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故事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313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学故事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佛学故事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佛学故事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佛学故事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佛学故事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佛学故事集.docx

《佛学故事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学故事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佛学故事集.docx

佛学故事集

佛学故事集(第一、二、五集)

(一)集

一、佛说:

「人人都可以成佛。

佛陀指导世人:

只要舍恶行善,思想纯洁,就可以成佛。

遵守佛的教训的人,是幸福的,快乐的。

我们都是未来的佛,大家努力吧。

二、学佛的人,信奉佛教,心地善良,行为端正。

一面学佛,一面救助世人。

这类人就是菩萨。

我们发愿学佛,先做一个自利、利人的小菩萨。

三、一天,佛陀来了。

他很和蔼,孩子们都喜欢他,争著和他谈话。

    佛陀的相貌很好,全身放大光明。

    波迦加很羡慕,他问:

「我要怎样做才可以像你那样呢?

    佛陀告诉他:

「信佛教,不做恶事,心地好,就可以成佛。

    波迦加满心欢喜,跟随佛陀学习。

四、

    佛陀的弟子有两种:

出家的是僧人,在家的是居士。

    僧人离开家庭,住到佛寺,学习佛教的道理,过著严肃的生活。

    居士皈依三宝,遵守佛的教训。

    僧人和居士都有弘扬佛教的责任。

五、

    佛说:

□很孝顺,爸爸、妈妈老了,没有牙齿,不能咀嚼东西,身体瘦弱。

    才想:

「爸妈年纪老大,没有东西吃,怎麽办呢?

    他披上鹿皮,戴上鹿角,扮作鹿儿,天天到山上,躲在鹿群中,榨取鹿乳,

    拿回家给爸妈吃。

六、

    佛说:

一队商人,在沙漠迷途,水又喝完了,他们十分焦急。

    他们动手挖掘地下的泉水,挖了几尺,因为没有信心,便不愿掘下去,只是

    叹气和流泪。

    只有一个孩子,他有信心、有毅力继续下去,结果,沙石搬开後泉水就喷出

    来了。

    大家都觉得很惭愧。

    有信心、有毅力,做甚麽事都会成功。

七、

    在家里:

敬重尊长,孝顺爸妈,爱护兄弟姊妹。

    在学校:

敬爱老师,爱同学,服从指导。

    对邻家,要和睦。

    别人有困难,我们应同情他、帮助他。

    这些都是好行为。

    我们做得到,我们做得好。

八、

    佛陀来人间,讲佛教道理。

    他喜欢讲故事,来教化世人。

    他教我们:

爱一切人,以至动物。

九、

    佛说:

水池里,住著一只坏脾气的乌龟。

    天旱了,池水乾涸,乌龟要搬家,两只雁儿用一枝树枝,叫乌龟咬著中间,

    雁儿各执一端,吩咐乌龟不要说话,就动身高飞。

    孩子们看见,觉得很有趣,拍手笑起来。

    乌龟大怒,开口责骂。

    口一张开,就趺下来,碰著石头死去了。

    雁儿叹气说:

「坏脾气多麽不好呵!

十、

    有一个女人,喜欢偷人家的孩子。

    佛陀知道了,就把她的儿子拿走。

    女人回来不见了儿子,伤心大哭。

    佛陀对她说:

「你不见儿子,这样伤心,人家失去孩子,不也是伤心的吗?

    女人觉悟了,以後不再偷人家的孩子。

十一、

      佛说:

      树林失火,火势猛烈一只小鸟幸而逃出。

      但它想起还在树林里的亲族和朋友,心里十分难过。

      於是它飞到河边把羽毛浸湿,然後飞回树林里,拍动翅膀,洒下水滴。

      这样一来一往,十分费力,但是小鸟仍然奋力去做。

      天帝很感动,就降下一场大雨,把火扑灭。

十二、

      一天,一位比丘在大堂讲经,大家留心地听,十分安静。

      佛陀从外面来,站在门口,等法会完了,才进入堂内,以免扰乱秩序。

      我们听经、诵经的时後,要留心、安静,不要谈话。

十三、

      佛说:

      孔雀妈妈出外觅食,吩咐小孔雀看家,不要出门。

      小孔雀不理会妈妈的话,偷偷出门,找小朋友去玩。

      它吃树上的果子,跳舞,快乐极了,结果,被猎人用网捉住。

      它才知道错了,大哭起来了。

      谁叫它不听妈妈的话呢!

