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4500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docx

《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docx

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

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

田青,佛教音乐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

现为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顾问、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长期致力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的研究,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著有《中国宗教音乐》、《净土天音》、《佛教音乐的华化》、《禅与乐》等多部著作。

上世纪80年代末,首先将中国佛教音乐带到国际舞台,为促进两岸和平及国际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因在中央电视台“青歌赛”评委席上批评“罐头歌手”的“千人一声”、力主“原生态”唱法、主张文化多样性而引发中国声乐界的讨论和反思,其音乐批评在我国音乐界有重大影响。

曾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执行副主任,为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今天很高兴和大家在这高雅的地方共同探讨问题,把我的所思所想给大家做个汇报。

今天的题目是当初“昆曲讲堂”给我打电话时,我随口说出的题目,放下电话我就后悔了。

说出这个题目是因为我最近在想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当代的中国需不需要传统文化,需要哪些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包括未来的中国都有什么意义?

但是正式讲的时候,我觉得这个问题确实太大了,也不是我能讲清楚的,既然是自己报的题目,总要想个办法,我就想把这个问题——“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用最简单的方法讲一讲我自己的看法。

第一个问题,大家要弄清楚什么是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都包含哪些内容?

最近几年,全中国人民都看到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提法,而且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实现这样一个中国梦要依靠软实力。

而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软实力里最重要、最被世人看重的,也恐怕是今天我们拿出来能够让世界认可的东西。

当然软实力包罗万象,今天我们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不是软实力?

也是。

当我们中华民族这些年取得巨大成就时,我们有一种自豪感,世界对我们也刮目相看。

但是大家注意到没有?

不久前网上流传了一段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话,我没有考证这句话是不是真是她说的。

不管是否真出自她之口,但起码真实反映了许多西方人,尤其是政界、学界的这些人对中国的判断。

她的话大致意思是:

我们(西方)不要怕中国,中国没什么可怕的,他们只会制造,他们没有思想。

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深有感触,我们当今的中国人恐怕是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最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们的国家。

这么多年从积贫积弱发展到今天,我们的成就都希望世界知道,但是很多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我举个例子,前天我从北京坐高铁来苏州,5-6个小时很快就到了。

短短20年,中国的高铁里程数超过其他所有国家,包括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比他们总和还多。

像这样的成就我们自己觉得很平常,以前我在学校演讲的时候也举过例子,那时候新闻里报道说,东北、西北的3条高铁同时落成,我第二天给同学讲课问到,谁注意了这条新闻请举手,几百个学生没有一个学生举手。

这3条高铁的任何一条放在欧洲的任何一个大国,我想都会是他们媒体的头条,一定要所有的政府首脑参加,而且是大工程,但在中国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了。

所以我们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会让人们对我们刮目相看,但是要让人家对我们从心里敬佩,甚至让他觉得我们有魅力,恐怕还不行。

所以现在我们讲到软实力的时候,从国家领导人到学界都强调要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因为只有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才能让世人觉得这是值得敬佩的,而且是他们没有的。

第一个问题,我要告诉你们,究竟什么是传统文化。

虽然大家都在说,现在有一个现象,很多讲传统文化的人,把传统文化等同于国学,把国学等同于儒学,又把儒学简单的理解,或者说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的和努力做的,就像孩子们背的弟子规、百家姓。

这些东西当然是传统文化,但却是传统文化的表皮,是传统文化里比较浅显的东西。

很多讲到传统文化说儒学对不对呢?

没有问题,儒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仅仅讲儒学是不够的,我常跟人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三根柱子两层楼,这是我一个浅显的比喻。

为什么讲三根柱子,大家都知道最简单的物理原则,不能少于三根柱子才能撑起一个物体,像凳子最少要三条腿,两条腿是站不住的,所谓三足鼎立。

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起码是三根柱子,哪三根柱子呢?

