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2682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docx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docx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

 

第二节人口迁移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目标

1.运用实例或资料,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

2.运用资料,说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3.利用资料或图表,认识人口迁移的类型,说明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梳理教材夯实基础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

1.概念

我们把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由么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2.类型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人口数量变化

⑴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①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入区。

②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出区。

(2)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思考】2020年的高考,广西一个学生顺利被北京的一所大学录取,该学生去北京报到上学,该学生的行为是人口迁移吗?

答案是。

人口迁移是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性变更的人口移动形式。

广西一个学生顺利被北京的一所大学录取,该学生去北京报到上学,其居住地发生长期改变。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动力机制

2.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

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资遮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2)人文因素

①经济因素:

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

各地区之间普遍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皿和更有前途的发展,常常迁往经济发达或就业机会多的地区,②其他因素:

政迨、军事、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倒断】

1.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都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或拉力因素。

(J)

2.自然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

(X)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特点

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

民为主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举例

随着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欧洲殖民主义扩张引发大批移民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

①欧洲:

人口净迁出区一人口净迁入区:

②拉丁美洲:

人口净迁入区一人口净迁出区;

③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成为人口净迁入区

2.国内人口迁移

(1)工业化以前:

大规模的垦荒、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等往往引发国内人口迁移潮。

(2)工业化以后:

人口从因1向城镇的迁移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国内人口迁移。

(3)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两个阶段:

时期

特点

原因

改革开放以前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国家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改革开放以后

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

内陆人口向沿海地区迁移

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快

的断】

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非洲都是人口迁出地区。

(J)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人口主要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X)

探究重点提升素养

探究点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探究导引

《叶落长安》讲述了20世纪40年代中原地区发生灾荒战乱,大量河南人迁至陕西扎根,主人公郝玉兰一家三代50年间融入西安这座城市的艰难过程。

剧情跌宕起伏,人物空间移动较大,大女儿莲花因工作,十多年奔波于西安和咸阳之间,历尽周折,才把工作调到西安;二女儿槐花因上大学,从西安到北京,从北京到美国;儿子东京在农村做了十几年知青,后来全家调动进了城,最终因创业,又回到了农村。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20世纪40年代郝玉兰一家从河南迁移到陕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和;槐花从西安到北京是受因素影响。

答案自然灾害战争(政治因素)文化教育

2.和剧中人物东京一样,历史上“上山下乡”的知青们,后来从农村返回城市,这是受因素影响。

而现在我国大量农民从农村涌向城市,则是受因素影响。

答案政策经济

3.现在我国河南、陕西等中西部地区的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较多,试指出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

答案经济发展不均衡。

O核心归纳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促使人口迁移到气候适宜地区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许多老人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土壤及土地资源

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人口迁移

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肥沃的土地而迁移,同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口的迁移

水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

游牧区人们“逐水草而居”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吸引大量人口的

迁入

大庆油田的开发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变化而迫使人们迁移

爱尔兰的上豆大饥荒引发的大规模移民潮

环境污染

人们生活环境恶化或者遭到污染引起的人口迁移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使当地遭到核污染,造成当地居民全部迁出

(2)经济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经济发展

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造成大量人口迁移

高学历人员到美国工作并定居

交通和通信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

进了人口迁移

几百年来,人口迁移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

 

⑶社会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社会文化

文化

教育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迁移

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婚姻

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迁移起重要作用

军嫂随军

政策

国家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与流向

我国在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份;我国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我国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

社会

变革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

战争

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

“一战”“二战”及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跟踪训练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但很多大城市在春节期间会一改往日车水马龙的景象,变成一座又一座“空城”。

下图为“2020年春节前全国人口迁出前十的城市”,图中数据为迁出人口数量。

据此回答1〜2题。

(万人)

1200|

1(MM)

80()

60()1

40()1

2D0-1

‘果圳广州北京上海东莞成都苏州佛山郑州杭州

1.春节期间,造成许多大城市出现“空城”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B.经济发展水平

C.国家政策D.社会文化

2.图示十大“空城”吸引外地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就业机会多②环境质量好③工资水平高④公共设施齐全

A.①®©B.②®@

C.①®®D.①®©

答案ID2.C

解析第1题,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讲求合家团聚,春节期间会有很多在大城市打工的外来人口返乡,因此造成许多大城市出现“空城”现象的主要因素是社会文化。

第2题,图示十大“空城”经济相对发达,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且公共设施齐全,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口it入。

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有意识的行为。

读图,完成3〜4题0

 

3.图甲表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下列表示推力因素的是()

A.矿产资源丰富B.文化教育发达

C.土壤盐渍化D.就业机会多

4.影响图乙中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B.国家政策

D.战争

C.社会经济

答案3.C4.C

解析第3题,根据题意''推力因素”就是迁出她的不利因素,土填盐演化为推动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

第4题,根据图乙判断③④阶段为工业化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

社会经济因素

对人口迂移的影响越来越大。

探究点二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及影响。

探究导引

根据联合国预测,2030年中国2亿新增人口的约80%将分布在19个城市群,约60%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真、成渝、山东半岛等城市群。

下图是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

L1949〜1986年期间的人口迁移主要有哪两大方向?

