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资格证试题小学7.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6589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教师资格证试题小学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教师资格证试题小学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教师资格证试题小学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教师资格证试题小学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教师资格证试题小学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教师资格证试题小学7.docx

《最新教师资格证试题小学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教师资格证试题小学7.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教师资格证试题小学7.docx

最新教师资格证试题小学7

第一章教育基础

1.“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指的是小学教育的(  )。

A.义务性

B.全面性

C.全民性

D.法制性

2.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3.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4.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5.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的研究方法属于(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

小学教育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现的是小学教育全面性的特点,故选B。

2.【答案】B。

解析:

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的是一种崇高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从教师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和对待自己的态度上来体现的。

故选B。

3.【答案】A。

解析:

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新课程改革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故选A。

4.【答案】B。

解析: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5.【答案】A。

解析:

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进行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调查法。

故选A。

第二章学生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

1.地理老师讲到地形时,使用彩色图片的效果往往比只用黑白图片的效果好,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2.“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哪一种思维?

(  )

A.直觉思维

B.发散思维

C.动作思维

D.集中思维

3.“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体现了个性的(  )特征:

A.整体性

B.独特性

C.可塑性

D.社会性

4.教师可以边讲课、边板书,这种注意品质是注意的(  )。

A.范围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

5.当今社会的教育,有进一步将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成人化”的趋势,这一现象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的规律。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二、材料分析题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始终没有弄清楚榜样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榜样有两种,一种是人为树立的榜样,一种是生活中的榜样。

人为的榜样一般是社会组织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道德价值观对某人进行加工,包装和宣传。

倡导公众向其学习,很多情况下,树立榜样是一种政治安排,往往附带意识形态的宣传任务。

人为树立的榜样借助各种媒介的传播,可以到达使公众“知道”的水平,但其教育效果的获得却不一定能如其所愿。

与树立榜样不同,生活中的榜样是自然的,有着很高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学习价值。

生活中的榜样不是别人树立的,也不是自封的,而是在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这种榜样不是一部分人为了自己或明或隐的目的而进行的包装产品,而是人性和人格光辉的自然展现,从榜样人物的角度讲,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他可以自然地生活,并在这种生活中自在地散发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是聚于内而形于外的,他的生活就是其德性和人格展现、展开、提升的过程,必然会辐射到周围;当然,他也可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控制自己的行为可以对他人产生的影响,从榜样的角度看,前者是暗示,后者就是明示。

从榜样学习者的角度看,对榜样人物的暗示,学习者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意识到,在这一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道德倾向和需要决定是认同、排斥还是认同与排斥兼而有之。

无论是这三种情况的哪一种情况,都是自己的自主选择。

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榜样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运用榜样法?

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

知觉的选择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

使用彩色效果比黑白效果好是因为彩色更容易被区分出来,体现的是知觉的选择性。

故选B。

2.【答案】B。

解析: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

一般应用“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故选B。

3.【答案】B。

解析: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指世界上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是不存在的。

这里指的是个性的独特性的特征,故选B。

4.【答案】C。

解析: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

边讲课、边板书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做两种事情,属于注意的分配。

故选C。

5.【答案】C。

解析:

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而青少年儿童教育“成人化”指青少年时期的教育趋向青少年时期的下一个阶段的教育,违背了个体的阶段性特征。

故选C。

二、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

(1)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方法。

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榜样等。

(2)第一,选好学习的榜样。

第二,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第三,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第三章班级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班级组织建设的一项是(  )。

A.班委会制度

B.建立各种类型的小组

C.纪律管理

D.班级组织制度

2.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

这项工作是(  )。

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丁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3.江泽民同志为少先队题词:

“自学、自理、白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体现了少先队活动的(  )特点。

A.组织性

B.自主性

C.教育性

D.实践性

4.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群众组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  )。

A.先锋队

B.基层组织

C.预备队

D.接班人

5.以下关于课外活动的论述,正确的是(  )。

A.自习课属于课外活动

B.课外活动包括选修课

C.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

D.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二、材料分析题

1.一次,一个老师在课堂上正津津乐道。

突然,一只小麻雀飞来,肆无忌惮地站在窗台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同学们都用好奇的目光看着它,甚至有的同学按捺不住,想跑去捉它。

此时,老师便转换了话题,来了小插曲:

“有这样一副对联,谁先对出来,期中考试多加5分”,同学们一听马上回过头来,显得激情洋溢。

老师接着说:

“上联是‘一只麻雀鸣窗台’”,同学们深思后,有人对出“一行白鹭上青天”,也有人对出:

“满室学生看窗外”……“还有更好的对法,这就留同学们下去思考,现在言归正传……”

(1)请评析案例中老师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策略。

(2)试说明教师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应遵循的原则。

2.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要管的事情实在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助她一臂之力。

有一天,于老师忽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这个老师行使班主任“职权”呢?

