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例浅议高等教育的学费价格与市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6190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范例浅议高等教育的学费价格与市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论文范例浅议高等教育的学费价格与市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论文范例浅议高等教育的学费价格与市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论文范例浅议高等教育的学费价格与市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论文范例浅议高等教育的学费价格与市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范例浅议高等教育的学费价格与市场.docx

《论文范例浅议高等教育的学费价格与市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范例浅议高等教育的学费价格与市场.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范例浅议高等教育的学费价格与市场.docx

论文范例浅议高等教育的学费价格与市场

浅议高等教育的学费、价格与市场

学生:

AAA,商学院AAAA系

指导老师:

AA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由免费到收费的改革过程。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收费日益增长,在短短几年内跃居居民日常支出项目的前几位。

其增长的速度远远超出了国民收入水平的增长,高等教育的收费已经成为了许多家庭的沉重的负担。

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本文是运用美国学者约翰斯通提出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对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成本分担状况进行研究。

主要是对目前中国教育市场中所存在的教育成本分担不合理的问题进行探讨,同时对于如何解决中国居民过多承担教育成本即学费的现状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学费;教育市场;居民承受能力

 

Abstract

WiththedeepeningofChina'seconomicandeducationsystem,China'shighereducationhasexperiencedareformativeprocessfromfreetowithfees.Inrecentyears,thehighereducationfeesinourcountryhasgrownincreasingly,andinjustfewyears,itbecomesoneofthelargestdailyexpenditureitemoftheresidents.Moreover,thespeedofitsgrowthhasexceededfarmorethanthatoftheincomegrowthofresidents.,therefore,highereducationfeeshavebecomeheavyburdensofmanyfamilies.Thisphenomenonhasarousedtheconcernofmanyexpertsandscholars.ThispaperistousethetheoryofJohnStone's,anAmericanscholar,whichadvocatedthathighereducationcost-canbesharedinordertoresearchtheconditionofourcountry’seducationcostsharingandmainlyanalyzetheunreasonableissuesofChinaeducationmarketatcurrentstage.Atthesametime,suggestionsandmethodsonhowtosolvethecurrentproblemarealsoprovidedinthispaper.

Keywords

Theoreticaleducationcost-sharing;Tuitionfees;EducationMarket;

Residentaffordability

 

目录

一、背景分析……………………………………………………………4

(一)回顾我国教育经费上涨的经过…………………………………4

(二)我国高等教育收费的依据………………………………………4

(三)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现状…………………………………5

二、教育成本与学费………………………………………………………5

(一)成本分担理论……………………………………………………5

(二)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现状……………………………………6

(三)国际各国高等教育成本家庭及个人分担现状…………………10

三、我国教育市场现状…………………………………………………12

(一)办学准入限制……………………………………………………12

(二)优秀教育资源贫乏………………………………………………13

(三)学校自主办学限制………………………………………………13

四、建议……………………………………………………………………14

(一)社会资源进入教育市场的制度法规,使之形成有效的资源流通体系,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在教育事业中承担更多的责任………………………………………………………………………14

(二)建立完善高校资金管理审计制度,严厉打击贪污行为…………………………………………………………………………15

(三)精简高校机构,完善校长负责制………………………………15

(四)建立健全的助学贷款体系,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制度和运行机制…………………………………………………………………………16

(五)建立高校造血功能,减少对财政拨款和学费的依赖…………………………………………………………………………16

五、致谢…………………………………………………………………17

六、参考文献……………………………………………………………18

 

一、背景分析

  

(一)回顾我国教育经费上涨的经过。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在高等教育中实行的是免收学费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决策者注意到继续实行这种制度,不仅国家财政难以承受,也不利于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

因此,1989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的规定》,从1989年开始,对新入学的本、专科学生实行收取学杂费制度。

不过,当时规定收取的学杂费标准较低,一般地区每学年100元,高收入地区每学年300元。

从此,高等学校的收费逐年提高。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国各地收取的学杂费由1987年的12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745.6亿元,增长61倍,学杂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也由1987年3.7%提高到2001年的16.O8%。

在各种教育经费来源渠道中,学杂费成为仅次于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第二大渠道。

据统计,1989年,在刚开始收取学杂费时,国家规定的学费标准在每年100—300元左右。

但是收费并轨改革后,高等教育学费开始迅速上升,到1998年,普通高校学费达到3500元左右,2000年后,全国各地又对大学学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提涨,目前达到5000元左右。

与此同时,在收费过程中,有些地方和院校还采取了降低录取分数线,对扩招部分的学生高收费或另外收取建校费、建设费等做法,使高校收费又出现了“双轨制”;个别高校甚至还把招生与收取“赞助费”等挂钩,收费金额高达数万元。

