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操作规范讲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6160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未病操作规范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治未病操作规范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治未病操作规范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治未病操作规范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治未病操作规范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治未病操作规范讲解.docx

《治未病操作规范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未病操作规范讲解.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治未病操作规范讲解.docx

治未病操作规范讲解

咸宁市中医医院

 

中医治未病操作规范

 

治未病科

二零一零年

目录

一、推拿1

1、推法1

2、擦法2

3、揉法3

4、揉捏法4

5、搓法4

6、按法5

7、摩法6

8、拍击法6

9、抖法7

10、运拉法8

11、拿法10

12、滚法10

13、刮法11

14、掐法12

15、弹筋法13

16、拨法13

17、理筋法14

18、捏法14

19、扳法15

20、拉法15

二、足疗17

三、火罐18

四、刮痧20

五、熏蒸22

六、药浴24

七、冬病夏治敷贴25

八、针刺的操作规范29

九、灸法基本操作技术37

一、推拿

1、推法

用手或掌等部分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为推法。

轻推法具有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等作用,用于按摩的开始和结束时,以及插用其他手法之间。

重推法具有疏通经络,理筋整复,活血散瘀,缓解痉挛,加速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等作用,可用于按摩的不同阶段。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指或掌等部位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2.根据推法用力的大小,可分为轻推法和重推法。

选定力度后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一般推3~5次。

(二)动作要领

1.轻推法时用的压力较轻;重推法时用的压力较重。

作全掌重推法时,四指并拢,拇指分开,要求掌根着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时可用另一手掌重叠按压于手背上,双手同时向下加压,沿着淋巴流动的方向向前推动。

2.指、掌等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推进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但不要硬用压力,以免损伤皮肤。

2、擦法

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紧贴在皮肤上,作来回直线的摩动为擦法。

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镇静止痛,能提高皮肤温度,增强关节韧带的柔韧性等作用。

轻擦法多用于按摩开始和结束时,以减轻疼痛或不适感。

重擦法多插用于其他手法之间。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或掌根部位着力于皮肤上。

2.根据力量大小选择轻重手法作来回直线的摩动。

(二)动作要领

1.操作时腕关节要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以肩关节为支点,带动手掌作前后或左右直线往返擦动,不可歪斜。

2.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压力要均匀适中,在擦动时以不使皮肤褶叠为宜。

3.擦法的速度一般较快,往返擦动的距离要长,动作要均匀而连贯,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肤充血潮红为度,防止擦损皮肤。

3、揉法

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的手法为揉;。

具有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活血散瘀缓解痉挛、软化瘢痕、缓和强手法刺激和减轻疼痛的作用。

全掌或掌根揉,多用于腰背部和肌肉肥厚部位。

拇指揉法多用于关节、肌腱部。

拇、中指端揉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手掌、掌根、大鱼际、小鱼际、拇指或四指指腹部分着力于皮肤上。

2.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

(二)动作要领 

揉动时手指或掌要紧贴在皮肤上,不要在皮肤上摩动,手腕要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或整个手臂作小幅度的回旋活动,不要过分牵扯周围皮肤。

4、揉捏法

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手成钳形,将全掌及各指紧贴于皮肤上,作环形旋转的揉捏动作,边揉边捏边作螺旋形地向心方向推进的手法为揉捏法。

具有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能增加肌力和防治肌肉萎缩,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肌肉疲劳和活血散淤止痛等作用。

多用于四肢、臀部等肌肉肥厚处,常与揉法交替使用。

5、搓法

用双手挟住被按摩的部位,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回快速地搓动的手法为搓法。

具有疏经通络,调和气血,松弛组织,缓解痉挛,加速疲劳消除,提高肌肉工作能力等作用。

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以上肢部和肩、膝关节处最为常用,常在每次按摩的后阶段使用。

(一)方法与步骤

1.双手呈抱物形着力于肢体部位,挟住被按摩的部位。

2.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回快速地搓动,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

(二)动作要领

1.操作时两手用力要对称,动作柔和而均匀,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2.运动前,若采用压力大、频率快而持续时间短的搓动,能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运动后,若采用压力小、频率缓慢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搓动,能加速消除肌肉的疲劳。

