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GO简易操作手册sop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4613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1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TAGO简易操作手册sop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STAGO简易操作手册sop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STAGO简易操作手册sop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STAGO简易操作手册sop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STAGO简易操作手册sop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TAGO简易操作手册sopDOC.docx

《STAGO简易操作手册sop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TAGO简易操作手册sopDOC.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TAGO简易操作手册sopDOC.docx

STAGO简易操作手册sopDOC

第一部分仪器的使用目的及工作原理

一、使用目的

全自动血凝仪STAGOCompact主要有于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功能检测,为术前凝血功能检查、出血性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溶栓与抗凝治疗的监测与疗效观察提供有价值的指标。

二、检测原理

1、概述

STACompact是由STAGO公司生产的,用于试管检验的全自动实验室设备。

可用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和免疫法进行血浆样品测试。

性能特点:

1)多种测试及分析:

凝固时间,发色底物法,免疫法。

2)存放及运转环境;+15--+35摄氏度,相对湿度20—80%,避免阳光直射在打开的抽屉上。

3)样品管理系统:

每个抽屉放置96个离心过的试管,其中包括直径11mm(3ml),直径11.6mm—13.4mm(5ml),长度65--100mm,可自动位置识别及条形码读入。

4)试剂管理系统:

共有45个试剂位置,并配备不同直径,可自动位置识别及条形码读入,并恒温在15—19摄氏度,可对试剂有效期及剂量自动控制。

5)加样管理:

以钨卤灯为光源,凝固法通过电磁感应,检测介质粘度变化,发色底物法,和免疫法405nm和540nm单色光测吸收度O.D.(0—2.50O.D.之间)。

6)加样量5-200ul

7)检测杯预置1000个带不锈钢球的检测杯盘,检测杯最大容量400ul,最小容量凝固法:

150ul,光学法:

250ul。

2.工作原理

2.1.凝固法

STACompact的检测是在被测血浆粘度不断增加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不锈钢球在检测杯底沿弯曲的轨道运动,检测出血浆粘度的增加。

检测杯两侧独立的线圈产生相反的电磁场,驱动钢球运动。

电磁场的能量由测试项目决定(如纤维蛋白原使用弱场,而其它检测使用正常磁场强度。

)如果血浆浓度没有变化,钢球也将以匀速运动下去。

一旦被检测血浆开始凝固(加入激活试剂),血浆粘度增加,改变了钢球的运动,使其减慢,并且振幅减小,此振幅的变化由数学算法通计算机得到凝固时间。

2.2.光学法

STACompact光学检测的原理为光吸收法,使用两种波长的单色光405nm和540nm,通过反应杯内的光学变化进行检测。

光吸收的原理:

入射光(lo)进入反应杯后,被反应物吸收.测出透射光(l+lp),A=log(l1/l0)(注log以10为底)

干扰散身光lp,被另一相同的只检测散射光的参比值相减而排除。

l1=l=lp(初测值,包括入射光和散射光)

l2=lp(参比测量,挡住入射光,只测散射光)

从l1减去l2即为l.只是入射光lp作为测量之间的参比常数。

入射光由钨卤灯提供,由光栅选择单色波长(405nm或540nm),该过程在光学模块中进行。

由一束光纤将单色光传送到检测部位,另一束光纤携透射光到光学测量电路。

Beer-Lambert定律将吸光度转变为浓度。

A=εIC

A=吸光度

ε=分子消散系数

I=光路长度

C=浓度

发色浓度与吸光度成正比关系(注所有光密度是由测量光纤同参比光纤比较的结果)

第二部分质量控制

一、检测前的质量控制

1、室内质量控制(IQC)

室内质量控制的目的:

室内质量控制用来确定在一段时间内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所得出的结果是否始终保持一致。

质量控制(QC)通常用于描述所建立的检测方法是否足够可靠,以协助临床对止血异常性疾病的判断、治疗、监测及诊断。

质量控制程序可确保操作和检验结果始终处于控制之中。

2、质量控制材料

质控品的使用:

为了评估特定技术的精确性,有必要重复分析分装的相同标本。

质控品应包括正常和异常二种水平,以确保特定分析物在不同水平均处被控之中。

因为在一个操作过程中相对小的变化在测定异常情况时,可能会非常明显。

质控物的来源:

质控物的性质应和检测标本相似,并在相同时间测定。

人体来源的质控物和人体检测标本更加接近。

所有瓶装或分装的质控品应是完全一样的,这样就不会因为瓶与瓶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差异。

质控物在有效期内应该是稳定的。

质控物的保存:

为保证止血试验及其测试的准确性,干粉质控品应在2-8℃内保存;干粉质控品复溶分装后,应在-20℃以下保存,复溶冰冻质控品,应在37oC,5-10分钟快速融化。

具体操作:

复溶制控品时,先将移液管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用无菌注射用水进行复溶,上机前充分混匀,质控通过后,将余下质控品放入-20℃冰箱以下保存,冰冻质控品从冰箱取出后,在37oC,5-10分钟快速融化,充分混匀,然后上机。

质控方法:

每天都应做正常和异常质控。

质控品必须和检测标本同样处理。

生理、技术、分析等因素可能造成差异,故每一次QC结果应记录并对可接受性进行评估。

结果差异的可接受范围

IQC参考范围的建立:

商品化的IQC标本制造商经常会提供一个可接受的参考范围,在筛查试验的测定中,所得结果将取决于试剂和所用的检测系统。

参考范围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

若某特殊检测项目无参考范围,则实验室需自己建立。

建立方法:

当已知某方法在控(已提示质控品在质控范围内),则每天应重复进行室内质控品测定(至少10次),然后计算出质控结果的平均值和标准差(SD)。

标准差是d2和除以n-1所得商的算术平方根,d是指各结果同均数之间的差值,n是测定数。

SD表示结果的离散情况,SD越大,结果离散程度越大。

另外一个重要的参数是变异系数(CV),是标准差与平均数商的百分比,(CV=SD/mean×100%)。

每天PT、APTT质控品检测值,其CV应小于5%。

根据惯例,为IQC结果设定的参考范围为X±2SD,这包含了95%的可信区间。

每次结果应记录在案,以此来确定参考范围。

结果判断:

所有以后的检测结果如果在这个范围之内就认为可接受。

在范围之外说明这个质控品已经变质、质控品未被正确处理或该方法未在控。

另取质控品重复检测可区分上述可能:

如结果继续在范围之外,说明检测系统失控,质控品检测结果中长期漂移(如设备或者试剂的损坏或变化导致)可通过记录表格很容易发现。

质控的测定操作程序:

在主屏幕下,选择[Calib/control]中的[Qualitycontrol],进入质控界面,用光标键移动选择需要运行质控的项目,用F1选中些项目,此时该项目在左面应标“S”,如果不能选中,填写缺少参数,然后再回到质控屏幕,用F10键运行该项目。

2)质控程序完成后,仍以此菜单下,选择相应的试验项目,用ENTER进入统计范图菜单,在此菜单下可观察正常或异常质控数据。

如果此项质控数失控,分析失控原因,作出相应处理,可用ESC键,并选择“重新运行”该项目,质控在控方可进行检测。

二.标本采集

使用3.8%或3.2%(W/V)拘橼酸钠溶液作为抗凝剂;

血样与抗凝剂的比例为9:

1,如果血球压积<20%或>55%,则需调整这个比例,方法是:

0.00185×血液毫升数×(100-压积)=抗凝剂毫升数,按比例重抽血检验;

血浆分离(如果不能立即测试,应尽快分离血浆);

——采样后60分钟内进行;

——分离血浆应在3500r/min离心10分钟,务使血小板去除;

盛血浆容器应加塞,防止PH改变;

血浆存放时间不能太久:

温度

有效时间

室温

≤2hr

2—8℃

≤4hr

-20℃

≤2Weeks

-70℃

≤6months

低温保存的样品,要在37℃迅速解冻,减低凝血因子的消耗,并立即测试。

影响检测结果因素的了解及不合格标本的拒收:

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前准备不能忽视,凝血功能检查首先要了解患者是否接受肝素、口服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是否主为重型肝炎病人。

