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景观林理论实践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6071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4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景观林理论实践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生态景观林理论实践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生态景观林理论实践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生态景观林理论实践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生态景观林理论实践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景观林理论实践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docx

《生态景观林理论实践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景观林理论实践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景观林理论实践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docx

生态景观林理论实践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

生态景观林理论实践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

王定跃(博士后、研究员

深圳市生态景观林带工程建设专家组组长)

报告提纲:

1.风景林的概念;2.生态风景林理念的兴起与实践应用;3.风景林的分类;4、风景生态林与景观林介绍;5、风景林观赏空间与树种色彩之间的关系;6、生态景观林的构建;7、华南地区生态景观林主题景观树种介绍;8、生态景观林在深圳的实践案例;9、生态景观林在国内发展现状。

引子3个风景林各有什么特点与风格,您喜欢类型?

1深圳凤凰山2南京梅花山

3深圳梧桐山万花屏

1.风景林的概念

1.1欧美

AmenityForest:

指美学措施比较完善的风景林。

SecenicForest:

指大面积的天然林,较少采取人工美学措施,一般只进行卫生伐和常规的森林防护。

AestheticForest/OrnamentalForest:

指以观赏植物为主体的人工风景林,面积较小,但经营强度最高,一般配置在城市或城郊的森林公园内。

1.2国内

孟平等(1995):

风景名胜区森林植被景观,由不同类型的森林植物群落组成,在森林的经济分类中属特种用途林之一。

赵世伟、张佐双(2001):

把范围从风景名胜区扩展至自然风景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认为主要以发挥森林欣赏、游憩和疗养为经营目的森林。

顾金荣(1990):

发挥森林的卫生保健、旅游观光为主要目标,它具有美学措施完善、舒适、优美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具有观赏和游憩价值的天然林或人工林。

点评:

上述学者认为欣赏与游憩是风景林的主要功能,实际上将“风景林”和“游憩林”作为统一概念来理解。

王小德(2000):

风景林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群落。

陈鑫峰、沈国舫(2000):

风景林指具有较高美学价值并满足人们审美需求为目标的森林。

而游憩林指具有适合开展游憩的自然条件和相应的人工设施,以满足人们娱乐、健身、疗养、休息和观赏的各种游憩需求为目标的森林。

风景林的功能比较单一,给予人们的满足是直接的,如良好的视觉感受和清新的花香等;游憩林功能是综合的,包括观赏功能,在很多情况下是为人们提供一种游憩环境。

但实践中,欣赏与游憩往往很难割裂,在游憩中欣赏,欣赏是游憩的重要内容之一。

于是将2类森林的总称或两者很难界定时,就称之为“风景游憩林”。

2.生态风景林理念的兴起与实践应用

2.1森林的分类

森林法(1994,1998)将森林分为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五大类,其中风景林作为特种用途林之下的二级林种;

根据国家林业局编的“公益林和商品林分类技术指标”,按森林提供的主导产品属性不同,将五类森林重新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

生态公益林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商品林包括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

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使深圳、广州等沿海城市许多昔日的乡野山林猛然变成城区背景的山地森林,欣赏与游憩的需求自然成为现实的要求,这些生态公益林正在向风景林转化。

于是生态风景林的理念应运而生,在实践上得到迅速发展。

2.2生态风景林理念的提出及其在深圳的实践

1993年在《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率先提出生态风景林的理念。

1997年底深圳市绿委完成《深圳市生态风景林建设工程规划大纲》。

2002年正式启动生态风景林建设工程:

2002-2006年投入1.8亿,造林面积14.8万亩;2006-2008年投入4.9亿,造林面积22.8万亩;2008年林相改造投入2.2亿,改造1.4万亩;2009年沿海防护林投入1.2亿,建设0.6万亩。

2.3国内生态风景林的发展

“林相改造运动”:

近20年来,全国各地兴起轰轰烈烈的以改善森林组成结构、提高森林生态功效与森林景观水平的林相改造项目。

许多大城市城郊,纯粹以防护功能为主的生态公益林向以防护功能为主兼具观赏功能的生态风景林转变。

方式:

针叶林→阔叶林,纯林→混交林。

案例:

1、广州白云山林相改造,1995-2003,改造3万亩,投入3400万;2、佛山西樵山2003年林相改造,改造1.2万亩,投入4000多万;3、浙江省2004年起启动针改阔工程项目。

其他不一一列举。

2.4生态风景林的理论研究现状

理论研究一直落后于实践,部分学者仅在生态风景林的造林树种、立地类型、生态效能等专业范畴进行探讨,而对其核心内涵,比如生态风景林的概念研究不多,国内风景林的名称与概念一直是混淆不清的。

风景林、景观林、生态风景林、风景生态林、景观生态林、生态景观林、景观防护林等名称,大多数专业人士和研究学者至今仍对这些概念不加区别地随意使用。

2.4.1有关风景林概念的使用现状分析

由于风景与景观都有优美景色、景致之含义,给人以视觉等方面的美感。

所以,许有些学者,将风景林与景观林做等同理解,称之为景观林,如蒋有绪(2000)曾将Landscapeforest同时作为风景林与景观林的译名,即两者作同义词处理。

景观林与风景林混用,作为一般意义上的风景林看待,仅考虑欣赏与游憩功能,而不考虑生态功效。

景观生态林、生态景观林、景观防护林、风景生态林等名词与生态风景林混用,作为兼具生态与景观功能的一类风景林看待。

2.4.2生态风景林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蒋有绪(2000):

“生态风景林”被定义为兼有防护功能的风景林,是符合风景林设计要求的具有专门防护功能的林种。

用风景林的概念来定义新的一类风景林,逻辑上陷入循环论证的境地。

实际上,它是兼具欣赏功能的生态林,是由生态公益林的一部分转化而来,它更强调生态防护功能,本质上属于生态林。

从文字上来看,也许叫“风景生态林”更准确些。

王定跃(2009)重新定义:

风景生态林(生态风景林)是以生态功效以主,以地带性顶级群落为目标,兼顾一定美学观赏价值,考虑欣赏功能的一类森林。

3.风景林的分类

3.1分类现状

按起源分,可分为人工风景林与天然风景林。

按树种组成分,可分为针叶树风景林(包括常绿针叶树风景林与落叶针叶树风景林)与阔叶树风景林(包括落叶阔叶树风景林、常绿阔叶树风景林、竹类风景林与花灌木风景林)。

国外学者以采伐因子进行划分:

Vodak(1985)分为皆伐林、重度间伐林、轻度间伐林与天然林;Hull&Buhyoff(1986)分为未间伐的天然林、未间伐的人工林、轻度间伐的人工林与重度间伐的人工林;Benson(1985)分为保护性林分、保持性林分、改造性林分与重度改造性林分。

国内学者按林貌特征与层次结构划分:

顾金荣(1990)分为3个类型:

郁闭型风景林、稀疏型风景林与空旷型风景林,而郁闭型再细分为水平郁闭型风景林与垂直郁闭型风景林;陆兆苏(1994)等则划分为5个类型:

水平郁闭型风景林、垂直郁闭型风景林、稀疏型风景林、空旷型风景林及园林型风景林,增加了园林型风景林;李春干和廖泽钊(1994)再增加灌木型风景林,达6个类型的风景林。

3.2风景林概念新分类体系的构建

3.2.1按生态功效与景观水平2个因素划分

生态林:

只考虑生态功效与生物多样性,不考虑欣赏功能的一类森林,称之为“生态林”。

因而不属于风景林的范畴。

风景生态林:

以生态功效以主,兼顾一定景观效果,考虑欣赏功能的一类森林,称之为“风景生态林(生态风景林)”。

当生态功效与景观效果发生矛盾时,把美学价值放到次要位置。

生态景观林:

以景观效果为主,兼顾生态功效,重点考虑欣赏功能的一类森林,称之为“生态景观林”(景观生态林)。

当景观效果与生态功效发生矛盾时,把美学价值放到主要位置。

这是一类新的风景林二级林种。

景观林:

只考虑景观效果,即着力考虑欣赏功能,不考虑生态功效的一类森林。

其景观效果很佳,但生态功效与生物多样性较差。

分析:

从生态林到景观林,越靠前生态功效方面考虑的越多,越往后考虑越少,到景观林,生态功效达到最大的弱化;相反,越往前,景观考虑的越少,越往后,景观考虑得越多。

3.2.2按经济功能、美学、游憩功能划分

风景经济林:

以经济功能为主,兼有美学观赏功能的一类森林。

如部分经济果木林,以经济生产为主要目标,但通过营造大片繁花盛果的自然景象而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以满足游人远观的视觉需求。

包括风景水果林、风景干果林、风景木本油料林、风景特种经济林等。

如油茶林、油桐林、柿子林、柑橘林等。

风景游憩林:

兼有美学观赏价值和游憩功能的一类森林。

包括风景保健林、风景采摘林、风景科普林、风景纪念林等。

风景林分类如下:

搞清楚相关概念后,请大家判断以下3个风景林分别属于哪个类型风景林?

(图片见引子)

4、风景生态林与景观林介绍

4.1风景生态林的目标与特点分析

4.1.1风景生态林的总体分析

目的:

重点是森林质量与生态功效的提升,适当兼顾景观效果。

目标:

重建地带性顶极群落。

方式:

多树种混交。

目前广东构建的风景生态林规划设计树种多达200多种,一般作业设计也达到40多种。

结果:

混交林,比起纯林群落稳定性与生态效能提升。

4.1.2风景生态林构建公式(王定跃2010)

风景生态林=地带性顶级群落建群种(不一定是乡土树种)+景观树种+本底植被。

(1)顶级群落建群种作为主要造林树种,显然能提高森林的群落稳定性,提升森林的生态效益;

(2)应用大量的树种则能丰富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的景观变化,在构建生态安全方面上具重要意义;

(3)仅应用了少量的景观树种(一般不超过10%),而地带性建群种并一定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虽然也有一定的景观效果,但这种美,只是森林一般水平的自然美(即优美)与生态美,并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产生令人震撼的壮美感受。

总体效果也很难超过自然次生林的观赏效果。

4.1.3风景生态林优缺点分析

优点:

比起改造前的相思桉树纯林,

1、森林质量与生态功效明显提升,群落稳定性增加。

2、风格自然野趣,如注意种植方式可做到无人工痕迹。

3、成林后的维护成本较低。

不足:

森林的美学价值有所提高,但仍不能形成震撼的视觉冲击力。

与当年深圳市领导提出想建设类似北京“香山红叶”那样的景观尚有很大距离。

“香山红叶”那样的景观是大家所需求和期待的。

汪洋书记2011年曾说:

“深圳缺乏有特色、有规模、具震撼的视觉冲击力的园林作品。

4.2景观林的特点分析

南京梅花山是最典型的景观林,始建于明朝,近千亩上万株梅花的规模,每年赏梅踏青人流如潮,闻名遐尔。

是一个以收集各种梅花品种为主的梅花专类园,并补充了桃、樱、李、杏等蔷薇科景观相近的观赏树木以延长花期,少量保留了一些乌桕、马尾松、柏树等衬景大树,下层种植茶树作为背景,地被还有红花酢浆草等,然而大部分地带仍然黄土裸露。

景观林的特点分析:

(1)很高的美学观赏价值。

从景观效果来看,可以说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相当震撼!

(2)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不丰富、生态功效不高,群落稳定性差。

(3)人工化氛围很浓,风格上不太自然。

(4)维护费用高。

如果您喜欢第1个类型的风景林,那好办,深圳那个森林、郊野公园都有此类森林;

如果您喜欢第2个类型的风景林,只能到莲花山看桃花林,到仙湖植物园看桃花林、二乔木兰林,到……

如果您喜欢既震撼又自然的第3类型风景林,可以到梧桐山去看十里杜鹃,看高山杜鹃景观……

如果您想自己营造第3类型的风景林怎么办?

