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必修四 哈姆莱特 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7049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6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必修四 哈姆莱特 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四 哈姆莱特 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四 哈姆莱特 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四 哈姆莱特 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学年人教版必修四 哈姆莱特 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必修四 哈姆莱特 学案.docx

《学年人教版必修四 哈姆莱特 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必修四 哈姆莱特 学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必修四 哈姆莱特 学案.docx

学年人教版必修四哈姆莱特学案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学习目标

考点提炼

知识

目标

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以及莎士比亚戏剧的特点

2.掌握文中常见易错字音、字形及成语的含义

分析戏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能力

目标

1.分析剧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2.品味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语言

情感

目标

了解悲剧发生的过程及原因;认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知作者]

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

1564年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

他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途辍学。

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

他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知背景]

《哈姆莱特》取材于古老的丹麦历史传说,关于哈姆莱特复仇的故事最早见于12世纪末丹麦历史学家萨克索的《丹麦史》。

莎士比亚之前,这个故事曾被搬上舞台。

剧本写于1910年。

时值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末年,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都尖锐起来。

农村的圈地运动在加速进行,失地农民四处流浪,城市平民的情况不断恶化。

同时,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力量更加强大,深感专制王朝已成为他们经济发展的障碍,特别是女王把许多重要商品的专卖特权无限制地赏给亲信贵族,更严重地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资产阶级、新贵族同王室之间的暂时联盟在开始瓦解。

1603年詹姆斯一世继位,执行更加反动的内外政策,恢复封建贵族和天主教会的特权,宣扬“君权神授”,宫廷挥霍浪费,官吏贪污成风。

资产阶级、新贵族同王室之间的斗争开始公开化。

政治的腐败和繁重的剥削引起城乡广大人民的不满。

随着对现实认识的加深,莎士比亚深感到现实的发展和人文主义理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悲剧《哈姆莱特》诞生了。

[知常识]

1.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也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

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而作为历史概念的人文主义,则指在欧洲历史和哲学史中主要被用来描述14到16世纪间较中世纪比较先进的思想。

一般来说今天历史学家将这段时间里文化和社会上的变化称为“文艺复兴”,而将教育上的变化运动称为“人文主义”。

2.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简介

《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悲剧作品中最著名的四部。

故事均取自欧洲的历史传说,它们被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哈姆莱特》(略)

《奥赛罗》叙述的是摩尔人贵族奥赛罗由于听信手下旗官伊阿古的谗言,被妒忌冲昏了头脑,掐死了无辜的妻子苔丝狄蒙娜,随后自己也悔恨自杀。

通过这个形象,莎士比亚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中的极端利己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揭露批判。

《李尔王》描写了一个专制独裁的昏君,由于刚愎自用,落了个悲惨的结局。

悲剧的目的同样在于揭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利己主义,批判对于权势、财富的贪欲。

悲剧还反映了当时英国广大农民流离失所的现实。

《麦克白》叙述了野心家麦克白将军从战场上立功凯旋,由于野心的驱使和妻子的怂恿,利用国王邓肯到自己家中做客的机会,弑君自立。

最后,这个血腥的篡位者被邓肯的儿子和贵族麦克德夫打败而死去。

他的妻子也因精神分裂而死。

这出悲剧深刻地揭示出野心对人所起的腐蚀作用,是莎士比亚心理描写的杰作。

 

一、读准字音

1.单音字

(1)枭下(xiāo)  

(2)藩属(fān)  (3)国玺(xǐ)

(4)脚镣(liào)(5)揩干(kāi)(6)山鹬(yù)

(7)吮吸(shǔn)(8)昭告(zhāo)(9)忏悔(chàn)

(10)破绽(zhàn)(11)阿谀(yú)(12)戕害(qiāng)

(13)嗜杀(shì)(14)蟊贼(máo)(15)繁文缛节(rù)

2.多音字

(1)因词而异

①露

     ②鞘

③冠

④刹

⑤堡

⑥宿

(2)一言辨异

⑦尹大拿是抗战胜利后在自己的处(chù)所被处(chǔ)死的。

⑧养好牲畜(chù)是发展畜(xù)牧业的根本。

二、写准字形

1.

