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的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6220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分析的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食品分析的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食品分析的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食品分析的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食品分析的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分析的基础知识.docx

《食品分析的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分析的基础知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分析的基础知识.docx

食品分析的基础知识

食品分析的内容及其方法

分析内容:

1、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包括水分、灰分、无机盐、脂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

2、食品添加剂的分析;

3、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分析,包括有害元素、农药、细菌/霉菌毒素、食品加工中形成的有害物质、来自包装材料的有害物质;

4、食品的感官评定。

分析方法:

感官检验法

化学分析法(包括定性和定量,定量分析法包括质量法和容量法)

仪器分析法(包括物理分析法如通过测定密度、黏度、折光率、旋光度等物质特有的物理性质来求出被测组分含量,和物理化学分析法如通过测量物质的光学性质、电化学性质等来求出被测组分的含量)。

食品分析的程序

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

样品的预处理;

成分分析;

分析数据处理;

分析报告的撰写。

样品的采集

由于食品数量较大,而且目前的检测方法大多数具有破坏不作用,故不能对全部食品进行检验,必须从整批食品中采取一定比例的样品进行检验。

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化验样品,这项工作即称为样品的采集或采样。

正确采样,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采集的样品要均匀一致、有代表性,能够反映被分析食品的整体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第二,在采样过程中,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分逸散或带入杂质。

采样步骤

样品通常可分为检样、原始样品和平均样品。

采集样品的步骤一般分五步,依次如下。

1、获得检样,由分析的整批物料的各个部分采集的少量物料称为检样。

2、形成原始样品,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如果采得的检样互不一致,则不能把它们放在一起做成一份原始样品,而只能把质量相同的检样混在一起,作成若干份原始样品。

3、得到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技术处理后,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供分析检验用的样品称为平均样品。

4、平均样品三分,将平均样品平分为三份,分别作为检验样品(供分析检测使用)、复验样品(供复验使用)和保留样品(供备用或查用)。

5、填写采样记录,采样记录要求详细填写采样的单位、地址、日期、样品的批号、采样的条件、采样时的包装情况、采样的数量、要求检验的项目以及采样人等资料。

采样方法

采样通常有两种方法:

随机抽样和代表性取样。

随机抽样是按照随机的原则,从分析的整批物料中抽取出一部分样品。

随机抽样时,要求使整批物料的各个部分都有被抽到的机会。

代表性取样刚是用系统抽样法进行采样,即已经掌握了样品随空间(位置)和时间变化的规律,按照这个规律采取样品,从而使采集到的样品能代表其相应部分的组成和质量,如对整批物料进行分层取样、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取样、定期从货架上采取陈列不同时间的食品的取样等。

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随机抽样可以避免人为的倾向性,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如难以混匀的食品(如黏稠液体、蔬菜等)的采样,仅仅使用随机抽样法是不行的,必须结合代表性取样,从有代表性的各个部分分别取样。

因此,采样通常采用随机抽样与代表性取样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的取样方法,因分析对象性质的不同而异。

(1)均匀固体物料(如粮食、粉状食品)

①有完整包装(袋、桶、箱等)的物料,可先按(总件数/2)1/2确定采样件数,然后从样品堆放的不同部位,按采样件数确定具体采样袋(桶、箱),再用双套回转取样管插入包装容器中采样,回转一百八十度取出样品,每一包装须由上、中、下三层取出三份检样;把许多份检样合起来成为原始样品;再用“四分法”将原始样品做成平均样品,即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堆集在清洁的玻璃板上,压平成厚度在3cm以下的形状,并划成对角线或“十”字线,将样品分成四份,取对角的两份混合,再如上分为四份,取对角的两份。

这样操作直至取得所需数量为止,此即是平均样品。

②无包装的散堆样品,先划分若干等体积层,然后在每层的四角和中心点用双套回转取样器各采取少量检样,再按上述方法处理,得到平均样品。

(2)较稠的半固体物料(如稀奶油、动物油脂、果酱等)

这类物料不易充分混匀,可先按(总件数/2)1/2确定采样件(桶、罐)数,打开包装,用采样器从各桶(罐)中分上、中、下三层分别取出检样,然后将检样混合均匀,在按上述方法分取缩减,得到所需数量的平均样品。

(3)液体物料(如植物油、鲜乳等)

