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7143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

看图讲故事

1.能读懂多幅图组成的漫画故事,能想象故事的结尾,把故事讲清楚、讲完整。

2.能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3.积极参与表演,能在故事情境中交际,做到吐字清晰、语句连贯。

重点

1.按顺序讲清楚图意。

2.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难点

积极参与表演,能在故事情境中交际,做到吐字清晰、语句连贯。

1.读懂漫画故事

借助前5幅漫画及课后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讲清每幅图的意思。

教学时可分步骤训练:

首先,让学生按顺序观察每一幅图,看懂每幅漫画上的内容;再把5幅漫画连起来整体观察,大致了解漫画故事;接着看图猜漫画图片,指导学生根据人物的动作、神态讲讲图上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知道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第三步,练习给每幅图加入对话,如爸爸妈妈之间的对话,爸爸与儿子的对话,妈妈与儿子的对话等,在讲述中做到符合图意、吐字清晰,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可相机补充;第四步,把5幅图连起来,连贯地讲述故事。

2.想象故事结尾

最后一幅图的留白让学生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先请学生想象后来发生了什么故事;再小组内交流想法,让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然后由小组长综合组员的建议,选择一个最有趣的想法在全班交流,集体评价哪个小组的想法最有趣;最后教师出示原图揭晓,并出示漫画题目《一本引人入胜的书》,让学生完整、清楚地讲述故事。

3.实践活动

(1)小组合作表演漫画故事。

教师提示表演时要注意模仿漫画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加入人物的语言。

集体当小评委,从讲清图意、生动精彩、态度大方、语言连贯、吐字清楚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2)推荐阅读漫画《父与子》。

奖励课堂上积极发言和认真聆听的同学,全班一起欣赏《父与子》的漫画。

课件呈现几组漫画,推荐学生阅读这本漫画。

(3)课后语言实践:

给爸爸、妈妈讲漫画故事《一本引人入胜的书》。

1.三个人物的全身像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激趣导入,明确要求。

1.游戏激趣:

(1)谈话:

今天,有个幸福的三口之家,来到我们教室做客,让我们热情地把他们请出来。

(2)游戏:

指名三位学生,分别拿着爸爸、妈妈、儿子的全身像,站在讲台上进行角色扮演。

(3)各用一句话来介绍这一家三口的样子。

2.揭示题目,明确要求。

(1)这个三口之家,发生了许多有趣搞笑的故事。

快来看看今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趣事。

(2)课件出示五幅连环画。

课件出示:

这节课,我们就来对照图画,讲讲这一家三口的故事。

(3)出示课题:

看图讲故事。

(板书)

讲好这一家三口的故事的人,将获得“故事大王”的称号,得到一份神秘礼物;用心地倾听的人,有机会当选为“最佳听众”,也将得到一份神秘礼物。

课件出示:

“故事大王”评选标准:

讲清图意,语言连贯,生动精彩。

“最佳听众”评选标准:

用心倾听,尊重他人,专心思考。

设计意图:

通过出示漫画,引导学生们组织语言讲故事,并出示评选“故事大王”和“最佳听众”。

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为讲故事做好铺垫,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二、寻找联系,看懂图意。

1.指导看图的方法。

(1)按顺序看图,整体看懂5幅图的内容,独立思考:

这5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

要点:

强调按照顺序,看明白整个故事情节,让学生在静思默想中仔细观察,发散思维。

(2)细看每幅图的内容,明确图意,让学生按照顺序看懂每一幅图,说清楚每一幅图上的内容。

2.学会寻找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概括图意。

(1)详细指导第1幅图,课件出示。

①仔细看图,试着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

晚饭的时间。

地点:

家里的餐厅。

人物:

爸爸和妈妈。

情节:

妈妈准备好了晚餐,站在桌子旁,爸爸坐在桌边等待开饭。

饭菜的香气飘得很远。

②还有一个凳子是留给谁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

(图中凳子上有个小问号。

联系后面的图画,猜测应该是儿子没有来吃饭。

)对能联系前后图进行观察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

③爸爸和妈妈之间会说些什么呢?

指导学生说清楚图意,并鼓励学生把情节说生动。

(爸爸伸手指着桌上的菜,说:

“真香,好想吃哦!

”妈妈站在桌子边,伸出一只手,说:

“等一下,儿子呢?

快去叫他来吃饭!

