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领大家过中级《中级会计实务》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6009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6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领大家过中级《中级会计实务》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我领大家过中级《中级会计实务》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我领大家过中级《中级会计实务》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我领大家过中级《中级会计实务》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我领大家过中级《中级会计实务》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领大家过中级《中级会计实务》0.docx

《我领大家过中级《中级会计实务》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领大家过中级《中级会计实务》0.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领大家过中级《中级会计实务》0.docx

我领大家过中级《中级会计实务》0

“我领大家过中级”《中级会计实务》第一章总论

《中级会计实务》第一章是全书的引子,在这一章出题的分值极少,即使出题,也是较为简单的客观题,但是这一章是学习《中级会计实务》的第一步,还是要认真去学的。

      本章第一节讲的是为什么要出财务报告,其实就是讲的会计职能。

它包括:

1.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核算);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监督)。

      本章第二节讲的是会计基本假设,其实就是给会计核算划了一个“框”,它包括:

1.会计主体(核算谁的经济活动);2.持续经营(即在企业可预见的将来,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如果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合该假设,就不能按该假设进行核算);3.会计分期(多长时间出一次财务报告);4.货币计量(会计核算最终结果的数字的计量单位是货币)。

      本章第三节讲的是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有何要求。

共有八项:

      1、可靠性。

如果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可靠,轻则浪费信息使用者的时间,重则使信息使用者蒙受损失,因此这一要求是八大要求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不做假账是这一要求的最低限度。

      2、相关性。

会计信息要有用,要能为社会、为企业创造价值,就必然要求会计信息要与信息使用者的目的相关,否则就是一堆垃圾数字。

      3、可理解性。

会计信息是给人看的,不是给神仙看的,因此会计信息要使人易于理解这一要求便容易理解了。

      4、可比性。

该要求包括横向可比和纵向可比,横向可比是“人”与“人”之间的比较,纵向可比是看“人”自身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5、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即经济实质)是“馅”,形式(即法律形式)是“皮”,包子好吃不在褶上,这一要求和吃包子是一个道理。

      6、重要性。

人做事要分轻重缓急,会计核算也是同样的道理,毕竟会计核算也是有成本的,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如何以尽量低的核算成本获取价值尽量高的会计信息,这是企业管理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而重要性要求正是基于这样的道理而产生的。

      7、谨慎性。

凡事都往坏处想,在会计信息符合其它七项要求的前提下,对资产(收益)宁低估不高估,对负债(费用)宁高估不低估。

      8、及时性。

这一要求和对新闻的要求有些类似,都是要求所提供的信息要“新”,尽管提供这些信息时,这些信息已经成为历史了。

      在八大要求中,考试中经常考到的是第4至第7项,希望大家重点关注。

      本章第四节讲的是会计核算的六大要素及其确认。

如下:

      1、资产。

特征: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确认:

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可靠计量。

      2、负债。

特征:

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确认:

与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可靠计量。

      3、所有者权益。

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公式确认。

      4、收入。

特征: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但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确认:

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可靠计量。

      5、费用。

特征: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但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确认:

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可靠计量。

      6、利润。

根据“(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利润”这一公式确认。

      对同样一件东西,采用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所产生的金额可能会有天壤之别,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核算。

会计计量属性共包括五种:

历史成本(实际发生的成本);重置成本(如果“事情”发生在现在的成本);可变现净值(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仅适用于资产);现值(未来净流入量或未来净流出量的折现金额);公允价值(在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下,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讨价还价后的金额)。

本段所述就是本章第五节所讲述的内容。

      本章第六节是本书第十九章的引子,看一遍足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第一章就总结到这里了。

“我领大家过中级”《中级会计实务》第二章  存货

  本章是基础章节,2006年像疯了一样出了16分的题,而2007年又惜分如金般的只出了2分的题。

本斑竹预计2008年在本章出题的分数应该大于2007年,但不会超过10分。

  先说一下第一个大问题:

存货的初始计量。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后面的计算公式为该种情况存货初始计量的成本):

  1,外购:

购买价款(不包括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注意是“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而不是“所有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相关税费(包括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包括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2,委托外单位加工:

实际耗用的原材料(半成品)+加工费+运输费+装卸费+应计入成本的税金。

这里需要注意消费税的问题,如果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则应交的消费税计入到“应交税费”科目的借方;如果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直接用于销售,则应交的消费税计入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的借方。

  3,自行生产:

投入的原材料(半成品)+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按照一定方法分配后的金额)。

  4,投资者投入:

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比如A在投资合同中约定,他投资的一支普通圆珠笔价值10万元,显然不能按此确定这支普通圆珠笔的成本。

  5,通过提供劳务取得:

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可归属于该存货)。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知道这句话足矣。

  这一章大家比较关注的恐怕就是存货的期末计量了。

该内容的核心是:

期末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即谁低就用谁反映存货的财务信息)。

存货的成本在本章第一节已经进行了讲述,于是关键问题就出来了:

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量。

这分为7种情况(后面的计算公式为该种情况计量存货可变现净值的公式):

  1,直接用于出售的产成品、商品等(无合同):

产成品(商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2,直接用于出售的材料等(无合同):

材料的市场销售价格-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3,直接用于出售的产成品、商品、材料等(有合同):

存货的合同价格-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4,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等(加工后的产品无合同且“加工后的产品的市场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加工后的产品的成本”):

不需计量可变现净值。

  5,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等(加工后的产品无合同且“加工后的产品的市场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加工后的产品的成本”):

加工后的产品的市场估计售价-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6,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等(加工后的产品有合同且“加工后的产品的合同价格-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加工后的产品的成本”):

不需计量可变现净值。

  7,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等(加工后的产品有合同且“加工后的产品的合同价格-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加工后的产品的成本”):

加工后的产品的合同价格-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需要注意的是,在有合同和无合同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应分别进行计量。

  存货可变现净值确认了之后,就可以与存货成本进行比较了。

现举例说明:

  子虚公司2007年年末红色产品的成本为10万元,可变现净值为7万元,红色产品从未计提过存货跌价准备,于是子虚公司非常担心的做了如下会计分录:

  借:

资产减值损失  3万元(10-7)

     贷:

存货跌价准备  3万元

  子虚公司2007年年末绿色产品的成本为12万元,可变现净值为5万元,绿色产品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为3万元,于是子虚公司更加担心的做了如下会计分录:

  借:

资产减值损失  4万元(12-5-3)

     贷:

存货跌价准备  4万元

  子虚公司2007年年末蓝色产品的成本为9万元,可变现净值为10万元,蓝色产品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为3万元,于是子虚公司非常高兴的做了如下会计分录:

  借:

存货跌价准备  3万元

     贷:

资产减值损失  3万元

  子虚公司2007年年末黄色产品的成本为13万元,可变现净值为11万元,黄色产品存货跌价准备的余额为5万元,于是子虚公司心情复杂的做了如下会计分录:

  借:

存货跌价准备  3万元〔5-(13-11)〕

     贷:

资产减值损失  3万元

  我们将与存货跌价准备期末计提(转回)有关的主要几种情况用例子进行了说明,大家可以将书上的理论与该例题结合起来进行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以按照存货类别计提(转回)存货跌价准备,这也是会计信息重要性要求的体现。

  不管存货是以何种方式离开了企业(比如销售、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都应同时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以上就是第二章存货的重点内容。

“我领大家过中级”《中级会计实务》第三章  固定资产

  本章主要讲了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四个问题:

初始计量、折旧、后续支出、处置。

  一、固定资产初始计量。

主要包括如下几种情况:

  1.外购。

在不需要安装的情况下,其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包括增值税进项税额,东北地区除外);在需要安装的情况下,其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包括增值税进项税额,东北地区除外)+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相关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如果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那就按照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

比如某企业以100万元购入3项固定资产:

A设备(公允价值为40万元)、B设备(公允价值为50万元)、C设备(公允价值为30万元),据此可以计算出这三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的总额是120万元。

因此,A设备的成本=100×(40/120)=33.33(万元),B设备的成本=100×(50/120)=41.67(万元),C设备的成本=100×(30/120)=25(万元)。

  2.自行建造。

用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的,其成本=直接材料(含增值税进项税额)+直接人工+直接机械施工费+应予以资本化的借款利息+其他支出。