6、按法

用指、掌、肘或肢体的其他部分着力,由轻到重地逐渐用力按压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时间(约30s),再由重到轻地缓缓放松的手法为按法。

具有疏筋活络,放松肌肉,消除疲劳,活血止痛,整形复位等作用。

拇指按法适用于经络穴位,临床上常与拇指揉法相结合,组成“按揉”复合手法,以提高按摩效应及缓解用力按压后的不适感,掌按法多用于腰背部、肩部及四肢肌肉僵硬或发紧、也用于关节处,如腕关节、踝关节等。

用指端、肘尖、足跟等点按穴位,是穴位按摩

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指、掌、肘或肢体其他部分着力于皮肤上。

2.由轻到重地逐渐用力按压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时间,再由重到轻地缓缓放松。

3.按法中以指按法和掌按法两种最为常用。

拇指或示、中、环指面着力,按压体表某一部位或穴位,称指按法。

用单掌或双掌掌面或掌根或双掌重叠按压体表某一部位,称掌按法。

(二)动作要领

1.按压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操作时用力方向要与体表垂直,由轻逐重,稳而持续,使力达组织深部。

2.拇指按穴位要准确,用力以病人有酸、胀、热、麻等感觉为度。

7、摩法

用示指、中、环指指面或手掌面着力,附着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以腕部连同前臂,作缓和而有节奏的环形抚摩活动的手法为摩法。

具有和中理气,消积导滞,调节肠胃蠕动,活血散瘀和镇静、解痉、止痛等作用。

刺激轻柔缓和舒适,常用于按摩的开始,以减轻疼痛或不适;常配合揉法、推法、按法等手法,治疗脘腹胀痛,消化不良,痛经等病症。

(一)方法与步骤

1.用示指、中、环指指面或手掌面省力,附着于被按摩的部位。

2.肘关节要微屈,腕关节要放松,指掌关节自然伸直,轻轻放在体表上;腕部要连同前臂在皮肤上作缓和协调的环旋移动。

(二)动作要领

1.可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均匀往返的连贯操作。

2.每分钟频率约为120次。

3.用力不可太重。

8、拍击法

用手掌或手的尺侧面等拍击体表的手法为拍击法。

常用的有拍打法、叩击法和切击法3种手法。

均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舒展肌筋,消除疲劳和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作用。

多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肥厚处。

缓缓的拍打和叩击,常用于运动后加速消除疲劳;用力较大,频率较快,持续时间短的切击。

,常用于运动前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

单指或多指的叩击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拍打时,两手半握拳或五指并拢,拇指伸直,其余四指的掌指关节屈曲成空心掌,掌心向下。

叩击时,两手握空拳,尺侧面向下。

也可用5个手指或3个手指或一个手指指端叩打在一定的部位上。

切击时,两手的手指伸直,五指并拢,尺侧面向下。

2.两手有节奏地进行上下交替拍打。

(二)动作要领

1.拍打时,肩、肘、腕要放松,以手腕发力,着力轻巧而有弹性,动作要协调灵活,频率要均匀。

2.叩击和切击时,以肘为支点进行发力。

叩击时肩、肘、腕要放松;切击时肩、肘、腕较为紧张,力达组织深部。

动作要协调、连续、灵活。

9、抖法

分肢体抖动法和肌肉抖动法两种。

肢体抖动法时,用双手或单手握住肢体远端,微用力作连续小幅度的上下快速抖动。

肌肉抖动法时,用手轻轻抓住肌肉,进行短时间的左右快速抖动。

具有疏筋通络、放松肌肉、滑润关节的作用。

多用于肌肉肥厚的部位和四肢关节,常用于消除运动后肌肉疲劳,是一种按摩结束阶段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分肢体抖动法和肌肉抖动法两种。

1.用肢体抖动法时,用双手或单手握住肢体远端,微用力作连续小幅度的快速抖动(上肢可做上下左右的抖动,下肢一般可做上下抖动)。

2.用肌肉抖动法时,用手轻轻抓住肌肉,进行短时间的左右快速抖动。

(二)动作要领

动作要连续、均匀,频率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抖动的幅度要小,频率一般较快,用力不要过大。

