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课余田径训练质量的几点策略探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6325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小学课余田径训练质量的几点策略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提高小学课余田径训练质量的几点策略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提高小学课余田径训练质量的几点策略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提高小学课余田径训练质量的几点策略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提高小学课余田径训练质量的几点策略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小学课余田径训练质量的几点策略探究.docx

《提高小学课余田径训练质量的几点策略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小学课余田径训练质量的几点策略探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小学课余田径训练质量的几点策略探究.docx

提高小学课余田径训练质量的几点策略探究

州工业园区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学校 潘璇

 

1、前言

苏州工业园区成立十二年来,在学校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的同时,体育工作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随着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学校体育工作也要有新的发展目标。

学校竞技运动成绩历来是受到各级政府部门、教育主管行政机构及各学校领导的重视的一项主要的体育工作。

在这个大背景下,对园区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苏州工业园区学校建制比较复杂,既拥有多所乡镇中小学,又拥有数所园区直属学校。

因此,探索出适合园区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发展的新路,对提高全区乃至全市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另外在区教育局成立之前,园区社会事业局主管园区的学校工作,目前竞技运动比赛仍由园区社会事业局负责,行政部门职能交叉也对园区的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特别是竞技运动比赛成绩的提高产生了限制。

为改善这一状况,必须发挥园区的办学资源优势,与我区其它中小学及相关部门集中力量相互配合,为园区也、为我市的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找出一条新的路子来。

 

关键词:

园区中小学 课余体育训练 改进策略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苏州工业园区所有中小学:

中学13所,小学15所

2.2研究时间:

2005年9月一2006年7月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

现状调查;第二阶段:

现状分析;第三阶段:

发展对策研究.

2.3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源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

3 研究结果与现状分析

3.1基本情况

3.1.1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趋势

苏州工业园区成立十二年来,每年的外资引进与GDP的增幅都呈现大幅度的增长,园区正越来越呈现出勃勃生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有识之士前来创业。

为了建设与园区一流的投资环境相匹配的受教育环境,园区的教育工作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必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这也势必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3.1.2各学校之间的关系

  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学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园区管委会直管学校,另有许多学校则由于历史的原因是属于当地乡镇政府管辖。

园区管委会直属的学校由于在人员配备上、资金来源上及体制管理上比较领先,因此这些学校(删)体育课余训练的水平比较高,具有向薄弱学校示范辐射作用的基础。

3.2分析现状

3.2.1“两个共识”的形成

(改)全区体育教师把课余体育训练作为体育教师应该且必需完成的本职工作之一,对此已形成共识。

体育教师担负着学校体育全部具体工作,是课余体育训练的直接实施者,他们还要完成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和组织群体活动。

经调查,我区广大体育教师是乐于承担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且为之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问卷中“作为体育教师,重视并积极做好课余训练工作”同意的占91%。

“课余训练出成绩,对职称相当重要”同意者占83%。

(改)另一个共识是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识是一致的。

  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学校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得到了认可。

不少学校都开始力创体育特色、因此各校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田径队、篮球队、足球队等等。

3.2.2我区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存在的问题.

3.2.2.1各校在训练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缺二落后”的现象

训练缺大纲,存在明显的随意性;训练缺计划,未能认真制定多年或全年训练计划,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训练缺时间保证,从而训练质量无法保证;训练手段和方法落后;场地设施各校参差不齐,开发区内新建的学校场地设施都相当不错,但一些镇管学校的场地配备则与运动训练所需还有一定的距离。

3.2.2.2训练对象缺乏稳定性

参训学生容易受到家长甚至文化课老师的阻挠。

这与学生参训目的不明确,学生、家长、老师思想不统一有关。

3.2.2.3体制问题

  苏州工业园区最近三年刚刚成立独立的区教育局,在此之前区的教育工作暂由区社会事业局统管,因此很难得到上一级教育局和体委的支持与指导,全区各校也缺少交流,“各自为政”、“良莠不齐”的现象也就不可避免了。

3.2.3制约我区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发展的“七个矛盾”。

3.2.3.1社会人才观与学校体育教育目标趋于一致而与竞技体育趋于。

   

步入新世纪、人们的社会人才观有了强烈变化,人们重视高学历高收入,重视文化教育投资,愿意让子女从事特长培养,而对于竞技体育除外。

分析原因:

一是竞技体育的特殊性、局限了许多人的梦想:

二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精神,缺少磨炼。

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从事体育活动更多是从健康出发,为了学一点生存技能,以更好适应社会的竞争,而非赛场的竞争,这些愿望与国家体育课改目标趋于一致,而越来越与课余训练目标趋于矛盾化,使课余体育训练面临新的挑战。

