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本溪市第一中学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6453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本溪市第一中学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辽宁本溪市第一中学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辽宁本溪市第一中学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辽宁本溪市第一中学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辽宁本溪市第一中学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本溪市第一中学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及答案.docx

《辽宁本溪市第一中学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本溪市第一中学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及答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本溪市第一中学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及答案.docx

辽宁本溪市第一中学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及答案

辽宁本溪市第一中学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为一个渗透装置,半透膜小袋内充满0.3g/mL的蔗糖溶液,用不同表面积的半透膜小袋做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内玻璃管内液面高度变化速率的相关曲线最可能是(横坐标表示表面积)

A.

B.

C.

D.

2.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3cm的鲜萝卜条分为三组,分别置于三种浓度的溶液中:

0.3g/mL的蔗糖溶液、0.3g/mL的KNO3溶液(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且在20分钟时用清水处理各组材料,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下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的原因是细胞壁伸缩性小,限制其胀大

B.15分钟后,b组萝卜条才开始吸收K+、

;,吸水能力增强

C.在实验开始的10分钟内,b、c两组细胞均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D.15分钟时,在c组萝卜细胞的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充满了蔗糖溶液

3.下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示意图,其中主动运输所需的能量可来自ATP的水解,也可来自膜两侧离子的浓度梯度,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载体蛋白①参与的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载体蛋白③的作用是使细胞排出K+

C.载体蛋白③具有运输的作用

D.溶质分子甲进入细胞可能与细胞内外Na+的浓度差有关

4.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分析,正确的是()

A.协助扩散需要耗能(ATP)

B.只有主动运输才能逆浓度运输物质

C.大分子物质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主动运输有关

5.下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选项

管腔中氨基酸→上皮细胞

管腔中Na+→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中氨基酸→组织液

A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B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C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D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A.AB.BC.CD.D

6.下列有关探究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B.用龙胆紫对细胞染色后,观察到的现象更明显

C.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质壁分离现象会更加明显

D.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都能复原

7.生长在干旱、含盐量高的土壤中的盐生植物,通过液泡细胞液中溶有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水分,该现象说明液泡中Na+具有的作用是()

A.组成细胞的化合物B.为细胞提供能量

C.维持细胞正常的pHD.调节细胞液浓度

8.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白菜叶细胞分别制成装片,从盖玻片的一侧滴人0.3g/mL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果是

A.前者吸水破裂,后者发生质壁分离

B.前者失水皱缩,后者发生质壁分离

C.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也发生质壁分离

D.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复原

9.“膜流”是指细胞的各种膜结构之间的联系和转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破伤风杆菌和酵母菌均能发生“膜流”现象

B.红细胞吸水涨破是“膜流”现象的典型例证

C.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与“膜流”无关

D.“膜流”现象说明生物膜成分和结构相似

10.假设将标号为甲、乙、丙的同一种植物细胞分别放在A、B、c三种不同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得到如图所示状态(原生质层不再变化)。

据图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实验前蔗糖溶液浓度为a>b>cB.实验后蔗糖溶液浓度为c=b≥a

C.实验后甲细胞的吸水能力最强D.实验后细胞液浓度丙>乙>甲

11.下图为同一细胞在同种溶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最终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所处的溶液浓度最小

B.图c中1处的溶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C.图c细胞放入清水中就一定能复原

D.图中细胞液浓度大小为a

12.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活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所示状态,a、b表示该部位溶液的浓度,由此推测一定错误的是()

A.此时可能a>b,细胞处于渗透吸水过程

B.此时可能a<b,细胞处于渗透失水过程

C.此过程说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大

D.此时在光学显微镜下可清晰地观察到磷脂双分子层

13.图1表示物质扩散的图解,图2是设计证明图1物质扩散成立的实验装置。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水柱将持续上升

