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入学教育应建立的五种意识.docx
《高一新生入学教育应建立的五种意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新生入学教育应建立的五种意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新生入学教育应建立的五种意识
高一新生入学教育应建立的五种意识
高2013级22班陈刚
学生从初中跨入高中,迎接他们的是全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课程等。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顺利渡过这段转折期,尽快适应新的变化?
入学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开展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两年的学习和生活,也关系到班集体能否健康发展下去,因此应该培养学生以下几种意识:
1、吃苦意识
不吃苦的孩子永远长不大。
现在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部分孩子在家中娇生惯养,养成依赖父母心理。
马卡连柯说:
“父母像牛马一样,忍受最大牺牲,娇惯出来的孩子,不是社会的叛徒,就是家庭的暴君。
炎炎烈日下的军训、学校紧张的学习生活以及严格的纪律制度,使得部分学生经受不起这种苦,想家甚至有退学念头。
因此班主任应该首先充分利用开学初军训的教育契机,以班会形式,通过讲过去的长征故事,观看现在日本和韩国的学生们吃苦训练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军训是“苦其心志”,吃苦是福。
只有通过吃苦才能磨砺自己的意志,只有吃苦才能够为以后紧张的学习和未来的竞争做好充分的身体条件准备。
其次,班主任要发挥班内吃苦榜样学生,号召全体同学向其学习,甩掉身上娇气的习惯。
2、独立意识
学生进入高中开始了寄宿制生活,一切事情需要自己独立处理。
由于在家中学习、做功课有父母督促,生活上有父母管理,一切不用自己动手,以至于在新的环境中独立生活能力很差,比如在军训期间有的学生连被子都不会叠,更不用说叠成“豆腐块”;有的学生带足够多的袜子,一天换一双,等到放假带回家让父母洗;晚上有些学生哭泣,想家,夜不能寐甚至给父母打电话想退学。
针对这种状况,班主任应该及时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克服生活困难,增强独立生活能力。
首先班主任在这段期间应该多接触学生,多关心和安慰学生,了解学生生活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给与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其次班主任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新的班集体就是温暖的家,号召同学之间互帮互助,这样让学生体会到在家的感觉,逐渐养成独立生活学习的习惯。
3、集体意识
高一新生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地域,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家庭,组成了新的班集体。
班主任要想建立一个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那么学生必须有强烈的集体意识。
然而部分学生由于受社会以及家庭的影响,集体意识淡薄,对集体对他人漠不关心,只是关心自己,这种情况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所以开学初班主任老师就应该抓住各种教育契机,采取系列措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
首先开好入学的第一个班会,在班会中强调缘分把我们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家庭,今后的日子里将要一起生活和学习,所以大家应该一起珍惜这份缘,共同呵护我们的家,互帮互助,为我们的新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次,抓住军训的教育契机,利用学校举行的会操比赛、内务比赛以及最后的阅兵展示比赛,激励大家共同努力力争第一;同时在班级内部利用军训的休息阶段多才多艺的学生为大家表演或者带领大家一起唱军歌,这样不仅活跃气氛还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
最后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诱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各种班级活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人翁意识。
4、纪律意识
升入重点中学的学生原来基本上都是班内的优秀生,老师对他们偏爱有加,有时候违反了纪律,总是由于成绩优秀的原因对他们网开一面,造成部分学生心理往往有种优越感,认为自己只要成绩好就可以了,无视学校班级的法规制度。
同时学生毕竟还是处于青少年时期,自我约束力较差。
因此开学初应该把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当作中心任务来抓。
首先让学生熟悉学校的纪律制度,同时向学生表明态度:
无论谁违反了学校纪律都会依照学校制度接受应有的惩罚。
其次召开专题班会,从学生个人,班级,和学校的角度强调遵守纪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可以列举其他的一些例子让学生明白纪律对集体的重要性。
最后要引导学生通过协商约定的方式参与制定班规班纪。
当然制度是无情的,人是有情的。
老师需要做好那些因违反纪律而受到处分的学生的后续工作,这样把外在的纪律制度强迫性需要逐渐地内化成学生内在的需求。
5、竞争意识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没有竞争意识的班级,将不会成为优秀的班级。
古曰:
虎将底下无弱兵。
首先班主任应该有争优创先的意识,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把自己的竞争思想传达给学生。