这要求临床送检医生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相关信息;检验医生应该熟悉了解各方面影响因素,并多与临床多沟通。

对不合格标本,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标本与检验伸请间上姓名、年龄、性别、科室、床号等资料不对的拒收

2、有凝块标本拒收

3、重度溶血标本拒收

4、输液侧抽取血液标本拒收

5、抗凝比例、抗凝剂不对的拒收

6、重度脂血标本与临床医生沟通后再进行检测,并在报告单上注明标本重度脂血。

不合格标本拒收后,需首先与临床医生联系,并建议临床建议更改错误或重抽血后送检。

第三部分、STACompact操作程序

1.仪器操作程序

1.1.1开机前的准备工作:

将所需试剂、复溶试剂、标准血浆及质控血浆室温(18~25℃)放置30分钟,并转运摇匀。

1.1.2开机

打开UPS电源及仪器开关(仪器左侧部),并等待正常启动。

打开电脑及打印机。

1.1.3装载试剂

在主菜单[loading]下,按[F2],打开试剂存放抽屉,如果换用微量管,请先用[F8]键,改为“Microcup”,放入试剂、质控及定标液。

1)使用STAGO条形码试剂瓶:

(1)从条形码扫描器上扫描试剂瓶信息,扫入后,应有声音提示。

(2)确认液体量,用ENTER确认,如果需要改动液体量,键入相应数字(ml),再用ENTER确认。

(3)如果需要改变试剂的稳定时间,键入相应数字,并用ENTER确认。

(4)在任意位置放入试剂瓶相同的位置。

注意:

试剂瓶放入相同的位置。

注意:

需磁力搅拌的试剂(PT),在试剂瓶中放入磁力搅拌棒,并将试剂瓶放入磁力搅拌棒位置。

2)试剂更换新的批号

(1)屏幕提示“是否为新的批号”,选择“YES”,并用ENTER确认。

(2)按顺序扫描试剂盒中的白纸上的条形码。

(3)用ESC键退出此界面。

3)按照以上相应步骤装入试剂后,用ESC、YES键关上抽屉。

此时,屏幕显示检测试剂等剩余量信息,如果某项试剂缺少或量不够,则用红色提示,需要重新更换或添加。

4)用ESC键退出,回到主屏幕

如果试剂缺少或量不够,则提示“NEWTESTAREDELAYEDREACTIVATE?

Y/N?

如果继续进行试验,则用Y键,如不继续进行试验,则用N键,回到主屏幕。

5)在主菜单[loading]下,按F1键打开样品存放抽屉,装入稀释液[OwrenKoller]。

5.1.4质控的测定

1)质控的测定

在主屏幕下,选择[Calib/control]中的[Qualitycontrol],进入质控界面,用光标键移动渔村选择需要运行质控的项目,用F1选中些项目,此时该项目在左面应标“S”,如果不能选中,填写缺少参数,然后再回到质控屏幕,用F10键运行该项目。

2)质控程序完成后,仍以此菜单下,选择相应的试验项目,用ENTER进入统计范图菜单,在此菜单下可观察正常或异常质控数据。

如果此项质控数值超标,可用ESC键,并选择“重新运行”该项目,质控在控方可进行检测。

1.1.5样本的测定操作步骤

1)标本采集和准备样本:

准确抽取2.7ml静脉血,放入枸橼酸钠抗凝(蓝色管)真空采血管。

按组内规定进行编号,逐一检查标本是否有凝块,如果有凝块,标本应退回。

新标本于3000rpm下离心10分钟。

2)标本放置:

在主菜单[loading]下,按F1键打开样品存放抽屉,装入待测标本(如果换用微量管请先按F8),按ENTER确认。

(1)手工输入ID信息

(抽屉打开状态下,用ESC键,选择“Manualmode”)

输入ID号并用ENTER键确认,在任意位置放入标本试管(或微量管),选择试验项目,在屏幕右下方的所有试验项目中选择。

(对每一个项目,单次ENTER键确认或取消)

也可以“Profile”中选择项目组合,按F10键确认,并输入下一个标本,用ESC键关闭抽屉,仪器开始检测。

(2)自动输入ID信息

(抽屉打开状态下,用ESC键,选择“Automode”)