2.

3.

4.

5.

6.

三、用准词语

1.词语辨析

(1)沟通·勾通

填一填

由于监管部门和企业缺乏必要的沟通,致使企业内部员工勾通外面不法分子大肆盗取钢材,使企业蒙受重大损失。

辨一辨

“沟通”,是交流的意思,是中性词。

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

“勾通”是勾结、串通的意思。

是贬义词,一般只用于人与人之间。

(2)果然·居然

填一填

王伟说的情况果然属实:

你相信不,居民在一个地方居住了十几年,居然不知道门前马路叫什么名字?

辨一辨

“果然”,①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②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所料相符。

“居然”,副词,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2.成语积累

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

(1)有些同学学习靠死背,而不讲究方法,老师批评他们是不自量力。

(  )

答案:

× “不自量力”指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多指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2)开学典礼组织得很好,很多繁文缛节都安排得天衣无缝,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

(  )

答案:

× “繁文缛节”指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

(3)赛后,中优主帅王波直言,球队的两个丢球都有些莫名其妙。

(  )

答案:

√ “莫名其妙”指没有人能说出其中的奥妙。

(4)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的港澳委员,又是文化世家的子弟,延续文脉,记住乡愁,我当之无愧、责无旁贷。

(  )

答案:

× “当之无愧”指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一点不用感到惭愧。

(5)即使白骨精真的是一个万恶不赦的家伙,我们是不是也能给她一次从良的机会?

(  )

答案:

√ “万恶不赦”指极端恶毒,罪恶多端,不容赦免。

一、了解行文脉络

哈姆莱特

悲剧英雄

二、把握文章主旨

《哈姆莱特》通过丹麦王子哈姆莱特替父报仇的故事,无情地揭露了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专制王朝的罪恶,热情歌颂了哈姆莱特反抗封建暴政的斗争精神,反映了作家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与丑恶现实之间的矛盾。

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在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里,哈姆莱特表现出怎样的个性?

答:

 

 

提示: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哈姆莱特和霍拉旭讲述他如何破坏掉克劳狄斯借刀杀人的阴谋,以及哈姆莱特掉入克劳狄斯设计的比剑圈套,最后敌对双方同归于尽。

前一件事情表现了哈姆莱特敏感、机智,后一件事情表现了他草率、冒失,而总的来看,哈姆莱特做事情没有计划性,他总是被事件推动着走,不能事先做周密的安排和准备。

2.哈姆莱特最终与对手同归于尽,对于这种结局,你认为能否避免?

答:

 

提示:

从课文来看,哈姆莱特的对手克劳狄斯高居王位,老奸巨猾,善于耍阴谋诡计,和他相比,哈姆莱特势单力孤,鲁莽草率,不善于制定周密计划主动进攻敌人。

他答应了“比剑”,就意味着克劳狄斯的阴谋已成功了一大半。

只是在比剑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变数”,如王后喝下毒酒,雷欧提斯也被他用毒剑刺中等,才使他有机会在临死之际用毒剑向克劳狄斯发出致命一击。

所以说,哈姆莱特是很难避免这种厄运的。

3.下面这几个人物对待哈姆莱特的态度是怎样的?

请结合课文,简明阐释。

(1)国王克劳狄斯:

 

(2)王后乔特鲁德:

 

(3)雷欧提斯:

 

提示:

(1)国王克劳狄斯:

阴狠歹毒,老奸巨猾,耍阴谋,迫不及待地要置哈姆莱特于死地。

(2)王后乔特鲁德:

作为母亲,爱子心切,关键时候替儿子饮下了毒酒。

(3)雷欧提斯:

一方面仇恨哈姆莱特,恨他杀死了自己的父亲;一方面又怀有不忍之心,不愿采用阴谋手段杀死哈姆莱特。

4.哈姆莱特的性格及心路历程是怎样的?

