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河三级渔港可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74426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河三级渔港可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下河三级渔港可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下河三级渔港可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下河三级渔港可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下河三级渔港可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河三级渔港可研.docx

《下河三级渔港可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河三级渔港可研.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河三级渔港可研.docx

下河三级渔港可研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

诏安县梅岭镇下河三级渔港建设项目。

(2)项目建设地点:

诏安县梅岭镇下河村。

(3)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防波堤工程(总长1419米),形成掩护水域面积约6.6万平方米(码头及港区道路改造工程拟规划为下期建设工程)。

(4)项目总投资:

1026.65万元。

(5)项目资金来源:

项目主办单位自筹786.65万元,镇财政配套120万元,申请上级补助120万元。

(6)项目建设期限:

8个月(2014年3月至2014年10月)。

(7)项目主办单位:

诏安县梅岭镇下河村村委会。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该项目建设是完善渔港配套设施建设,发挥当地天然避风港优势的需要。

梅岭镇下河渔港地处诏安湾北侧,与东山岛毗邻,是传统的锚地和天然避风港湾。

渔港主要服务对象下河村是一个养捕结合,以捕捞为主的沿海渔村,全村现有1300户,总人口5300人,从事渔业人员2200,拥有各类渔船726艘,虾池养殖面积900亩,牡蛎吊养6000多亩。

2012年全村渔业总产值2.1亿元,渔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3.0%。

同时渔港腹地服务范围可辐射至高坑、林厝、和石城三村,其服务范围较广。

下河村在发展海洋捕捞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泥蚶、红鲟、对虾、鲍鱼饲料等,水产品产量逐年增加,但由于现有码头设施建设滞后,港池淤积较为严重,船只停靠困难,给渔船业主带来了许多生产、生活不便,也影响渔船到此避风,无法发挥该村天然避风港湾的优势。

因此,是完善渔港配套设施建设,发挥当地天然避风港优势的需要根据当地政府和渔民的强烈要求,该项目列入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漳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漳州市财政局关于调整《漳州市渔港布局与规划(2009-2018)》的通知漳海渔计[2013]10的增补名单。

(2)该项目建设是促进渔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近十年来,梅岭镇渔业生产发展迅速,年实现水产总产量13万吨、总产值5.5亿元,成为该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但由于渔港建设等渔业基础、配套设施滞后,渔货卸港、运输、渔船补给和整修等服务极为不便,制约了该镇渔业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乡镇农业结构的调整。

该项目将对渔港进行改造建设,解决渔业生产与基础设施落后之间的矛盾,改善当地渔业的生产条件,增强渔业发展的后劲,对渔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当地渔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1.3结论性意见

1.3.1技术上的可能性

(1)该项目拟从现有的梅岭海堤引出修建的防波堤,防波堤采用渔港常用型式,渔货利用海堤进行装卸。

项目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2)防波堤与道路相结合形成约6.6万平方米掩护较为完整的避风水域,可满足近期与远期邻近渔村渔船就近避风的需要。

1.3.2经济合理性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①下河渔港是群众渔港,建设资金来源于群众集资和地方、国家适当补助,运行管理采取以港养港的管理方式,符合福建省渔港(避风港)建设“民办公助”的投资原则。

②利用现有梅岭海堤对现有渔港进行扩建,扩大了渔港水域掩护面积,既可满足建设项目使用功能的要求,节省渔港建设的投资,又使原有的设施得以充分利用。

(2)社会效益分析

①下河村按照福建省沿海防灾减灾防御体系建设规划进行建设,增强渔业安全生产保障,提高沿海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发展抗灾渔业的基础。

②下河渔港的建设,为下河村及邻近渔村的渔船提供了就近避风的设施,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③渔港码头的建设,有利于改善鱼货卸销、渔船物资补给的条件,改善渔业作业的条件与环境,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渔业经济发展。

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漳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漳州市财政局关于调整《漳州市渔港布局与规划(2009-2018)》的通知漳海渔计[2013]10;

