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电子教案模板1997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5820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2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小电子教案模板1997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一小电子教案模板1997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一小电子教案模板1997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一小电子教案模板1997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一小电子教案模板1997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小电子教案模板1997版.docx

《一小电子教案模板1997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小电子教案模板1997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小电子教案模板1997版.docx

一小电子教案模板1997版

第一组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都是描写瑰丽壮美的自然景观,这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还可以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以丰富我们的见闻。

二、单元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2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鼎沸、花卉等词语。

领略作者写景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文章感情,领悟作者写景的方法。

三、单元重难点

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写景抒情的方法

1、观潮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字词典学习生字词。

2.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3.感受大自然的壮观美丽。

教学重难点

1、作者写景抒情的方法

2、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月-----日星期----第-----节课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苏东坡“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孟浩然“惊涛来似雪,一座凌寒生”,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生花妙笔一起领略潮来前的宁静、潮来时的壮观、潮退后的汹涌吧。

(2)写题目、读题目解题

板书“潮”。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板书“观”。

范读课文。

听读思考。

  下面请你们听一听他的描绘。

请你们听的时候注意:

他看到的是怎样的一次大潮?

按照他描述的顺序,使你在头脑中出现了几个画面。

  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读后学生逐一回答问题。

根据回答板书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

  追问:

“天下奇观”的“观”当什么讲?

什么叫“天下奇观”?

钱塘江:

旧称浙江,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河流之一,是浙江省内最大的河流。

 “钱江潮”主要由杭州湾入海口的特殊地形形成,杭州湾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是一个典型的喇叭状海湾。

出海口江面宽达100公里,往西到澉浦,江面骤缩至20公里。

到海宁盐官镇一带时,江面只有3公里宽。

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窄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都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到大夹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拦门沙坝,潮水一拥而上,掀起高耸惊人的巨涛,形成陡立的水墙,酿成初起的潮峰。

(3)教读生字、词语朗读课文分小组质疑初步感知课文

(4)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人读了生字词,熟读了课文,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

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气势,同学们理清了课文的结构。

五、作业:

抄写生字,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月----日星期------第----节课

一、温习救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生词、词语

2、学生朗读课文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导入,这节课让老师和同学一起深入分析课文,感受钱塘大潮的激情澎湃,体会作者描写的精妙之处。

5课文篇章结构分析

(1)中心句一个奇子贯穿全文

(2)观潮的时间观潮的地点观潮的场面江面景象

(3)潮水的声音潮水的样子潮水的气势(描写顺序、描写方法、修辞方法

(4)潮退后的景象:

余波汹涌

(二)理清文路,分段精读。

  目的:

知道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时间顺序写的,并按照这一顺序正确地给文章划分段落。

理解各段主要内容,并能抓住要点准确概括段意。

  步骤:

  1.理清文路,划分段落。

  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默读一遍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段?

  2.分段细读,学习第一段。

  方法:

默读。

  要求:

边默读边思考:

作者在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

主要描写了什么?

  学生应弄懂,交代了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观潮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描写了观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观潮的场面——人山人海;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平静、雾蒙蒙。

(这是主要的)

  要求学生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

  学习第二段。

  目的:

理解作者由远及近,从声、形、色等方面描述了大潮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与力,激发学生赞美、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

录像

  教学方法:

质疑探索法、组织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和边议边读。

  教学形式:

学生自学、小组议论、全班讨论三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①指名学生读第二段。

  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

又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

  读后引导学生依次讨论这两个问题。

  通过讨论明确:

  a.作者是按照远—稍近—再近—更近的顺序写大潮中景象的。

  b.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来描述大潮的。

  ②启发质疑。

  让学生提出初读时不懂的问题。

  ③引导学生观看录像。

  释疑解惑,帮助理解,边看边引导“图”“文”对号。

  ④导入学生自学。

  刚才你们看了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现在再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大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生动、形象而又逼真地描述出来的,请你们仔细地阅读,很好地体会一下。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议论。

  ⑤组织学生讨论。

  边讨论边自由读。

  需讨论明确下列问题:

  a.大潮从远处出现,人们看到了什么?

这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为什么这样比?

  b.“横贯”是什么意思?

  c.“形成一道白色城墙”是什么景象?

这样比,说明了什么?

  d.“千军万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是怎样的景象?

  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这样比,表现出什么?

  e.大潮由远及近,从声音、形状上的发展是怎样的?

  f.刚听到大潮的声音时人们是什么心情?

刚看到大潮的样子时,人们是什么心情?

大潮越来越近时,人们闻其声、见其形后心情又怎样?

  ⑥理解后朗读。

  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录像听读。

再次感受大潮的美与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⑦概括段意。

  谁能用一句话把潮来时声音、形状由远及近的发展表述出来。

  学习第三段。

  ①指名学生读。

  ②理解“风号浪吼”、“涨”等词的意义。

  ③抓住主要内容概括段意。

  ④小结

  如果你是一个观潮者,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象,你会感到怎样?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

是啊,同学们还曾记得吧,那神奇美丽的五彩池;雄伟壮丽的瀑布;四季如画的小兴安岭;还有这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这就是我们可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我们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这种热爱与自豪之情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四)再读全文。

  方式:

指两名学生读第一、三段,全班齐读第二段。

二、作业:

摘抄课文内优美的句子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自学交流,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月---日星期---第---节课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件出示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兴趣。

  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牦牛、金壁辉煌的寺庙和藏族同胞之外,还有更加奇特的景观,那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

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了解?

(提纲式)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

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

你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吗?