人口迁移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一是从东部和中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二是流向东北部地区。

人口迁移的特点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迁移。

2.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口流向是怎样的?

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地区有哪些?

这些地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

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为主要人口迁入区。

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高。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迁出地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有利:

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

③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

不利:

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核心归纳

1.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国际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时期

19世纪以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特点

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

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迁出地区

欧洲、非洲等

拉丁美洲、亚洲

迁入地区

美洲和大洋洲等

欧洲、北美洲、西亚、北非、大洋洲

原因

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欧洲殖民主义扩张

迁入地经济发展快:

西亚、北非的石油资源开发

意义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促进迁入国的经济发展

(2)国内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①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时空特点

影响因素

①政治因素,例如两汉时期的移民屯边:

②战争,例如安史之乱造成大量人口由黄河流域迁往长江流域:

③自然灾害,例如黄河决堤造成大量难民逃离家园

迁移特点

以大批迁移为主

迁移方向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或者受战乱影响较小的地区

 

②1949年以来的人口迁移时空特点

♦行组织和自发的人U迁移(】94和1986年)

~20世纪心年代以来的人口迁移

时期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迁移方向

1949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①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

②由沿海迁往内地:

③由四川迁往青海、新疆、西藏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②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

迁移的人口数量增大,以自发迁移为主

①由中西部迁往东部沿海:

②由农村迁往城市;

③由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

地区

2.人口迁移的影响

迁移者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离的经济收入

 

跟踪训练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5〜7题。

注:

箭头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

5.根据图中各洲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拉丁美洲到北美洲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

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

C.欧洲到北美洲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

D.人口移动主要是经济原因所致

6.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是()

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亚洲

7.大量人口流入欧洲,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有()

A,增加了欧洲乡村人口比重

8.缓解社会矛盾

C.缓解交通压力

D.增加城市环境压力

答案5.C6.D7,D

解析第5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到北美洲的移民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中欧和南欧。

第6题,从图中箭头粗细上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是亚洲。

第7题,流入欧洲的人口主要流向城市,增加了城市环境压力。

(2020•山东微山二中月考)陕西省白河县“土无三寸厚,地无百亩平,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的状况,致使其特困地区集中连片。

近年来,白河政府''筑巢引凤”,吸引了一大批农民工返乡创业,渐渐形成“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归雁经济”,加快了一方群众脱贫的步伐。

据此完成8〜9题。

8.陕西省白河县“归雁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①原就业地的生活压力较大②家乡当地气候条件的改善

③农民工具备一定的创业技能④家乡政府政策支持

A.①®©B.①®@

C.①®@D.②®©

9.下列对“归雁经济”带来的影响说法中,错误的是()

A.让城市人才供需更趋平衡,让乡村人才得以补充

B.改变了“归雁群体”就业观念,增强了家庭责任感和幸福感

C.既减轻了城市的稳定压力,又给城市腾出了大量的公共资源

D.“归雁”们返乡创业、就业,会使城市发展走向衰落

答案8.B9,D

解析第8题,随着大量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导致城市就业困难、生活压力大,推动农民工返回乡村,①正确:

气候条件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一般变化不大,②错误:

“旧腐经济”创业者此前从乡村到城市工作,在城市,他们学习了先进的务工和经商的技能,同时学习了先进的管理经验,这是他们回乡创业的优势,③正确;由材料“近年来,白河政府“筑巢引凤”,吸引了一大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可知农民工返乡创业受政府政策的支持,④正确。

故选B,第9题,“归雁”们返乡创业、就业,会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市发展,选D。

课时对点练

力基础过关

下图为“人口移动的模式图”。

读图,完成1〜2题。

il国界

省界

0城市

乡村

人口移动方向

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②⑤B.⑥⑦C.②④D.④⑤

答案LC2.B

解析第1题,国际人口迁移必须跨越国界,①③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第2题,人口迁移从居住地变更来看,需跨越行政区界线,故⑥⑦不属于人口迁移。

读下而两则人口资料,回答3〜4题。

姓名:

刘小妹

性别:

出生年月:

1979年9月

籍贯:

湖南

就业状况:

江苏某针织厂

姓名:

史密斯性别:

出生年月:

1948年2月

原居住地:

美国纽约

现居住地:

美国休斯敦(退休后移至)就业状况:

退休

3.影响刘小妹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B.政治文化

C.交通运输D.自然环境

4.史密斯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开发B.劳务输出

C.气候优越D.水源丰沛

答案3A4.C

解析第3题,从资料上可以看出,刘小妹籍贯是湖南,而工作的地方在远离家乡的江苏某针织厂,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可见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A正确。

