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垦种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4514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农垦种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全国农垦种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全国农垦种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全国农垦种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全国农垦种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农垦种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

《全国农垦种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农垦种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农垦种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docx

全国农垦种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全国农垦种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

发布单位:

农业部农垦局日期:

2006-11-0600:

00关键词:

null

 

下载文件:

  

 

“十一五”是做强做大农垦种业、为农垦现代农业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

根据《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和《全国农垦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成就和形势分析

(一)发展成就

“十五”时期,农垦系统加大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力度,把商品种子生产经营作为提高效益和服务农村的重要发展方向,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农作物种子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1.良种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农垦系统充分发挥垦区种子基地集中连片、规模化等优势,建立了稳定的良种生产基地500万亩,拥有种子专业生产队1000余个,良种生产能力由“九五”期末的不足10亿公斤提高到“十五”期末的12亿公斤以上,占全国种子常年用量的9.2%。

种子加工和仓储能力大幅提高,全系统拥有550多家种子加工厂,1350台种子精选加工机,514台种子包衣机,机械化加工率达84.4%;晒场面积510万平方米,仓储面积56万平方米,贮种能力达到13亿公斤。

2.良种供应和推广能力增强。

“十五”期末,垦区统一供种量达3亿多公斤,以农场为单位统一供种率达90%;供种水平和种子商品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对外辐射供种量达6亿公斤,占成品种子生产量的52.3%,种子商品率达98%以上。

各垦区已建成分布在全国的100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站,年均承担各类农作物试验任务15万份次。

五年累计推广农作物新品种500余个,推广面积达到10亿亩。

3.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

“十五”期间,垦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建设产权主体多元化的具有独立法人治理结构的种业集团。

全系统注册登记了各级各类种子公司477家,其中8家列为全国50强企业;建立了4000余个营销网络,拥有技术人员4670人。

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部分种子公司还与科研育种单位形成了联合实体。

4.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效。

“十五”期间,农垦系统进一步深化改革,健全种子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垦区种业完成了政企分开。

有种子监管职能和执法权的新疆兵团、黑龙江垦区,建立了独立的种子管理机构;种子企业与农业行政部门脱钩,划归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

地方垦区的种子企业接受所在地政府种子管理部门的统一监管,坚持依法生产经营。

5.促进了农业和垦区经济发展。

“十五”期间,通过实施种子工程,农作物品种更新更换速度加快,良种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全国农垦种子科技含量和商品质量大幅度提高,种子精选量达到7亿公斤,种子包衣量达到2.5亿公斤,大宗农产品的优良品种覆盖率已经超过95%,粮食平均亩产从“九五”期末的308公斤提高到“十五”期末的367公斤,棉花从105公斤提高到128公斤。

种业的发展提高了农垦农业的科技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在促进垦区经济发展和职工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基本经验

农垦农作物种子产业的稳步发展,不仅为“十一五”种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1.高度重视种业发展,不断加大支持力度。

各级农垦部门坚持树立“农以种为先”的观念,将种子产业建设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竞争力提高的关键点和突破口,不断加大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改进育种手段,提高种子精加工水平,加强仓储设施和种子质量检测设备等方面的建设,产业发展动力和后劲增强。

2.深化改革,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严格按照《种子法》的要求,实行政企分设,企业自主经营。

一方面,明确了种子行政管理部门,强化了管理队伍,加大了监管力度,营造了良好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秩序;另一方面,通过股份制、兼并等方式整合重组了一批中小企业,在系统内实现了统一生产、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价格和统一服务。

3.开展跨国合作,加强农作物新品种研发。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自主研发和合作开发,尤其是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开展联合育种,推广了一批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部分品种已成为国家级、省级主导品种。

4.依靠科技进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通过加强种业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和集成了一批关键技术,为农垦种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使种业成为高新技术密集、实用技术普及的产业。

同时,加强人才和知识成果的引进,强化技术培训,提高了科技人员素质和生产者的科技水平,充实了人力队伍。

5.强化管理,高度重视质量安全。

建立健全了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了目标、责任落实到执行者和激励、追究制度并存的管理理念。

不断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实现了从种子的生产到终端用户全程质量监控。

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技术规程,开展企业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确保了生产用种的质量安全和数量安全。

6.坚持开拓市场,增强示范带动能力。

采用现代流通方式,拓展种子营销网络,着力提高垦区良种的商品率和覆盖率。

增强基地供种能力,扩大辐射服务区域,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产业效益,使农垦种子的市场占有份额逐年递增。

