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言语理解2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74460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测言语理解2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行测言语理解2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行测言语理解2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行测言语理解2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行测言语理解2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测言语理解2汇总.docx

《行测言语理解2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测言语理解2汇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测言语理解2汇总.docx

行测言语理解2汇总

言语理解2

四、标点符号使用

句子,前后都有停顿,并带有一定的句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

句子前后或中间的停顿,在口头语言中,表现出来就是时间间隔,在书面语言中,就用标点符号来表示。

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句子分以下几种:

陈述句:

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祈使句:

用来要求听话人做某件事情的句子。

疑问句:

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

感叹句:

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

复句、分句:

意思上有密切联系的小句子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大句子。

这样的大句子叫复句,复句中的每个小句子叫分句。

构成句子的语言单位是词语,即词和短语(词组)。

词即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短语,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的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也叫词组。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

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

一、标点符号使用说明表

名称

符号

用法说明

举例

句号①

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末尾。

请您稍等一下。

第一个,是的,总有第一个吧。

“哪能不想家呢。

”说完,她眼圈红了。

3.用在省略句的后面。

有的句子依靠上下文,省略了一个或几个成分,仍能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句子叫省略句,末尾用句号。

徐国良转身向儿子问道:

“他叫什么名字?

”“冯兆伦。

问号

1.用于疑问句、设问句的末尾。

他叫什么名字?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

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难道你不了解我吗?

3.选择性问句的末尾。

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4.连续问句,每一个问句的末尾。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到哪里去?

5.对句子中的词语或生卒年等不详的词语后面。

中国现今文坛(?

)的状况,实在不佳

曹邺(816-?

),桂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

叹号

1.用于感叹句的末尾。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

停止射击!

3.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4.用在象声词构成的独词句。

刚躺好,“轰!

轰!

轰!

”几颗手榴弹在南面爆炸了…..

逗号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5.倒装句之间的停顿

怎么了,你?

6.同位语之间,为了强调,要用逗号

北京大学,中国最高学府,是人人向往的地方。

7.用介词“把”“被”等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与谓语联系紧密,一般不用逗号。

这些谬论已被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胜利驳得体无完肤了。

顿号

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并列短语之间用了“和”“与”“同”“及”等连词,就不要在连词前出现顿号。

各级政府、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都要按照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几率”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要求,积极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有些并列短语联系紧密且被人熟知,可以不用顿号。

但是一些省略的并列成分之间要用顿号。

工农业科学技术青红皂白

中小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不定数的两个数字中间不用顿号,而两个相邻的数字之间就需要用顿号。

十七八岁

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

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啦”“哇”等语气助词,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而不是顿号

八月的大街上摆满了水果,甜瓜啦,西瓜啦,苹果啦,葡萄啦。

并列结构中的并列词语,为了分清层次,原来用顿号要升级为逗号

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分号②

1.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3.句子中有余指代词“等等”,代表未说出的并列部分,在“等等”的前面也要用分号。

中国谜语具有许许多多的特点:

一是结构固定,形式活泼;而趣味性浓,引人入胜;三是文学性强,形象生动;四是内容广泛,囊括巨细;等等。

4.在分号与分号之间至少要有一个逗号,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分句之间应该用逗号。

八月的大街上摆满了水果,甜瓜啦,西瓜啦,苹果啦,葡萄啦。

冒号

1.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同志们,朋友们:

现在开会了……

2.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

但是如果说的话在中间,其后不用冒号,用逗号。

他十分惊讶地说:

“啊,原来是你!

“这个问题,”黎明说,“让我好好考虑下吧。

3.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

武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4.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外文图书展销会

日期:

10月20日至于11月10日

时间:

上午8时至下午4时

地点:

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主办单位:

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5.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

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6.在“即”“也就是”等词语前面,可以不用冒号

我们有两种力,即毅力、耐力。

7.引文不独立成句而只是句子中的一部分,或者引文时提示性动词外的内容,就不要用冒号。

学校领导及时提出“办精品名校”的办学新思路。

同学们唱着“日落西山红霞飞”离开军训场地。

引号③

“”

‘’

1.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2.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

“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九一八”是国耻日。

4.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他站起来问:

“老师,‘有条不紊’是什么意思?