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叫儒释道,儒是儒学,孔子、孟子都是代表人物。

释,释迦牟尼的释,就是佛学,佛教从公元前后,我们不去考证佛教传入中原的具体年代,传入中国到今天差不多2000多年,早已经中国化了,变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道,道家、道教,这是我们中国的本土宗教,是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宗教。

儒释道三者共同构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缺一不可。

现在很多人只谈儒,不谈佛道,无论是从历史上看还是从文化上看都是片面的。

中国人有一句话,是历代文人所崇尚、所坚持、所遵循的,就是苏东坡曾经说过的:

儒道兼综,显隐皆可,用舍由时,行藏在我。

这是中国历代的知识分子认可的,虽然汉代独尊儒术,但是汉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知识分子强调儒道兼综。

再加上外来的已经中国化的佛教,这三者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所谓以儒济世、以道修身、以佛养心,儒释道三者在构成中国人的人格方面是分工不同,各有侧重,但是缺一不可的。

为什么儒道兼综,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读书人要为天地立命,要为世界开太平,每个家长让孩子读书的时候都希望孩子有出息,什么叫出息,最大的出息莫过于治国平天下。

当然中国的儒家有更深刻的区分层次,就是君子三立,太上有立德,其次立言,最不济也要立功。

立言是做学问,要成一家之言。

立功就是保家卫国,为国家为民族做实际的事情,最难是立德,是君子圣人之事,不是一般的人能做到的。

即使是立功,所谓建功立业,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一个人要实现自我价值,为民族为社会做一些事情,对自己是事业,对社会是善举、是好事,每一个人都这么希望。

但是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年轻时代每个人都有雄心壮志,到了中年后,步入老年,绝大部分人所做的和当年自己所想的会有距离,于是很多人会感伤、会失望,在现代社会这样的人会更多。

过去我们没有听说过抑郁症这个词,现在我们不但听说了,而且每个人周围都有人得抑郁症,变成常见病了。

为什么现代患抑郁症这么多呢,为什么过去的人得抑郁症少,仅仅是因为现代节奏快了吗?

我想从根本上说,任何一个时代,不管是什么社会,也不管节奏快慢,所有人都想建功立业,都想升官发财,都想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最后能够达到自己愿望的永远是少数。

为什么过去的人抑郁症没有现在这么多呢?

那时候没有心理医生,没有抗抑郁的药,靠什么使社会上绝大多数的读书人身心健康地度过一生呢?

就是那四个字:

“儒道兼综”。

后面四个字叫“显隐皆可”,显就是彰显于世,隐就是退隐,隐居的隐。

显隐皆可就是儒道两家互相补充,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心中所树立的做人的宗旨。

顺利,成为天下有道之显,不顺利,处逆境则隐。

“儒道兼综,显隐皆可”这八个字大家不要小看,千百年来中国的文人,绝大多数人善终,没有得抑郁症,没有跳楼跟这八个字有关。

道家讲无为,讲无为即无不为。

这是东方哲学一个共同点,老子最有名的一句话: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为其用。

咱们这个房子,上面有房顶,四面有墙壁,下面有地板,东西南北上下叫六合,在房子里六个方向都封闭了,都是“有”,只有中间这块叫无,但老子说当其无为其用,杯子也是,水是放在“无”里面,放在空的杯子里。

所以道家的思想开启了中国人的智慧,更重要的,它是对讲究进取的儒家的一个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补充。

我写过一本书叫《禅与乐》,研究禅宗和音乐的关系,在这本书中我专门找了两幅图片并在一起,一幅是齐白石的头像,一幅是荷兰画家梵高的自画像。

齐白石也好,张大千也好,留给人们什么形象呢,白须瓢泼,仙风道骨,神仙模样。

梵高呢,样子像一个幽灵、一个恶鬼,用了纱布,因为他自己把耳朵割下来裹上纱布。

我把这两幅照片排在一起,想说明什么呢?

中国的艺术家或者是画家、书法家,颐养天年、长寿的为多,西方的艺术家短命夭折的多,神经病的多,自杀的多。

中国也不是完全没有,大家都知道徐文长,杀妻的神经病,但是太少了,绝大部分都是长寿的,是“寿者相”。

所以我们常说写书法能长寿,但西方不是,你们相信玩摇滚的会长寿吗?

麦当娜会长寿?