(2)《公益性三级渔港海域使用权登记证》;

(3)SC/T9010—2000《渔港总体设计规范》;

(4)《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港水域交通管理条例》;

(6)《福建省沿海船舶、下河管理规定》;

(7)《福建省渔港投资建设管理办法》闽发改农业[2004]242号文;

(8)项目主办单位委托我单位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委托合同书;

(9)项目主办单位提供的有关材料。

第二章渔港现状

2.1渔港地理位置

梅岭镇下河渔港位于诏安湾东北部,东南面与东山岛相望。

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2´、北纬23°45´。

其地理位置见附图一:

“项目地理位置图”。

2.2腹地经济与渔业发展概况

下河三级渔港主要服务对象为下河村渔民,渔港腹地港区服务范围包括高坑、林厝、和石城三村,高坑村现有562户,2530人,笼捕渔船68艘,从业人员350人;石城村现有250户,1300人,笼捕渔船43艘。

下河村是一个养捕结合,以捕捞为主的沿海渔村,全村现有1300户,总人口5300人。

几年来,随着渔港腹地经济的迅速发展,下河村渔业经济的发展呈现较好的势头,2012年该村从事渔业人员2200人,拥有各类渔船726艘(其中铁壳船256艘,木质笼捕220艘,木质杉排256艘),总吨位19000吨,总马力42000匹,渔货卸港量180000吨。

虾池养殖面积900亩,牡蛎吊养6000多亩。

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53亿元,其中渔业总产值3107万元,渔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3.0%,农民人年均纯收入12000元。

近十年来,下河村渔业生产发展平稳,2003年至2013年间,渔船数从410艘增加到726艘,总吨位从9021吨增加到19000吨,总马力从5025匹增加到42000匹,年渔货卸港量由83200吨增加到230000吨,年渔业总产值从6530万元增加到2.1亿元。

2.3渔港现状

⑴渔港水域设施

下河渔港没有专用码头,港区基础设施配置简陋;港地水深1.5~5米,底层泥沙;现有港池设计不合理,急需改造,且部分地方已严重淤积,影响了渔船进港避风和日常渔货装卸。

⑵陆域设施

下河村目前已通自来水,日供水量300吨,村内主给水管管径为DN100,其接口距港址约100米。

渔港供水计划由该接口铺管引入。

全村用电由诏安县电力公司供应,并安装配套。

目前全村安装变压器3台,总装机容量340KVA,可满足渔港用电需求。

港区周围现有冷库1座,冷藏量250吨/日,小型机修厂1个;油料供应点1处,供水(日供水300吨)、供电、交通、电信等条件具备,可为捕捞渔船加水、加油、维修服务。

 

第三章发展分析

3.1发展分析

下河渔港近十年渔业经济发展统计指标见表3-1。

下河渔港近十年发展情况表

表3-1

年度

渔船数(艘)

总吨位(吨)

总马力(匹)

年渔货卸港量(吨)

年渔业总产值

(万元)

2003

410

9021

5025

83200

6530

2004

438

11460

9050

99510

7810

2005

463

12110

14560

115820

9090

2006

504

13190

19150

132130

10370

2007

538

14080

22120

148440

12650

2008

566

14810

26340

164750

14030

2009

607

15890

30120

181060

16210

2010

652

17060

34170

197370

17840

2011

688

18010

38810

213680

19070

2012

726

19000

42000

230000

21000

根据表3-1的统计指标对下河渔港的年渔船数量、总吨位、渔船总马力和年渔货卸港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图3-1~图3-4),得到以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渔船总数:

y=35.612x-70932R2=0.9959

总吨位:

y=1025.7x-2044636R2=0.9863

渔船总马力:

y=4099x-8203878R2=1

年渔货卸港量:

y=16311x-32586824R2=1

X-年份;