”)

教师小结:

学生将图上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讲清楚了,同时还观察到人物的动作,甚至还想象到他们之间的对话。

老师为最佳优秀者颁发“故事大王”奖,发放礼物。

(课件出示奖状,颁奖词:

观察认真,表达清楚。

(2)联系每幅图的内容,深入理解。

(课件出示图片。

①第2幅图发生了什么?

你看到爸爸和儿子分别在干什么?

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你为什么这样觉得?

(爸爸大步地走向儿子的房间,推开门一看,儿子头发乱蓬蓬的,他正趴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书。

爸爸说:

“儿子,吃饭了,妈妈准备了香喷喷的菜哦!

”)

②第3幅图又发生了什么?

爸爸和儿子分别做了什么?

说了些什么?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及时表扬观察细致、会前后联系进行表达的同学。

(儿子听话地走出了房间,爸爸似乎被书吸引了,他弯着腰开始看书上的内容。

③第4、5幅图,你又看懂了什么?

(儿子乖乖地坐在了餐桌旁,准备吃饭了,爸爸的座位却又空了。

妈妈望着空空的凳子,指着房门,说:

“去叫你爸爸过来,他怎么也不来吃饭了呢?

”)

根据标准评选第一批“最佳听众”,发放礼物,强调聆听的重要性。

(3)抓住变化,再次明确图意。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通过图中爸爸、妈妈、儿子以及饭菜的变化来进一步明确整个故事的内容。

3.5幅图指名5位学生分别来叙述并评价。

(鼓励孩子根据图意,生动幽默地进行讲解,激发学生讲故事的兴趣。

对照要求,全班评价。

设计意图:

看图讲故事首先要仔细观察,看懂图意,不仅能看到图画上“已有”的内容,更要看到画面“背后”的内容,这样,可以使说出来的故事充满灵气和活力。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指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补充画面“背后”的内容,为学生能讲好有趣的故事打好基础,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

三、猜图游戏,巩固图意。

过渡:

了解了每一幅画的内容后,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有趣的游戏,叫“我说你猜”。

1.请5名同学上台抽签,抽取图画序号,并清楚地说出图意,其余同学猜所讲内容对应的是哪幅图,用手势将图的序号表示出来,若是全猜对,对照“最佳听众”要求,发放礼物;说明图意讲到位,对照“故事大王”要求,发放礼物。

2.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解每幅图的内容(讲原文),学生来猜图,听听教师故事讲得和同学们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教师幽默生动的语言示范,加上一定的动作进行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如何讲故事,并尝试模仿。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游戏设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人人参与,积极表达、倾听、应对,使得多种交际能力协同发展。

四、前后串联,练讲故事。

1.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想象他们之间的对话,看懂了每幅图的内容。

下面,学着老师的样子,联系这5幅图的内容,按照顺序把故事连起来讲一讲,看谁讲得绘声绘色,让听故事的人听得清楚明白。

(1)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表扬能加上动作的孩子。

(2)指名学生练讲。

对照标准,进行评价。

特别关注故事的生动性和幽默感。

2.第二轮“故事大王”评比,指生上台讲故事,对照要求,进行评价,发放“故事大王”礼物。

3.第二轮“最佳听众”评比,强调倾听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和进取精神。

通过课堂中比一比、赛一赛的形式,很好地激发了低年级学生练习说话的积极性,不断强化“听”和“说”的要求,让“听”“说”能力得到提升,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1.这个故事还没有结束,结果是怎样的情景?

(1)请同学们当一回画家,在书上的空白处画一画,看谁的结尾最有趣。

(2)让学生拿着自己的画,上台讲一讲,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评价要有针对性、指导性、激励性和幽默性,不管是学生合理推理,还是幽默搞笑,抑或是出乎意料,都要给予一定的肯定。

对于不太合理的想象,要给予指导和建议。

2.用精彩的演讲,来讲述你的故事结尾。

(1)自由练习。

(2)指生上台讲。

3.把前面的故事和你自己的结尾连起来,有顺序地、完整地讲好这个故事。

4.从“听”“说”两个方面进行第三轮“故事大王”和“最佳听众”评比,发放小礼物。

5.课件呈现作品原图,这是《父与子》中的一组漫画《一本引人入胜的书》。

6.大致了解作者、作品和主题。

(课件出示)

(1)进行作者简介和作品介绍:

课件出示:

埃·奥·卜劳恩,德国著名漫画家。

他的艺术生涯十分短暂,作品不多,但成就卓著。

他在《父与子》中所塑造的善良、正直、宽容的艺术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被人们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父与子》充满了人性的温情和幽默,把普通民众的生活通过父子间的漫画表现出来,洋溢着暖暖的人情味。

整本漫画没有一句对话,却通俗易懂,引人发笑。

(2)简单了解作品主题。

爸爸和儿子分别被书所吸引,说明了什么?

