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科颈骨折护理常规.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660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肱骨外科颈骨折护理常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肱骨外科颈骨折护理常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肱骨外科颈骨折护理常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肱骨外科颈骨折护理常规.doc

《肱骨外科颈骨折护理常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肱骨外科颈骨折护理常规.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肱骨外科颈骨折护理常规.doc

肱骨外科颈骨折护理常规

解剖生理

¨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2~3cm,相当于大小结节下缘与肱骨干的交界处,又为松骨质和密骨质的交界处,是应力上的薄弱点,常易发生骨折。

紧靠肱骨外科颈内侧有腋神经向后进入三角肌内,臂丛神经、腋动脉、腋静脉经过腋窝,骨折端严重移位时可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本骨折以老年人较多见,亦可发生于儿童和壮年人。

临床表现

¨伤后肩部剧烈疼痛,肿胀明显,上臂内侧可见瘀斑、肩关节活动障碍,患肢不能抬举,肱骨外科颈局部有环形压痛和纵向叩击痛。

外展型骨折肩部下方稍呈凹陷,在腋窝能触及移位的骨折端或向内成角;内收型骨折在上臂上端的外侧可摸到突起的骨折远端和向外成角畸形;合并肩关节脱位者,会出现“方肩”,在腋下或喙突下可扪及肱骨头。

x线正位片显示骨折内外侧方移位和向内或向外成角情况。

护理要点

¨1.手法整复固定后,抬高患肢,密切观察患肢远端血循及感觉运动情况,如发现肢端严重肿胀、青紫、麻木、剧痛,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经常检查固定情况,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保持有效的外固定。

¨3.切开复位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肢的末梢血循情况及伤口渗血情况,有无压迫神经和血管现象,手部是否肿胀等。

术后伤口疼痛,可适当给于止痛药。

护理评估

¨1肢体的情况

¨1骨折体征望诊:

肩部是否肿胀,上肢近段的前侧和内侧是否有淤血或血肿,患肢是否有内收或畸形。

触诊:

上肢近端是否有骨擦感。

腋窝下能否触及移位的骨折端。

量诊:

是否有患肢缩短,肩关节活动范围是否算小。

患肢上臂的周径是否大于健肢,以判断肿胀程度。

¨2血液循环和感觉、运动状况患肢桡动脉搏动是否减弱或消失,

¨2.受伤史 是否有跌倒、摔伤史。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即使有轻微的摔伤史,亦可发生骨折。

了解受伤时的姿势、外力作用的方向。

跌倒时是否手掌撑地,上肢是处于内收还是外展,以便估计骨折的类型,判断损伤的严重程度。

       

¨3.既往健康状况 是否有影响骨折愈合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钙磷代谢紊乱。

¨4.X线检查 以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悬吊;手法复位,外展架固定;药物辅助治疗。

       2.手术治疗 骨折复位后,用1~2枚螺纹钉或克氏针维持复位,然后再用外展架固定4~6周

¨[常见护理问题] 

       ①疼痛。

②有固定部分失效的可能。

③有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可能。

④知识缺乏:

功能锻炼知识

[护理措施]

¨ 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由于骨折后外固定限制了病人的活动,其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病人易产生焦虑和烦躁。

应向病人解释固定的目的及重要性,让其了解固定的时限,自觉地维持有效的外固定,配合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

¨2.饮食 老年人新陈代谢降低,蛋白质合成减少,又因缺钙导致骨质疏松,因此骨折后恢复过程延长,所以饮食护理尤为重要。

应限制热量摄入(为青年人的70%),选用植物油,提供优质蛋白(瘦肉、鱼类、蛋类、乳制品)、丰富的维生素和高钙饮食。

牛奶富含钙、磷、钾,所含蛋白质和钙易于吸收,是骨折病人最好的饮品,老年人应长期饮用。

¨3.体位 无论是三角巾悬吊或手法复位后外展架固定,只要病人全身情况允许,日间均应下床活动。

卧床时床头抬高30°~45°位较为舒适;平卧位时,应在患侧胸壁垫一软枕,以免患侧上肢向侧方下坠。

症状护理

¨

(1)不舒适 ①行外展架固定前,向病人做好解释,以取得其配合。

②维持外展架固定于肩关节外展70°、前屈30°、屈肘90°,防止已复位的骨折再移位。

必要时可行X线复查,了解骨折端的位置变化情况,防止畸形愈合。

③固定期间,鼓励病人做手指的握拳、伸指练习。

④使用外展架后如出现明显不适,如疼痛、肿胀、麻木等症状时,须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

