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XX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精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5670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 XX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推荐 XX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推荐 XX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推荐 XX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推荐 XX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 XX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精品.docx

《推荐 XX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 XX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精品.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 XX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精品.docx

推荐XX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精品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

 

总结报告

二〇一一年三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一、项目概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下简称机电专业)是全国首个面向灌装生产线培养专门人才的专业,于1999年开办,2000年被批准为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2001年被列为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5年列为省级示范性专业,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示范性建设专业,是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该项目以机电专业建设为龙头,辐射带动群内4个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CAD方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建设。

(一)建设目标

以培养灌装、包装生产线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建成特色鲜明的示范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课堂与车间交替、仿真与生产结合,专职与兼职合作”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成广东乃至全国的灌装、包装生产线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促进轻工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发展,为食品包装、液体灌装等行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加油助跑;带动机电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对同类院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推区域经济和轻工行业的产业升级。

(二)建设内容

以就业为导向,以液体灌装包装生产线为载体,以生产线设备制造与使用企业为依托,以生产线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实际应用为宗旨,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创新本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和实训实习条件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项目具体建设内容如表1-1所示。

 

表1-1机电专业示范建设内容

建设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方式

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构建

机电行业企业调研,分析毕业生就业岗位职责和应具备的岗位工作能力;构建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课堂与车间交替、仿真与生产结合,专职与兼职合作”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与行业企业合作

课程与教材建设

校企合作建设4门工学结合课程,其中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编写配套的专业教材4部,建设机电专业教学资源库。

与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合作

师资队伍建设

采取送教师到国内外著名职业院校参观学习、进修;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等多种方式,建成一支50人以上的教学团队,使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数之比达到1.5:

1。

培养引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专业带头人2人,专业骨干教师6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5%以上。

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

教学实验实训

条件建设

引进和依托广东省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转移中心、广东轻工机械二厂有限公司、广州市珠江啤酒有限公司等企业,建设由“灌装机械装配车间、生产线仿真实训室、自动化技术实训室”构成的生产线技术实训中心,融专业教学、培训和技术服务为一体;新建20个以上校外实习基地,总数达70家以上,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建立校企共管的学生顶岗实习有效机制。

自建、与企业合作共建

社会服务提升

成立机电一体化技术服务中心,积极为广东生活产业和轻工行业提供咨询、培训、应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使之成为广东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加油站。

该中心每年可为3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服务,项目可达到18个以上,培训人次可达1800人次/年,申报专利不低于2项。

与行业企业合作

机电专业群建设

以机电专业为龙头,辐射并带动群内4个专业(方向)的建设和发展。

培养专业带头人4人,骨干教师16人,聘请55名以上企业行业的技术骨干、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双师”教师的比例达75%以上。

建设校级精品课程4门、网络课程9门;出版专业核心课程教材4本。

引进和依托广州市鑫泰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设“机械制造与加工技术实训中心”,引进和依托广东番开电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新建30个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自建、与企业合作共建

(三)资金预算

机电专业及专业群项目建设资金总预算1380万元,其中重点专业建设预算资金835万元,重点专业所在专业群资金545万元。

重点专业建设资金包括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76万元、省财政专项资金359万元、学校自筹与企业投入100万元。

其中用于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资金437万元、资队伍建设资金161万元、课程体系教学改革资金237万元。

重点专业所在专业群预算资金中,用于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资金296万元、师资队伍建设资金79万元、课程体系教学改革资金170万元。

二、项目建设情况

在示范建设过程中,成立了包括师资建设项目、实训条件建设项目、课程建设项目、专业群建设项目、社会服务和学生素质项目等5个项目组,明确责任,分级负责。

组建了一支由行业企业专家、专任教师、兼职教师、辅导员构成的专业调研团队。

调研对象主要是广东省轻工业协会、省包装与食品机械协会、省酒类行业协会啤酒分会、省瓶装饮用水行业协会、省家用电器协会等行业协会;广州市珠江啤酒集团公司、青岛啤酒(三水)有限公司等啤酒饮料生产企业;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公司、广州广富包装机械有限公司等包装生产线设备制造企业以及本专业毕业生。

调研内容包括岗位类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要求、岗位能力要求等,同时也对机电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考证类别及要求做了调研,这为本专业示范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使得专业建设开展得有序有据。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与广东省轻工业协会、广东轻工机械集团公司、广州珠江啤酒集团公司等行业企业合作,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校企合作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共同研讨,在总结过去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胆创新,形成了本专业“课堂与车间交替、仿真与生产结合,专职与兼职合作”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了“工学三交替,学生三转变”的专业特色。