B.图甲中水柱将先上升后下降

C.图乙中水柱

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维持不变

D.图乙中水柱

将先上升后下降

14.下列关于细胞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的跨膜运输属于被动运输

B.水分子的跨膜运输可以是自由扩散或通过“水通道”运输

C.受氧气浓度影响的物质运输方式一定需要载体蛋白

D.某些小分子有机物可以顺浓度梯度进行协助扩散

15.某实验小组在装有清水的水槽中放置两个用半透膜封口的漏斗,漏斗甲装有一定量10%的蔗糖溶液,漏斗乙装有等量15%的蔗糖溶液。

两漏斗形状、大小一致且置于水槽相同深度处。

初始时刻水分进入漏斗的速率分别为V1和V2,渗透平衡时漏斗中的蔗糖溶液浓度分别为S1和S2。

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V1>V2、S1>S2B.V1<V2、S1>S2

C.V1>V2、S1=S2D.V1<V2、S1<S2

16.如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物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

B.环境中氧浓度对甲、乙、丙运输方式均有影响

C.图乙中物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ATP

D.丙可代表分泌蛋白释放方式

17.如图为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甲、乙和丙表示膜的组成成分,①—④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该图表示肺泡细胞膜,则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是②

B.若该图表示卵细胞膜,则卵细胞主要通过物质丙识别精子

C.若该图表示吞噬细胞膜,则病毒在被吞噬过程中穿过0层磷脂分子

D.若该图表示心肌细胞膜,则CO2排出该细胞的方式为④

18.溶酶体内的pH—般稳定在4.6左右。

当pH升高时,溶酶体膜上与H+和Na+转运有关的蛋白V-ATPase和TPC等将发生相应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其最适pH均接近4.6

B.pH为4.6时,TPC的活性受mTORCl蛋白的抑制

C.TPC通道打开时,Na+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溶胶

D.pH升高时,更多的H+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溶酶体

19.图的数学模型能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

A.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

B.人体成熟红细胞中K+吸收速率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

C.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D.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速率随呼吸作用强度变化的情况

20.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氧气进入肺泡细胞内部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B.人红细胞从血浆中吸收钾离子方式是主动运输

C.人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协助运输

D.果脯在腌制变甜过程中,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糖分

21.图为物质运输方式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需要消耗ATP的过程是①②③

B.血浆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②

C.③过程的运输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差的增加而加快

D.物质通过①所示过程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22.甲状腺细胞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胞外,过程如图所示。

图中a、b、c是生理过程,①~⑦是结构名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b是脱水缩合,产物水中的氧仅来自于氨基酸的羧基,发生场所是乙图①

B.甲状腺球蛋白形成和分泌过程中,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有②、④

C.与甲图c有关的细胞器是乙图中③②⑤,⑥中形成的蛋白质已经是成熟蛋白质

D.细胞内的碘浓度远高于血浆中的碘浓度,表明图甲a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23.下图是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所示的方式为胞吞,因为需要消耗能量

B.图示为主动排出某物质,因为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

C.甘油也通过该图所示的方式进行跨膜运输

D.图示运输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24.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主要用于摄取特殊大分子物质,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网格蛋白参与细胞膜的内陷运动

B.该过程需要细胞识别,不消耗能量

C.囊泡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D.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5.将甲乙两个新鲜的植物叶片组织装片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的浓度均高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用显微镜连续观察甲乙中的细胞,你会发现的现象是()

A.甲乙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

B.甲乙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乙细胞很快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现象

C.甲乙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且两细胞都很快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甲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乙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26.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③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C.葡萄糖通过细胞膜需要②的协助

D.细胞识别与①有关

27.将小鼠红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红细胞体积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KNO3溶液的起始渗透压小于红细胞内液的起始渗透压

B.与B点相比,A点对应时刻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较大

C.B点对应的时刻,KNO3溶液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

D.AB段失水是导致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大于KNO3溶液,从而出现BC段变化的唯一原因

28.X、Y两种分子分别以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现以人工合成的脂质膜(不含蛋白质分子)代替细胞膜,则X、Y通过脂质膜时()

