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模拟考试收网二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5963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模拟考试收网二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模拟考试收网二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模拟考试收网二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模拟考试收网二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模拟考试收网二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模拟考试收网二语文试题.docx

《中考模拟考试收网二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模拟考试收网二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模拟考试收网二语文试题.docx

中考模拟考试收网二语文试题

[2012中考备考]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

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卷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019-2020年中考模拟考试收网

(二)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气氛(fèn)蓦然(mò)咄咄逼人(duō)

B.叱咤(chà)脊梁(jǐ)强聒不舍(qiǎng)

C.迸裂(bìng)杀戮(lù)扣人心弦(xián)

D.屏息(bǐng)阴霾(mái)风雪载途(z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恣睢再接再厉恪尽职守B.璀灿独出心裁周而复始

C.砭骨妇孺皆知口干舌躁D.伧俗挺而走险器宇轩昂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据5月4日的《人民日报》报道,目前,我国男性烟民数已高达不可思议的3.56亿人,另有7.38亿不吸烟人群遭受二手烟侵袭,每年归因于烟草死亡的人数约为120万。

最新发布的《控烟与中国未来》里面的一组揭示中国控烟乏力现状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

至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已生效5年,然而中国的履约效情却捉襟见肘,远远地排在缔约国后面。

专家认为,控烟在中国是公共卫生议题,毋庸置疑,更是经济发展问题,烟草行业的发展是实现控烟的根本方式。

A.不可思议B.触目惊心C.捉襟见肘D.毋庸置疑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选前18个月,奥巴马就开始接受特勤局保护,部分原因在于许多带有种族色彩的言论都是针对他引起的。

B.每逢节假日,他时常丢下工作和妹妹到公园玩耍。

C.最近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D.有些炎症,西药中药都能治。

不但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类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忽然想,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给我送来花夹袄?

我又想,爸爸的病几时才能好,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

B.“不过,在水里游泳是多么痛快呀!

”小鸭说,“让水淹没你的头,往水底一钻,那是多么痛快呀!

C.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

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

D.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6.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贫吗?

不是;失意吗?

不是;老吗?

死吗?

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

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

①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

②虽失意不苦

③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④虽贫不苦

A.②④①③B.②④③①C.④②①③D.④②③①

7.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冰心受泰戈尔的影响极大,善于利用简短而清丽的语言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如诗集《繁星》《春水》,歌颂了母爱、童真和自然,同时也不乏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读来情韵悠长,别有趣味。

B.由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的《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其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林冲、鲁达、李逵、宋江等,小说通过叙写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C.《红楼梦》围绕贾宝玉描写了一批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争取人一样的生活而进行悲剧性抗争的女奴们,袭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D.《伊索寓言》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骆驼羡慕牛有一对非常厉害的角,于是向宙斯请求赐予,宙斯非常生气,认为骆驼已经拥有了众多的好处还不知满足,就把它的耳朵变小了——这个寓言说明贪得无厌的人最后往往会失去更多。

8.下面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李白的《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明月与身影更反衬出诗人的孤独。

B.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尾联写出诗人思念居住在杜陵时期的生活。

C.杜牧的《泊秦淮》中的“夜泊秦淮近酒家”,是为下句用典“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D.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二、说明文阅读(9—12题每小题2分,共8分)

微力量:

微博彰显影响力

①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

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

②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

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

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

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

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

微博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可以不到1分钟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

③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④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

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

2011年1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某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开通10余天,粉丝数量达到16万多人,有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

截至3月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6个,目前他们已被解救。

⑤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

目前,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兴趣的名人等。

由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

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⑥透视中国的“微博热”,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

(摘自《现代传播》2011年第4期)

9.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A.微博B.“微博热”C.微博的影响力D.微博的作用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能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一项是()

A.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

B.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

C.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

D.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

11.对本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当的一项是()

A.列数字B.作比较C.打比方D.分类别

12.下列有关微博“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微博的兴起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众变为信息的传播者。

B.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易抢得报道先机。

C.微博可以一种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

D.微博具有强大的直接发掘议题的能力并引领着公共舆论的走向。

三、文言文阅读(13~15小题,每小题2分;16~19小题,共10分;本大题共16分)

(一)比较阅读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为字共三十有四

B.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故时有物外之趣

C.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未果,寻病终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B.山川之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后遂无问津者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其如土石何?