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说说你的理由。

  3.练读: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

齐读4、5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观。

  2、课外阅读

  3、搜集一些关于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将优美句段记到自己的“小小笔杆子”本上。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同学在阅读过程中充沛发表自身见解的能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的局部段落。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同学在阅读中充沛发表自身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特,同学了解不多,可能会有疑问,要讲清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教学手段

  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月---日星期---第---节课

〖设计意图〗

  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

    (指名回答。

  2、板书:

  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依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身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

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

    (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身读的感受。

  3、提出自身不理解的地方。

    (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和课文有关知识

《鸟的天堂》是巴金1933年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

“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

“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

去了几次?

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示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

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六、学习生字

  1、指名读词读字。

  2、指导书写难写的字。

  3、誊写生字词语。

板书设计

 3、鸟的天堂

第一次 大榕树

第二次鸟的天堂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月---日星期---第---节课

 〖设计意图〗 

  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课前板书课题。

一、引入

  同学们,你们紧张不紧张?

看到这么多老师坐在这里肯定紧张。

老师今天让大家一个个都变成快乐的鸟,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

群鸟图)这节课,现在,你们就是这一只只小鸟,那你们还紧张吗?

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第一次看到了什么?

第二次看到了什么?

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

二、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

  1、出示课件:

   12~13自然段的内容

   2、自由读这一局部,这一局部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

    (活泼可爱、鸟多。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

    (自由发言。

  3、当同学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协助理解。

  4、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

    (热闹。

    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

    (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

  5、同学读完后问:

    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

    (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

    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

让我们将自身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

三、出示课件,学习重点局部(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读这局部:

    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

    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

    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班级交流“树大、美”:

   ⑴ 当同学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协助同学理解。

   ⑵ 当同学讲到“数不胜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协助同学理解。

   ⑶ 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

说出来讨论讨论。

   ⑷ 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课件:

    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

  老师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抖”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

    ① 同学讨论:

 

      (联系上下文理解。

) 

      原因可能是:

     A、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

     B、“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C、有风吹过。

    ② 出示课件理解。

   ⑸ 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干读出来呢?

     指名读7~8自然段。

     评价:

     读得怎么样?

想不想听老师读。

     教师读,读得怎样?

     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

 

     (读出它的静态美。

     (齐读。

四、小结课文 

  这么美的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呢?

  (同学自由发言:

联系环保意识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火烧云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月---日星期---第---节课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

  老师带来了火烧云的投影片,请大家看一看。

  谁来说说,火烧云是怎样的。

  书上有一句话描写的就是投影片上的情景,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投影片上情景的一句话。

找得快的同学,再想想看: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

(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小结:

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

  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

课文的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

请同学们试试看,能不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呢?

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的同学再想想看,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

  指名读。

评价。

  小结:

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

多有趣呀!

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

学生练读。

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第2—6节。

  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学习写颜色的这一部分课文。

  作者写火烧云的颜色,共写了哪些颜色?

  你还能说出其它颜色吗?

  这么多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归纳吗?

火烧云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这些颜色是如何变化的呢?

你能用一个词语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连起来吗?

连起来读一读,你就知道火烧云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了。

一般同学可以参照书上的办法连连看。

  特别聪明的同学动脑筋想想看,还可以怎样连。

  小组讨论,交流。

  3.学习描写形状变化的这部分课文。

  火烧云的颜色绚丽多彩,并且变化极快。

那么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引读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朗读了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这一部分课文,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出现了什么?

什么样儿的?

怎样变化的?

”顺序来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

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按照这个顺序把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过程分别说说看。

联想丰富的同学,还可以加进自己的联想来说。

  小组讨论,交流。

  指名说。

(挑你最感兴趣的说。

  这时空中又出现了什么?

(请同学们看课件)什么样儿的?

怎样变化的?

(调投影仪的焦距)

  指名说。

谁能比他说得更好?

  这时天空中又出现了什么?

(请同学看课件)什么样儿的?

怎样变化的?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仿照课文中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好吗?

  请几个同学上台交流。

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

五、学习第三部分课文

  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齐读。

找一个词语来说说看。

  理解:

恍恍溜溜

  3.总结全文。

  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

  动静结合,写得多美丽,写得多生动啊,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之中。

我希望同学们能认真体会作者观察之细致,想象之丰富,写法之巧妙。

四、课堂总结

  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

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开头的变化。

晚霞是美丽的,古人有话云:

“最美不过夕阳红”“莫道桑榆晚,云霞尚满天”,这些都是夸赞落日晚霞之美。

同学们可以亲自观察,通过切身实地的感受,你会发现大自然的美丽是令人惊叹的!

  这篇文章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进行描述的,这个孩子就是儿时的萧红,萧红又是谁呢?

下面则简单介绍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以及对她影响极深的呼兰河。

引发孩子们对这位作家的喜爱,并从而试图去阅读她的作品。

五、布置作业,观察并描写晨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①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②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③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④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⑤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看窗外,春光多美好。

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

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自己来安排。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作记录。

比如:

去的时间、地点,怎么去,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搞些什么活动,带什么器具等等。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

看哪一组计划得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

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做好发言交流准备。

制定春游方案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

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

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

(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

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得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下来。

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

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启发。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听写词语。

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

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

交流后进行摘抄。

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

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教师点评释疑。

比一比,看谁背得多,背得快。

宽带网

①自读:

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②小组交流:

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③拓展知识:

搜集或下载资料,邀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④集体交流:

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作文:

大洋洲公园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备课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