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区地质说明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675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docx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采区地质说明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docx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织金县苦李树煤矿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编制单位:

技术科

2011年5月13日

一采区地质说明书

第一章井田概况

  第一节矿区位置与交通

苦李树煤矿位于贵州省织金县三塘镇,煤矿距织金县城约50km,距三塘镇约18km,距贵-昆铁路六枝火车站约98km,距在建中黄-织铁路织金火车站约40km,苦李树煤矿有简易公路通达其它地方,交通较为方便。

地理坐标为:

东经105°28′41″~105°29′31″,北纬26°38′28″~26°39′06″。

井田境界:

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11年7月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

C52000011111120121034),本矿井范围由7个拐点圈定,(见下表),矿井面积为0.8121km2。

矿井范围拐点坐标表(西安坐标)

拐点编号

X

Y

0

2947958.767

35547804.048

1

2948238.768

35548242.051

2

2948819.765

35548913.057

3

2949096.771

35548771.057

4

2949142.772

35548396.055

5

2948400.771

35547525.048

6

2948116.769

35547557.047

由+2050米至+1820米标高,共7个拐点圈定

0.8121平方公里

  

第二节一采区概况

矿井为单水平上下山开采,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水平标高为+1988m。

根据矿井实际情况,按煤组将整个矿井划分为两个采区,即6、7煤层为一个采区,16、30、32、35为二采区,采区划分情况详见开拓系统巷道布置图。

第二章矿区地质情况

第一节区域地质概况

一、地层

矿区及周边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龙潭组、长兴组、大隆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永宁镇组及第四系。

地层走向总体为南西~北东向,倾向东南,倾角10~29°,一般15~25°左右,西南段地层倾角比东北段小。

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茅口组(P2m):

煤矿区内未出露,主要分布在煤矿区外西北面较远处,岩性以灰岩为主,分上下两段。

上段:

底部为薄~中层状燧石灰岩及硅质灰岩夹燧石层,为上下段的分段标志;下部以燧石灰岩为主,相变明显;上部为浅灰微带肉红色厚块状生物灰岩,隐晶质,本段总厚约125~150m。

下段:

以灰~深灰色厚层状、块状灰岩为主,多含白云质斑块及少许燧石结核,下部夹白云岩。

本段总厚约220~255m。

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

煤矿区内未出露,为晚二叠系早期的基性火山喷发物,仅出露于煤矿区北部边界外围,厚约307.37~347.16m。

为灰绿色玄武岩,块状,致密坚硬。

具气孔状、杏仁状构造。

顶部常为一层厚度1.19~12.00m(一般6.50m左右)紫色、灰绿色凝灰岩,与上覆龙潭组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二叠系龙潭组(P3l):

为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一套以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夹碳酸盐岩和煤层的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

厚度251.80~285.07m,一般厚度260m左右,厚度较稳定。

含煤层20~32层,一般23~26层。

矿区范围内含主要可采煤层6层,为6、7、16、30、32、35号煤,其余均为零星可采或不可采煤层。

该组分布于煤矿区西北部,与下伏玄武岩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龙潭组是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海相动物化石及植物化石都十分丰富。

常见腕足类、瓣鳃类、海百合、螺等动物化石,代表浅海或滨海沉积;常见大羽羊齿、栉羊齿等植物化石,代表一种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

二叠系长兴组(P3c):

以浅海相燧石灰岩为主,夹钙质粉砂岩及泥岩,上部含一薄煤层(1号煤层)。

富含动物化石Enteletinasp等,本组厚度10.12~41.31m,一般厚度35.00m左右。

大隆组(P3d):

黑灰色中厚层状硅质岩、石灰岩夹数层高岭石泥岩组成,上部硅质岩为灰~深色,薄~中厚层状,隐晶质结构,水平层理,厚度5m左右,坚硬性脆,菱面体节理发育。

富含动物化石Psendotirolitessp等。

高岭石泥岩颜色鲜艳,为鸭蛋绿或黄绿色,呈鳞片状,单层厚0.05~0.10m。

下部为石灰岩,厚度3m左右,产菊类化石Pleurondocerassp等。

本组厚度3.40~10.20m,一般厚8.00m左右。

飞仙关组(T1f):