5.使用引号时,若引文独立而又完整,则引文末尾的标号不能改动,并要写在引号内;若引文独立但不完整,只作为句子的一部分,则引号末尾的标号应去掉,而视整个句子的结构选用合适的标号,且在引号外。

杜甫《變州歌》云: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唐代大诗人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反映了当时严酷的社会现实。

6.后引号,必要的标号不能省略。

“将军,是我。

”我说,“今天你们不走了,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想要参观下这里的景观。

我远离带路。

7.用自己的话解释别人话的意思,不是直接原文引用,不用引号。

刚才主任的意思是明天下雨的话,会议就可以推迟一天。

括号④

()

用于行文中注释的部分。

注释句子中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1)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2)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

(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破折号

──

1.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敞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2.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今天好热啊!

──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3.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呜──”火车开动了。

4.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前。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5.破折号与括号的区别。

破折号所引出的是注释性文字,是正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少了这些,句意就不完整,所以必须和正文连用在一起;如果解释的语句插在句子中间,可在前面或后面个用一个破折号,其实相当于一个括号的作用。

括号里的词语是附带的说明,少了它也不会影响句意的完整,可以不读出来。

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细细考察汉语曲折艰辛的演化历程,似乎每个汉字都凝结着先人对已知世界的渐悟(它积淀着几经迷失的文化传统极富有民族个性的道德伦理尺度)和对未知世界的哲思。

6.破折号除了标明解释外,还兼有停顿的作用,因此注释行的部分可以停顿的地方可以用破折号,但是括号没有这个作用,因此不能括号。

从这一则例子可以看出,一部影片的主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纪录电影的“目的”)可以是多义的——至少是可以作为多种解释的,而影片的情绪则往往比较单纯。

省略号⑤

……

1.用于引文的省略。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用于列举的省略。

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3.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明断断续续。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4.当列举的各项和省略的部分补充当某一词语的修饰限定成分时,省略号和等等可以互换。

当列举的各项和省略的部分共同充当某一词语的修饰限定成分时,只能用等等,不能用省略号。

由于人员少,任务重,总导演又体弱多病,我们自始至终都是分工不分家。

我除了完成插播的任务,还得参与监棚录影、排练等,整天像打仗一样忙的不亦乐乎。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多部长篇小说,有《新星》《夜与昼》《大气功师》等(或者……)

5.在省略号的前面,如果句子的意思已经表达完了,那么应该在句子的磨具加上句末点号。

如果省略号前面的句子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原则上不加点号。

如果省略后面还有文字,可以在省略号的后面加上句末点号。

文学的思想使命是:

宣扬一种道德精神,使它和我们要建立的社会经济秩序相适应。

…..无产阶级的文字,宣扬的是集体主义、利他精神。

现在创造上有一种长的取向:

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

一部、两部、三部……。

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是不必那么长,确有“水分”可挤的。

连接号⑥

1.两个相关的名词构造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3.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

在太平洋地区,除了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HAW—4和TPC—3海底光缆之外,又有TPC—4海底光缆投入运营。

4.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

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

间隔号

·

1.用于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

烈奥纳多·达·芬奇、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2.用于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隔。

《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书名号

《》

〈〉

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课文里有一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

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

《〈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专名号⑦

__

用于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

司马相如者,汉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附注:

①句号的形式为“。

”。

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

②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③直行文稿引号改用双引号“”和单引号‘’。

④此外还有方括号“[]”、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

⑤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

⑥连接号还有另外三种形式,即长横“——”(占两个字的位置)、半字线“—”(占半个字的位置)、和浪纹“~”(占一个字的位置)。

⑦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

为了跟专名号配合,这类著作里的书名号可以用波浪线“﹏﹏”。

二、常见错误举例

错误

举例

非疑问句使用句号

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

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问号改为逗号)

倒装句中问号前置

到底去还是不去?