十四、

      弥多喜欢说别人的闲话,大家都讨厌他,看见他来了,总是避开,或者赶

      他走没有人爱和他在一起。

      弥多觉得很难过。

      佛陀对大众说:

「说人家闲话,是不好的行为,既使人受害,又使自己难

      过,多麽愚笨呀。

十五、

      小村庄,蚁窝在树旁河水涨的,真惊慌抱著卵儿,抱著食物,蚂蚁泪汪汪。

      小孩子,放一块叶,做桥梁,只只来到草地上,平平安安没损伤。

      小蚂蚁、喜洋洋,谢谢孩子好心肠。

十六、

      从前,中国有一个官长,生活奢侈,他的沟渠每天都有白饭流出来。

      隔邻的僧人看见,觉得很可惜,就把白饭淘起,洗净晒乾,收藏起来。

      後来,官长把财产花光,十分贪穷,来到寺院求乞,僧人拿出他从前弃掉

      的白饭,送给他吃,并且告诉他这些白饭的来历。

      官长听了,十分惭愧。

(二)集目录

 01.三 宝

 02.迦  □  罗  卫  国

 03.悉  达  多  降  生

 04.预  言

 05.童  年

 06.救  鸟

 07.入  学

 08.武  术

 09.运  动  会

 10.农  村

 11.出  游

 12.游  四  门  

(一)

 13.游  四  门  

(二)

 14.志  愿

 15.离  家  求  道

 16.奇  怪  的  修  道  者

一、

    佛宝是圣人。

    他的人格、行为、事业都是我们的模范。

    法宝是佛陀的教训,他告诉我们止恶行善,救人救世的方法。

    僧宝是佛弟子的团体组织,他把佛教发扬光大。

    信仰三宝,我们会身心健康。

    快乐和幸福。

二、

    古印度境内,有许多的国家。

    印度中部有一条河流,名叫恒河。

    二千五百多年前,恒河流经的地方,有一个富庶繁盛的国家,名叫迦□罗卫

    国。

    当时的国王是净饭王,他是一个好国王,王后是摩耶夫人,十分贤德美丽。

    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渴望有一个儿子。

三、

    四月初八日的早晨,大地充满一片和祥,摩耶夫人在蓝□尼园散步。

    园□风景美丽,无忧树盛开著花朵。

    摩耶夫人内心充满快乐,她举起左手攀扶树枝,忽然,周围被灵光笼罩著,

    瑰丽庄严,像旭日升起来,王子诞生了。

 

    经上说:

他出生就行七步,一手指地,说: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四、

    王子降生时,有很多端相出现,净饭王十分欢喜,就叫他做「悉达多」,意

    义是吉祥成就。

    国内有一位修道人,名叫阿私陀,他在雪山修道很久,特来朝见太子。

    他预言:

「太子将来会成为贤明能干的国王,若是离家修道的话,便会解脱

    轮回,成为佛陀,救度众生。

五、

    悉达多太子的相貌英俊,性情聪明,待人和蔼有体。

    爸爸很爱他,人民也尊敬他。

    爸爸给他许多儿童恩物,车、马、船、艇等各式各样的玩具都有。

    爸爸又给他建筑了三时宫殿:

寒殿、暖殿和凉殿,让他依著季节进去居住。

    悉达多太子度著幸福快乐的童年。

六、 

    一天,风和日丽,悉达多在花园散步,忽然有一只中箭受伤的鸟儿趺下来。

    鸟儿痛苦的扑动著翅膀。

    悉达多连忙抱起它,用温水洗涤它的伤口,让它躺在舒服的窝里,又用粟粒

    喂它。

    经过多天小心的看护,鸟儿就复原了。

    仁慈的王子把它带返园林,放它回家去。

七、

    悉达多七岁的时後,净饭王请了有学问的老师来教他读书。

    他的课程很多:

有文学、算术、常识等,还学习许多成人学问,像哲学、医

    学和工程学等。

    他聪明好学,常常向老师请教些有意义的问题,所以他的知识丰富,学业进

    步。

    幼年的悉达多已经驰名国内,人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王子。

    他常常得到老师的赞美,爸爸十分高兴。

八、

    悉达多爱好运动,身体强壮。

    净饭王聘请武术专家,指导他学习武术。

    在勤劬园□,悉达多跟他武师忍提婆学习骑马、射箭、举重、角力等。

    十二岁时,他已经成为一位英勇的武士,在每一次竞技会中,他都得到锦标。

    悉达多做了许多勇敢的事情,使得人民仰慕他、崇拜他。

    悉达多帮助爸爸治理国事,公正能干,得到人民爱戴。

九、

    国际运动会开幕了,各国的王子、贵族都来参加比赛。

    在射箭比赛时,悉达多使用祖父传下来的良弓。

    当时会中没有人能够把这把弓拉开,悉达多亳不费力就把它拉开了,还向天

    射了一枝箭,没入虚空。

    悉达多武术出众,得到冠军。

    邻国的善觉大王,很赏识悉达多,就把女儿耶输陀罗嫁给他做妻子。

十、

    天气炎热,太阳高高地晒著。

    田畦上的农夫弯腰曲背的工作著,赤裸的上身流著汗。

    牛拖著沈重的犁耙,它吃力的移动脚步,把坚硬的泥土耙松。

    牛儿喘气悲叫,汗水和眼泪都流下来,但是农夫的鞭子仍然抽打著,催促它

    前进。

    人和牛都困倦极了,但他们为了生活,仍然辛苦地捱下去。

    在被犁过的田畦上,蚯蚓和小虫都逃出来,树上的小鸟儿,纷纷飞下来啄食。

    悉达多看见弱肉强食的景象,心里十分难过,他思索著怎样去解救世间的苦

    难。

十一、

      悉达多关心人民的生活,就亲自到民间探访,受到人民热烈的欢迎。

      有人把香花散在地上,有人向他欢呼致敬,也有人给他合掌祝福。

      孩子们拍手叫喊:

「太子来了!

」悉达多感动极了,一面扬手回报人民,

      一面立下志愿:

「我一定要改善人民生活,让社会太平,人民欢乐。

      因为想了解更多人民生活,他命令车夫驶出东郊。

十二、

      在东门郊外,悉达多看见一个人,头发斑白,满面皱纹,牙齿脱落,扶著

      手杖,颤抖地走著。

      车夫告诉他,那是老人。

      在南门郊外,悉达多看见一个人,四肢瘦削,痛苦呻吟,躺在街上喘气。

      车夫告诉他这是病人,而任何人随时都会生病。

      在西门郊外,他遇到一队出殡行列,死者家人围绕著大哭,十分凄凉。

      车夫告诉他:

死亡是人生最後的结果,任何人都不能避免死亡。

      悉达多太子十分难过,从此他知道有生苦、老苦、死苦、病苦、死苦等,

      而这些是大自然的定律,没有人可以改变的。

      他想:

「我做了国王後,也并不能解救自已和别人的生死苦难啊。

十三、

      北门城郊,风景优美,悉达多坐在大树下面纳凉。

      迎面来了一位修道者,他穿著朴素的衣服,态度庄严,但是神情宽容。

      他说:

            「我是学道者,学习一切善良的行为,不做罪恶的事情。

      悉达多问:

「学道有什麽好处呢?

」。

      「学道成功,可以断除生、老、病、死各种苦恼,得到永恒的快乐和自由。

      悉达多欣喜极了,他来到修道者面前,恭敬的向他行礼,感谢他的指导。

      他说:

「好啊!

学道是最胜的方法。

十四、

      後此,悉达多在王宫里,常常独自个儿到园林深处静坐,日夕思想学道。

      他请求净饭王允许他离家学道。

      净饭王不肯答应。

      「亲爱的爸爸,你能够为我解脱生、老、病、死各种苦吗?