于是她决定试试,经过认真考虑,选了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的郑莉莉做第一个“试验”对象。

这使郑莉莉既感到骄傲,又感到了压力,她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在她的“任期”内,她从早自习到晚放学事事操心,俨然一个老师模样。

对她的工作,于老师绝不插手。

但是暗地里,却时时刻刻盯着,对她处理得很好或不当的地方都会找机会指出。

她很快适应了角色,除了管理好日常班级工作外,还把每周的班会课主持得有声有色,把各种活动组织得生动有趣。

接着,班里又产生了第二位、第三位“班主任”。

自从学生来当“班主任”的办法诞生后,在学校的各项评比中,班上获得“流动红旗”的次数越来越多,来自任课教师和家长的称赞也越来越多.

(1)请评析于老师采用“代理班主任”帮助管理班级的教育思想。

(2)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谈谈小学班主任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

班级组织建设主要包括班级组织机构的建立和班级组织规范体系的建立。

其中班级组织机构分为班委会制度、值周班长制、建立各种类型的小组、班级学生会议制度;班级组织规范体系的建立包括班级组织制度、行为规范、集体舆论和班风。

C项纪律管理属于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

故选C。

2.【答案】D。

解析:

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故选D。

3.【答案】B。

解析:

1994年江泽民同志为少先队题词:

“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五自”所强调的就是自主、主人翁精神。

这体现了少先队活动的自主性特点。

自主性要求少先队员自己出主意、想办法、定计划、做事情,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做少先队组织的主人。

故选B。

4.【答案】C。

解析:

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

故选C。

5.【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外活动含义的理解。

课外活动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它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自习课、选修课都属于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故ABC是错误的,选择D。

二、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

(1)首先,从课堂教学影响上来看,这个老师并没有板着面孔批评学生,而是将“麻雀鸣”和杜甫的《绝句》联系起来,再和对联知识联系起来,巧妙地将课堂干扰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

其次,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来看,这位老师机智应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地去引导学生,与学生的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体现了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的教育理念。

(2)课堂中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

①教育性原则,指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以让学生受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为目的。

②客观性原则,指在处理问题时,要避免“定势思维”的影响,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的真相,公平公正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③有效性原则,指处理突发事件要讲究效果。

④可接受原则,指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要能使当事双方对处理意见或结果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理不能强加于人,不能流于形式。

⑤冷处理原则,指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保持冷静、公平、宽容的心态,冷静地观察一段,待把问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再去处理。

2.【答案要点】

(1)于老师让学生来当“代理班主任”体现出班级民主管理的思想,体现了她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使每一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

(2)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在这种理念下要求小学班主任的基本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责任意识与移情能力;②学习意识与探究能力;③团队意识与领导能力。

第四章学科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是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  )、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A.计算能力

B.问题解决

C.数学思维

D.数学素养

2.在各学段中,数学课程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

A.综合与实践

B.空间

C.问题解决

D.计算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

A.领导者、辅助者、组织者

B.实施者、决策者、合作者

C.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D.辅助者、帮助者、引导者

4.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一首表达爱国与思乡主题的诗歌,一般来说最恰当的教学思路是(  )。

A.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味诗中的思想感情

B.让学生在把握诗中的人物和情节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C.让学生在分析字句的基础上,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D.让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

5.《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  )。

A.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B.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C.理解课文

D.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二、材料分析题

1.下面的案例有没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或新的教育理念?

如果有,体现在哪里?

如果没有,要怎样做才能体现?

叶老师上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投影屏幕上显示商店里卖玩具的场景,小朋友在买玩具,总共有16个玩具,卖掉了9个,先让学生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再列出算式16—9;紧接着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索计算方法;最后组织小组互相合作交流算法,结果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①16-10=6,6+1=7;②10-9=1,1+6=7;③9+7=16,16-9=7;④6-6=0,10-3=7;⑤6-4=2,10-5=5,2+5=7。

叶老师提问:

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为什么?

学生的回答,老师统统是微笑、点头、赞许,接下来的练习,又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

2.以下是浙教版第11册《三顾茅庐》的教学片段:

张飞说:

“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

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

”刘备斥责他:

“胡说!

孔明是当今大贤。

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在具体的朗读训练之后)师:

什么叫“大贤”?

老师先来考考大家。

你们知道武艺十分高强的人叫什么吗?

生:

大侠!

师:

家里钱非常多的人呢?

生:

大款!

师:

能够做一手关味佳肴的人呢?

生:

大厨!

师:

当今非常出名的歌星、影星叫什么?

生:

大腕!

师:

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人?

生:

大师!

师:

现在你明白什么叫“大贤”了吗?

生:

就是指在道德和才华方面非常出众的人。

生:

就是思想素质和才华能力方面最伟大的人。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本案例“词义教学”给你什么启示?

