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液化气储配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5442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9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液化气储配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石油液化气储配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石油液化气储配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石油液化气储配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石油液化气储配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油液化气储配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石油液化气储配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液化气储配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油液化气储配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石油液化气储配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概述

1.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市石油液化气储配站建设项目

(2)建设性质:

新建

(3)项目建设单位:

**燃气有限责任公司

**燃气有限公司

(4)项目实施单位:

**兴华石油液化气储配站

(5)项目法人代表:

回兴业

(6)项目建设地点:

**市西宁街道326国道旁(原堡发养殖场)。

(7)项目建设标准:

国家三类液化石油气储配站

(8)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项目总占地7330平方米(11亩)。

建设规模为:

310m³储罐及年冲装储配供应石油液化气2500吨/年。

建设内容包括购置100m³储罐3台,20m³储罐1台设备安装。

充装间及机泵房80㎡,办公生活用房450㎡,消防水池840m³。

以及防雷、防静电、水电消防设施、配套强弱电系统等。

(9)项目估算总投资:

总投资649.13万元,其中:

直接建安工程投资360.24万元(含设备费257万元,环境保护设施、绿化及水土保持费、附属设施费等103.24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29.08万元(含设计、监理等其他费),土地使用费231万元,预备费28.82万元。

(10)资金来源:

自筹。

1.1.2项目实施单位及拟建厂址概况

**燃气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7年11月。

注册资金50万元,主要经营石油液化气及附属产品(灶具)等。

承担着**的零售网点、充装,管道液化气、运输的瓶装分流业务,年吞吐量达2.6万吨。

安全、方便、快捷地保障了居民用气,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现有固定资产600万元,储量150m³。

**燃气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4月,注册资金100万元。

主要从事石油液化气及附属产品的批发、零售。

现有固定资产1120万元,并拥有火车铁路专用线一条,储量550m³,目前石油液化气年吞吐量达12万吨。

以上两个公司属同一股东下的两个独立实体。

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不断壮大发展。

目前又将***有限责任公司兼并,同时整治了**的石油液化气零售市场。

将原有个体零散户整编到公司名下,结束了无序竞争的局面。

为规范安全管理液化气零售市场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公司不仅承担**的供气责任还辐射到贵州的盘县、兴义、水城,本省的昆明、红河楚雄、思茅、昭通、大理等地区。

该公司主要负责从新疆、茂名、长岭等炼厂直接进货。

并建立较稳定的货源供应。

有效保证了石油液化气的正常供应,夯实基础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公司现有在职职工38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20人,公司多年平均年产值2600万元,实现利润400万元。

项目拟建地点在**市西宁街道326国道旁(原堡发养殖场)空闲地,现有交通。

水电条件俱佳,均能满足《城镇燃气规范》。

1.1.3编制依据

本项目根据**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市场需求,产业发展对新型石油液化气经营发展的切实需要,受**燃气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承担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

主要依据如下:

1、**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可研编制委托书;

2、**市城市总体规划;**市十一五规划;

3、承办单位提供的《**液化石油气储配站2500吨/年(310立方米)工程项目初步规划方案》;

4、**市国土局20年月日土地使用证(或预审意见);

5、承办单位提供的2010年11月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7、国家现行建筑技术规范、标准: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建设标准》建标【1994】574号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设施验收规范》GB50235-97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1999

《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技术标准》SY/T0413-2002

《钢质管道聚乙烯胶粘带防腐层技术标准》SY/T0414-98

《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焊接超声波损伤及质量分级》SY4065-9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1-2002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

《石油化工钢质管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SH/T3517-2001

《石油化工低温钢管焊接规程》SH3525-9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接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建筑给谁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建筑物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爆炸和火灾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6-2002。