第4题,史密斯从美国纽约迁移到休斯敦,原因是南部城市休斯敦气候条件优越,C正确。

每年春节临近,对返乡者来说,又到了一年一度“一票难求”的时刻。

但和以往不同的是,近年来选择“反向春运”者越来越多,所谓“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

这种既省钱又尽孝的“反向团圆”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成为不少在城市打拼的“80后”“90后”陪伴父母过年的“妙招”。

据此回答5〜6题。

5.影响春运期间人口流动量大的最主要因素是()

①交通运输②经济因素③社会文化因素④国家政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6.有关“反向春运”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输出

B.不利于交通资源优化配置

C.缓解东部地区春节“空城”现象

D.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

答案5.B6.C

解析第5题,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口流动主要是为了家庭团聚、回家探亲,所以影响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有社会文化因素。

春运期间,在经济收入高的地区打工的人口,往返于家乡和经济发达地区之间,属于经济因素,故选B。

第6题,春节期间,年轻人接父母和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城市过节,可以馈解东部地区春节“空城”现象,故选C。

7.读'T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类型是(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

(2)引起美国人口在本上范围内几次频繁迁移的主要原因有(多选)()

A.战争、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

8.新资源的开发和新工业区的建立

C.环境质量的改善

D.文化教育的影响

(3)20世纪70年代以后,老工业区和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现象,老工业区对其的拉力是

答案

(1)国内人口迁移

(2)ABC

(3)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解析美国本土从19世纪中期以来,国内人口迁移非常频繁,曾出现几次迁移的高潮。

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人口大规模西移;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向城市:

20世纪20〜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南部人口大量迁往北部:

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油气资源丰富、新兴工业兴起的“阳光地带”。

20世纪70年代以后,老工业区又具备了城市环境改善和经济的重建等拉力因素,从而出现了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能力提升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据此回答8〜9题。

8.图示期间该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期是()

A.①B.②C.③D.④

9.③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劳动力需求量大的产业减少

B.住房紧张

C.技术人才外流

D.本地人口大量外迁

答案8.D9,A

解析第8题,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移率的和为正值时,人口数量增加。

图示四个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迂移率的和都为正值,所以该地区的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故④时期该地区人口数量最多,选D。

第9题,劳动力需求量大的产业减少最可能使人口迁入减少,A正确;住房紧张可能使人口迁入减少,但不是人口迁移率下降的最主要原因,B错误;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技术人才外流和本地人口大量外it的可能性较小,C、D错误。

白山市位于吉林省长白山西侧。

近年来,每年的6〜9月,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到白山休闲度假。

据此完成10〜11题。

10.白山市每年6〜9月出现的人口流入高峰,其原因类似于()

A.三峡水电站建设移民

B.10月份大量农民工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采摘棉花

C.我国每年的春节返乡潮

D.北美五大湖区老年人向墨西哥湾沿岸迁移

11.白山市.人口流动新现象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提高人口素质B.增加就业压力

C.促进商业发展D.减轻环境压力

答案10,D11.C

解析第10题,白山市位于吉林省长白山西侧,夏季凉爽,每年6〜9月的人口流入属于受气候因素影响,与北美五大湖区老年人向东南部墨西哥湾沿岸迂移的原因相似,D正确。

三峡水电站建设移民属于生态移民,10月份大量农民工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采摘棉花属于经济因素,我国每年的春节返乡潮属于社会文化因素。

第11题,夏季大量人口到白山市休闲度假,有利于促进当地商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选C。

(经典高考题)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读图,完成12〜13题。

1.2

1.0

0.8

0.6

0.4

0.2

0

0.20.40.60.81.()1.2

户籍人口(亿人)

12.上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骋、豫、黔、沪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

13.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答案12.A13.D

解析第12题,从人口数量来看,①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超过1亿,且多于户籍人口数量,说明该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大且迁入人口数量大,应为广东省:

②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数量超过1亿,且多于常住人口数量,说明该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大,且迁出人口数量大,

应为河南省:

③省级行政区户箝人口为4000多万且大于常住人口数量,也是人口迂出区,应为贵州省:

④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为2000多万,且多于户箝人口数量,说明该省级行政区人口迁入数量大,应为上海市。

第13题,我国人口主要从内陆地区流向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且多为就近迁移。

由此可判断出河北人口主要流向京津地区,安徽人口主要流向长三角地区,湖南、广西人口主要流向珠三角地区。

14.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为了孩子上学想转为城市户U

材料一不同时期户箝迂移记忆漫画O

我们村挺一的,我想转向去当农民

(中年妇女带夕队(时尚的小伙

-个孩子上学)子或小姑娘)

时期一时期二

材料二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2)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A.由城市到乡村B.由城市到城市

C.由乡村到城市D.由乡村到乡村

(3)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和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答案

(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⑵C

(3)进入21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人员需求大量增加,而外来民工大部分知识水平较低,难以满足企业技术生产要求,因而东南沿海地区出现外来民工无“工”可做,而大量本地企业招不到高素质劳动力而无“工”可用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