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榧的适应性及其栽培技术.docx
《香榧的适应性及其栽培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榧的适应性及其栽培技术.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香榧的适应性及其栽培技术
香榧的适应性及其栽培技术
香榧Torreyagrandis系裸子植物红豆杉科,榧属常绿乔木,系第三纪孑遗植物,为我国特有的珍稀干果树种。
香榧是果用、油用、药用、材用、绿化和观赏等多用途的优良经济树种,具有寿命长、病虫害少、市场紧俏,价格坚挺等特点,因而栽培收益远较其他干果为高。
多年来销售价格都在100元/kg上下,而且出口潜力大。
发展香榧生产是一条当代得益,造福子孙的致富之路。
香榧在我国栽培已有1300多年,但在香榧的生产中,栽培成活率和存活率低是长期以来香榧无法实现大规模发展的根本原因,造林的困难已经成为香榧产业发展的“瓶颈”。
了解香榧的适应性,掌握其栽培技术,对积极推动和合理开发这个优良物种,实现香榧的产业化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香榧的适应性
香榧为雌雄异株,浅根系,半阴性,常绿大乔木,寿命长逾千年。
幼苗抗逆性差,须温暖湿润荫蔽环境,成年树抗逆性强。
结果期晚,盛果期则长达数百年;风媒花;在花期需较多的光照。
榧树每年3—5月抽梢发芽,日均温1O℃左右混合芽萌动,结果枝开始加快生长,2O℃以上营养枝加快生长。
雌雄花一般在4月中下旬发育成熟,进入开花授粉期需均温25℃以上,从3月1日起至开花约需≥1O℃活动积温290℃左右,因而年际间芽萌动、开花迟早不同,也有显著的地域差异。
一般海拔每升高100m,开花期推迟2~3天。
雌花授粉后形成的果实原胚至翌年4月除内部经历受精等生理变化外,其形态少变,5月才形体膨大,内含物增加,到8月底9月上旬成熟,因而一代果实从外形膨大需4个月,积温3100℃,花芽分化至成熟则需跨3年,历时29个月,积温136OO~14000℃,从开花授粉起需17个月,积温82OO~8600℃。
所以,每年5—9月雌树上总是两代果实同挂枝头,还有新一代果实的花原基在分化发育。
这种特殊的开花习性与生态要求使香榧的产量和质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更为密切和复杂。
香榧野生性状较强,多分布于山区,性喜在海拔200~800m,温暖、湿润、荫蔽、日照少、直射光不强的峰岭连绵、山谷纵横、溪流迂回交错的具典型亚热带山区阴湿气候特征的生态环境。
香榧主产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水热同步,季风显著。
年平均气温14~1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6℃,极端最低气温一l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29℃,极端最高气温43.2℃,无霜期207~240天,年降雨量11O0~1700mm。
香榧对土壤适应性较强,pH值4.5~8.3,并能忍耐干旱瘠薄土壤。
无论是黏土、沙土、石砾土,还是岩石裸露的石缝里都能扎根生长;而土层深厚、肥沃、湿润、通透性好的微酸性到中性的沙质壤土上更能发挥其速生丰产性状。
香榧喜微风,忌大风。
风速在i0m/s左右对风媒传粉、增强蒸腾作用和调节空气温湿度等都有好处。
由于香榧生态适应性狭窄,因此,香榧仅分布于我国北纬27。
~32。