工学三交替,即“校内与校外交替、课堂与车间交替、学习与工作交替”。

学生三转变,即学生从“为高考而学”向“为就业而学”转变、对专业从“陌生”向“熟悉”转变、从“高职生”向“高技能人才”转变。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在示范建设过程中,本专业与行业企业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对毕业生所从事的岗位职责进行分解,对就业岗位应具备的能力进行分析,构建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其建设思路如图2-1。

校企合作共同分析专业所对应的“生产线单机机械系统装配与调试”等多种岗位职责如图2-2所示。

图2-1机电专业建设思路图

图2-2机电专业岗位职责分解简图

依据对这些岗位职责的分析,确定了本专业“能对自动生产线设备机械系统进行安装调试”等40多项岗位技术能力,见表2-1,并将其概括归纳为“自动生产线的制造安装与调试能力、运行维护与管理能力、引进消化与创新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同时分析其职业素质要求。

表2-1机电专业岗位技术能力分析表

1.熟悉国家制图标准,能看懂机械零部件图

2.能正确拆装机器零部件,并会对机器零部件进行测绘设计

3.会使用计算机绘制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

4.能对机器的机构进行分析,并会画出机构简图

5.能设计一般的轴、齿轮、带轮、链轮零部件

6.会选择常用的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等零部件

7.能合理选择机械零件材料,了解常见热处理工艺

8.会对常见的机械零部件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9.能合理选择零件毛坯种类并确定尺寸

10.会对典型机械零件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1.能对易损的机械零部件进行修复

12.能按照电气原理图、接线图和布置图安装电气元器件

13.能设计简单的电气控制系统,并会选择电气元器件

14.会分析常用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并画出控制系统图

15.能安装、调试常用生产设备的电气系统,并会查障、除障

16.能根据PLC程序对设备进行调试,并根据要求修改程序

17.能设计一般的PLC控制程序,并会调试系统

18.能根据一般的机械装配图装配机器

19.能读懂液压回路图,并会画出常见液压回路图

20.能读懂气压回路图,并会画出常见气压回路图

21.能按照液压、气压回路图进行元器件安装、调试

22.会对常见的液压、气压回路进行故障分析,并能进行日常性维修

23.熟悉有关电气控制的相关技术标准

24.熟练使用常用的电工仪表和工具

25.能对常用设备的机械系统进行维修

26.能对自动生产线设备进行操作、维护

27.能对自动生产线设备进行电气系统的维护

28.能对自动生产线设备的机械系统进行安装、调试

29.能对自动生产线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

30.能对自动生产线的工程现场进行布局设计、施工

31.能设计自动生产线的整线控制系统

32.能看懂自动生产线设备的工作原理图与工艺流程图

33.会分析自动生产线设备零部件的结构与作用

34.能根据自动生产线设备的结构图进行装配、调试

35.能根据所用生产线设备,对其它同类设备进行分析和使用

36.能严格执行机电行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7.能进行生产日常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决策判断能力

38.掌握常用的办公软件,具有一定的文字写作能力

39.有一定的外语水平,会对技术资料进行翻译和阅读

40.熟悉企业运作流程,具备一定的管理和营销能力

按照专业岗位技术能力、职业素质的要求,构建“以灌(包)装生产线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设备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等岗位技术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专业教学标准;建立“生产线安装与调试”、“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运行机制;进行“生产线项目教学法、机电仿真教学法”等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

(三)师资队伍建设

依托灌装生产线制造企业与使用企业,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多条途径建设一支“双师”素质优良与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保证机电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

1.引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机电专业带头人的培养目标是将其培养成为能引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领军人物,成为职教理念新、职教能力强、熟悉行业发展动态、行业知名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行业专家。

为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多条途径、采取多种措施:

积极创造并提供其到国内外进修、考察、学习的机会,引入高职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思路;派送到灌装包装生产线的制造企业和使用企业参加工作实践或兼职、带队实习等;主持教研科研课题;承担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建设,编写工学结合教材;担任企业技术专家或顾问,开展企业技术服务;参加行业学术会议等。

2.确保教学过程顺利实施的“双师型”骨干教师的培养

主要采取选派外出调研考察、访问学习;组织深入学习高职教育理论,开拓思路、更新观念;派送到装备制造企业参加工作实践;优先安排带队实习、实训等,每年至少有3个月去企业或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实践教学;主持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主持或参加研发及技改项目;主持或参加专业建设与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开发,主编或参编工学结合教材;鼓励并资助其取得“教育系列”和“工程系列”双职称,成为“工程师+讲师”或“讲师+技师”型教师;资助其参加各类职业资格、技能等级的认证或考试,成为“讲师+考评员”。