我不信,他们把生命浓缩了,一下子迸发出来,能量守恒嘛,每个人都这么多,他一下子爆发出来,的确是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这样的东西,在中国人当年曾经有巨大的作用,对今天当代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还是要鼓励的。

我们批评人叫做不思进取,要看什么时候,针对什么人说这句话,一个年轻人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当然不对。

一个病卧在床的老人,你鼓励他:

哎呀你活到90岁了,还要活到老学到老,听说姚明退役了,你能不能替他呀。

他都90了,你让他如何思进取。

中国人在任何一个条件下,可进可退,就是因为中国的哲学里这种儒道的互补性。

还有一个就是佛教,在我们改革开放之前,包括改革开放过程中,绝大部分中国人一听到“宗教”两个字,第一个反应就是迷信,认为佛教就是迷信。

赵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振聋发聩的说了几个字,表面上很平静的说出来,现在想来越觉得他说的深刻。

他说:

佛教是文化。

就这五个字,意思是什么?

第一不是迷信,第二没有你想象的这么简单、这么容易,它是文化,需要学习。

佛教从进入中国有2000年了,对中国人有多大的影响呢?

这个影响之大恐怕超过我们每个人平常的认识,就拿我们中国人所说的汉语,如果从我们现存的汉语中去掉佛教传来的语言的话,我们现在张不开口,不能说话。

为什么?

很多都是佛教中传来的词。

比如我们说:

“世界”。

“世界”这个词是佛经里才用的,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没有“世界”这个概念,我们说:

“天下”。

佛教传进来我们才知道,我们说的“天下”范围还是窄了点。

大的话叫大千世界,小的话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比我们“天下”一词要丰富、要深刻、要符合实际许多。

我们刚才说“实际”,“实际”这个词也是佛教中传来的。

“相对”、“绝对”,包括很多成语:

“头头是道”,“心心相印”。

我们生活当中,我招研究生,我叫“导师”,这“导师”这个词也是佛教中传来的。

我的学生更离不开我们佛教中的词,要做“功课”,“作业”,这也是佛教中的词。

离开这个我们没法说话。

据说王安石说的一句话,他说:

神州三代之际,圣人多出儒宗,两汉圣人多出佛宗。

这话什么意思?

他说夏商周三代的时候,包括后来的春秋战国,圣人多出儒宗,儒家多出圣人,比如我说的孔孟,两汉以后,圣人多出佛宗,中国历代许许多多著名的中文学者,都受过佛教的熏陶。

杜甫,儒家代表诗人,他有两句诗讲他的“中国梦”,“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

这是他的“中国梦”。

李白也有:

“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

说到“大千”我就想到张大千,大千世界。

白居易也有,王维也有: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这些文人都是禅宗中人。

到了近代,影响我们当代的康、梁。

包括近代的李叔同、苏曼殊这些著名的文人学者,包括大家都熟悉的谭嗣同。

谭嗣同了不起,变法失败,很多人跑了,脚底抹油溜了。

别人劝谭嗣同也跑,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未闻不流血成功者。

各国的革命我没听说过不流血能成功的,但中国还没有人为此流血,谭嗣同说了几个字,他说“愿自嗣同始”。

从我谭嗣同开始,我以我血荐轩辕,那个时代的人都是要用自己的鲜血、生命来为变法、为名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一切。

谭嗣同从哪里来的这个思想,谭嗣同是佛教徒,佛教中对生死的看法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非常重要,儒道两家不谈生死,尤其是儒家。

孔子诲人不倦,他对学生是真好,有问必答,只有一件事他不说。

什么事?

生死之事、鬼神之事。

子路是他最欣赏的学生,子路问他生死之事,他很不耐烦的说:

“不知生焉知死”。

孔子所倡导的“子不语怪力乱神”,你先把生的事情弄清楚,死的事别问。

问,他也说不清楚。

生死之事是关于灵魂永存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最原始的根,一个是秦的文化,一个是楚的文化,楚是信巫好鬼,但最终楚文化没有成为影响全国的文化,影响全国的是周文化、秦文化,包括孔孟是排除这个事情的。

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人才开始相信人有灵魂,而且生命不仅仅是一世,有前世有今生,这个思想对中国人影响很大。

大到什么程度?

大到让信佛的人不怕死,怕地狱但不怕死。

大家都读过鲁迅的《阿Q正传》,阿Q是个什么人?

我们所有的中学教师都会告诉你,阿Q是鲁迅先生集中了中国人所有的劣根性所塑造的一个人物,简单讲是一个反面人物,但是这么一个反面人物他死前的表现如何?

