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6263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5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中国古代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中国古代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中国古代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中国古代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docx

《中国古代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docx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章天文历法

一、天文学兴起

七月流火、月离于毕、三星在天、

龙尾伏辰、定之方中

龙见而毕务,火见而致用,

水昏正而栽

古人以物候纪年

年——草——鲑鱼

二、美丽的传说

人格化的神仙:

日、月、雨、风、云

羲和、望舒、屏翳、飞廉、丰隆、

禺强、女魃、应龙、冥神、夜游神

三、早期天文记载

对彗星的记录为世界最早

对哈雷彗星的记录早于欧洲600年

对太阳黑子的记录早于欧洲800年

对日食月食的记录也是世界上最早的

甲骨卜辞中关于日食的记载:

乙巳贞……日又戠,夕告于上甲,九牛

乙丑贞,日又戠,允惟戠。

庚辰贞,日又戠,其告于父丁,用牛九

辛巳贞,日又戠,其告于父丁。

壬子卜,贞:

日织于甲寅。

《春秋》:

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

夜中,星陨如雨。

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左传》:

夏,恒星不见,夜明也。

星陨如雨,与雨偕也。

《尚书·胤征》:

“乃季秋月朔,辰弗

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

羲和尸厥官,罔闻知,昏迷于天象。

《史记·天官书》“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汉书·天文志》

 

四、七政、五纬

金木水火土、日月

金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木岁星纪年

水辰星

火荧惑

土填星、镇星

“天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鼓于社。

白虹贯日、彗星袭月

“荧惑守心,大凶之兆”

宋景公之时,荧惑在心,公惧,召子

韦而问焉,曰:

荧惑在心,何也?

韦曰:

“荧惑者天罚也,心者宋之分

野也,祸当于君。

……可移于岁。

“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

八十日,长或竟天。

”   

“十一月,有星孛于张,东南行,五日

不见。

莽数召问太史令宗宣,诸术数

家皆谬对,言天文安善,群贼且灭。

莽差以自安。

“夜中,星陨如雨。

夫人姜氏会齐侯

于谷。

妇人不会,会非正也。

“张败走,念诸侯无可归者……甘公

曰:

“汉王之入关,五星聚东井。

井者秦分也,先至必霸。

楚虽强,后

必属汉。

故走汉。

”汉王厚遇之。

五、二十八宿、四象

1.东方苍龙七宿:

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

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

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

井鬼柳星张翼轸

 

2.作用:

观测日月五行位置的坐标;

测定岁时季节的观测对象。

参宿:

正南-南天中

3.传说:

伯于(辰)、宝沉(参)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4.诗词名句: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

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青龙对道隅”“太白食昴”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诗·唐风·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

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

见此邂逅。

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今夕何夕,

见此粲者。

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

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

之间。

六、三垣:

紫薇垣、太微垣、天市垣

 

七、北斗

1.名称: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

玉衡、开阳、摇光

2.北方标志:

北极星

3.作用:

确定季节

八、十二次(黄道十二宫)

1.名称:

星纪(斗牛女)、玄枵(女危虚)

诹訾(危室壁奎)、降娄(奎娄胃)

大梁(胃昴毕)、宝沉(毕觜参井)

鹑首(井鬼柳)、鹑火(柳星张)

鹑尾(张翼轸)、寿星(轸角亢氐)

大火(氐房心尾)、析木(尾箕斗)

2.作用:

指示一年中太阳所在位置,

以说明气节变换;说明岁星所到位

置,用以纪年。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九、二十八野

“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

1.宿与国的对应:

角亢-郑;

氐房心-宋;尾箕-燕;

斗牛-越;女-吴;虚危-齐;

室壁-卫;奎娄-鲁;

胃昴毕-魏;觜参-赵;井鬼-秦;

柳星张-周;翼轸-楚

2.宿与州的对应:

角亢氐-兖州;房心-豫州;

尾箕-幽州;斗-江湖;

牛女-扬州;虚危-青州;

室壁-并州;奎娄胃-徐州;

昴毕-冀州;觜参-益州;