学费高涨给学生和居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1990年,高等教育学费分别占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的13%和29%,而到2004年,这个数据达到53%和170%。

  

  

(二)我国高等教育收费的依据

  2O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高等教育实行收费上学,其理论依据是美国学者约翰斯通提出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认为,高等教育的成本应当由在教育中获得益处的各个方面分担。

同时也考虑到高等教育收取学费是非常有益的:

一是收取学费可以增加高等学校的收入,减少高等学校对政府财政预算教育经费的压力;二是收取学费可以提高学校管理和决策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三是高等学校收取学费是一种更主动地适应市场环境的方式,促使高等学校对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作出及时有效的反映。

另外当时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国民收人的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财政收入的份额逐年降低,国民收人的分配逐渐向个人倾斜,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

因此我们已经有条件建立个人分担教育成本和价格的机制了。

在高等学校收取学费,是我国筹措教育经费和个人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重要措施。

(三)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现状

 我国虽然早已提出教育成本概念并进行了教育成本方面的研究,但学术界对教育成本概念的确切内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教育成本核算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进展缓慢,没有真正确立教育成本核算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地位,没有真正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成本核算体系。

    作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主体,高校的成本核算意识谈薄。

在高等教育成本投资的各分担主体——政府、高校、个人及家庭中,高校是进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主体,其行为直接决定着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工作的进展与实施效果。

但长期以来,我国许多高校没有进行成本核算的积极性,缺乏成本效益观念,缺乏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动机。

在日常业务活动中,不仅不注重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而且还有教育成本最大化倾向。

另外,成本概念界定不明确。

在对高等教育成本的研究和探讨过程中,与教育相关的成本概念有很多,如教育成本、教学成本、高等教育成本、高校教育成本、机会成本、财务成本、管理成本等等,不同的成本拥有不同的内涵,相应地其外延也不同。

因此,在高校教育成本研究过程中,正确界定与教育相关的成本概念,对合理划分成本核算范围、保证高校教育成本测算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但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专家及学者在对高校教育成本进行研究或探讨时,成本概念界定不明确,不仅使我国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工作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且还严重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建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教育成本与学费

 

(一)成本分担理论

  既然我国教育收费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美国学者约翰斯通提出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好好了解一下这一理论。

成本分担理论主要观点观点如下:

1.政府。

政府主要通过税收来掌握公共资金。

税收可以由公民直接地或显性地交纳,如收入税、财产税、零售税以及对汽油、烟卷、酒类、航空旅游、进口物品等征收的消费税;税收亦可通过间接或隐蔽的形式交纳,这类间接税对普通百姓来说是看不见的,如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就是以更高价格的形式由消费者最终承担。

政府还可以不通过税收的形式而通过印制钞票的形式来削减公民的购买力,即通过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导致公民的工资和资产的实际价值的消损而将购买力转移给政府。

政府将公共资金用于发展高等教育,从而成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

  2.学生家长。

他们以付学费、承担学生的部分生活费或让学生住在家里等形式分担高等教育成本。

家长从他们的现期收入,或部分来自存款,或外借(这实际上是来自于未来的收入)等负担这些成本。

祖父母或大家庭中的其他成员,甚至是邻里或教友,如果他们资助学生的话,也都可以归为“家长”之列。

  3.学生。

他们通过勤工助学或暑期打工的形式,或通过借款来负担部分成本。

学生贷款可以在学生毕业后或受雇后,或者按月分期偿还,或者由雇主从该毕业生的工资收入中扣除一部分转还给贷款人。

学生贷款还可以按收入比例偿还的形式,或通过其他类似的形式,如毕业生收入附加税来还清本息(假定贷款人是政府的话)。

4.个人和机构捐助者。

他们可能是捐赠给大学,然后一般由大学根据学生的经济状况,给家庭收入低的学生发奖学金。

这些捐助者或许早已去世,但他们捐给大学的大量的捐款却以捐赠基金的形式(这在美国是很普遍的)保留下来了,只用基金的增值部分来作奖学金或弥补大学的运行费之不足。

这些捐助实际上能永久存续。

捐助人也许是个人或基金会,他们现期捐款以降低高教成本,否则这些成本就要由其他人来分担。

当大学向来自穷困家庭但有才华的学生提供特别的经过经济状况调查后的助学金时,大学本身似乎也是捐助人,但这种情况下,真正的捐助人更有可能是富裕学生的家长,他们实际支付的可能比要求他们分担的教学成本要多。

但他们或许会认为大学设立一些必需的奖学金是提高大学的质量和声誉所必不可少的——因而这也是大学的合法性支出。

  

  

(二)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现状

依据成本分担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家的教育成本分担主要是由政府、家庭和社会三方面承担。

1.政府分担

下图是从2000年—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支出及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

 

注:

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网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由上图可以看到2001年,全国教育经费为4637.66亿元,比上年的3849.08亿元增长20.49%。

2002年,全国教育经费为5480.03亿元,比上年的4637.66亿元增长18.16%。

2003年,全国教育经费为6208.27亿元,比上年的5480.03亿元增长13.29%。

2004年,全国教育经费为7242.60亿元,比上年的6208.27亿元增长6.66%。

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达到了8418.84亿元,比上年的7242.60亿元增长16.24%。

2006年,全国教育经费为9815.31亿元,比上年的8418.84亿元增长16.59%。

从以上的资料可以看到,我国的全国教育经费支出和财政教育经费支出每年都在递增,但从相对量来看(即财政教育经费支出与GDP的比例)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比起其他投入来说还只是占较小的一部分,如下表:

表1.2001-2006全国教育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比例(%)

3.19

3.32

3.28

2.79

2.82

3.01%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网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经整理所得)

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4.4%,由此可见我国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在发展中国家中也只是属于中等偏下水平。

但从教育财政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看,财政对教育投人已经做了很大努力。

无论是中小学教育还是高等教育的财政经费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都已达到或超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2.个人分担

个人承担的教育成本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费。

我国1997年改革高校收费制度,学生由读大学不交学费改为交纳一部分。

至此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学费不断攀升,这对家庭和个人的成本分担具有较大的影响

表2.1990-2004年城镇与农村居民对高等教育学费的经济承受能力

年份

全国高校平均学费(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学费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例

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元)

学费占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比例

1990

200

1510

13%

686

29%

1997

2000

5160

39%

2090

247%

1998

3500

5425

65%

2162

251%

1999

3200

5854

55%

2210

265%

2002

4218

7703

56%

2476

207%

2003

4424

8472

52%

2622

161%

2004

4785

9422

51%

2936

161%

(以上资料来源于1990-2006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表3.1989-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情况

项目

年份

社会成本

个人成本

成本总额(其中直接成本总额)

政府负担

社会力量负担

其他

个人直接成本

个人单位直接成本

1989

4792.17(62.65%)

450.11(6.01%)

115.10(1.50%)

740.47(9.68%)

1541(20.16%)

7648.85(6107.85)

1995

6150.89(55.10%)

461.05(4.13%)

711.06(6.37%)

1950(17.47%)

1890(16.93%)

11163(9253.00)

2000

9551.98(47.65%)

391.60(1.95%)

3017.03(15.05%)

3463.06(17.28%)

3516(17.54%)

20046.21(16424.21)

2001

8799.89(43.99%)

493.35(2.47%)

3002.77(15.01%)

3927.71(19.63%)

3782(18.90%)

20005.52(16223.52)

2002

8325.72(40.77%)

8325.72(40.77%)

3144.77(15.40%)

4324.25(21.18%)

3951(19.35%)

20420.55(16469.55)

2003

7582.33(37.91%)

7582.33(37.91%)

2905.52(14.52%)

4561.86(22.81%)

4179(20.89%)

20003.88(15824.88)

2004

7272.52(35.9%)

1002.95(4.95%)

2838.66(14.01%)

4857.08(23.97%)

4289(21.17)

20260.21(15971.21)

(以上资料来源于1990-2006年《教育统计年鉴》)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年来,学杂费在我国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来源构成中是逐年上涨,所占比例从95年的17.47%上升到2004年的23.97%。

学杂费收入已成为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来源中的一个主要渠道之一。

我国从实行大学收费制度以来,高等教育的收费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筹资的重要部分。

收费制度的设计是基于成本分担理论中的利益分担原则考虑,同时随着我国居民收人水平的稳步提高,学生及其家庭的支付能力总体的不断上升也使得收费制度的实施成为可能。

但是就横向比较而言,我国居民收入的贫富差距却在拉大,不断上涨的学费已经成为中低收入家庭子弟接受高等教育的沉重负担。

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42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2936元;5000元学费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53%,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170.3%。

可以看出,对于城市居民来说,个人对高教成本的分担比起农村学生来说容易多了。

农村学生,以及城镇里的贫困学生如何在坚固学业的同时,尽力地帮家庭分担高教的负担,分担高额的学费,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3.社会分担

社会对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担,主要的是社会各方人士对教育事业的捐赠。

从我国的相关调查资料来看,社会捐赠占高校经费比例相当的小。

目前,我国教育捐赠的来源比较还比较单一。

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教育基金会主要是由李嘉诚、曾宪梓、霍英东、邵逸夫等香港著名企业家所创立。

单一的捐赠主体还缺乏教育捐赠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从1999年的资料看,全国高校共收到社会捐款集资办学经费为16.4亿人民币。

1996-1999年,社会捐集资办学经费占高校教育经费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07%、1.42%、1.98%、2.14%。