的亚热带丘陵山区,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湖南等省,如浙江绍兴、嵊州、诸暨、东阳、临安,安徽宣城、宁固、休宁,湖南宁乡、桃江、大庸、新宁及福建崇安等地。
商品榧主产于浙江会稽山一带,其产量占全国的9O%以上。
2香榧的栽培技术
2.1培育壮苗
2.1.1实生苗繁育:
于9月上旬果实假种皮由青绿转成黄绿即可采收,去除假种皮,种子进行层积沙藏,保持适中的干湿度。
沙藏种子l1月下旬开始陆续发芽,至翌年3月底发芽率高的达9O以上,当胚根长0.5~1.5cm时即可播种。
播种株行距15cruX30cm,种子横放,胚根向下,浅覆土(厚度约为种子横径的3倍),以柴草覆盖,保持床面疏松湿润。
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土。
苗期不耐强光高温,须及时遮阴,阴棚高l_8m,透光率4O~5O;盛夏视干旱情况每隔lO~l5天浇透水一次;除草要及时,第1年尽量用手拔除,第2年可浅中耕除草;适量施肥,以稀粪水和0.1尿素液较安全;害虫主要是地老虎,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出苗后进行诱杀防治;霉雨季易发根腐病,须拔除病苗烧毁,然后松土,用1硫酸亚铁溶液喷洒,可控制病害蔓延。
1年生苗高达15~25cm,2年生苗高3O~35cm时即可供嫁接砧木用。
2.1.2嫁接苗繁育:
从优良、健壮、丰产、稳产的30~50年生的树冠中上部采取接穗。
嫁接2年生小砧木的接穗用1年生枝;嫁接大砧木的接穗,应采用粗壮、充实、顶芽健全、有3个分枝的2年生枝。
嫁接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树液已经萌动而幼芽尚未萌发时进行。
嫁接方法:
小砧木采用切接、劈接,大砧木采用插皮接。
嫁接后再培育两年,苗高达50cm左右时即可定植造林。
2.2定植造林
香榧为耐阴性较强的树种,选择海拔200~800m,pH值5~6.5的深厚疏松的沙壤土或石灰质风化土,排水良好,四面环山,微风,半阴半阳的平缓坡地上种植。
不宜种植在排水不良、重黏土、干旱、瘠薄的地方。
香榧可在“四旁”(宅旁、院旁、沟旁、路旁)小面积栽植或在茶园中套种,成片栽植应科学规划建园。
坡度较大的山地可块状整地,挖大穴60cm×60cm×50cm。
株行距一般4m×5m,每667m栽3O株左右。
秋末冬初和早春均可造林,避开隆冬,以土壤不发生冻害、叶芽尚未萌动为宜;注意天气变化,不要在强冷空气或倒春寒来临时栽种。
如受冻害则应在冻害后气温回暖时,立即剪除受冻枝叶,并同时喷施5O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50倍液。
选择两年生实生苗造林,成活后1~2年再嫁接良种香榧或直接用嫁接大苗造林。
香榧根系木质部很细而根肉很厚,很容易失水造成横向开裂,影响造林成活率,所以,香榧苗应随起随栽,长途运输务必做好枝、叶、根的保湿工作。
定植穴内预先施腐熟厩肥3O~5O+3O克百威颗粒剂50g,上覆一层土。
栽植时下紧上松,宜浅不宜深,栽后浇一次定根水,再在幼苗基部培土呈馒头状。
同时,在上风口处配置3~5授粉雄株。
定植后要立竹竿支撑苗木,并结合浇水施入5O敌克松1250倍液,以消毒土壤。
2.3幼树抚育管理
栽后第一年重点是做好夏天高温天气的抗旱保苗。
香榧树易遭日灼危害,需采用新鲜杂草、松枝、竹叶、竹编筐或遮阴棚适时遮阴。
一般3月底或4月初进行,宜早不宜迟。
有条件的地方应采用遮阴棚,以减轻病虫害发生,提高成活率;无条件的地方应在7月至翌年2月,在树冠投影下覆盖稿秆或杂草等,以减少蒸发,降低土温,促使根系正常生长。