(三)形势分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种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目前,我国农作物种子常年用量在125亿公斤左右,供应能力在50亿公斤以上,种子年贸易额达300亿元以上,约占全球年交易总额的10%,潜在市场价值达800亿元,是世界第二大种子市场。

据预测,未来十年,我国种子的年销售额增长率将达10-15%。

农垦种业是我国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时期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科技意识的提高,尤其是在当前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农业生产对良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农垦种业发展和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受国内巨大的种子市场、商业潜力和丰厚利润的吸引,国外企业纷纷抢占我国种业市场,种业市场集体、民营、中外合资合作、外资等并存的格局逐步形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目前在我国登记的外资种子公司有70家,世界10大种子公司中,6家公司在我国成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4家公司在我国建立了育种基地。

未来一个时期,种子行业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农垦种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农垦种子产业自身还存在一些影响发展的问题,如基础性投入不足,建设水平亟待提高;企业处于发展初期,实力不均衡;人才匮乏,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体系不尽完善;部分垦区行政部门职能转变不到位,企业缺乏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总体上看,未来一个时期,农垦种业发展环境良好、潜力巨大,应切实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积极化解不利因素,着力做强做大种子产业,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指导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认真贯彻实施《种子法》,根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立足农垦,辐射服务农村,实现种子育、繁、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构建新型种业体系。

(二)发展目标

根据国内外种业发展态势和垦区经济发展总体规划,2010年农垦种子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种子基地面积扩大到600万亩,巩固和提高良种综合生产能力,年产农作物原良种15亿公斤,争取占全国商品种子生产量的20%,其中外销种子达到9亿公斤。

----继续发挥农垦在农作物常规种子生产上的优势,同时在杂交玉米、瓜菜作物制种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新疆兵团、黑龙江、宁夏、甘肃、内蒙等垦区杂交玉米制种面积共计70万亩。

----利用现代育种手段和技术,提高育种水平,建立健全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品种研发体系,选育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品种。

----加大优质新品种推广力度,更新农作物品种2000万亩,使主栽作物30%的生产用种得到更换,满足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强化种子检测手段,全面推行种子质量认证制度,提高质量标准和产品信誉,树立农垦种子品牌形象。

市场销售的农垦种子全部经过精选、分级和标牌包装,优质和专用品种占商品种子产销量的80%以上。

----以垦区现有的大型种子企业为主体,通过整合、联合、收购、兼并等手段,组建和优化一批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具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科学管理制度的种业集团,推进种子企业、科研育种单位及其它种业资源的整合,增强产业实力。

三、发展布局与重点

(一)优化生产基地区域布局

根据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布局和全国种子工程规划,进一步优化种子生产基地布局,结合垦区实际情况和已有基础,新建和扩建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作物种子基地,示范带动区域内种子产业发展。

基地布局主要划分为4个区域:

----东北区。

黑龙江垦区的优质高油大豆原良种繁育基地、优质粳稻原良种繁育基地、优质强筋春小麦原良种繁育基地、优质春啤酒大麦原良种繁育基地、早熟玉米制种基地;内蒙垦区的双低春油菜制种基地、高油大豆原良种繁育基地;辽宁、吉林垦区的优质粳稻原良种繁育基地。

----黄淮海区。

河北垦区的优质粳稻原良种繁育基地;江苏垦区的优质啤酒大麦原良种繁育基地、优质中筋冬小麦原良种繁育基地、优质棉花原良种繁育基地;河南垦区的优质中、强筋小麦原良种繁育基地;山西垦区的中筋冬小麦原良种繁育基地、中晚熟玉米制种基地;安徽垦区的优质中筋冬小麦原良种繁育基地、优质棉花原良种繁育基地。

----西北区。

新疆兵团的优质粳稻原良种繁育基地、优质食用大豆原良种繁育基地、优质啤酒大麦原良种繁育基地、优质中筋春小麦原良种繁育基地、中晚熟玉米制种基地、优质长绒棉原良种繁育基地、优质陆地棉原良种繁育基地、双低春油菜种子生产基地、油葵种子生产基地、瓜菜种子制种基地;宁夏垦区的优质粳稻原良种繁育基地、中筋春小麦原良种繁育基地、杂交玉米制种基地;甘肃垦区的优质啤酒大麦原良种繁育基地。

----长江中下游区。

江苏垦区的弱筋小麦原良种繁育基地、优质粳稻原良种繁育基地、优质杂交籼稻种子生产基地、双低冬油菜种子生产基地;安徽垦区的优质粳稻原良种繁育基地;湖北垦区的弱筋小麦原良种繁育基地、优质籼稻原良种繁育基地、优质棉种原良种繁育基地、双低冬油菜种子生产基地、优质杂交籼稻种生产基地;湖南垦区的优质杂交稻种子生产基地、棉花原良种繁育基地;江西垦区的优质籼稻原良种繁育基地、优质棉花原良种繁育基地。

