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与计划区教育局111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6063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总结与计划区教育局11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工作总结与计划区教育局11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工作总结与计划区教育局11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工作总结与计划区教育局11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工作总结与计划区教育局11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作总结与计划区教育局1114.docx

《工作总结与计划区教育局11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总结与计划区教育局1114.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作总结与计划区教育局1114.docx

工作总结与计划区教育局1114

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区教育局

(2011年11月14日)

一、过去四年(2008—2011年)工作总结

2008年以来,我区以教育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大教育投入;不断加快教育信息化、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完善教育格局,提升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区域教育实现跨越发展、取得重要成绩。

我区先后荣获“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区”、“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省级督导评估考核先进单位”等省级荣誉称号。

2010年底,我们在全市率先高标通过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验收,得到了省评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今年上半年,我区在省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考核中再次荣获佳绩,省教育督导专家组对新浦教育给予“跻身江苏教育发展的第一方阵”的高度评价。

一是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全面实行,城乡学校债务全部化解,教师绩效工资全面实施。

2008年以来,投入资金5100万元,新改扩建校舍4.5万平方米,建国路小学等3所学校新建教学综合楼;投入579.5万元,完成建宁小学等12所学校塑胶跑道新建工程;投入5500万元提升全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其中教育信息化投入达3287万元,教育城域网专项投入达886万元。

目前,全区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学校实现“六个一样”,全部达到省定教育现代化标准。

二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目前,全区中小学办学条件达省定标准,教育技术装备达省定二类标准,生机比达9.8:

1,师机比达1:

1,班级数与多媒体教室数之比达2:

1,塑胶运动场基本实现全覆盖。

海宁中学、解放路小学、建国路小学等传统优质学校在省、市享有较高知名度,建宁小学、海宁小学等新兴优质学校成为热点学校,新浦中学初中部、向阳小学、浦东小学通过市、区联手委托管理实现了办学水平的显著提升,浦南、岗埠中小学等乡镇学校通过新一轮教育现代化建设,成为新的教育亮点学校。

培智学校创建成为“省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

全区中小学教育内涵、教育质量显著提升,教育均衡、教育公平深入推进。

三是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

高度重视新浦高级中学的快速发展,将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建设,作为促进教育事业跨越发展,打造教育亮点的重点工作来抓。

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对新浦高级中学的投入力度,每年单列计划引进骨干教师和优秀大学毕业生,优化新浦高级中学教师队伍,促进新浦高级中学办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新浦中学先后荣获“省德育先进学校”、“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市百佳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在2007年成功晋升为省三星级普通高中以后,计划通过异地新建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水平,力争“十二五”期间完成省四星级高中创建任务。

四是幼儿教育优质公益发展。

我区幼儿教育起步较早,1984年,六一幼儿园就被确认为省示范园,省内首批、市内唯一。

1993年到2005年,共有12所幼儿园通过省示范园验收,占全市省示范园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海韵和小红花两所幼儿园,是全省第一批通过省示范园验收的民办园。

2008至2010年,采取政府、社会力量多方筹资的办法,先后投入7000余万元,连续三年每年以创建5所省优质园的速度向前推进,省优质园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以来,公办幼儿教育发展速度明显提升,六一幼儿园开办中央华府分园,蓓蕾幼儿园划归教育部门管理,浦南中心幼儿园即将投入使用。

目前,全区41所幼儿园均为省标准幼儿园,其中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12所,省优质幼儿园15所,省优质园比例达65.85%。

五是社区教育优质多元发展。

全区拥有1个社区培训学院、3个市级农科教结合基地、9个社区教育中心(其中省级社区教育中心3个,市级社区教育中心4个)、71所市民学校。

全区省级社区教育中心比例达33.33%,基本了形成处处有学习场所,人人有学习愿望,时时有学习机会的良好氛围。

在全面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各乡镇街道注重特色品牌建设。

浦西街道开展的“实用技术技能进社区”活动、路南街道开展的“科教进社区”、“法律进社区”、“体育卫生进社区”活动、新海街道开展的法律知识培训、公民道德讲座等活动,受到市民好评。