10、运拉法

用一手握住被按摩者关节远端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近端肢体,在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内作被动性运动的手法为运拉法。

具有滑润关节,舒筋活血,防止或松解关节粘连,改善关节运动功能和纠正小关节处的微细解剖位置改变等作用。

适用于四肢关节及颈腰部。

常在按摩的后阶段使用,能增进关节的活动幅度和消除关节屈伸不利等疲劳性酸痛。

(一)方法与步骤

1.按摩者一手握住关节远端肢体,另一手握关节近端肢体。

2.在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内作被动性的运动。

3.常用的有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的运拉法。

(1)肩关节运拉法:

按摩者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另一手按在肩部上方,然后使肩关节作外展、内收、旋内、旋外及环转运动。

(2)肘关节运拉法:

按摩者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另一手轻轻托住肘后,然后使肘关节屈伸及旋转运动。

(3)腕关节运拉法:

按摩者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手掌中部,然后使腕关节作屈伸、内收、外展及旋转运动。

(4)髋关节运拉法:

被按摩者取仰卧位,髋、膝屈曲。

按摩者一手握住小腿下部,另一手扶住膝部上方,然后作髋关节的屈、伸、外展、内收和环转运动。

(5)膝关节运拉法:

被按摩者取仰卧位。

按摩者—手握住踝部,另一手按于膝关节上,然后使膝关节作屈伸与旋内旋外等运动。

(6)踝关节运拉法:

被按摩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按摩者—手握住小腿下部或托住跟部,另—手握住前足掌,然后作踝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及旋转运动。

(二)动作要领

1.运拉时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动作幅度要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做到由小到大。

2.作环转运动时,可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

11、拿法

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他四指指面着力,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进行有节律的提拿揉捏为拿法。

具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提神,缓解痉挛等作用。

主要用于颈项、肩背及四肢部。

临床上常拿风池等穴位及颈项两侧部位,治疗外感头痛;也用于运动过程中振奋精神,是穴位按摩的常用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示、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他四指指面着力。

2.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进行有节律的提拿。

(二)动作要领

1.操作时肩臂要放松,腕要灵活,以腕关节和掌指关节活动为主,用指面相对用力提拿。

2.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3.拿法刺激强度较大,拿捏持续时间宜短,次数宜少,拿后应配合使用轻揉法,以缓解强刺激引起的不适。

12、滚法

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附着于一定部位上。

通过腕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持续不断地作用于被按摩的部位上,此为滚法。

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缓解肌肉痉挛,增强肌肉的活动能力和韧带的柔韧性,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

本法压力较大、接触面积较广,适用于肩背部、腰骶部及四肢部等肌肉较肥厚的部位,常用于治疗运动损伤及消除肌肉疲劳。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手指背侧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于皮肤上。

2.通过腕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持续不断地作用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二)动作要领

 1.肩臂和手腕要放松,肘关节微屈约120°,即腕关节屈曲、前臂旋后时向外滚动约80°,腕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时向内滚动约40°。

2.着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滚动的频率每分钟约140次。

13、刮法

拇指屈曲,用指甲(也可用硬币、匙等代替)在病变部位作单方向的匀速刮动的手法为刮法。

松解粘连,消散瘀结,改善病变部位的营养代谢和促进受伤组织的修复。

常用于治疗髌骨张腱末端病。

(一)方法与步骤

1.拇指屈曲,用指甲(可用硬币、匙等代替)着力于病变部位上。

2.拇指端屈曲作单方向的匀速刮动。

(二)动作要领

1.刮动时用力要均匀。

2.刮时可蘸些水,切勿损伤皮肤。

14、掐法

用拇指指端或指甲缘着力,选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用持续或间断的力垂直向下按压的手法为掐法。

具有消肿,防止粘连及开窍醒脑,提神解痉,行气通络的作用,适用于消除局部肿胀。

常用于急救,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拇指指端着力,选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