15.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表现山水之美;乙文写月夜景,不是明写,而是暗写,别具匠心地从竹柏影入手,使之推见月色清朗空明。

B.甲文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来传达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乙文仅84个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C.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描写,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抒情。

D.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

《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闲”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仙”人。

第Ⅱ卷(共90分)

16.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文:

(2分)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2分)

(二)大鼠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

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

抱投鼠屋,阖①其扉,潜窥之。

猫蹲良久,鼠逡巡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

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

如此往复,不啻百次。

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

既而鼠跳掷③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

猫即疾下,爪掬④项毛,口齕⑤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⑥。

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

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

噫!

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摘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阖(hé):

关闭,合拢。

②逡(qūn)巡:

这里指来回地走动。

③跳踯:

指跳上跳下。

④掬:

双手捧取。

⑤龁(hé):

咬。

⑥啾啾:

形容声音杂沓。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1)众咸谓猫怯谓:

   

(2)猫即疾下即:

1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译文:

19.这篇寓言小品的寓意是什么?

(2分)

四、古诗文默写。

(每句1分,共10分)

20.按要求填空。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2),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3)脸朝黄土背朝天,一颗汗水摔八瓣”写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唐代诗人白居易《观刈麦》中“,”一句同样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辛苦。

(4),猛浪若奔。

(吴均《与朱元思书》)

(5)夜久语声绝,。

(杜甫《石壕吏》)

(6)请完整默写赵翼的《论诗》:

,。

,。

五、综合题(共6分)

21.阅读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表一:

留守儿童道德行为指标

经常有课堂违纪行为的

13.7%

有抽烟等不良行为的

27.7%

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的

28.9%

经常撒谎欺骗师长的

15.4%

表二:

留守儿童社交能力指标

社交能力较差的

34.5%

好朋友数目较少的

35.8%

留守学生中心理问题检测率

57.14%

(1)从表一我们可以了解到(1分),从表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1分)。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

(2分)。

(2)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请你拟写一条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词。

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语言简明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18字以内。

(2分)

六、现代文阅读(14分)

温暖的蓝棉衣

林华玉

  ⑴十七岁时,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

在那里,我有了一个绰号:

考古专家。

那是袁刚给我起的,他是我的同桌兼一个寝室的室友。

袁刚的爸爸开着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家资万贯,有吃不尽的零食,穿不完的好衣服。

而我爸爸、妈妈靠开一家小裁缝店支撑着一个家。

这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来裁缝店做衣服的人越来越少,店里的生意很不好。

因为家境贫寒,我没穿过服装店里出售的衣服,只能穿妈妈亲手给我做的衣服,为此袁刚才给我起了这样一个绰号。

  ⑵天气凉了,同学们都穿上了羽绒服,各种颜色的羽绒服碰在一起,组成了校园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而我还穿着一件绒衣,我多么想妈妈也给我买一件轻巧、时尚的羽绒服,也成为这道风景线中的一员呀!

  ⑶那天,我正在学生公寓内温习功课,公寓管理员喊我:

“林子,有人找!

”我出去一看,原来是妈妈,她手中拿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大包裹,看到我出来,妈妈就把包裹打开了,里边是一件蓝布做的棉袄。

她说:

“林子,天冷了,妈给你做了件新棉衣,快穿上看看合身不?

”又是手工做的棉衣,我失望极了,但是看着两眼通红的妈妈,我能说什么呢,我淡淡地说:

“你快回去吧,别误了回程车!

”说完就抱着棉袄进了教室。

  ⑷袁刚见我抱着个大包袱走进来,就问:

“专家,你手里是什么宝贝?

”不由我分说,就抢过包袱打开了,室友们也都靠了过来,看着那件棉袄,他们议论起来,有的说:

“这棉袄一定是公元前的东西,有收藏价值!

”有的说:

“市里的历史博物馆正缺藏品,你可以将这件棉袄捐出去!

”那一刻,我窘得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⑸袁刚却没有说话,他捧着这件棉衣愣了片刻,忽然大声说:

“专家,我们换一下衣服穿吧!

”看着我摸不着头脑的样子,他又说:

“我的意思是用我身上的羽绒服和你换这件棉衣。

”说完他就将身上的羽绒服脱下来,披在我身上,接着将那件蓝布棉衣穿在了身上。

  ⑹袁刚用右手抚摸着棉衣,喃喃地说:

“这棉衣真好,你看看这针脚,多密;这手艺,多好;这棉花,多温暖!

”他抬起头时,我发现他的眼角竟然有亮光在闪。

这个玩世不恭的家伙是怎么了?