3.精通机电技术的能工巧匠型兼职教师的培养

聘请了一批精通机电专业一线工作过程,熟悉机电设备特别是灌装生产线的制造安装与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工作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具备一定教学指导能力的技术骨干及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通过让兼职教师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标准的制订、教学研讨、专业核心课程开发、精品课程建设、教材编写,与专任教师一起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及实践教学等,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四)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示范建设期间,根据灌(包)装生产线制造安装运行管理等岗位典型工作过程,针对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需要,紧密依托行业企业共建校内“自动生产线技术实训基地”,该基地重点建设灌装机械装配实训、生产线仿真实训、灌装线自动化技术实训等实训项目,通过改、扩、新建了自动机械实训室、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室、液压气动实训室,新增主要实训设备均为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合作设计、制造,共有实训工位150个,进行“做学教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探索,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服务。

融专业教学、培训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如与广州广富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合作举办《2008年全国灌装线设备管理技术培训班》,培训35人次;为广州万世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培训98人次。

两年多来,共为企业和其他院校教师提供培训合计1100人次,开展技术服务项目5项。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示范建设过程中,大力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和企业的密切联系与技术合作,积极参加行业协会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巩固和新建校外实习基地,新建了29家签约校外实习基地,并建立专业顶岗实习企业86家,建立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及配套的监控机制,完全满足学生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同时,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满足专业教师实践的需要,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专任教师去企业实践和指导学生实习须填写《教师专业实践活动手册》。

充分利用学校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管理,双方共同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在实现100%的顶岗实习的同时,有力的保证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

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展订单式合作培养,与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订单式培养,共建“广东轻院达意隆班”,与广州顶益食品有限公司共建“广东轻院康师傅班”。

3.实训条件内涵建设

示范建设期间,本专业不断加强实训室内涵建设,制订了详细的实训基地(室)资源整合方案、实训基地(室)管理细则和实训教学管理细则。

主要管理规章制度有:

实训室管理规定、实训室对外开放管理办法、实训教师岗位职责、实训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学生实训守则、实训教师守则等,并严格执行。

实训设备均有使用台帐,完善设备维护及保养记录,使实训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均达100%。

新增《机电维修实训》、《机电综合实训》、《可编程控制器实训》、《自动机械维修实训》等11个实训项目。

(五)专业群建设

机电专业群内其它专业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CAD方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4个专业,以机电专业为龙头,示范带动群内各专业的建设。

“专业群建设项目”作为一个三级项目,由系主任总负责,各专业建设作为四级项目,由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负责。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1.专业群课程建设

示范建设期间,专业群各专业圆满地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书》中的课程建设任务,建成了“机械制造技术”、“电动机调速控制”省级精品课程2门,“电气控制与PLC”等校级精品课程5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网络课程10门、编写《数控机床加工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专业教材14部,如表2-2所示。

表2-2专业群精品课程及核心课程教材建设完成情况

课程名称/教材名称

负责人/主编

级别

机械制造技术

吴年美

省级精品课程

电动机调速控制

常小玲

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课程

电气控制与PLC

毛诗柱//张珠文

校级精品课程

计算机辅助加工应用

战祥乐

校级精品课程

计算机辅助设计

谢海东/王军

校级精品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

王军

规划教材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王军

规划教材

《数控机床及编程》

刘战术

规划教材

《数控机床加工技术》

刘战术

规划教材

《数控机床及其维护》

刘战术

规划教材

《机床夹具设计》

吴年美

规划教材

《现代机床夹具设计》

吴年美

规划教材

《机械制造工艺与机床夹具设计指导(第2版)》

吴年美

规划教材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常小玲

规划教材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

常小玲

规划教材

2.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包括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也包括兼职教师的聘请和培养。

经过示范建设,专业群师资队伍已建成为一支技能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能够承担较高水平技术服务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培养了专业带头人4人,培养了“双师”型骨干教师16人,兼职教师达到55人,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数之比达到1.1:

1,形成了兼职教师资源库,并实现动态管理。

鼓励并资助专业教师取得“教育系列”和“工程系列”双职称,成为“工程师+讲师”或“讲师+技师”人才;资助教师参加各类职业资格、技能等级的认证或考试,成为“讲师+考评员”。

专业群教师共获得专利9项,如表2-3所示。

兼职教师归教研室管理使用,制订了兼职教师教前培训计划,以提高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兼职教师参加教育培训、课程建设、教研活动达到了8次/学年。

 