假如不能的话,

      请允许我完成自已的志愿吧。

      悉达多恳求他的父亲说。

      净饭王恐怕悉达多私逃,就派了五百士兵在宫中,日夜防守,又预备七日

      内立悉达多太子做国王。

十五、

      悉达多觉得世间好像一所著火的房子,生活、老苦、病苦、死苦即是大火。

      人在世间,随时都受各种苦侵袭。

      於是他决定离家,出外访寻有学问的人,学习解脱苦的方法。

      在一个晚上,他带了一个仆人,一匹马,悄悄的出城去了。

      临行,他祝一切亲人、又发誓:

「我若不成道,永远不回来。

      从此,他开始苦行的生活。

      那时他是十九岁。

十六、

      苦行林是一座大树林,很多人在那里修道。

      悉达多来到苦行林,看见那些修道者,都学习很奇怪的苦行方法。

      例如:

有的拜太阳、拜水、拜火,有的穿著树业,卧在荆棘上面,有的整

      天不说话等。

      他们以为令自已受苦,死後就可以转生天堂,享受快乐。

      悉达多告诉他们的目的和苦行方法都是错误的,因为转生天堂,不过享受

      一世的快乐,生命还要无尽的轮回呢。

      只有扫清一切贪心、嗔恨、愚痴的心理,生命不再轮回的时後,才是最安

      乐。

解脱生死轮回,是佛教的中心思想。

第(五)集目录

 01.学  佛

 02.佛  陀  耕  耘

 03.婆  罗  门  的  祭  祀

 04.佛  陀  穿  针

 05.八  正  道

 06.佛  陀  常  说  的  伤  语

 07.拜  火  教  徒  的  皈  依

 08.清  洁  妇  人

 09.无  争  的  修  道  者

 10.好  行  为

 11.富  翁  的  儿  子

 12.礼  拜  六  方

 13.信  心

 14.模  范  的  弘  法  者

 15.严  禁  神  通

 16.佛  弟  子

一、

    佛陀未成道前,只是像我们一般的平凡,有烦恼、也有罪业。

    自从他立志学佛,生生世世修行菩萨道,在自利方面守戒律,改善宿世的罪

    恶行为,成为良好、纯洁的生命。

    在利他方面,爱人如已,仁慈及物,永恒地利益众生。

    他自利、利他,积聚无量功德,引致无量福报。

    於是:

他具备大慈悲、大智慧、大能力;他的一切,在天上人间,没有谁可

    以比美。

他知道每个人都可以和他一样。

    他来人间,就是把他的经验告诉世人。

    令人得到信心、安慰、希望和凭藉。

    在人间,尽管有悲伤、烦恼,但是,不要失望,不要颓丧,只要奉持佛法,

    舍恶行善,信仰佛陀,学习佛陀,人生会有优异的改变,渐渐达到和佛一样

    的境界,一样的成功。

二、

    秋天,来稻成熟,田野一片金黄,农人聚集,庆祝丰收,大地洋溢著一片欢

    乐。

    佛陀来到农庄,许多人都恭敬地供养他。

只有一个生性固执的农人,十分生

    气,他大怒道:

「我们平时勤力耕种,才有今天的收获,你为什麽不学我们

    呢?

    「长者啊!

我也是耕耘的。

」佛陀和气地回答。

    「你是农夫麽?

你的牛、种子和田地在那里呀?

    「众生的心地就是我的田地,八正道是我的种子,精进是我的犁牛。

」佛陀

    向他解释说:

「我在众生的心地撤下八正道的种子。

我勤力耕耘他们的心地,

    使他们拔除烦恼,得到安乐。

    农人听了,明白过来,立刻忏悔,把上好的奶饭供养佛陀。

    他说道:

「佛陀,请接受我的供养吧!

你已经耕耘我的心田,播下善良的种

    子,我将有幸福的收获。

三、

    婆罗门教的神殿里面灯烛辉煌,十分热闹。

    大梵天王神的塑像庄严地供奉在座上。

    教徒们正忙碌著,一盘盘的猪、鸡鸭等庖牲都抬上来了。

    他们恭恭敬敬地奉献著。

    「你们为什麽要用庖牲做祭品呢?