其次利用好军训的几次班级跑操、内务和阅兵比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为班级争光。
树立学生中的先进典型,或者宿舍之间进行比赛等总而言之在班级内部强化学生形成拼搏向上,奋勇争先的意识和良好班风。
当然对于高一新生的入学教育还远不止以上这些。
不过任何一种意识的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的,还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工作中,从细微之处入手,抓住学习生活中点滴教育契机,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健康快乐的渡过高中阶段。
学习方法探究
第一部分 应用篇
学习可以比作打仗,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必须有自己的战略和战术,应用篇就是从战略角度来指导大家如何更有效地学习,一共八计。
首先,明确目标、制订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可以给自己建立好空间和时间的二维框架,一切尽在其中,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按照这三计的要求去做,就可以把自己有限的时间用在实现学习目标的每一步骤上,不会浪费一分一秒。
其次,预习、抓住课堂、科学记笔记、有效复习这四个方法是学习的一个完整系统过程,缺一不可。
如果自己成绩不理想,是不是其中的某个环节做得不好。
最后,注重归纳总结,这是应用篇中最重要的一个战略指导思想,它贯穿于学习的四个环节当中,也是后面战术方法的核心,是学习的灵魂,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时刻提醒自己思考、归纳和总结。
第一计 望山走路--高效学习从明确目标开始
"计"从何来
尽管每个人对成功的看法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很肯定,即成功就是达到既定的有意义的目标。
没有目标,就无所谓成功;没有目标,做任何事情都难以成功。
高考亦是如此,盲目的学习要不得,策略的第一步应该是明确自己的目标,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有了动力才能够前进。
当我们在学习中有了明确的目标,并能把自己的学习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我们的学习成绩就会得到维持和提高,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学习目标。
因而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心怀目标,充满激情地去学习,考试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如何设定自己的目标?
1.作为一个即将高考的学生,其目标最终要落实到分数上。
例如,你若有自己向往的大学,你可以查到这所大学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比这要高的分数就是你的目标;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成绩排名,在你前面的同学的成绩就是你的目标;为了不让家人和老师失望,他们希望你要到达的分数就是你的目标……
2.确定在多长时间内达到各科的学习目标。
这需要进行客观仔细的分析,而不能凭空想象。
具体做法:
找出自己各科已经做过的题目和试卷,对所有错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出哪些错误是能够在短期内克服的,例如由于记忆不牢而发生的错误、由于粗心大意而导致的错误等;哪些错误是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练习才能克服的,例如解题思路的训练、作文素材的积累、英语语感的培养等;哪些错误是认为自己没有办法克服的:
例如从小自己的语言能力或者逻辑思维能力就不强,提高这一点不容易,而且也没有兴趣和动力去改变,另外大致估算一下每类错误所占的比重。
这样就可以大致确定一个科目能够提高的分数,以及提高分数所需的大致时间期限。
3.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
也许你一直向往清华北大、一直想能排名第一,但是根据第二步的分析,如果这些科目经过努力仍无法提高的话,就应该调整自己的目标,否则不能实现的目标会使你失去信心,影响学习的效率,因此有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就等于没有目标。
一位名人说得好:
"生命的要务不是超越他人,而是超越自己。
"所以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跟别人比是痛苦的根源,跟自己的过去比才是动力和快乐的源泉,这一点不光可以用在学习上,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用得着,希望同学们好好体会这个道理,这对你们的一生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4.对目标进行细化。
把大目标分成若干个小目标,把长期目标分成一个个阶段性目标,最后根据细化后的目标制订学习计划。
另外,由于每科都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必须针对每一科目制订各自的细化目标。
5.确定了目标、制订了学习计划并且执行了计划后,若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了,则继续进行下一个目标,若没有实现,则要分析原因在哪里,然后重新制定目标、期限和计划。
这里要强调的是,制定目标的目的是为了有一个强大的学习动力,动力的来源就是实现一个个阶段性目标后的成就感和下一个目标的期待和自信,当目标不能实现时,很难产生学习动力。
总之,同学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通过需要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并且目标的制定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同学们一定能够确定一个给自己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的目标。