答:

 

提示:

性格

心路历程

果敢

比剑中,第一、二回合,雷欧提斯由于一时不能下决心杀死哈姆莱特,因此他出手比较犹豫,被哈姆莱特占了上风。

机智

克劳狄斯迫不及待要致哈姆莱特于死地,在第一回合哈姆莱特取胜后,他就用一杯毒酒为哈姆莱特祝贺,哈姆莱特谢绝了他这种伪装的善意,而王后乔特鲁德或者是想缓和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的关系,也可能是潜意识里觉得这杯酒有问题,因此她不听劝阻地忽然替哈姆莱特喝下了这杯酒。

后悔

在克劳狄斯的压力下,雷欧提斯终于向哈姆莱特全力发起攻击,以剑尖上染有剧毒的利剑刺中了哈姆莱特,而哈姆莱特夺过他的剑也刺中了他。

临死前,雷欧提斯后悔自己不该参与克劳狄斯的诡计,向众人揭穿了克劳狄斯的阴谋,哈姆莱特得以抓住最后机会杀死克劳狄斯,为父亲复仇。

分析戏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戏剧中的人物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戏剧中的人物之间讲究戏剧冲突的复杂性、巧合性。

分析人物性格是阅读戏剧的重要一环。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分析要结合情节,不能架空分析

这是从整体上来把握性格。

如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是“机智”,就要举出相关的内容,但所举内容一定要精练,不要面面俱到。

(2)分析性格要结合语言及动作等细节描写

这是从细节上来把握性格。

分析时可结合典型的细节加以概括总结。

(3)分析性格要全面

不能在文章的一处概括出多个内容,而把其他内容又遗漏了。

5.本文语言高度动作化,阅读全文,试完善下面的表格。

相关情节

动作化分析

在交手前哈姆莱特向雷欧提斯请求谅解的一番话富有动作性

这段话真挚、恳切,打动人心,而在全剧里他一贯的语言风格是尖刻、讥嘲、不留情面的。

之所以有这种变化,是因为哈姆莱特对雷欧提斯的遭遇产生了由衷的同情。

透过这段话语,我们感受到哈姆莱特善良、美好的天性。

同时,它对此后剧情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雷欧提斯被他的话感动了,一意要复仇的心犹疑起来,所以第一、第二回合他都无心进攻,延缓了克劳狄斯的毒计的实现;第三回合里,雷欧提斯决心击中哈姆莱特的时候,旁白是“可是我的良心却不赞成我干这件事”;临死前,他揭穿了克劳狄斯的阴谋,使得哈姆莱特能抓住最后的时机杀死克劳狄斯。

哈姆莱特连续两次击中雷欧提斯后

提示:

哈姆莱特既有些得意,又对雷欧提斯的状态有些纳闷,因此脱口说了一句:

“你怎么说?

”雷欧提斯被这句话激起了斗志。

他对克劳狄斯说:

“陛下,现在我一定要击中他了。

”这句话表明他还不能下定决心杀死哈姆莱特,想从国王那里获得勇气。

而克劳狄斯对他使用了激将法:

“我怕你击不中他。

”然而雷欧提斯还是迟疑不决。

光明正大、毫无猜忌之心的哈姆莱特又一次提醒他:

“你怎么一点不起劲?

请你使出你全身的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

”终于,雷欧提斯冒失地刺出致哈姆莱特死命的一剑。

6.本文的语言高度个性化,请简要分析。

答:

 

提示:

(1)哈姆莱特的语言有如下特点:

直率,不加掩饰;喜欢用比喻,喜欢嘲弄人,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

(2)克劳狄斯是个惯于耍阴谋诡计的人,他包藏着可怕的祸心,却做出亲热和善的样子。

他的一些语言,如“来,哈姆莱特,来,让我替你们两人和解和解”“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等都是言不由衷、笑里藏刀的话。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的读者对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有着不同的理解。

哈姆莱特是怎样一个典型形象?