  ⑺此后,袁刚就穿着我的蓝布棉衣出入于校园,学校里有很多和袁刚生活背景差不多的公子哥,看见袁刚穿的这件棉衣合体而不失大方,纷纷问他是在哪里买的,袁刚就把我介绍给他们,说是我妈妈做的。

这些公子哥也让我妈给做棉衣,这一来,妈妈的生意一下子好了起来,我内心挺感谢袁刚的,但是不知道他为什么如此喜欢这件蓝棉衣,为什么要帮我。

  ⑻答案在半个月之后揭晓了。

那天放学后,袁刚忽然对我说:

“林子,我想求你一件事!

”我说:

“你是对换衣服的事情后悔了吧,我这就把羽绒服给你脱下来!

”袁刚制止住我,说: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想,你能不能回去跟你家阿姨说一声,再给我做一条棉裤?

”看着我瞪的眼珠子老大,袁刚一脸忧郁地给我讲起了他的经历。

  ⑼原来,别看袁刚现在这么有钱,可他小的时候,家里也很穷,过年都买不起一件衣服。

他每年穿的衣服、鞋子都是他妈妈亲自给做,当时袁刚和我一样,很不喜欢妈妈做的衣服,有时甚至故意将妈妈做的衣服用剪子剪破。

后来他妈妈在他十岁时遭遇车祸去世,从此他再也没有穿过妈妈做的衣服,那天他看见我的棉衣,一下子勾起了他对童年还有妈妈的记忆,于是就和我换衣服来体会一下久别的、贴身的母爱。

  ⑽我看着棉裤上那细密的针脚,嗅着新棉花那淡淡的香味,突然想起那首著名的《游子吟》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⑾那一刻,我泪如泉涌。

22.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分)

23.根据小说对袁刚的言行描写,举例分析这个人物形象。

(4分)

24.结合上下文,体味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1)我淡淡地说:

“你快回去吧,别误了回程车!

(2)我看着棉裤上那细密的针脚,嗅着新棉花那淡淡的香味……

25.文章为什么要以“温暖的蓝棉衣”为题?

请谈谈你的理解。

(3分)

七、作文(50分)

26.从下面两道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道,按要求作文。

题一:

命题作文

岁月的流逝,带给我们每一个人一份礼物。

健康的身体、丰富的学识是礼物,难忘的经历、深刻的教训也是礼物……这些礼物,无不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一笔珍贵的财富。

请以“岁月的礼物”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

半命题作文

请以“我把留在”为题目,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

要求:

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初三下学期语文收网二参考答案

第Ⅰ卷

1~15:

DACCBCCDCADDCBC

3.捉襟见肘,是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不可思议,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

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6.解答此题可以从句子本身的含意入手,也可以从句子之间的相互照应入手,四个句子是从“贫、失意、老和死、责任”四个方面来阐述“人生什么事最苦”的问题,同时也与开头“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贫吗?

不是;失意吗?

不是;老吗?

死吗?

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一一照应。

12.【解析】“并引领着公共舆论的走向”错。

文章谈到国内新的舆论机制时说:

“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

”故应是微博对公共舆论有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引领。

第Ⅱ卷

16.⑴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⑵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17.⑴认为。

⑵立即。

18.然后知道狮猫开始时躲避大鼠,并不是害怕,而是等待它疲乏松懈啊!

19.敌疲我打,后发制人,是克敌制胜的一种重要策略。

或说明了做事要运用智谋,不能单凭意气、勇力做事。

(主要从猫的方法、智慧联系实际来说寓意)

译文:

明朝万历年间,皇宫中有老鼠,大小和猫差不多,为害极为严重。

(皇家)从民间找遍了好猫捕捉老鼠,都被老鼠吃掉了。

恰好有外国进贡来的狮猫,浑身毛色雪白。

把狮猫投入(有)老鼠的屋子,关上窗户,偷偷观察。

猫蹲在地上很长时间,老鼠从洞中出来巡视,见到猫之后愤怒奔跑。

猫避开跳到桌子上,老鼠也跳上桌子,猫就跳下来。

如此往复,不少于一百多次。

大家都说猫胆怯,以为是没有能为的猫。

过了一段时间,老鼠跳跃动作渐渐迟缓,肥硕的肚皮看上去有些气喘,蹲在地上稍稍休息。

猫随即快速跳下桌子,爪子抓住老鼠头顶毛,口咬住老鼠脖子,辗转往复争斗,猫呜呜的叫,老鼠啾啾的呻吟。

急忙打开窗户查看,老鼠脑袋已经嚼碎了。

大家这才明白,狮猫开始时躲避大鼠,并不是害怕,而是等待它疲乏松懈啊!

「敌人出击我便退回,敌人退下我又出来」,狮猫使用的就是这种智谋呀。

唉!

那种不用智谋,单凭个人血气的小勇的人,和这只大鼠有什麼不同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