表2-3机电专业群教师获得专利一览表

类型

专利号

专利名称

发明人

发明

200710031040.2

大深径比齿形阴模数控电火花展成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朱派龙

200710032912.7

一种防打滑和断裂的齿形同步带式精细砂带

朱派龙

200410026653.3

双磨头高效镜面抛光装置及其镜面抛光的方法

朱派龙

200710032911.2

砂带无心磨削与研抛的粗/精加工一体化加工装置

朱派龙

实用

新型

200720054137

分体式低噪环保型真空吸油烟机

吴年美

200720058572

酱、汁两用灌装阀

周文玲

200720058573.5

压力灌装阀

刘安静

200720058651.1

自导向复合材料管电极及其电火花深小孔加工装置

朱派龙

200720058652.6

火花液局部定向内喷供液的齿形电火花展成加工旋转电极

朱派龙

3.专业群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建成了校内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包括“机械制造与加工技术实训基地”、“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还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共建“广东轻院—西门子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该基地硬件和软件设备总价值330万,其中学校出资62.5万元,西门子公司投入资金267.5万元。

既满足了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计算机控制、楼宇智能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机械设计CAD、制冷等多个以上专业在可编程控制器、过程控制、组态软件、工业控制网络方面的工学结合教学需要,又可承担对佛山地区西门子产品用户开展技术培训,也给教师提供了开发研究的有利条件。

专业群新建50家校外实习基地,由原来的35家增加到85家,满足学生实习需要。

专业群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情况如表2-4所示。

表2-4机电专业群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情况

实习实训基地

实训室建设情况

建设方式

机械制造与加工技术实训基地

扩建CAD/CAM实训室;

扩建数控加工实训室;

新建数控机床维修实训室,新增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各3台、电火花线切割2台、数控车床控制系统2套、数控铣床控制系统1套、伺服系统3套;

新建现代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综合实训室

自建/校企合作

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广东轻院—西门子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

扩建电工电子和变频实训室;

扩建自动检测实训室;

扩建智能控制与仿真实训室;

扩建PLC工业控制网络实训室;

新建工厂供配电仿真实技术综合实训室;

新建过程控制自动化仿真实训室。

自建/校企合作

新建校外实习基地

50个

校企合作

(六)素质教育

坚持学校“高素质为本,高技能为重,高就业导向,创新促发展”的“三高一创”办学理念,围绕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这一主题,按照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这条主线,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1.以德为本,构建学生素质教育目标体系

通过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企业及毕业生座谈会,研讨论证、归纳整理,依行业企业需要构建学生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如表2-5所示。

表2-5学生素质教育目标体系表

教育目标

内容涵盖

思想政治素质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

职业道德

职业认知、定位、职业道德,如责任意识、工作态度、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

职业能力

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实践能力等

人文素养

社科知识、人文精神、信息收集分析能力、沟通和说服能力等

可持续发展能力

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创业能力等

坚持素质教育德育为本,发挥党团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学生团员教育、党员发展为抓手,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日常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连续3年来,新生申请入党的比例在40%以上,推优人数约占团员总数的40%,每年发展党员占在校生人数的7%以上,素质教育的环境良好。

2.以能为先,课程体系嵌入素质教育

在课程体系中,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宗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素质教育内容和要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从设计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到教学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具体措施;教学考核中要求教师注重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的结合,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按比例纳入学生的成绩考核,使成绩体现出学生的“综合智力”。

在课程体系中,通过“公共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包括文化与职业共通性教学内容。

如“两课”基础、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能力等基本能力。

3.言传身教,教学过程全员参与,全面渗透素质教育

以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培养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为重点,以人文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力点,在教学过程中全员参与、全面渗透素质教育。

通过教师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课程教学、顶岗实习、技能培训、社会实践、就业指导、毕业教育和日常管理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全方位渗透和强化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专业,认识职业,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为顺利就业,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4.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多维度实施素质教育

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校企共同设计学生素质教育的內容、途径和形式。

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习实践、“两课”教学、校企文化建设等方面,共建适应工学结合的素质教育模式。

采用“双导师制”,聘请校外兼职素质教育教师参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和学校专任教师共同担任实践教学指导老师,负责学生实践教学的指导和日常管理;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专任教师根据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表现、掌握知识和技能情况,共同确定成绩、做出鉴定;以企业对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为标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踏实干事、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转换,实现与社会用人单位的“零距离”对接。

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企业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5.课内外互动,社会实践,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展开

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建立素质教育的课内外互动机制。

结合时事、政治、经济、社会等热点问题,开展具有思想性、教育性的主题团日教育活动,注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实现课内外互动教育;通过开展“挑战杯”系列活动,组织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动手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打通专业知识运用与课外活动互动的通道;通过创办“电器维修部”,开展电器维修服务,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专业荣誉感。

维修部15年如一日地坚持运用专业技能服务师生,成功维修电器数量达17250件,服务师生达数千人,并在学校第一届“感动校园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中成为唯一一个当选“感动校园十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