第二计 战略规划--合理计划是高效学习的保证
"计"从何来
计划对于一个人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常言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军事家每场战役前,都要制订几套作战方案,企业家也会在打响某一品牌前,做好一系列的市场营销计划。
在学习中,学会制订计划,其意义是很大的,它是实现目标的必由之路。
首先,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蓝图。
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而目标的实现,要脚踏实地、有步骤地完成。
这样时间和任务的科学结合,就诞生了计划。
为了实现学习目的,制订计划就努力去实现它,就可以使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近,每一个行动都具有明确的目的。
其次,实施计划,可以磨炼意志。
有了计划,把自己的行为置于计划之中,就具有了明确的目的。
而学习生活是千变万化的,总要千方百计地冲击你的学习计划,总要千方百计地引诱你离开计划,这就是理想的计划和实际学习生活之间的矛盾。
矛盾出现后,为了实现自己的学习计划,就要排除一切困难和干扰,在这个过程中,意志品质受到了磨炼,动机受到了考验。
一般讲,意志品质越好,计划越容易实现,学习上的收获、进步就会与日俱增。
看到这些进步,不仅心情愉快,而且可以不断增加实现计划的信心。
还有,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形成。
按照科学的学习计划行事,可以使自己的学习生活节奏分明,一旦形成了条件反射,该学习时就能安心学习,该锻炼时就能自觉去锻炼,所有这些都成了自觉行动,日久天长,良好学习习惯就形成了。
最后,能减少时间的浪费,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计划的科学性,计划里要办的事,应当说都是有益的。
一个有计划的同学知道他如果多玩一小时,多聊一个小时将会使计划的哪项任务完不成,而这项任务没完成又将会给整个学习带来什么影响。
有了计划,每一步干什么都明确,不用白费时间去想下一步干什么,也不用为决定下一步干什么而游移不定。
实际运用
在制订计划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考虑周全。
在制订学习计划时,考虑周全是一个计划能否长期保质保量的基础,必须将学习与其他各项活动统筹安排。
首先,留出时间锻炼身体。
好身体是高效率学习的基础,没有人能够坚持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而保持很高的效率,所以娱乐和锻炼的时间也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每天安排一个小时就可以了。
另外,安排出机动时间也很重要。
在计划执行之中,会有可能出现突发事件,你的计划就要考虑到这个情况,以免导致任务无法完成,久而久之,使自己放弃执行计划。
2.计划内容需要与学习相结合。
针对每门课的弱势项目制订提高的计划,如果由于作文缺乏材料而导致分数不理想,就给自己规定每学期必须摘抄精美的句子的数量,而且要背熟,甚至可细分到每天需要摘抄多少句;数学中如果是公理、定理和公式记不牢而导致出错,就规定每天要记多少个公式,如果是因为解题思路不对导致题目不会做,就规定自己每天必须规定做题数量,来揣摩解题思路。
3.制订计划,各科要均衡安排。
均衡强调两点:
一是弱项和强项之间的均衡,在重点提高弱项的同时还要兼顾对强项的保持,否则弱项提高以后强项很可能变成弱项了;二是科目之间的均衡,除了不偏废某个科目外,需要强调的是每天、每周、每月的计划中必须要有几个科目齐头并进。
如果一天只安排数学某方面弱项的提高,接下来一天学习语文、一天学习英语,那么等一个周期转过来之后,靠前面学的科目在脑中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建议任何长、短期计划应该覆盖3科左右,这样轮回的周期比较短,不会出现学了后面忘掉前面的现象。
4.长期和短期计划相结合。
学习计划,既要有短期计划,又要有长期计划,而且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补充和更正。
每天、每周、每月对所要做的事制订一个计划,这是短期计划,这样计划实施的时间不是很长,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应引起重视。
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的计划可视作长期计划,其中目标的成分多一些。
譬如,在这个学期里,数学的学习要完成一本同步的参考书,从而使成绩提高10分……
5.计划需及时调整:
当计划执行到一个阶段以后,需要检查一下学习的效果,并对原计划中不适宜的地方进行调整,一个新的更适合自己的计划将会使今后的备考更加有效。
计划制订好以后就要坚决执行,否则前面所做的一切就白费了,对于喜欢拖拉的同学来说,坚持执行计划具有挑战性。
同学们需要牢牢抓住今天,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不要总安慰自己明天一定完成。
第三计 因人而异--充足的时间是学习的前提
"计"从何来
爱因斯坦说:
"人的差异产生在业余时间。
"从这位大科学家的话里,就可以看出他是多么重视、珍惜时间,同时也是运用时间的能手。
对我们来说,没有时间的保障,学习无从谈起,所确定的目标和计划将无法实现。
现在,中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学习时间有限,自己能支配的时间并不多,赢得时间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所以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执行自己的计划、实现自己的目标。
最忌浪费时间。
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切实加强学习时间的计划,按计划进行学习,在最佳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安排学习任务,"乘胜追击"。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自习时不宜一边看电视或听音乐一边解题等。
3.注意在每天临睡前作一下总结,看当天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及时间是否抓得紧等。
