知识与教育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自觉地从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