我的小姑奶奶。

(问号放在“小姑奶奶”后面,原处改为逗号)

标点与功能相同的文字使用

一起去的有七八个人,有我姐姐、表哥、表妹……等。

(将省略号或‘等’,去掉一个)

船上的人告诉她船所经过的海槽——就是“中外之界”。

(将破折号或‘就是’去掉一个)

分句之间用顿号

浦东展开了翅膀,他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将顿号改为逗号)

联合词组不同层次之间使用顿号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汇演中,都带来了新的剧目。

(将“淮剧”“黄梅戏”“豫剧”后面的顿号改为逗号)

连词前面用顿号

粉丝们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他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去掉顿号)

概数用顿号

他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去掉顿号)

集合词语用顿号

此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去掉顿号)

句中没有逗号,直接用分号

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

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将分号改为逗号)

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

一、学习贵在自觉。

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跪在可过户,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将分号改为句号,或者将句号改为逗号)

冒号后面提示范围不清

毛泽东有两句诗: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将第二个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句中短暂停顿用冒号

本市文坛三位女杰:

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省略冒号,或者改为破折号)

同一句中有两个冒号

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

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

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将第二个冒号改为逗号或者破折号)

引语中“某某说”后面用冒号

“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

“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的冲刺。

(将冒号改为逗号)

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置

李白的诗多豪迈: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句号放置引号内)

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中华民族,他们成了“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将句号置于引号外)

误用书名号

《丽达公寓》即日发售……

(将书名号改为引号)

五、修辞手法使用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二十种。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

被比的事物叫本体,用来作比的事物叫喻体,有些比喻有联系本体的比喻词。

从结构形成式上,比喻分为明喻、暗喻(隐喻)、借喻三种。

明喻:

基本形式是甲像乙。

如:

石拱桥的桥洞成孤形,就像虹。

本体“石拱桥的桥洞”,喻体“虹”,比喻词“像”联系本体和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还有“像……似的”、“像……一样”、“仿佛”、“好比”等。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用了“像”“好像”之类词语的句子就一定是比喻,同类事物之间即使用了“像”“好像”之类的词语,也不构成比喻。

例如:

你长得好像我妈。

这句话就不是比喻句。

暗喻(隐喻):

基本形式是甲是乙。

如: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本体“那又浓又翠的景色”,喻体“一幅青绿山水画”,比喻词“是”联系本体和喻体。

暗喻常用的比喻还有“变成”、“成为”等。

借喻:

基本形式是直接把甲说成乙,不出现本体,直接用喻体。

如: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本体“很深的隔阂”没有出现,也不用比喻词,而是把“很深的隔阂”(本体)直接说成“厚障壁”(喻体)。

2、对偶

语句构整齐对称,音节匀称和谐,相对或相反的两个意思都能得到突现,而且使表达的内容凝练、集中。

使用对偶要恰当,要服从表达内容需要。

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薄腹中空。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3、排比

把内容紧密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连接说出来,这种修辞方法叫排比。

例如: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加点的几个短语就是排比,热情赞颂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精神的可贵。

排比的表达作用主要在增强语言的气势,此外,由于排比的语句结构相似,使语言表达富于和谐、匀称的形式美。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致相似,字数要求不是特别严格。

4、比拟

把物当成人或把人当成物,使被描述的对象具有人的思想感情、特征、动作或具有物的形态、特征动作,这种修辞方式叫比拟。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

拟人是把事物当人写。

如“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头,不向敌人弯腰”。

再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这种表现手法生动活拨,有利于抒发感情,给人以真切感觉,使读者更容易受到感染。

拟物是把人精神状态、行为动作当成动物或植物描写。

拟物也有褒有贬。

例如“他甘当人民的老黄牛。

”有褒意。

再如“据点里的黑狗、黄狗都在睡梦中。

忽然轰的一声从床上掀下地来。

连枪也摸不着,尾巴一夹,头一缩,直往外奔。

”把敌人比作狗,有贬意。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仿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5、夸张