新南街道、新海街道星化社区在“万家社区图书援建读书活动”中受到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等单位联合表彰,分获“先进街道”和“先进社区”荣誉称号。

近年来,全区从业人员培训率均在51%以上。

六是教师专业素质稳步提升。

目前,全区小学在岗专任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83.59%;初中在岗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85.19%;高中在岗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为6.03%,均高于省教育现代化标准。

全区有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市名校长、名师、学科带头人、区名校长、名师、学科带头人等名特优教师200余名。

近年来,有700余名教师荣获国家、省、市、区综合表彰,有1000余名教师在国家、省、市教师专业技能大赛、优质课评比、科研论文评比中获奖。

近年来,从城区学校选派9名具有“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市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的优秀教干,到农村学校任校级领导。

新招聘教师优先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2008年以来安排40余名新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占新招聘教师总数的近40%。

海宁小学陶莉老师“携子支教”的事迹被《新华日报》报道,陶莉老师被授予“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南城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卞光敏老师身患重病,多年来带病坚持工作,被授予“感动江苏教育十大人物”称号。

七是素质教育质量显著提升。

我区严格遵守省“五严”、市“六严”规定,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实施质量。

深入实施“德育八项行动计划”,打造“生本高效课堂”,实施片区校联动、中心校教学点连动、品牌校普通校链动等“三动”策略,在全市率先区域性整体推进综合实践课程,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七彩校园艺术节”活动,目前,全区56%的学校创建为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2%的学校创建为市级以上“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全区学校100%通过市级“中小学管理规范达标校”评估验收,“中小学管理规范示范校”比例居全市领先水平。

海宏中学代表新浦区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竞赛,多次夺得团体第一名,荣获多项个人一等奖,被授予“中国创新型学校”称号,海宁小学承办省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会,该校综合实践活动“关爱空巢老人”走进央视《新闻联播》。

我区也于2010年,荣获“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区”称号。

八是社会管理创新切实加强。

深入推进教育管理创新,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

在全区每一所学校均成立家长委员会,设立家长学校。

学校布局调整、施教区范围调整前,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妥善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安排就读工作。

目前,在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近6300名,占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20%以上。

加大对困难群体子女的帮扶力度。

2008—2011年,区财政专项拨款118.05万元用于贫困生帮扶,帮扶学生数4125人。

二、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我区以建设更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为统领,立足区域教育发展及学校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实施“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工程、“学校管理精细高效”工程、“素质教育内涵提升”工程、“教师发展城乡联动”工程等四大工程,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总体水平稳步提升,规范办学行为、提升素质教育质量成效更加突出,课程改革实验成果进一步丰富,学校特色化、教师专业化、学生个性化发展初步形成鲜明特色,荣获“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称号,省教育督导考核专家组对我区教育发展水平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我区已跻身江苏教育发展的第一方阵。

我区教育事业的高位均衡发展,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进一步凸显了政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良好形象。

一是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为重点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实现区域教育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投入800万元,完成幸福路小学教学楼三层框架,岗埠中学等4所学校塑胶运动场建设工程,及海宁小学、浦东小学、浦南小学、农场二小等6所学校校舍维修工程。

启动市东小学教学综合楼新建工程。

加强教育技术装备使用管理,出台《关于切实加强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装备与资源管理应用的指导意见》及相关评估细则,推进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海宁中学、大庆路小学积极创建市级数字化校园(待市验收),全区学校创建市三星级网络管理中心(原定2011年验收,市教育局调整验收计划,可能在2012年验收),海宁中学等9所学校积极创建市四星级网络管理中心(原定2011年验收,市局调整验收计划,可能在2012年验收)。

二是以提高素质教育质量为重点强化学校规范管理,实现区域教育管理的精细化。

在全区中小学广泛开展“文明行为伴我行”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广泛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小手牵大手,共建文明城”、“童心向党”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