我国学校教育指导思想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但在操作中,学校领导基于社会因素、创学校品牌,则相对更侧重于文化教育。

俗话说“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领导、教师和家长重视文化课轻视体育课几乎成定律。

学生的素质、身体教育也是教学质量的反映,可惜无人问津。

3.2.3.2学校体育训练的目的和家长、子女(学生)受训练的目的存有矛盾。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的是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主要任务是在广泛开展学校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基础上,选好苗子、从小培养、系统训练、打好基础,积极输送后备人才。

而现在各校开展课余训练较注意出成绩,各类比赛上争名次是第一位的。

而众多家长送子女接受训练是为了掌握一门技能,强身健体,培养特长找出路(加分)第一位。

表1 中学生训练的目的(前四位)

学校

 目的1    %

 目的2  %

 目的3   %

 目的4   %

小学

健身    40.6

 当运动员21.7

考重点大学14.3

培养特长  12.2

初中

健身    36.5

 培养特长18.6

当运动员  16.5

考重点大学14.8

高中

考重点大学37.1

 健身    27.2

显示能力  11.5

当运动员  6.5

 

表2 家长让学生参加训练的目的(前三位)

学校

 目的1    %

 目的2     %

 目的3   %

小学

增进健康60.3

 培养特长  21.6                 

考重点大学14.3

初中

增进健康41.1

考重点大学 30.4

当运动员  16.5

高中

考重点大学53.7

 增进健康  25.0

显示能力  11.5

 

表3 学生择业意向(前四位)

学校

 意向1    %

 意向2    %

 意向3   %

 意向4   %

小学

运动员    41.8

 教师     11.6

科技人员 14.3

军人    7.5

初中

企业家    33.3

 运动员   20.7

教师   16.5

军人    7.8

高中

企业家    38.7

 管理人员 17.7

教师   11.5

运动员  4.3

 

从表1、2、3中可知,小学初中是健身占第一位,高中是上大学考重点,有明显区别。

学生与家长的目的高度一致,想当运动员是小学生的主意。

从高中生择业看,他们参加运动训练目标是大学(体育专业一类),将来做体育教师也不错。

3.2.3.3体育教师组织学生训练的目的与学生参加训练的目的存在矛盾。

学生运动员是课余训练的主体,他们扮演着学生和运动员的两种角色,而且处在学校教育系统内,面临着繁重的升学的压力,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父母、教师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参加课余训练的目的与教师组织学生训练的目的有差异,他们重视的只是参加训练的过程,锻炼身体,从中得到乐趣,较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追求,这以小学生尤为明显,而与我们教师为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培养运动人才的训练目的相去甚远,这无疑影响着课余训练工作的发展。

3.2.3.4对于课余体育训练工作评价上结果与过程存在矛盾。

目前对体育训练的评价几乎都是重结果,轻过程。

而评价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课余体育训练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部分,应作为衡量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指标,从过程到结果应有一个科学评定。

3.2.3.5体育教师、领导的功利性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提高存在矛盾。

目前中小学开展课余训练包括教师领导、似乎功利性太重,教师为奖金,领导为荣誉,使得在做法上出现了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和本位主义、争名夺分,甚至有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的现象。

所有这些恰恰成了制约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提高的因素。

有的训练项目较大程度上存在有赛则训,无赛无队的不良现象。

3.2.3.6课余训练时间安排上有矛盾。

我区中学周课时一般都安排得比较多,剩下的时间也常有文化课老师入课堂进行文化补习,因此课余训练必将推迟。

如果遇到会议、考试等特殊情况,就会出现有队员无教练,有教练无队员的局面,平时参训队员到不齐更是家常便饭。

除此之外训练还要和其他文化课老师抢时间,因此训练时间要保证这是每位尽职的体育教师的共同呼声。

3.2.3.7体育教师课余训练的报酬与文化课教师上课报酬之间有矛盾。

体育教师的地位也是学校体育地位的风向标,虽然也有许多体育教师受过表彰、奖励,但总体看,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低于其它学科教师。

其实课余训练工作量较大,获得成绩更是不容易。

而在单位工作时间的计算上各校普遍相对文化课教师要低,这种现象的存在既不利于调动体育教师进行课余训练的积极性,也使得体育教师、文化课教师对时间问题更加敏感。

4、改进策略

4.1确立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社会需求确立我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目标:

使受训练的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实现为上一级学校,为一线输送有体育专长、有发展潜力的运动人才,为国家体育事业培养后备人才,为国家建设培养劳动后备力量。