A.X受影响、Y不受影响B.X不受影响、Y受影响

C.X、Y都受影响D.X、Y都不受影响

29.建国70周年之际,中央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以表彰他在水稻培育方面的贡献。

袁隆平培育的“海水稻”,具有良好的抗盐碱、耐淹等特点。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水稻”细胞液的浓度比淡水稻低

B.“海水稻”在盐碱地中生长主要进行有氧呼吸

C.“海水稻”吸收矿质元素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D.“海水稻”根细胞依靠渗透作用吸收矿质元素

30.如图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之间水分流动方向示意图.图中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是()

A.1<2<3B.1>2>3

C.1>2,2<3D.1<2,2>3

二、多选题

31.下图为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结构①没有膜结构B.结构②具有膜结构

C.结构④与细胞的质壁分离无关D.结构③与蛋白质加工有关

32.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洋葱表皮放入0.3g/mL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成装片观察质壁分离过程

B.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D.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33.某种植物能将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从而降低Na+对细胞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B.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D.Na+进入液泡的方式与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

34.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载体①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

B.载体②具有ATP酶活性

C.载体①和②转运方式不同

D.载体②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

35.如图表示某物质排出细胞的过程(下方表示细胞内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囊泡中包裹的物质可能是小分子

B.囊泡中包裹的物质没有穿过细胞膜

C.变形虫摄食过程与此过程相同

D.此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三、非选择题

36.以下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人的骨骼肌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酸溶液,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_______________;如果将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图中___________的跨膜运输会受到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___右侧液面;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_右侧液面(以上都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3)一种新的制药工艺,用图甲所示人工膜包裹药物制成小球(如)运输到患病部位,此药物主要成分易溶于水,则药物要包裹在_____(a或b)处;最终通过类似__________的跨膜方式将药物送入细胞,此过程利用了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7.下列图是细胞模式图和细胞中的部分结构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可能是下列哪种细胞(____)

A.玉米的叶肉细胞

B.酵母菌

C.蓝藻

D.洋葱根尖的分生区细胞

 

(2)图乙中的3是染色质,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A的名称是_________。

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A的厚度变小,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

(4)图丙中B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K+出入细胞的方式的是__________。

(6)若图丁所示细胞参与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则该细胞的分泌物很可能是________,与该物质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下图甲表示人工合成的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酸溶液。

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人工膜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________。

将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发现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都没有受到影响,请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

(3)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__“高于”、“低于”或“等于”,下同)右侧液面;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___右侧液面;如果此时用图乙的蛋白质②替换蛋白质①,再进行试验,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__右侧液面。

(4)某些药物大分子不容易被细胞吸收,但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包裹后再注射则更容易进入细胞,此实例可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性。

39.人体内胆固醇合成后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形式进入血液,细胞需要时LDL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成LDL-受体复合物进入细胞。

下图是某组织细胞部分结构及生理过程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LDL-受体复合物通过_________方式进入细胞,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的功能。

(2)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是在结构[2]____________________上合成的,科学家发现囊泡能将水解酶准确运输到目的位置并“卸货”,是由于囊泡膜表面有特殊的“识别代码”,能识别相应受体。

这种“识别代码”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了处理LDL-受体复合物获得胆固醇等养分外,图中⑥→⑨过程说明溶酶体还具有_________的功能,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

(4)溶酶体内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但是细胞质基质的pH一般是7.2左右。

这种差异有利于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提取该细胞的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据面积为S,请预测:

细胞膜表面积的值____________S/2。

(填“>”,“=”或“<”)

40.TPC家族蛋白是溶酶体膜上重要的Na+通道,其在调解溶酶体pH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下图为TPC受细胞营养状态调控示意图,箭头粗细代表离子运输量的多少。