建宁小学开展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征集签名活动,已征集签名十五万个。

制定《五年学前事业发展项目书》,六一幼儿园开办中央华府分园,蓓蕾幼儿园划归教育部门管理,4所幼儿园通过市管理规范示范园验收。

组织8所优质传统名园对14所申报创建省优质园的幼儿园实施一对一帮扶。

组织20家幼教机构参加市优质学前教育成果展示,占全市展位的50%。

副市长杨莉到我区调研时,用“了不起”三个字高度评价我区幼儿教育发展水平。

制定实施《新浦区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举办区中小学体育教师教案设计活动,海宁中学被评为“市体育中考优秀考点”。

海宏中学等三所学校通过“市合格卫生室验收。

在市“童心向党——红歌校园大家唱”展演活动中,建国路小学获得市一等奖、幸福路小学、南城小学获得市三等奖,区教育局荣获市优秀组织奖。

建国路小学将作为连云港市唯一代表去无锡参加省“童心向党——红歌校园大家唱”展评活动,节目光碟在中国文明网展播。

解放路小学、建宁小学合唱队代表我市参加省“凤凰杯”中小学生“我向党来唱支歌”合唱比赛活动。

组织全区学校参加市中小学、幼儿园艺术系列比赛活动,仅现场绘画比赛,就有63名选手荣获一等奖。

三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强化日常教学管理,实现城乡课堂教学全面减负增效。

出台《新浦区中小学规范教学管理暂行规定》、《新浦区中小学教学管理综合评估方案(试行)》,从课程管理、学科教研组建设管理、教学常规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以及评价管理等五个方面,启动实施新的管理评价体系。

以“常态、多元、高密、多维”为主要特点的全区集中教学视导达80余次,每月编制一期“教学视导月报”,创历史新高,形成了“梯度推进,多维观察;多元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视导新方式。

全区组织20余场“高效课堂展示观摩现场会”,实现中心校以上全覆盖,公开展示的课堂近200余节,1000余名来自全区以及外县区的领导与教师代表观摩活动,全区学校高效课堂构建工作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减负增效”,打开了突破口。

区教育局荣获“连云港市2010-2011学年度义务教育教学管理先进集体”称号。

四是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重点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实现教师队伍总体水平优质均衡发展。

招聘新教师33名,其中研究生学历6名,本科学历21名,较好地满足了紧缺学科对师资的需求。

加强师德建设,深入开展开展“以德立教,潜心育人”师德建设主题活动,南城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卞光敏老师,荣获首届“感动江苏教育十大人物”称号,华雪珍等2名教师被评为“连云港市首届二十佳师德标兵”,孙福等6名教师被评为“连云港市第二届师德模范”。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马彦等19名教师被评为“连云港市优秀教育园丁”,时厥峰等3名教师荣获“市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吕恒莱老师被评选为“港城名师工作室”小学体育学科主持人,36名教师被评为“港城名师工作室”成员,组织教师1500余人次参加《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远程培训、省名师团送培、特级教师后备高研班培训、中小学校长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中小学德育管理干部培训等专项培训。

组织500余名教师参加市“青蓝课程”学科展示活动,解放路小学承办了市“青蓝课程”小学语文学科展示活动。

开展教育信息技术专题培训,承办市级专题培训,举办“天士博”杯教案设计评比和现场说课比赛。

三、2012年工作计划

(一)加大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建成市东小学教学楼,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计划投入480万元,2012年底完工。

建成幸福路小学教学综合楼(续建),建筑面积5680平方米,总投入约1200万元,2012年底完工。

开工建设海庆中学教学楼(新建),具体方案待市规划部门论证批准。

完成新海小学教学楼加固,加固面积2500平方米,计划投入200万元,2012年底完工。

新建新浦中学初中部400米塑胶运动场(新建),计划投入400万元,2012年底完工。

(二)多措并举,严格规范教学管理。

扎实推进学校教学常规与学生学习质量三级监控工作体系建设。

指导学校健全教学三级管理工作体系,积极开展校际之间的学习与交流,完善区级教学管理工作机制。

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目标化管理,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视导。

