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复习重难增分专题三高考4个必考主观大题精细研究稳态与调节类题目第1课时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656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复习重难增分专题三高考4个必考主观大题精细研究稳态与调节类题目第1课时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二轮复习重难增分专题三高考4个必考主观大题精细研究稳态与调节类题目第1课时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二轮复习重难增分专题三高考4个必考主观大题精细研究稳态与调节类题目第1课时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二轮复习重难增分专题三高考4个必考主观大题精细研究稳态与调节类题目第1课时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二轮复习重难增分专题三高考4个必考主观大题精细研究稳态与调节类题目第1课时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复习重难增分专题三高考4个必考主观大题精细研究稳态与调节类题目第1课时学案.docx

《届二轮复习重难增分专题三高考4个必考主观大题精细研究稳态与调节类题目第1课时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复习重难增分专题三高考4个必考主观大题精细研究稳态与调节类题目第1课时学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复习重难增分专题三高考4个必考主观大题精细研究稳态与调节类题目第1课时学案.docx

届二轮复习重难增分专题三高考4个必考主观大题精细研究稳态与调节类题目第1课时学案

重难增分专题三

高考4个必考主观大题精细研究——“稳态与调节类”题目 

第1课时 精研高考真题——明考点·查不足

高频考点

(一)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说明:

加※的设问是针对本考点的设问,下同)

1.(2017·全国卷Ⅰ,T31)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______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______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_。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

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题干信息可知,胶体渗透压是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而晶体渗透压是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

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加,致使血浆中无机盐等小分子的浓度变小,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3)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所以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答案:

(1)血浆 

(2)增加 降低 (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2014·全国卷Ⅰ,T31)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

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________系统被排出体外。

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________。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尿量________,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解析:

(1)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产生的气体是CO2,CO2排出体外需要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参与。

细胞外液中CO2过多会引起细胞外液pH下降。

(2)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使得细胞外液中葡萄糖含量减少,渗透压降低,进而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3)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从而使细胞内液渗透压随之变化。

答案:

(1)呼吸 下降 

(2)降低 增加 (3)会

找规律——“形异质同”学通法

析个性

第1题通过渗透压的概念和分类,考查了渗透压调节和内环境的作用;第2题通过小鼠体内血糖调节和水盐调节实例考查了内环境调节和渗透压调节

找共性

两题都以内环境组成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为依托,考查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考查角度、考查内容和命题方式完全相同。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内环境稳态的作用、渗透压的概念、组织水肿的原因及水盐平衡调节的知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高频考点

(二) 神经调节

1.(2015·全国卷Ⅰ,T30)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

(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

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________,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________,血压恢复。

肾上腺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

(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

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于________调节。

乙酰胆碱属于____________(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个特点即可)。

解析:

(1)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是肾上腺素的靶器官,激素发挥作用后都被灭活。

肾上腺素作为信息分子,可以传递信息,没有酶的催化作用或能源物质的供能作用。

(2)据题意可知,迷走神经通过释放乙酰胆碱对心脏进行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乙酰胆碱属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传递时发挥作用的信号分子,即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与其他信号分子一样,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3)根据以上对两小题分析及相关知识可知,激素和神经递质在信息传递方面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如发挥作用后都会失活或分解,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等。

答案:

(1)靶器官 灭活 传递信息 

(2)神经 神经递质 受体 (3)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

2.(2016·全国卷Ⅱ,T30)

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填“A”“C”或“E”)。

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_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___。

解析:

(1)分析图示,AC(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发挥作用后,可在D酶的催化下分解为A和C,其中C能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吸收用来合成AC。

神经递质除乙酰胆碱外,还有多巴胺、一氧化氮、去甲肾上腺素等。

(2)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再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能被分解,会持续发挥作用,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答案:

(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

找规律——“形异质同”学通法

析个性

第1题第

(1)

(2)小题通过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和迷走神经的作用特点考查神经调节类型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第2题第

(1)小题通过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考查神经递质的作用及特点

都是通过设置情景或图解考查神经调节的类型、特点和过程,且都考查了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是理解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过程中相关信息分子的作用特点,把握神经递质的种类、合成与释放过程,并能够从示意图中准确提取有用信息

