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动力触探测试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6239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型动力触探测试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重型动力触探测试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重型动力触探测试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重型动力触探测试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重型动力触探测试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型动力触探测试报告.docx

《重型动力触探测试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型动力触探测试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型动力触探测试报告.docx

重型动力触探测试报告

 

重型动力触探测试报告

 

职责

姓名

签名

编写

审核

审定

 

二O一九年五月三日

 

一、前言

经现场开挖查验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食堂地段的含粘性土碎石土的工程力学性质与勘察期间有差异,为进一步查明该土层的工程力学性质,我公司于2019年4月28日~4月29日对拟建食堂地段ZK133~ZK135、ZK162~ZK164、ZK166~ZK168号钻孔地段的含粘性土碎石采用重型圆锥动力触探法进行测试。

目的是判定该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本次测试是在已开挖基坑中进行,共9个孔。

当10cm锤击数达20击以上时终止测试,总进尺17.50m。

二、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勘察资料,场地岩土层由人工填土和含粘性土碎石、残积的粉质粘土及风化基岩组成。

含粘性土碎石厚度1.50~4.80m。

三、检测仪器设备和检测标准

1、实验仪器设备

本次重型圆锥动力触探实验采用北京探矿机械厂生产的XY-1A型钻机,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设备规格见表1。

表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设备规格

类型

重型

落锤

锤的重量(kg)

63.75

落距(cm)

76

探头

直径(mm)

74

锥角(°)

60.24

探杆直径(mm)

42.08

2、实验标准

本次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执行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中有关内容。

四、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

动力触探试验是利用一定的落锤能量,将一定尺寸的圆锥形探头打人土中的难易程度(贯入度)来判断土的性状及推定天然地基承载力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

1、试验要点

(1)贯入前,触探架应安装平稳,保持触探孔垂直;贯入时,落锤应采用自由落锤,地面上的触探杆高度不应过高,以免倾斜或摆动过大;

(2)触探杆应顺直,每节触探杆相对弯曲宜小于0.5%,丝扣完好无裂纹;锤击贯入应连续进行;同时防止锤击偏心、触探杆倾斜及侧向晃动,保持探杆垂直度;锤击速率宜为15~30击/min;

(3)每贯入1m,应将探杆转动一圈半;当贯入深度超过10m时,每贯入20cm,即应旋转探杆。

(4)当连续三次N′63.5>50时,即可终止试验。

2、数据处理

(1)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的修正

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按下式修正:

N63.5=α·N′63.5(C.0.1)

N63.5-修正后的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

α-修正系数,按《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中的表C.0.1取值。

N′63.5—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

(2)根据不同深度的动力触探锤击数,采用平均值法计算每个检测孔的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

(3)单位工程同一土层的动力触探锤击数标准值,应根据每一检测孔的同一土层的动力触探锤击数平均值按《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附录B的计算方法确定。

统计同一土层的动力触探锤击数平均值时,应剔除临界深度以内的数值、超前和滞后影响范围内的异常值。

(4)检测结论

五、实验结果

1、ZK133

根据动力触探实验结果该层分为三个亚层,分别为:

②-1松散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0.00~1.40m,厚度1.4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1击,最大锤击数为5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2.5击。

②-3中密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1.40~1.60m,厚度0.2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15击,最大锤击数为18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16.5击。

②-4密实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1.60~1.80m,该层未揭穿,揭露厚度0.2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22击,最大锤击数为25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23.5击。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与试验深度关系曲线图见图1:

图1ZK133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与深度关系曲线图

2、ZK134

根据动力触探实验结果该层分为三个亚层,分别为:

②-1松散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0.00~0.20m及0.70~1.30m,厚度分别为0.20m和0.7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2击,最大锤击数为8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4.2击。

②-3中密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为0.30~0.60m及1.40~2.30m,厚度分别为0.40m和1.0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8击,最大锤击数为19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13.9击。

②-4密实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2.40~2.60m,该层未揭穿,揭露厚度0.3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22击,最大锤击数为25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23.3击。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与试验深度关系曲线图见图2:

图2ZK134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与深度关系曲线图

3、ZK135

根据动力触探实验结果该层分为四个亚层,分别为:

②-1松散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0.00~0.30m及0.90~1.40m,厚度分别为0.30m和0.6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2击,最大锤击数为5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3.4击。

②-2稍密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0.40~0.80m,厚度0.5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5击,最大锤击数为9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7.2击。

②-3中密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1.50~1.70m,厚度0.2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12击,最大锤击数为18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15击。

②-4密实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1.80~1.90m,该层未揭穿,揭露厚度0.2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24击,最大锤击数为27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25.5击。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与试验深度关系曲线图见图3:

图3ZK135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与深度关系曲线图

4、ZK162

根据动力触探实验结果该层分为四个亚层,分别为:

②-1松散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0.00~0.20m及0.70m~1.00,厚度分别为0.20m和0.4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2击,最大锤击数为4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3.0击。

②-2稍密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1.10~1.20m,厚度0.2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7击,最大锤击数为8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7.5击。

②-3中密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0.30~0.60m,厚度0.4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10击,最大锤击数为20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15.3击。

②-4密实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1.30~1.40m,该层未揭穿,揭露厚度0.2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25击,最大锤击数为29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27击。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与试验深度关系曲线图见图4:

图4ZK162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与深度关系曲线图

5、ZK163

根据动力触探实验结果该层分为三个亚层,分别为:

②-1松散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0.90~1.50m,厚度0.7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2击,最大锤击数为5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3.6击。

②-3中密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0.00~0.80m及1.60~2.30m,厚度为0.8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8击,最大锤击数为19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13.8击。

②-4密实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2.40~2.50m,该层未揭穿,揭露厚度0.2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23击,最大锤击数为25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24击。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与试验深度关系曲线图见图5:

图5ZK163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与深度关系曲线图

6、ZK164

根据动力触探实验结果该层分为四个亚层,分别为:

②-1松散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0.70~0.90m,厚度0.3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2击,最大锤击数为4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2.7击。

②-2稍密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1.00~1.30m,厚度0.4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6击,最大锤击数为12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9.0击。

②-3中密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0.00~0.60m及1.40~2.20,厚度分别为0.60m和0.9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6击,最大锤击数为19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12.5击。

②-4密实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2.30~2.40m,该层未揭穿,揭露厚度0.2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21击,最大锤击数为24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22.5击。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与试验深度关系曲线图见图6:

图6ZK164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与深度关系曲线图

7、ZK166

根据动力触探实验结果该层分为四个亚层,分别为:

②-1松散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0.60~1.20m,厚度0.6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2击,最大锤击数为6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3.8击。

②-2稍密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0.00~0.20m,厚度0.2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8击,最大锤击数为9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8.5击。

②-3中密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0.30~0.60m,厚度0.4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13击,最大锤击数为19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15击。

②-4密实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1.30~1.50m,该层未揭穿,揭露厚度0.3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11击,最大锤击数为26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19.3击。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与试验深度关系曲线图见图7:

图7ZK166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与深度关系曲线图

8、ZK167

根据动力触探实验结果该层分为四个亚层,分别为:

②-1松散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0.00~0.70m,厚度0.7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3击,最大锤击数为5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4击。

②-2稍密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0.80~1.20m,厚度0.5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6击,最大锤击数为13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8.4击。

②-3中密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1.30~1.50m,厚度0.3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11击,最大锤击数为17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13击。

②-4密实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1.60~1.70m,该层未揭穿,揭露厚度0.2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22击,最大锤击数为26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24击。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与试验深度关系曲线图见图8:

图8ZK167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与深度关系曲线图

9、ZK168

根据动力触探实验结果该层分为四个亚层,分别为:

②-1松散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0.00~0.60m,厚度0.6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2击,最大锤击数为3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2.5击。

②-2稍密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0.70~0.90m,厚度0.3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6击,最大锤击数为8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7击。

②-3中密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1.00~1.40m,厚度0.5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12击,最大锤击数为18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15.4击。

②-4密实的含粘性土碎石:

深度1.50~1.60m,该层未揭穿,揭露厚度0.20m。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最小锤击数N63.5为21击,最大锤击数为24击,动力触探锤击数代表值22.5击。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与试验深度关系曲线图见图9:

图9ZK168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与深度关系曲线图

六、实验结论

②-1松散的含粘性土碎石:

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1~6击,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N63.5代表值为2.5~4.2击,标准值为3.7击。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判定:

含粘性土碎石呈松散状态,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60kPa,不满足设计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Pa的要求。

②-2稍密的含粘性土碎石:

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5~13击,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N63.5代表值为7.0~9.0击,标准值为7.3击。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判定:

含粘性土碎石呈稍密状态,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不满足设计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Pa的要求。

②-3中密的含粘性土碎石:

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6~20击,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N63.5代表值为12.5~16.5击,标准值为13.7击。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判定:

含粘性土碎石呈中密状态,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400kPa,满足设计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Pa的要求。

②-4密实的含粘性土碎石:

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21~29击,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N63.5代表值为19.3~27击,标准值为22.2击。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判定:

含粘性土碎石呈密实状态,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700kPa,满足设计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Pa的要求。

七、建议

因含粘性土碎石层密实度为松散~密实,极不均匀,考虑不利因素,建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60kPa,基础形式建议采用筏板基础、条形基础,以含粘性土碎石层作基础持力层,亦可采用桩基础,以强风化岩层作基础持力层(见原勘察报告)。

另可对松散的含粘性土碎石层抛石挤密处理,再以处理后的该层作基础持力层。

八、附图表

1、检测点平面布置图1页

2、动力触探成果记录表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