冬季覆盖起到保温作用,厚度一般1O~15cm。
但在伏旱期后覆盖,严冬后应立即将覆盖物埋人土中,以避免覆盖物霉烂引起立枯病。
幼树每年松土除草3~4次。
除冬季施用有机肥外,其他季节追施尿素3~4次,薄肥勤施,不施重肥。
香榧生长缓慢,幼龄期宜适当套种豆类作物,既可为幼龄树提供庇荫环境,改善土质,又能以短养长,增加近期收入。
2.4成年树管理
成年榧树管理,重点是保花保果,提高着果率。
2.4.1土肥管理:
增强树势,促进花芽分化,增加结果母枝数量。
每年1—2月,深翻土壤,改善土壤通气条件,清除枯枝、落叶并埋人士中;7—8月浅耕一次,并割取杂草、嫩柴覆盖榧树根际,以降温保湿,提高抗旱能力。
坡度较大的林地,可砌筑土坎培土,增加土壤养分。
每年施肥2~3次,施肥时做到土、肥拌匀,施于根系周围,不伤根,不集中施肥。
施肥后用土覆盖,以防流失。
第一次结合土壤深翻,每株施土杂肥100~200kg或饼肥5kg;第二次在5月上中旬,施适量的磷、钾为主的保果肥,促使种实充分发育,减少生理落果;第三次在香榧采收后,为了促使翌年花芽形成和幼果发育,加快恢复树势,施以氮肥为主的速效肥,争取翌年丰产。
2.4.2整形修剪:
要求树冠低矮,以减少风害,便于管理和采果。
用大砧木嫁接的植株可采用多干圆头形。
应用两年生砧木嫁接的植株可采用多主干自然圆头形,树冠高度控制在4~5m左右。
只疏剪部分过密枝、枯枝和病虫枝,不必精细修剪。
2.4.3加强雄树管理:
松土、除草、施肥等抚育措施,促使其生长旺盛,多开雄花。
雄树不足或分布不均的地方,可在上风口位置增加配置授粉雄树,雌雄比例100:
5;也可以用高接技术在雌株的直立骨干枝上高接雄性接穗,一般5年即可开花授粉,逐步达到满足自然授粉所需的雄株数量。
雄株接穗宜在中花形雄株中选择花蕾大、花期长的优株,在树冠外围中上部选取发育健壮、有主侧三权枝的带1年生的2年生枝做接穗,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插皮接。
在雄花不足或灾害性天气影响自然授粉时,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
具体操作时分为采蕾、摊放、收集、撒粉等四个步骤。
雄株群体的花期2O天左右,而单株1~2天就进入盛花期,因此,采蕾的时间性很强,应事前摸清情况。
把采集到的花蕾在白纸上均匀摊开,放于室内通风避光处1~2天,花粉基本释放,选择晴天微风的天气将花粉盛入授粉器内,固定在长竹竿上,在榧林内摇动竹竿,均匀地进行撤粉,以提高雌花的受精率。
2.4.4保果措施:
香榧的过度落花落果是造成香榧长期低产的主要原因。
香榧落花落果有两个时期,一是发生在幼果发育膨大的前期(开花后的当年梅雨季),二是发生在果实膨大发育的中后期(翌年梅雨季)。
对落花落果严重的香榧树适时适量喷施爱多收水剂4500~5000倍液,能防止落花落果,增加产量。
用于保果可采用爱多收4000~5000倍液。
第一次3月下旬至4月上旬,作用是促花保果;第二次是5月上旬,主要是保住当年可收获的香榧果;第三次5月下旬。
年喷2~3次。
2.4.5病虫害防治:
成年香榧的虫害主要是白蚁和香榧小卷蛾。
白蚁危害根部和树干,用白蚁专用诱杀包在蚁路上诱杀。
香榧小卷蛾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危害,春季危害新梢,秋季危害叶片,第一代危害期4—5月,第二代6—7月,一般在5月和11月人士化蛹。
防治方法:
春季可结合防治金龟子,在当年生结果枝尚未完全展叶时用1O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秋季防治方法相同。
香榧菌核性根腐病。