从2005年中国较好的几所高校的情况看,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2005年捐赠收入总计1.2832余亿元,其中来自境内的捐款为104,315,242.24元,境内自然人的捐赠为5,730,112.77元。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2005年度捐赠收入为1.2936余亿元,其中来自境内的捐赠为54,728,674.89,境内自然人的捐赠为1,760,698.50元。

成立于2005年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基金会,2005年捐赠收入总计2000万元,2000万元全部为境内非自然人捐款。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基金会于2004年12月成立,截至2005年11月里,接受社会各界捐赠总计4659万元。

其中,社会捐赠1333万元,占29%;企业捐赠3049万元,占65%;校友捐赠276万元,占6%。

著名民营企业家赵汉青捐资创建汉青国际教育创新基金,计划10年内向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亿元人民币,2005年11月首批捐赠1000万元。

从这三家基金会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境内自然人的捐赠在高校全部捐赠中只是很小的一个部分。

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2005年接受的捐赠中,境内自然人捐赠占4.5%,而清华教育基金会接受的境内自然人捐赠占捐赠总数的1.3%。

从上我们认识到,社会捐赠和集资教育对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比例是很少很少的。

对于像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来说是这种状况,但对于其他的普通高校来说情况就更加不乐观了。

同时还应指出,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实施过程中,大学往往对资源筹措十分重视,而相对忽视对资源使用过程的监控,即对高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的关注度比较低。

在这种情形下,我们看到:

在大学办学经费不足的同时,还存在着经费的严重浪费现象。

经费的浪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高校存在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与严重的官僚作风。

有人曾戏言,现在的高校是“校级领导一走廊、处级领导一礼堂、科级领导一操场”。

高校的官僚体系庞大,在高校中并存着办事效率低与办事成本高两种现象。

高校行政效率的低下与高校内部资源配置的不科学、不合理,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二是高校财政制度的不健全造成了高校经费的严重损失。

在近年的审计制度实施过程中,一些高校内发生的资金贪污与挪用案件开始曝光,其涉案金额动辄上百万元、上千万元,有的甚至上亿元。

三是高校之间的盲目攀比造成的经费浪费。

在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却看到有高校花费数百万去装点校门或花大把经费搞一些“政绩工程”。

总之,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领域,并存着两个矛盾现象:

一方面是办学经费严重不足,需大量增加高等教育投入,另一方面却是因管理不善造成的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甚至严重浪费。

  (三)国际各国高等教育成本家庭及个人分担现状

  尽管近一二十年来,高等教育收取学费是以成本分担作为其理论基础的,但对学费占高等教育成本的比例却没有一个理论标准,各国的实践做法也千差万别。

不仅如此,只有极少数国家在高等教育学费政策中明确指出,学费标准应与高等教育成本联系起来。

除美国外,还有印度、蒙古、等一些国家的高等教育学费政策是按某种类型的教育成本来规定学费标准的,澳大利亚和英国有过与此相似的政策建议。

  印度的高等教育学费标准还是刚独立时的2O世纪5O年代制定的,规定学费标准应按生均经常性成本的1O%收取的,当时的年生均成本约为1800卢比,缴纳的学费为200卢比。

到1990年代,平均年生均成本已增至55000卢比(印度一般的工程学院估计生均成本为15000卢比左右)时,学费直到1992年才提高到1000卢比,而没有像原先所设想的按1O%收取,即相应增至5500卢比。

从1991年开始,印度政府开始提高学费标准,但政府在对学费标准进行调整时,并没有将它与教育成本联系起来,因为印度理论界对合理的学费标准占生均经常性成本比例看法不。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在1989年为了增加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开始重新实施于1974年废除的学费政策,引入了高等教育贡献计划(以下简称HECs)。

实行HECS时,澳大利亚学费政策的顾问机构伍兰委员会建议实行“以各专业教学成本20%为基准的差别学费”,因为占教学成本20%的学费标准大致相当于一个中等偏下劳动者年收入的10%,能够为社会接受。

但在联邦政府正式确定学费标准时,并没有按照这一建议来做。

因为1997年以前,澳大利亚所有高校和所有专业都收取相同的学费。

1997年,澳大利亚新政府将学费根据专业教学成本和将来的潜在收入的差别分为三类,并且学费上升了约40。

从2004-05学年起,联邦政府对学费的管制有所放松,允许各高校根据其学科优势和成本结构在联邦政府规定的标准上上浮0—25,并允许高校最多留出35的学生名额用于按全成本收取学费,各高校开始拥有更多的学费自主权。

  虽然英国一直收学费,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学生的学费都自动地由政府支付,因此学生和家长事实上不需要支付学费。

1997年7月,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委员会经过14个月的详细调研,发表了《迪尔英报告》。

该报告指出,应结束英国学生免费接受全日制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