」佛问。

    「因为用庖牲祭祀,可以得到天神降福,赐我们大量财富,农作丰收,人民

    安乐,命终後还可以投生天堂。

    「不对,用庖牲祭祀是野蛮的行为。

杀生流血,只有做成更大的罪业,罪业

    的行为怎带来福泽呢?

    婆罗门教徒很惭愧,就问:

「那麽,要怎样才可以祈福呢?

    「只有奉行众善,纯洁身心,才昆福德的本源。

」佛陀回答道。

    婆罗门教徒听了,立刻信服,就跪在地上忏悔,以後不用庖牲祭祀了。

四、

    阿那律是一位精进的修道者。

    他专心诵读经文,时常通宵不睡觉。

    因为过度疲劳,所以眼睛瞎了。

    他虽然伤心,却不颓丧,反而更勤奋学习。

    有一天,他的衣服穿了一个洞,便自己动手缝补。

    後来线脱了,他又看不见,十分狼狈。

    佛陀知道阿那律的困难,便来到他的房中,替他取线穿针。

    「是谁替我穿针呢?

」阿那律问。

    「是佛陀为你穿针。

」佛陀一面回答,一面为他缝补破洞。

    阿那律感动得流下泪来。

    「同情别人,帮助别人,是我们应有的责任。

」佛陀教训大家说。

    佛陀以身作则,给大家一个好榜样。

    弟子们知道了,十分感动,都互相勉励,互相帮助,为大众服务。

五、

    佛陀常对大众演讲说「八正道」。

    八正道就是八种合理、正当的事情。

    

(一)正见:

对世上事情,要有正确、真实的看法。

例如:

善行有善报,恶

                行有恶报。

    

(二)正思:

思想要纯洁,不思想一切不良的事情。

例如:

偷盗、杀生、伤

                害他人等。

    (三)正语:

不说谎、不咒骂他人,不挑拨是非。

    (四)正业:

遵守秩序,不作杀生、偷盗等行为。

    (五)正命:

做有益社会的工作,有正当的职业。

    (六)正勤:

努力做善良的行为,不做罪恶、错误的事情。

    (七)正念:

时常思慕佛陀,怀想他的突训。

    (八)正定:

精神集中。

    八正道是学佛的人最重要的戒律,奉行八正道的人,心灵纯洁,行为端正,

    他的前途光明、幸福。

六、

    舍利弗和目犍莲原是婆罗门教徒。

    一天,他们在街上,看见一位比丘尼慢步著,他举止安详,仪态高贵。

    舍利弗很仰慕他,便上前和他谈话。

    他问道:

「尊者,你的样子很有修养,请问你的老师是谁呢?

    那比丘尼说:

「我的老师是释迦牟尼佛,他时常说一百首偈语:

『若法因缘

    生,法亦因缘灭,是生灭因缘,佛大沙门说。

    「这是说:

世间的一切,由因和缘结合而生起,也由因和缘分散而消灭,我

    们有善良的因,配合适当的缘,那麽,自然有好的结果。

    舍利弗和目犍莲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十分欢喜,立刻率领弟子追随佛陀去

    了。

    後来,二人都成为佛陀的大弟子。

七、

    优楼频罗迦叶是一个拜火教的领袖。

    他有一千个多个门徒。

    他们信奉火神,希望命终後投生天堂,享受快乐。

    佛陀想教化迦业,就去探访他。

    当夜佛陀在有毒龙的屋内住宿,经过佛陀多次的感化,迦叶也渐渐信服了。

    有一天,迦叶主持祭祀大典礼,他恐怕众人见了佛陀,就信佛教,灭少自己

    的垮力,所以对佛陀有点顾忌。

    佛陀知道他的心事,那天就回避不出来了。

    祭祀完了,众人散去,佛陀诚恳的教训他:

拜火不是真理,而且他的嫉忌和

    自私,也是学道者不应有的行为。

    迦业听到佛陀的指导,好像在灼热的阳光中得到凉荫,愉快极了,舒畅极了,

    立刻忏悔,皈依信佛。

    他的弟子也全部信奉佛教,追随佛陀到处弘扬佛法。

八、

    舍卫国有一个做清洁工作的妇人,天天打扫街道,十分勤劳。

    她的衣服很肮脏,市民都讨厌她,见到她,总是掩著鼻子走过。

    佛陀叫她来听佛法,鼓励他精进、城内的人不赞成,跑来责问道:

「佛陀啊!

