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6351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docx

《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docx

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doc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到6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与答案卷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

回答1~2题:

1.有人说:

“秦汉时期的宰相是坐着议事,隋唐时期的宰相是站着议事,明清时期的宰相是跪着议事。

”唐朝三省的长官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分散相权,加强皇权B.减少决策失误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完善中央集权

2.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

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

下列各项中,最能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议会制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征。

回答3~4题:

3.议会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有关议会的正确叙述是:

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的权威,并形成两党制

B.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C.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制宪会议成为最高行政和立法机关

D.孟德斯鸠主张议会和君主共同享有立法权

4.“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对“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的正确理解是:

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    B.实现了民族独立

C.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    D.开创了现代政体新形式

向西方学习是近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显著特征。

回答5~6题:

5.1903年,中国《大公报》:

“……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之德日是。

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

”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A.建立民主共和B.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C.实行君主立宪D.向德、俄学习

6.孙中山先生说过: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孙中山之所以受到人民的爱戴,也就是顺应了世界历史的大潮流,建立了不朽功勋。

他顺应的是当时世界的:

A.政治民主化B.民族主义潮流C.社会主义潮流D.经济全球化潮流

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壮大。

回答7~9题:

7.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

A.美英法B.英法俄     C.美法德D.英法德

8.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并发表了重要演说。

一位支持者在整理这一演说的内容时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

A.要坚决以革命方式推翻沙皇统治B.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然后实行土地革命C.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D.提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9.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

“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将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诗词记录了中国革命和历史的变迁。

回答10~12题:

10.“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

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

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

11.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忆秦娥·娄山关》一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历史寓意的是: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C.遵义会议前的中国革命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12.解放战争时期,报刊上的文章有下列标题或副标题,其中用以描述1949年初战局状况的是:

A.“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B.“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C.“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在中国,“无农不稳”,农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

回答13~15题:

13.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

”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A.小农经济B.佃农经济

C.庄园经济D.商品经济

14、毛泽东曾经指出:

“我看中国应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列哪些谚语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

③“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 ④“且溉且粪,张我禾黍”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明朝海瑞说:

“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

”丘浚说:

“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

”“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

”根据这些材料,指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①海瑞正确地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②丘浚客观地指出了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中的一些问题③他们都看到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基本现象④他们都指出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清除贫富不均的基本良策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技术进步极大推动社会进步。

回答16~18题:

16.中国古代第一次将人力解放出来的生产工具或生产方式是

 

17.“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A.筒车B.翻车C.曲辕犁D.水排

18、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魏晋B、隋唐 C、宋代 D、清代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回答19~21题:

19、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20.新航路开辟加速资本主义发展,集中表现在

A资产阶级人数增加B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

C雇佣劳动力增加D封建阶级衰落

21.19世纪中期,欧美列强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根本目的在于

A.资本主义本性是殖民扩张

B.打开商品国外市场,夺取廉价原料产地

C.经济军事实力增强保护对外贸易

D.建立世界资本主义统一市场

在工业革命推动下,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回答22~24题:

22.促使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直接动因是

A.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B.海外市场扩大对商品的强烈需求

C.瓦特改良蒸汽机,使动力问题得到彻底解决D.新航路的成功开辟

23.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的标志是

  A.圈地运动结束B.君主立宪制确立

  C.工业革命完成D.“日不落”帝国形成

24.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

“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

”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发明的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思想文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回答25~27题:

25、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

“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

振聋发聩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

”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政党的宣传工具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26.右图取自1909年发行的《图画日报》,它描绘了当时上海

人看电影的情景。

据图判断,以下正确描述画面的选项是

①电光影戏即电影,票价只卖二十文

②活灵活现景物真,观众面露诧异情

③交头接耳说紫禁,争看清帝丢皇位

④电影初创寂无声,旁有吹吹打打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27、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

“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

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

”该诗反映了当时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与世界同步,中国人艰难的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化。

回答28~30题:

28.19世纪中后期,当世界加速迈向近代化时,下列人物也正以一场运动引领着中国“与时俱进”。

他们的这场运动在客观上对封建制度起到

 

A.补充作用  B.瓦解作用  C.改革作用  D.巩固作用

29、与欧美国家的近代化相比,中国的近代化

①主要集中于轻工业部门      ②缺乏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

③受到国内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抗 ④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0、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合理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东营市第一中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三历史试题(文科)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案卷上。

2.答卷前先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不得遗漏。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四个小题,满分5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二:

电影《东京审判》2006年9月1日起在全国公映。

该片一下子将人们尘封的记忆重新拉回到60年前那场正义对邪恶的东京大审判。

中国是日本侵略的最大受害国,中华民族的抗战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而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由于力量弱小,在东京审判开始时并未受到他国的重视。