①包装体积不太大的物料,可先按(总件数/2)1/2确定采样件数。

开启包装,用混合器充分混合(如果容器内被检物不多,可用由一个容器转移到另一个容器的方法混合)。

然后用长形管或特制采样器从每个包装中采取一定量的检样;将检样综合到一起后,充分混合均匀形成原始样品;再用上述方法分取缩减得到所需数量的平均样品。

②大桶装的或散(池)装的物料,这类物料不易混合均匀,可用虹吸法分层(大池的还应分四角及中心五点)取样,每层500mL左右,得到多份检样;将检样充分混合均匀即得原始样品;然后,分取缩减得到所需数量的平均样品。

(4)组成不均匀的固体食品(如肉、鱼、果品、蔬菜等)

这类食品各部位组成极不均匀,个体大小及成熟程度差异很大,取样更应注意代表性,可按下述方法采样。

①肉类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不同而定。

有时从不同部位取得检样,混合后形成原始样品,再分取缩减得到所需数量的代表该只动物的平均样品;有时从一只或很多只动物的同一部位采取检样,混合后形成原始样品,再分取缩减得到所需数量的代表该动物某一部位情况的平均样品。

②水产品小鱼、小虾可随机采取多个检样,切碎、混匀后形成原始样品,再分取缩减得到所需数量的平均样品;对个体较大的鱼,可从若干个体上切割少量可食部分得到检样,切碎、混匀后形成原始样品,再分取缩减得到所需数量的平均样品。

③果蔬体积较小的(如山楂、葡萄等),可随机采取若干个整体作为检样,切碎、混匀形成原始样品,再分取缩减得到所需数量的平均样品;体积较大的(如西瓜、苹果萝卜等),可按成熟度及个体大小的组成比例,选取若干个个体作为检样,对每个个体按生长轴纵剖分4份或8份,取对角线2份,切碎、混匀得到原始样品,再分取缩减得到所需数量的平均样品;体积蓬松的叶菜类(如菠菜、小白菜等),由多个包装(一筐、一捆)分别抽取一定数量的检样,混合后捣碎、混匀形成原始样品,再分取缩减得到所需数量的平均样品。

(5)小包装食品(罐头、袋或听装奶粉、瓶装饮料等)

这类食品一般按班次或批号连同包装一起采样。

如果小包装外还有大包装(如纸箱),可在堆放的不同部位抽取一定量(总件数/2)1/2大包装,打开包装,从每箱中抽取小包装(瓶、袋等)作为检样;将检样混合均匀形成原始样品,再分取缩减得到所需数量的平均样品。

采样数量

食品分析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通常取决于两个方面:

①采样的方法是否正确;②采样的数量是否得当。

因此,从整批食品中采取样品时,通常按一定的比例进行。

确定采样的数量,应考虑分析项目的要求、分析方法的要求和被分析物的均匀程度三个因素。

一般平均样品的数量不少于全部检验项目的四倍;检验样品、复验样品和保留样品一般每份数量不少于0.5kg。

检验掺伪物的样品,与一般的成分分析的样品不同,分析项目事先不明确,属于捕捉性分析,因此,相对来讲,取样数量要多一些。

采样注意事项

(1)一切采样工具(如采样器、容器、包装纸等)都应清洁、干燥、无异味,不应将任何杂质带入样品中。

例如,作3,4-苯并芘测定的样品不可用石蜡封瓶口或用蜡纸包,因为有的石蜡含有3,4-苯并芘;检测微量和超微量元素时,要对容器进行预处理;作锌测定的样品不能用含锌的橡皮膏封口;作汞测定的样品不能使用橡皮塞;供微生物检验用的样品,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设法保持样品原有微生物状况和理化指标,在进行检测之前样品不得被污染,不得发生变化。

例如,作黄曲霉毒素B.测定的样品,要避免阳光、紫外灯照射,以免黄曲霉毒素B1发生分解。

(3)感官性质极不相同的样品,切不可混在一起,应另行包装,并注明其性质。

(4)样品采集完后,应在4h之内迅速送往检测室进行分析检测,以免发生变化。

(5)盛装样品的器具上要贴牢标签,注明样品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日期、样品批号、采样方法、采样数量、分析项目及采样人。

样品的制备

样品的制备是指对采取的样品进行分取、粉碎、混匀等处理工作。

样品的制备方法因产品类别不同而异。

按采样规程采取的样品往往数量较多、颗粒较大,而且组成也不十分均匀。

为了确保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必须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适当的制备,以保证样品十分均匀,使在分析时采取任何部分都能代表全部样品的成分。

