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7503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7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锂电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锂电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锂电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锂电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锂电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锂电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

《锂电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锂电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锂电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

锂电设备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锂电设备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2月

目录

一、新能源车行业高速发展带动锂电设备旺盛需求3

1、2016年一季度,动力锂电产量实现对消费锂电的超越3

2、动力锂电的高速发展带来旺盛的锂电设备需求4

二、锂电设备:

动力锂电生产的关键环节4

1、锂电设备是生产动力电池的关键环节5

2、我国锂电设备发展大约经历3个阶段5

(1)起步阶段(1998~2002)5

(2)发展阶段(2003~2006)6

(3)国际化阶段(2007至今)6

3、锂电设备未来发展方向:

自动化率进一步提升6

三、锂电设备市场:

千亿级的市场空间8

1、单GWh投资4亿左右,设备占比近70%8

(1)单GWh设备投资近3亿8

(2)锂电生产各工艺段设备投资额略有不同8

2、设备需求:

过度产能扩张带来超预期设备需求和较大需求波动9

(1)巨大的市场空间带来行业初期过度的产能扩张9

(2)动力锂电产能过度扩张,利用率2016年开始大幅下滑9

(3)过度的产能扩张带来了超预期设备需求和较大需求波动10

3、动力电池行业的马太效应:

强者更强11

(1)除头部电池厂以外,其余电池厂产能利用率普遍较低11

(2)动力锂电行业具有较强的马太效应11

(3)产能利用率越低,折旧费用率越高,越难生存12

4、锂电设备空间测算:

海内外需求齐飞,聚焦龙头电池商12

四、锂电设备公司:

行业趋势为王,公司业绩修边14

1、锂电设备行业商业模式:

产品非标准化,需“验收”再“确收”14

2、从资产负债表出发,可获得未来利润表信息15

一、新能源车行业高速发展带动锂电设备旺盛需求

目前锂离子电池按照其用途可分为消费型锂离子电池、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储能型锂离子电池:

消费型锂离子电池主要用于手机、便携式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移动电源、电动玩具等“3C产品”的锂电池电芯及模组,主要形态分为圆柱、方形和软包电池。

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主要用于电动汽车、电动工具等动力电池的锂电池电芯及模组,又称为锂离子动力电池、动力锂电等,主要形态也分为圆柱、方形和软包电池。

储能型锂电池主要用于调峰电源、储能电池等储能产品的锂电池电芯及模组。

1、2016年一季度,动力锂电产量实现对消费锂电的超越

在2016年之前,全球锂电行业中消费锂电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根据高工锂电季度产量数据,2014Q1全球消费锂电产量占比75%,动力锂电产量占比仅19%,但随着新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动力锂电产量在2015Q4爆发式增长,并在2016Q1实现对传统消费锂电的超越,占比达54%。

2、动力锂电的高速发展带来旺盛的锂电设备需求

回顾锂电设备龙头先导智能业绩,从2014年开始,收入和利润均进入高速增长模式,到2017年4年收入复合增长率为88%,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95%,属于优质绩优股。

而另一方面先导智能靓丽的财报,也形象的描绘了过去几年锂电设备行业的高速发展轮廓。

二、锂电设备:

动力锂电生产的关键环节

锂电池外观上看较为简单,但生产工序却较多,可大致分为极片制作、电芯组装、电芯激活检测、电池封装等四大工序:

极片制作又细分搅拌、涂布、辊压、分切、制片、极耳成型等工序;电芯组装则细分卷绕或叠片、电芯预封装、注电解液等工;激活检测细分电芯化成、分容检测;电池封装细分为对构成电池组的单体电池进行测试、分类、串并联组合,以及对组装后的电池组性能、可靠性测试。

1、锂电设备是生产动力电池的关键环节

目前锂电池行业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动力电池,而动力电池要求高功率、高性能,且动力电池往往由上千个电芯串联而成,因此对每个电芯生产要求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而锂电设备则是满足上述要求的关键环节。

2、我国锂电设备发展大约经历3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98~2002)

