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后作业 第二节 人口迁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6131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后作业 第二节 人口迁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后作业 第二节 人口迁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后作业 第二节 人口迁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后作业 第二节 人口迁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后作业 第二节 人口迁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后作业 第二节 人口迁移.docx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后作业 第二节 人口迁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后作业 第二节 人口迁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 课后作业 第二节 人口迁移.docx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课后作业第二节人口迁移

第二节 人口迁移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1~2题:

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A.②③B.③④C.④⑤D.⑥⑦

2.与发展中国家目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相同的有(  )

A.①②B.②⑥C.③④D.②④

解析:

1.B 2.A 第1题,直接根据图示的国界线分布判断,③④跨越国界,为国际人口迁移,而①②⑤⑥⑦均没有跨越国界,属于国内迁移,B正确。

第2题,从乡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时期和目前的发展中国家正在进行的人口迁移。

①②是从乡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A正确。

  截至2019年8月9日,共有27个城市发布了以落户优惠为主导的人才政策,其意图显然在于吸引各类优秀人才,目前在这些城市之间正进行着一场空前的“抢人大战”。

下图为“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导致图中人口迁移的推力是(  )

A.生活成本低B.发展空间小

C.广阔的发展空间D.超高的房价

4.“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是(  )

A.缓解人地矛盾B.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

C.保护生态环境D.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

3.B 4.D 第3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因素。

中小城市中生活成本低、物质回报实惠、安稳的生活属于人口迁入一线城市的阻力,发展空间小属于推力,A错误,B正确;一线城市广阔的发展空间属于拉力,而超高的房价属于阻力,C、D错误。

第4题,“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大多数属于技术人才的迁移,人才的迁入会促进迁入地的科技实力增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D正确。

  历史上,我国就出现了“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的人口大迁徙,到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南飞”为标志的人口迁移潮。

读图,回答第5题:

5.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闯关东”、“孔雀东南飞”为国内人口迁移

B.“下南洋”、“孔雀东南飞”为国际人口迁移

C.“走西口”、“下南洋”为国内人口迁移

D.“闯关东”、“走西口”为国际人口迁移

解析:

A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

图示中的“闯关东”和“孔雀东南飞”现象均发生在我国境内,属于典型的国内人口迁移,A选项正确;图示“下南洋”路线具体指人口由我国南部沿海地区迁移到东南亚地区,属于国际人口迁移,“走西口”路线指的是我国华北地区的人口向黄河以西进行迁移,属于国内人口迁移,B、C、D错误。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由城市到乡村B.由城市到城市

C.由乡村到城市D.由乡村到乡村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4)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和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解析:

(1)题,“孩子上学”属社会文化因素,“我们村挺富的,我想转回去当农民”属经济因素。

材料二反映了政治因素。

(2)题,我国当前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内地迁往沿海,由农村迁往城市。

第(3)题,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第(4)题,技术水平限制是主要原因。

答案:

(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2)C

(3)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4)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和大量本地企业招不到高素质劳动力而无“工”可用的现象。

  14+94.5+4=112.5,这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算的是姜女士从河北沧州到北京跨省上班单程所花的路费。

她说每天在路上往返约5小时,每天花费225元,每月交通费大约5000元,是可以承受的。

下表为姜女士一日行程(单程)。

据此回答7~8题:

姜女士的行程(单程)

费用

6:

50从沧州家中乘出租前往高铁站

14元

7:

23乘坐高铁到北京南站

94.5元

8:

21到达南站后转乘地铁

4元

9:

15到达北京西南二环的公司

7.影响姜女士跨省上班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B.交通的发展

C.社会文化因素D.政策因素

8.研究表明,跨省上班人群数量近几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该现象对北京的直接影响是(  )

A.流动人口增加,导致北京社会秩序混乱

B.增大北京市区公共交通的压力

C.导致北京失业率上升

D.外来人口增加,住房紧张

解析:

7.A 8.B 第7题,沧州和北京之间经济差距大,北京就业机会多,工资待遇高,足以支付交通费;北京房价高导致人口来往于外围的住宅区和北京的工作区;姜女士来往于沧州和北京之间,交通距离、交通费用是其可以承受的,不会影响其跨省上班;姜女士跨省上班和社会文化因素关系不大;姜女士跨省上班是自发行为,和政策关系不大,故A正确。

第8题,跨省上班人群数量近几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些人多数需要乘坐高铁、地铁、出租或者自备车,这些都将增加北京交通压力;流动人口增加,只是增加了城市管理难度,并没有威胁到北京的社会秩序;跨省上班人员不住在北京市区内,不会导致住房紧张,也不会导致失业率增加。

