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398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广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广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

江苏开放大学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广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所在教学点江苏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大学

起讫日期2015年5月10日---2015年7月20日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国民经济支柱地位越发显著,但作为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可行性研究,它的发展却相对滞后。

由于忽视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导致盲目投资、土地抛荒、商品房积压等诸多工程问题,造成了项目资源的巨大浪费。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决定项目投资与否的依据,通过计算、分析和论证,评价和比较各个方案的优劣,从而保证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可持续性,可以减少投资决策的盲目性,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保障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不断完善。

需要对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宏观和微观分析、理论与实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研究国内可行性研究发展的基础上,运用可行性研究的一般理论,分析了项目的市场条件和技术条件。

关键词:

广场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广场开发的市场分析及影响;

ABSTRACT

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China'seconomy,theconstructionindustrypillarofthenationaleconomystatusismoreandmoreapparent,butthepreparatoryworkfortheprojectasanimportantpartofprojectfeasibilitystudy,itsdevelopmentisrelativelylaggingbehind.Duetotheneglectoftheimportanceofprojectfeasibilitystudy,leadingtoblindinvestment,abandonedland,commercialhousingbacklog,somanyengineeringproblems,resultinginahugewasteoftheresourcesintheproject.Thefeasibilitystudyreportoftheprojectistheprojectinvestmentandbasedonwhetherornot.Bycalculating,analysisanddemonstration,theprosandconsoftheevaluationandcomparisonofvariousschemes,soastoensureprojecttechnicalfeasibility,economicrationalityandsustainability,canreducetheblindnessoftheinvestmentdecision,improvetheeconomicbenefitsoftheconstructionenterprises,securityoftherealestatemarkethealthydevelopmentandcontinuousimprovement.Theresearchobject,usingthemethodofcombinationofqualitativeandquantitativeanalysis,macroandmicroanalysis,theoreticalandpracticalanalysis,onthebasisofthestudyofthefeasibilityresearch,usingfeasibilitystudyofthegeneraltheory,analysistheprojectmarketconditionsandtechnicalconditionsisneeded.

 

Keywords:

Thenecessityandfeasibilityanalysisofthedevelopmentofthesquare;themarketanalysisandtheinfluenceofthesquaredevelopment;

 

目录

第一篇工程概况……………………………………………………5

1.1项目简介…………………………………………………………5

1.2项目编制依据…………………………………………………………5

1.3项目编制原则…………………………………………………………5

1.4项目编制范围…………………………………………………………5

1.5项目编制背景…………………………………………………………6

第二篇设计成果……………………………………………………7

2.1广场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7

2.1.1项目由来……………………………………………………………7

2.1.2广场开发的必要性……………………………………………………8

2.1.3广场开发的可行性……………………………………………………8

2.2广场开发的市场分析…………………………………………………8

2.2.1广场开发市场分析……………………………………………………8

2.3广场开发建设原则与方案……………………………………………9

2.3.1广场开发建设原则……………………………………………………9

2.3.2广场开发建设方案……………………………………………………9

2.4社会评价……………………………………………………………10

2.4.1项目对社会影响的分析……………………………………………10

2.4.2社会风险分析………………………………………………………10

2.5环境影响及评价………………………………………………………11

2.5.1编制依据及原则……………………………………………………11

2.5.2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12

2.6环境保护措施…………………………………………………………12

2.6.1建设期环境保护措施……………………………………………12

2.6.2运营期环境保护的措施……………………………………………13

结束语………………………………………………………………14

致谢…………………………………………………………………15

参考文献……………………………………………………………16

附录…………………………………………………………………17

 

广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

第一篇工程概况

1.1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

广场建设项目

申报单位:

项目地点:

项目性质:

新建

1.2项目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和规定。

1.3项目编制原则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节约投资;

(2)合理确定项目将设方案和规模;

(3)从实际情况出发,力求近期与远期发展相结合;

(4)合理安排发展用地,保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5)根据建设内容和规模,合理确定建设期

1.4项目编制范围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范围包括:

(1)项目将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环境保护;

(3)建设方案

(4)节能分析

(5)工程进度设想

(6)工程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

(7)社会效益评价

(8)项目可行性的结论性意见

1.5项目编制背景

茁壮强健的体魄、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是中华民族持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直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信心百倍、豪情满怀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在北京奥运会上,我英雄健儿奋勇争先,大显身手,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显示了我国人民敢于创造、志在一方的豪迈气概!