《石油工业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规则》SY/T6607-2004

1.1.4可研编制研究范围

本可研报告通过对**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现状、市场对新型石油液化气需求,综合**市新型石油液化气发展需要进行认真分析,提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从需要分析确定建设规模,项目的选址,工程方案的选择,分析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分析项目的主要能耗提出节约能源的措施,根据工程方案对投资进行了估算,分析社会效益,研究消防、劳动安全与卫生等。

1.1.5项目预期目标

(1)通过年储配液化石油气2500吨(310立方米)新建项目建设,缓解**市新型石油液化气供应紧张局面,以实现稳定供应。

(2)通过年储配液化石油气2500吨(310立方米)项目建设,带动业主公司资产保值增值,并能随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3)促进当地新型石油液化气的推广与应用,推动当地土地资源、能源的节约与利用,加速节能环保循环经济发展。

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简表

序号

项目名称

估算造价(万)

占比(%)

A

建设规模2500t/年

 

工程建设直接费用

360.24

55.50

其中:

设备购置费

257

39.59

配套工程及辅助设施费

103.24

15.90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260.08

40.07

(一)

土地征用费

231

35.59

(二)

与建设有关的其他费用

29.08

4.48

基本及涨价预备费

28.82

4.44

工程总投资

649.13

55.50

单位产品生产能力建设投资

 

2596.54元/t

B

主要工程量

 

 

储罐3台

300立方米

100立方米/座

储罐1台

20立方米

20立方米/座

道路、成品堆场

800平方米

成品场简易通风覆盖

成套充装间灌装泵设备

1

石油液化气专用循环压缩机

1

烃泵房

80

平方米

办公及生活辅助用房

450

平方米

新征用土地

11

1.3可行性研究结论

(1)**市年储配液化石油气2500吨(310立方米)/年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要求,符合《**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项目单位经营的实际需要,符合国家相关建设规范和强制性标准。

功能布局科学合理,建设指导思想明确,项目管理措施具体,建设资金有保障,建设条件具备。

(2)工程建设方案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建设规模适度,当地原材料供应保障度较高,建设工艺、流程选取合理,生产消防用水供应可靠,建设地点交通便利,建设区无不良地质水文条件,建设工程及工艺技术先进可行。

(3)项目的财务净现值为918.8万元大于0,其静态投资回收期为3.19年,投资利润率21.19%/年较高、资本金利润率137.59%/年较高,说明项目对企业经营发展,具有一定盈利能力,项目财务评价是可行的。

项目建成使用期每年有56万元的国民经济效益流量,项目的经济净现值为43.67万元大于0,其静态投资回收期为7.57年。

说明项目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一定效果,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是可行的。

本项目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

从项目实施的技术性和建设条件分析,本项目属国家鼓励循环经济及原建设部液化石油气储配标准建设项目,有当地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支持,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实施,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第二章市场预测

2.1项目所在地社会经济概况

2.1.1**市概况

地理位置:

**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位于东经103°35'30"至104°40'50"、北纬25°53'30"至26°44'50"之间,东与贵州省盘县接壤,南与富源县、沾益县相连,西与会泽县隔牛栏江相望,北与贵州省威宁、水城县山水相依,总面积6070平方千米,约占云南省总面积的15.8%0。

市区距**政府驻地102千米,距昆明204千米。

历史沿革,**历史悠久,早在新时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繁衍,辛勤耕耘。

秦以前属古被郎辖地。

秦朝统一后,开通五尺道。

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135年),设郁邬县(今**)。

东汉,并郁尊县人汉阳县(今贵州威宁、水城)。

蜀汉时复置郁邬县,改属建宁都(今曲靖)。

唐代,大理国置磨弥殿部,其地域舍今**、沾益、富源之境。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立云南中书行省,建立路、府、州、县,沾益州隶曲靖路,领交水(今沾益)、罗山(今富源)、石梁(今**东北部)三县,州治石堡山西(后迁今**河东营)。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曲靖路为曲靖府,沾益州隶曲靖府,沿用彝族安姓土司世袭土知州,州治今**河东膏,同时废除州领三县。