被大家所嘲笑,要砍他头了,要杀他了,他签字,他居然还因为画个圆圈画的不圆而遗憾。

现在哪一个CEO,企业家招员工的时候,不希望员工如此认真,临死前还要把圈画圆了才行。

他绑缚刑场的路上还要唱,唯一遗憾的唱的不是昆曲,唱的什么不知道。

唱的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唱完后说的一句话,“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这是什么思想?

这是典型的佛教思想。

阿Q不知不觉得也受到了佛教的影响,让人相信这个死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这个重要吗?

这个太重要了,摊上这么一个人,一个个体生命在面临死亡时,保持了一个人的尊严,他没想要哭,没有软如一滩泥,不是被人拖着上刑场,他是挺着胸去的,还能唱。

能唱本身这件事情就不简单!

大家都去过医院,医院里躺着的这些人有一个还能唱吗?

儒释道这三家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有形的、无形的,我刚才讲的佛教对中国语言的影响是无形的,对阿Q的影响是无形的。

有形的更多了,中国现在几乎所有的旅游点都和宗教、历史有关。

唐庙,中国据说只有五个唐代的建筑,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发现的唐代建筑,包括我们引以为豪的、世界上知名的,从敦煌到云岗,龙门,乐山大佛,道教也有。

假如没有这些宗教的寺庙,我们不会有这么多的艺术品留到今天,中国的雕塑如果不讲佛教的话,中国没有雕塑,至少没有可提的雕塑。

如果没有宗教的思想,更不会有这些存留了千百年为我们中华民族争了无数光的伟大的建筑。

像乐山大佛,建成需要200年,人生不满百,是什么力量让这些佛教艺术家去做一件自己今生肯定看不到的作品呢?

信仰之力、信仰之光不但解释了这个问题,也解释了另一个问题。

当代做的菩萨像,你怎么从他脸上看不到光?

真正古代流传下来的菩萨造像的那种慈悲,每一个观者都能感觉到。

原因很简单,古代的艺术家在为佛像造像时,他是怀着信仰造的。

现在的人造像时在想这能卖多少钱?

我不用这个材料,我用那个材料是不是成本更低啊?

艺术绝对是心灵的折射、心灵的反映。

一个俗不可耐的工匠所做的佛像怎么可能有光?

从文化到艺术到人生观,儒释道三者共同构筑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缺一不可。

我觉得这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

我跟大家讲,中国传统文化是三根柱子两层楼,他不是一间房子,他是楼房,起码是两层。

上面一层的文化是由文人创造,孔、孟、老、庄,唐诗、宋词、元曲,包括我们昆曲的曲本,这些东西的共同点是它们的载体是汉字,是汉字传承的我们的中华文化,一提传统文化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些。

从李白杜甫到曹雪芹,都是这些。

但是很多人常常忽略了这个底层。

这个底层不是一般的底层,他之广大,之高远,之丰富,之精彩,都是很多人意想不到的,这部分文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他的承载体是口头的,就是我们口头文化,昆曲作为我们中国的第一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的时候,这个项目的名称叫做:

“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它主要的特点就是口口相传,不是文字,包括以昆剧为代表的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我们各种各样的传统手工技艺,包括我们的苏绣,民俗等等,还有民俗中许许多多从剪纸、贴窗帘、服装等生活中的一切。

这些东西也有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物质的载体,比如说瓷器,这个瓷器本身是物质的,但是如何制造这个瓷器,这个技艺的核心是非物质的。

我们保护瓷器,保护的是所有精神的东西,这个重要不重要?

太重要了!

我曾今举过一个例子,我在一个大学讲课的时候问学生,你们设想一下,在传统社会,一个农村子弟,他是千百万农村人民中的一个,他没有读过书,没上过一天学,他不识字,不会写自己的名字。

他甚至没有名字,名字是学名,不是乳名,他妈妈给他取乳名很简单,什么二蛋,看见什么叫什么,他没有名字,他是传统社会几亿人中的一个。

他不但知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他知道勤俭持家、孝顺父母,还知道二十四孝的故事。

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他会挺身而出,他一个字不识,但是他会给你滔滔不绝地讲杨家将,讲岳飞传,他知道赵子龙,知道关云长,知道梁红玉,也知道秦桧,知道金兀术,他爱恨分明,他有强烈的道德感,邻居家有谁不孝顺父母,他会谴责,请问他从哪里知道的忠孝仁义礼智信?