1998年,我国锂电设备制造起步,对于关键设备,基本依靠进口,国外出于技术保护考虑,出口的设备多为落后机型,因此,国内此阶段的锂电池生产多以手工生产为主,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很难得到保障。

(2)发展阶段(2003~2006)

2003年开始,连续式极片分条机、双面间隙式涂布机、转移式锂电极片涂布机等关键设备研发成功并批量生产,国内也出现初具规模的锂电专业设备制造企业。

但此时设备的自动化率仍然较低,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难以与国外企业竞争。

(3)国际化阶段(2007至今)

在实现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国内锂电设备朝着高精度、高效率、系列化以及全自动生产线方向发展,与国际接轨。

目前除涂布和卷绕设备与国外尚有一定差距外,其余设备较国外设备具有较强竞争力,电芯检测封装等后端设备市占率以达5成以上。

3、锂电设备未来发展方向:

自动化率进一步提升

由于未来锂电池的主要增长来自于新能源车行业,而动力锂电占整车成本较高,因此动力锂电生产是未来新能源车行业竞争的关键部分。

对于新能源车而言,动力电源要求安全性高、质量高和成本低,这均需要生产设备需要高度自动化以保证一致性和生产效率。

目前锂电设备的自动化率相比行业发展初期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仍然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三、锂电设备市场:

千亿级的市场空间

1、单GWh投资4亿左右,设备占比近70%

(1)单GWh设备投资近3亿

以宁德时代2018年5月公布的招股说明书为参考,公司募集98.6亿用于“宁德时代湖西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项目将建成24条生产线,达产后将新增产能24GWh。

其中土建投资22亿,占比23%;设备投资67亿,占比68%,为主要部分。

同时可以推算,单GWh总投资额4.11亿,单GWh设备投资2.79亿。

(2)锂电生产各工艺段设备投资额略有不同

根据高工锂电披露的锂电设备成本分布数据,极片制作(前端)的设备需求占总设备投资的35%左右,电芯组装(中端)设备需求占比40%左右,电芯激活检测、封装(后端)的设备需求占比25%左右。

2、设备需求:

过度产能扩张带来超预期设备需求和较大需求波动

(1)巨大的市场空间带来行业初期过度的产能扩张

过去两年在补贴的推动下,国内新能源车行业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但即使到2018年,国内新能源车产量120万台左右,与近3000万台的燃油车相比,渗透率仅4%左右,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对于电池需求,假设平均带电量50千瓦时,若新能源车全部替代燃油车,每年将会有1500GWh的产能需求。

尽管目前新能车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但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大量的产能扩建。

(2)动力锂电产能过度扩张,利用率2016年开始大幅下滑

根据高工锂电公布的季度锂电产能和产量数据,2015年之前,随着新能源的高速发展,动力锂电产能利用率不断攀升,并在2015年四季度超过90%,但2016年开始大量的动力锂电产能投产,产能利用率不断下滑,到2018年一季度,产能利用率仅19.2%。

(3)过度的产能扩张带来了超预期设备需求和较大需求波动

以锂电设备龙头先导智能预收款作为观察指标,2014年底公司预收款仅1.5亿,而2017年三季度末,公司预收款达到17.04亿,增长了近10倍。

若严格按照产能利用率100%测算,锂电设备的需求是新能源车产量的导数,设备需求增速是新能源车产量的二阶导数,但由于美好的前景催生了大量无序的产能扩张,新能源车的高速增长也为设备行业带来了较大的需求波动。

以2018年为例,先导智能作为行业最优秀的设备公司,其预收账款也产生了连续4个季度的下滑,对于其余小厂,情况则更为严重,而同期新能源车保持近翻倍增长。

3、动力电池行业的马太效应:

强者更强

(1)除头部电池厂以外,其余电池厂产能利用率普遍较低

根据高工锂电公布的国内厂家季度动力锂电产能和产量数据,可以得到各家产能利用率情况,可以看到,2018年二季度,除CATL和BYD等龙头电池厂以外,其余厂家产能利用率多在行业平均值30%以下,CATL产量最大,产能利用率也较高。