需要注意的是,公式中的每个项目都是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

用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的,其成本=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在安装设备支出+需分摊计入的待摊支出+应予以资本化的借款利息+其他支出。

其中,需分摊计入的待摊支出=该工程的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和在安装设备支出合计×(累计发生的待摊支出/全部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和在安装设备支出合计)。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公式中的每个项目都是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

  3.融资租入。

计量该种情况下的成本,首先需要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就是将最低租赁付款额进行折现(折现率的确定可参见教材相关内容),最低租赁付款额一般包括租金、承租方的担保余值等。

然后需要有个比较,即比较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选取其中的较小者(用A表示)。

该种情况下的固定资产成本=A+相关的初始直接费用(包括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

  4.存在弃置费用。

对一些特殊行业,将弃置费用进行折现,计入到固定资产成本中。

  5.投资者投入。

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其成本(不公允的除外)。

  二、固定资产折旧。

除了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以及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以外,其余所有的固定资产均需计提折旧。

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

这些方法对于考中级职称的人来说是小菜一碟了,因此在这里就不再啰嗦了。

只提醒一句: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最后两个折旧年度计提折旧时考虑净残值,而年数总和法是在开始计提折旧时就考虑净残值。

  三、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在使用的过程中,常常需要更新改造、修理等,由此而发生的支出,就是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该支出分为两种:

资本化的、费用化的。

对于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将其固定资产的价值转入到“在建工程”科目中,待资本化的后续支出结束并使其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后,再将该项目的“在建工程”科目的金额(包含了资本化的后续支出)转入到“固定资产”科目中。

对“脱胎换骨”后的固定资产重新确定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

对于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则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四、固定资产处置。

教材主要讲了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或毁损的情况。

首先,将固定资产的价值转入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中。

然后,将清理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费及其他费用计入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中,并将收回残料、出售价款、保险赔偿的金额冲减“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最后,如果“固定资产清理”有贷方余额,则将其转到“营业外收入”科目中;如果“固定资产清理”有借方余额,则将其转到“营业外支出”科目中。

  教材中又讲了一个持有待售资产的问题。

对于该类固定资产,就是一个调整预计净残值的问题。

举个例子,一台机器,原价为200万元,累计折旧为14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为4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3万元,由此可知这台机器的账面价值为20万元。

如果这台机器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30万元,则不调账,但此时的预计净残值由3万元变成了20万元。

如果这台机器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8万元,则计提2万元的减值损失,此时的预计净残值由3万元变成了18万元。

换句话说,一旦一项固定资产变成了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在经过调账或不调账的折腾之后,此时的账面价值就是其新的预计净残值。

  第三章就总结到这里了。

“我领大家过中级”《中级会计实务》第四章  无形资产

    本章是基础章节,较为简单,且有些道理与第三章的固定资产有相通之处。

本章主要讲了五个问题:

研发支出的核算、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无形资产出售的会计处理、无形资产报废的会计处理。

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1.研发支出的核算。

这里有一个原则:

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如果符合资本化条件,就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如果不符合资本化条件,就计入当期损益。

考试时,不用大家去区分哪些是研究阶段的支出、哪些是开发阶段的支出,也不用大家去区分哪些是应资本化的开发支出、哪些是应费用化的开发支出,这些信息都会告诉大家的。

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和费用化的开发阶段发生的支出先归集在“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中,资本化的开发阶段发生的支出先归集在“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中。

期末,将“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的余额转入到“管理费用”科目中,“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不动。

等到开发项目完成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时,将“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余额转入到“无形资产”科目中。

2.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

(1)外购。

其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其他支出。

(2)超过正常信用条件的延期支付。

其成本=购买价款的现值+相关税费+其他支出。

(3)自行开发。

其成本=开发阶段支出中的应资本化的支出。

(4)投资者投入。

其成本=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3.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该部分内容分两种情况: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A)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B)。

对于A,每年的摊销金额是在一个数的基础上按预定的方法进行摊销,这个数=无形资产的成本-残值-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固定资产折旧的道理与此有些相似,不过这个数=固定资产的成本-残值—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对于B,在持有期间内不需进行摊销,但需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减值测试,若发生减值,则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4.无形资产出售的会计处理。