1.液体、浆体或悬浮液体

一般将样品摇匀,充分搅拌。

常用的简便搅拌工具是玻璃搅拌棒,还有带变速器的电动搅拌器,可以任意调节搅拌速度。

2.互不相溶的液体(如油与水的混合物)

应首先使不相溶的成分分离,然后分别进行采样;再制备成平均样品。

3.固体样品

应用切细、粉碎、捣碎、研磨等方法将样品制成均匀可检状态。

水分含量少、硬度较大的固体样品(如谷类)可用粉碎机或研钵磨碎并均匀;水分含量较高、韧性较强的样品(如肉类)可取可食部分放入绞肉机中绞匀,或用研钵研磨;质地软的样品(如水果、蔬菜)可取可食部分放入组织捣碎机中捣匀。

各种机具应尽量选用惰性材料,如不锈钢、合金材料、玻璃、陶瓷、高强度塑料等。

为控制颗粒度均匀一致,可采用标准筛过筛。

标准筛为金属丝编制的不同孔径的配套过筛工具,可根据分析的要求选用。

过筛时,要求全部样品都通过筛孔,未通过的部分应继续粉碎并过筛,直至全部样品都通过为止,而不应该把未过筛的部分随意丢弃,否则将造成食品样品中的成分构成改变,从而影响样品的代表性。

经过磨碎过筛的样品,必须进一步充分混匀。

固体油脂应加热熔化后再混匀。

4.罐头

水果罐头在捣碎前须清除果核;肉禽罐头应预先清除骨头;鱼类罐头要将调味品(葱、辣椒及其他)分出后再捣碎。

常用捣碎工具有高速组织捣碎机等。

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易挥发性成分的逸散和避免样品组成和理化性质发生变化。

作微生物检验的样品,必须根据微生物学的要求,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制备。

样品的保存

采取的样品,为了防止其水分或挥发性成分散失以及其他待测成分含量的变化(如光解、高温分解、发酵等),应在短时间内进行分析。

如果不能立即分析或是作为复验和备查的样品,则应妥善保存。

制备好的样品应放在密封洁净的容器内,置于阴暗处保存;并应根据食品种类选择其物理化学结构变化极小的适宜温度保存。

对易腐败变质的样品保存在0~5℃的冰箱里,但保存时间也不宜过长。

有些成分,如胡萝卜素、黄曲霉毒素B1、维生素B1等,容易发生光解,以这些成分为分析项目的样品,必须在避光条件下保存。

特殊情况下,样品中可加入适量的不影响分析结果的防腐剂,或将样品置于冷冻干燥器内进行升华干燥来保存。

此外,样品保存环境要清洁干燥,存放的样品要按日期、批号、编号摆放,以便查找。

样品的预处理

定义:

对样品进行分离、掩蔽、浓缩等操作过程

食品的化学组成非常复杂,既含有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及因污染引入的有机农药等大分子的有机化合物,又含有钾、钠、钙、铁等各种无机元素。

这些组分之间往往通过各种作用力以复杂的结合态或络合态形式存在。

当应用某种方法对其中某种组分的含量进行测定时,其他组分的存在,常给测定带来干扰,为了保证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必须在测定前破坏样品中各组分之间的作用力,使被测组分游离出来,同时排除干扰组分;此外,有些被测微量组分,如污染物、农药、黄曲霉毒素等,由于含量甚少,很难检测出来,为了准确地测出它们的含量,必须在测定前对样品进行富集或浓缩。

以上这些操作过程统称为样品预处理,它是食品成分分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分析检验的成败。

只有少数食品,如饮料、啤酒、白酒等,在测定其微量元素的含量时不需要进行预处理,直接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即可测定。

样品预处理的方法有:

有机物破坏法、蒸馏法、溶剂提取法、色层分离法、磺化法和皂化法、沉淀分离法、掩蔽法、浓缩法。

食品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应根据食品的种类和特点、被测组分的存在形式和理化性质及所选用的分析检测方法等进行选择。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有机物破坏法