我国评论界对此几乎是有定论的,即他是一个新兴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的代表。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观点1:

 

观点2:

 

观点3:

 

答案:

(观点1)哈姆莱特是一个具有先进理想并勤于思索的人文主义者。

他性格复杂,有崇高的理想;目光敏锐,思考深刻,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过于内向,过于审慎;加上势单力薄的处境,造成行动上的延宕;有行动的决心,而且不断督促自己,但最后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

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身上寄托了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结局也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危机和致命弱点。

(观点2)从人文主义的角度去衡量他的所作所为时,你就会发现无论是行为上还是言语上,都有很多相悖之处。

他不仅够得上一个人文主义者,而且其内心世界还存在着严重的宗教神学思想,其特点正好说明文艺复兴时期,刚刚从宗教重压下站立起来的“人”,在精神上依然存在着与上帝千丝万缕的联系。

(观点3)正如别林斯基所叹的那样,说不尽的哈姆莱特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年轻朝气的形象、冲动犹豫的性格、善恶兼备的道德取向等。

莎士比亚让他在比剑中结束他悲壮的一生,但他没有白白地倒下,而是留下了一个不与罪恶妥协的榜样。

从此,乾坤巨人与凡夫俗子的结合体——哈姆莱特,在不同的读者心中获得了新的生命!

讽刺手法的运用

[课内·回扣]

课文节选部分,许多台词不仅契合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非常生动形象。

这主要得益于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为了表现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厌恶,哈姆莱特对霍拉旭说奥斯里克是“水苍蝇”,称奥斯里克“他在母亲怀抱里的时候,也要先把他母亲的奶头恭维几句,然后吮吸”。

这就是讽刺的艺术手法,这种手法不仅可以使戏剧富有文采,而且可以使人物性格鲜明。

[课外·拓展]

运用讽刺“四法”

1.漫画法

漫画式的讽刺手法,其特点是夸张,把人或事的假、丑、恶加以扩大或缩小,使之变相、变形,以突出这一侧面的特征,达到讽刺的目的。

《儒林外史》写爱钱如命的严监生临终时,着力刻画了他竖着的两个手指头,这两个手指头揭示了他全部性格中最本质的特征:

守财奴的爱钱如命。

哈姆莱特为了表现对奥斯里克繁文缛节的厌恶,称其在母亲怀抱里吃奶前也要恭维母亲的奶头,也属于漫画法。

2.对比法

把被讽刺的对象,在对待同一人或事的前后不同的言行上进行描述,以显示被讽刺对象的愚蠢可笑。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围绕于勒有无金钱,以冷漠峻峭的笔调描写菲力普夫妇言行、态度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使读者不难看出夫妇二人的极度虚伪、冷酷无情,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3.托物法

这是一种把讽刺对象托比于某物,使讽刺对象具体化、形象化的手法。

哈姆莱特将奥斯里克比作“水苍蝇”,将国王比作“一头畜生”“戕害天性的蟊贼”,将追随国王的大臣比作“一群畜生”,就是运用的托物法。

4.反说法

人的感情发展到了极顶,往往会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语言上就是“说反话”。

作为讽刺手段的“反话”,是“反话正说”,用肯定赞美的语言描述明显的丑恶、虚假的现象,表达作者的鄙视与挖苦。

《藤野先生》开头一段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表达的正是厌恶之极的情感。

“实在标致极了”其实一点也不标致。

称他们“标致”,是明显的讽刺。

当任何指斥的言词都不足以把愤怒之情表达得酣畅淋漓时,便化为反语成了讽刺,反语的讽刺,较之直言指责更为有力,表达的厌恶之情更为强烈。

[迁移·运用]

根据下面的构思方式,另选一种家电,写一段讽刺人类的文字。

示例:

电视机——自以为拥有一切,但无论想炫耀什么,都得完全听从人的摆布。

空调——只能在一个小的空间改变温度,却总以为自己能改变大气候。

答:

 

写作示例:

洗衣机——自以为能洗掉一切脏物,却只能洗去衣物的污垢。

电冰箱——想制造冰天雪地,却不知外面的世界仍然是盛夏烈日。

素材主题

直面人生

[课内·提炼]