同年,于土府腹地(今**城)设乌撒卫后三所,隶贵州都司。

洪武十六年,筑后三所土城,增设流官知州,侨居后三所内,开始土、流宫合治。

同时,设沾益(今**城)、倘塘、可渡三站,并交水、罗山、石梁三县及越州归沾益州管辖。

后所军电铺堡地面由乌撒卫管辖,隶四川布政使司,沾益州仍隶云南曲靖府。

明天启二年(1622),乌撒土官安效良攻占沾益城,后三所守将弃城投交水。

翌年,参将尹启易报云南抚按批准暂移州治于交水,土知州仍居河东营。

清顺治十六年(1659),经略洪承畴至滇,定移沾益州治于交水,本境称旧州。

清雍正四年(1726),云贵总督鄂尔泰以土官叛服无常为由,参革沾益州土知州安于蕃,将安擒赴省城,请旨定罪。

十月派人丈量土司所辖田商。

五年七月,取原**关之名设**州,裁原土司安于蕃所辖各营火地面自高坡顶以上属沾益,以下属**。

**州之名沿至民国元年(1912)。

民国2年裁州设县,改**州为**县,隶属云南省第二区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仍为**县,隶曲靖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4年6月30日:

经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批准,改**县为榕峰县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县1994年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改设**市(县级市)。

地形地貌,**地处云南高原东北部;为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点为东山主峰滑石板,海拔2868米,最低点清水河与末冬河交汇处的腊龙岔河,海拔920米,相对高差1948米.横亘市境的山脉属乌蒙山系,分两支穿境而过。

西部和中北部为乌蒙山的中列山系,呈东北--西南走向。

岭脊海拔一般在2300-2400米。

除黎山少数地段相对高差较大外,多数地段具有较齐的山峰线和较平缓的山顶面,属地形坡度厅、(l5-25度),相对高差不大(200-300米)的浅切割山地。

这一岭脊构成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东部为乌蒙山东列山系,海拔一般在2500米以上,最高峰2868米,岭脊高程变化稍大,相对高差500-700米,多属中切割山地,山体大部分由碳酸盐岩构成,下部陡峭,坡度30-35度。

两列山岭之间是一块略向东南倾斜的高原面,其上形成了较多的小盆地,如榕城、板桥、落水、述迤、迤谷、格宜、宝山等坝子。

东山以东为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受北盘江上游支流的切割。

西部高原面被牛栏江及支流分割下切,沿岸多高山峡谷,山体坡度大,而山顶较平缓,分布有一些断陷湖盆和溶蚀湖盆,较大的有关营、窑上、响宗、得海等海子。

境内河流以老官营梁子、分水岭、公鸡山岭脊为界,分属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主干流有西南的小江属长江水系,北、东北的可渡河及南、东南的革昏柯属珠江水系。

天然河川径流量24亿立方米。

境内地貌特征差异较大,从谷底往上依次形成了峡谷、低山、坝子、半山、高山等地貌类型。

除少数山区、河谷区分别属中温带、北亚热带气候类型外,其余地区均属温带气候。

年均气温13.3℃,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集中,干湿分明。

**土壤共有8个土类。

其中红壤分布较广,面积较大,是山区、半山区、坝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占全市可利用土地面积的81.4%。

其他土类随海拔高度的差异而相应分布。

土壤类型的多样性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各业的发展。

**植被按垂直方向划分为多种植被区。

在不同植被区,生长着各种植物、动物。

复杂的地貌类型赐予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主要有煤、锰、铁等13个矿种。

其中尤以煤居多,已探明储量21.8亿吨。

被列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市)之一。

行政区划:

**市辖区有宛水、西宁、双龙、虹桥、来宾、倘塘、田坝、板桥、羊场、格宜、靖外、龙场、海岱、落水、务德、龙潭、宝山、东山、热水、得禄、普立、西泽、杨柳、双河、乐丰、文兴、阿都27个乡(镇)街道331个村委会、25个居委会。

人口状况:

2005年末,全市有总人口1411295人,其中男745956人,女665339人,男女比例为112:

100,全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24人。

其中居住在宛水、西宁、双龙、虹桥、来宾、板桥等坝区的284063人,占总人口的21.1%,居住在格宜、田坝、宝山、海岱、东山、热水、西泽、羊场、靖外、落水、龙场等半山区的595535人,占总人口的44.25%;居住在龙潭、倘塘、杨柳、文兴、务德、得禄等山区的312011人,占总人口的23.18%,居住在高寒山区的154349人,占总入口的11.47%。

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1443324人,其中男749493人,女693831人,非农业人口316423,占总人口数的4.56%;农业人口1126901人,占总人口数的95.44%。

**市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市,汉、彝、回、苗族、白族为世居民族,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境内共有23个民族成分。

2008年末,汉族1123689人,彝族208983人,回族73186人,苗族36420人,白族7722人。

**市人口规划

 

近期(2010年)

中期(2020年)

远期(2025年)

总人口

146万人

150万人

160万人

总人口年均增长率

10.4‰

8.8‰

6.8‰

城镇人口

30万人

40万人

50万人

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

100.4‰

29.2‰

26.0‰

城镇化水平

25.03%

30.57%

33.60%

城镇化水平:

2008年**城市建成区面积24.5平方公里、比上年增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1.74万人、比上年增0.8万人,综合城镇化率32%、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编制完成了一环路以内5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覆盖面积达40.61平方公里,覆盖率达69.3%,比上年提高39.8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6.91平方米,比上年增7.73%。

新建沼气池1.25万口、节能灶1万户,农村清洁能源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

经济状况:

2007年市域生产总值预计完成92亿元,比上年增14%;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1.3:

47.8:

30.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3亿元,增19.25%;农民人均纯收入2540元,增1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50元,增1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亿元,增18%;银行存款余额75.7亿元,增15.22%;银行贷款余额5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55%。

城镇化水平达30.5%,提高2个百分点。

2008年全市全年实现市内生产总值114亿元,比上年增13%。

其中,一产业实现26.1亿元,增8%;二产业实现53亿元,增15%;三产业实现34.9亿元,增14%。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6:

47.9:

30.5调整为22.9:

46.5:

30.6。

完成财政总收入16.43亿元,比上年增16.5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27亿元,比上年增15.12%;财政总支出20.51亿元,比上年增37.5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9.79亿元,比上年增35.74%。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5.7亿元,比上年增26.94%;贷款余额55.2亿元,比上年增12.2%。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比上年增27%。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2亿元,比上年增27.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36元,比上年增15.17%。

农民人均纯收入3118元,比上年增22.72%。

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58万人,开发就业岗位7100个,4021名城镇失业人员、401名持《再就业优惠证》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全市实现劳务收入达21.3亿元。

“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

第八届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比排名第26位,比上年前进5位。

城乡生态环境:

2008年**市全面完成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

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强化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建设。

加强环境执法,关停一批规模小、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

加速城区禁燃烟煤步伐,取缔城区囤煤场247个。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万元GDP能耗较上年下降4.9%,节约标煤10万吨。

化学需氧量排放削减5586.4吨、二氧化硫排放削减1.79万吨,分别完成年度削减任务的220%和243%。

争取实施了土地整理9个项目,新增耕地6730.35亩,基本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治理水土流失50.5平方公里,完成天保、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人工造林5.9万亩,封山育林6万亩,落实天然林管护400万亩,森林覆盖率45.7%,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

2.1.2**市石油液化气消费概况

随着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城镇化进程加快,人民对生活能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及**市加速城区禁燃烟煤步伐,取缔城区囤煤场后,石油液化气作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能源,普及率越来越好。

根据**江源燃气有限责任公司的**市石油液化气消费情况调查,随着**市经济发展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石油液化气不仅仅是城市居民的消费品,已经扩展到乡镇使用。