选择“ChangePrefix”改变前缀或起始数字,“Changeprofile”改变项目组合。

标本ID序号和项目自动显示在屏幕上,用ENTER键确认,在任意位置放入标本试管(或微量管)。

下一个标本,序号自动增加。

用ESC键关闭抽屉,仪器开始检测。

1.1.6急诊标本

在主屏幕下,[ESC]键进入状态栏,选择[Status]中“BlockSamplePippeting”至[YES]停止吸样,用[ESC]键退出此菜单,回到主屏幕,用F1键打开样品存放抽屉。

如果换用微量管,请先用F8键,改为“Microcup”,用F12将此标本改为优先处理状态[STAT],输入ID号(数字)选择测试项目,F10确认并输入下一个标本,ESC键关闭抽屉,仪器开始优先检测该标本,并优先打印结果。

1.1.7删除标本

注意:

此步骤也可以在每次开机后的第一显示菜单下运行删除。

在主屏幕下用ESC键进入状态栏,选择[File]中的“DeletePatientFile”,用ENTER键确认,按F4键,键入YES,按ENTER键删除所有的标本资料,或F3键选择删除标本资料,用ESC键回到主屏幕。

1.1.8关机

1)在主屏幕下,用F2和F1键打开试验抽屉和样本抽屉。

2)取出所的试剂瓶和样本

注意:

试剂的稳定时间和试剂量。

如已换微量瓶,如有剩余,取出之前应记下该试剂名称。

原试剂盒2~8℃可保存至有效期。

复溶后的试剂37℃可保存8小时,20℃可保存48小时,2~8℃可保存8~12天,不能冷冻。

3)用ESC键关闭试剂存放抽屉,主屏幕下,用ESC键进入状态栏,选择[Halt],用ENTER键确认,此时仪器自动进行全面冲洗后,提示可以关机。

4)关机顺序:

关主机电源,关打印机电源,关显示器电源。

2维护检查

2.1日常维护

2.1.1开机前维护:

将所需试剂、复溶试剂、标准血浆及质控血浆室温(18~25℃)放置30分钟,并转动摇匀。

2.1.2使用后的维护:

1)在主屏幕下,用F2键打开试剂抽屉,取出所有试剂瓶。

2)用F1键打开样品存放抽屉,在主屏幕下,用ESC键进入状态栏选择“Halt”,ENTER键确认,此时仪器自动进行全面冲洗后,关机。

4)环境核对,每天应在上班时,检查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并记录。

如果温度或湿度超出规定的范围应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如开空调进行调解。

5)记录:

见[仪器维护管理表]

2.2定期维护

2.2.1每周维护保养:

1)清洗2个空气过滤网:

用吸尘器除尘或水洗。

2)清洁洗针池及通针:

用消毒剂0.37%次氯酸钠(配制方法:

向一体积原倍消毒剂中加N体积水量=[(以%表示的消毒剂的浓度/0.37)-1],浸泡30分钟。

方法在保养程序中选[MAINTENANCE]--[NEEDLEPURGE],F6开抽屉,将三根针移到前面,将0.37%次氯酸钠加入清洗槽,用通针钢丝通针。

3)清洁抽屉及测量模块:

温水清洗抽屉及测量块表面。

4)清洁测量通道:

用蘸20%乙醇的棉签擦洗4个测量通道及16个孵育通道。

5)加入冷却液:

关机后进行,检查冷却液面高度,不足应加入冷却液乙二醇(Ref:

38640)

6)清洁吸杯头:

选[SUCTIONTIPREPLACE]--[SUCTIONTIPREPLACEMENT],将2号机械臂移出,抬盖将检测杯塑料吸头取下用清水擦洗,安装好后按[SPACEBAR]退出。

2.2.2每月维护保养:

1)更换注射器活塞头及O型圈

2.2.3不定期保养:

1)更换试剂针

2)更换光源灯

3)更换保险丝

2.2.4组长负责仪器的全面管理

2.2.5维护保养具体操作参考STAGO-COMPACT仪器操作说明书(保养),手册编号---------

2.2.6每年由STAGO公司维修技术人员对仪器进行全面的年保养。

2.3记录维护及校正内容:

2.3.1仪器操作人员应认真填写仪器维护校正记录

*明确记录年间计划

*记录计划和实施的记录程序

2.4仪器维修厂家名称:

STAGO联系电话800-810-9796,400-610-9796

3故障、异常时措施

3.1措施:

一般的仪器报警可由操作者排除,但严重故障需由STAGO公司维修工程师来维修,不得拆卸仪器。

3.2一般故障

3.2.1检测不到反应杯:

重新更换反应杯

3.2.2机械臂操作错误:

(液面探测不到)检查试剂或样品的液面,必要时换试剂或样品。

3.2.3开始测试错误:

试剂产品检测不到,可能已用完,装载即可。

3.2.4报警处理:

1)冲洗液:

更换新的冲洗瓶。

废液真空瓶:

清洗洗针池。

孵育温度超出范围:

检查冷却液。

检查清洁液瓶及废液容器是否存在。

检查废液容器的最大体积,松果废杯抽屉是否存在。

2)检测不到反应杯:

可能已用完,装载位、检测位检测不到运输车。

3)CUP插槽通讯错误:

按ESC或ALT+F10键,关闭仪器,重新启动仪器。

4)测量块通讯错误:

按ESC或ALT+F10键,关闭仪器,重新启动仪器。

5)外按计算机通讯错误:

按ESC,检查仪器的样品号与外接计算机号是否一致。

6)机械臂运动错误,针变弯:

按ESC或ALT+F10键,关闭仪器,手动移动轴:

X,Y,Z1,Z2,Z3。

处理变弯的针(或更换),重新开机。

7)开始测试的错误:

试剂检测不到或用完,按ESC,装载。

8)测量系统的错误:

测量系统光源不工作,更换光源灯。

9)样品或试剂的装载时抽屉卡住:

移走障碍。

3.3填写仪器维修记录

3.3.1记录内容:

仪器名称、仪器编号、故障、简单的维修方法,消耗品、维修人员、仪器管理者签字。

3.3.2组内负责人在维修费用(发票)签字,并填写医工处《维修耗材申请单》,报科主任批准签字,将发票、《维修耗材申请单》及维修单上交管理组,并由管理组上报医工处。

4注意事项

4.1安全注意事项:

4.1.1在使用可能发生感染或危及人身的样品时务必使用手套,避免直接接触。

4.1.2若试剂、清洁剂碰及身体可能会损害皮肤,应戴防护手套、戴眼镜。

4.1.3仪器的操作、保养按规定程序进行,不要触摸非指定部位。

4.1.4关于产品的废液按废液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4.2测定注意事项:

4.2.1样品中不可有凝块、杂质等不溶性物质混入,以免针被阻塞造成测定不准确

4.2.2使用仪器时请测定质控样品并监测仪器是否正常运行。

4.2.3关于试剂、质控样品、校准品等的保管方法、使用方法请遵照厂家的说明指示。

4参考文献

STAGO-COMPACT仪器操作说明书(手册编号:

*******)

5仪器操作、维护管理操作日志记入要领见附表1.2

每日仪器开机检查的状态

定期的维护保养内容和维护者签名

操作者姓名

操作年月日和维护时间

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

1目的

本操作制定的目的是,为操作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提供正确的操作方法。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3定义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是一个基础的凝血筛选试验,常用来评价先天的和/或后天获得的外源性凝血途径(因子Ⅱ、Ⅴ、Ⅶ、Ⅹ)。

4测定原理和临床意义

4.1测定原理

在待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第Ⅲ因子和适量Ca2+,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后者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采用凝固法,通过电磁感应,感测介质黏度变化,从而测定血浆凝固时间,与正常人凝血酶原时间比较,综合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中因子(Ⅱ、Ⅴ、Ⅶ、Ⅹ)的水平。

方法为自动血凝分析仪(STAAnalyzers)Clauss凝固法。

该试验对外源性凝血因子敏感:

----因子II(凝血酶原)----因子V(易变因子)----因子VII(稳定因子)