    你常说清洁的话,教人做清净的行为,为什麽要和肮脏的女人谈话呢?

难道你

    不觉得讨厌吗?

    佛陀严肃地望他一眼,回答:

「这妇人保持城市清洁,对社会贡献极大,而且

    她谦卑、勤力,做事负责,为什麽讨厌她呢?

    这时,那妇人洗过澡,换了衣服,容光焕发,出来和大家见面。

    佛陀继续说:

「你们外表虽然清洁,但是骄傲、无礼,心灵污秽。

    要知道:

她外表的肮脏容易洗净,你们内心的肮脏才难於改善呀!

    城内的人知道错了,再也不敢讥笑别人。

九、

    阿那律、跋提、舍□多三人是堂兄弟,感情很好,出家後,大家也在一起修

    道。

    三人相约,共同依照佛陀的方法去做。

    出外受食,最後端身静坐,念佛、念法、念僧。

    以後回来的人照著做,沈默地工作,不骚扰人家。

    他们五天开一次会议,报告入各人修行的心得,讨论问题,解决困难。

    大家利益均等,分工合作,过著宁静、合群、纯洁的生活。

    佛陀来看他们,赞美说:

「你们和平相处,,一心一德,真好极了。

    以後,佛陀就教那些欢喜争执的人,学习阿那律等无争的生活。

十、

    佛法指导我们行善止恶。

    那麽,甚麽是善?

甚麽是恶?

适合社会道德,於人有益的行为,都是合理的、

    善良的;违反社会法则,於人有害的行为,都是错误的、罪恶的。

    简单来说:

善和恶包括如下:

    善:

爱护动物、孝顺父母、诚实、勤力、助人、守秩序、有同情心等。

    恶:

残忍、懒惰、不孝、贪心、暴躁、骄傲等。

    佛说:

「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

」这是说:

小小的善念或者善

    行,会得到好的结果。

    小小的恶意或者恶行,会得到坏结果。

    有善因,前途光明,幸福无量。

    有恶因,前途黑暗,悲苦无穷。

    佛说:

「勿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勿轻小恶,以为无殃,

    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聪明的小朋友(大朋友),取善舍恶吧!

十一、

      佛陀在法华经曾有这样的譬喻:

      有一位富翁,他的儿子在童年就不见了,富翁十分挂念。

      有一天,富翁看到一个乞丐,认得是失去的儿子,正想叫他来相认,但是,

      儿子长年流浪,受人欺负、侮辱惯了,误会富翁欺负他,要送他去官府治

      罪,就逃去了。

      富翁想出妙计,打发人找儿子来工作,让他安於新环境。

      富翁常常在窗口守望他,渐渐擢升他的职位,儿子胜任了,富翁觉得时机

      成熟,就召集亲戚朋友,把秘密公开,儿子知道自己的身分,才敢向爸爸

      相认。

      这个譬喻:

儿子是众生,富翁是佛陀。

      众生长期生死轮回,早已忘却自已的成佛本性,总是作业多端。

      佛陀先知先觉,告诉众生都可以成佛,和他一样。

      他以身作则,用种种善巧的方法,引导众生止恶行善,向上、发愤,以至

      成佛。

      我们要接受他的教训,不要辜负他才好。

十二、

      黎明,佛陀入城。

      途中,看见一个男子,向著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上方礼拜著。

      佛陀问他为甚麽这样做?

      那男子说:

「我叫做善生,每天向六方礼拜,是家族传下来的习惯。

据说

      这样做,会得到幸福。

      「佛陀也有六种礼敬的方法。

」佛陀慈祥地说:

        一、孝顺父母:

做儿女的要孝养、顺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