(2)动力锂电行业具有较强的马太效应

透过产能利用率,我们便可感知该行业的马太效应。

由于锂电生产讲究规模效应,且投资额较大,若不考虑规模效应带来的优势,仅考虑产能利用率带来的折旧,便有非常直观的理解。

我们以1GWh产线为例,假设总投资额4亿,折旧年限5~10年,售价1.4元/wh,可以获得折旧费用率与产能利用率和折旧年限的敏感性。

(3)产能利用率越低,折旧费用率越高,越难生存

通过测算可以发现,产能利用率相比折旧年限而言,对折旧费用率的影响较大,以10年折旧为例,10%产能利用率与100%产能利用率造成的折旧费用率相差26.1百分点,30%产能利用率与100%产能利用率造成的折旧费用率相差7.1百分点,悬殊巨大。

同样,以30%利用率不变,5年折旧带来的折旧费用率将比10年折旧的高9个百分点。

而由于锂电设备研发的速度较快,更新的设备多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效率,锂电设备的使用周期将会越来越短。

宁德时代作为电芯龙头,2017年扣非净利率11.8%,因此,仅分析折旧年限和产能利用率就可知二三线电池厂生存的困境。

锂电设备作为动力电池生产商的上游,其竞争格局也就理所当然的与动力电池生产商的格局相符。

4、锂电设备空间测算:

海内外需求齐飞,聚焦龙头电池商

方法1根据需求反推:

定性,但结果与真实值偏差较大。

根据上文分析,电池厂过度的产能扩张带来了超预期的设备需求和需求波动,通过新能源汽车产量的二阶导来获得锂电设备需求增速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别。

但是,通过新能源汽车对电池的需求反推设备需求可以对有效产能有定性了解。

根据海内外动力电池近几年的需求情况,我们对未来几年的需求增速做了初步假设,测算出2019~2021年分别需新增产能36GWh、52GWh、68GWh时,有比较稳定的增长。

以单GWh设备投资2.8亿算,未来3年设备需求102亿、146亿、190亿。

方法2聚焦龙头电池厂:

更可靠,但难以定量分析。

根据高工锂电数据,仅国内2018年Q2单季度产能便达47GWh,折合年度产能188GWh,仅国内便可满足全球2020年的电池需求。

但根据各厂家的产能利用率数据和折旧费用率敏感性分析可知,未来非头部电池商将大概率面临生存危机,动力电池新增市场多将落入CATL、BYD、松下、三星、LG等龙头厂商,其扩产计划更能反映相对真实的锂电设备需求。

为此,我们统计了该部分公司的已有产能、规划产能和重要事件,可以发现进入2018年下半年,国内外的主流电池商扩产规划动作不断且规模较大。

考虑形成产能时间一般在1.5~2年,因此,2018下半年主流电池厂如此密集的公布扩产规划,已经在为2020年后的无补贴时代重点布局。

根据统计,仅宁德时代、比亚迪、三星、LG、松下、孚能科技2018年已有产能达107.4GWh,合计规划产能340GWh,以单GWh2.8亿设备投资额测算,六家公司的设备需求量为1064亿。

但难以定量分析的是其未来几年的投资进度。

四、锂电设备公司:

行业趋势为王,公司业绩修边

根据上述分析,锂电设备行业景气度较高,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但由于扩产周期的波动带来较大的设备需求波动,因此在行业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对公司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为此,我们以锂电设备行业的商业模式为基础,建立了一套财务分析模型,可在行业研究的基础上,对公司业绩有更准确的把握。

1、锂电设备行业商业模式:

产品非标准化,需“验收”再“确收”

锂电设备产品为专用自动化设备,产品之间差异较大,需要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定制,锂电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包含合同签订→生产制造→发货→产品验收→质保期(1年)。

对应的,其付款流程、财务记账、时间周期呈现一定规律:

付款流程:

多为3331模式,即合同签订付款30%保证金,发货前30%货款,验收后30%货款,质保期结束后10%尾款。

财务记账:

客户验收后,确定为营业收入,而之前的现金流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