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检测二 第34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6030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章末检测二 第34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章末检测二 第34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章末检测二 第34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章末检测二 第34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章末检测二 第34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章末检测二 第34章.docx

《章末检测二 第34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章末检测二 第34章.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章末检测二 第34章.docx

章末检测二第34章

章末检测

(二) 第3、4章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

题号

1.细胞膜、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系统

1,2,4,11

2.细胞器的种类及功能

3,5

3.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6,9,10

4.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7,8,14

5.综合考查

12,13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相连,这种结构特点表明内质网的重要功能之一是( B )

A.扩展细胞内膜,有利于酶的附着

B.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C.提供核糖体附着的支架

D.参与细胞内某些代谢反应

解析:

内质网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题中所有选项均是内质网的功能,但就题中所阐述的结构特点分析,表达的是其重要功能之一———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例如细胞内合成的血浆蛋白、免疫球蛋白、胰岛素、各种消化酶等各种分泌蛋白,就是通过这些膜构成的管道运输到高尔基体,经加工包装后再分泌到细胞外。

2.大量事实表明,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常有较大和较多的核仁。

根据这一事实可以推测( B )

A.细胞中的蛋白质主要由核仁合成

B.核仁可能与组成核糖体的必需物质的合成有关

C.无核仁的细胞往往不能合成蛋白质

D.蛋白质合成发生在细胞核中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蛋白质合成与核仁有关,但蛋白质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

无核仁的细胞如原核细胞也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蛋白质合成发生在核糖体。

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B.核糖体是绝大多数酶合成的场所

C.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有高尔基体

D.溶酶体可消化细胞器碎片

解析:

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而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几乎所有的真核细胞中都有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则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消化细胞器碎片,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4.真核细胞具有一些能显著增大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以提高代谢效率的结构。

下列不属于此类结构的是( A )

A.神经细胞的树突B.线粒体的嵴

C.甲状腺细胞的内质网D.叶绿体的基粒

解析:

树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扩大了神经元细胞膜表面积,增大了神经元接受刺激的表面积,但这不是为了酶的附着,故A项不属于此类结构。

线粒体的嵴是由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增加了膜面积,同时附着大量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故B属于此类结构,内质网是真核细胞中含量最多的膜,酶可以大量地附着在内质网上,为细胞内各种各样的酶促反应提供了广阔的反应场所,故C项属于此类结构。

叶绿体的基粒是由类囊体堆叠而成,这些膜结构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的进行提供了场所,故D项属于此类结构。

5.下图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与甲相比,乙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有⑧⑨⑩

B.甲细胞中参与抗体合成和分泌的具膜细胞器有②③⑤⑦

C.乙细胞所构成的组织可作为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

D.甲、乙细胞中的⑦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解析:

由图可知,甲为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乙为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乙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有⑧叶绿体和⑨液泡,细胞壁不属于细胞器,故A错误;参与抗体合成和分泌的具膜细胞器不包括②核糖体,故B错误;乙细胞由于含有叶绿体,对还原糖鉴定的颜色反应具有遮盖作用,故C错误。

6.假定将甲乙两个同种植物的成熟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

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 B )

A.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乙细胞随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随后甲细胞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均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解析:

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可发生渗透作用。

甲乙两细胞均处在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的环境中,开始时,甲乙两细胞都要发生质壁分离,但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原生质层,所以甲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而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穿过原生质层,到达细胞液,细胞液的浓度升高,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7.在培养玉米溶液中加入某种负离子,结果发现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负离子的同时,对Cl-的主动吸收减少,而对K+的主动吸收并没有影响,原因是( D )

A.该种负离子妨碍了能量的生成

B.该种负离子抑制了主动运输

C.该种负离子抑制了细胞呼吸

D.该种负离子的载体和Cl-的相同

解析:

主动吸收过程需要载体协助,需要消耗能量。

加入某种负离子后对K+的主动吸收并没有影响,表明此负离子并不影响主动吸收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的生成,也就是不影响呼吸作用,故很可能的原因是运输该负离子的载体和运输Cl-的相同,从而影响了该植物对Cl-的主动吸收。

8.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假设两植株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实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如图所示,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 C )

A.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不是等比例吸收的

B.植物对离子的吸收有选择性

C.植物对离子的吸收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D.不同农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具有差异性

解析:

在吸水速率相同的情况下,两种作物培养液中剩余离子的浓度不同,说明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具有差异性。

对同种植物而言,不同离子在实验前后浓度变化不同,说明植物对离子的吸收有选择性,而不是等比例吸收的。

本实验看不出离子浓度与吸收量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符合题目要求)

9.新鲜的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

现取同一新鲜蔬菜若干浸入一定量的纯水中,每隔一定时间测定细胞液浓度,结果如图所示。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D )

A.AB段细胞吸水,细胞体积有所增大

B.B点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C.BC段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层恢复到原来位置

D.此曲线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

解析:

AB段细胞液浓度一直降低,说明细胞吸水,但由于植物细胞外层有细胞壁,故细胞体积有所增大,A项正确。

B点细胞吸水与失水速率相等,但由于细胞壁的压力存在,故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不相等,B项错。

在AB段,植物细胞并未发生质壁分离,因此BC段无所谓质壁分离复原,故C项错。

BC段细胞液浓度增加的原因是吸收有机农药的结果,D正确。

10.如图所示,溶液X中含有绿色染料,溶液Y中含有红色染料,溶液Z中含有蓝色染料。

实验开始时,两支漏斗中溶液液面的高度一样。

10min后观察的结果是:

溶液X液面上升,溶液Y液面下降;溶液X中只有绿色染料,溶液Y中含有红色和蓝色染料,溶液Z中含有绿色和蓝色染料。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BD )

A.溶液Z的浓度最高

B.溶液Y的浓度最低

C.溶液Y中的溶质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X中

D.溶液X中的溶质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Z中

解析:

由溶液X液面上升,溶液Y液面下降可判断出浓度X>Z>Y。

溶液X中只有绿色染料,表明Z中的溶剂进入了X,溶质没有进入X;溶液Y中含有红色和蓝色染料,表明Z中的蓝色染料进入了Y。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11.(11分)如图所示为真核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核是由[③]    、[④]    和[ ]    等部分构成的。

 

(2)细胞中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是[ ]    。

 

(3)核膜由    层膜组成,其外层膜与[ ]    膜相连,从而加强了    与    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联系。

 

(4)细胞核是        的场所,是细胞    和    的控制中心,在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解析: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由核膜、核仁、染色质等部分构成;核膜上有核孔,是细胞中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核膜由两层膜组成,外层膜与内质网膜相连,加强了核质之间的联系;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答案:

(1)染色质 核仁 ⑤ 核膜

(2)⑥ 核孔

(3)两 ① 内质网 细胞核 细胞质

(4)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 代谢 遗传

12.(11分)A图是在适宜的条件下,研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放入离心管中并依次按如图处理,得到P1、P2、P3、P4等各种成分。

B图是几种结构的模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细胞中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先将    和细胞壁破坏,获得匀浆后用    法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2)A图中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    (填写P的序号)部分,而B图中的DNA主要存在于⑦的    (从a、b、c中选填)结构中。

 

(3)若要研究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应选取A图中    (填写P的序号)部分,与B图的    图相对应。

 

(4)B图中,脂质合成的“车间”是[ ]            ;细胞的识别与⑥中的[ ]  

有关;观察活细胞中的②常用的染料是            染液。

 

解析:

(1)分离细胞器时需要先破坏细胞,再用差速离心的方法获得各种细胞器结构。

(2)由于核物质含DNA量最多,由A图可知存在于P1中。

⑦中a为核膜,b为核仁,c为染色质,由于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所以位于c中。

(3)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所以应选取A图中P4,与B图中的⑤相对应。

(4)脂质的合成车间是内质网,即B图中的③。

细胞的识别功能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常用染料健那绿。

答案:

(1)细胞膜 差速离心 

(2)P1 c (3)P4 ⑤

(4)③ 内质网 a 糖蛋白 健那绿

13.(14分)如图表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及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主要与构成细胞膜的    有关(填图甲中号码)。

 

(2)白细胞能改变形状穿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炎症部位吞噬病菌,这说明 。

 

(3)人的小肠上皮细胞可以吸收葡萄糖,而不吸收比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木糖,这说明了        ,这种特性与图甲中的    (填图甲中号码)有关。

 

(4)假如该细胞膜表示胃上皮细胞膜,酒精通过它可用图甲中    表示;假如该细胞膜表示小肠上皮细胞膜,吸收Na+可用图甲中    表示。

 

(5)图乙所示方式可表示图甲中的哪一种或几种?

 。

 

解析:

图甲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a、e为主动运输,其中e为排出,a为吸收,①为蛋白质分子,③为磷脂双分子层,图乙中物质可逆浓度梯度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运输,可见是主动运输过程。

答案:

(1)③

(2)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①

(4)b a

(5)a

14.(14分)红细胞悬液为不透明的红色液体,而红细胞发生溶血(红细胞破裂)后,溶液会逐渐透明,所以可通过红细胞悬液澄清的速率判断红细胞溶血速率,进而根据红细胞溶血速率来判断物质进入红细胞的速率。

(1)实验目的:

判断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红细胞的速率。

(2)试剂与用具:

稀释的羊的红细胞悬液、0.3mol/L的葡萄糖溶液、0.3mol/L的甘油溶液、试管、量筒、计时器、试管架、记号笔。

(3)实验步骤

第一步:

取两支试管,分别标记A、B。

第二步:

 

 。

 

第三步:

 

 。

 

(4)结果、结论

①如果加入葡萄糖溶液的试管内溶液透明所用的时间短,说明 。

 

②如果 , 

说明甘油比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速率快。

③如果 , 

说明 。

 

(5)实验思考

根据研究得知,0.3mol/L的葡萄糖溶液和0.3mol/L的甘油溶液都和血浆浓度相等,为什么还会使红细胞发生溶血?

 

 。

 

解析:

解答本题需在以下两个方面注意:

(1)由题干知,可根据红细胞悬液澄清的速率判断红细胞的溶血速率,进而判断物质进入细胞的速率,所以根据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设计实验判断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红细胞的速率。

(2)由于实验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即属于探究性实验,因此分析结果时要考虑全面。

答案:

(3)第二步:

分别量取0.3mol/L的葡萄糖溶液、0.3mol/L的甘油溶液各10mL,注入A、B两支试管

第三步:

分别量取1mL稀释的羊的红细胞悬液注入A、B两支试管中,同时开始计时,记录溶液由不透明到透明所用的时间

(4)①葡萄糖比甘油进入红细胞的速率快 ②加入甘油溶液的试管内溶液透明所用的时间短 ③两支试管内溶液透明所用的时间相同 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红细胞的速率相同

(5)由于葡萄糖和甘油都是细胞选择吸收的物质,所以会逐渐进入细胞,使细胞内的溶液浓度增大,细胞大量吸水,最终导致细胞涨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