4.牢抓住今天。
要牢牢记住今天的事今天完成,不要总安慰自己明天一定完成,更不能养成拖拉的习惯。
实际运用
在时间安排方面,每天学习哪几科以及每科需要多少时间,这在制订计划时已经确定好了,这里主要解决如何筹措到更多有效的学习时间,以及如何科学地分配这些时间。
1.统筹安排时间。
时间分为学习时间和非学习时间。
非学习时间包括吃饭、睡觉、走路、娱乐、锻炼等必须支出的时间,学习时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上课时间,一是自习时间。
我们无法挤占非学习时间,这是高效率学习的基础;对于上课时间,要按照老师的进度来进行,别利用这段时间做别的事情,否则就会得不偿失;剩下的就是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把它们按前面制订的学习计划分配到各个科目上去,做好这一点需要遵循科学规律以便提高学习效率。
2.筹措更多的时间。
首先,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很公平,每天都有24小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绝大多数同学发现自己的时间无法满足学习的要求,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非常零散,例如课间时间、等车时间、睡觉前时间……这些零散的时间我们很容易忽视,每一段零散的时间看起来不起眼,但是汇集起来就不一样了,所以同学们要善于利用零散的时间来学习,例如这些时间可以用来记忆单词、语文基础知识、数学的公式……另外一个原因是自制力差,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同学们需要做的就是学会对干扰说"不",主动离干扰远一点,学习是我们的天职,其他一切和学习相比都不重要。
其次,要好好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很多学校会利用这些时间来补课,但是不可能全部用完,剩下的时间积攒起来也是非常可观的。
3.科学安排时间。
科学研究表明,人在一天24小时中,学习工作效率有高潮和低潮,大多数人在上午8~10点、下午3~6点、晚上8~10点是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上午8点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力,晚上8点记忆力最强,而中午1点左右是脑力和体力的低潮。
每个同学的自身情况只有自己最清楚,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各个时间段的状态,根据自己每个时间段的特点相应地分配学习任务,这样才能提高效率。
整段的时间用来完成需要思考的任务,例如做数学题、研究语文主观题的答题思路等,零散时间用来记忆最基本的知识,例如单词、公式等,思维能力强的时间段用来做理科方面的题目,记忆能力强的时间段用来记忆文科方面的知识。
第二部分 实践篇
本篇内容可以比作学习战术,战略上有了正确的宏观把握后,就需要通过战术来有效地实现目标,否则正确的战略也只是空谈。
该篇一共十三计,告诉我们如何从正确的地方获得知识、如何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为做题、练习打好基础。
同时不管是在掌握知识阶段还是运用知识阶段,都要注重知识和思路方法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把自己所学知识全部发挥出来,最后决胜考场。
第四计 万木之本--重视课本
"计"从何来
课本是万木之本,每道高考题目都是课本概念的延伸和课本内容的综合运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迁移知识的能力,所以弄懂了课本,就抓住了根本。
很多同学没有意识到课本的重要性,总觉得课本上的知识和题目太简单,没有必要花过多的时间,而高考的题目又很难,所以课本对高考帮助不大,于是拼命地做辅导书上的习题,殊不知,这却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
现在高考题目中只有20%是难题,80%是基础题和中等难度的题,认为高考题目难的同学都是没有把课本吃透,导致基础题和中等难度的题错了很多,这是因为没有重视课本的缘故造成的。
实际运用
对课本的作用可以分为宏观方面的作用和微观方面的作用,所以同学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把握课本。
1.宏观方面。
课本应该先是越读越厚,因为每次重读一遍课本都会有新的收获,然后就应该越读越薄了,这需要自己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宏观上把握课本。
具体的方法就是利用好课本的目录以及大标题和小标题。
首先,看看自己是否能够根据目录,依次回忆每个目录下面的知识内容,包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和例题所体现出来的解题方法等。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边回忆边把知识要点记在草稿纸上,以加深印象。
其次,在独立回顾、记忆后,几个人一组,共同述说各个章节的基础知识、重点内容以及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等,由此起到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作用。
最后,默写目录内容,看看自己是否记住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再用书面形式整理知识梗概,辨析易混知识,叙述学习的方法和体会。
2.微观方面。
每个科目的特点不一样,这就需要从微观方面来把握。
文科注重知识点的记忆,还有很多内容需要理解。
具体的方法就是用心地看书而不是背书,把课本反复多看几遍。
虽然遍数多,但是前三遍花费时间相对多一些,后面的次数不会花很多时间。
另外文科还注重知识点要全面,所以看书时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包括图片、注释、小框里面的知识等。
理科则注重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应用,例如,对于定理,要把它的前提条件、应用范围等掌握清楚,再学会运用定理进行推导。