不过,经过一个中国人的奋力抗争,中国才在那场耗时2年7个月、历经817次审判的艰难审判中,最终将东条英机等7名主要战犯送上了绞刑架。

梅汝一是东京法庭审判的核心人物。

是惟一参加东京审判法法官会议的中国人,也是惟一能够代表中国利益和立场说话的法官。

在东京审判那个特殊的战场,他用自己的智慧、常识和勇气,为我受苦受难的中国人伸张了正义,也因此赢得了世界的普遍尊敬。

材料一:

           

据上图中的信息,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并概括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4分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东京审判侵华主要战犯送上绞刑架的主要原因。

简要指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5分)

          

      

       

                                         

材料三  2006年11月4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胡锦涛主席发表重要讲话。

胡锦涛指出,中非人民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坚。

中国和非洲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都是充满希望的热土。

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目标把我们紧密团结在一起。

非洲联盟秘书长萨苏在致辞中指出,1955年的万隆会议为非中关系奠定了基础。

温家宝总理同日在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说: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长期以来广大非洲国家对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的宝贵支持。

 

⑶结合知识,指出中国与非洲在世界近代史上的“共同命运”是什么?

温总理在讲话中提到的广大非洲国家对中国长期的宝贵支持指的是什么?

(3分)

材料四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5年9月15日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的题为《努力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给世界特别是联合国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惊喜和思考。

这是中国第一次在代表世界最高权威的讲坛上,以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名义,向全世界推广从中国当代内政中演绎出来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精华——“和谐”理念。

对世界来说,这应是一份“和谐”宣言书,而联合国确实太需要这种“和谐之声了。

”—摘自朱卫华《解读和谐世界理念》

 

⑷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不和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这次史诗般的逃亡跋涉了约6000英里,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越过了十几座绵亘的大山,几十条河流。

历史上几乎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如此坚忍不拔而又是如此仓促决定的军事行动的例子。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红军长征过程中体现了什么样的长征精神?

(2分)

2

材料二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材料二中,毛泽东所说的“万里长征”的含义是什么?

在新的“万里长征”中,党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4分)

材料三  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支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

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3

材料三中的“新长征”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有何重大意义?

(4分)

材料四  自70年前红军长征胜利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波澜壮阔的伟大长征,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

今天,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所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应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长征。

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

                 ——《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材料四中的“新的伟大长征”又是指的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多次强调使用“长征”一词,这主要是为什么?

(4分)

33、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一再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1)两次工业革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发明分别是什么?

(2分)

(2)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

(4分)

(3)两次工业革命的区别是什么?

(4分)

(4)工业革命对英国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1分)

(5)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对人类历史的进程有怎样的影响?

(4分)

3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篇》

 

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高中历史教材》

 

请回答:

(1)说明图1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

(2分)

(2)从图2、3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反映了商业发展的什么特点?

(2分)

(3)从图4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

(2分)最早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

(1分)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高三历史第二次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BCDC 6-10 ADAAA 11-15 BAADC 

16-20 AADDB 21-25 BBCDD 26-30 BCBCC

二、主观题:

31、

(1)特点:

列强大规模侵华,清政府被迫开放,外交屈辱被动。

原因:

清朝国力衰退,政府腐败无能;工业革命刺激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欲望。

(4分)

(2)因素:

以国共两党合作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原因:

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是对人类文明和正义的践踏,受到世界人民的共同谴责和审判;中国是战争最大受害者,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惩治战犯维护正义的要求更强烈;梅汝一代表中华民族利益,以个人的智慧、学识和勇气,不辱使命,完成重任。

(5分)

(3)“共同命运”:

中国与非洲国家都长期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的奴役,都经过长期斗争赢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都肩负着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使命。

支持: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分)

(4)不和谐主要因素: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民族及宗教纠纷、领土争端、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恐怖主义、极右势力沉渣泛起、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公平的国际秩序、南北差距扩大、贸易保护主义及文明冲突等。

(3分)

32、

(1)长征精神:

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救国救民、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合作、勇往直前;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紧紧信徒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毛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

(2分)

(2)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党的核心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4分)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实现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要历史性转折。

(4分)

(4)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红军长征伟大胜利,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长征成为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取得成功的象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中共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4分)

33、

(1)发明: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万能蒸汽机的制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是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2分)

(2)经济组织: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工厂制度。

(1分)

第二次革命中出现了大企业(或垄断企业)、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型的经济组织。

(垄断组织)(3分)

(3)区别是:

第一次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第二次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一枝独秀,第二次工业革命多国并举;(4分)

(4)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分)

(5)蒸汽时代”,“电力时代”;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4分)

34、①长安(1分)、唐朝(1分);

②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形成街市;突破了时间限制,出现夜市和晓市等,(2分);反映了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官府控制的减弱。

(2分)。

③出现了具有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两项写一项即可,不写“萌芽”两字只能得分一半);(2分)时间:

明朝中叶(明朝中后期);(1分)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