(二)提升龙头企业竞争力

根据垦区各种农作物种子企业的种子生产量、销售额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黑龙江北大荒、河南地神、新疆康地、新疆塔里木河、江苏大华、安徽皖垦、山西北大等一批重点种业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建设要重点做好五个对接:

一是与国际标准对接。

龙头企业建设按国际标准设立、运作、实施,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产权主体多元化的具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种业集团;在集团内部建立健全研发、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一系列科学管理的决策、激励、约束机制。

二是与高科技对接。

健全企业自身的种子研发机构和体系,开发一批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种子研发资金应占种子销售额的5-10%;瞄准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依靠高科技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

三是与国内外市场对接。

扩大产品的影响,提高种子品牌在所在地区的市场覆盖率;通过直销、代理、代销等方法,建设和完善企业自身的经销网络,推广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四是与垦区种子产业资源对接。

健全良种繁育体系,稳定同专业化、规范化种子基地的关系。

建设现代化的种子加工储运中心,包括干燥、加工、包衣、包装等环节的大中型种子加工厂,以及常温、低温种子储藏库,使商品种子100%经过加工和规范包装。

五是与相关法律法规对接。

种子企业必须根据《种子法》的要求,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具有全国种子经营许可证。

建设种子质量检测中心,所销售的种子全部经过种子质量认证,全部达到国家标准。

(三)加强种子管理体系建设

切实加强种子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品种、质量、市场和信息体系,规范品种选育者、种子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行为,推动种子产业化。

在种子管理体制上,要建立健全种子管理体系,实行事企分设、事权分立,按照《种子法》及配套法律法规,实现垦区种子的品种、质量和市场的科学管理。

在品种管理上,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加强农作物育种改良中心、国家区域试验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品种选育行为,督促落实品种试验、示范和推广任务,公告品种信息。

在质量管理上,推进种子质量检测分中心及品质检测室建设,开展种子质量的监督检验,加强种子检验体系建设,推行种子质量认证制度,开展检验技术培训。

在市场管理上,大力宣传《种子法》及其配套法规,严格“两证一签”管理,维护种子市场经营秩序,保障农业用种安全。

在信息管理上,强化服务意识,推进种子信息网建设,网络要连通各级种子管理、经营、推广、科研育种、品种保护、中介服务等机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深入调查研究

各级农垦主管部门要增强加快种业发展的责任意识,制定本垦区种业发展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强协调引导,狠抓工作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机制。

要深入实际,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确保规划的全面实施和预期效益的实现。

(二)建立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打牢产业发展基础

加强种子基地建设,提高种子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确保种子质量和生产效益。

建立种子企业与基地之间合理的分配制度,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强化企业与基地各环节间的连接。

注重合同履约,维护基地职工的经济利益,打牢种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三)深化体制改革,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加快企业体制和机制的创新,采取联合、收购、兼并等方式,组建一批紧密型种业集团。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科学管理制度,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明晰产权,整合优势资源,实现产权主体的多元化。

建立集团内部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理顺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间的利益关系,增强集团的控制力和凝聚力。

破除封闭观念,加强与国内外种业企业的联合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走低成本扩张的路子,形成育、繁、加、销一体化的新格局。

(四)实施品牌战略,拓展种业市场

强化品牌观念,采取先进的质量监控措施,确保生产出高品质的种子。

做好品牌策划、宣传和管理,努力打造名牌种子,树立良好信誉,扩大影响。

加强市场营销,完善售前到售后全过程的服务,扩大市场份额和农垦种子的覆盖面。

加强垦区之间种业信息沟通,密切追踪国内外新品种研发和市场拓展动向。

(五)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加快垦区育种科研资源的整合,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单位与种业企业的合作和联合,突出重点,集中攻关;跟踪发达国家生物技术的研究动态,充分利用生物技术的新成果,并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引进和自主开发种质资源、育种技术,加快品种选育的速度和效率。

处理好科研单位与生产、经营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知识产权和财产权的矛盾;加强种业人才的引进、培养,逐步建立起科学的人才评价及激励机制。

(六)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产业竞争力

   积极落实和争取国家发展种子产业的政策,把农垦种业建设纳入国家建设规划,加大对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为做强做大农垦种业营造良好环境。

各垦区要在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的同时,千方百计开辟资金筹集渠道,加强种子科研、基地、加工、仓储和检验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健全工程项目全程监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促进农垦种业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