¨

(2)肿胀 ①损伤早期(伤后3~5日)局部冷敷,以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晚期(5日后)可热敷,以促进血肿、水肿的吸收。

亦可进行超声波疗法、电疗法、光疗法、蜡疗法等。

②肢体肿胀伴有血液循环障碍时,应检查石膏固定是否过紧,必要时拆开固定物,解除压迫。

功能锻炼

¨①向病人解释功能锻炼可以预防关节僵硬,防止肌肉萎缩,有利于局部肿胀的消退,骨折复位的维持及愈合,使病人自觉地配合锻炼。

②向病人强调功能锻炼的主动性、适应性、计划性、科学性和时间性。

③指导并示范功能锻炼的方法,尤其是肩关节的锻炼。

       复位后用三角巾将患肢悬吊颈部,保持上臂体侧下垂于肩关节中立位。

当日即可在三角巾内进行手指的握拳、伸指及腕关节屈曲和背伸练习。

伤后2~3周,当疼痛、肿胀减轻后,练习肩部前屈后伸动作,还可用健肢托住患肢前臂做耸肩、肩关节外旋与内旋练习。

活动的范围以无患肩疼痛为限。

外展型骨折禁忌患肩外展;内收型骨折禁忌患肩内收。

4~6周后解除外固定。

¨可全面练习肩关节的活动,徒手练习以下动作:

¨

(1)肩关节的环转运动 病人弯腰90°,患肢自然下垂,以肩为顶点做圆锥形旋转运动,顺时针和逆时针在水平面上划圆圈,开始范围小,逐渐扩大划圈范围。

¨

(2)肩内旋运动 将患侧手置于背后,用健侧手托扶患侧手去触摸健侧肩胛骨

¨ (3)肩内收、外旋运动 患侧手横过面部去触摸健侧耳朵。

¨ (4)肩外展、外旋运动 用患侧手触摸头顶后逐渐向对侧移动,患侧手越过头顶触到对侧耳朵及枕部。

¨(5)肩外展、内旋、后伸运动 反臂摸腰,用患侧手指背侧触摸腰部。

 (6)肩外展、上举运动 病人正面或侧身对墙而立,患手摸墙,用手指交替沿墙上爬直到肩关节上举完全正常。

 (7)肩上举、外展、内旋运动 利用滑轮,用健肢帮助患侧肩作上举、外展、内旋活动。

 (8)肩上举、外展、前屈及后伸运动 利用木棒,使健肢帮患侧完成肩关节运动。

术后护理

¨1.体位 由于骨折端已行内固定,外展架仅用于维持患肢于外展位,只需注意外展架的正确位置。

扶病人从床上坐起时,应托住其背部及健侧肩部,以免引起伤处疼痛和骨折再移位。

¨2.病情观察 观察患肢伤口有无出血、肿胀和疼痛情况,并予以适当处理。

¨3.功能锻炼 因肱骨外科颈骨折处邻近肩关节,术后易发生粘连,使肩关节活动受限,因此特别强调早期的功能锻炼。

出院指导

¨1.饮食 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钙丰富的饮食,增强体质,促进骨折的愈合。

¨2.休息 尽可能离床活动。

¨3.维持外展架固定的位置 如外展架松动应及时予以调整,不能在拆除固定后将患肢长期下垂或悬吊于胸前,否则将导致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障碍,并难以恢复。

       

¨4.继续坚持功能锻炼 指导并督促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多用患肢,用患肢端碗、夹菜、刷牙、系裤带等训练患肢功能,逐步达到生活自理。

¨5.定期复查 在骨折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内固定器材一般在骨折愈合后取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