为了强调、突出事物的某些特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叫夸张。

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再如写离愁别恨用“泪流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垂。

”夸张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广泛用的一种修辞方式。

它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故意言过其实,然而又使人有胜似真实之感。

夸张手法运用得当,可以加深读者印象,引起读者联想,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

运用夸张时,首先要注意真实性,夸张不是夸大,不能胡说八道,要合情合理。

对此鲁迅先生曾有精辟论述,他说:

燕山雪花大如席,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真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就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

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是笑话了。

”因此凭空臆造、信口开河,那是虚夸,有时甚至是撒谎,与夸张根本不是一回事。

不过,夸张的真实不仅是在事物的表面真实,而着重在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如果一定要写出真实数字。

“十三尺”或“三十尺”反而收不到好效果了。

夸张还要避免庸俗。

夸张不能与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事实还是夸张。

夸张包括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

扩大夸张:

故意把事物说的“大”“高”“深”“远”“强”等。

例如: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缩小夸张:

故意把事物说的“小”“少”“低”“弱”“浅”等。

例如:

一个浑身黑色衣服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6、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和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如用部分代替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要说,用人的外部特征代替人等。

如“解放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一针一线”这部分财物代替财物的全部。

借代的本体事物和借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借代的作用是“称代”,直接把借体成为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是喻中有代。

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但是借代不行。

7、双关

双关是故意让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有两种不同解释,它表面上是一个意思,内含另一个意思,而内含的意思才是主要的。

例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中的“晴”就是双关,表面是晴天的晴,内含感情的“情”。

这是谐音双关。

于诗情画意之中表达了深厚的情感。

再如《红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三春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这是意义双关。

8、反语

反语是指字面意思和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正相反,也叫说“反话”。

鲁迅的某些文章,为了斗争的需要,经常使用反语。

如:

“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实际是揭穿帝国主义者侵略本性;表面请放心来瓜分,实际是揭穿坚决反抗侵略。

以上是讽刺性反语,它具有强烈的讽刺作用,也有的反语能使人欢快。

如:

张大娘又嗔又喜地说:

“这老东西,真是个冤家对头啊!

不知道爱惜自己”。

表面上称爱人是“老东西冤家对头”实际上充满心爱与赞美之情。

9、反复

反复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达到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个意思、加深读者印象的目的。

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

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叫做连续反复。

例如:

沉默,沉默呵!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间隔反复:

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叫做间隔反复。

例如:

我们还在这样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必要了。

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纪念刘和珍君》)

10、引用

引用是采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谚语诗词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如:

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引用可以采用明引的方式——指明引话的出处;也可以采用暗引的方式——不指明引话的出处。

如引原话必须要用引号,概述大意则可以不用引号。

11、顶针(顶真、联珠)

顶真是把前一语句的末尾部分作为后一语句的开头部分,这样一直连贯着说下去。

例如: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12拈连

拈连是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适用于前一事物的词语自然巧妙地连用于后一事物,使语气畅达,行文简洁明快。

例如:

织鱼网啊,织鱼网,织出一片好风光。

13、对比

对比又称对照,是相对比较,以更鲜明地说明问题。

例如:

这些人,马克思主义是有的,自由主义也是有的:

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

14、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这种修辞方法叫设问。

例如:

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恰当地使用设问,有时是为了强调自己的某种看法,有时是为了引起读者(听众)的注意,有时是为了自然引出下文。

15、反问

反问,又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例如:

“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就是借疑问的形式,用很强的语气表达了:

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

16、通感

通感就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

例如:

红杏枝头春意闹。

此处的“闹”字就用的人的“听觉”这种通感方式。

再如:

论季节,北方也许正是搅天风雪,水瘦山寒。

此处的“水瘦山寒”用的就是人的触觉这种通感方式。

17、互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