目前**市居民主要靠**唯一一家液化气储配充装站供应石油液化气。

少数居民还在使用不可再生燃料,气源还是靠曲靖供给。

整个市场还处于垄断供应,高价位运行,一些居民还自己带瓶到曲靖气库自行充装,使消费者得不到真正的实惠和方便。

2.2市场现状调查

目前**市居民主要靠**唯一一家液化气储配充装站供应石油液化气。

拟建项目周边100Km范围内的会泽及贵州的盘县、兴义、水城等地均无与本项目生产工艺相同的新型石油液化气储配供应厂家,**市液化气供应量每年在2500吨左右,加上乡镇到市外直接拉气供应的600吨左右,共计3100吨左右。

2.3石油液化气产品供需预测

随政府按照“布局合理、产业配套、功能优化、管理科学”的要求,完成**市规划工作,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入驻企业政策扶持力度,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上规模、集约化程度高的项目落户**市,同时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拟建项目周边100Km范围内的会泽县及及贵州的盘县、兴义、水城等地均无与本项目生产工艺相同的新型石油液化气储配供应厂家,少数居民仍在使用不可再生燃料,随着国家推广节能技术的应用,**市对新型石油液化气产品有较为强烈的要求,石油液化气产品供应需求是非常旺盛的,以该区域规划2010至2025年城镇化水平由25.03%提高到33.60%,城镇人口也将由30万人增加至50万人,按城镇人口人均消费量年增加5%,预测石油液化气产品需求规模为:

**市石油液化气产品需求中期(2020年)预计将达6200吨/年以上,远期(2020年)预计将达9688吨/年以上。

**市人口规划及石油液化气产品需求预测表

 

近期(2010年)

中期(2020年)

远期(2025年)

总人口

146万人

150万人

160万人

城镇人口

30万人

40万人

50万人

城镇化水平

25.03%

30.57%

33.60%

液化气消费量(T/年)

3100

6200

9688

人均消费量(kg/年)

10.33

15.5

19.4

2.4产品价格预测

目前**市居民主要靠**唯一一家液化气储配充装站供应石油液化气。

拟建项目周边100Km范围内的会泽及贵州的盘县、兴义、水城等地均无与本项目生产工艺相同的新型石油液化气储配供应厂家,**市液化气供应量每年在2500吨左右,加上乡镇到市外直接拉气供应的600吨左右,共计3100吨左右。

石油液化气供应价格每瓶130元/瓶,折合10元/公斤,价格较高。

综合考虑,本项目建成后,通过扩大零售网点,覆盖到各乡镇居民集中地,市场需求量会进一步攀升预计可达4500吨左右,同时价格会得到有效的平抑。

本项目所供应价格定位在95元/瓶,折合7元/公斤。

实现保障市场稳定供应,是合理可行的。

2.5产品竞争力分析

目前**市居民主要靠**唯一一家液化气储配充装站供应石油液化气。

拟建项目周边100Km范围内的会泽及贵州的盘县、兴义、水城等地均无与本项目生产工艺相同的新型石油液化气储配供应厂家,**市液化气供应量每年在2500吨左右,加上乡镇到市外直接拉气供应的600吨左右,共计3100吨左右。

石油液化气供应价格每瓶130元/瓶,折合10元/公斤,价格较高。

本项目所供应价格定位在95元/瓶,折合7元/公斤。

可比现行市场节约35元/瓶,折合3元/公斤,产品销售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6市场风险分析

该项目的市场风险主要是主要原材料供应不足、价格波动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升高,生产员工队伍技术力量不足,导致产品质量较差,影响项目产品功能发挥,可采取尽快与当地主要原材料供应商签订供货协议,在建筑材料、生产设备价格较低时启动项目,打好时间差;同时严格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措施化解市场风险。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项目建设背景

(1)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背景

A、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作用,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2004年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全国实行“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原则,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求。

B、坚持“五个统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