故B项正确。

下图是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

①亚洲人口迁往美国,②美国人口迁往亚洲,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

读图,回答9~10题:

9.以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移是(  )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0.若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正增长态势,则以下数量关系式表达正确的是(  )

A.①<②B.①>②

C.③<④D.③>④

解析:

9.A 10.B 第9题,美国经济发达,国外人口迁往美国可以提高经济收入;美国人口迁往东北部工业区也是为了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

第10题,国内人口迁移对本国人口数量的变化没有影响,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值,说明美国迁入人口数量大于迁出人口数量。

  读“21世纪初部分国家迁入韩国人口统计图”,回答11~12题:

11.这种人口迁移按迁移空间范围分属于(  )

A.国际迁移B.区际迁移

C.国内迁移D.农村到城市

12.影响中国迁入韩国人口数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生态环境B.经济因素

C.政治体制D.文化教育

解析:

11.A 12.B 第11题,日本、越南等国人口迁入韩国,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第12题,韩国经济发达,我国人口迁入韩国主要是受经济因素影响。

  (2019·河南洛阳高一检测)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务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13~15题:

13.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

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

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

D.人口移动主要是经济原因所致

14.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

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亚洲

15.大量人口流入欧洲,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有(  )

A.增加了欧洲乡村人口比重

B.缓解社会矛盾

C.缓解交通压力

D.增加城市环境压力

解析:

13.C 14.D 15.D 第13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中欧和南欧,故选C。

第14题,从图中箭头粗细上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亚洲,故选D。

第15题,大量流入欧洲的人口主要流入城市,增加了城市环境压力,故选D。

  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在经济比较发达以及后现代社会带来个人主体性增强的背景下,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方式的一种迁移。

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的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

据此回答16~18题:

16.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体最可能是(  )

A.婴幼儿B.青少年

C.青壮年D.中老年

17.影响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B.经济

C.文化D.交通

18.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缓解人地矛盾 ②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③提高住房价格 ④带动服务业发展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解析:

16.D 17.A 18.C 第16题,根据材料可知,生活方式型移民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方式的一种迁移,移民的主体对环境要求相对较高,所以最可能是中老年人群体,所以选D。

第17题,据材料可知,生活方式型移民的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所以影响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因素,所以选A。

第18题,生活方式型移民追求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主体是中老年人,要求服务行业类型齐全,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带动服务业发展;中老年人口迁入,不会带来大量廉价劳动力,也不会缓解人地矛盾;人口增加,会提高住房价格,所以选C。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后,我国内陆地区人口大量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但近年来贵州、安徽等原来所谓的劳务输出大省,人口净流入在大幅增加,这与我国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有关。

材料二 下图示意2013年我国人口迁移数据。

材料三 下图为我国服装产业转移示意图。

(1)试分析江苏吸引安徽人口流入的优势。

(2)分析安徽由2012年人口净迁出变为2013年人口净迁入的原因。

(3)说明服装产业对中西部地区未来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

(1)题,从江苏经济水平高,医疗、教育、科研条件好,距离安徽近等方面分析即可。

(2)题,原因应从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传统观念等方面分析。

第(3)题,服装产业是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其向中西部转移会带动劳动力的回流,使中西部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的迁移量减小,同时使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

答案:

(1)江苏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医疗、教育、科研等条件好;位于东部沿海,气候适宜居住;与安徽相邻。

(2)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大量转移;安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人们受传统家庭观念和乡土观念的影响。

(3)服装产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能吸引大量就业人口,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会导致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中西部地区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

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每年增加的常住人口数量达到四五十万人,相当于一个中小城市的规模。

材料二 近年来“逃离北上广”已成为一个时髦概念,但某网站迁徙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人口依旧呈正向流入趋势。

与此同时,广东在众多省份中依然最具务工吸引力。

材料三 随着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北上广”等地的“大城市病”日益突出,城市承载力已经接近极限。

(1)人口大量流入“北上广”可能给这些大城市带来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广东省人口流动的特点,并分析广东在众多省份中依然最具务工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解析:

(1)题,人口流入对这些大城市影响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作答。

(2)题,广东省人口流动的特点可以根据图中信息,分别从人口流入和流出及流动人口年龄构成等方面分析;原因可以从劳动力的需求量及以往人口流动惯性等方面分析。

答案:

(1)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活力;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可能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秩序。

(2)特点:

流入人口数量大于流出人口数量;劳动年龄人口占流动人口的绝大部分。

原因:

珠三角轻工业发达,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比例较大;受以往人口流动惯性的影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