--因子X(Stuart因子。

4.2临床意义

为外源性凝血途径检查的筛选试验,是综合反映凝血因子Ⅱ、Ⅴ、Ⅶ、Ⅹ、Ⅰ含量及活性的指标。

监测抗凝剂治疗。

延长:

Ⅱ、Ⅴ、Ⅶ、Ⅹ因子先天性缺乏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DIC的低凝期及继发性纤溶亢进期;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症;肝脏疾病(肝硬化、肝炎、黄疸);循环血液中有抗凝物质;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增多;口服香豆素类抗凝药;肠道重吸收紊乱;新生儿出血性剂病等。

缩短:

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DIC早期、口服避孕药等。

PT被广泛用于监测抗凝治疗(warfarin),因为它的灵敏度可反映依靠维生素K的因子II,VII和X的浓度变化,所以此试验所得的结果对确定治疗药物浓度是特异的。

众所周知,血浆PT的值由于凝血活酶试剂本身及所测量的仪器的不同而不同。

WHO采用的一种标准品是“抗凝治疗强度凝血活酶国际参考标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PT比值被转换成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病人的PT和标准PT比值符合INR与ISI(国际敏感度指数)换算公式:

INR=(病人PT/平均正常PT)ISI

凝血活酶ISI值通过使用国际参考品凝血活酶(IRP),由正常血浆和香豆素治疗病人血浆的凝血活酶来决定,PT值的获得可通过作log--log图,并回归画出直线,该直线的斜率描绘的即是凝血活酶ISI值。

INR可用来评价口服抗凝剂治疗稳定的病人。

5实验室条件

5.1实验场所

检验科临检室

5.2温湿度要求

室温:

15-30℃

湿度:

20-80%

6标本要求

6.1标本种类

6.1.1标本种类

血浆

6.1.2标本量

最适量:

3ml

最小量:

2ml

分析量:

100ul

不适标本的处理:

采集量过少、抗凝剂错误、血液凝固等情况下,拒收标本,及时与临床联系,并做好登记。

6.1.3容器

枸橼酸钠抗凝管---9体积血采集到1体积0.109M枸椽酸钠抗凝剂中

6.1.4采集条件

采集时间:

检查对象生活饮食处于日常状态,安静。

拒收标准:

采血量不足、严重乳糜血、抗凝不充分、严重乳糜血、抗凝剂有误等

采集部位:

静脉采血。

6.2使用条件

6.2.1保存条件

---血浆20℃可保存8小时,收集后应尽可能快测试。

6.2.2保存事项

必须及时检验,放置过久可影响检验结果。

6.2.3保存天数:

1天

6.2.4保存场所:

临检室

6.2.5特殊容器:

6.2.6预防措施

标本为可感染性标本,应注意人员及环境的防护,防护措施请使用眼镜,口罩,手套等。

7试剂或培养基

7.1购入试剂(进口、进口分装、国产):

试剂名称

品牌

保存条件

有效期限

备注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试剂盒

STAGO

2-8℃

见试剂包装

质控品

STAGO

2-8℃

见试剂包装

试剂成分: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试剂盒:

R1(冻干血浆):

组织凝血活酶(来自新鲜的兔脑组织,含肝素抑制剂,从新鲜兔脑组织制备的冻干凝血活酶,ISI标定值根据批号不同,在每一个试剂盒中有准确的标定。

复溶后,该试剂呈轻微浑浊状,不沉淀,适用于包括光学检测方法在内的全自动或半自动血凝仪器。

试剂中含特殊的肝素抑制剂,PT不受治疗水平内肝素浓度的影响,因此,PT延长表示真正的凝血酶原复合物的缺乏)

R2(液体):

Ca2+(包含钙和含叠氮钠作为防腐剂)

质控品:

STAGO产品(STA@CoagControlN+P),未开瓶的试剂于2-8℃保存,可在有效期内保持稳定;现用现配,已复溶的试剂于20℃可稳定4小时;每24小时检测均应做一次质控;质控值因批号不同而不同,应仔细参阅试剂盒内的质控标值。

7.2试剂配制

7.2.1:

试剂种类

7.2.2配制方法:

准备:

将一瓶试剂2倒入一瓶试剂1中,室温(18-25℃)放置30分钟,并轻轻摇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