井鬼-雍州;柳星张-三河;

翼轸-荆州

3.十二次配列国

星纪-吴越、玄枵-齐、

诹訾-卫、降娄-鲁、

大梁-赵、宝沉-晋、

鹑首-秦、鹑火-周、

鹑尾-楚、寿星-郑、

大火-宋、析木-燕

第二节历法

一、春秋概念

商、周前期,一年只分春秋

“蟪蛄不知春秋”、“方仲春而东迁”

二分二至、分至启闭

二、日月年概念

岁:

前五世纪末(600秒)、

祖冲之(46秒)、杨忠辅(2秒)、

邢云璐(超哥白尼)

月:

B.C.450(23秒)、曹魏(0.4秒)、宋(何承天,0.1秒)

三、农历:

阴阳合历,闰年、闰月

十九年七闰、闰月的计算

日月交食:

李淳风(140秒、1000年、纽康)、姚舜辅(7秒)

三正:

周历、殷历、夏历

“二月无冰”、“秋,大水,无麦苗”

《太初历》、《三统历》

《大明历》(每391年144闰)

《戊寅元历》《授时历》

四、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2个中气、12个节气

立春天气暖,雨水粪送完。

惊蛰快耙地,春分犁不闲。

清明多栽树,谷雨要种田。

立夏点瓜豆,小满不种棉。

芒种收新麦,夏至快犁田。

小暑不算热,大暑是伏天。

立秋种白菜,处暑摘新棉。

白露要打枣,秋分种麦田。

寒露收割罢,霜降把地翻。

立冬起完菜,小雪犁耙开。

大雪天已冷,冬至换长天。

小寒快买办,大寒过新年。

减字木兰花·春牛春杖

苏轼

春牛春杖,

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

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

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

卷起杨花似雪花。

季节:

四时、八位、十二度

气侯现象:

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气侯变化:

雨水、谷雨、小暑、大暑

处暑、白露、寒露、霜降

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置闰引起的变化:

猴年同春、马年无春(2.12-2.1)、

猴年双春、鸡年无春、狗年双春、

鼠年无春、牛年两春、虎年无春、

五、纪年法

1.岁星纪年法

2.太岁纪年法

3.干支纪年法

4.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

5.年号纪年法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6.年号干支兼用法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十二次

星玄诹娄大实鹑鹑鹑寿大析

纪枵訾降梁沈首火尾星火木

十二辰

丑子亥戌酉申未午巳辰卯寅

太岁

赤困大阉作涒协敦大执单摄

奋渊荒提

若敦献茂噩滩洽牂落徐阏格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六、纪月法

1.序数纪月法“德佑二年二月”

2.地支纪月法

“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

3.时节纪月法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4.特称代月乐律纪月法、

5.花卉纪月法:

茶花,李花、可花,

桃花、牡丹,槐花和桐花,

榴花、蒲卉,荷花,菱花和杨花,

桂花,菊花,芙蓉花,

葭花和蒹花,腊梅花

七、纪日法

1.序数纪日法: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2.干支纪日法:

“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

3.天干纪日法

4.朔、胐、望、既望、晦

“朝菌不知朔晦”、“壬戌之秋,七月

既望”、“丙寅晦,齐师夜遁。

(宝应元年)建巳月,庚戌朔,泽州剌史李

抱玉破史朝义兵于城下。

壬子,楚州刺史

崔侁表称,有尼真如,恍惚登天,见上帝,

赐以宝玉十三枚,云:

“中国有灾,以此镇

之。

”群臣表贺。

甲寅,上皇崩于神龙殿,

年七十八。

乙卯,迁坐于太极殿。

上以寝

疾,发哀于内殿,群臣发哀于太极殿。

蕃官

嫠面割耳者四百馀人。

丙辰,命苗晋卿摄冢

宰。

上自仲春寝疾,闻上皇登遐,哀慕,疾

转剧,乃命太子监国。

甲子,制改元;复以

建寅为正月,月数皆如其旧;赦天下。

……

丁卯,上崩。

八、纪时法

1.天色纪时法

日出:

旦早朝晨,日入:

夕暮昏晚

夜半、鸡鸣、平旦(昧爽)、日出、

食时、隅中、日中、日昳、餔时、

日入、黄昏、人定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2.地支纪时法

3.更、鼓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

“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4.刻

午时三刻

 

元日:

清净祭器,祭祀祖先、

进酒降神,在庭院前燃火、

放爆竹以驱山臊鬼,饮椒柏酒,服桃汤、屠苏酒。

拜年、

教坊自乐

人日:

鸡狗猪羊马牛,剪彩人或镂金箔人,贴在屏风上或戴在头鬓上。

鸡不啼狗不咬,

囚犯不能斩。

人日思归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人日寄杜二拾遗

“人日题诗寄草堂,

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

梅花满枝空断肠!

 

上元:

赏花灯、猜灯谜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XX,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蚕卜、请紫姑神、结羊肠

走百病上城头、走百病摸门钉、

晦日送穷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

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才过结柳送贫日,

又见簪花迎富时。

谁为贫驱竟难逐,

素为富逼岂容辞。

 

花朝:

花神生日、赏花、祝神庙会、

游春扑蝶、种花挑菜、晒种祈丰、

崔玄微、武则天、《红楼梦》

“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

“诘晓三春暮,新雨百花朝”;

“花朝连郭雾,雪夜隔湖镜”。

百花生日是良辰,

未到花朝一半春。

红紫万千披锦绣,

尚劳点缀贺花神。

 

寒食、清明:

斗鸡、斗鸡蛋、

插柳、荡秋千、蹴鞠、上头、

踏青、扫墓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岭外逢寒食,春来不见饧,

洛阳新甲子,何日是清明?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上巳:

游春踏青、曲江宴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

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

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

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

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

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丽人行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王维

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

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

三日寻李九庄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月泛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浴佛节:

浴佛、斋会、

乌米饭、拜药王、

放生(龟、鱼、鸟)、

求子(拜观音)、

结缘、吃结缘豆、

龙华会(弥勒佛)

端午(屈原、曹娥、伍子胥、孟尝君、龙)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七夕:

乞巧

“今日云骈渡鹊桥,

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

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做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菩萨蛮 苏轼

“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闻月堕星河转。

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

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乞巧歌  

“乞手巧,乞貌巧; 乞心通,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 

“天皇皇地皇皇, 俺请七姐姐下天堂。

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

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

”  

“巧芽芽,生的怪。

盆盆生,手中盖;

七月七日摘下来,姐姐妹妹照影来。

又像花,又像菜,看谁心灵手儿快。

 

中元节:

祭祖荐新、抢孤、盂兰盆会、

设祭坛、放法船、放河灯、跳钟馗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中秋:

嫦娥奔月、吴刚折桂、月饼起义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太常引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

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

 

重阳:

插茱萸、登高、赏菊桓景

九月九日崔国辅

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

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醉花荫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冬至:

吃饺子(张仲景)、汤圆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腊日:

打猎祭祖、

蜡祭百神

“腊日常年暖尚遥,

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

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

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

翠管银罂下九霄。

 

除夕:

祭祖、守岁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第二章姓氏名号与宗法

第一节姓氏

一、什么是姓和氏

1.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号,是氏族的标记,它标志着一个人由哪个氏族生出。

2.姓表明了出生血缘关系。

清楚地说明了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孙,这是远古母系社会制度的反映。

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

中国最古的姓:

姬(鲁晋郑卫

虞虢吴燕)、姚、妫、姜、嬴、

姒(越)、妘、姞

商朝的祖先“子姓”;周朝的祖先

“姬姓”;秦的祖先嬴姓;齐的

祖先姜姓。

3.氏是由姓分出来的分支,同姓的人由于迁居各地,加上身份职业的变化,同一祖先的后代子孙,逐渐分成一些支派,每支又用一个特殊的号来做标志,这就是“氏”。

姓是氏族标记,氏是家族标记,姓因生而定,是不变的,氏因家族而分,是可变的。

子:

殷、时、来、宋、空同;

姬:

管、蔡、霍、鲁、毛、卫、曹、韩、蒋、吴、郑、邢、茅

嬴:

赵、梁、徐、江、黄、秦

姜:

申、吕、许、纪、向、齐、

二、姓氏的作用

1.姓的主要作用

(1)别种族

(2)明世系

(3)别婚姻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同姓不婚,恶不殖也”

晋献公、鲁昭公

A.待嫁女子要加以区别。

这样做

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同姓婚配。

孟姜、仲子、叔隗、季隗

B.出嫁后女子

姓前加国或氏:

齐姜、晋姬、

秦嬴、陈妫、国姜

嫁给国君:

秦姬、芮姜、息妫

嫁给大夫:

赵姬、孔姬、棠姜

C.丈夫去世

武姜、庄姜、怀赢、文赢、

王姬、蔡姬、卫姬、郑姬、葛嬴

文姜、敬赢、敬归、齐归

2.氏的作用

(1)表明父系血缘关系

(2)区别个人身份贵贱

男子称氏不称姓,因为姓与生俱来,言氏就可知姓。

也因单表氏族之姓已不能表示现有身份,因为必须让人知道祖父为何人,这是称氏的关键所在。

因为氏是表明一个人身份贵贱的,所以氏经常发生变化,尤其是诸侯卿大夫。

先秦时只有贵族才有氏,一般平民和奴隶是没有姓氏的。

鲁班、优孟、奕秋

战国时,旧贵族开始没落,有许多甚至沦为平民和奴隶,氏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秦以后到了汉代,姓和氏便合而为一了。

三、氏的形成

1.以受封国号为氏:

郑捷、蔡甲午

2.以受封地名邑为氏:

屈、常、崔

3.以先代官爵名称为氏:

卜、祝、

史、师、司马、乐正、上官

4.以祖先的名、字、谥号为氏:

孔、庄、方、牛、孟、石

5.以所从事的职业技艺为氏:

巫、卜、陶、钱、甄

6.以事为氏:

窦、车、洪、张

7.以所居住地特征为氏:

东山、

北丘、南郭、南宫、百里、西门

8.因种种原因改姓:

韩何、帅、竺

田陈、郭虢、孝文帝改汉姓

四、我国有多少姓氏

1.顾炎武《日知录》记载,春秋时代,姓氏不超过50多

2.西汉史游《急救篇》列姓130多

3.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姓氏篇》列姓500个

4.唐太宗命温彦博定姓氏193个

5.北宋《百家姓》收438个,郑樵《通志》收姓1745个

6.元·马端临《文献通考》收姓3736个

7.明王圻编《读文献通考》有姓4657个

8.清张澍《姓氏寻源》得姓5129个

9.1983年慕容翊《中国古今姓氏词典》6300多

10.最多的姓一说李、王、张、刘,一说陈(占汉族人口的6.8%,超过7000万人)

但从陈分支出来有39个姓,如袁、田、陆、孙、胡等,这样看来,陈姓应是中华第一大姓。

第二节关于名、字、号

一、什么是名、字

1.所谓¡±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即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符号。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

2.上古时期人们多以干支入名:

孔甲

履癸、外丙、盘庚、武丁、小辛

3.春秋时期命名的五个原则

信、义、象、假、类

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

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4.古人命名重视取义、取内涵的做法几千

年来一直延续至今。

5.取名还反映着时代特点

仁义礼智信、福禄寿喜、建国、援朝、

拥军、卫东、文革、安娜、安琪、西西

二、表字和名在意义上有何联系

按兄弟排行取字或者表字用“子”的人很多,但与本名联系不大,实际上伯、仲、叔、季、子并不是真正的表字,另一个字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

这个主要成分与本名意义是有联系的。

1.意义相同、相通:

屈原、颜回、

宰予、孟轲、张衡、杜甫、

陆游、班固、曾巩

2.意义相近:

梁鸿、陆机、陈琳

郑樵、李渔、顾广圻

3.意义相反:

曾点、朱熹、王绩、

刘过、管同

4.意义相顺:

徐幹、曹操、赵云、

陆羽、王维、高明、于谦、孔鲤

5.意义相延:

李白、苏轼、苏辙

杨齐贤(子见)、白居易

三、古时怎样称呼名和字

1.名一般作谦称,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

平辈之间很熟才互称名,一般互称字;下对上、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所以便有我国的“避讳”制度。

2.在古代,名和字连起来称呼,是为了表示尊敬。

先秦时期,若名、字连称,

要先字后名:

孔父嘉、叔梁纥、

孟明视、西乞术

汉朝以后,先名后字:

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

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

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

四、别号

1.鲜明的时代印记

“居士”:

青莲、香山、东坡、易安

“道人”:

梅花道人、雪松道人

2.强烈的抒情色彩

稼轩、放翁、六一、六如、诚斋

3.深刻寓意:

八大

4.特定名词:

“先生”、“公”、“子”、“翁”、“叟”等

五、官爵、地望、排行

官爵:

杜工部、王右丞、蔡中郎、

三闾大夫、贾太傅、高常侍、

张燕公、钱考功、张司业

郡望:

魏晋至隋唐四大郡望、

韩昌黎、柳河东、杜少陵

官所:

王江宁、韦苏州、刘随州、

柳柳州、岑嘉州、孔北海

排行:

秦七、黄九、柳七、元九、

崔九、李十二、李二十、

韩十八、张十八、白二十二

刘二十八

第三节关于谥号、庙号、年号

一、谥号

古代帝王、后妃、诸侯、卿大夫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平给予的一种特殊称号。

1.公谥

褒奖表扬的:

经天纬地曰文

布义行刚曰景威强睿德曰武

柔质慈民曰惠圣闻周达曰昭

圣善闻周曰宣行义悦民曰元

安民立政曰成    布纲治纪曰平

辟土服远曰桓布德执义曰穆

聪明睿知曰献    温柔好乐曰康

怜悯同情的:

恭仁短折曰哀

慈仁短折曰怀在国遭忧曰愍

贬抑批评的:

乱而不损曰灵

杀戮无辜曰厉好内远礼曰炀

汉代皇帝谥号高帝——谥法无“高”,功最高

惠帝——“柔质慈民曰惠”

文帝——“慈惠爱民曰文”

景帝——“布义行刚曰景”

武帝——“威强睿德曰武”

昭帝——“圣闻周达曰昭”

宣帝——“圣善周闻曰宣”

元帝——“行义悦民曰元”

成帝——“安民立政曰成”

哀帝——“恭仁短折曰哀”

平帝——“布纲治纪曰平”

光武帝——“能绍前业曰光,克定祸乱曰武”

明帝——“照临四方曰明”

章帝——“温克令仪曰章”

和帝——“不刚不柔曰和”

殇帝——“短折不成曰殇”

安帝——“宽容和平曰安”

顺帝——“慈和篃服曰顺”

冲帝——“幼少在位曰冲”

质帝——“忠正无邪曰质”

桓帝——“克敌服远曰桓”

灵帝——“乱而不损曰灵”

献帝——“聪明睿智曰献”

2.私谥

陈寔,文范先生;黄庭坚,文范先生;林逋,和靖先生

唐以前谥号大概一两字,唐以后谥号加长,故用庙号或年号称皇帝。

二、庙号

帝王死后在太庙供奉牌位上的称号。

如太祖、世祖、成祖、圣祖、太宗、高宗、中宗

三、年号

帝王纪年的名号,它是皇帝当政

的时代标记。

自汉武帝始。

汉武帝用

了11个年号,武则天用了14个年号。

明清两代每个皇帝基本只用一个年

号;唐宋两代,年号不稳,谥号又

长,故称庙号。

 

第四节关于避讳

一、什么是避讳

遇到圣、长、尊者,说话或写文章时必须设法避开或改写。

二、避讳的种类

1.避君讳,又叫避国讳。

人名:

端月、野鸡、蒯通、孙卿、喻(渝)、王昭君、严(庄)子

地名:

荆地、常山、敬州改恭州、启(开)封

行文:

《论语·微子》“何故去父母

之邦(国)”;观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