①细胞在营养充足的条件下,H+以_______的方式向溶酶体内部转运,形成溶酶体内部的酸性环境。

②当细胞营养物质缺乏时,导致ATP减少,进而解除mTOR对TPC的_______作用;同时,H+向溶酶体内部转运过程_______,导致溶酶体内部pH升高。

升高的pH进一步______TPC通道,使Na+向溶酶体外运输速率______,造成溶酶体内部的阴性环境,促使H+向溶酶体内部转运,最终恢复溶酶体内部pH的稳定。

(2)动物在野外环境中经常面临食物匮乏的情况,通过上述机理保证溶酶体内_____的活性,从而_______自身衰老的细胞器,为动物提供营养物质。

41.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B代表_________。

D与膜上蛋白质组成_________。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___膜。

(3)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_,代表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是_________。

(4)人体神经细胞内Na+浓度比细胞外低很多倍,表明细胞通过图示_________过程泌出Na+;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大量Na+又流入细胞内,其流入方式为_________(填“主动运输”或“被动运输”)。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半透膜小袋内充满0.3g/mL的蔗糖溶液,烧杯内是清水,由于渗透作用,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详解】

分析图可知:

图为渗透装置,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的溶液不同,有浓度差.半透膜内是蔗糖溶液,外面是清水,半透膜内溶液浓度高,所以水分子进入半透膜,液面逐渐升高,而渗透作用与膜的表面积有关,随半透膜表面积的增大,单位时间内进入到玻璃管内的水量增多,所以玻璃管内液面的升高也越快。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

a曲线表示在清水中,细胞吸水,萝卜条长度先稍微变长一点,然后保持不变,说明细胞吸收了少量的水;

b曲线在0.3g/mLKNO3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先变短,再变长,最后保持原来的长度不变,说明细胞先失水,后来由于硝酸钾进入细胞内,细胞吸水复原;

c曲线在0.3g/mL蔗糖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先变短,再用清水处理后会自动复原。

【详解】

A、由于细胞壁对细胞有保护和支撑的作用,所以在清水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A正确;

B、在15分钟前细胞就开始吸收K+和NO3-,在15分钟时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开始吸水,B错误;

C、在实验开始的10分钟内,b、c两组细胞均通过渗透作用失水,C正确;

D、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15分钟时,在c组萝卜细胞的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充满了蔗糖溶液,D正确。

故选B。

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载体①使得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载体②使得Na+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属于协助扩散;载体③是钠钾泵,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

【详解】

A、据图可知,载体蛋白①参与的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A正确;

B、钾离子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通过载体③运输K+是通过主动运输运进细胞,B错误;

C、载体蛋白③可运输钠钾离子,具有运输的作用,C正确;

D、由题意主动运输所需的能量可来自ATP的水解,也可来自膜两侧离子的浓度梯度,据图可知,溶质分子甲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内外Na+的浓度差,D正确。

故选B。

4.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小分子物质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名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要

不需要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要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大分子:

胞吞、胞吐。

【详解】

A、协助扩散顺着浓度梯度运输依靠浓度差,不需要耗能(ATP),A错误;

B、被动运输为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主动运输才能逆浓度运输物质,B正确;

C、大分子物质可通过胞吞进入细胞,C错误;

D、果脯腌制时蔗糖浓度过大导致细胞失水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蔗糖进入细胞与主动运输无关,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旨在考查学生对各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实例的识记和理解,属于中档题。

5.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高浓度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O2、CO2、H2O、N2

甘油、乙醇、苯、尿素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Na+、K+、Ca2+等离子;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详解】

据图分析:

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区别在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被动运输部不需要;主动运输一般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被动运输都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肾小管腔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为主动运输。

肾小管腔Na+进入上皮细胞顺着浓度梯度,为被动运输。

上皮细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也是顺着浓度梯度,为被动运输,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物质运输方式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6.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增加,细胞液的渗透压升高,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A正确;

B、用龙胆紫对细胞进行染色后,细胞已经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因而观察不到的质壁分离现象,B错误;

C、加热后细胞会死亡,原生质层失去活性不再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C错误;

D、使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会使细胞由于大量失水而死亡,不会再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D错误。

故选A。

7.D

解析:

D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