高频考点(三) 免疫调节

1.(2016·全国卷Ⅰ,T31)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

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由题干可知,动物乙感染病毒甲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和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使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丧失,特异性免疫受到破坏,免疫功能下降,因此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2)接种的甲疫苗相当于抗原,可刺激机体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病毒甲)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然后由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共同点是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依靠膜的流动性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

(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大量分泌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2.(2015·全国卷Ⅰ,T40)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

回答下列问题:

(1)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时,可先提取HIV中的______,以其作为模板,在________的作用下合成________,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导入受体细胞。

(2)从受体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目的蛋白,该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此蛋白结合的相应分泌蛋白是________,该分泌蛋白可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检测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

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________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4)人的免疫系统有____________癌细胞的功能。

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解析:

(1)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要想获得相应的目的基因,应以HIV的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或DNA)。

(2)目的蛋白注入机体后相当于抗原。

在抗原的刺激下,机体进行体液免疫,由浆细胞产生相应抗体(分泌蛋白),由于该抗体能与目的蛋白(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所以可通过抗体检测出有无目的蛋白,从而确定体内有无HIV。

(3)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或T淋巴)细胞,从而降低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4)癌细胞在机体中属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监控和清除癌细胞。

答案:

(1)RNA 逆转录酶 cDNA(或DNA) 

(2)抗体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3)T(或T淋巴) (4)监控和清除

找规律——“形异质同”学通法

析个性

第1题在对免疫细胞的作用、预防接种的机理和物质运输理解的基础上,考查免疫系统的功能特点和免疫细胞的功能;第2题第

(2)(3)(4)小题通过艾滋病的实例,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免疫系统的功能

找共性

都是以病毒为素材来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作用和特点,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是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概念和过程理解透彻,并能运用到具体生活实际中去

能力强化

(一) 实验探究与分析能力

稳态与调节与生活实际、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所以在高考中常以实验探究类题目呈现,掌握探究类实验的相关知识是解答“稳态与调节类”题目的关键。

探究类实验是对未知的生物学现象进行探索,实验过程要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而且预期的结果及结论是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分析实验目的、原理、完善实验过程、探讨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是常考的形式,学生的出错原因主要有

(1)没有分清实验类型,将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混淆,导致结果分析不全;

(2)实验目的把握不准,实验原理理解错误,导致实验过程设计错误、得出错误结论。

[典例1] (2017·全国卷Ⅱ,T30节选)将室温(25℃)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环境中1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

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

结果:

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_______,汗液分泌会________,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________。

(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示范]

[答案] 

(1)舒张 增加 

(2)增加 (3)排除41℃以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验的结果是由41℃引起的

[对点训练]

(2014·全国卷Ⅱ,T30)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

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

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还发现:

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

这一结果说明:

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

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________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________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________,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解析:

(1)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经过抗原的刺激后,T细胞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

(3)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和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而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答案:

(1)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淋巴(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B 抗体

能力强化

(二) 新情景信息获取能力

新情景类试题的题干部分往往以文字叙述为主,并辅以图示、数据等信息,题干的特点往往具有隐蔽性、启发性、迁移性,问题部分是围绕题干给出的信息主题展开的。

该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学生做该类试题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

(1)读不懂题干。

(2)不会分析题干,抓不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3)不会联系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知识迁移能力不够。

[典例2] (2018·全国卷Ⅰ,T31)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

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

滴/分钟)。

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mL,记录尿量。

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mL,记录尿量。

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________。

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有________。

(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

[解题示范] 

[答案] 

(1)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2)增加 葡萄糖 (3)下丘脑

失分点

(一) 因“审题不清”致错

生物学的高考试题往往以文字、图像或数据表格等形式予以呈现,考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读题审题,提取有效信息,包括文字或图表中的隐含信息,果断排除无关信息,并根据题目设问的角度,采用合适的语言准确地表达。

考试中由于学生审题不清,造成错答、少答、多答失分的现象屡见不鲜。

[典例1] (2016·全国卷Ⅲ,T30)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饥饿条件下,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

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

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据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分指导]