2.用持续或间断的力垂直向下按压。

(二)动作要领

1.用于局部消肿时,必须从肿胀部位的远心端开始,以轻巧而密集地手法向下切压皮肤,依次向近心端移动,移动的速度宜缓慢,用力不可过大。

2.用于点掐穴位时,要手握空拳,拇指伸直,紧贴示指桡侧缘,用拇指指端或指甲(以指代针)着力于穴位上,用力逐渐加重,以引起“得气”为度,掐后轻揉局部以缓解不适感。

3.用于急救时,手法宜重、快,但要防止指甲刺破皮肤。

15、弹筋法

用拇指与示、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他四指指腹将肌肉或肌腱速提速放的手法为弹筋法。

具有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解痉止痛,对局部神经有强刺激作用。

一般用于治疗肌肉酸痛和肌肉痉挛等。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拇指与示、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将肌肉或肌腱拿住。

2.象木工弹墨线一样的形式,拿住肌肉速提速放。

(二)动作要领

1.用指腹着力,切勿用指端用力内掐。

2.用力要由轻到重,刚中有柔,每处每次可提l~3下,然后使用轻揉法,以缓解因提弹而引起的不适感。

16、拨法

用双手的拇指指端陷压于一定部位上,适当用力作与韧带或肌纤维垂直方向来回拨动的手法为拨法。

具有分离粘连,消肿散结,解痉止痛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慢性损伤。

拨与揉结合,即拨揉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双手拇指或单拇指的指端陷压于一定部位上。

2.适当用力作与韧带或肌纤维垂直方向的来回拨动。

(二)动作要领

操作时拇指端要深按于韧带或肌肉、肌腱的一侧,然后做与韧带和肌纤维成垂直方向的拨动,好象弹拨琴弦一样。

也可沿筋内的一端依次向另一端移动弹拨,使局部有酸胀感,并能耐受为度。

17、理筋法

用拇指指腹压迫伤部,顺着肌纤维,韧带或神经行走的方向缓慢移动,以顺理其筋的手法为理筋法。

具有调和气血,顺筋归位的作用。

多用于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拇指指腹压迫伤部。

2.顺着肌纤维、韧带或神经行走的方向缓慢移动,以顺理其筋。

(二)动作要领

1.操作时伤部应尽量放松,用一手拇指指腹固定伤部的健侧端,另一手拇指指腹沿着韧带、肌纤维和神经行走的方向向患端顺理,也可以从伤部的上端向下端顺理,反复数遍;

2.用力必须均匀持续,指腹移动必须缓慢。

18、捏法

1.用拇、食两指或拇、食、中三指提捏某一部位称为捏法。

2.用力较轻,适用于浅表的肌肤组织。

3.捏法应用于脊部称为“捏脊”。

较长用于幼儿,可治疗消化不良。

19、扳法

1.用双手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使关节伸展或旋转,称为扳法。

2.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四肢关节功能障碍及脊椎关节小关节错缝等症。

3.常有:

颈椎扳法、腰椎扳法、肩关节扳法(内收、上举)

20、拉法

1.拉法属于牵拉、拔伸的方法,故也称为牵引法或拔伸法。

2.本法较多应用于中医伤科的正骨方面。

3.应用时动作要稳而持续,不可用一突发性的猛力;要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病情,适当控制牵引拔伸的力量和方向。

4.常有:

颈椎拔伸法、肩关节拔伸法、腕关节拔伸法、指间关节拔伸法。

(二)适应症

 按摩的适应症十分广泛,包括骨伤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中的多种疾病。

它不但适用于慢性疾病,对一些疾病的急性期也有较好疗效。

现常用按摩疗法治疗的疾病有:

1、骨伤科疾病如落枕、颈椎病、肩周炎、网球时、各关节及全身各部位的各种软组织损伤、关节脱位等。

2、内科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动过速。

中风后遗症、面瘫、神衰、上感、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急慢性胃肠炎、便秘、遗尿、阳萎等等。