哈姆莱特的理想被冷酷的现实撞得粉碎。

他的父亲被谋害,自己的王位被篡夺,母后与叔叔乱伦,满朝文武都趋炎附势、阿谀奉承。

黑暗的现实令他绝望,他发出“生存还是毁灭”的疑问,可是没有人能回答他,他只有独自痛苦地思考,于是忧郁成了他的性格。

最终,他绝望到了极点,选择了死亡。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是摆在人生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课外·延伸]

1.胡歌:

以真诚之心抚慰人生的伤疤

2006年8月29日晚上,胡歌从横店拍摄《射雕英雄传》后赶往上海,在途经沪杭高速公路嘉兴路段时,与一辆厢式货车发生追尾碰撞。

助理兼好友张冕当场身受重伤,因抢救无效死亡;胡歌的右脸以及右眼被严重撞伤。

车祸是因为司机小凯疲劳驾驶导致的,但是胡歌还要小凯当司机,因为“全世界都可以怪他,我不能。

如果自己不原谅他,这个小孩就完了”。

康复后胡歌用去世好友的名字建了希望小学。

他把接受治疗期间的感悟和心路历程以及对好友的怀念都记下来,出了一本书叫“幸福的拾荒者”。

在这本书的序言里他写道:

“车祸把我撞离了原本的轨道,让我能够以最真实的状态去寻找新的动力和方向。

”这九年来,胡歌处理自己脸上的疤痕的方式反映了他微妙的心理成长过程。

一开始还用刘海遮掩,拍写真时也会尽量不拍右脸;到了2012年索性在微博上晒出了眼皮上没法消去的疤,并感慨地说:

“一睁一闭眼,相隔已八年。

回不去的容颜,求不来的蜕变。

”2013年参演话剧《如梦之梦》,凭借饰演的五号病人,获得第二届丹尼国际舞台表演艺术最佳男演员奖。

2.“好志愿者”马占路

马占路从小患小儿麻痹,左腿残疾,37岁得了格林-巴利综合征,全身不能动弹,只能靠呼吸机勉强维持生命,之后又是多年躺在床上忍受病痛折磨,每日服用止痛药才能勉强生活下去……在马占路的生命历程中,苦难总是如影随形,但他感受到了来自周围人的关爱,这份爱让他有勇气站起来,也让知恩图报的种子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

所以他虽历经艰辛,仍坚强生活,努力做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

开小卖店的时候容留他人免费吃住,一留就是两年;办中介的时候,无偿为他人找工作,最后因无力经营,被迫关门……几年来,他个人捐款15000多元,帮助800多人就业。

曾有朋友问他:

“假如有一天你快饿死了,放在你面前的是一个馒头和一张好人证书,你要啥?

”马占路说:

“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我会把馒头留给更需要的人。

”马占路的事迹传达了他用生命传达爱和温暖的执着信念,彰显了道德的光辉。

2015年,马占路成为中国文明网《好人365》栏目封面人物。

3.名言警句

(1)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贝多芬

(2)一个人总是有些拂逆的遭遇才好,不然是会不知不觉地消沉下去的,人只怕自己倒,别人骂不倒。

——郭沫若

(3)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奥斯特洛夫斯基

(4)种子没有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

——夏衍

(5)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

——契诃夫

[运用·点拨]

只有经得起磨炼的生命才能领略美好,人生道路上的挫折是锻炼我们的关卡。

人生就像一列火车,承载着无数的喜怒哀乐,难走的路也无处不在。

但是,生命因为短暂而变得弥足珍贵,在这短暂又珍贵的生命中,我们要快乐地活过。

 

(时间:

40分钟 分值:

40分)

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要是哈姆莱特在________他自己的心神的时候,做了对不起雷欧提斯的事,那么就不能算是哈姆莱特做的,哈姆莱特不能承认。

那么是谁做的呢?