谁告诉他人要忠孝?

他听说书,他看戏,他就从这些丰富的、和中国人的生活融为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认知这个世界。

他不但有了道德感,有了生动的历史的认识,可能是传说,历史没有真实发生过,但就是这些东西使每一个中国人保持着他的基本人格,他会健康地度过一生,他会同样教育自己的子女,保持了中国社会千百年来基本的论点,和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基本的传承。

我们讲传统文化,绝对不能偏废我所说的这两层,简单地讲,这些东西跟当代中国是什么关系?

在当代中国我们的传统文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处境?

在这里我用一个简单的办法,就像我刚才讲传统文化“三根柱子两层楼”一样。

要认识今天所有文化现象,你必须从3个数字认识。

这3个数字太重要了,我跟外国朋友交流的时候,对他们说中国当代很多问题必须从这3个数字当中去了解中国的发展,哪3个数字呢?

一个是五千,一个是一百,一个是三十。

大家知道我说的三个数字是什么意思吗?

“五千”是个概数,是中国的文明史,这五千年的文明史对我们每个人都在起作用,支撑我们的自信心,塑造我们之间的凝聚力。

“一百”是什么数字?

一百年。

今年是2015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恰恰发生在一百年之前,1915年陈独秀等五四运动的发起者所提倡的新文化运动的载体《新青年》杂志问世。

1905年,再往前推10年,清政府提倡新学,把科举制度废了,现在文化界这几年盛行民国热,对上世纪三十年代左右的这批文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实不妨再往前推二三十年。

曾经有人说,尤其是国外的朋友,说文革把庙宇都废了,破坏了宗教,大家都不知道最早破坏宗教的是谁?

是宣统,是皇上。

宣统元年,清政府颁布了一个法令,叫“废庙兴学令”,把所有的庙都改成学校,西式的学校。

这一百年简单地讲,就是中华民族从五千年文明史中感到从自信到自卑,又到自强这个重大的转折,这一百年是中国人讨伐自己的传统文化、一切学习西方的一百年。

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还是其他党,基本上所有的现代政党,在对待传统文化的这个问题上是完全一致的,都把传统文化当成我们中国国弱、民贫,被列强欺侮的原因。

为什么落后挨打?

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不好,所以当时提出要打倒孔家店。

当时有没有人反对呢?

有,很少。

顾颉刚等几个学者能够在反对传统文化的大潮当中说出他们弱弱的不满来,绝大部分,从共产党推崇的鲁迅,到国民党推崇的胡适之等一批学者,他们的思想是一致的,就是中国文化非改不可。

这个没有问题,的确,中国传统文化到了满清和民国,就像池水下面沾满了贝壳啊、破渔网啊等各种脏东西、烂东西的船一样,开不动了。

上面的东西太多了,需要清理,需要打扫。

但是正像鲁迅当年说的,中国社会不矫枉就不可过正。

有一个例子,鲁迅先生说,在中国你要申请开扇窗,上头一定说你要开窗干嘛?

你要申请把房顶掀了,领导很有智慧,领导会说你掀房顶干嘛?

你开个窗吧。

所以在中国一定要矫枉才能过正。

所以当时他们对所有的传统文化都采取打翻在地的态度。

在文化大革命,就不是只打翻在地了,还要再踏上一万只脚,还要再加上一句叫永世不得翻身。

没过几十年,现在又提出传统文化是中国的软实力。

这一百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伤害是巨大的,当然这里面顶峰造极的是文化大革命,破四旧。

在座的年轻人,对文化大革命初期的那种疯狂觉得奇怪,怎么会这样?

网上有个视频,朋友发给我看,红卫兵把庙里面的佛像抬出来,然后摔在地上用锤子砸,就像塔利班在阿富汗做的一样,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砸佛像那些人跟我岁数差不多,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这么疯狂?

就像不理解塔利班一样。

就像前不久伊拉克把文物给砸了,那是文化你们不懂吗?

但是当时文革我们做的一样,最重要的是做的这个人他不但认为是合理的而且是正确的。

这样一种疯狂的行为,往上溯,从哪里起源,怎么开始的?

当然,对传统文化有异端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的,但是对新文化运动、对五四怎么分析怎么评判?