有机物破坏法主要用于食品中无机元素的测定,例如,血红蛋白中的铁、维生素B2中的钴等的测定。

食品中的无机元素,常与一些有机物质结合在一起,从而失去其原来的特性。

因此,测定这些无机成分的含量时,需要在测定前破坏其有机结合体,使被测组分释放出来,以便分析测定。

通常采用高温或高温加强氧化剂等方法,使结合体中的有机物质发生分解,呈气态逸散,而被测组分则残留下来。

有机物破坏法根据具体操作步骤的不同,又可分为干法灰化和湿法消化两大类。

(一)干法灰化

干法灰化是一种用高温灼烧的方式破坏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因而又称为灼烧法,样品在灰化炉中(一般550℃)被充分氧化。

除汞外大多数金属元素和部分非金属元素的测定都可采用这种方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1.原理

一定量的样品在坩埚中加热,使其中的有机物脱水、炭化、分解、氧化之后,再置于高温的灰化炉(马弗炉)中(一般温度为500~550℃)灼烧灰化,使有机成分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气体而挥发,直至残渣为白色或浅灰色为止,所得的残渣即为无机成分,可供测定用。

2.方法特点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①基本不添加或添加很少量的试剂,故空白值较低;②多数食品经灼烧后所剩下的灰分体积很小,因而能处理较多量的样品,故可加大称样量,在方法灵敏度相同的情况下,可提高检出率;③有机物分解彻底;④操作简单,灰化过程中不需要人一直看管,可同时做其他实验的准备工作。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

①处理样品所需要的时间较长;②由于敞口灰化,温度又高,容易造成某些挥发性元素的损失;③盛装样品的坩埚对被测组分有一定的吸留作用,由于高温灼烧使坩埚材料结构改变造成微小孔穴,使某些被测组分吸留于孔穴中很难溶出,致使测定结果和回收率偏低。

3.提高回收率的措施

(1)根据被测组分的性质,采取适宜的灰化温度灰化食品样品,应在尽可能低的温度下进行,但温度过低会延长灰化时间,通常选用500~550℃灰化2h或在600℃灰化0.5h,一般不要超过600℃。

近年来已开发出一种低温灰化技术,此法是将样品放在低温灰化炉中,先将炉内抽至近真空(10Pa左右),然后不断通入氧气,流速为0.3~0.8L/min,再用射频照射使氧气活化,这样在低于150℃的温度下便可使样品完全灰化,从而克服了高温灰化的缺点,但所需仪器的价格较高,不易普及推广。

用氧瓶燃烧法来进行灰化,不需要特殊的设备,较易办到。

可将样品包在滤纸内,夹在燃烧瓶塞下的托架上,在燃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吸收液,并充满纯的氧气,点燃滤纸包立即塞紧燃烧瓶,使样品中的有机物燃烧完全,剧烈振摇,使烟气全部被吸收在吸收液中,最后取出分析。

本法适合植物叶片、种子等少量的固体样品,也适用于少量液体样品及纸色谱分离后的样品斑点分析。

(2)加入灰化固定剂,防止被测组分的挥发损失和坩埚吸留例如,元素磷可能以含氧酸(oxyacid)的形式挥发散失,硫酸盐共存散失更多,加氯化镁或硝酸镁可使磷元素、硫元素转变为磷酸镁或硫酸镁,防止它们损失;为了防止砷的挥发,常在灰化之前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对含锡的样品可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考虑到灰化过程中卤素的散失,样品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灰化,样品中加入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可使卤素转为难挥发的碘化钠或氟化钙;加入氯化镁及硝酸镁可使砷转变为不挥发的焦砷酸镁;氯化镁还起衬垫坩埚材料的作用,减少样品与坩埚的接触和吸留在一般的灰化温度,铅、镉容易挥发损失,加硫酸可使易挥发的氯化铅、氯化镉等转变为难挥发的硫酸盐。

(二)湿法消化

这种方法简称消化法,是常用的样品无机化方法,是向样品中加入强氧化剂(如浓硫酸、高氯酸、高锰酸钾等)而使样品消化,被测物质呈离子状态保存在溶液中。

1.原理

此法是通过向样品中加入氧化性强酸(如浓硝酸、浓硫酸和高氯酸),并结合加热消煮,有时还要加一些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或催化剂(硫酸铜、硫酸汞、二氧化硒、五氧化二钒等),使样品中的有机物质被完全分解、氧化,呈气态逸出,而待测成分则转化为离子状态存在于消化液中,供测试用。

常用的强氧化剂有浓硝酸、浓硫酸、高氯酸、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采用需要多种试剂结合一起使用。