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

(1)高 在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在进食后则相反

(2)避免因酮体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内环境pH下降

错答

分析

考生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概念混淆,虽然容易区分,但可能因审题不清、紧张等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从而失分

备考

提示

养成无论练习还是考试都要审题划关键词的习惯,并牢记简单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平时训练中仔细琢磨关键信息与答案的联系,甚至推测命题者的意图,形成准确的答题思路

失分点

(二) 因“文字表达不规范”而丢分

在近年生物卷中,能否利用专业术语或恰当形式,对所提供的生物学事实进行简要地描述或解释是能力测试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很多考生对生物学里的专业术语掌握不熟练,表达不规范。

[典例2] (2018·全国卷Ⅱ,T29节选)为研究垂体对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某同学用垂体切除法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用幼龄大鼠为材料,以体重变化作为生长发育的检测指标。

(注:

A组手术但不切除垂体,B组切除垂体)

(2)实验结果与分析

B组大鼠生长发育的状况不如A组,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B组的处理使大鼠缺失了来源于垂体的____________激素和____________激素。

[典例3] (2016·全国卷Ⅰ,T31节选)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

回答下列问题: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和记忆细胞。

[满分指导]

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

典例2:

生长 促甲状腺

典例3:

抗原 浆细胞 

错答

分析

典例2由于对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理解不到位,错把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写成“分泌甲状腺激素”;典例3由于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概念和过程混淆,导致对效应T细胞与浆细胞两种免疫细胞辨别不清

备考

提示

考生考前要强化对生物学专业术语的记忆和运用,答题时力求表达规范,简单明了,每词每句都答到采分点上。

另外,生物部分主观题的答案一般都有弹性,每个阅卷老师都有几分的拍板权。

要想拿到这几分,考生一要保证字迹清楚、卷面整洁;二是能答则答,不能答也要答上几点(如果主观试题多,加起来就可能有好几分)

[课堂强化训练]                             

1.小白鼠是研究动物生命活动的常用实验对象。

电刺激小白鼠会使之产生逃避反应。

请回答下列与该实验有关的问题:

(1)小白鼠在遭受电刺激后迅速逃向安全区,该逃避反应主要通过________调节完成,在小白鼠逃避反应中,相关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神经冲动是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导的。

(2)在逃避过程中小白鼠体内明显增加的激素有肾上腺素和______________,两者都可以通过________的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

寒冷时,两者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理作用;饥饿时,前者又与______________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

(3)研究发现小白鼠在连续遭受多次电刺激后,其反应强度随电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

已知其关键因素在于突触的信号传递,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与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量有关。

据此判断,上述小白鼠反应减弱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次电刺激使小白鼠大脑皮层下某个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表现为日排尿量明显增多,饮水剧增,推测可能是脑内__________区域受损,引起抗利尿激素缺乏所致。

解析:

(1)小白鼠在遭受电刺激后,通过神经调节迅速逃向安全区,其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也是单向传导的。

(2)小白鼠在遭受电刺激后迅速逃避过程中,体内的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明显增加,两者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

寒冷时,两者都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饥饿时肾上腺素可以与胰高血糖素发挥协同作用,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

(3)由于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与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量有关,所以当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减少时,小白鼠反应强度会随电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

(4)调节水盐平衡的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经垂体释放。

小白鼠表现出日排尿量明显增多,饮水剧增,推测可能是脑内下丘脑或垂体区域受损,引起抗利尿激素缺乏所致。

答案:

(1)神经 单向 

(2)甲状腺激素 体液 促进代谢,增加产热 胰高血糖素 (3)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减少 (4)下丘脑或垂体

2.(2018·镇江模拟)图甲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图乙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刺激X→下丘脑→胰岛A细胞→分泌激素”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图甲中的靶细胞主要是_____________,如果靶细胞膜上的相关受体被自身免疫系统破坏,则血糖浓度会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正常数值,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该疾病属于____________。

(2)如果小鼠的下丘脑被破坏,据图甲可知,小鼠的血糖调节能力会不会完全丧失?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信息分子a、b、c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图甲中“刺激X→下丘脑→胰岛A细胞→分泌激素”属于神经调节。

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进而升高血糖,故图中的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

如果靶细胞膜上的相关受体被自身免疫系统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