出露于煤矿区东南部,岩性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

以岩石的颜色、夹灰岩或泥灰岩的层数、灰岩发育程度等将飞仙关组分为五段,其中第一、三、五段以粉砂岩、泥岩为主,第二、四段以灰岩为主。

一段厚度140m,二段厚度140m,三段厚度90m,四段厚度100m,五段厚度100m。

总厚度约570m。

永宁镇组(T1yn):

煤矿区内未出露,岩性以灰岩、泥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

分上下两段,其中,上段为黄色、灰色薄层状泥岩、泥灰岩夹泥质灰岩,厚度不详;下段为灰色薄~中厚层状泥灰岩,具水平层理,底部为数米灰岩,部分灰岩具鲕粒结构,中上部多为白云质灰岩,厚度250m左右。

第四系(Q):

主要为坡积、崩积、残积亚粘土、粘土、冲积砂、砾石等松散沉积物。

  二、构造

苦李树煤矿范围位于三塘向斜北西翼三坝勘探区西段1~5勘查线之间的浅部。

煤矿区内浅部发育有F20、F21、F22共3条断层,无大的褶皱发育,井下见个别小褶皱及小断层。

F20正断层:

分布于煤矿区东北浅部含煤地层内,为一走向断层,切割了2号煤~标五之间地层,延伸长度约0.30km,断层走向北西30,倾向南西,倾角约50~65°,断距小于5m,在地表上,断层附近表现变岩层破碎。

F21正断层:

分布于煤矿区中部含煤地层中,为一走向断层,切割了6号煤及其上下地层,延伸长度约1.45km,断层走向北东45°,倾向南东129°,倾角43°,断距约5m。

地表显示地层缺失,牵引现象明显,破碎带宽1~2m。

F22逆断层:

分布于煤矿区东北部含煤地层内,切割了32号煤及其上下地层,延伸长度约0.25km,断层走向北东35°,倾向南东,倾角约67°,断距小于3m。

区内地表无褶曲。

井下发现个别小断层及小褶曲,断层破碎带均为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砂质泥岩及其碎屑紧密充填而胶结,透水性一般。

主要断层特征表

断层名称

性质

走向

倾向

倾角/(°)

落差/m

F20断层

正断层

南西-北东向

东南

50~65

小于5m

F21断层

正断层

北东45°

南东129°

43

5

F22断层

逆断层

35°

南东

67

小于3m

综上所述,矿井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

  第二节采区地质情况

  一采区地质情况与区域地质情况相同。

第三章地质构造情况

  第一节区域地质构造

苦李树煤矿范围位于三塘向斜北西翼三坝勘探区西段1~5勘查线之间的浅部。

煤矿区内浅部发育有F20、F21、F22共3条断层,无大的褶皱发育,井下见个别小褶皱及小断层。

F20正断层:

分布于煤矿区东北浅部含煤地层内,为一走向断层,切割了2号煤~标五之间地层,延伸长度约0.30km,断层走向北西30,倾向南西,倾角约50~65°,断距小于5m,在地表上,断层附近表现变岩层破碎。

F21正断层:

分布于煤矿区中部含煤地层中,为一走向断层,切割了6号煤及其上下地层,延伸长度约1.45km,断层走向北东45°,倾向南东129°,倾角43°,断距约5m。

地表显示地层缺失,牵引现象明显,破碎带宽1~2m。

F22逆断层:

分布于煤矿区东北部含煤地层内,切割了32号煤及其上下地层,延伸长度约0.25km,断层走向北东35°,倾向南东,倾角约67°,断距小于3m。

区内地表无褶曲。

井下发现个别小断层及小褶曲,断层破碎带均为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砂质泥岩及其碎屑紧密充填而胶结,透水性一般。