确立目标的两个依据:

一是受训学生首先必须以“全面发展”为基础,突出受训学生学有所长。

符合社会体育发展需求;二是受训学生的去向定位,除少数尖子队员作为专业运动员培养外。

其余末部分应为小学→初中→高中→高校,使之更多成为大学生运动员。

4.2确定四大对策思路

4.2.1进一步明确学校课余训练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基层学校领导对课余训练的认识。

4.2.2体教结合,深化管理体制,提高综合效能

  探索培养综合紊质高的学生的途径是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各部门各学校之间要思想统下,要做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统筹管理,持续发展。

在队伍建设上,扩大人才引进渠道,对教练既要引进,也要调整,并鼓励其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对运动员要拓宽招生渠道,加强全面素质的培养。

在政策保障体制上,要配套并逐步完善。

根据我区实际,开展区课余训练工作的研讨;对训练时间,要予以保证;争取领导重视,解决体育教师的报酬问题;加大体育特长生的升学优惠政策;理顺学校体育及训练工作的评估体系,对学校体育训练工作的评估,既注重结果,又必须加强对过程的管理特别是学校体育经费的落实和时间的保证。

改革竞赛制度与方法,采用官办与社会办相结合,政府办与基层办相结合等形式,特定年龄与与我层年龄处衔接,多搞比赛,做到“比什么”、“练什么”提高竞赛的实战性和效益,将比赛放到学校中,具有很大的宣传力和极强的亲和力。

此外,积极鼓励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训练年龄重心尝试下移,建立有体育特色的幼儿园,尝试在幼儿园开展适宜幼儿身心健良发展的体育竞赛等。

积极营造、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鼓励教练员、运动员通过刻苦训练、科学训练、多出成绩,多出人才。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思想工作,转变家长、师生及校长观念,适当引导,仅培养目标与学校、家长和学生都满意,争取“三赢”。

4.3.3多元化多渠道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争取各级政府加大投人与关注,争取效益好的企业支持;走合作之路。

除本区学校加强联合外,还要与其它区(县)、市学校、体校甚至高等学府加强联系、交流经验,共同携手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4.2.4夯实学校体育工作基础

学校体育应树立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提高的思想,在这过程中强调对人的尊重、关心,发挥人的潜能。

课余训练和体育教学不分家,学校体育教学是“基础”,课余体育训练是“提高”,必须在全面开展的基础上建立起“课余体育训练”的塔尖。

参考文献:

1、学校体育工作条例[S]国家教委令第8号1990年3月

2、先吾,等我国优秀运动队竞技体系与教育体系结合体制的研究[J],体育教学1999年11月

3、宋继韩、贡娟论物化的体育运动[J],体育与科学2000年5月

小学开展田径业余训练的对策:

目前,在校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水平较高,再加上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和娇惯,使孩子养成任性、怕吃苦等不良习惯,而田径运动恰好又是一项又苦、又累、需要较大毅力才能完成的体育运动,再加上中国田径的现状,要想在小学开展田径业余训练,确实需要相应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田径运动的认识

作为奥林匹克家庭中最庞大的“家族”,田径历来是各届奥运会的关注焦点,评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运动竞技水平,田径成了一种标准。

田径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基础,跑、跳,投,速度、弹跳、力量等,凡是运动科学所涉及的部分,在田径中都能找到,小学的体育课,大部分时间都是田径训练内容;中、小学的运动会,也几乎就是田径运动会。

这绝不是人为的有意偏颇,而实在是因为只要练好田径必然能增强学生体质。

所以要向学生宣传,只有练好田径,才能为其他项目打好基础。

二、做出成绩,赢得领导的器重;加强沟通,获得领导的理解

(1)做出成绩,赢得领导的器重

俗话说: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要想改变领导,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绩,才能赢得领导的重视。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特别高,成绩显著,学校也往往将体育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故也特别受领导的重视,甚至超过一般学科教师。

然而有些学校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欠佳,成绩平平,更有甚者被人感觉“混”的味道很重,领导当然也就无法重视。

仔细分析一下,那些领导特别重视的学校,许多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十分重视的,而是经过体育教师自己勤奋工作和努力争取之后或取得好成绩之后才引起领导重视的。