(表达出“书比美味的饭菜更加诱人”的主题。

设计意图: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人人都有探求未知的欲望。

对于第6幅图,编者留下了空白。

对于没有看过《父与子》这本漫画的孩子而言,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通过补充留白激发学生想象力,这样的设计富有弹性,有利于开创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猜测故事的结局,出现好多个版本,最后在老师出示的结果中,体验到一种猜想的快乐。

进而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

这是符合人物性格的,也是符合情节安排的,更是漫画最大的特点——幽默。

这种结果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这一环节的教学势必激发孩子极大的热情与探究愿望。

六、小组合作,精彩演绎。

1.这一家三口的有趣故事,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大家想不想来演一演这个有意思的故事?

2.幽默搞笑的故事,要演到观众发笑,但演员自己却不能笑,你能演好这个故事,便能当选最终的“故事大王”。

(1)小组分配角色,一人演爸爸,一人演妈妈,一人演儿子,一人读旁白。

对照角色演好故事,故事的结局,可以演原图,也可以演自己的创作,不做框定。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指名小组上台表演。

(4)全班评价,从讲清图意、生动精彩、态度大方、语言连贯、吐字清楚几个方面进行第四轮“故事大王”和“最佳听众”评比。

发放此环节奖品《父与子》漫画书。

设计意图:

语言的习得,需要调动大量的实践来进行。

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组织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然后参与到语文实践的过程中来。

说要说得清,听要听得明。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学习的目标指向是清晰的,训练的活动面也是铺开的。

通过“故事大王”“最佳听众”的评选,促进生与生之间的互动,调动了学生全员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形成了会说、想说、爱说的积极状态。

尤其是小组间的竞争,有利于群体间的互动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为了集体的荣誉,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将对自己以及他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并积极参与活动,都希望依靠大家的智慧和努力赢得比赛的胜利。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七、总结全课,推荐阅读。

1.作者埃·奥·卜劳恩风趣幽默,画了大约200组漫画,描绘的都是父子之间的生活小事。

虽然都是平常小事,但由于作者擅长捕捉其中的有趣之处,匠心独运地把它画下来,让读者看了忍俊不禁。

欢笑之余,还会使人自然地想到自己和家人之间曾经发生过的趣事。

(课件出示另外几组漫画,学生欣赏。

2.布置作业。

(1)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演一演《一本引人入胜的书》这个漫画故事。

(2)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享受阅读的快乐。

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连环画,讲给同学听。

设计意图:

体现亲子阅读、全民阅读、自主阅读的思想,这能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趣为先,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愿望。

埃·奥·卜劳恩的经典漫画《父与子》深受学生喜爱,正是考虑到学生阅读漫画的兴趣,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唤醒学生对生活的记忆,把静态的画面呈现变成动态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讲故事、猜图片、编故事、评故事把知识信息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引起学习动机;同时多轮“故事大王”“最佳听众”的评选,形式新颖,操作性强,最终达到人人都有话可讲的效果,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愿望。

2.明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教材呈现了两大要求:

一要看懂图意,先了解每幅图的内容,把这些图画的内容连起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再想一想这个故事接下来会怎么样,进行故事续编;二是交际提示,认真听别人讲故事,口语交际一直以“听”“说”能力的发展为纽带,构建了螺旋上升的口语交际体系,指出了本次口语交际“听”和“说”两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听”要注意用心听,别人讲故事时,要先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并把注意力集中到相应的图画上,提高听的质量,同时要注意聆听时的礼貌,懂得尊重他人,不能私下讲话,不做其他动作,注意力集中在说话者身上;“说”要按照顺序,讲清图意,表达清晰,语句连贯,声音响亮,并在此基础上注意讲故事的生动性和幽默性。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表达的能力和习惯,仅仅“有话可讲”还不够,还应让学生知道“怎么讲”。

解决了表达内容的问题,学生口语表达的意愿才得到了提高。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对学生的“听”和“说”都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活动中发展语言交际能力。

说的难度也逐步提升,层层递进,坡度明晰,体现了口语表达的分层目标。

明确了这些要求,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是很有好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