这是在党和国家“全民健身运动”的体育方针指引下取得的伟大胜利。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群众体育的蓬勃开展、全民体质的整体增强将成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

因此,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将比以往表现出更为强劲的态势,前景令人鼓舞。

党和国家发展目标、全面推行全民健身运动的体育方针和政策,无疑是群众性体育活动设施建设项目的时代背景。

 

第二篇设计成果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2.1.1广场开发的必要性

1:

项目的实施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需要。

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总产值、国民平均收入等基本指标是国家发展的前提指标。

广场事业的发展,基础在于经济。

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社会需要,是广场事业发展的物质和社会基础。

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从根本上决定着广场运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决定着广场事业内部的结构和比例。

近年来,城市建设不断扩大,重心已逐步向城南转移,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完善城区各项功能,广场建设以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2:

项目的实施,是建设和谐的需要。

广场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广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

体育运动的开展和一些文化精神的培育,对于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和作用。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广场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群众体育的发展,能够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竞技体育的发展,能够培育中华体育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广场项目建成后,将为群众健身提供一个功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舒适的锻炼场所,将进一步增强人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在新的群众体育活动中心的推动下,必定会汇集城市社会精英,一批又一批体育爱好者和竞技者不断地涌入体育活动中心,实现他们交流、提高,锻炼、训练、比赛,发展群众体育运动和竞技体育运动,创建更加和谐的社会。

3:

项目的实施,是提升城市品位、实现新的城市规划目标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面貌更是日新月异。

然而,由于历史与经济较为落后的原因,许多城市总体规划一度滞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欠缺,居民的居住环境与生活质量较差,城市发展现状与城市区域地位和发展目标不相称,制约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以前城区的建设主要集中在老城区的改造,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现有城区急需向南拓展,原有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广场体育设施,已不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城市建设缺乏有品位的标志性建筑。

对此,新建一个富有时代气息和人文精神特征的体育活动中心,必将成为城市建设的形象工程、重要标志及发展的里程碑。

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实现新的城市规划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2广场开发的可行性

1:

编制范围

(1)调查了解项目区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论证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所具备的建设条件。

(2)确定项目选址用地与总平面规划。

(3)通过调查和测算分析,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工程技术初步方案。

(4)估算项目总投资,提出资金来源与筹措方案,拟定投资计划和实施进度安排建议。

(5)进行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

(6)从技术、生态环境各方面对项目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对项目可行性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

2:

项目建设基本条件

(1)政策及社会经济环境为建设该项目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根据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定额指标要求,城区管辖人口53.7万人,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本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障。

因此,无论从人口数量、经济环境,还是国家对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都具备了很好的条件,本项目建设势在必然。

(2)项目建设地周边环境优越

该项目建设地点地理环境质量较好,交通组织便捷,场外水电管线等基本铺设到位,四周无任何污染源,符合工程建设条件要求。

(3)项目建设用地已经确定

本项目建设用地已经明确,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2广场开发的市场分析和需求

2.2.1广场开发市场分析

1: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于2003年9月5日通过省级评审。

该规划将城市功能定位于南方重要交通枢纽、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型工业基地、中南地区重要的商贸和现代物流中心。

在市域城镇发展规划中,分别从经济区划分、行政区划调整、基础设施规划、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规划等11个方面做出详细规划。

到2005年,实现对现有城镇体系格局的初步调整;到2010年,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初步形成网络状结构。

2020年,形成完整的市域城镇体系。

2005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2%,2010年达到50%,2020年达到60%。

2:

项目所在地城市化进程规划情况

本项目选址所在地的XX区,将形成以长江路为主轴的两翼枝状发展结构;建设向阳路、新星路、东环北路和北环路,并加强片区的次干路、支路网建设;在向阳广场即长江路两厢,按城市次中心规模形成组团中心,增强综合服务,该地区为中高等强度开发。