所以,体育教师首先要排除等、靠、要的思想。

我们是要呼吁领导重视田径队的训练工作,但靠等待领导重视了再干是不行的,也是不现实的。

不妨先苦干几年,等你有了成绩,相信领导一定会重视的。

(2)加强沟通,获得领导的理解和支持

领导由于对田径队的过份关心,往往回造成许多体育教师的压力过大,最好的办法是适当地与领导进行交流,汇报自己的工作。

当然,每个人的工作情况是明摆着的,成绩的好坏领导也是知道的。

所以,不要过度、过份地强调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与辛苦,要用事实说话。

否则,会引起领导的反感,反而以为你“虚”多余“实”。

在与校长的交流中要多谈自己对田径队训练的打算,根据自己的实际困难适当地提一些要求。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们通过自己长期的观察和考验,一定会关心体育教师的疾苦,慢慢理解教师的艰辛与不容易。

三、培养小学生对田径训练的兴趣

运动是每个学生的内在需要,当需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能成为推动一个人参加体育运动的内部动力,形成体育动机,如何满足学生的这些需要,激发他们体育动机,培养他们的兴趣呢?

(1)、展示体育魅力

课余体育训练、体育竞赛的魅力之一就是具有鲜明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在枯燥、乏味的小学田径训练中,我们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训练内容尽量丰富多彩,具有趣味性,谨防挫伤队员积极性,合理安排一些竞赛活动,依实际情况在表扬、肯定的同时,运用适当的、适时的批评,展现田径训练的挑战性。

满足他们接受刺激、追求乐趣的需要。

(2)、让队员体现自我价值

给小学生展示才能与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满足学生展示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是提高小学生对田径训练的兴趣,促使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向训练队靠拢的重要条件。

没有学生谈何训练?

为此,在学校内经常组织一些竞赛,给他们以展示才能的机会,做好激励机制等工作。

队员从事体育竞赛后,对取得良好成绩和表现出优良作风的队员进行表扬和奖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满足他们体育运动中最普遍最强烈的需要——自我价值的需要,激励其他队员为优良成绩去努力拼搏,同时也提高了队员在广大学生中的地位,让有天赋的学生向田径队靠拢。

为训练队不断有好苗子补充,形成梯队建设打下基础。

四、协调好几个方面关系

加强多方合作,依靠集体力量是搞好学校田径训练的最佳途径。

(1)、协调学生学习、训练之间的关系

对队员进行体育训练时,促进了队员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出较高的竞技水平,但也难免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学生其它各科的学习。

队员学习与训练产生了矛盾。

这就是我们经常讨论的“学训关系”的问题。

如不能很好地解决此问题,小到影响训练队的生源问题,大到影响队员的终身。

本着“一切工作为了学生”这一原则,作为体育教师,要有正确的态度,力争想办法把此问题的负作用降低到最小,甚至可以向两者相互促进的方面而努力。

这里体育教师与各班任课教师、队员家长协调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①我们应与科任老师交流,争取科任老师的支持,协调好学生学习、生活、训练之间的关系,争取做到学生训练学习两不误。

我们一定要站在任课老师的立场上多替老师考虑,每个老师工作都有自己的压力,都需要周围同事家长的尊重、认可,都有证明自己实力的欲望,都需要互相支持,你只有尊重理解周围同事,真正为他们着想,才能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②在日常训练中,队员可能在训练中出现因疲劳影响课堂效率、家庭作业质量等现象。

此时,任课教师及时调动队员上课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而家长须加强他们作业时的辅导工作,提高作业质量。

另外,我们与家长、任课教师要经常联系,交流看法,及时了解队员各阶段的身心状况,改进工作方法,让学生能更好地训练,健康地成长。

(2)、拉近师生心理距离,提高队员思想认识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的、互信的。

作为体育教师,体育不但要教给学生训练方法,提高他们运动的水平,还要经常找他们谈谈心,交流情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对他们学习生活多方面关心、照顾,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

如:

我校运动员宋同学,我刚接近该运动员的时候,发现他条件很好,身材修长,是运动员的好苗子,但该生训练积极性不高,出勤很差,通过了解,我知道,该运动员喜欢打篮球,学习不错,并且特别崇拜我国的高水平跨栏运动员刘翔,了解这些以后,我找宋同学长谈了一次,列举了宋同学和刘翔的相似住处,使宋同学明白,刘翔也是从小参加训练的,只要他认真努力,将来也有希望成为中国的另一个刘翔,为宋同学确立了一个目标,并和宋同学约定,以后每天的训练,老师都会陪运动员打半小时篮球,从那以后,我按照约定,每天陪他们打半小时篮球,宋同学也基本保持全勤,个别时间有事都会提前请假,不但运动成绩有大幅度提高,而且还担任了田径队队长,成了老师的好帮手,并且在区运动会上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在田径训练队中,我们要致力营造一种广开言路的民主氛围,给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不断提高训练质量,队员是“学训关系”问题的主体,要完善地解决此问题就必须使他们从心理深处明白学训并重的道理。