Y-渔船数、总吨位、总马力、卸港量。

通过相关系数检验,变量X和Y之间的线性关系成立。

由以上公式预测2018年和2026年下河渔港的年渔船数量、总吨位、渔船总马力和卸港量,见表3-2。

下河渔港年渔船数量、总吨位、渔船总马力和卸港量预测表

表3-2

年份

渔船数(艘)

总吨位(吨)

总马力(匹)

年渔货卸港量(吨)

2018

897

19072

43310

230908

2026

1111

25227

67904

328774

3.2船型选择

根据渔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渔船船型发展以中型渔船为主,渔港设计以60kw木质渔船为设计代表船型。

图3-1:

下河渔港年渔船数线性回归分析图

图3-2:

下河渔港年渔船总吨位线性回归分析图

图3-3:

下河渔港年渔船总马力线性回归分析图

图3-4:

下河渔港年渔货卸港量线性回归分析图

 

第四章建设条件

4.1自然条件

4.1.1港湾天然条件

梅岭镇下河渔港位于梅岭半岛东北部,地处诏安湾西海岸,与东山岛一水之隔。

下河渔港港口朝东南方向,直通入诏安湾,西面深入陆地。

该渔港为诏安湾内的一个天然小港湾,水深较浅,高水位时,水深近5米;平时风浪不大,周围水域开阔,是下河村及邻近渔村渔船停泊的主要场所。

4.1.2气象条件

根据诏安县气象站实测统计,气象条件如下:

⑴气温

多年平均平均气温21.3°C,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8.2°C;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13.1°C。

⑵降水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20.8毫米,年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0%;冬季(12-2月)降水量最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7.5%。

⑶风况

多年平均风速2.9m/s。

最大风速34m/s,风向为东北东。

全年东风最多,频率为21%。

6、7月以西南风为主,频率为12%~14%。

8月则为东南风最多,频率为12%。

其它季节连续9个月盛行东风,频率为16%~29%。

多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4.9天。

其中6~9月出现3.8天,约占全年的78%。

台风对渔业生产的危害性最大,它同属诏安县农业生产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

⑷雾况

多年平均雾日数10.2天,最多雾日数23天,雾日多出现在12-4月,平均每月可出现1-2天雾日,约占全年雾日的80%,夏、秋两季较少出现雾日。

⑸相对湿度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月最大相对湿度为90%,月最小相对湿度为71%,日极端最小值为7%。

一年中,4~8月空气湿度较大,相对湿度在80%以上,10月至翌年1月空气较干燥,相对湿度不会超过75%,其中尤以10月和11月最小,为71%。

夏半年(3~8月)平均相对湿度81.5%,最大的是6月份85%,冬半年(9~翌年2月)平均相对湿度74.7%。

4.2水文地质条件

梅岭镇下河渔港没有水文实测资料,参照邻近赫角的观测资料(1997.12.14-1998.1.13观测值)。

4.2.1潮位

海域潮汐属不正规半日潮。

平均潮差1.74米,最大潮差2.94米,最小潮差0.93米,最高潮位2.8米,最低潮位-1.19米,平均海面0.51米,平均高潮位1.36米,平均低潮位-0.37米。

4.2.2波浪

诏安湾三面为低山丘陵环抱,湾口朝南,夏季SW向的强浪能沿湾口直接传入湾内,对该湾会造成一定影响,但由于湾口有西屿、城洲岛屏障,且湾内水深变浅,外海的波浪传入湾内会迅速衰减。

冬季的NE浪对湾内会产生一定影响。

梅岭镇下河渔港无波浪观测资料,参照邻近赭角码头的有关资料,该项目设计波要素为ENE向、H1%=3.2m、H4%=2.60m、H5%=2.50m、H13%=2.01m、T=3.73s;水域平