3、外科疾病如肠粘连。

慢性阑尾炎、前列腺炎及增生、乳腺炎、乳腺增生等。

4、妇科疾病包括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盆腔炎等。

5、儿科疾病包括小儿感冒、消化不良、疳积。

惊风、百日咳、肌性斜颈、小儿麻痹后遗症、呕吐、腹痛、便秘、夜啼、脱肛、佝偻病等症。

6、五官科疾病如鼻炎、咽炎、近视、斜视、耳鸣、耳聋、牙痛、美尼尔氏综合症

(三)禁忌症

1.凡皮肤病的病变部位及水火烫伤等所致的皮肤损伤部位,严禁按摩。

2.凡患有血液病及有出血倾向者,严禁按摩,以防引起出血。

3.凡久病及严重的心、肺、脑病患者,胃、肠穿孔患者,癌症患者,高龄、体质极度虚弱者不能按摩,以防发生危险。

4.凡在极度疲劳或醉酒的情况下及精神病患者不能配合者,也不能按摩。

5.患感染性疾病,如骨髓炎、骨关节结核、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及急、慢性传染病患者的传染期,不能按摩,以防感染扩散,破坏骨质或感染传染病。

6.由结核菌、化脓菌所引起的运动器官病症不宜进行推拿。

7.妇女在怀孕期和月经期,腹部和腰骶部不宜使用推拿手法。

8.患者饥饿时及剧烈运动后,推拿时需防止晕倒。

二、足疗

(一)操作规范

首先确定泡脚所需的药物种类,将患者足至小腿浸泡入配制好的药液中,水温宜在40-50摄氏度,浸跑时间为15分钟左右。

患者浸泡时医师可给其放松肩背部。

泡脚结束后,涂抹介质,先以揉搓法为主放松患者脚部,然后分别用刮、压、按、揉等刺激各反射区,对反射区的操作完成后放松患者的腿部,最后清洗患者的脚部。

(二)适应症

足部按摩可以说适用全身各个系统,有调节机体内部的机能,对于各种功能性疾病疗效显著。

例如:

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良,胃痛,呕吐,腹泻,便秘,胃肠功能紊乱等)

循环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心律不齐,贫血等)

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痛,头痛,失眠,神经官能症等)

还有生殖系统,泌尿,感觉器官,皮肤病等。

(三)禁忌症

1、各种严重出血病患者,如吐血,呕血,便血,脑溢血,胃出血,子宫崩漏等;

2、妇女妊娠期间及月经期间;

3、肺结核的活动期及长期服用激素和极度疲劳者;

4、严重的心、肾衰竭、肝坏死等一切危重疾患;

5、某些急诊疾病,如急性腹膜炎、宫外孕等;

6、某些传染性疾病,如乙脑,流脑,乙肝急性期等;

7、在以上所列禁忌症,足部按摩的刺激可诱发强烈反应,使得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临床操作中必须慎用。

三、火罐

(一)操作规范:

1、留罐法---用镊子夹住略沾酒精的棉球,或手持闪火器(用细铁丝将纱布缠绕于7~8号的粗铁丝的一端,将纱布蘸少许酒精),一手握住罐体,将棉球或纱布点燃后立即伸入罐内闪火即退出,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蘸酒精宜少,且不能沾于罐口,以免烫伤皮肤。

拔罐后将罐留置5-15分钟,使浅层皮肤和肌肉吸于罐内,轻者皮肤潮红,重者皮下淤血紫黑。

2、闪罐法---同留罐法。

将玻璃罐吸拔于应拔部位,随即取下,再吸拔、再取下,反复吸拔至皮肤潮红,或罐体底部发热为度。

3、走罐法---亦名推罐法、拉罐法。

先于施罐部位涂上润滑剂,以凡士林、润肤霜为佳,亦可用水或药液,同时将玻璃罐口亦涂上油脂。

将玻璃罐吸拔后,以收握住罐底。

稍倾斜,稍用力将罐沿着肌肉、骨骼、经络、经络循行路线路线推拉,(罐具前进方向略提起,后方着力),反复运作至走灌区皮肤紫红色为度。

(二)适应范围

随着罐具的不断创新、吸罐方法于罐法的增多,加之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拔罐疗法的适应症也相应增多。

除主要用于治疗疾病外还可用于预防保健。

1、内科病感冒、发热、中暑;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面神经麻痹、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中风后遗症;呕吐、便秘、胃肠痉挛、慢性阑尾炎、慢性腹泻、慢性肝炎;尿潴留、尿失禁。