加强对学校教学过程质量的指导与管理,实行质量问题跟踪调研与帮扶制度。

建立教研员与学校联系点制度。

采取蹲点调研、不定期听课视导和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扎实开展教学指导和教学研究活动,特别关注教学规模较大或教学薄弱的学校,促进教学和教研共赢。

强化学科教研组建设,开展学科教研组建设先进学校评比活动。

(三)加强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指导学校开展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有效地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与个人发展。

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核心,有效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活动。

除了对参加各类教学专业技能比赛的教师给予系统的赛前培训外,搭建平台,促进、指导学校认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鼓励教师针对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平时通过研讨课、说课、命题、解题等各项业务研训活动,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打造骨干教师队伍。

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出发,围绕向课堂要质量的主题,通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培养一批敬业精神强、基本功扎实、教育理念新、教学特色鲜明、工作业绩突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骨干教师队伍,为全面提高我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加强学科中心组队伍建设,培养教师榜样群体。

(四)深化内涵,提高素质教育质量。

以继续加强学校教学管理、落实教学常规、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建设成效。

加强对基层学校的教改试验的调研指导,如“小班化教育实验”、“三步两结合”教学模式等,以高度的责任感,关注其教学的进程,把握教学动态,对教学进度、教材应用、课后练习等进行研讨,努力使教改实验真正收到良好效果,使我区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规范课程管理。

教研室将对学校课程的开设加强检查与指导,确保学校按规定开齐、开足、上好各类课程。

指导学校立足学生发展和校本建设,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

教育局将以《新浦区中小学发展性评价指标评估办法》相关内容为依据,对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评估,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建设更加规范。

启动课程基地建设,提升课程改革实效。

启动各校联合视导工作,强化片区校联动、中心校与教学点连动、品牌校与普通校链动机制建设。

四、2012-2016年工作计划

(一)主要目标

1、学前教育。

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9.5%以上。

学前教育优质化发展,公办幼儿园比例达60%,村级幼儿园均建成省合格幼儿园,乡镇中心园均建成省优质幼儿园,全区省优质幼儿园比例达80%以上。

2、义务教育。

高水平普及义务教育,逐步实行小班化教学,创建“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三残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以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率达100%,初中毕业升学率达99%以上。

3、普高教育。

新浦中学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实现优质特色发展,争创省四星级高中。

全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以上。

4、成人教育。

创建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农村劳动力培训人次年均达4000人以上,从业人员年培训率达55%以上。

5、教师素质。

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90%以上。

小学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95%以上,中学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95%以上,其中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达12%以上。

特级教师人数达10名以上,义务教育阶段每所农村中、小学至少有1名市级骨干教师。

6、办学条件。

全区中小学以教学点为单位100%达省标准化要求,50%的学校教育技术装备达省一类标准,60%的学校建成综合数字化校园。

(二)主要措施

1.改善办学条件

(1)优化资源配置。

异地新建南城中学、培智学校,改扩建幸福路小学、建国路小学、市东小学、南城小学。

搬迁六一幼儿园,撤并4个办园点。

(2)推进校安工程。

按当年可用财力的1%的标准安排“校安工程”建设资金,加快全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安工程”建设步伐。

按校舍安全工程八年规划,到“十二五”末,完成校安工程70%的工程量,基本完成农村中小学“校安工程”建设任务。

逐步提高区财政对中小学校舍维修经费的投入力度,每年预算内安排不低于300万元的校舍维修专项经费。

(3)提升装备水平。

分期分批配置、更新教学仪器设备,加强功能室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开出率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不断提高全区中小学图书馆、实验室自动化管理水平。