出现该类业务时,结转“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出售时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支付相关费用时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应交纳的相关税费贷记“应交税费”科目,经过上述折腾后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科目。

5.无形资产报废的会计处理。

出现该类业务时,结转“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差额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第四章不太重要,就总结到这里了。

“我领大家过中级”《中级会计实务》第五章  投资性房地产

  本章是2007年新增内容,虽然2007年只出了3分的题,但并不表示本章不重要。

相反,大家要提防今年考试时本章分数的增加。

本章主要讲了与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5个问题:

概念,初始计量,后续计量,转换,处置。

  1.概念。

企业的房地产并不都是投资性房地产,只有以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而有之为目的而持有的房地产,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自用房地产、作为存货的房地产都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2.初始计量。

外购时的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其他支出。

自建时的成本=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必要支出。

  3.后续计量。

这分为两种情况:

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

企业只有存在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时,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否则只能采用成本模式。

在成本模式下,按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计提折旧(摊销);存在减值迹象的,按照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计提折旧(摊销)时,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科目。

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不计提折旧(摊销),但应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4.转换。

在成本模式下,将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

投资性房地产

存货跌价准备

  贷:

开发产品等

在成本模式下,将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的,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

固定资产

  贷:

投资性房地产

借: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贷:

累计折旧

借: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在公允价值模式下,将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的,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

固定资产(转换日的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方差)

  贷:

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方差)

在公允价值模式下,将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

投资性房地产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方差)

  贷:

开发产品等

      资本公积(贷方差)

在公允价值模式下,将自用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

投资性房地产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方差)

  贷:

固定资产

      资本公积(贷方差)

  5.处置。

在成本模式下,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

银行存款等

  贷:

其他业务收入

借:

其他业务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贷:

投资性房地产

在公允价值模式下,,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

银行存款等

  贷:

其他业务收入

借:

其他业务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方余额)

  贷:

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方余额)

借: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

其他业务收入

(或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借:

资本公积

  贷:

其他业务收入

  第五章就说到这里了!

“我领大家过中级”《中级会计实务》第六章  金融资产(上)

一、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需要掌握的内容

(1)所包含的内容:

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者是企业直接指定的

(2)核算特点,购买时发生的交易费用记入“投资收益”科目,这是该类资产最为突出的特点

(3)资产负债表日,该类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处置时,再从该科目转

入“投资收益”科目。

(4)该类金融资产不可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

(5)无须计提减值准备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

1、能够作为该类资产核算需要满足的条件:

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股票投资就被剔除了);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有能力持有至到期

2、该类投资一般情况下不得提前处置,一旦处置,且金额较大,应将剩余资产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

资产”(重点掌握相关的会计核算),且在以后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得把任何资产重分类为“持有至

到期投资”。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惩罚企业持有意图的改变)

相关处理如下: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以后处置时,再从该科目转入“投资收益”科目。

重点掌握一下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3、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

购入时:

借: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计提的利息)

  贷:

银行存款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也可能在借方,倒挤出来的)

期末计提利息:

借:

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票面金额×票面利率)

  贷:

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

出售时结转账面价值,确认投资收益。

“我领大家过中级”《中级会计实务》第六章  金融资产(中)

一、贷款和应收款项

1、核算的内容:

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未划分为其他类金融资产的非衍生金融资金。

主要核算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和其他债权,但是不局限于金融企业。

2、相关账务处理:

贷款:

初始确认金额=发放的贷款本金+相关交易费用

利息收入=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实际利率一经确定,在该贷款的存续期间内不变)

当期损益=实际收到的价款-账面价值

应收账款:

注意其核算的是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发生的应收账款。

应收票据

核算内容同应收账款,需要注意的是应收票据贴现,银行承兑的商业汇票不会产生预计负债,商业承兑汇票不附追索权也不会产生预计负债,但是附追索权时就有可能会产生预计负债的问题。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核算的内容:

包括债券和股票,只要其不被划分为其他类金融资产即可。

2、相关账务处理

初始入账金额=购买费用-已宣告发放的股票股利或者已到付息期尚未支付的利息+相关费用

期间收到的利息:

借:

应收利息(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

  贷:

投资收益

期间收到的股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