2、痛经、月经不调、闭经、带下、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病症、更年期综合症、乳腺炎。

3、儿科病发热、厌食症、腹泻、消化不良、遗尿、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

4、外科病疖、疔、痈、丹毒、痔疮、脱肛、虫蛇咬伤。

5、皮肤病痤疮、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白癜风、带状疱疹、养颜美容。

6、五官科结膜炎、鼻炎、牙痛、口腔溃疡、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

7、尤其对腰背痛、腰肌劳损、退行性骨关节病、肩周炎、腱鞘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落枕、软组织劳损等有效。

(三)禁忌症

1.急性严重疾病、慢性全身虚弱性疾病及接触性传染病。

2.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

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及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

4.急性外伤性骨折、严重水肿。

5.精神分裂症、抽搐、高度神经质不和作者。

6.皮肤高度过敏、传染性皮肤病、以及皮肤肿瘤(肿块)部、皮肤溃烂部。

7.心尖区、体表大动脉搏动部及静脉曲张部。

8.瘰疬、疝气处及活动性肺结核。

9.眼、耳、口、鼻等五官孔窍部。

10.妊娠妇女的腹部、腰骶部、乳房部、前后阴部。

11.婴幼儿。

12.精神紧张、疲劳、饮酒后,以及过饥、过饱、烦渴时。

四、刮痧

(一)操作规范

摆好体位,一般刮背时取俯卧位或伏坐位,刮胸腹部时取仰卧位,暴露需刮部,用铜钱或瓷匙蘸取滑润油,用力均匀,方向单一,在需刮部位刮20~30次,至皮肤出现红紫斑纹,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调节手法力度,勿损伤皮肤。

(二)适应症

1.内科病症:

感受外邪引起的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呕吐、腹泻以及高温中暑等,急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哮喘、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后遗症、泌尿系感染、急慢性胃炎、肠炎、便秘、腹泻、高血压、糖尿病、胆囊炎,各种神经痛、脏腑痉挛性疼痛等,诸如:

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胃肠痉挛和失眠、多梦、神经官能症等病症。

2.外科病症:

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各种外科病症,如急性扭伤,感受风寒湿邪导致的各种软组织疼痛,各种骨关节疾病,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落枕,慢性腰痛,颈椎、腰椎、膝关节骨质增生等病症。

3.儿科病症:

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生长发育迟缓、小儿感冒发热、腹泻、遗尿等病症。

4.五官科病症:

牙痛、鼻炎、鼻窦炎、咽喉肿痛、视力减退、弱视、青少年假性近视、急性结膜炎等病症。

5.妇科病症:

痛经、闭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产后病等。

6.保健:

预防疾病、病后恢复、强身健体、减肥、养颜美容、消斑除痘、延缓衰老等。

(三)禁忌症

1、有出血偏向的疾病,忌用本法治疗或慎用本法治疗。

如血小板裁减性疾病,过敏性紫癜症、白血病等,不宜用泻法刮疗,宜用补法或平补平泻伎俩刮疗。

2、凡危重症,如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等禁止刮痧。

3、新产生的骨折患部不宜刮痧,须待骨折愈合后方可在患部刮疗。

外科手术疤痕处亦应在两个月后方可部分刮痧。

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疤痕部分处慎刮。

4、传染性皮肤病:

如疖肿、痈疮、瘢痕、腐败、性传染性皮肤病及皮肤不明因为的包块等,不宜直接在病灶部位刮拭。

5、年高体弱者、空腹及怀胎妇女的腹部、妇女经期下腹部,女性面部忌用年夜面积泻法刮拭。

6、对刮痧恐惧或过敏者,忌用本法。

7、妊妇、妇女经期,禁刮下腹部及三阴交穴、合谷穴、足三里穴等穴位。

且刮拭宜轻,用补法。

五、熏蒸

(一)操作规范

(1)四肢部位熏蒸法:

   ①床上铺好橡皮单,将盛有中药液的盆放于橡皮单上。

   ②将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盖住患肢及盆,使药液蒸汽熏蒸患肢。

   ③待药液不烫时,将患肢浸泡于盆内,约10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