2.方法特点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

①由于使用强氧化剂,有机物分解速度快,消化所需时间短;②由于加热温度较干法灰化低,故可减少金属挥发逸散的损失,同时容器的吸留也少;③被测物质以离子状态保存在消化液中,便于分别测定其中的各种微量元素。

但湿法消化也有以下缺点:

①在消化过程中,有机物快速氧化常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因此操作需在通风橱内进行;②消化初期,易产生大量泡沫外溢,故需操作人员随时照管;③消化过程中大量使用各种氧化剂等,试剂用量较大,空白值偏高。

3.常用的消化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除了单独使用硫酸的消化方法外,经常采取几种不同的氧化性酸类配合使用,利用各种酸的特点,取长补短,以达到安全、快速、完全破坏有机物的目的。

几种常用的消化方法如下。

(1)单独使用硫酸的消化方法此法在样品消化时,仅加入硫酸,在加热的情况下,依靠硫酸的脱水炭化作用,破坏有机物。

由于硫酸的氧化能力较弱,消化液炭化变黑后,保持

较长的炭化阶段,使消化时间延长。

为此常加入硫酸钾或硫酸钠以提高其沸点,加适量的硫酸铜或硫酸汞作催化剂,来缩短消化时间。

(2)硝酸-高氯酸消化法此法可先加硝酸进行消化,待大量的有机物分解后,再加入高氯酸,或者以硝酸-高氯酸混合液先将样品浸泡过夜,或小火加热待大量泡沫消失后,再提高消化温度,直至完全消化为止。

此法氧化能力强,反应速度快,炭化过程不明显;消化温度较低,挥发损失少。

但由于这两种酸受热都易挥发,故当温度过高、时间过长时,容易烧干,并可能引起残余物燃烧或爆炸。

为防止这种情况,有时加入少量硫酸。

本法对还原性较强的样品,如酒精、甘油、油脂和大量磷酸盐存在时,不宜采用。

(3)硝酸-硫酸消化法此法是在样品中加入硝酸和硫酸的混合液,或先加入硫酸加热,使有机物分解,在消化过程中不断补加硝酸。

这样可缩短炭化过程,并减少消化时间,反应速度适中。

由于碱土金属的硫酸盐在硫酸中的溶解度较小,故此法不宜做食品中碱土金属的分析。

如果样品含较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时,可在消化的后期加入少量的高氯酸或过氧化氢,以加快消化的速度。

上述几种消化方法各有利弊,在处理不同的样品或做不同的测定项目时,做法上略有差异。

在掌握加热温度、加酸的次序和种类、氧化剂和催化剂的加入与否,可按要求和经验灵活掌握,并同时做空白试验,以消除试剂和操作条件不同所带来的差异。

4.消化的操作技术

根据消化的具体操作不同,消化技术可分为敞口消化法、回流消化法、冷消化法和密封罐消化法。

(1)敞口消化法这是最常用的消化技术。

通常在凯氏烧瓶或硬质锥形瓶中进行消化。

操作时,在凯氏烧瓶中加入样品和消化液,将瓶倾斜呈约45°,用电炉、电热板或煤气灯加热,直至消化完全为止。

由于本法敞口操作,有大量消化烟雾和消化分解产物逸出,故需在通风橱中进行。

(2)回流消化法测定具有挥发性成分时,可在回流消化器中进行。

这种消化器由于在上端连接冷凝器,可使挥发成分随同冷凝酸雾形成的酸液流回反应瓶中,不仅可以防止被测成分的挥发损失,而且可以防止烧干。

(3)冷消化法又称低温消化法,是将样品和消化液混合后,置于室温或37~40℃烘箱内,放置过夜。

由于在低温下消化,可避免极易挥发的元素(如汞)的挥发损失,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极为方便,但仅适用于含有机物较少的样品。

(4)密封罐消化法这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型样品消化技术,此法是在聚四氟乙烯容器中加入适量样品、氧化性强酸和氧化剂等,加压于密封罐内,并置于120~150℃烘箱中保温数小时(通常2h左右),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摇匀,开盖,便可取此液直接测定。