主要断层特征表

断层名称

性质

走向

倾向

倾角/(°)

落差/m

F20断层

正断层

南西-北东向

东南

50~65

小于5m

F21断层

正断层

北东45°

南东129°

43

5

F22断层

逆断层

35°

南东

67

小于3m

综上所述,矿井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

  第二节采区地质构造

  一采区地质构造与区域地质构造相同。

第四章煤层及其顶底板情况

矿井范围内可采煤层共六层,即6、7、16、30、32、35号煤层。

一采区可采煤层共有6、7号二层煤。

本区内煤层及围岩层均属于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中部含煤岩段,煤种牌号为褐煤(HM)。

本区内30号煤层为全区发育稳定的可采煤层;16、25、27、28’、28、33号煤层为全区基本发育稳定的大部分可采煤层;26、31、36号煤层为全区大部分不可采煤层;17、18、19、20、21、22、23、24、29、32、34、35号煤层为全区不可采煤。

现将各煤层情况分述如下:

6号煤层位于上煤组的下标三石灰岩与标四石灰岩之间,上距下标三9.00m,下距标四13.00m,为区内最上一层主要可采煤层,采用厚度1.72~2.20m,平均1.93m,含夹矸0~2层,结构较简单,属较稳定煤层。

7号煤层位于上煤组标四石灰岩与标五菱铁岩之间,上距标四6.00m,下距标五13.00m,为煤矿区最上第二层主要可采煤层,大部分为块煤,强度高,采用厚度0.93~1.90m,平均1.65m,含夹矸0~2层,一般0~1层,结构较简单,全区可采,属较稳定煤层。

16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中段中下部,采用厚度1.25~1.59m,平均1.36m,含夹矸0~1层,结构简单,全区可采,属稳定煤层。

30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下段中上部,采用厚度0.81~1.12m,平均0.92m,全区可采。

含夹矸0~2层,一般0~1层,结构简单,属较稳定煤层。

32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下段上部,采用厚度0.91~1.43m,平均1.14m左右,煤矿区东北部(225及226号孔)不可采,含夹矸0~4层,一般0~1层,结构较简单,大部可采,属较稳定煤层。

35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下段中上部,采用厚度1.29~1.76m,平均1.49m,含夹矸1~4层,一般1~3层,结构较复杂,全区可采,属较稳定煤层。

可采煤层特征见下表。

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

名称

煤层厚度(m)

煤层间

距(m)

稳定性

煤层倾

角(度)

煤种

顶板岩性

底板岩性

平均

最小

最大

6

1.93

1.72

2.2

较稳定

22

无烟煤

泥岩

泥岩、粉砂

质泥岩

20

7

1.65

0.93

1.90

较稳定

22

无烟煤

泥岩或泥质粉砂岩

泥岩

87

16

1.36

1.25

1.36

稳定

22

无烟煤

泥岩

深灰色泥岩

65

30

0.92

0.81

1.12

较稳定

22

无烟煤

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

根土岩

21

32

1.14

0.91

1.43

较稳定

22

无烟煤

泥岩

根土岩

22

35

1.49

1.29

1.76

稳定

22

无烟煤

黑灰色泥岩或粉砂质泥岩

深灰色泥岩

  

第五章煤质情况

根据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2007年7月提交的《贵州省织金县三塘镇苦李树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可采煤层的工业分析结果见下表。