2.3广场开发建设原则与方案

2.3.1广场开发建设原则

1:

符合当地的发展规划,规划和实施相适宜,有利于长远发展,合理布置。

2:

广场的建设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力求体现功能上的科学性,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本利用建设地点的自然地形,从而使项目建设在节能节地、环境保护上合理规范,经济合行。

-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居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

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广场应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

3:

广场的建设应具有地方特色

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

首先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

广场建设应承继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

4:

广场的建设应符合总体性原则

广场作为当地的公共空间,从属于当地城市(圩镇)的空间,因而要对它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这就要求从整体考虑它在城市(圩镇)空间序列上所起的作用,注重与当地居住环境的协调,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其选址和规模等问题。

再者,市政广场的整体性原则还应追求广场与广场之间的协调,无论是不同功能广场之间的复合,还是整体广场各个空间之间的复合,都应本着整体的原则进行设计,而不是单纯的分割。

5:

设计配套设施,为广场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

2.3.2广场开发建设方案

1:

设计宗旨:

形成以植物景观为主的生态绿地。

2:

放线设计:

放线主要采用尺寸标注与方格网放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放线。

方格网放线以规划红线的角点为坐标原点,以红线外界为正方向进行定位。

图中小方格网为施工放线方格网,每单位方格代表实际尺寸2.0米*2.0米。

3:

照明设计采用庭院灯。

4:

给水设计采用水龙头。

5:

铺装设计:

铺装材料采用青砖和卵石两种。

6:

竖向设计:

设计以人行道上的标高为假定参照标高±0.00。

地面设计标高控制点为铺装面标高,基层标高相应换算。

规划绿地内造自然坡,中间略高,形成一定的排水坡度,排向绿地两侧。

7:

种植设计:

形成以小叶榕为主调树种,以垂丝海棠为基调树种,乔、灌、草结合的复合层次植物景观。

2.4社会经济效益

2.4.1项目对社会影响的分析

1:

本项目是服务于社会和人民,服务于经济建设,于国于民都具有十分重大意义的公益性很强的公共建设项目。

本项目的建设,将使高坪区拥有一个正规化的县级城乡综合全民健身中心,从而更好的利用综合全民健身中心,为高坪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对促进高坪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2:

本项目的建设,将更有利于践行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在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3:

本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高坪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4:

本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高坪经济发展,全面实现高坪区“十一五”规划。

构建群众性体育服务体系,要坚持政府支持与社会兴办相结合。

政府重点支持公益性广场设施建设,群众性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以社会兴办为主,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兴办面向大众的经营实体,积极引导群众的消费,大力培育体育市场,加强规范管理,逐步形成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2.4.2社会风险分析

实施项目建设可能遇到的社会风险,一般情况下来自移民安置、环境污染、损害弱势群体利益、与当地宗教、民族习惯不相容等方面。

本项目不存在上述四个方面的社会风险,其理由是:

1:

本项目建设用地15亩,其用地是由高坪区人民政府批准,由高坪区国土资源局划拨给高坪区城乡综合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使用的。

将由高坪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统征、统拆,然后净地交付业主单位使用。

对业主单位来说不存在房屋拆迁和移民安置问题,不会出现移民安置方面的社会风险。

2:

本项目是城乡综合全民健身中心建设项目,建成以后不存在物质产品产出。

其任务主要是为城市市民健身锻炼提供服务的,不存在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项目建设期间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只要做到了文明施工,规范施工,项目在建设期间也不会造成对环境严重污染问题,更不可能出现因环境影响所致的社会风险发生。

3:

本项目的建设不仅不会造成对弱势群体的伤害,反而是一个有利于弱势群体利益的项目。

其原因一是本项目建成后弱势群体和其它人群更加可从本项目受益;二是本项目建设期间,还可以为他们提供精神文明的需求。

因此,建设本项目,不会造成与弱势群体之间的对立情绪,更不会因此引发社会风险。

4:

本项目所在地高坪区虽属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但项目的建设内容与任何民族和宗教均不存在与民族习惯、宗教教义和习俗不相容的问题。

因此,不会引起民族矛盾和与宗教教义和习俗不相容的社会风险发生。

综上所述,本项目不存在社会风险。

2.5环境影响评价

2.5.1编制依据及原则

1:

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防治法》;

(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4):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5):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一类标准;

(7):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2002);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9):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J121-88);

(10):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方法》86国环字第003号。

2:

编制原则

(1):

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功能规划的要求;

(2):

坚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的要求;

(3):

坚持“三同时”原则,即环境治理设施应与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4):

力求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研究环境保护治理措施时,应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角度分析论证,力求环境保护治理方案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

(5):

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对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尽量提出回水处理和再利用方案。

2.5.2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

项目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

(1)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场地开挖、余土装运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设扬尘以及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污染物包括TSP、NO2、CO;

(2)噪声,主要是由推土机、装载机、搅拌机、挖掘机、电锯等施工机械产生,特别是夜间施工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强烈的噪声污染,噪声级别一般为70~100dB(A);

(3)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来自施工过程中弃、余土,废弃砖石,混凝土碎块及其它建筑废弃物,还包括一部分生活垃圾;

(4)污水,主要是施工用水排放和施工机械产生的含油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污染物包括BOD5、油类等。

2.6环境保护措施

2.6.1建设期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扬尘。

土石方开挖,必然破坏相应的地表植被,为减少扬尘污染,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首先控制尘源,施工中尽量减少地表裸露,爱护植被,及时修复因施工损坏的地表植被保护环境,

(2)干燥时节应当对项目施工场地和材料运输道路配备洒水设施,使作业表面有一定的湿度以减少粉尘飞扬;总体布置时尽量考虑施工过程中填方和挖方的平衡,以减少土方的工程量和运输量;搅拌设备应加装二级除尘装置并设置在远离居住区的地方;对进出车辆限速行驶,并及时清扫路面,防止二次扬尘。

(3)施工场地应设置沉淀池处理所排污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隔油沉淀后排放;

(4)尽量使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避免或少用噪声大的设备,尤其应避免噪声大的工程在夜间施工;

(5)尽量缩短施工工期,施工机械运转、车辆进出以及强光照明等尽量避免在22:

00点以后到6:

00点以前进行;

(6)倡导文明施工,及时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对环境有危害的问题。

2.6.2运营期环境保护的措施

1:

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

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

②《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2002)Ⅱ类水质量标准;

③《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一级标准。

2:

运营期环境保护的措施

(1)水资源保护措施

主要措施为防治水体的富营养化。

对于广场内产生的污水采用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装置或简易污水处理流程。

(2)噪声与振动防治措施

a.各专业设备选用低噪声型,设备基础采用隔振处理,管道与设备接口处采用柔性接口。

根据需要安装消声设备,达到国家或当地有关标准要求。

b.加强交通管理,禁止噪声超标车辆在广场行驶,进入广场的机动车必须禁鸣喇叭,并且要划定行驶路线,不得驶入噪声敏感区域。

(3)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

a.为防止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建议对垃圾采取分类收集的方法,即:

I、有毒有害垃圾(废电池等);II、可降解类垃圾(剩饭、菜叶等);III、难降解垃圾(塑料、木、石等)。

各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分类收集,分别进行处理、处置。

b.广场道路两侧等人流较大的活动场所应配备新颖的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个性化垃圾桶。

垃圾桶按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种类型设计。

c.不得让固体废弃物直接进入水体污染环境,从而带来更大危害。

3:

资源保护措施

严禁乱砍滥伐林木,毁坏苗圃,施工和营运期充分做好安全保护措施。

4:

水土保持

项目建设过程中,道路和基础的开挖及弃石堆置都将改变原地形地貌,减少地表植被,破坏生态环境。

应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及植被措施对裸露面、坡面等进行绿化,恢复土地功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土流失。

5:

环境监测

配合环保局等部门对环境进行监测,并制定相关措施,确保对环境的破坏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