对于课本上的例题和课后习题,要在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公式的基础上再去做,此时我们需要详细的解题思路,概念、公式、定理等必须清楚,做完以后要总结出课本例题和题目里所要用到的知识点,以及和这些知识点
第五计 重中之重--做题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计"从何来
做题是系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巩固和消化课堂学习成果,培养和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最后要以考试的形式来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所以做题的重要性这里不用多讲了。
但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做题的目的不是为了做题,这只是个过程,最终目标是彻底掌握题目涉及的相关知识,以及对自己思维能力进行锻炼。
例如,通过做题可以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
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
实际运用
1.做好前期准备。
做题的过程是运用知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达到彻底掌握知识的目的,因此做题之前必须要有相关知识的准备。
很多同学基本概念不清楚,公式不熟悉,在做简单题、基本题时如果需要用到基本概念和公式,则去翻书本,遇到一些和书上例题有些相似的难题时,由于记不清楚例题的解题思路又去翻书本……在这样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做题是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因为做题对于掌握知识来说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是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已经归纳总结解题的基础上继续查漏补缺、继续归纳总结的过程,对知识的掌握是个前进、上升的过程,但是很多同学由于前期准备不足就开始做题,把做题变成了"原地踏步"的过程。
2.注重选题。
首先,同学们要选择涉及关键知识、重点知识的典型题目,可以参考历年的高考真题。
如果对高考真题非常熟悉,只要看一下就能够判断出来哪些题目适合自己来做。
其次,每个人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不一样。
有些题目对别人来说是难题,但是自己已经掌握了;有些题目对别人来说是简单题,但是自己还没有掌握。
所以选题时,就要偏向于自己的薄弱环节,精力用在需要重点提高的地方。
再次,高考试卷结构是30%的简单题、50%的中等题、20%的难题,只要同学们能够把简单题和中等题做出来,分数就不会低。
而且难题一般都是由几个有内在联系的基础题通过一定形式组合形成的,基础题掌握好了就为解决难题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选题时要注重基础题,少做些难题、偏题和怪题,否则就是浪费时间而且对成绩的提高也没有显著效果。
最后,保持质和量的平衡。
我们不是为做题而做题,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而做题,只要达到彻底掌握知识这个目的就可以了。
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思考、多归纳总结,盲目做题会浪费很多时间。
虽然反对"题海战术",但是一定量的题目训练还是有必要的,因为只有在做一定量的题目的基础上,才能够有足够的材料进行归纳总结。
题目是做不完的,每个人的时间又非常有限,所以大家要选好题目,高效地做题。
3.注重审题。
很多同学为了节省时间往往不认真审题,如果漏看了题目中的某个条件就会无法下手,如果曲解了题意,则自己的答案肯定是错误的,因此审题是做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认真审题并不会花费很多时间,相反还能节省时间。
例如,当漏看了一个条件时,本来很简单的题目就成没有解的题目了,还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想解题思路,其结果就是解不出题来,还浪费了很多时间。
若是在考场上还会引起你的紧张,影响后面做题。
4.独立思考。
很多同学遇到自己不会的难题时,就立刻翻后面的答案,这是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因为正面解题也是锻炼思维能力的一个方法,而且此时自己想问题的思路对于进行归纳总结非常有帮助。
如果你遇到难题就立刻看答案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无法知道自己的思路和正确的思路之间有什么差别,只有在暴露自己错误思路的前提下才能纠正自己的错误想法。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首先,尽力在大脑中搜索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以前做过的类似的题目,以及自己归纳总结的相关内容,这些也许就是解答难题的突破口;其次,实在答不出来,就索性放在一边,先做别的题目或者别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再来做,也许思路就可以打开;最后,若还是想不出来,就看一下答案,但是要把答案盖住,先看最初的一两步,有了启发就不往下看,以此为基础继续想,若是想不出来再继续往下看。
5.做一题会一类题。
在做完一道题并归纳总结后,一定要及时复习,平时也要经常翻看,尽快掌握它,要达到"做一题会一类题"的要求。
6.处理好"只做一次"和"做完检查"之间的关系。
在此要求同学们平时养成"只做一次"的习惯,做题时要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下来后就能养成这个好习惯。
考试时,时间很紧张,不会有很多时间来检查,所以对于会做的题目一定要一次搞定。
如果做题时抱有"做完检查"的想法,则会降低做题的一次正确率。
在"只做一次"的思想指导下,做完试卷后若还有时间,则可以"做完检查"。
7.冲刺阶段做题。
平时做题目的目的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