在了解具体构建方法前,让我们一起了解森林美学、树种色彩与风景林观赏空间层次划分。

5、风景林观赏空间层次划分与树种色彩之间的关系

5.1色彩与森林美学

5.1.1森林美的特征

1、规模宏大,既可外赏,又可内观,内外景观不同;既是欣赏对象,又是欣赏环境,主体、客体、环境和谐统一。

2、以绿色为基调,并有复杂结构的特殊生命世界。

3、随时间的流逝和观赏位点移动而变化,具易变性和多样性。

4、森林的功利和美相统一。

5.1.2森林美的构成

1、以树木为主的森林植物美,包括色彩美、形态美及色彩形象特征与生态习性结合产生的韵味、灵气;

2、森林的动物美,主要是兽类、鸟类与昆虫等;

3、林地山水之美;

4、森林声音美。

以上1-3类均与色彩有关。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格列高里:

“颜色知觉对于我们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情绪状态”。

森林自然美的感知主要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获得的,但五觉中视觉的感知权重最大。

I.L.Fish(1972)的研究表明,视觉一项就占87%。

可见,森林的色彩美是森林自然美中最直接与鲜明的,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

5.2风景林观赏空间层次划分

5.2.1森林景观的3个空间层次:

近景、中景与远景。

近景:

从林木个体层次上感知景观,可观赏花、果、树干、树冠等特征;

中景:

从斑块层次上感知景观,可观赏斑块特征;

远景:

从整体层次上感知景观,可观赏植被大背景,群山形状等。

一般风景林主要欣赏的层次是中远景,尤其是中景的林冠层景观。

5.2.2近景、中景与远景的界定标准

学者

年份

近/中景分界线

中/远景分界线

林种

Vanderhan

1970

0.5km

1.2km

通口盅彦

1975

0.36-0.5km

6-9km

USForestServic

1980

0.8km

8km

用材林

Benson

1985

0.34-0.46km

2.1-2.8km

用材林

高木胜久

1988

0.8km

4.8km

Paquet

1997

0.5km

3km

用材林

5.3植物色彩量化研究

以往国内外学者对植物色彩研究均以定性为主。

从2009年起本人指导2名研究生,首次利用激光视距仪与分光测色仪进行植物色彩量化研究。

2010陆敏健南亚热带风景林景观观赏空间层次研究;2011庄梅梅深圳梧桐山植被景观色彩研究。

5.3.1主要研究方法与结果

L表示照度(亮度),取值0~100;a表示从绿色至红色的范围,取值-128~+127;b表示从蓝色至黄色的范围,取值-128~+127。

色差值

5.3.2不同色彩与树种观赏空间划分

色系/树种

与周背景色差

近景与中景分界线

中/远景分界线

红色系

115-165m

680-1110m

鸡冠刺桐

52.94

125m

680m

火焰木

60.47

130m

860m

木棉

55.32

150m

1020m

凤凰木

56.98

165m

1110m

白色系

110-132m

700-1010m

深山含笑

50.62

132m

700m

白花油桐

56.60

110m

880m

豆梨

57.30

125m

930m

白花羊蹄甲

58.41

125m

1010m

黄色系

90-170m

630-1020m

楹树

42.28

115m

630m

台湾相思

49.69

90m

850m

藜蒴

51.31

170m

1020m

黄花风铃木

73.35

160m

紫色与蓝色系

105-150m

450-800m

蓝花楹

32.35

105m

450m

大花紫薇

58.35

150m

800m

春色红叶

180m

650m

秋色红叶

80-105m

700-800m

秋色黄叶

110-170m

700-800m

5.3.3量化研究给风景林设计的借鉴意义

1、近景观赏(欣赏姿态、形态、花色等),观赏点与景物之间不超过100-200米;

2、中景观赏(林冠层斑块),观赏点与景物之间不超过450-1200米;

3、红色系、白色系与黄色系树种观赏距离能到700-1200米,适合中远景配置;而紫色与蓝色系树种观赏距离较小,为450-800米,适合近景配置。

6、生态景观林的构建

老子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界最美的景观当数春花与秋叶,而日本樱花与北京香山红叶就是其中杰出代表。

6.1日本樱花景观的审美分析

樱花的色彩美:

白色、粉色或红色,非常鲜艳;先花后叶,非常醒目;爆发性盛开,非常整齐,易形成花海景象;花期很短,每年形成花季,很让人留恋。

樱花的群体美:

铺天盖地、汪洋大海般的美。

樱花的意境美:

不仅妩媚娇艳,更重要的是经历短暂灿烂后,随即凋谢的壮烈场面,来自于那种不滞不沾、随风飘零、转瞬即逝的凄美。

6.2香山红叶景观的审美分析

香山红叶色彩美,有橙、黄、鲜红、粉红、猩红、桃红等颜色,层次分明。

香山红叶的群体美:

它的规模与气势。

满山红遍,层林尽染,蔚为壮观。

香山红叶的意境美:

满山的红叶宛如秋天里的一把火,在多种秋色中独有韵味,是秋色中最美的自然色彩,使人产生无限的情思和遐想。

古人写诗称赞“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陈毅元帅诗曰:

“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

6.2日本樱花与香山红叶景观的群落学分析

山樱花林与香山红叶林共点:

1、建群种是具有明显季相变化,尤其是色彩变化的观花或观叶的景观树种。

群落的季相在色彩上的变化对群落中远景的外貌有很大的影响,群落建群种的色彩变化基本决定了森林群落的色彩变化,其观赏特点基本决定了群落的景观水平或观赏价值。

2、这些景观树种既是风景林的建群种,又是优势种。

优势种的色彩变化最能影响群落的季相变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优势种的外部形态,成为群落外貌的最大表现因子。

3、这二个风景林都是自然群落,除建群种外,还有作为衬景的本底植被。

4、景观树种要么是花色鲜艳,灿烂夺目,先花后叶,繁花满枝,整齐开放等特性的观花树种,

6.3生态景观林的构建公式(王定跃2008)

生态景观林=景观树种+本底植被。

景观树种是指具有明显季相变化与色彩变化,或其它很高美学价值如观形、观姿等观赏树种。

是某一时间段风景林欣赏的主角,观赏这些景观树种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自然成为这一时间段的主题。

本底植被是指某一时间段内风景林中除景观树种外的,所有植被的总和,包括乔木层的其它树木、灌木层、草本层以及藤本、附生植物等所有植物。

它们作为景观树种的背景,起着衬托的作用。

景观树种与本底植被的关系

图形视觉心理学的“图-底”关系。

景观树种作为风景林欣赏的主角,而成为“图”;其它所有植物作为配角,而成为“底”。

据实践观察图的比例以30-80%为宜。

景观树种与本底植被的关系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在某一时间段内的景观树种在另一时间段内可以成为本底的一分子;反之,在某一时间段内的本底植被中的一些树种在另一时间段内却成为景观树种。

换言之,这种“图-底”关系是可以变换的。

这种变换反映的是风景林景观的时间序列变化,“你方唱罢我登场”。

6.4生态景观林构建公式的扩展

暖温带生态景观林=温带、暖温带景观树种+暖温带本底植被。

南亚热带生态景观林=热带、亚热带景观树种+南亚热带本底植被。

其它不同区域生态景观林的构建公式依次类推。

即使是草原地带,也是同样原理,公式可改为:

生态景观群落=景观植物+本底植被。

6.5景观树种的选择标准(王定跃等2008)

观花的景观树种必须是:

①色彩鲜艳性:

花色鲜艳,灿烂夺目。

远眺森林最醒目的颜色依次为白色、黄色、紫红、紫色是不大突出的。

②繁花性:

繁花满枝,花序密集,近处欣赏易形成花海景象,远距离欣赏易形成斑块效果。

③整齐性:

整齐开放有利于形成怒放与爆发性盛开,从而强化景观效果。

④满冠性:

先花后叶或花开在树冠上层,从而在林冠层上呈现景观;⑤大花性:

花朵较大,中远观效果才佳。

观叶的景观树种必须是具备春天新叶或秋天落叶前叶片色彩鲜艳,深红或深黄等颜色的树种。

观果的景观树种必须是具备在冠层硕果累累,色彩鲜艳的树种。

6.6生态景观林的景观模式

如果以四季划分,以叶、花、果作为主要观赏对象,则生态景观林理论上有12个景观模式。

观赏类别季别

观叶

观花

观果

春季(3-5月)