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和整合为中心,强化综合数字化校园建设。

全区所有中小学(中心校以上)全部建成塑胶运动场。

农村完小、教学点的教育技术装备、专用教室基本达到城区学校水平。

2.提高教师素质

(1)完善教师补充机制。

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逐步提高研究生教师招聘比例,择优选派到农村学校任教。

严格按国家和省编制标准、教师资格制度和职业(执业)资格制度规定,为学校配齐配好管理干部、专职教师、实验人员、后勤人员等。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完善教师全员聘任制度,加强区内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实现全区教师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实现校长、教师、行政职务、专业职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城乡教师、校长定期交流,凡晋升高一级职称的教师,必须拥有1年以上的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经历,对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任教的校长、教师,发放特岗津贴。

(3)依法维护教师权益。

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落实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完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和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

(4)加强校长队伍建设。

每年举办一届校长论坛,建立校长轮训机制。

结合学校自主发展规划,完善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制度。

通过对学校发展水平的考核,完善校长选调任用机制。

通过城乡交流、挂职锻炼等形式,促进校长政策理论、品德修养、学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努力培育一定数量的研究型校长、学者型校长、专家型校长。

(5)积极开展教师培训。

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增强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设立学科研训基地,开发符合区域实际、具有区域特色的师资培训教材,开展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打造教育理念新、理论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师资培训专业团队。

建立新浦区教师研培中心和名师工作室,为有一定影响的名教师提供继续发展的平台,充分发挥名优校长和名特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深入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加大中小学高层次人才“333工程”培养选拔力度,建立健全优秀人才成长的竞争激励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着重抓好梯队建设,形成各级各类骨干教师的人才梯队。

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除按预算内公用经费5%的标准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外,每年再安排50万元中小学教师培训专项资金。

3.加强体制创新

(1)推进管理体制创新。

坚持“政府统筹、分级负责、职责明晰、分类管理”的原则,完善教育管理体制。

理顺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强化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的职能。

完善“以县(区)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理顺区镇两级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职责。

(2)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其办学行为、提高其办学水平。

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托机构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形成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3)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健全完善学校绩效评估和考核机制,促进学校管理法制化、科学化、民主化。

逐步建立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

结合中小学绩效工资改革,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考核制度,形成与聘用(聘任)制度相适应,符合中小学特点的分配激励机制。

4.深化教育改革

(1)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与标准,开齐、开足、开好三级课程。

加强课程建设,深入推进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行动,努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不断提高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

大力开发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努力实现“选修课程多样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

把实施课程改革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课程改革示范校”评比活动。

坚持优质发展,加强内涵建设,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实施“高效课堂”建设行动,以“增效”促“减负”,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2)改革教育评价机制。

出台《新浦区学校办学水平评价方案》、《新浦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加强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区级指导考评,加强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管理。

以学生能力培养、品德形成、个性发展为核心,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完善学生成长过程评价,做好综合素质评价,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3)加强教育科研引领。

坚持“科研先行、科研兴校”方向,努力使教育科研始终站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

注重体现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草根性、细节性、校本性和行动性等个性特点,切实增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不断改善教育科研条件、完善三级教育科研网络、健全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开展教育科研骨干培训、建设具有示范性的教育科研基地。

逐步构建体系完善、运转灵活、内涵发展的教育科研体系,着力将教学研究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积极推进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

在现有专职教研员的基础上,聘任一批教学能力强、教研水平高的一线教师为兼职教研员,形成专兼职教研员相结合的教研队伍。

(4)加强学校特色建设。

建立区域办学特色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实现课程开发、设置,学科教育、教研,活动设计、整合,基地开发、建设等各个方面的步调一致、质效统一。

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学校特色建设,深入开展体育艺术“2+1”活动,大力开展省、市、区“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从“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走向“一校多品”、“一校多特”,实现学生个体发展和学校整体发展的和谐统一。

建立完善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区级研究推动机制、目标内容体系、工作序时进度、考核评估方案,科学统筹、强行入轨、滚动提升,实现区域教育管理的全程精细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