此法克服了常压湿法消化的一些缺点,但要求密封程度高,高压密封罐的使用寿命也有限。

5.消化操作的注意事项

(1)消化所用的试剂,应采用高纯的酸和氧化剂,所含杂质要少,并同时按与样品相同的操作做空白试验,以扣除消化试剂对测定数据的影响。

如果空白值较高,应提高试剂纯度,并选择质量较好的玻璃器皿进行消化。

(2)消化瓶内可以加玻璃珠或瓷片,以防止暴沸,凯氏烧瓶的瓶口应倾斜,不应对着自己或他人。

加热时火力应集中于底部,瓶颈部位应保持较低的温度,以冷凝酸雾,并减少被测成分的挥发损失。

消化时,如果产生大量的泡沫,除迅速减小火力外,可加入少量不影响测定的消泡剂,如辛醇、硅油等;也可将样品和消化液在室温下浸泡过夜,第二天再进行加热消化。

(3)在加热过程中需要补加酸或氧化剂时,首先要停止加热,待消化液稍冷后才沿瓶壁缓缓加入,以免发生剧烈反应,引起喷溅。

另外,在高温下补加酸,会使酸迅速挥发,既浪费又污染环境。

二、蒸馏法

蒸馏法是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不同所进行分离的方法。

此法具有分离和净化双重效果。

根据样品中待测定成分性质的不同,可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蒸馏方式。

1.常压蒸馏

当被蒸馏的物质受热后不发生分解或沸点不太高时,可在常压下进行蒸馏。

常压蒸馏装置比较简单。

加热方法要根据被蒸馏物质的沸点和特性来选择。

如果沸点不高于90℃可用水浴;如果超过90℃,则需改用油浴、沙浴、盐浴或石棉浴;如果被蒸馏物质不易爆炸或燃烧,可直接加热,最好垫以石棉网,以保证加热均匀和安全。

当被测物质的沸点高于150℃时,则需使用空气冷凝管进行冷凝。

2.减压蒸馏

当蒸馏物质在常压下蒸馏容易发生分解或其沸点太高时,可以采用减压蒸馏。

减压装置通常使用水泵或真空泵。

3.水蒸气蒸馏

某些物质沸点较高,直接加热蒸馏时,因受热不均易引起局部炭化;还有些被测成分,当加热到沸点时可能发生分解。

这些成分的提取,可用水蒸气蒸馏。

水蒸气蒸馏用水蒸气加热水和与水互不相溶的混合液体,使具有一定挥发度的被测组分与水蒸气按分压成比例地从溶液中一起蒸馏出来。

4.分馏

当需要分离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互溶组分而且沸点相差很小时,可用分馏的方法进行分离。

分馏是蒸馏的一种,是将液体混合物在一个设备内进行多次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将液体混合物分离为各组分的蒸馏过程。

三、溶剂提取法

在同一溶剂中,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溶解度。

利用样品各组分在某一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将各组分完全或部分地分离的方法,称为溶剂提取法或萃取。

溶剂提取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是浸提法、溶剂萃取法。

1.浸提法

用适当的溶剂从固体样品中将某种待测成分浸提出来的方法称为浸提法,又称液-固萃取法。

(1)提取剂的选择一般来说,提取效果符合相似相溶的原则,故应根据被提取物的极性强弱选择提取剂。

对极性较弱的成分(如有机氯农药)可用极性小的溶剂(如正已烷、石油醚)提取;对极性强的成分(如黄曲霉毒素B1)可用极性大的溶剂(如甲醇与水的混合溶液)提取。

提取剂的沸点宜在45~80℃之间,沸点太低易挥发,沸点太高则不易浓缩,目对热稳定性差的被提取成分也不利。

此外,要求所用提取剂既能大量溶解被提的物质,又不破坏被提取物的性质。

提取剂应无毒或毒性小。

(2)提取方法

①振荡浸渍法将样品切碎,置于合适的溶剂系统中,浸渍、振荡一定时间,即可从样品中提取出被测成分。

此法简便易行,但回收率较低。

②捣碎法将切碎的样品放入捣碎机中,加提取剂捣碎一定时间,使被测成分被提取出来。

此法回收率较高,但干扰杂质溶出较多。

③索氏提取法将一定量的样品放入索氏提取器中,加入提取剂,加热回流一定时间,将被测成分提取出来。

此法的优点是提取剂用量少,提取完全,回收率高,但操作较麻烦,且需专用的索氏提取器。

2.萃取法

这种方法又叫溶剂分层法,是利用某组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其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而与其他组分分离的方法。

此法操作迅速,分离效果好,应用广泛。

但萃取试剂通常易燃、易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