均水深2.5米。

4.2.3潮流

根据实测的水文潮汐资料,该区域内潮汐为南北走向,涨潮最大流速0.65m/s,最小流速0.20m/s,平均流速0.42m/s。

落潮最大流速1.10m/s,最小流速0.7m/s,平均流速0.89m/s,平均涨潮历时7.02h,落潮历时5.2h。

4.2.4地质

⑴场地地形地貌

拟建梅岭下河三级渔港工程位于诏安县梅岭镇下河村东面海区,位于诏安湾西南角,场地地貌类型为潮间带及浅海区,地形总体由西向东倾斜,海底平缓,坡度小于1%。

工作区域高程为-3.72~-1.92米之间,场地南面存在多处的礁石,岸边有砂岸和岩石岸。

场地上部分布着第四纪全新统(Q4)的海积层,中部为第四纪晚更新统(Q3)的冲洪积层,下部为花岗岩层。

⑵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本次勘察查明,在钻孔深度所达到范围内岩土体自上而下分为6层,现分述如下:

①中砂混淤泥:

为新近海相冲积砂土(Q4m)。

深灰黄~灰黑色,极松散,饱和。

成分以石英砂粒为主,含较多的贝壳碎片,粒径大于0.5mm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60%,粒径小于0.0006mm颗粒占级15~20%,分选性较差,钻孔均有揭露和揭穿,厚度0.40~2.60米,厚度分布不均。

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小于1.0击,工程地质性能差。

②粉质粘土:

为老沉积土,冲积成因(Q3al+pl)。

灰黄、褐黄、砖红色,可塑,土层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和韧性中等,饱和。

花斑状,偶见铁锰质结核,为漳州地区Q3标志层,成分以粘粉粒为主,局部含较多砂粒,粘性强,土质较均匀。

钻孔仅ZK2、ZK4、BK1等3孔有揭露,其它钻孔缺失该层,其顶板埋深1.30~2.50米,标高-6.22~-3.82米,厚度5.80~8.30米。

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9.0~16.0击,经杆长修正后锤击7.6~11.7击,平均值10.2击。

该土层为中等压缩性土,工程地质性能较好。

③残积粘性土:

为残积土(Qpel)。

灰黄色、浅红色,饱和,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一般,韧性中等。

土层由细粒花岗岩风化残积组成,粘性较差,不含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云母碎片。

细粒土含水率39.6%~41.9%,液性指数0.39~0.46。

钻孔ZK2、ZK4、BK1等3孔有揭露,顶板埋深10.80~16.60米,标高-14.52~-11.42米。

厚度6.50~7.70击,标贯试验实测锤击12.0~22.0击,经杆长修正后锤击数9.1~15.6击,平均值9.1击。

该土层为中等压缩性土,工程地质性能较好。

④强风化花岗岩:

为基底强风化带岩石,燕山晚期花岗岩(γ53)。

为浅灰黄色~灰白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风化强烈,风化裂隙发育,主要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成分显著变化,干钻不易钻进,岩石大部分为砂土状,部分为碎屑状。

标贯试验实测锤击数大于50击,岩体风化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岩石完整程度为破碎,基本质量指标RQD<25,为极差的。

此层钻孔均有揭露,其中ZK3孔揭露上正长斑岩风化化带,其顶板埋深0.40~18.50米,标高-22.22~-2.32米,厚度4.20~7.80米。

该岩层层面变化较大,为低压缩性土,工程地质性能较好。

⑤中风化花岗岩:

为基底岩石,燕山晚期花岗岩(γ53)。

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有长石、石英、云母等,岩石坚硬,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为柱状。

岩石坚硬程度等级为较硬岩,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岩石质量指标RQD=45~70,为较差的,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

本岩层力学性质较高,工程地质性能好。

各钻孔有揭露,其中ZK3孔揭露的是正长斑岩,其顶板埋深4.60~23.60米,标高-26.62~-6.52米,岩石层面变化较大,钻孔揭露厚度3.10~4.40米。

⑷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现象

通过本次勘察及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场地岸边北侧,两侧山体岩石直接出露地表,岩石的节理裂隙发育,以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节理裂隙发育为主,造成表层岩体破碎,风化强烈,裂隙多呈闭合状,沿伸5.0~10.0米不等。