使队员从思想深处明白学习与训练同样重要,促使他们能更加努力学好其它各门功课,提高各科功课成绩。

(3)、注意换位思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获得家长的支持

每位体育教师自己也是一位家长,或也将成为一位家长,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动员工作,特别是对那些不支持、不配合甚至阻挠子女从事田径训练的家长,一定好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这些家长的角度,要弄清情况,讲明道理,区别对待,能说出家长的心理话,让家长知道你对他想法的理解,同时也提出你的看法和希望,告诉家长,他们的想法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

生活水平提高之后,不论大人还是小孩,怕苦怕累的思想很普遍,愿意参加体育训练的人越来越少。

而事实上,体育训练和竞赛是培养青少年成长的一种很好的手段。

他们可以在竞争中接受挫折教育、成功教育、团队合作精神的教育。

向家长呼吁:

让我们的孩子多参加体育运动吧!

让他们多吃一点苦,多经历一些有益的挫折。

让我们的孩子在该吃苦的年龄,多参加体育训练和竞赛,吃一点苦。

因为,苦难是金。

力争获得家长支持。

如:

运动员王同学,我到本校以后,见到的最早的运动员之一,王同学弹跳好,乐于训练,能吃苦,父母个子高,是难得的跳跃运动员的好材料,该生学习成绩在班里也名列前茅,我对他非常关照,该运动员训练一直非常正常,自2005年秋季运动会后,王同学突然告诉我说:

家长不让她参加训练了,我很快了解了原因,原来他的父母怕训练耽误孩子学习,知道原因后,我把王同学的家长请来做了一次长谈,我站在家长的立场上对王同学的现状作了客观公正地分析,使家长明白孩子的特长特别突出,并针对家长的顾虑请孩子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对王同学的学习进行特别关照,为家长解除了后顾之忧,孩子的班主任张老师也非常配合,使家长也非常满意,对孩子的训练也表示全力支持,平常我也有针对性地对孩子的学习加强关注,家长非常感激,孩子母亲给我发短信说:

“董老师:

您好,非常感谢您为孩子所作的一切。

希望通过我们的合作与努力,帮助孩子找回自信,改掉浮躁的毛病,实现双赢,顺祝全家幸福、安康。

”收到信息后,我非常高兴,我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认可,这条短信我至今保存着,把它作为我今后努力的动力。

从那以后,王同学的训练出勤非常好,期末考试语、数、英三科成绩都非常优秀,还被评为了胜利之星。

五、经常反思,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学习,提高训练水平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任何领域都有日新月异的变化。

作为体育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再也不能默守陈规,依然采用原有的师傅带徒弟的训练方式。

要有挑战新技术,接受新观念的勇气。

因此,体育教师应从自身出发,经常反思,提高思想认识。

另外,体育教师还应该经常督促自己看一些理论书籍和一些体育教育教学杂志,尝试着把别人的好办法有选择地运用到自己的训练之中,日积月累,训练水平,一定也会慢慢提高。

作为学校领导,更要明白这一点,采取有效的办法,及早转变这一现象。

对体育教师业务上大力支持培养。

针对体育教师学习积极性高的特点,积极支持他们外出观摩学习。

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师的训练水平。

六、科学训练和管理,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

(1)抓好队伍建设,打好基础

小学生年龄偏小,让他们在参加市、区田径运动会上很快取得好成绩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应对小学田径队组队方式进行改革,不能为应付比赛匆忙组队,而是采取梯队方式组队,即五-六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

对那些条件比较好有发展前途的苗子,(教师要看准,人数为1—2个)哪怕老师多吃一点苦,也得带在身边,给他科学的训练,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揠苗助长,重要是打基础。

(2)系统训练、提高成绩

小学阶段的课余田径训练要按照小孩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进行,训练量不宜过大,不然的话适得其反。

训练时间保持在60-80分钟/课时,每周保证6节训练课;在训练过程中严格要求,强调质量,以基础训练为主,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培养学生正确的技术概念,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

(3)、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及良好体育风尚

在小学田径训练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其思想、观念、情感、意志、道德等行为特征很容易外露,因此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因势利导,及时鼓励与表扬。

对学生在训练课中表现出的良好思想行为和拼搏精神要及时做出肯定,给予鼓励,以树立正气,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有助于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和团队精神的形成,及时指出学生在训练中表现出的不良行为。

只要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