是他的疯狂。

既然是这样,那么哈姆莱特也是属于受害的一方,他的疯狂是可怜的哈姆莱特的敌人。

当着在座众人之前,我承认我隔屋放箭误伤了我的兄弟;我现在要向他请求大度________,________我的不是出于故意的罪恶。

A.丢失 包涵 宽容B.丧失 包涵 宽恕

C.丧失 海涵 宽容D.丢失 海涵 宽恕

解析:

选B 丧失:

失去;丢失:

遗失。

包涵:

客套话,请人原谅;海涵:

敬辞,大度包容(用于请人原谅时)。

宽恕:

宽容饶恕;宽容:

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2016年3月召开的税务会议上有关官员称,我国开具完税证明还没有实现制度化,纳税人要开具完税证明,往往还要经过许多繁文缛节。

②在山东华宇工学院的体育场上,大二的男生正在进行耐力测试,第一圈学生们跑得还比较集中,可是从第二圈开始,就有两名男生开始气息奄奄,体力不支了。

③盗窃者一般不会去主动偷彩票,因为盗窃后的彩票不但兑不了奖,反而会让盗窃者自投罗网。

④在餐饮业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如果走传统餐饮业的老路,那只能是拾人牙慧,注定没有出路。

⑤“南京确实是一座当之无愧的教育名城!

”来南京参加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英国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对南京教育和南京学生赞不绝口。

⑥我市传统行业的一些企业个头长得慢,筋骨不够壮,有的就是因为取得一点成绩就闻过则喜,精神上松一寸,行动上就可能慢一尺,稍不留心,就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D.③⑤⑥

解析:

选B ②气息奄奄:

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这里应用“气喘吁吁”。

④拾人牙慧:

拾取别人的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

不合语境。

⑥闻过则喜:

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就感到高兴。

形容虚心,对自己要求严格。

这里应用“沾沾自喜”。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英国人,乃至许多西方人,早已把莎士比亚戏剧当作可以生生不息地解读各种基本文化命题的精神源泉。

B.作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伟大代表人物,莎士比亚不仅是伟大的创新者,而且是敏锐的学习者。

C.几百年来,莎士比亚诗歌和戏剧的魅力无穷一直像磁石般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

D.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喜爱莎士比亚,曾多次援引他笔下的人物和言论来说明社会的政治、经济。

解析:

选A 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莎士比亚不仅是敏锐的学习者,而且是伟大的创新者”;C项,主谓不搭配,可改为“莎士比亚魅力无穷的诗歌和戏剧”;D项,缺少宾语,可在句末加上“问题”。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哈姆莱特》的故事取材于12世纪的一部丹麦史,作者用人文主义的观点,________。

①塑造的哈姆莱特的形象代表了当时进步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愿望

②对以王子哈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对封建暴政的斗争

③改写成了一部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

④给予了高度赞赏和深切同情

⑤通过一个古老的宫廷仇杀的故事

⑥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

A.⑥③⑤②④①B.①⑤③⑥④②

C.⑤①⑥③②④D.④②⑤③①⑥

解析:

选A 这六句话的意思可分为三层:

《哈姆莱特》把丹麦史中的为父报仇的故事改写为宫廷仇杀故事;通过哈姆莱特的斗争表现反封建思想;对哈姆莱特给予赞赏和同情,塑造出了代表当时人文主义思想和愿望的哈姆莱特的形象。

从中可以看出,正确的顺序应选A。

同时也可以从与“作者用人文主义的观点”相衔接的话来排除。

二、阅读鉴赏(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暴风雨(选段)

莎士比亚

第一幕 第一景

(狂风暴雨,惊涛骇浪,雷电交加。

水手长及水手上。

水手长 嗨,弟兄们!

别慌,别慌呀,弟兄们加把劲呀!

把中桅帆收起来!

留心听着船长的哨子!

——刮吧,哪怕你把你的肺都炸了——只要船身还泡在水里,我就不怕!

(国王亚朗索,王弟西巴斯显,公爵安东尼,王子腓南迪,大臣贡札罗及随从等上。

亚朗索 船老大,可得小心哪。

船长哪儿去了?

是好样的都上前呀。

水手长 这会儿可对不起,去呆在底下吧。

安东尼 船长呢,老大?

水手长 这不是他在那儿喊叫吗?

你们太碍手碍脚啦。

给我呆在船舱里去吧!

你们这是帮着暴风雨一起来捣乱。

贡札罗 得啦,老兄,别生那么大的气。

水手长 叫海洋别生那么大气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