我觉得一定要两分法,第一,新文化运动和文革当中的打砸抢、破四旧是不同的,文革的行为是完全疯狂的,反文化的。

但是新文化运动是想打倒旧文化,建设新文化,他是有破有立的。

它批判旧传统、旧文化,比如文言文,新文化运动提倡用语体文代替文言文。

中国千百年社会里,说话和写文章是两回事,写字写的是之乎者也,说话没有这么说的。

现在的电视剧不懂,清代的戏、古代的戏让剧中的人一说话也之乎者也。

之乎者也是书面文字,跟说话是两回事。

见面问的是:

你吃饭了吗?

两人见面不会说:

饭否?

新文化运动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中国人的文字和语言是分开的,是脱开的。

所以胡适他们提倡用白话文写作,刚才我讲的《阿Q正传》为什么重要?

他是中国第一篇用语体文写的小说,用白话写的,包括胡适之用白话写的诗。

第二是简化汉字。

我每次去台湾讲演,一定有人义愤填膺的说大陆简体字破坏了传统文化,我要不厌其烦的讲简体字怎么来的。

到故宫去看,王献之写的有没有简体字?

简体字百分之九十是由历代文人墨客写的俗字、行书、草书演变而来的,国民党的教育说共产党创造了简体字,破坏了传统文化。

共产党哪那么大本事会造那么多简体字?

都是国民党造的。

在国民政府三十年代,刘柏农、钱雪彤他们做的,蒋介石两次推行,55年到了台湾还要推行简化字。

他为什么要推行简化字?

很简单,他要反攻大陆要招兵,哪有官宦子弟去当兵的?

都是农民子弟,都是穷苦子弟,当兵要掌握文化,不然怎么当兵?

开炮不会开。

要短时教会人家必须汉字要简单。

蒋介石还是比较民主,他两次推行简体字,两次被人反对,他就没有做。

毛泽东就比他伟大,通过了。

其实两党是一样的,不光这两党,连清政府都是一样的,我刚才讲“废庙兴学令”,那是宣统颁布的。

就是这个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的进步,那是一代人的共识。

后来不一样了,中国大陆到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唯一的好处是让国民党认识到要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国民党在大陆文化大革命时搞文化复兴运动,要把台湾建设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地,抓着这个大旗。

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大陆毁灭传统文化,我台湾就要做。

台湾这几十年的确传统文化普及得比我们好。

我讲的不是两岸之变,我希望大家认识到历史的真相,就是在那个时期,一百年以前,绝大多数中国的知识分子,他们都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阻力,甚至是敌人,必须除之而后快,所以口诛笔伐。

有些人请了著名学者很认真地给青年人开书目,鲁迅劝一本书也不要读,为什么?

很简单,中国的历史只有两个字:

“吃人”。

他是学富五车,他把传统文化搞烂了,搞透了,他才让青年人不要学。

把这些传统文化打倒了,建设一个新文化有多难?

比破坏要难的太多。

有的一旦破坏就再无可用了,重新修建的是假的,包括我们苏州的城门,像不像三分样?

地下的石头是那样的,不是砖头。

不可能修成原来的样子,再造一个就不是原来的东西了。

所有的文化遗产都是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

建设新文化作出了哪些成就呢?

成就是大大的。

我们现在写文章再没有之乎者也了,大家都用语体文了,大家都写新诗。

一个农村妇女也会写:

“我穿过整个世界去睡你”。

但是传统文化当中许许多多优秀的东西、伟大的东西,却面临了一个共同的命运,有的灭绝了,有的濒临灭绝、苟延残喘。

今天应该说天不灭曹、天佑中华。

我们进入新世纪,从2000年开始,从2001年昆曲列入联合国“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开始,在我们灿烂的中华文明的土地上,掀起了一个运动,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作为中国第一个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得天独厚、枯木逢春。

当年《十五贯》,周总理说:

“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

救活了吗?

活是活了,还喘气呢。

鼻子上插着氧气,那个“活”不是活。

如果说那是在病床上的活,那么真正的“活”是从2001年开始。

今天我们苏州建设成这个样子,蔡院长功不可没,我在表扬蔡院长的同时也要让他清醒地认识到他是个福将,赶上好时候,如果没有这么一个好时候,十个蔡院长,一百个一千个也没用。

这是大势所趋,今天这个环境应该是几百年来最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