春季观叶型(春色叶)

春季观花型

春季观果型

夏季(6-8月)

夏季观叶型(夏色叶)

夏季观花型

夏季观果型

秋季(9-11月)

秋季观叶型(秋色叶)

秋季观花型

秋季观果型

冬季(12-2月)

冬季观叶型(冬色叶)

冬季观花型

冬季观果型

6.7生态景观林景观的形成与维持

为了产生震撼的景观效果,除设计上选择最美的景观树种,并作为建群种与优势种外,施工后还要坚持开展山林抚育,做到如下几点:

(1)始终保持景观树种的建群种地位,抑制非目的树种的生长,如达到或超过林冠高度则通过去顶的办法,使之始终不能达到优势地位。

(2)保证景观树种的足够生长空间与充足的光照,清理、修枝与之竞争的各种植物。

(3)为达到好的景观效果,每年对景观树种要施肥,开展病虫害防治,促进其生长发育。

6.8生态景观林的特点分析

生态景观林=景观树种+本底植被

(1)具很高的美学欣赏价值。

选择了具有很高观赏性的乔灌木树种作为建群种,而建群种的观赏特点基本决定了群落的景观水平或观赏价值。

构建景观生态林的景观树种不一定是乡土树种。

只要是地带性树种就可以了,关键是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健康地生长。

与风景生态林不同的是,生态景观林不追求顶级群落。

顶级群落不一定是景观效果最好的群落阶段,也许演替中间阶段反而景观效果更好。

(2)充分展示了群体美,景观震撼。

景观树种既是建群种,又是优势种,从而保证构建风景林的景观树种有相当的量,有量才有规模,森林景观才壮观与震撼!

(3)风格自然野趣。

从群落构建方面,强调模拟自然群落,构建与保护本底植被,从而实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理想境界。

(4)生态效能与生物多样性高。

本底植被是生物多样性的载体,保护了本底植被,就保护了生物多样性,良好的生态功效也得以体现。

(5)维护费用上,处于风景生态林与景观林之间。

6.9风景生态林、生态景观林与景观林的比较

7、华南地区生态景观林主题景观树种介绍

观花乔木:

山苍子、豆梨、木棉、深山含笑、云南紫荆(白花树)、宫粉紫荆、白花羊蹄甲、黄花风铃木、白玉兰、二乔玉兰、刺桐、红花风铃木、钟樱花、白花油桐、凤凰木、黄花凤凰木、花旗木(贝克决明)、蓝花楹、爪哇决明、大叶紫薇、中国无忧花、腊肠树、穗花凤凰木、双翼豆、美丽异木棉、复羽叶栾树;

观花小乔木:

毛棉杜鹃、紫薇、桃花、茶花;

观花灌木:

锦绣杜鹃、映山红;

观叶乔木:

浙江润楠、五列木、枫香、朴树、山乌桕、楝叶吴茱萸、野漆树、岭南槭

观果乔木:

荔枝、柑橘、芒果、柿子、铁冬青。

8、生态景观林在深圳的实践案例

8.1南亚热带地带性森林的景观特色

暖温带地区的落叶阔叶林季相变化较为明显,四季皆景:

春季百花盛开、夏季满目苍翠、秋季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

但比较而言,落叶阔叶林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景观当属春花、秋叶!

而日本的樱花与北京的香山红叶则是落叶阔叶林森林景观的杰出代表。

南亚热带的地带性森林植被类型为季风常绿阔叶林。

林相较整齐、茂密,树冠浑圆,林冠呈波浪起伏。

群落外貌色彩比较一致,远远望去一片深绿,而且终年绿色,四季色彩没有很大变化,群落的季相变化远不如落叶阔叶林明显。

8.2梧桐山风景区的生态景观林探索

8.2.1梧桐山植被的特点分析

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四季常青,季相变化与色彩变化不够丰富。

初来深圳的北方人:

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长住深圳的在南方人:

看惯了四季的绿,产生审美疲劳,戏称为“傻绿”。

改善与丰富森林景观的季相变化,尤其是色彩变化,是摆在南亚热带地区生态景观林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8.2.2景观模式选择分析

秋色叶(冬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