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B。

解析: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2.【答案】A。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

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3.【答案】C。

解析: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答案】A。

解析:

诗歌教学中要通过反复的诵读,在诵读中感知诗歌意蕴,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5.【答案】D。

解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二、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

叶老师能从学生经验出发,因材施教,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开放空间,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体现了以学导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这样做尊重学生的意见,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小心呵护,体现了老师对新课标理念的贯彻落实。

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学习数学是自我建构的过程,除了他自己,任何人都无法代替。

2.【答案要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本案例中,教师紧紧抓住“大贤”这个词,一连问了5个问题,而且这5个问题都与“大贤”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样,就把文中的语言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变成孩子能够理解的东西。

理解了“大贤”这个词,孔明那不同一般的丰满的形象就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就把握了全文的精神,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样的词义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文字背后的生活,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精彩,广化、深化、敏化了学生的思维,突出一点盘活全文,这是语文老师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第五章教学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学设计最重要的任务是(  )。

A.编写教案

B.确立合理、恰当的教学目标

C.设计详细的教学过程

D.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2.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是改变传统的(  )。

A.课程结构

B.教学内容

C.学习方式

D.教学组织形式

3.下列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是(  )。

A.信息技术教育

B.德育

C.研究性学习

D.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4.在小学课程构成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属于(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选修课程

5.下列不属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三条轴线的是(  )

A.儿童与自我

B.儿童与社会

C.儿童与家庭

D.儿童与自然

二、简答题

简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确立合理、适当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任务。

2.【答案】C。

解析: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够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故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3.【答案】B。

解析:

综合实践课程包含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

故选B。

4.【答案】A。

解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国家范围内是必修课程,因此属于国家课程而非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或选修课程。

故选A。

5.【答案】C。

解析:

小学综合课程包括三条轴线、四个方面。

其中,三条轴线分别是:

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

故选C。

二、简答题

【答案要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3)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4)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

第六章教学实施

一、单项选择题

1.《学记》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A.循序渐进

B.巩固性

C.因材施教

D.直观性

2.教师运用实物与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3.(  )的基本形态是教学对话与课堂讨论。

A.直接教学策略

B.间接教学策略

C.自主型教学策略

D.共同解决教学策略

4.为了便于学生记诵,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多次重复背诵学习内容,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5.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的顺序是(  )。

A.原型操作、原型定向、原型内化

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

C.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

D.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6.最近,王华为了通过下个月的出国考试而刻苦学习外语,这种学习动机是(  )。

A.外在远景动机

B.内在远景动机

C.外在近景动机

D.内在近景动机

二、材料分析题

老师:

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学生:

(都面露喜色,大声喊)到我家!

到我家!

老师:

很高兴大家都愿意请我。

但我只能去一家,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得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怎么样?

学生:

(面露难色,沉默)

老师:

这个条件让大家为难了。

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如果大家努力,一定能学会炒菜,一定能请到我。

学生:

(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作文课上}

老师:

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学生:

(争先喊道)学会了!

老师到我家吃饭,巴!

老师:

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么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

学生:

(争先恐后,七嘴八舌地说起了自己学做菜的情况)

老师:

我很想知道同学们是怎样学做菜的,但是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详细地介绍自己

做菜的情况。

有什么办法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做菜的过程呢?

学生:

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都写出来就知道了!

老师:

这个主意真好。

这样,老师不仅能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还能比较一下,谁做的菜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学生:

好!

老师:

那好,那就快写吧!

上面是一则作文教学课实例。

请你试从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视角对此进行分析。

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

《学记》中这句话的意思是指“施教者杂乱无章而不按规律办事,打乱了条理,就不可收拾”,体现了教学中循序渐进的原则。

故选A。

2.【答案】B。

解析: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利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故选B。

3.【答案】D。

解析:

共同解决教学策略的基本形态是教学对话与课堂讨论。

故选D。

4.【答案】A。

解析:

从选项入手可排除D项,它不属于学习策略。

根据题干表述可发现,关键点为多次重复背诵内容,应属于复述策略。

故选A。

5.【答案】D。

解析: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故选D。

6.【答案】C。

解析:

从题干可知,王华是“为了通过下个月的出国考试”而学习,这是为了实现短期目标,属于近景动机,排除A、B。

王华刻苦学习外语是由考试这一外在诱因所引起,属于外部动机。

故本题选C。

二、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

(1)从教育原则角度来讲,该教师的作文教学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所谓的理论联系实际,是指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教师的做法一方面让学生动手实践,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一方面又通过实践操作为作文写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丰富了自身的经验。

此外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也是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的体现。

(2)从教学方法角度来讲,该教师主要采取了实践活动法和直观教学法,即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解决实际问题。

体现在材料中,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饭做菜,既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在动手做饭做菜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做菜过程的直观感知,丰富了学生表象,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3)从教学过程的规律来看,该教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教师的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让学生的作文建立在自身直观经验的基础上,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第七章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采用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做法属于(  )。

A.形成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