可采煤层煤质特征表

煤层名称

灰分

Ad/%

挥发分

Vdaf/%

硫分

St,d/%

发热量

Qnet,ar/

MJ•kg-1

煤种

备注

6

21.64

8.81

2.13

27.62

中高硫中灰分高热值无烟煤

原煤

7.66

6.91

0.95

32.95

浮煤

7

22.17

8.6

1.92

27.22

中硫中灰分高热值无烟煤

原煤

8.84

7.01

0.93

32.32

浮煤

16

15.94

7.74

2.03

29.69

中高硫低中灰特高热值无烟煤

原煤

7.20

6.29

1.20

33.03

浮煤

30

17.45

7.71

2.87

32.71

中高硫低中灰特高热值无烟煤

原煤

6.84

6.21

1.33

33.11

浮煤

32

19.75

7.26

2.56

28.1

中高硫低中灰高热值无烟煤

原煤

8.24

5.70

1.26

32.46

浮煤

35

24.85

7.59

2.72

26.11

中高硫中灰分高热值无烟煤

原煤

8.15

5.76

1.69

32.74

浮煤

根据煤质试验资料,矿区内煤层属低中灰至中灰、中至中高硫、高热值无烟煤。

第六章水文地质情况

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范围内地势为中高山地形地貌,地势起伏较大,东南高,西北低,最高点位于煤矿区东南部边界处双羊岩头山顶,海拔标高2254.2m,最低点位于煤矿区西南部拐点附近,海拔标高1900.0m,相对高差354.2m,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约为1910m。

苦李树煤矿地处长江上游的乌江流域上游的化冲河支流,煤矿区内地表冲沟发育,多呈树技状分布,切割较深。

矿区范围内无大的地表河流,仅西北部发育有一条马场小溪,流向由东北向西南迳流,小溪常年有水,流量一般小于10l/s。

区域范围内地下水主要分为碳酸盐岩溶水、裂隙水、部分为滑坡水。

碳酸盐岩溶水分布于裸露及半裸露岩溶山区,泉水流量大;裂隙水为大气降水渗入风化裂隙、构造裂隙而形成,泉水流量小。

    第二节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关系

地表水体:

苦李树煤矿地处长江上游的乌江流域上游的化冲河支流,煤矿区内地表冲沟发育,多呈树技状分布,切割较深。

矿区范围内无大的地表河流,仅西北部发育有一条马场小溪,流向由东北向西南迳流,小溪常年有水,流量一般小于10l/s。

断层:

在煤矿区范围内发育有三条断层:

中部有一正断层F21,断距约5m,倾向东南,倾角约45°;东部有一正断层F20,倾向西南,断距小于5m;北部发育一逆断层F22,倾向南东,断距小于3m。

区内地表无褶曲。

井下发现个别小断层及小褶曲,断层破碎带均为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砂质泥岩及其碎屑紧密充填而胶结,透水性一般。

局部出露季节性泉水,对矿床充水有一定影响。

未来矿床开采中,人工采矿裂隙大量出现,改变了断层带附近应力场和地下水的天然流场,地表水、地下水就有可能沿断裂带流入矿井。

第三节矿区内含水层及隔水层

地层富水性(由下至上)简述如下:

1.茅口组:

煤矿区内未出露,主要分布在煤矿区外西北面较远处,岩性以灰岩为主,本段总厚约220~255m。

该组地层岩溶遍布,地下岩溶管道发育,地下水水量十分丰富,具有埋藏深,迳流远,集中排泄的特点,垂直循环带厚,溶洞成层性明显,泉点稀少。

流量约0.5~1.5l/s,富水性强,是开采下部煤层的主要充水含水层。

水质为:

重碳酸、硫酸钙型。

2.玄武岩组:

煤矿区内无出露,出露于含煤地层底部,由凝灰岩、杏仁状玄武岩组成,本组进度307.37~347.16m。

属基岩风化裂隙水,浅部含有少量风化裂隙水和坡积泉水,深部据钻孔资料,裂隙不发育,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泉点稀少,平水期泉水流量0.537~0.569l/s,延沟谷排泄。

泉水动态变化剧烈,暴雨之后流量较大,旱季绝大部分断流。

本组富水性弱,为含煤地层与茅口组含水层间的相对隔水层。

3.龙潭组:

分布于煤矿范围内大部分地区,占煤矿区面积约75%。

一般厚度260m左右。

岩性以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煤层。

含水段由细砂岩、粉砂岩及少许碳酸盐岩组成,其分层厚度0.50~20m,上、下由于泥质岩、煤层相隔,使地下水具承压性。

据小窑观测资料,旱、雨季流量为0.02~1.52l/s。

个别点流量较大,季节性泉亦较多。

富水性弱。

4.大隆、长兴组:

分布于煤矿区东南部,厚约40m。

岩性为硅质岩、燧石灰岩、石灰岩和碎屑岩互层组成。

该层段溶洞、裂隙发育,泉点出露较多,流量0.004~5.747l/s,部分富水性极强,属裂隙含水层,为开采上部煤层时的主要充水含水层。

水质为:

碳酸钾钠型。

5.飞仙关组第一段:

分布于煤矿区的东南部,厚约140m,以灰绿色钙质粉砂岩、钙质泥岩为主,夹数层薄层状灰岩、泥灰岩,泉眼稀少,流量0.21~0.822l/s,富水性弱,属浅层风化裂隙水。

可视为上覆地层与煤组的隔水层段。

6.飞仙关组第二、三段:

分布于煤矿区外东南部,面积较大,多以浑园状山峰出现,厚约240m,岩性由薄层状灰岩、泥灰岩、钙质泥岩组成,夹数层泥岩、泥质粉砂岩。

三段以层间裂隙出露为主;二段溶蚀洼地、溶斗、溶洞、落水洞等发育,地下水补给条件好,泉眼较多,泉水最大流量13.048l/s,富水性中等,属裂隙溶洞水。

水质为:

碳酸、硫酸钙型。

7.飞仙关组第四段:

分布于煤矿区外东南部,厚约100m,以灰色、浅灰色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夹数层泥岩、泥质粉砂岩、砂质灰岩和泥灰岩。

溶斗、落水洞、岩溶管道及地下伏流较为发育。

由于薄层泥灰岩和砂质灰岩溶蚀性欠佳,在此界面往往形成地下岩溶管道。

地下水经通道沿河流、溪沟两岸泄出地表。

泉眼较多,泉水最大流量16l/s,富水性强,属裂隙溶洞水。

水质为:

碳酸、硫酸钾钠型。

8.飞仙关组第五段:

分布于煤矿区外东南部,厚约100m,以紫红色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夹数层薄层状灰岩、泥灰岩,含有浅层风化层间裂隙水,地表多有洼地,特别是与永宁镇组地层交界附近洼地较多,雨季积水,旱季成为沼泽。

溪沟流水也常在交界处由明流变为洞流,在水文地质图上,本段的顶界、底界附近,有较多的井泉点分布,实际上应该是永宁镇组和飞仙关四段的地下水露头点,富水性弱,可视为隔水层。

雨季水质为:

碳酸钙镁型。

9.第四系孔隙水:

煤矿区内覆盖的第四系,出露于槽谷、洼地、缓坡地带,以坡积、残积为主,次为陡岩之下的崩积物,山间洼地中的沼泽沉积。

岩性多为亚粘土、砂砾、碎石等,厚度0~16.59m,泉点多有泉水出露,少数为积水。

在煤矿区内分布较广,有一定的蓄水量,一般流量1l/s,水质为:

硫酸、碳酸钙型水,富水性弱。

第四节水文地质特点

1、矿井开采标高范围为+2050m至+1820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区域内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910m。

开采煤层大部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上,一采区可采煤层全部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上。

2、矿井位于贵州高原的斜坡地带,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

3、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

以裂隙为主、矿床直接进水、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裂裂隙及采空区充水矿床。

4、下伏茅口组强含水层:

与含煤地层之间有玄武岩相隔,一般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但开采深部煤层时,应作好探、防水工作。

5、老硐积水对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应预防。

第五节矿井充水因素

1.大气降水:

是主要的充水水源。

含煤地层裸露,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充水强度和降水的强弱及持续时间有着密切联系。

2.地表水:

区内冲沟发育,切割较深。

有些冲沟常年有水,枯季流量较小,雨季暴涨。

因此,在上述地表水体下采煤应注意地表水溃入。

3.老窑水:

区内老窑和小煤矿分布广泛,且开采历史悠久,大部分都被关闭。

老窑大多有积水。

老窑采空区冒落带会造成地表开裂、塌陷,致使地表水及降雨由裂隙渗入老窑蓄积。

因此,开采浅部煤层时,应预防老窑突水。

4.第四系孔隙水:

岩石破碎,透水性较强,特别在雨季时水量增长速度较快。

5.断层带水:

断层破坏了地层的完整性、连续性,降低了岩石的力学强度。

含煤地层主要以塑性岩石为主,受力后发生塑性变形,破坏以剪断为主,常形成微张开甚至闭合的裂隙,断层带岩石胶结性中等,缺少对地下水储存和运动的有效空间,含水性和导水性不强,但上覆地层断层带有一定含水性,可能连通含煤地层上部的中强含水层或地表水,加之未来矿床开采中,人工采矿裂隙大量出现,改变了断层带附近应力场和地下水的天然流场,地表水、地下水就有可能沿断裂带流入矿井。

6.下伏茅口组强含水层:

与含煤地层之间有玄武岩相隔,一般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但开采深部煤层时,应作好探、防水工作。

根据各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断层导水性及动态变化特征,区内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泄条件良好,准采水平+1820m,低于最低侵蚀基准面90m左右。

本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为东边界拐点附过,标高约+1910m。

综上所述,本区水文地质类型属裂隙及采空区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第六节涌水量预计

根据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2007年7月提交的《贵州省织金县三塘镇苦李树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本矿枯水季节时涌水量Q为240m3/d(10m3/h),雨季时:

Q为539m3/d(22.5m3/h)。

  

第七章资源储量估算

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

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11年7月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

C52000011111120121034),本矿井范围由7个拐点圈定,(见下表),矿井面积为0.8121km2。

矿井范围拐点坐标表(西安坐标)

拐点编号

X

Y

0

2947958.767

35547804.048

1

2948238.768

35548242.051

2

2948819.765

35548913.057

3

2949096.771

35548771.057

4

2949142.772

35548396.055

5

2948400.771

35547525.048

6

2948116.769

35547557.047

由+2050米至+1820米标高,共7个拐点圈定

0.8121平方公里

  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

  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并结合本勘探区实际,确定一采区资源储量估算采用的工业指标如下:

最低可采厚度0.93米;最高可采灰份(Ad)21.64%。

最高硫分(St.d)2.13%;最低发热量(Qnet.d)27.67MJ/kg

  第三节、资源储量估算边界线确定

  1、边界煤柱:

  边界煤柱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五十三条:

矿井应当根据矿井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围岩物理力学性质、开采方法及岩层移动规律等因素确定相应的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

边界煤柱按20m留设。

  2、断层煤柱:

  断层两侧30米地段内为煤层煤柱。

  3、风氧化带:

  自煤层底板露头内推平距40米作为风氧化带,不算储量。

  4、最低可采边界:

  采用勘探钻孔的纯煤厚度,用内插法确定出煤层厚度0.93米的位置做为最低可采边界。

对于因煤层沉积尖灭或古基底隆起造成的缺失,取见煤钻孔与未见煤钻孔距离的1/2作为零点,用内插法确定可采边界。

  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

  1、煤层厚度:

  煤层厚度采用原报告中各钻孔综合采用厚度,采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平均厚度,含有夹矸的煤层采用厚度执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中的规定。

  2、块段面积:

  块段面积是采用《AUTOCAD绘图软件》自动计算得出的。

  3、容重:

  根据原报告各煤层的平均容重值:

6号煤层为1.53;7号煤层为1.46。

  第五节矿产资源储量级别确定

  根据《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规定,结合本矿井实际情况确定:

  ①、A级储量:

勘探网度在600×400米以内,通过钻孔揭露对煤层的层位、厚度、结构、煤质、煤层产状已经查明,煤层底板等高线已经控制,落差大于30米的断层已经查明,煤层对比可靠。

煤质牌号确定,灰分不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