港内中部发育有一条宽约30米的花岗斑岩脉,其走向北西向,使港内多处见有礁石,另场地岸边部分为沙岸滩地,具冲刷潜蚀作用,其它未见有断裂发育,未发现有滑波、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地质构造相对稳定。

⑸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场地位于诏安县梅岭镇,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的有关规定,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⑹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均匀性与适宜性评价

在本次勘察深度内未发现活动性断裂,因长乐——南澳的深大断裂从场区以南附近外海通过,地震活动较频繁,抗震设计时应于以适当考虑。

拟建场地为潮间带和浅海区,潮间带及岸边的砂岸,砂层受潮水影响具冲刷及搬运重新堆积作用,场地稳定性差,海水的水质及海浪对构筑物具破坏作用。

其它未发现存在影响场地稳定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现象。

由于拟建场地属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受动力地质作用影响较弱,但海水对构筑物具破坏作用。

场地地基土种类较多,厚度变化大,地基均匀性差,根据行业标准《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94)附录D,由于拟建场地稳定性差,土质不均匀,地基均匀性差,故场地工程建筑适宜性分类属适宜性差,应经地基基础工程处理后方适宜拟建工程的建设。

4.2.5泥沙运动

风浪、潮流的作用是造成泥沙运动的主要动力。

梅岭镇下河渔港泥沙的可能来源为陆地来沙、海岸蚀退来沙和海域来沙。

海岸蚀退来沙量小,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造成海港淤积的原因主要是陆地来沙和海域来沙。

4.3交通条件

该渔港陆路距诏安县城约12公里,距漳州约125公里,距厦门约200公里,距汕头特区90多公里,离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河码头约30公里;港区至县道下宫公路3公里,至国道324线7公里,至高速公路互道口8公里。

海路距厦门港约105海里,距汕头港约50海里。

渔港现有一条机耕路与下河村连接,下河村村道经县道与国道324线相接。

4.4外部协作条件

目前港区设有渔船维修点两家,牡蛎加工厂5家,小型供油点两家,渔需品供应点1家。

港区邻近的下河村有冷冻厂两家,日制冰150吨,冷库冷藏量3000吨,小型修造船点4家,油料供应点1处,贮量100吨,供水(日供水150吨)、供电、交通、电信等条件具备。

可为渔船加水、加油、维修提供较为完善的服务,外部协作条件良好。

 

第五章建设规模与总平面布置

 

5.1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防波堤工程(总长1419米),形成掩护水域面积约6.6万平方米(码头及港区道路改造工程拟规划为下期建设工程)。

5.2建设方案

5.2.1总平面布置

1、总平面布置的基本原则

渔港的平面布置是一项涉及各种专业的综合性工作,因而平面布置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各种专业的综合性工作统筹安排,合理布局,远近结合。

(2)平面布置应满足渔港作业工艺要求。

渔港作业包括水上航行、装卸、锚泊以及陆域生产、加工、运输等,因而水域和陆域各项设施的平面布置应统筹兼顾、统一考虑、减少矛盾,使渔港各部分成为紧密结合的统一体。

(3)平面布置应力求紧凑、陆域作业系统和各组成部分要有机结合,尽可能减少水域和陆域面积,节约用地,以减少工程投资。

(4)水域布置应满足船舶的安全停泊、灵活操纵和装卸方便的要求,港内锚地尽量靠进作业区,但不得影响渔船调度和装卸作业。

2、渔港作业工艺

该渔港为三级渔港,主要功能为渔货卸港、加水、加冰、加油。

渔港作业采用以下工艺流程:

渔船来港——渔货卸港——渔货外运——渔船出港

加水、加冰、加油

3、设计代表船型

该港现有船只多为定置网和流刺作业渔船、养殖船,船型一般较小,结合本港水深条件,根据现有渔业生产情况,考虑今后更新船型和船型发展趋势及渔港水深条件,设计代表船型见表5-1。