发病时以菌丝网住根系,使根系腐烂,俗称“网筋”,一般从6月开始发病,病重时可使整株香榧枯死。
酸性黏重土壤与套种薯类作物时易感染发病。
防治方法:
采用土壤深翻,用生石灰或1O%硫酸铜溶液消毒,改良土壤;停止套种薯类。
2.5采收与后熟处理
香榧一般在“白露”前后成熟,但各产地的香榧所处的立地条件和管理状况不同,导致香榧成熟的时间也不同,所以香榧的采收时间应因地因树而定。
即在香榧假种皮由青绿色转为黄绿色,并有少量香榧的假种皮开裂露出种子时为最佳采收期。
要做到成熟一株采收一株,不成熟不采收。
青绿色的香榧由于未成熟,既影响产量,又极易腐烂变质,影响总体质量。
香榧采收后,要经过两次堆沤后熟。
第一次是采摘后,将榧果铺在阴凉通风的地面上,厚度30cm左右,堆码高的要在中间立柴草木桩或稻草柬通气,时间5~7天,在假种皮呈微紫色(脱核)时,即可剥壳。
剥壳后将毛榧子进行第二次堆放,进行脱涩处理,即生理后熟。
在室内地面上堆高30cm左右,上覆香榧假种皮3cm左右保湿,经过15~3O天,到香榧种衣由紫红色转为紫黑色或深褐色(表明已经完成脱涩)时才可食用。
但以堆放到1O月下旬至11月初为好,选晴天洗净晒干至种仁呈玉石色,即可贮藏或用作加工。
香榧采收和加工技术
1.采收
(1)采收时间香榧是在4~5月开花授粉受精,以幼果越冬,第2年8月下旬或9月上旬果实成熟,方可进行采收。
果实成熟时,假种皮开裂,种子转为黄色,也有少数种子自然落下,如将种壳破碎,见种衣由红转成紫红或赤褐色,即表示已成熟,即可进行采伐。
(2)采收方法采收时,只有人爬上树一颗颗采下,因为当年开花结成的幼果还在树上;有时即使人上树一颗颗的采收,也不方便,最好除去树冠下的杂草,铺以塑料薄膜或草帘等,待果实充分成熟后自行脱落,而后收集。
盛果期的大树,株产种子35kg左右,平均每666.7m2可收700kg的种子。
2.香榧子后熟处理
上树采收时,往往假种皮并未开裂,而是附着在种子上,不易除去;通常采收后,把果实堆在室内的地上(水泥地面);堆高30~50cm,其上覆盖稻草,经7-10天左右,假种皮已开始发黑腐烂,此时可剥去假种皮,再堆放后熟处理7-10天,这时种子壳内的种皮已从紫红色变成深褐色;将香榧在清水中洗净,然后在室外摊干,至重量减少15%时,即为干燥适度。
一般鲜果100kg,可得干净的种子约29kg。
种子晒干后欲暂时贮藏,应放入麻袋或竹篓内,或在通风干燥而无日光直射的室内,这样可贮藏至第2年3~4月
3.椒盐香榧加工
椒盐香榧加工工艺:
清洗曝晒→第1次炒制→浸泡→第2次炒制→包装。
其具体操作要点:
(1)清洗曝晒经过清洗的香榧籽,其外壳不再附粘有假种皮,并经晒场曝晒至原重的85%,即为干燥适度。
(2)第1次炒制预先将5kg米粒大小的沙子倒入铁锅炒热,然后掺混5kg干榧一起炒,并在锅内不断翻炒,约经10分钟,当种子外壳灼手,种仁两端微黄时出锅。
筛去沙子。
(3)浸泡 将经过第1次炒制的榧籽装入布袋内,浸入榧籽重量的5%食盐水中,5~10分钟后,取出滤干。
(4)第2次炒制先将沙子炒热,接着把浸过盐水的榧籽倒入铁锅内再炒,炒到种仁呈米黄色时,取出。
炒时,火要匀,不能太猛,以免外壳炒焦。
每100kg清洗曝晒干的榧籽,最后可得椒盐香榧70kg。
(5)包装待椒盐香榧冷却后,可贮于密封的容器内,以免受潮。
如一经受潮,不但失去香脆特色,而且种衣也很难剥去,吃时感到涩口。
因此,包装要密封防潮。
椒盐香榧的质量标准:
优良椒盐香榧,壳面清洁黄亮,果仁黄色饱满,空坏粒不超过3%,去种衣容易,清香酥脆。
也有不用盐炒,称为淡炒香榧,炒法与上相同,但入锅后一直到炒熟起锅,不必分2次炒。
凡炒熟包装好的香榧,应放在密封的容器中贮藏,以待出售,不可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