设计代表船型参数表

表5-1单位:

设计代表船型

船长

船宽

满载吃水

60kw木质

16

4.2

1.4

4、总平面布置

(1)防波堤布置

该工程规划在港区陆域的东侧新建突堤式防波堤总长1419米,修建渔港部分配套设施,形成港池面积6.6万平方米,解决当地渔船在大风季节的避风问题及满足当地渔民的渔货装卸要求。

新建突堤式防波堤东堤段、西堤段、南堤段等三个堤段组成。

东堤段长660米,南堤段449米,北堤段310米,合计长1419米。

详见附图二:

“梅岭镇下河村三级渔港平面布置图”。

(2)高程设计

①设计水位(黄零)

设计高水位:

3.0m

设计低水位:

0.4m

极端高水位:

3.9m(五十年一遇)

极端低水位:

-0.40m(五十年一遇)

②防波堤胸墙顶高程

Hp’=Hs+(1.0~1.25)H5%=3.0+(1.0~1.25)×1.97=4.97~5.46m

经综合考虑,防波堤胸墙顶高程取+5.0m。

③港池、停泊水域底高程

码头前水域水深H=T+h=2.0+0.50=2.5m

港池底高程=设计低水位-H=0.4-2.5=-2.1m

经综合考虑,港池、停泊水域底高程取-2.1m。

第六章 建设方案

6.1水工建筑物

6.1.1设计标准及技术参数

(1)建筑物等级:

防波堤码头按水工Ⅲ级设计。

(2)设计波浪要素:

ENE向、H1%=3.2m,H4%=2.6m,H5%=2.5m;T=3.73m/s;水域平均水深2.5米。

(3)码头设计载荷:

码头前沿均布荷载15kN/m2,集中载荷10t汽车。

6.1.2防波堤工程

修建突堤式防波堤总长1419米,形成港池面积6.6万平方米。

防波堤结构采用斜波式,截面形状呈梯形,堤顶宽度为3米,其中水泥路面宽2米。

外侧坡度1:

2,内侧坡度1:

1.5,内、外坡均采用M7.5浆砌条石护坡厚500mm,下垫碎石垫层200mm。

堤脚基础采用干砌块石护脚,压载部分采用抛乱石,堤心采用夯填土,夯填地段应在基础上进行抛填。

堤面采用砂碎石路面。

防波堤设计方案见附图三:

“防波堤与码头断面图”。

6.2配套设施

该渔港的主要功能为渔货卸港和渔船的加水、加冰、加油。

渔船的加冰、加油考虑由村内各专业服务队采用加油船和加冰船供油供冰。

本期配套设施建设内容只考虑渔港港区水电设施及消防、环保、绿化建设。

6.2.1给排水

渔港主给水管DN100由下河村村内给水干管引入,管道铺设长度约200米。

港区配置专用供水阀门和计量水表2套。

码头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由雨水管排入水域;污水经地下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村内排水渠。

雨水管采用DN200UPVC管铺设长度约100米;污水管采用DN200UPVC管铺设长度约200米。

6.2.2电力线路

渔港用电主要为照明用电,低压线路由渔村低压出线柜引入,受电距离约200米。

6.3主要工程量

项目防波堤、码头工程及配套设施主要土建工程量见表6-1。

主要工程量表

表6-1

项目

单位

工程量

1、突堤式防波址

机械土方开挖(沟槽)

m3

30224.7

干砌块石(挡墙)

m3

12487.2

干砌块石(基础)

m3

5817.9

抛石

m3

7279.47

抛乱石

m3

44982.3

碎石垫层

m3

5661.81

砂碎石路面

m3

1419

M7.5浆砌条石

m3

1419

2、给排水

m

500

3、电力

m

200

4、消防及安全

1

5、环保(绿化)

1

 

第七章环境保护

7.1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